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天命汗努爾哈赤
關燈
小
中
大
、大學士孫承宗為遼東經略。
孫承宗出關赴任,巡察邊務,整頓部伍,儲備糧料,積極防禦。
他還任用袁崇煥修築甯遠城,加強戰備。
整整四年,沒有大的戰事。
然而,孫承宗是東林一黨一的領袖,與以大太監魏忠賢為首的Yan一黨一勢不兩立,雖然身為帝師、大學士,但在一黨一争中也受到排擠,辭官回京。
接替孫承宗任遼東經略的,是Yan一黨一分子高第。
高第上任後,采取消極防禦方略,命令山海關外的兵力全部撤到關内。
明軍官兵,棄城丢械,湧一向關内,兵民塞路,哭聲震野!身為甯前道的袁崇煥拒不從命。
甯遠(今遼甯興城)是明軍在遼西失陷廣甯後最重要的軍事堡壘,後金軍進攻明朝首當其沖的就是甯遠城。
袁崇煥率領萬餘兵民,獨守孤城甯遠。
他布置火炮——将新從海外引進的西洋大炮(又稱紅夷大炮、紅衣大炮)安放在城上;堅壁清野——将城外的商民、糧草撤到城内,焚毀城外房舍;軍民聯防——安排百姓巡邏放哨、運送火藥;激勵士氣——刺血宣誓,激以忠義,并親自向官兵下拜,官兵都決心與袁崇煥同死生、共赴難。
袁崇煥一切布置妥當,靜待敵人來攻。
明天啟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68歲的努爾哈赤親率6萬八旗軍,号稱20萬大軍,渡過遼河,如入無人之境,向孤城甯遠猛撲而來。
守城者袁崇煥,42歲,進士出身,沒有指揮過作戰。
二十三日,努爾哈赤命離甯遠城5裡安營,橫截山海之間的大路。
努爾哈赤采取“先禮後兵”的策略,先放回被俘漢人捎勸降書給袁崇煥說:獻城投降,高官厚賞;拒絕投降,城破一身亡!袁崇煥回答說:“義當死守,豈有降理!”二十四日,努爾哈赤派兵猛力攻城。
城堞上,箭頭如傾盆雨;懸牌上,矢镞如刺猬皮。
後金兵攻城不下,努爾哈赤命軍士冒死鑿城挖洞。
後金兵将城牆鑿開三四處高約兩丈的洞一口,明守軍抛火球、扔火把燒挖城之敵。
當城牆快被挖穿時,袁崇煥親自帶兵用鐵索裹一着棉絮蘸油點燃,垂下來燒挖城之敵。
他的戰袍被射破,肩臂受傷,仍舊堅定指揮,不下火線。
二十五日,袁崇煥命用西洋大炮,從城上往下轟擊,重創八旗軍。
努爾哈赤對這種新引進的西洋大炮,其來源,其特點,其一性一能,其威力,一無所知,毫無準備。
炮過之處,死傷一片。
官兵害怕,畏縮不前。
努爾哈赤親自督陣,後金将領持刀驅兵向前,快到城下,畏炮又退。
有史料記載:城上西洋大炮擊中黃龍幕,傷一大頭目,用紅布包裹,官兵擡去,放聲大哭。
對上述史料,清史界有不同見解。
有學者認為:這個“大頭目”就是天命汗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一生戎馬馳騁44年,幾乎沒有打過敗仗,可謂曆史上的常勝統帥。
但他占領廣甯後,年事已高,體力衰弱,深居簡出,怠于理政。
他對甯遠守将袁崇煥沒有仔細研究,對甯遠守城炮械也沒有偵知實情。
他隻看到明朝經略易人等因素,而未全面分析彼己,便貿然進兵,圖刻期攻取。
但是,甯遠不同于廣甯,袁崇煥也不同于王化貞。
努爾哈赤以矛制炮,以短擊長,以勞攻逸,以動圖靜,吞下了驕帥必敗的苦果。
後金有一位叫劉學成的人,上書分析甯遠之敗的原因。
他說:“因汗輕視甯遠,故天使汗勞苦。
”劉學成直言陳明:天命汗努爾哈赤驕傲輕敵,緻使兵敗甯遠。
勝利會腐蝕聰明,權力會沖昏頭腦。
天命汗晚年,被勝利和權力腐蝕了聰明,沖昏了頭腦,犯下錯誤,吞下苦果。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的甯遠之敗,是努爾哈赤起兵以來所遭遇到的最重大挫折。
此後,天命汗郁郁寡歡,陷入苦悶。
八月十一日,在沈一陽一東40裡的叆福陵隆恩門雞堡憂憤而死。
《左傳》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努爾哈赤以兵馬起家稱汗,又以兵敗甯遠身死,這是曆史的偶然,還是曆史的必然? 瑕不掩瑜。
清太祖努爾哈赤雖然在晚年有過一些失誤,犯過一些錯誤,但他仍不失為一位傑出的曆史人物。
