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五 【宋紀一百六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籍田令徐清叟,疏請為濟王立後以和異氣。
帝皆不省。
丙申,金慈聖皇太後都察氏殂。
後一性一莊嚴,頗達古今。
金主已立為太子,有過,尚切責之;及即位,始免夏楚。
一日,宮中就食,尚器有玉碗枼三,一奉太後,二奉帝及中宮,荊王守紀母真妃龐氏則以瑪瑙器進食。
後見之,怒,召主者責曰:“誰令汝妄生分别?荊王母豈卑我兒婦耶?”是後宮中奉真妃有加。
金主嘗一愛一一宮人,欲立為後,後惡其微賤,固命出之,金主不得已放之出宮。
比年小捷,文士有奉賦頌以聖德中興為言者,後聞,不悅,曰:“帝年少氣銳,無懼心則驕怠生。
今幸一勝,何等中興,而若輩谄之如是?”至是殂于慈聖宮,遺命園陵制度務從儉約。
葬汴京迎朔門外莊獻太子墓之西,谥明惠皇後。
庚子,建昌軍一火。
壬子,以火災告于天地、宗廟、社稷。
甲寅,度支郎官王與權進對,論近日火災,帝曰:“此皆朕之不德。
最是延及太廟,朕不遑安處。
”與權曰:“中外臣子所同痛心。
今災變極矣,惟修德可回天意。
”帝然之。
乙卯,監察禦史何處之,言兩司修建太廟合遵舊制,百司庶府不必華侈;從之。
太常少卿度正,以宗廟之制未合于古,為二說以獻。
其一則用硃熹之議,其一則因舊制而參以熹之說。
”自西租東為一列,每室之後為一室,以藏祧廟之主。
如僖祖廟以次,祧主則藏之,昭居左,穆居右。
後世穆之祧主藏太祖高,昭之祧主藏太宗廟。
仁宗為百世不遷之宗,後世昭之祧主則藏之;高宗為百世不遷之宗,後世穆之祧主則藏之。
室之前為兩室。
三年祫享,則帷帳冪之,通為一室,盡出諸廟主及祢廟主并為一列,合食其上。
往者此廟為一室,凡遇祫享,合祭于室,名為合享而實未嘗合享。
今增此三室,後有藏祧主之所,前有祖宗合食之地,于本朝之制初無更革,而頗已得三年大祫之義。
”編修官李心傳亦上疏言:“茲緣災異,宜舉行之。
”诏兩省、侍從、台谏集議。
” 丙辰,宰執以太室延燎,乞镌罷。
诏:“史彌遠降奉化郡公,薛極、鄭清之、喬行簡各降一秩。
” 丁巳,诏兩浙轉運判官趙汝憚予祠,以臣僚言其火後營繕、科擾州縣也。
戊午,馮榯及主管侍衛步軍司王虎各奪一官,罷之,以蔣重珍之言也。
癸酉,度正言:“蜀報蒙古兵深入,事勢頗危。
又聞七方關已潰散,才透文、隴,便入綿、漢,皆是平地,蜀便難保。
願早擇帥,付之事權。
蜀中材用已乏,願陛下不惜出内庫金帛應付之。
”帝曰:“當早為擇帥,應付财帛。
” 蒙古兵攻河中,金權簽樞密院事草火額爾克、元帥闆子額爾克懼軍力不足,截故城之半以守。
蒙古築松樓,高二百尺,下瞰城中,土山地一穴一,百道并進。
晝夜力戰,樓橹俱盡,白戰又半月,力竭,城破。
草火額爾克親搏戰數十合,始被擒,就死;闆子額爾克以敗卒三千奪船走阌鄉。
初,闆子額爾克在鳳翔,為監戰奉禦陸爾所制,有隙。
及改河中總帥,同赴召,陸爾遂谮額爾克奉旨防秋,畏怯違避,金主信之,至是怒其不能死節,因杖殺之。
兩額爾克皆内族,一得賊,好以草火燒之,一嘗誤呼宮中牙牌為闆子,時人因以别之。
自宣宗喜用内侍以為耳目,伺察百官,至是仍而不改,故奉禦輩采訪民間,号“行路禦史”,或得一二事入奏之,即抵罪。
