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自傳
關燈
小
中
大
有一、兩個孩子因為跑得太快而摔倒在地。
在我印象裡,我的父母總是不在家,有時候是整個整個的晚上都隻有我和哥哥兩個人在家裡,門被鎖着,我們出不去,隻有在屋裡将椅子什麼的搬來搬去,然後就是兩個人打架,一打架我就吃虧,吃了虧就哭,我長時間地哭,等着我父母回來,讓他們懲罰我哥哥。
這是我最疲倦的時候,我哭得聲音都沙啞後,我的父母還沒有回來,我隻好睡着了。
那時候我母親經常在醫院值夜班,她傍晚時回來一下,在醫院食堂賣了飯菜帶回來讓我們吃了以後,又匆匆地去上班了。
我父親有時是幾天見不着,母親說他在手術室給病人動手術。
我父親經常在我們睡着以後才回家,我們醒來之前又被叫走了。
在我童年和少年時期,幾乎每個晚上,我都會在睡夢裡聽到樓下有人喊叫:“華醫生,華醫生……有急診。
”我哥哥到了上學的年齡以螅筒荒茉侔閹诩依铮乙慘虼說玫攪同樣的解放。
我哥哥脖子上挂着一把鑰匙,背着書包,帶上我開始了上學的生涯。
他上課時,我就在教室外一個人玩,他放學後就帶着我回家。
有幾次他讓我坐到課堂上去,和他坐在一把椅子裡聽老師講課。
有一次一個女老師走過來把他批評了一通,說下次不準帶着弟弟來上課,我當時很害怕,他卻是若無其事。
過了幾天,他又要把我帶到課堂上去,我堅決不去,我心裡一想到那個女老師就怎麼也不敢再去了。
我在念小學時,我的一些同學都說醫院裡的氣味難聞,我和他們不一樣,我喜歡聞酒精和弗爾馬林的氣味。
我從小是在醫院的環境裡長大的,我習慣那裡的氣息,我的父母和他們的同事在下班時都要用酒精擦手,我也學會了用酒精洗手。
那時候,我一放學就是去醫院,在醫院的各個角落遊來蕩去的,一直到吃飯。
我對從手術室裡提出來的一桶一桶血肉模糊的東西已經習以為常了,我父親當時給我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他從手術室裡出來時的模樣,他的胸前是斑斑的血迹,口罩挂在耳朵上,邊走過來邊脫下沾滿鮮血的手術手套。
我讀小學四年級時,我們幹脆搬到醫院裡住了,我家對面就是太平間,差不多隔幾個晚上我就會聽到凄慘的哭聲。
那幾年裡我聽夠了哭喊的聲音,各種不同的哭聲,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我都聽了不少。
最多的時候一個晚上能聽到兩三次,我常常在睡夢裡被吵醒;有時在白天也能看到死者親屬在太平間門口嚎啕大哭的情景,我搬一把小凳坐在自己門口,看着他們一邊哭一邊互相安慰。
有幾次因為好奇我還走過去看看死人,遺憾的是我沒有看到過死人的臉,我看到的都是被一塊布蓋住的死人,隻有一次我看到一隻露出來的手,那手很瘦,微微彎曲着,看上去灰白,還有些發青。
應該說我小時候不怕看到死人,對太平間也沒有絲毫恐懼,到了夏天最為炎熱的時候,我喜歡一個人呆在太平間裡,那用水泥砌成的床非常涼快。
在我記憶中的太平間總是一塵不染,四周是很高的樹木,裡面有一扇氣窗永遠打開着,在夏天時,外面的樹枝和樹葉會從那裡伸進來。
當時我唯一的恐懼是在黑夜裡,看到月光照耀中的樹梢,尖細樹梢在月光裡閃閃發亮,伸向空中,這情景每次都讓我發抖,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總之我一看到它就害怕。
我在小學畢業的那一年,應該是1973年,縣裡的圖書館重新對外開放,我父親為我和哥哥弄了一張借書證,從那時起我開始喜歡閱讀小說了,尤其是長篇小說。
我把那個時代所有的作品幾乎都讀了一遍,浩然的《豔陽天》、《金光大道》、還有《牛田洋》、《虹南
