第三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了馬達,她才連忙從挎包裡拿出相機,而且發現自己隻能站在劉貌剛才照相的位置上才能把布告牌和卡車都完整地照下來。
她想躲過别人選用的角度,但左右躲不過,隻能這樣了。
顯然,人家和自己的取景構圖是一樣的。
她和劉貌又很有意思地相互看了一下,笑了笑,走到前面去了。
“我們就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看着開走的卡車,莊文伊又慷慨激烈地議論道,“有法不執,還是等于沒有。
現在,關鍵是堅決執法。
” “可你說的‘關鍵’,怎麼才能做到呢?”李向南一邊走一邊對莊文伊說,“如是做不到,那‘關鍵’還不是停留在一句話上?” “關鍵是我們沒想去堅決執法。
” “怎麼不想?你不是很想嗎?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權三令五申,下通知,定法令,報紙上天天登文章,不也是想嗎?” “光想不行,現在關鍵是沒去做。
” 李向南揶揄地笑了:“你這‘關鍵’可不少層次。
可為什麼這麼多人想做的事,卻沒有實實在在去做,或者是做了也一直沒真正做到,是什麼深刻的原因牽制着我們呢?” 莊文伊扶了一下眼鏡,想了想:“我們應該從整個經濟、政治的情況來估計,或者說,應該上升到曆史哲學的高度來分析。
” “對。
這樣咱倆才越來越有共同語言啰。
”李向南笑道。
“這一路,我在被你的思想同化呢。
”莊文伊也樂了。
山路一轉,一幅觸目驚心的野蠻景象展開在眼前。
這是國營林場被砍伐一空的一大片山林。
滿山遍野都是高低不一的樹樁,有的樹樁竟齊胸高。
劉貌拿出鋼卷尺量了一下,一米三。
李向南看了看劉貌手中的尺子,臉色陰沉。
到處是劈下來的樹杈樹皮,橫七豎八地堆着,還有劈下的長達五六米的樹端。
想必當初砍伐者們是就地砍伐,就地加工,在枝杈堆中還有幾個加工木料用的木架被遺棄在這兒。
廢木屑滿山遍野,有的竟然長一米多。
細木屑和鋸末則在腳下厚厚一層,飽吸着水分,踏着濕軟軟的。
沒被雨沖平的深陷的車轍印,平車的,馬車的,汽車的,積着一道道雨水。
有的水窪裡汪着馬糞黃湯。
劉貌從車轍印的泥濘裡撿起一盞被壓扁的馬燈,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它顯然記錄着這裡曾有過的燈火憧憧、人喧馬嘶的通宵砍伐。
李向南在縣委常委們前面跨過擋路的遍地枝杈向前走着。
憤怒過限,就轉為冷靜。
這一片林場是他來古陵前就已被哄砍完的,哄砍一開始,省報就登了讀者來信,但由于縣委和林業局的相互推诿,直到最後砍光也沒刹住。
社會矛盾從來都有深刻的利益性質,一切傾向隻有在更有力的情勢的規定下才能納入一定軌道。
政治家的全部工作就是因勢利導,在舊的情勢中引出新的情勢。
他們攀登上山,沒有過多地在又一片正在砍伐的山林旁停留。
那是鳳凰嶺大隊貓兒嶺小隊的山林,路轉坡現,與那片荒秃的國營林相鄰。
坡半山腰以上的一半,還濃蒼淡綠地交雜着長滿松柏槐榆,坡下半部隻剩下樹樁了。
二三十個農民正在分成兩群拉着大鋸鋸樹。
一棵大楊樹嘩啦啦、咔嚓嚓倒下來,壓斷了兩棵小樹。
在坡下路上,突突突地停着兩輛帶拖鬥的膠輪拖拉機。
“砍了,幹啥?”李向南與常委們站住,問道。
