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康熙帝玄烨
關燈
小
中
大
于平民百姓,那是萬萬做不到的。
康熙皇帝為着大清江山世代永固,社稷綿延億萬斯年,便對諸皇子進行嚴格的教育。
明朝的諸藩王,分封而不賜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清承明制,又有損益。
康熙皇帝對皇子的教育,首選為成龍,次之為襄(助)政,又次之為領兵,再次之為務學,複次之為書畫。
由是,康熙帝不僅制定嚴格的制度,而且進行嚴格的教育。
康熙對子孫的教育,通過多種方式進行。
包括言傳、身教,讓子孫參加祭祀、打獵、巡幸、出征等,上學是康熙教育子孫的基本方式。
清朝皇子的教育,《養吉齋叢錄》記載:“我朝家法,皇子、皇孫六歲,即就外傅讀書。
”學習的時間,“寅刻至書房,先習滿洲、蒙古文畢,然後習漢書。
師傅入直,率以卯刻。
幼稚課簡,午前即退直。
遲退者,至未正二刻,或至申刻”。
休假日,“惟元旦免入直,除夕及前一日巳刻,準散直”。
一年之中,休假隻有元旦一天和其前兩個半天。
相比之下,今日學生的假日可謂多矣。
康熙确定了皇子皇孫的教育制度。
康熙定制,皇子皇孫6歲開始在上書房讀書。
康熙親自為皇子們選定師傅,起初有張英、熊賜履、李光地、徐元夢、湯斌等一代名儒。
皇子老師中的漢人師傅,主要教授儒家經典;滿人師傅稱谙達——内谙達教授滿文和蒙古文,外谙達教授弓箭騎射技藝。
《康熙起居注冊》等書記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十日,皇子一天讀書的情狀: 寅時(3~5時),皇子在書房讀書,複習前一天的功課,準備師傅到來上課。
卯時(5~7時),滿文師傅達哈塔、漢文師傅湯斌和少詹事耿介,進入無逸齋,向皇太子恭行臣子禮後,侍立在東側;管記載皇太子言行的起居注官德格勒、彭孫遹侍立在西側。
皇太子允礽伏案誦讀《禮記》中的章節,諷詠不停。
允礽遵照皇父“書必背足一百二十遍”的規定背足數後,令湯斌靠近案前聽他背書。
年近60歲的湯斌跪着捧接皇太子的書。
聽完允礽的背誦,一字不錯,就用朱筆點上記号,重畫一段,再讀新書,捧還經書,退回原來的地方站立。
皇太子又寫楷字一紙,約數百字。
辰時(7~9時),康熙上完早朝,向太皇太後請安之後,來到皇太子讀書的暢春園無逸齋。
皇太子率領諸臣到書房外台階下恭迎。
康熙入齋升座,問湯斌曰:“皇太子書背熟否?”湯斌奏道:“很熟。
”康熙接過書後,指出一段,皇太子朗朗背誦,一字不錯。
康熙又問起居注官:“爾等看皇太子讀書如何?”奏道:“皇太子睿質岐嶷(yí),學問淵通,實在是宗廟萬年無疆之慶!”康熙囑咐他們對皇太子不要過分誇獎,而應嚴加要求。
檢查完皇太子的功課,康熙回宮。
巳時(9~11時),時值初伏,日已近中,驕一陽一似火。
皇太子不搖折扇,不解一衣冠,凝神端坐,伏案寫字。
師傅達哈塔、湯斌和耿介,因為年邁暑熱,晨起過早,伫立時久,體力不支,斜立昏盹,幾乎颠仆。
皇太子寫好滿文一章,讓師傅達哈塔傳觀批閱校對。
湯斌奏道:“筆筆中鋒,端嚴秀勁,真佳書也!”達哈塔也奏道:“筆法一精一妙,結構純一熟。
”皇太子又将《禮記》畫定的篇章讀120遍。
午時(11~13時),侍衛給皇太子等進午膳。
皇太子命賜諸師傅也吃飯。
諸臣叩頭謝恩後,就座吃飯。
膳後,皇太子沒有休息,接着正襟危坐,又讀《禮記》。
讀過120遍,再由湯斌等跪着接書,皇太子背誦。
未時(13~15時),侍衛端進點心。
皇太子吃完點心後,侍衛在庭院中張侯——安上箭靶。
皇太子步出門外,站在階下,運力挽弓,扣弦射箭。
這既是一節體育課,又是一節軍事課。
是為教育皇子們“崇文宣武”,治理國家。
皇太子射完箭,回屋入座,開始疏講。
湯斌和耿介跪在書案前面,先生翻書出題,學生依題疏講。
申時(15~17時),康熙又來到無逸齋。
