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五 【宋紀一百六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殷勤,故能成揚州之功。
蒙古取金鳳翔,完顔哈達、伊喇布哈遷京兆民于河南,使完顔慶善努戍之。
金完顔彜敗蒙古将蘇布特于倒回谷。
蒙古主召蘇布特責之,圖壘為請曰:“兵家勝負不常,宜令立功自效。
”遂令蘇布特從圖壘南伐。
五月,丙戌朔,進前知西和州張孝錫官二等,以四川制置司言其措置邊防之勞也。
趙範、趙葵帥步騎十萬攻鹽城,屢敗賊衆,遂薄淮安,殺賊萬計,城中哭聲震天。
淮安五城俱破,焚其寨栅,斬首數千。
淮北賊來援,舟師邀擊,複破之,焚水栅,賊始懼。
王旻、趙必勝、全子才等移寨西門,與賊大戰,賊連敗。
楊妙真謂鄭衍德等曰:“二十年梨花一槍一,天下無敵手,今事勢已去,撐拄不行。
汝等未降者,以我在耳。
今我欲歸老漣水,汝等請降,可乎?”從曰:“諾。
”妙真遂絕淮而去,其一黨一即遣馮垍等納款軍門,淮安遂平。
庚戌,诏:“今後行在遇暑慮囚,所差官将臨安府三獄見禁公事,除情重不原外,馀随輕重減降決遣。
大理寺、三衙、兩赤縣一體裁決。
” 楊妙真構浮橋于楚州之北,就蒙古帥蘇噜克圖乞師為李全報仇。
金人觇知之,以為蒙古兵果能渡淮,淮與河南跬步間耳,乃使完顔哈達、伊喇布哈戍滶河口。
時八裡莊民叛蒙古,逐守将而納之,金以八裡莊為鎮淮府。
六月,己未,诏:“魏了翁、真德秀、尤焴、尤龠,并叙複官職祠祿。
” 國安用從楊妙真走山東,降于蒙古,蒙古以為都元帥,行省山東。
金降人李國昌言于蒙古圖壘曰:“金遷汴将二十年,其所恃以安者,潼關、黃河耳。
若出寶雞以侵漢中,不一月可達唐、鄧,大事集矣。
”圖壘然之,白于蒙古主。
蒙古主乃會諸将,期以明年正月合南北軍攻汴,遣圖壘先趨寶雞。
蘇巴爾罕來。
假道淮東以趣河南,且請以兵會之。
秋,七月,乙酉朔,诏:“制總諸帥戎司,凡忠勇死義之家,并與優給其家;其有子才藝異衆者,赴樞密院審視錄用。
” 丙戌,臣僚言:“建、劍之間,秋霜害稼,請下諸司措置,般運廣米,應濟市籴。
湖、秀、嚴、徽,春霜損桑,水潦為沴,令監司郡守留意赈存,與減稅色。
”從之。
丁未,樞密院檢去“右武大夫、叙複吉州刺史、江州副都統制陳世雄,會合荊、鄂軍馬于吉州龍泉,親臨賊境,一戰而擒二酋,委有勞績。
”诏以世雄為左武大夫、濠州一團一練使、江州都統制。
丙寅,诏:“近民之官,莫如縣令,日來間有貪虐昏缪,不能任事之人,重為民害。
令諸路監司、守臣覺察,具職任上于尚書省,取旨施行。
” 蘇巴爾罕至沔州青野原,金統制張宣殺之。
圖壘聞蘇巴爾罕死,曰:“宋自食言,背盟棄好,今日之事,曲直有歸矣!” 八月,蒙古圖壘分騎兵三萬入大散關,攻破鳳州,徑趨華一陽一,屠洋州,攻武休,開生山,截焦崖,出武休東南,遂圍興元。
軍民散走,死于沙窩者數十萬。
分軍而西,西軍由别路入沔州,取大安軍路,開魚鼈山,撤屋為筏,渡嘉陵江,入關堡,并江趨葭萌,略地至西水縣,破城寨百四十而還。
東軍屯于興元、洋州之間,以趨饒風關。
蒙古始立中書省,改定官名,以耶律楚材為中書令。
時蒙古主至雲中,諸路所貢課額銀币,以倉廪物料文簿具陳于前,悉符楚材原奏之數。
