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光緒帝載湉

關燈
:甲午兵敗,慈禧太後将責任推到光緒身上,覺得光緒親政8年,膽子愈來愈大,甚至有些事情不把聖母皇太後放在眼裡。

    慈禧太後想“殺雞給猴看”,藉廷杖珍妃,告誡光緒:要是不聽話,就給眼色看。

     二、對皇後:慈禧太後覺得,皇帝結婚5年,對懿定的皇後,既不親一愛一,也不敬重。

    皇帝一心喜歡那個珍妃,太使自己傷心。

    慈禧太後便借此機會,嚴厲懲治珍妃,給侄女出口氣。

     三、對珍妃:珍妃自恃長得嬌俏,能說會道,深受皇帝喜一愛一,太後心裡氣不過。

    特别是慈禧年輕守寡,産生心理變一态。

    見到别人甜蜜一愛一情,心理總是嫉妒怨恨,借個機會,懲罰診妃。

     四、對宮女:内宮應是一片“純淨樂土”,竟然有人串通外朝,賣官鬻爵。

    珍妃也好,太監也好,賣官之事,确被抓住。

    于是,慈禧皇太後懲罰珍妃,名正言順,誡訓宮女。

     五、對自己:慈禧太後藉此,廷杖珍妃,舒解積憤。

     慈禧皇太後“廷杖珍妃”之舉,收到一石五鳥之效。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二十一日,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帶着光緒皇帝倉惶出逃。

    相傳她臨行前命令太監崔玉貴把珍妃推到甯壽宮外的井中害死。

    這件事情正史沒有記載,但珍妃确實是那時死的。

    因為從那以後清宮檔案就沒有出現關于珍妃的記載。

    後來有個太監回憶錄提到珍妃被慈禧害死的情況。

    珍妃之死給光緒造成極大的一精一神刺激,形成極大的悲苦。

    光緒帝過着“囚帝”的生活,心情抑郁,病情益重,死于西苑。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光緒皇帝死于西苑(今中南海)瀛台涵元殿。

    光緒自被慈禧皇太後“廢黜”之後,整整過了10年的幽禁生活,長期憂悶,無處發洩,“怫郁摧傷,奄緻殂落”。

    從清宮太醫院檔案選編的《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一書,可以看出光緒體弱多病。

    該書所選有關光緒182個醫方中,神經衰弱方64個,骨骼關節方22個,種一子長壽方17個等。

    光緒雖常年多病,但醫藥條件極好,不會突然死亡。

    而光緒在慈禧死去的前一天,突然崩駕。

    噩耗傳出,朝野震驚。

    于是,光緒被人謀害緻死的說法,随之流傳開來。

     光緒帝的死因,主要有兩說:一說是患病正常死亡;二說是被人下毒緻死。

     光緒正常病死說。

    有人認為:根據光緒37歲時的病案,遺一精一已經将近20年,前幾年每月遺一精一十幾次,近幾年每月二三次,經常是無夢不一舉就自行遺洩,冬天較為嚴重,腰腿肩背經常感覺酸沉,稍遇風寒,耳鳴頭疼。

    光緒一直身一體不好,體弱多病。

    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光緒患有嚴重的神經官能症、關節炎和骨結核等疾病。

    這是導緻光緒壯年死亡的直接病因。

    光緒的禦醫六人,每日一人輪診,各抒己見,治法不一,也耽誤了醫治。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初九日,脈案記載:皇上肝腎一陰一虛、脾一陽一不足、氣血虧損,病勢嚴重。

    在治療上不論是寒涼藥,還是溫燥藥都不能用,處于無藥可用的地步,宮中禦醫們束手無策。

    五月初十日脈案記載:調理多時,全無寸效。

    七月十六日,江蘇名醫杜鐘駿看過光緒的病症說:“我此次進京,以為能治好皇上的病,博得微名。

    今天看來,徒勞無益,不求有功,隻求無錯。

    ”九月的脈案記載:病狀更加複雜多變,髒腑功能已經失調。

    十月十七日,三名禦醫會診脈案記載:光緒的病情已經出現肺炎症,及心肺衰竭的臨一床一症狀。

    一緻認為光緒皇帝已是極度虛弱,元氣大傷,病情危重。

    十月二十日,光緒的脈案記載:夜裡,光緒開始進入彌留狀态、肢一體發冷、白眼上翻、牙關緊閉、神志昏迷。

    十月二十一日,脈案記載:光緒的脈搏似有似無,眼睛直視,張口倒氣。

    傍晚時,光緒死。

     有的學者根據清宮醫案記載認為:光緒帝從開始病重,一直到臨終,病狀逐漸加劇,既沒有中毒的迹象,也沒有暴死的症象,屬于正常死亡。

     光緒被人毒死說。

    這裡面下毒者又分解為慈禧、李蓮英、袁世凱等多種說法。

     其一,說慈禧臨終前派人毒死光緒。

    《崇陵傳信錄》和《清稗類鈔》等書裡認為:慈禧太後病危期間,唯恐自己身後光緒重新執政,推翻前案,倒轉局勢,于是令人下毒手,将光緒害死。

    《我的前半生》一書載述:“有一種傳說,是西太後自知病将不起,她不甘心死在光緒前面,所以下了毒手。

    ”人們普遍認為:年僅38歲的光緒,反而死在74歲的慈禧的前面,而且隻差一天,這不會是巧合,而是慈禧處心積慮的謀害。

     其二,說李蓮英毒死光緒。

    英國人濮蘭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傳》和德齡的《瀛台泣血記》等書,認為清宮大太監李蓮英等人,平日裡仗着主子慈禧的權勢,經常中傷和愚弄光緒,他們怕慈禧死後光緒重新掌權,對自己不利,就先下毒手,在慈禧将死之前,先把光緒害死。