皇長子胤(zhī)、皇三子胤祉(zhǐ)、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六子早殇)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同來侍讀。
康熙說:“朕宮中從無不讀書之子。
向來皇子讀書情形,外人不知。
今特召諸皇子前來講誦。
”湯斌按照康熙的旨意,從書案上信手取下經書,随意翻書命題。
諸皇子依次魚貫進前背誦、疏講。
皇五子胤祺因學滿文,所以隻寫滿文一篇,圈點準确。
康熙親自書寫程頤七言律詩一首,又寫“存誠”兩個大字一幅,給皇子們示範。
群臣稱頌說小字“秀麗”、大字“蒼勁”。
酉時(17~19時),侍衛在院中張侯之後,康熙令諸子依次彎射,各皇子成績不等。
又命諸位師傅射箭。
随後,康熙親射,連發連中。
天色已暮,諸臣退出。
皇太子等在暢春園無逸齋一天的功課完畢。
教育能影響一個人,而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道路。
康熙帝的35個兒子中,序齒的有24位,實際上成一人(年滿16歲)的,隻有20位。
這20個兒子,是由17個妻子生育的。
他們一性一情志趣各不相同,大體可以分為四類: 政治型。
康熙帝培養兒子的主要目标是從皇子中産生一位滿意的接班人,以使大清帝國江山永固、社稷萬年。
首先,以儒家經典教育皇子;其次,以“國語騎射”培養皇子;再次,訓練皇子實際能力;複次,傳授治國安邦之道。
諸皇子的培養教育,以皇太子為重。
早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封年僅1歲的胤礽為皇太子,加以眷一寵一,施以特教。
初始,康熙帝親自教他讀書、寫字。
6歲就傅,令大學士張英、李光地做他的老師,又命大學士熊賜履教他一性一理之書。
康熙帝三次親征噶爾丹,命皇太子留京代理政務。
康熙帝幾次南巡,也多命皇太子留守京城。
康熙三十二年(16一93年),康熙帝患病,命皇太子代理政事:“朕因違和,于國家政事,久未辦理,奏章照常送進,令皇太子辦理,付批辦處批一發。
”康熙帝病愈之後,命皇太子協助處理一般政務和旗務。
他對其他皇子,如皇四子、皇八子、皇十四子等,常委以軍政重任,既對其加強鍛煉,又對其進行考察。
學者型。
康熙教皇子數學、天文學、地理學、醫學、測量學、農學等。
先以觀測日食為例。
康熙三十六年(16一97年)閏三月初一日,日食。
時康熙帝親征噶爾丹在外,皇太子在北京觀測,使用皇父所賜嵌有三層玻璃的小鏡子,裝于自鳴鐘之上,用望日千裡眼觀望。
日食似不到十分,日光、房屋、牆壁及人影俱可見,甚屬明耀。
觀測奏報自京城發出,送皇父覽閱。
康熙帝得到奏報後,朱批曰:“覽爾所奏,果然如此。
”後來皇四子胤禛(雍正)回憶道:“昔年遇日食四五分之時,日光照耀,難以仰視。
皇考親率朕同諸兄弟在乾清宮,用千裡鏡,四周用夾紙遮蔽日光,然後看出考驗所虧分數。
此朕身經實驗者。
”又以幾何學為例。
法國耶稣會士白晉寫給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說,康熙帝親自給皇三子胤祉講解幾何學,并培養其科學才能。
後又讓胤祉等向意大利耶稣會士德理格學習律呂知識,“命臣德理格在皇三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殿下前,每日講究其一精一微,修造新書”。
康熙帝命在暢春園蒙養齋開館,派允祉主持纂修《律曆淵源》,彙律呂、曆法和算法于一書。
允祉還為《古今圖書集成》的纂輯做出貢獻,成為康熙朝一位傑出的學者。
但他在雍正繼位後,仍未逃過劫難:被奪爵,禁景山永安亭而死。
藝術型。
康熙帝對書法下過一番功夫,他同皇子們說:“朕自幼好臨池,每日寫千餘字,從無間斷。
凡古名人之墨迹、石刻,無不細心臨摹,積今三十餘年,實亦一性一之所好。
”他對有的皇子練字,做出具體規定:每一日要寫十幅呈覽。