蒙古主笑曰:“卿何使錢币流入如此?”即日授以中書省印,俾領其事,事無巨細,一以委之。
鈕祜祿重山為左丞相,鎮海為右丞相。
楚材奏:“諸路州縣長吏專理民事,萬戶府專總軍政,課稅所專掌錢谷,各不相統攝,著為令。
”又舉鎮海、鈕祜祿重山為左、右丞相,與之同事,權貴不得志。
燕京路長官舒穆噜鹹得蔔激怒皇叔烏珍,使奏“楚材用南朝舊人,恐有異志,不宜重用,”因誣構百端,必欲置于死地。
鎮海、重山等懼,讓楚材曰:“何為強更張?必有今日事。
”楚材曰:“立即廷以來,每事皆吾自為,諸公何預焉!若果獲罪,吾自當之。
”蒙古主察烏珍之誣,逐其使者。
而鹹得蔔為人所訴,帝命楚材鞫治,楚材奏曰:“此人倨傲,故易招謗。
今方有事南方,它日治之未晚也。
”蒙古主私謂近侍曰:“楚材不校私仇,真寬厚長者,汝曹當效之。
蒙古主以高麗殺使者,命撒禮塔率衆讨之,取四十馀城。
高麗王A162遣其弟懷安公請降。
撒禮塔承制設官分鎮其地,乃還。
九月,丙戌夜,臨安大火。
殿前司副都指揮使馮榯,率衛卒專護史彌遠相府,火延及太廟、三省、六部、禦史台、秘書省、玉牒所,俱毀,唯彌遠府獨全。
帝素服,減膳,徹樂。
诏:“太廟神主暫奉禦于景靈宮,三省、樞密院暫就都亭驿,六部暫就傳法寺治事。
” 庚寅,诏:“火後合行寬恤條伯,悉令三省施行,其令學士院降诏出封樁庫錢、豐儲倉米,赈恤被火之家。
蠲臨安府城内外之征一月。
”辛卯,複出内藏庫缗錢二十萬,赈恤貧乏之民。
壬辰,诏曰:“乃丙戌之夕,回祿延災,信宿之間,上及太室,延燔民廬,莽焉荒毀,都人奔避,間遭死傷。
皇天降威,孰大于此!内外臣僚、士庶,鹹許直言,指陳過失,毋有所隐。
” 诏罷前軍統制徐儀,仍削官三等。
統領馬振遠除名勒停,編置湖南州軍,以馮榯言其救火弗力也。
校書郎蔣重珍上疏曰:“臣欲陛下親攬大一柄一,不退托于人;盡破恩私,求無愧于己。
倘以富貴之私視之,一言一動不忘其私,則是以天下生靈、社稷宗宙之事為輕,而以一身富貴之從來為重,不惟上負天命與先帝、聖母,即公卿百執事之所以望陛下者,亦不如此也。
昔周勃握玺授文帝,是夜即以宋昌領南北軍;霍光定策立宣帝,而明年即稽首歸政。
今臨禦八年,未聞有所作為,進退人才,興廢政事,天下皆曰此丞相意。
一時恩怨,雖歸廟堂,異日治亂,實在陛下。
焉有為天之子,為人之主,而自朝廷達天天下,皆言相而不言君哉!天之所以火宗廟、火都城者殆以此。
九廟至重,事如生存,而徹小塗大,不防于火之将至;宰相之居,華屋廣袤,而焦頭爛額,獨全于火之未然,亦足見人心陷溺,知有權勢,不知有君父矣。
它有變故,何所倚仗?陛下自視,不亦孤乎?昔史浩兩入相,才五月或九月即罷,孝宗之報功,甯有窮已!彼如其亟,何哉?保全功臣之道,可厚以富貴,不可久以權也。
”帝讀之感動。
員外郎吳潛疏論緻災之由:“願陛下齋戒修省,恐懼對越,毋徒減膳而已;疏損聲色,毋徒徹樂而已。
Yan宦之竊弄威福者勿親,女一寵一之根萌禍患者勿昵;以暗室屋漏為尊嚴之區而必敬必戒,以恒舞酣歌為亂亡之宅而不一婬一不泆;使皇天後土知陛下有畏之之心,使三軍百姓知陛下有憂之之心。
然後明诏二三大臣,和衷竭慮,力改弦轍,收召賢哲,選用忠良,貪殘者屏,回邪者斥,懷一奸一黨一賊者誅,賈怨誤國者黜。
毋并進君子小人以為包荒,毋兼容邪說正論以為皇極,以培國家一線之脈,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庶幾天意可回,天災可息,弭祲為祥,易亂為治。