又,方面之一柄一,雖委将帥,複差一奏禦在軍中,号曰:“監戰”,每臨機制變,多為所牽制,遇敵辄先奔,故師多喪敗,以至亡國。
蒙古主命平一陽一移粟輸雲中,都總管李守賢言百姓疲敝,不任輸載,蒙古主命罷之。
冬,十月,甲子,以餘天錫為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一撫使。
戊寅,以煥章閣待制、知遂甯府李埴為煥章閣直學士、四川安一撫制置使、知成都府,四川制置副使趙彥呐進直龍圖閣兼知興元府、利路安一撫副使。
金丞相薩布行省京兆,謂都事商衡曰:“古來宰相必用文人,以其知為相之道。
我何所知,而居此位!恐它日史官書之:‘某時以某為相而國乃亡。
’”遂至仕。
十一月,乙酉,诏:“忠義總管田遂,贈武節大夫、忠州刺史,特與加封立廟。
”以四川制置司言其總率忠義力戰而沒也。
诏:“四川關外州軍,近經蒙古兵殘破去處,未能複業,軍民日前或有诖誤陷于罪戾,合行曲赦,令三少條其事件以聞。
” 福建招捕使司奏,知邵武縣劉純殃于王事;诏贈純官三等,與一子下州文學。
十二月,癸醜,臣僚“請嚴饬州縣科籴及人戶投粜不即給錢多取斛面之弊;其州縣折苗,并依祖宗成法,止以下戶畸零減直折錢,違者奏劾,重置典憲。
” 蒙古圖壘攻破饒風關,由金州而東,将趨汴京,民皆入保城堡險阻以避之。
金主召宰執台谏入議,皆曰:“北軍冒萬裡之險,曆二年之久,方入武休,其勞苦已極。
為吾計者,以兵屯睢、鄭、昌武、歸德及京畿諸縣,以大将守洛一陽一、潼關、懷、孟等處,嚴兵備之,京師積糧數百萬斛,令河南州郡堅壁清野,彼欲攻不能,欲戰不得,師老食盡,不擊自歸矣。
”金主太息曰:“南渡二十年,所在之民,破田宅,鬻妻子,以養軍士。
今敵至不能迎戰,徒欲自保京城,雖存何以為國!天下其謂我何!朕思之熟矣,存亡有天命,惟不負吾民可也。
”乃诏諸将屯襄、鄧、完顔哈達、伊喇布哈諸帥入鄧州,完顔彜、楊沃衍、武仙兵皆會之。
戊辰,蒙古兵渡漢,哈達、布哈召諸将議曰:“由光化截漢與戰,及縱之渡而後戰,熟愈?”張惠、阿達茂皆曰:“截漢便。
縱之渡,則我腹空虛,為我所潰。
”布哈不從,曰:“使彼在沙碛,且當往求之,況自來乎?”遂次于順一陽一。
丙子,蒙古兵畢渡,哈達、布哈始進至禹山,分據地勢,列步座于山前,騎士于山後。
蒙古兵至,大師以兩小旗前導來觀,已而散如雁翎,轉山麓,出金騎兵之後,分三隊而至。
哈達曰:“今日之勢,未可戰也。
”俄而蒙古騎兵突前,金兵不得不戰,短兵接,三合,蒙古兵少卻。
其在西者,望布哈親軍,環繞甲騎後而突之。
金富察鼎珠力戰,始退。
哈達曰:“彼衆号三萬,而辎重居其一。
今相持二三日,彼不得食,吾乘其卻而摧之,必勝矣。
”布哈曰:“江路已絕,黃河不冰,彼入重地,将安歸乎?何以速為!”遂下逐。
明日,蒙古兵忽不見。
己卯,邏騎還,始知在光化對岸棗林中,晝作食,夜不下馬,望林中,往來不六十步,而四日不聞音響。
庚辰,哈達、布哈議入鄧州就糧;辰巳間到林後,蒙古兵忽至,哈達、布哈迎戰,方交綏,蒙古兵以百騎邀辎重而去,金兵幾不成列。
逮夜二鼓,哈達、布哈乃入鄧州城,恐軍士迷路,鳴鐘招之。
哈達、布哈隐其敗,以大捷聞;百官表賀,諸相置酒省中。
左丞李蹊且喜且泣曰:“非今日之捷,生靈之禍可勝言哉!”于是民保城壁者皆散還鄉社。