     其三,說袁世凱毒死光緒。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談到袁世凱在戊戌變法時,辜負了光緒帝的信任,在關鍵時刻出賣了皇上。

    又說:袁世凱擔心一旦慈禧太後死去,光緒決不會輕饒他,所以就借進藥的機會,暗中下了毒,将光緒毒死。

     其四,說不知姓名之人毒死光緒。

    曾做過清宮禦醫的屈貴庭,在民國間雜志《逸經》上著文說:在光緒臨死的前三天,他最後一次進宮為皇上看病,發現皇上本已逐漸好轉的病情,突然惡化,在一床一上亂滾,大叫肚子疼,沒過幾天,光緒便死了。

    這位禦醫認為,雖不能斷定是誰害死了光緒,但肯定光緒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清代官方文獻和宮廷檔案表明:光緒是病死的。

    但是,從光緒死的那天開始,人們就懷疑他不是正常死亡。

    人們總覺得他死在慈禧前面,而且隻比慈禧早死了一天,這件事太奇怪了!是慈禧手下的人最後幾天在藥裡下了什麼東西?但所有這些猜疑,到今天為止,也隻是猜疑,因為至今沒有确鑿史料證明光緒是被害死的。

     下面排比正史及一些其他文獻資料,可以看出光緒病情變化。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 初一日,光緒詣儀鸾殿,問慈禧皇太後安。

    《清德宗實錄》記載,自癸酉至戊辰“皆如之”,就是從初一日至十六日,每天都是如此。

     初二日,奉皇太後禦勤政殿,日本使臣伊集院彥吉觐見。

    又到儀鸾殿向皇太後問安。

     初三日,到儀鸾殿,向皇太後問安。

     初四日,到儀鸾殿,向皇太後問安。

     初五日,到儀鸾殿,向皇太後問安。

     初六日,上禦紫光閣,賜達賴喇嘛宴。

    又到儀鸾殿,向皇太後問安。

     初七日,到儀鸾殿,向皇太後問安。

     初八日,到儀鸾殿,向皇太後問安。

     初九日,奉慈禧皇太後“幸頤年殿,侍晚膳,至癸亥(十一日)皆如之”。

     初十日,慈禧皇太後生日,光緒率百官至儀鸾殿行慶賀禮。

    幸頤年殿,侍太後晚膳。

     十一日,到儀鸾殿問皇太後安。

    幸頤年殿,侍皇太後晚膳。

     十二日,到儀鸾殿問皇太後安。

    幸頤年殿,侍皇太後晚膳。

     十三日,到儀鸾殿問皇太後安。

    幸頤年殿,侍皇太後晚膳。

     十四日,到儀鸾殿問皇太後安。

    幸頤年殿,侍皇太後晚膳。

     十五日,到儀鸾殿問皇太後安。

    幸頤年殿,侍皇太後晚膳。

     十六日,到儀鸾殿問皇太後安。

    幸頤年殿,侍皇太後晚膳。

     十七日至十九日,禦醫屈貴庭說:他在光緒臨死前三天給光緒帝看病,病情突然惡化,在禦榻上亂滾,大叫肚子疼。

     二十日,《清德宗實錄》記載:“上不豫”,光緒帝病。

    懿旨:“醇親王載沣之子溥儀,著在宮内教養,并在上書房讀書。

    ”又懿旨:“醇親王載沣,授為攝政王。

    ” 二十一日,“上疾增劇”,光緒帝病重。

    “上疾大漸”,病危。

    酉刻,光緒帝崩于西苑瀛台之涵元殿。

     二十二日,慈禧皇太後葉赫那拉氏疾大漸,未刻,崩于儀鸾殿。

     看了以上資料,光緒的死因,的确是一個曆史之謎。

     由光緒之死,人們聯想到“三個女人和一個男人”共四條人命同慈禧的關系,這就是:慈安皇太後鈕祜祿氏、同治皇後阿魯特氏、光緒珍妃他他拉氏和光緒皇帝。

    這些曆史疑案和難題,供大家思考,望學者研究。

     光緒無子,皇嗣隻能在宗室中選擇。

    慈禧太後懿旨:“攝政王載沣之子溥儀,著入承大統,為嗣皇帝。

    ”這就是宣統皇帝。

     載湉個人小檔案 姓名:一愛一新覺羅·載湉 出生: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 屬相:羊卒年: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享年:38歲 谥号:景皇帝 廟号:德宗 陵寝:崇陵(清西陵) 父親:奕譞(醇親王) 母親:葉赫那拉氏 初婚:18歲結婚,配偶葉赫那拉氏 配偶:3人,皇後葉赫那拉氏 子女:無子女 繼位人:溥儀(宣統) 最得意:主持戊戌變法 最失意:甲午戰争主戰失敗 最不幸:戊戌政變後被囚禁 最痛心:簽訂《馬關條約》 最擅長: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