蒙古取金鳳翔,完顔哈達、伊喇布哈遷京兆民于河南,使完顔慶善努戍之。
金完顔彜敗蒙古将蘇布特于倒回谷。
蒙古主召蘇布特責之,圖壘為請曰:“兵家勝負不常,宜令立功自效。
”遂令蘇布特從圖壘南伐。
五月,丙戌朔,進前知西和州張孝錫官二等,以四川制置司言其措置邊防之勞也。
趙範、趙葵帥步騎十萬攻鹽城,屢敗賊衆,遂薄淮安,殺賊萬計,城中哭聲震天。
淮安五城俱破,焚其寨栅,斬首數千。
淮北賊來援,舟師邀擊,複破之,焚水栅,賊始懼。
王旻、趙必勝、全子才等移寨西門,與賊大戰,賊連敗。
楊妙真謂鄭衍德等曰:“二十年梨花一槍一,天下無敵手,今事勢已去,撐拄不行。
汝等未降者,以我在耳。
今我欲歸老漣水,汝等請降,可乎?”從曰:“諾。
”妙真遂絕淮而去,其一黨一即遣馮垍等納款軍門,淮安遂平。
庚戌,诏:“今後行在遇暑慮囚,所差官将臨安府三獄見禁公事,除情重不原外,馀随輕重減降決遣。
大理寺、三衙、兩赤縣一體裁決。
” 楊妙真構浮橋于楚州之北,就蒙古帥蘇噜克圖乞師為李全報仇。
金人觇知之,以為蒙古兵果能渡淮,淮與河南跬步間耳,乃使完顔哈達、伊喇布哈戍滶河口。
時八裡莊民叛蒙古,逐守将而納之,金以八裡莊為鎮淮府。
六月,己未,诏:“魏了翁、真德秀、尤焴、尤龠,并叙複官職祠祿。
” 國安用從楊妙真走山東,降于蒙古,蒙古以為都元帥,行省山東。
金降人李國昌言于蒙古圖壘曰:“金遷汴将二十年,其所恃以安者,潼關、黃河耳。
若出寶雞以侵漢中,不一月可達唐、鄧,大事集矣。
”圖壘然之,白于蒙古主。
蒙古主乃會諸将,期以明年正月合南北軍攻汴,遣圖壘先趨寶雞。
蘇巴爾罕來。
假道淮東以趣河南,且請以兵會之。
秋,七月,乙酉朔,诏:“制總諸帥戎司,凡忠勇死義之家,并與優給其家;其有子才藝異衆者,赴樞密院審視錄用。
” 丙戌,臣僚言:“建、劍之間,秋霜害稼,請下諸司措置,般運廣米,應濟市籴。
湖、秀、嚴、徽,春霜損桑,水潦為沴,令監司郡守留意赈存,與減稅色。
”從之。
丁未,樞密院檢去“右武大夫、叙複吉州刺史、江州副都統制陳世雄,會合荊、鄂軍馬于吉州龍泉,親臨賊境,一戰而擒二酋,委有勞績。
”诏以世雄為左武大夫、濠州一團一練使、江州都統制。
丙寅,诏:“近民之官,莫如縣令,日來間有貪虐昏缪,不能任事之人,重為民害。
令諸路監司、守臣覺察,具職任上于尚書省,取旨施行。
” 蘇巴爾罕至沔州青野原,金統制張宣殺之。
圖壘聞蘇巴爾罕死,曰:“宋自食言,背盟棄好,今日之事,曲直有歸矣!” 八月,蒙古圖壘分騎兵三萬入大散關,攻破鳳州,徑趨華一陽一,屠洋州,攻武休,開生山,截焦崖,出武休東南,遂圍興元。
軍民散走,死于沙窩者數十萬。
分軍而西,西軍由别路入沔州,取大安軍路,開魚鼈山,撤屋為筏,渡嘉陵江,入關堡,并江趨葭萌,略地至西水縣,破城寨百四十而還。
東軍屯于興元、洋州之間,以趨饒風關。
蒙古始立中書省,改定官名,以耶律楚材為中書令。
時蒙古主至雲中,諸路所貢課額銀币,以倉廪物料文簿具陳于前,悉符楚材原奏之數。
蒙古主笑曰:“卿何使錢币流入如此?”即日授以中書省印,俾領其事,事無巨細,一以委之。
鈕祜祿重山為左丞相,鎮海為右丞相。
楚材奏:“諸路州縣長吏專理民事,萬戶府專總軍政,課稅所專掌錢谷,各不相統攝,著為令。