在我印象裡,我的父母總是不在家,有時候是整個整個的晚上都隻有我和哥哥兩個人在家裡,門被鎖着,我們出不去,隻有在屋裡将椅子什麼的搬來搬去,然後就是兩個人打架,一打架我就吃虧,吃了虧就哭,我長時間地哭,等着我父母回來,讓他們懲罰我哥哥。
這是我最疲倦的時候,我哭得聲音都沙啞後,我的父母還沒有回來,我隻好睡着了。
那時候我母親經常在醫院值夜班,她傍晚時回來一下,在醫院食堂賣了飯菜帶回來讓我們吃了以後,又匆匆地去上班了。
我父親有時是幾天見不着,母親說他在手術室給病人動手術。
我父親經常在我們睡着以後才回家,我們醒來之前又被叫走了。
在我童年和少年時期,幾乎每個晚上,我都會在睡夢裡聽到樓下有人喊叫:“華醫生,華醫生……有急診。
”我哥哥到了上學的年齡以螅筒荒茉侔閹诩依铮乙慘虼說玫攪同樣的解放。
我哥哥脖子上挂着一把鑰匙,背着書包,帶上我開始了上學的生涯。
他上課時,我就在教室外一個人玩,他放學後就帶着我回家。
有幾次他讓我坐到課堂上去,和他坐在一把椅子裡聽老師講課。
有一次一個女老師走過來把他批評了一通,說下次不準帶着弟弟來上課,我當時很害怕,他卻是若無其事。
過了幾天,他又要把我帶到課堂上去,我堅決不去,我心裡一想到那個女老師就怎麼也不敢再去了。
我在念小學時,我的一些同學都說醫院裡的氣味難聞,我和他們不一樣,我喜歡聞酒精和弗爾馬林的氣味。
我從小是在醫院的環境裡長大的,我習慣那裡的氣息,我的父母和他們的同事在下班時都要用酒精擦手,我也學會了用酒精洗手。
那時候,我一放學就是去醫院,在醫院的各個角落遊來蕩去的,一直到吃飯。
我對從手術室裡提出來的一桶一桶血肉模糊的東西已經習以為常了,我父親當時給我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他從手術室裡出來時的模樣,他的胸前是斑斑的血迹,口罩挂在耳朵上,邊走過來邊脫下沾滿鮮血的手術手套。
我讀小學四年級時,我們幹脆搬到醫院裡住了,我家對面就是太平間,差不多隔幾個晚上我就會聽到凄慘的哭聲。
那幾年裡我聽夠了哭喊的聲音,各種不同的哭聲,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我都聽了不少。
最多的時候一個晚上能聽到兩三次,我常常在睡夢裡被吵醒;有時在白天也能看到死者親屬在太平間門口嚎啕大哭的情景,我搬一把小凳坐在自己門口,看着他們一邊哭一邊互相安慰。
有幾次因為好奇我還走過去看看死人,遺憾的是我沒有看到過死人的臉,我看到的都是被一塊布蓋住的死人,隻有一次我看到一隻露出來的手,那手很瘦,微微彎曲着,看上去灰白,還有些發青。
應該說我小時候不怕看到死人,對太平間也沒有絲毫恐懼,到了夏天最為炎熱的時候,我喜歡一個人呆在太平間裡,那用水泥砌成的床非常涼快。
在我記憶中的太平間總是一塵不染,四周是很高的樹木,裡面有一扇氣窗永遠打開着,在夏天時,外面的樹枝和樹葉會從那裡伸進來。
當時我唯一的恐懼是在黑夜裡,看到月光照耀中的樹梢,尖細樹梢在月光裡閃閃發亮,伸向空中,這情景每次都讓我發抖,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總之我一看到它就害怕。
我在小學畢業的那一年,應該是1973年,縣裡的圖書館重新對外開放,我父親為我和哥哥弄了一張借書證,從那時起我開始喜歡閱讀小說了,尤其是長篇小說。
我把那個時代所有的作品幾乎都讀了一遍,浩然的《豔陽天》、《金光大道》、還有《牛田洋》、《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