農民們帶點惶惑地看着這群突兀進到山裡的“上邊來的”人。
“我們承包了隊裡的小煤窯,砍了樹支頂。
”一群農民回答,他們正把一根根整木擡上拖拉機。
“我們是燒磚窯,也是承包了。
”另一群農民中有一個黝黑精瘦的矮個子回答。
李向南掃視了一下,他們是把砍下的整樹就地鋸成短截又劈開,然後一抱抱垛上拖拉機拖鬥。
李向南看了看常委們,沒說什麼。
誰要以為僅僅懲辦觸犯法律砍伐的人(現在連這一點也做不到)就能刹住亂砍濫伐,誰就是幼稚愚蠢。
這集體的森林,集體砍了去燒磚,挖煤,緻富,你能說他犯什麼法呢? 當他們登上烏雞嶺時,迎接他們的是黑壓壓一片幾百人。
如此多的人雲集荒寂的山頂,散發着濃密的煙氣,喧嚷的言語。
在這淩空開曠的高度上,造成一種特有的宏大氣魄。
它使人想到人類對自然的生氣勃勃有時也是野蠻的占領,如同看到密集的人群出現在任何荒寥的大海、戈壁和杳無人迹的山林時一樣。
都是縣委前天根據李向南的指示預先通知來的。
這裡有全縣各局、各公社的一二把手,三百個大隊的支書和大隊長。
通知他們今天上午來參加禁止亂砍濫伐森林的現場會。
這是最高峰,可以看到下面的高家嶺和那棵盤頂松。
見到縣常委們來了,一堆一堆麇集的人群都散開靜了下來。
蹲着的站起來,邊遠的走過來。
李向南站在一塊稍高的石頭上,掃視了一下黑壓壓的人群,看到人們各自背着水壺和幹糧,心裡溫和地笑了笑。
他提高聲音向人群講話:“正農忙時節,讓大家幾十裡、上百裡的跑來開會,又上這樣高的嶺,老實說,有點勞民。
當然,大家都不是一般的‘民’啰。
”他略有些風趣地笑了笑,“但是這個‘民’,現在得勞一勞。
因為事情很重要,關系到我們子孫後代。
”他停頓住,眉峰微微蹙起:“開會,為什麼上最高峰來呢?很簡單,站在這兒能把鳳凰嶺大隊對森林的破壞情況先一
她想躲過别人選用的角度,但左右躲不過,隻能這樣了。
顯然,人家和自己的取景構圖是一樣的。
她和劉貌又很有意思地相互看了一下,笑了笑,走到前面去了。
“我們就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看着開走的卡車,莊文伊又慷慨激烈地議論道,“有法不執,還是等于沒有。
現在,關鍵是堅決執法。
” “可你說的‘關鍵’,怎麼才能做到呢?”李向南一邊走一邊對莊文伊說,“如是做不到,那‘關鍵’還不是停留在一句話上?” “關鍵是我們沒想去堅決執法。
” “怎麼不想?你不是很想嗎?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權三令五申,下通知,定法令,報紙上天天登文章,不也是想嗎?” “光想不行,現在關鍵是沒去做。
” 李向南揶揄地笑了:“你這‘關鍵’可不少層次。
可為什麼這麼多人想做的事,卻沒有實實在在去做,或者是做了也一直沒真正做到,是什麼深刻的原因牽制着我們呢?” 莊文伊扶了一下眼鏡,想了想:“我們應該從整個經濟、政治的情況來估計,或者說,應該上升到曆史哲學的高度來分析。
” “對。
這樣咱倆才越來越有共同語言啰。
”李向南笑道。
“這一路,我在被你的思想同化呢。
”莊文伊也樂了。
山路一轉,一幅觸目驚心的野蠻景象展開在眼前。
這是國營林場被砍伐一空的一大片山林。
滿山遍野都是高低不一的樹樁,有的樹樁竟齊胸高。
劉貌拿出鋼卷尺量了一下,一米三。
李向南看了看劉貌手中的尺子,臉色陰沉。
到處是劈下來的樹杈樹皮,橫七豎八地堆着,還有劈下的長達五六米的樹端。