”又舉鎮海、鈕祜祿重山為左、右丞相,與之同事,權貴不得志。
燕京路長官舒穆噜鹹得蔔激怒皇叔烏珍,使奏“楚材用南朝舊人,恐有異志,不宜重用,”因誣構百端,必欲置于死地。
鎮海、重山等懼,讓楚材曰:“何為強更張?必有今日事。
”楚材曰:“立即廷以來,每事皆吾自為,諸公何預焉!若果獲罪,吾自當之。
”蒙古主察烏珍之誣,逐其使者。
而鹹得蔔為人所訴,帝命楚材鞫治,楚材奏曰:“此人倨傲,故易招謗。
今方有事南方,它日治之未晚也。
”蒙古主私謂近侍曰:“楚材不校私仇,真寬厚長者,汝曹當效之。
蒙古主以高麗殺使者,命撒禮塔率衆讨之,取四十馀城。
高麗王A162遣其弟懷安公請降。
撒禮塔承制設官分鎮其地,乃還。
九月,丙戌夜,臨安大火。
殿前司副都指揮使馮榯,率衛卒專護史彌遠相府,火延及太廟、三省、六部、禦史台、秘書省、玉牒所,俱毀,唯彌遠府獨全。
帝素服,減膳,徹樂。
诏:“太廟神主暫奉禦于景靈宮,三省、樞密院暫就都亭驿,六部暫就傳法寺治事。
” 庚寅,诏:“火後合行寬恤條伯,悉令三省施行,其令學士院降诏出封樁庫錢、豐儲倉米,赈恤被火之家。
蠲臨安府城内外之征一月。
”辛卯,複出内藏庫缗錢二十萬,赈恤貧乏之民。
壬辰,诏曰:“乃丙戌之夕,回祿延災,信宿之間,上及太室,延燔民廬,莽焉荒毀,都人奔避,間遭死傷。
皇天降威,孰大于此!内外臣僚、士庶,鹹許直言,指陳過失,毋有所隐。
” 诏罷前軍統制徐儀,仍削官三等。
統領馬振遠除名勒停,編置湖南州軍,以馮榯言其救火弗力也。
校書郎蔣重珍上疏曰:“臣欲陛下親攬大一柄一,不退托于人;盡破恩私,求無愧于己。
倘以富貴之私視之,一言一動不忘其私,則是以天下生靈、社稷宗宙之事為輕,而以一身富貴之從來為重,不惟上負天命與先帝、聖母,即公卿百執事之所以望陛下者,亦不如此也。
昔周勃握玺授文帝,是夜即以宋昌領南北軍;霍光定策立宣帝,而明年即稽首歸政。
今臨禦八年,未聞有所作為,進退人才,興廢政事,天下皆曰此丞相意。
一時恩怨,雖歸廟堂,異日治亂,實在陛下。
焉有為天之子,為人之主,而自朝廷達天天下,皆言相而不言君哉!天之所以火宗廟、火都城者殆以此。
九廟至重,事如生存,而徹小塗大,不防于火之将至;宰相之居,華屋廣袤,而焦頭爛額,獨全于火之未然,亦足見人心陷溺,知有權勢,不知有君父矣。
它有變故,何所倚仗?陛下自視,不亦孤乎?昔史浩兩入相,才五月或九月即罷,孝宗之報功,甯有窮已!彼如其亟,何哉?保全功臣之道,可厚以富貴,不可久以權也。
”帝讀之感動。
員外郎吳潛疏論緻災之由:“願陛下齋戒修省,恐懼對越,毋徒減膳而已;疏損聲色,毋徒徹樂而已。
Yan宦之竊弄威福者勿親,女一寵一之根萌禍患者勿昵;以暗室屋漏為尊嚴之區而必敬必戒,以恒舞酣歌為亂亡之宅而不一婬一不泆;使皇天後土知陛下有畏之之心,使三軍百姓知陛下有憂之之心。
然後明诏二三大臣,和衷竭慮,力改弦轍,收召賢哲,選用忠良,貪殘者屏,回邪者斥,懷一奸一黨一賊者誅,賈怨誤國者黜。
毋并進君子小人以為包荒,毋兼容邪說正論以為皇極,以培國家一線之脈,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庶幾天意可回,天災可息,弭祲為祥,易亂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