在皇父嚴格要求與督促之下,皇太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七子、皇十三子和皇十四子等,都寫得一手好字。
皇二十一子胤禧,史載其“詩清秀,尤工畫,遠希董源,近接文徵明”。
皇三子胤祉和皇七子胤祐,以其尤長書法而受命書寫康熙帝景陵的《神功聖德碑文》。
生活型。
康熙帝的兒子們,有的因其生母卑微,如皇十二子生母萬琉哈氏為定嫔,皇十五子生母王氏為密嫔,皇十七子生母陳氏為勤嫔,還有連嫔的品級也未受封;有的因年齡太小,如康熙帝初廢皇太子後出生的皇子,到他崩駕時皇二十一子和皇二十二子都是11歲,皇二十三子9歲,皇二十四子才6歲,他們沒有資格、沒有能力也沒有條件同兄長們去争奪皇位。
這些皇子能明哲保身,母子平安,安享富貴,就算有大福了。
他們不求登大位,但求生活好。
所以,把他們歸為生活類。
康熙教育子孫,是他為君之道中的重要内容。
清朝的皇帝沒有暴君、沒有昏君也沒有怠君。
康熙的繼承者雍正、乾隆都很傑出。
康熙的皇子中,沒有不學無術的庸人,也沒有胡作非為的纨绔。
他們都有一定素養、一技之長。
這些都同康熙、清朝重視皇子皇孫的教育有關。
但康熙帝的兒子太多,在位時間又長。
“夜長夢多”,皇子們結一黨一自固,争奪皇位,最後導緻殘酷的宮廷鬥争。
這将在下面講雍正時探讨。
玄烨個人小檔案 姓名:一愛一新覺羅·玄烨 出生: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 屬相:馬 卒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享年:68歲 谥号:仁皇帝 廟号:聖祖 陵寝:景陵(清東陵) 父親:福臨母親:佟佳氏,後尊為孝康章皇後 初婚:12歲結婚 配偶:16人,皇後赫舍裡氏 子女:35子,16女 繼位人:胤禛(雍正) 最得意:14歲智擒輔臣鳌拜 最失意:三喪皇後 最不幸:幼年喪父、喪母 最痛心:儲位兩立兩廢 最擅長:學習
康熙皇帝為着大清江山世代永固,社稷綿延億萬斯年,便對諸皇子進行嚴格的教育。
明朝的諸藩王,分封而不賜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清承明制,又有損益。
康熙皇帝對皇子的教育,首選為成龍,次之為襄(助)政,又次之為領兵,再次之為務學,複次之為書畫。
由是,康熙帝不僅制定嚴格的制度,而且進行嚴格的教育。
康熙對子孫的教育,通過多種方式進行。
包括言傳、身教,讓子孫參加祭祀、打獵、巡幸、出征等,上學是康熙教育子孫的基本方式。
清朝皇子的教育,《養吉齋叢錄》記載:“我朝家法,皇子、皇孫六歲,即就外傅讀書。
”學習的時間,“寅刻至書房,先習滿洲、蒙古文畢,然後習
師傅入直,率以卯刻。
幼稚課簡,午前即退直。
遲退者,至未正二刻,或至申刻”。
休假日,“惟元旦免入直,除夕及前一日巳刻,準散直”。
一年之中,休假隻有元旦一天和其前兩個半天。
相比之下,今日學生的假日可謂多矣。
康熙确定了皇子皇孫的教育制度。
康熙定制,皇子皇孫6歲開始在上書房讀書。
康熙親自為皇子們選定師傅,起初有張英、熊賜履、李光地、徐元夢、湯斌等一代名儒。
皇子老師中的漢人師傅,主要教授儒家經典;滿人師傅稱谙達——内谙達教授滿文和蒙古文,外谙達教授弓箭騎射技藝。
《康熙起居注冊》等書記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十日,皇子一天讀書的情狀: 寅時(3~5時),皇子在書房讀書,複習前一天的功課,準備師傅到來上課。
卯時(5~7時),滿文師傅達哈塔、漢文師傅湯斌和少詹事耿介,進入無逸齋,向皇太子恭行臣子禮後,侍立在東側;管記載皇太子言行的起居注官德格勒、彭孫遹侍立在西側。
皇太子允礽伏案誦讀《禮記》中的章節,諷詠不停。
允礽遵照皇父“書必背足一百二十遍”的規定背足數後,令湯斌靠近案前聽他背書。