不數日,蒙古遊騎突至,多被俘獲。
辛巳,诏出封樁庫缗錢二十萬,下臨安府赈恤。
帝皆不省。
丙申,金慈聖皇太後都察氏殂。
後一性一莊嚴,頗達古今。
金主已立為太子,有過,尚切責之;及即位,始免夏楚。
一日,宮中就食,尚器有玉碗枼三,一奉太後,二奉帝及中宮,荊王守紀母真妃龐氏則以瑪瑙器進食。
後見之,怒,召主者責曰:“誰令汝妄生分别?荊王母豈卑我兒婦耶?”是後宮中奉真妃有加。
金主嘗一愛一一宮人,欲立為後,後惡其微賤,固命出之,金主不得已放之出宮。
比年小捷,文士有奉賦頌以聖德中興為言者,後聞,不悅,曰:“帝年少氣銳,無懼心則驕怠生。
今幸一勝,何等中興,而若輩谄之如是?”至是殂于慈聖宮,遺命園陵制度務從儉約。
葬汴京迎朔門外莊獻太子墓之西,谥明惠皇後。
庚子,建昌軍一火。
壬子,以火災告于天地、宗廟、社稷。
甲寅,度支郎官王與權進對,論近日火災,帝曰:“此皆朕之不德。
最是延及太廟,朕不遑安處。
”與權曰:“中外臣子所同痛心。
今災變極矣,惟修德可回天意。
”帝然之。
乙卯,監察禦史何處之,言兩司修建太廟合遵舊制,百司庶府不必華侈;從之。
太常少卿度正,以宗廟之制未合于古,為二說以獻。
其一則用硃熹之議,其一則因舊制而參以熹之說。
”自西租東為一列,每室之後為一室,以藏祧廟之主。
如僖祖廟以次,祧主則藏之,昭居左,穆居右。
後世穆之祧主藏太祖高,昭之祧主藏太宗廟。
仁宗為百世不遷之宗,後世昭之祧主則藏之;高宗為百世不遷之宗,後世穆之祧主則藏之。
室之前為兩室。
三年祫享,則帷帳冪之,通為一室,盡出諸廟主及祢廟主并為一列,合食其上。
往者此廟為一室,凡遇祫享,合祭于室,名為合享而實未嘗合享。
今增此三室,後有藏祧主之所,前有祖宗合食之地,于本朝之制初無更革,而頗已得三年大祫之義。
”編修官李心傳亦上疏言:“茲緣災異,宜舉行之。
”诏兩省、侍從、台谏集議。
” 丙辰,宰執以太室延燎,乞镌罷。
诏:“史彌遠降奉化郡公,薛極、鄭清之、喬行簡各降一秩。
” 丁巳,诏兩浙轉運判官趙汝憚予祠,以臣僚言其火後營繕、科擾州縣也。
戊午,馮榯及主管侍衛步軍司王虎各奪一官,罷之,以蔣重珍之言也。
癸酉,度正言:“蜀報蒙古兵深入,事勢頗危。
又聞七方關已潰散,才透文、隴,便入綿、漢,皆是平地,蜀便難保。
願早擇帥,付之事權。
蜀中材用已乏,願陛下不惜出内庫金帛應付之。
”帝曰:“當早為擇帥,應付财帛。
” 蒙古兵攻河中,金權簽樞密院事草火額爾克、元帥闆子額爾克懼軍力不足,截故城之半以守。
蒙古築松樓,高二百尺,下瞰城中,土山地一穴一,百道并進。
晝夜力戰,樓橹俱盡,白戰又半月,力竭,城破。
草火額爾克親搏戰數十合,始被擒,就死;闆子額爾克以敗卒三千奪船走阌鄉。
初,闆子額爾克在鳳翔,為監戰奉禦陸爾所制,有隙。
及改河中總帥,同赴召,陸爾遂谮額爾克奉旨防秋,畏怯違避,金主信之,至是怒其不能死節,因杖殺之。
兩額爾克皆内族,一得賊,好以草火燒之,一嘗誤呼宮中牙牌為闆子,時人因以别之。
自宣宗喜用内侍以為耳目,伺察百官,至是仍而不改,故奉禦輩采訪民間,号“行路禦史”,或得一二事入奏之,即抵罪。
又,方面之一柄一,雖委将帥,複差一奏禦在軍中,号曰:“監戰”,每臨機制變,多為所牽制,遇敵辄先奔,故師多喪敗,以至亡國。
