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嘉慶帝颙琰

關燈
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

    其大罪一。

     上年正月,皇考在圓明園召見和珅,伊竟騎馬直進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無父無君,莫此為甚。

    其大罪二。

     又因腿疾,乘坐椅轎,擡入大内,肩輿直入神武門,衆目共睹,毫無忌憚。

    其大罪三。

     并将出宮女子,娶為次妻,罔顧廉恥。

    其大罪四。

     自剿辦教匪以來,皇考盼望軍書,刻萦宵旰。

    乃和珅于各路軍營遞到奏報,任意延擱,有心欺蔽,以緻軍務日久未竣。

    其大罪五。

     皇考聖躬不豫時,和珅毫無憂戚。

    每進見後,出向外廷人員叙說,談笑如常,喪心病狂。

    其大罪六。

     昨冬皇考力疾披章,批谕字畫,間有未真之處。

    和珅膽敢口稱“不如撕去,竟另行拟旨”。

    其大罪七。

     前奉皇考谕旨,令伊管理吏部、刑部事務,嗣因軍需銷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谕令兼理戶部題奏報銷事件。

    伊竟将戶部事務一人把持,變更成例,不許部臣參議一字。

    其大罪八。

     上年十二月内,奎舒奏報循化、貴德二廳,賊番聚衆千餘,搶奪達賴喇嘛商人、牛隻,殺傷二命,在青海肆劫一案,和珅竟将原奏駁回,隐匿不辦,全不以邊務為事。

    其大罪九。

     皇考升遐後,朕谕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來京。

    和珅不遵谕旨,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來京。

    全不顧國家撫綏外藩之意,其居心實不可問。

    其大罪十。

     大學士蘇淩阿,兩耳重聽,衰邁難堪,因系伊弟和琳姻親,竟隐匿不奏;侍郎吳省蘭、李潢,太仆寺卿李光雲,皆曾在伊家教讀,并保列卿階,兼任學政。

    其大罪十一。

     軍機處記名人員,和珅任意撤去。

    種種專擅,不可枚舉。

    其大罪十二。

     昨将和珅家産查抄,所蓋楠木房屋,僭(jiàn)侈逾制,其多寶閣及隔段式樣,皆仿照甯壽宮制度。

    其園寓點綴,竟與圓明園蓬島、瑤台無異,不知是何肺腸!其大罪十三。

     薊州填茔,居然設立享殿,開置隧道,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稱。

    其大罪十四。

     家内所藏珍寶,内珍珠手串竟有二百餘串,較之大内多至數倍,并有大珠,較禦一用冠頂尤大。

    其大罪十五。

     又寶石頂并非伊應戴之物,所藏真寶石頂有數十餘個,而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且有内府所無者。

    其大罪十六。

     家内銀兩及衣服等件,數逾千萬。

    其大罪十七。

     且有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内并有埋藏銀兩百餘萬。

    其大罪十八。

     附近通州、薊州地方,均有當鋪、錢店,查計資本,又不下十餘萬。

    以首輔大臣,與小民争利。

    其大罪十九。

     伊家人劉全,不過下賤家奴,而查抄赀産,竟至二十餘萬,并有大珠及珍珠手串。

    若非縱令需索,何得如此豐饒!其大罪二十。

     (以上見《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嘉慶四年正月甲戌) 此外,查出:和珅取租房一千零一間半,取租地一千二百六十六頃等。

    又步軍統領巡捕營在和珅私宅供役者千餘人,和珅令奏事者具副本送軍機處。

     附錄二:和珅抄産清單(和珅抄沒清單數種之一) 正房一所十三層共七十八間、東房一所七層共三十八間、西房一所七層共三十三間、東西側房共五十二間、徽式房一所共六十二間、花園一座樓台四十二所、欽賜花園一座亭台六十四所、四角更樓十二座(更夫一百二十名)、堆子房七十二間(檔子兵一百八十名)、雜房六十餘間。