年近60歲的湯斌跪着捧接皇太子的書。
聽完允礽的背誦,一字不錯,就用朱筆點上記号,重畫一段,再讀新書,捧還經書,退回原來的地方站立。
皇太子又寫楷字一紙,約數百字。
辰時(7~9時),康熙上完早朝,向太皇太後請安之後,來到皇太子讀書的暢春園無逸齋。
皇太子率領諸臣到書房外台階下恭迎。
康熙入齋升座,問湯斌曰:“皇太子書背熟否?”湯斌奏道:“很熟。
”康熙接過書後,指出一段,皇太子朗朗背誦,一字不錯。
康熙又問起居注官:“爾等看皇太子讀書如何?”奏道:“皇太子睿質岐嶷(yí),學問淵通,實在是宗廟萬年無疆之慶!”康熙囑咐他們對皇太子不要過分誇獎,而應嚴加要求。
檢查完皇太子的功課,康熙回宮。
巳時(9~11時),時值初伏,日已近中,驕一陽一似火。
皇太子不搖折扇,不解一衣冠,凝神端坐,伏案寫字。
師傅達哈塔、湯斌和耿介,因為年邁暑熱,晨起過早,伫立時久,體力不支,斜立昏盹,幾乎颠仆。
皇太子寫好滿文一章,讓師傅達哈塔傳觀批閱校對。
湯斌奏道:“筆筆中鋒,端嚴秀勁,真佳書也!”達哈塔也奏道:“筆法一精一妙,結構純一熟。
”皇太子又将《禮記》畫定的篇章讀120遍。
午時(11~13時),侍衛給皇太子等進午膳。
皇太子命賜諸師傅也吃飯。
諸臣叩頭謝恩後,就座吃飯。
膳後,皇太子沒有休息,接着正襟危坐,又讀《禮記》。
讀過120遍,再由湯斌等跪着接書,皇太子背誦。
未時(13~15時),侍衛端進點心。
皇太子吃完點心後,侍衛在庭院中張侯——安上箭靶。
皇太子步出門外,站在階下,運力挽弓,扣弦射箭。
這既是一節體育課,又是一節軍事課。
是為教育皇子們“崇文宣武”,治理國家。
皇太子射完箭,回屋入座,開始疏講。
湯斌和耿介跪在書案前面,先生翻書出題,學生依題疏講。
申時(15~17時),康熙又來到無逸齋。
皇長子胤(zhī)、皇三子胤祉(zhǐ)、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六子早殇)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同來侍讀。
康熙說:“朕宮中從無不讀書之子。
向來皇子讀書情形,外人不知。
今特召諸皇子前來講誦。
”湯斌按照康熙的旨意,從書案上信手取下經書,随意翻書命題。
諸皇子依次魚貫進前背誦、疏講。
皇五子胤祺因學滿文,所以隻寫滿文一篇,圈點準确。
康熙親自書寫程頤七言律詩一首,又寫“存誠”兩個大字一幅,給皇子們示範。
群臣稱頌說小字“秀麗”、大字“蒼勁”。
酉時(17~19時),侍衛在院中張侯之後,康熙令諸子依次彎射,各皇子成績不等。
又命諸位師傅射箭。
随後,康熙親射,連發連中。
天色已暮,諸臣退出。
皇太子等在暢春園無逸齋一天的功課完畢。
教育能影響一個人,而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道路。
康熙帝的35個兒子中,序齒的有24位,實際上成一人(年滿16歲)的,隻有20位。
這20個兒子,是由17個妻子生育的。
他們一性一情志趣各不相同,大體可以分為四類: 政治型。
康熙帝培養兒子的主要目标是從皇子中産生一位滿意的接班人,以使大清帝國江山永固、社稷萬年。
首先,以儒家經典教育皇子;其次,以“國語騎射”培養皇子;再次,訓練皇子實際能力;複次,傳授治國安邦之道。
諸皇子的培養教育,以皇太子為重。
早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封年僅1歲的胤礽為皇太子,加以眷一寵一,施以特教。
初始,康熙帝親自教他讀書、寫字。
6歲就傅,令大學士張英、李光地做他的老師,又命大學士熊賜履教他一性一理之書。
康熙帝三次親征噶爾丹,命皇太子留京代理政務。
康熙帝幾次南巡,也多命皇太子留守京城。
康熙三十二年(16一93年),康熙帝患病,命皇太子代理政事:“朕因違和,于國家政事,久未辦理,奏章照常送進,令皇太子辦理,付批辦處批一發。