蒙古主命平一陽一移粟輸雲中,都總管李守賢言百姓疲敝,不任輸載,蒙古主命罷之。
冬,十月,甲子,以餘天錫為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一撫使。
戊寅,以煥章閣待制、知遂甯府李埴為煥章閣直學士、四川安一撫制置使、知成都府,四川制置副使趙彥呐進直龍圖閣兼知興元府、利路安一撫副使。
金丞相薩布行省京兆,謂都事商衡曰:“古來宰相必用文人,以其知為相之道。
我何所知,而居此位!恐它日史官書之:‘某時以某為相而國乃亡。
’”遂至仕。
十一月,乙酉,诏:“忠義總管田遂,贈武節大夫、忠州刺史,特與加封立廟。
”以四川制置司言其總率忠義力戰而沒也。
诏:“四川關外州軍,近經蒙古兵殘破去處,未能複業,軍民日前或有诖誤陷于罪戾,合行曲赦,令三少條其事件以聞。
” 福建招捕使司奏,知邵武縣劉純殃于王事;诏贈純官三等,與一子下州文學。
十二月,癸醜,臣僚“請嚴饬州縣科籴及人戶投粜不即給錢多取斛面之弊;其州縣折苗,并依祖宗成法,止以下戶畸零減直折錢,違者奏劾,重置典憲。
” 蒙古圖壘攻破饒風關,由金州而東,将趨汴京,民皆入保城堡險阻以避之。
金主召宰執台谏入議,皆曰:“北軍冒萬裡之險,曆二年之久,方入武休,其勞苦已極。
為吾計者,以兵屯睢、鄭、昌武、歸德及京畿諸縣,以大将守洛一陽一、潼關、懷、孟等處,嚴兵備之,京師積糧數百萬斛,令河南州郡堅壁清野,彼欲攻不能,欲戰不得,師老食盡,不擊自歸矣。
”金主太息曰:“南渡二十年,所在之民,破田宅,鬻妻子,以養軍士。
今敵至不能迎戰,徒欲自保京城,雖存何以為國!天下其謂我何!朕思之熟矣,存亡有天命,惟不負吾民可也。
”乃诏諸将屯襄、鄧、完顔哈達、伊喇布哈諸帥入鄧州,完顔彜、楊沃衍、武仙兵皆會之。
戊辰,蒙古兵渡漢,哈達、布哈召諸将議曰:“由光化截漢與戰,及縱之渡而後戰,熟愈?”張惠、阿達茂皆曰:“截漢便。
縱之渡,則我腹空虛,為我所潰。
”布哈不從,曰:“使彼在沙碛,且當往求之,況自來乎?”遂次于順一陽一。
丙子,蒙古兵畢渡,哈達、布哈始進至禹山,分據地勢,列步座于山前,騎士于山後。
蒙古兵至,大師以兩小旗前導來觀,已而散如雁翎,轉山麓,出金騎兵之後,分三隊而至。
哈達曰:“今日之勢,未可戰也。
”俄而蒙古騎兵突前,金兵不得不戰,短兵接,三合,蒙古兵少卻。
其在西者,望布哈親軍,環繞甲騎後而突之。
金富察鼎珠力戰,始退。
哈達曰:“彼衆号三萬,而辎重居其一。
今相持二三日,彼不得食,吾乘其卻而摧之,必勝矣。
”布哈曰:“江路已絕,黃河不冰,彼入重地,将安歸乎?何以速為!”遂下逐。
明日,蒙古兵忽不見。
己卯,邏騎還,始知在光化對岸棗林中,晝作食,夜不下馬,望林中,往來不六十步,而四日不聞音響。
庚辰,哈達、布哈議入鄧州就糧;辰巳間到林後,蒙古兵忽至,哈達、布哈迎戰,方交綏,蒙古兵以百騎邀辎重而去,金兵幾不成列。
逮夜二鼓,哈達、布哈乃入鄧州城,恐軍士迷路,鳴鐘招之。
哈達、布哈隐其敗,以大捷聞;百官表賀,諸相置酒省中。
左丞李蹊且喜且泣曰:“非今日之捷,生靈之禍可勝言哉!”于是民保城壁者皆散還鄉社。
不數日,蒙古遊騎突至,多被俘獲。
辛巳,诏出封樁庫缗錢二十萬,下臨安府赈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