想必當初砍伐者們是就地砍伐,就地加工,在枝杈堆中還有幾個加工木料用的木架被遺棄在這兒。
廢木屑滿山遍野,有的竟然長一米多。
細木屑和鋸末則在腳下厚厚一層,飽吸着水分,踏着濕軟軟的。
沒被雨沖平的深陷的車轍印,平車的,馬車的,汽車的,積着一道道雨水。
有的水窪裡汪着馬糞黃湯。
劉貌從車轍印的泥濘裡撿起一盞被壓扁的馬燈,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它顯然記錄着這裡曾有過的燈火憧憧、人喧馬嘶的通宵砍伐。
李向南在縣委常委們前面跨過擋路的遍地枝杈向前走着。
憤怒過限,就轉為冷靜。
這一片林場是他來古陵前就已被哄砍完的,哄砍一開始,省報就登了讀者來信,但由于縣委和林業局的相互推诿,直到最後砍光也沒刹住。
社會矛盾從來都有深刻的利益性質,一切傾向隻有在更有力的情勢的規定下才能納入一定軌道。
政治家的全部工作就是因勢利導,在舊的情勢中引出新的情勢。
他們攀登上山,沒有過多地在又一片正在砍伐的山林旁停留。
那是鳳凰嶺大隊貓兒嶺小隊的山林,路轉坡現,與那片荒秃的國營林相鄰。
坡半山腰以上的一半,還濃蒼淡綠地交雜着長滿松柏槐榆,坡下半部隻剩下樹樁了。
二三十個農民正在分成兩群拉着大鋸鋸樹。
一棵大楊樹嘩啦啦、咔嚓嚓倒下來,壓斷了兩棵小樹。
在坡下路上,突突突地停着兩輛帶拖鬥的膠輪拖拉機。
“砍了,幹啥?”李向南與常委們站住,問道。
農民們帶點惶惑地看着這群突兀進到山裡的“上邊來的”人。
“我們承包了隊裡的小煤窯,砍了樹支頂。
”一群農民回答,他們正把一根根整木擡上拖拉機。
“我們是燒磚窯,也是承包了。
”另一群農民中有一個黝黑精瘦的矮個子回答。
李向南掃視了一下,他們是把砍下的整樹就地鋸成短截又劈開,然後一抱抱垛上拖拉機拖鬥。
李向南看了看常委們,沒說什麼。
誰要以為僅僅懲辦觸犯法律砍伐的人(現在連這一點也做不到)就能刹住亂砍濫伐,誰就是幼稚愚蠢。
這集體的森林,集體砍了去燒磚,挖煤,緻富,你能說他犯什麼法呢? 當他們登上烏雞嶺時,迎接他們的是黑壓壓一片幾百人。
如此多的人雲集荒寂的山頂,散發着濃密的煙氣,喧嚷的言語。
在這淩空開曠的高度上,造成一種特有的宏大氣魄。
它使人想到人類對自然的生氣勃勃有時也是野蠻的占領,如同看到密集的人群出現在任何荒寥的大海、戈壁和杳無人迹的山林時一樣。
都是縣委前天根據李向南的指示預先通知來的。
這裡有全縣各局、各公社的一二把手,三百個大隊的支書和大隊長。
通知他們今天上午來參加禁止亂砍濫伐森林的現場會。
這是最高峰,可以看到下面的高家嶺和那棵盤頂松。
見到縣常委們來了,一堆一堆麇集的人群都散開靜了下來。
蹲着的站起來,邊遠的走過來。
李向南站在一塊稍高的石頭上,掃視了一下黑壓壓的人群,看到人們各自背着水壺和幹糧,心裡溫和地笑了笑。
他提高聲音向人群講話:“正農忙時節,讓大家幾十裡、上百裡的跑來開會,又上這樣高的嶺,老實說,有點勞民。
當然,大家都不是一般的‘民’啰。
”他略有些風趣地笑了笑,“但是這個‘民’,現在得勞一勞。
因為事情很重要,關系到我們子孫後代。
”他停頓住,眉峰微微蹙起:“開會,為什麼上最高峰來呢?很簡單,站在這兒能把鳳凰嶺大隊對森林的破壞情況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