”康熙帝病愈之後,命皇太子協助處理一般政務和旗務。
他對其他皇子,如皇四子、皇八子、皇十四子等,常委以軍政重任,既對其加強鍛煉,又對其進行考察。
學者型。
康熙教皇子數學、天文學、地理學、醫學、測量學、農學等。
先以觀測日食為例。
康熙三十六年(16一97年)閏三月初一日,日食。
時康熙帝親征噶爾丹在外,皇太子在北京觀測,使用皇父所賜嵌有三層玻璃的小鏡子,裝于自鳴鐘之上,用望日千裡眼觀望。
日食似不到十分,日光、房屋、牆壁及人影俱可見,甚屬明耀。
觀測奏報自京城發出,送皇父覽閱。
康熙帝得到奏報後,朱批曰:“覽爾所奏,果然如此。
”後來皇四子胤禛(雍正)回憶道:“昔年遇日食四五分之時,日光照耀,難以仰視。
皇考親率朕同諸兄弟在乾清宮,用千裡鏡,四周用夾紙遮蔽日光,然後看出考驗所虧分數。
此朕身經實驗者。
”又以幾何學為例。
法國耶稣會士白晉寫給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說,康熙帝親自給皇三子胤祉講解幾何學,并培養其科學才能。
後又讓胤祉等向意大利耶稣會士德理格學習律呂知識,“命臣德理格在皇三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殿下前,每日講究其一精一微,修造新書”。
康熙帝命在暢春園蒙養齋開館,派允祉主持纂修《律曆淵源》,彙律呂、曆法和算法于一書。
允祉還為《古今圖書集成》的纂輯做出貢獻,成為康熙朝一位傑出的學者。
但他在雍正繼位後,仍未逃過劫難:被奪爵,禁景山永安亭而死。
藝術型。
康熙帝對書法下過一番功夫,他同皇子們說:“朕自幼好臨池,每日寫千餘字,從無間斷。
凡古名人之墨迹、石刻,無不細心臨摹,積今三十餘年,實亦一性一之所好。
”他對有的皇子練字,做出具體規定:每一日要寫十幅呈覽。
在皇父嚴格要求與督促之下,皇太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七子、皇十三子和皇十四子等,都寫得一手好字。
皇二十一子胤禧,史載其“詩清秀,尤工畫,遠希董源,近接文徵明”。
皇三子胤祉和皇七子胤祐,以其尤長書法而受命書寫康熙帝景陵的《神功聖德碑文》。
生活型。
康熙帝的兒子們,有的因其生母卑微,如皇十二子生母萬琉哈氏為定嫔,皇十五子生母王氏為密嫔,皇十七子生母陳氏為勤嫔,還有連嫔的品級也未受封;有的因年齡太小,如康熙帝初廢皇太子後出生的皇子,到他崩駕時皇二十一子和皇二十二子都是11歲,皇二十三子9歲,皇二十四子才6歲,他們沒有資格、沒有能力也沒有條件同兄長們去争奪皇位。
這些皇子能明哲保身,母子平安,安享富貴,就算有大福了。
他們不求登大位,但求生活好。
所以,把他們歸為生活類。
康熙教育子孫,是他為君之道中的重要内容。
清朝的皇帝沒有暴君、沒有昏君也沒有怠君。
康熙的繼承者雍正、乾隆都很傑出。
康熙的皇子中,沒有不學無術的庸人,也沒有胡作非為的纨绔。
他們都有一定素養、一技之長。
這些都同康熙、清朝重視皇子皇孫的教育有關。
但康熙帝的兒子太多,在位時間又長。
“夜長夢多”,皇子們結一黨一自固,争奪皇位,最後導緻殘酷的宮廷鬥争。
這将在下面講雍正時探讨。
玄烨個人小檔案 姓名:一愛一新覺羅·玄烨 出生: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 屬相:馬 卒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享年:68歲 谥号:仁皇帝 廟号:聖祖 陵寝:景陵(清東陵) 父親:福臨母親:佟佳氏,後尊為孝康章皇後 初婚:12歲結婚 配偶:16人,皇後赫舍裡氏 子女:35子,16女 繼位人:胤禛(雍正) 最得意:14歲智擒輔臣鳌拜 最失意:三喪皇後 最不幸:幼年喪父、喪母 最痛心:儲位兩立兩廢 最擅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