    漢銅鼎一座、古銅鼎十三座、玉鼎十三座,宋硯十方、端硯七百十餘方,玉磐二十架、古劍二把、大自鳴鐘十架、小自鳴鐘三百餘架、洋表二百八十餘個、玉馬一匹(高一尺二寸、長四尺)、珊瑚樹八株(高三尺六寸)、大東珠六十餘顆(每顆重二兩)、珍珠手串二百三十六串(每串十八顆)、珍珠素珠十一盤、寶石素珠一千一十盤、珊瑚系珠五十六盤、密蠍素珠十三盤、小紅寶石三百八十三塊、大紅寶石二百八十塊、藍寶石大小四十三塊、白玉觀音一尊(高一尺二寸)、漢玉壽星一尊(高一尺三寸)、瑪瑙羅漢十八尊(高一尺二寸)、金羅漢十八尊(高一尺三寸)、白玉九如意三百七十八支、寶石珊瑚帽頂一百三十二個、嵌玉九如意一千九百八支、嵌玉如意一千六百十支、整玉如意二百三十支、白玉大冰盤十六個、碧玉茶碗九十九個、玉湯碗一百五十三個、金碗碟三十二桌(共四千二百八十八件)、銀碗碟三十二桌(共四千二百八十八件)、白玉酒杯一百二十個、水晶杯一百二十個、金鑲玉箸二百副、金鑲象箸二百副、赤金吐盂二百二十個、白銀吐盂二百餘個、赤金面盆四十三個、白銀面盆五十六個、白玉鼻煙壺三百七十四個、漢玉鼻煙壺二百七十六個、镂金八寶大屏十六架、镂金八寶一床一四架(單夾紗帳俱全)、镂金八寶炕屏三十六架、赤金镂絲一床一二頂、镂金八寶炕一床一二十四張、嵌玉炕桌二十四張、嵌玉炕桌十六張。

    金玉朱翠首飾大小二萬八千餘件、赤金元寶一百個(每個重一千兩,估銀一百五十萬兩)、白銀元寶一百個(每個重一千兩)、生金沙二萬餘兩(估銀十六萬兩)、赤金五百八十萬兩(估銀八千七百萬兩)、元寶銀九百四十萬兩、白銀五百八十三萬兩、蘇元銀三百十五萬四百六千餘兩、洋錢五萬八千元(估銀四萬六百兩)、制錢一千五百串(折銀一千五百兩)、人參六百八十餘斤(估銀二十六萬兩)、當鋪七十五座(估銀三千萬兩)、銀号四十二座(估銀四十萬兩)、古玩鋪十五座(估銀三十萬兩)、玉器庫兩間(估銀七千萬兩)、綢緞庫四間(估銀八十萬兩)、磁器庫二間(估銀一萬兩)、洋貨庫二間(五色大呢八百版、鴛鴦呢一百十五版、五色羽一毛一六百版、五色嘩叽二百版)、皮張庫二間(元狐十二張、色狐一千五百二十張、雜狐三萬六千張、貂皮八百餘張)、銅錫庫六間(共二萬六千九百三十七件)、珍饋庫六間、鐵梨紫檀庫六間、玻璃器庫一間(共八百八餘件)、貂皮男衣七百十三件、貂皮女衣六百五十餘件、雜皮男衣八百六件、雜色女衣四百三十六件、綿夾單紗男衣三千八百八件、綿夾單紗女衣三千一百十八件、貂帽五十四頂、貂蟒(袍)三十七件、貂褂短罩四十八件、貂靴一百二十四雙、藥材庫二間(估銀五千兩)、地畝八千餘頃(估銀八百萬兩)。

     颙琰個人小檔案 姓名:一愛一新覺羅·颙琰 出生: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 屬相:龍卒年: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 享年:61歲谥号:睿皇帝 廟号:仁宗陵寝:昌陵(清西陵) 父親:弘曆(乾隆) 母親:魏佳氏,後尊為孝儀純皇後 初婚:15歲結婚,配偶喜塔拉氏 配偶:15人,皇後喜塔拉氏 子女:5子、9女 繼位人:旻甯(道光) 最得意:懲治和珅 最失意:大内遇刺 最不幸:突然暴死 最痛心:教民攻入紫禁城 最擅長: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