他把女真社會生産力發展所造成的各部統一與社會改革的需要加以指明,把女真一人對明朝專制統治者實行民族壓迫的不滿情緒加以集中,并擔負起滿足這些社會需要發起者的責任。
他在将上述的社會需要、群體願望,由可能轉變為現實,由意向轉化為實際的過程中,能夠剛毅沉着、豁達機智、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組成堅強穩定的領導群體。
其時,南有明朝,西有蒙古,東有朝鮮,北有海西。
努爾哈赤沒有四面樹敵,更沒有四面出擊,而是佯順明朝,結好朝鮮,籠絡蒙古,用兵海西;對海西女真各部又采取遠交近攻,聯大滅小,先弱後強,各個吞并的策略;進而形勢坐大,黃衣稱朕,揮師西進,遷鼎沈一陽一。
他通過建立八旗和創制滿文,以物質與一精一神這兩條紐帶,去組織、協調、聚結、激發女真的社會活力,實現曆史賦予女真各部統一與社會改革的任務,并為大清帝國建立和清軍入關統一中原奠下基石。
至于大清王朝奠基禮的完成,還有待于他的兒子皇太極。
努爾哈赤個人小檔案 姓名:一愛一新覺羅·努爾哈赤 出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屬相:羊卒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 享年:68歲 谥号:初谥武皇帝,改谥高皇帝 廟号:太祖 陵寝:福陵(沈一陽一東陵) 父親:塔克世 母親:喜塔拉氏,後尊為宣皇後 初婚:19歲結婚,配偶佟佳氏 配偶:16人,皇後(大福晉)葉赫那拉 子女:16子,8女 繼位人:皇太極(太宗) 最得意:薩爾浒之戰奪得勝利 最失意:兵敗甯遠 最不幸:父、祖被殺害 最痛心:殺死長子褚英 最擅長:謀略
孫承宗出關赴任,巡察邊務,整頓部伍,儲備糧料,積極防禦。
他還任用袁崇煥修築甯遠城,加強戰備。
整整四年,沒有大的戰事。
然而,孫承宗是東林一黨一的領袖,與以大太監魏忠賢為首的Yan一黨一勢不兩立,雖然身為帝師、大學士,但在一黨一争中也受到排擠,辭官回京。
接替孫承宗任遼東經略的,是Yan一黨一分子高第。
高第上任後,采取消極防禦方略,命令山海關外的兵力全部撤到關内。
明軍官兵,棄城丢械,湧一向關内,兵民塞路,哭聲震野!身為甯前道的袁崇煥拒不從命。
甯遠(今遼甯興城)是明軍在遼西失陷廣甯後最重要的軍事堡壘,後金軍進攻明朝首當其沖的就是甯遠城。
袁崇煥率領萬餘兵民,獨守孤城甯遠。
他布置火炮——将新從海外引進的西洋大炮(又稱紅夷大炮、紅衣大炮)安放在城上;堅壁清野——将城外的商民、糧草撤到城内,焚毀城外房舍;軍民聯防——安排百姓巡邏放哨、運送火藥;激勵士氣——刺血宣誓,激以忠義,并親自向官兵下拜,官兵都決心與袁崇煥同死生、共赴難。
袁崇煥一切布置妥當,靜待敵人來攻。
明天啟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68歲的努爾哈赤親率6萬八旗軍,号稱20萬大軍,渡過遼河,如入無人之境,向孤城甯遠猛撲而來。
守城者袁崇煥,42歲,進士出身,沒有指揮過作戰。
二十三日,努爾哈赤命離甯遠城5裡安營,橫截山海之間的大路。
努爾哈赤采取“先禮後兵”的策略,先放回被俘漢人捎勸降書給袁崇煥說:獻城投降,高官厚賞;拒絕投降,城破一身亡!袁崇煥回答說:“義當死守,豈有降理!”二十四日,努爾哈赤派兵猛力攻城。
城堞上,箭頭如傾盆雨;懸牌上,矢镞如刺猬皮。
後金兵攻城不下,努爾哈赤命軍士冒死鑿城挖洞。
後金兵将城牆鑿開三四處高約兩丈的洞一口,明守軍抛火球、扔火把燒挖城之敵。
當城牆快被挖穿時,袁崇煥親自帶兵用鐵索裹一着棉絮蘸油點燃,垂下來燒挖城之敵。
他的戰袍被射破,肩臂受傷,仍舊堅定指揮,不下火線。
二十五日,袁崇煥命用西洋大炮,從城上往下轟擊,重創八旗軍。
努爾哈赤對這種新引進的西洋大炮,其來源,其特點,其一性一能,其威力,一無所知,毫無準備。
炮過之處,死傷一片。
官兵害怕,畏縮不前。
努爾哈赤親自督陣,後金将領持刀驅兵向前,快到城下,畏炮又退。
有史料記載:城上西洋大炮擊中黃龍幕,傷一大頭目,用紅布包裹,官兵擡去,放聲大哭。
對上述史料,清史界有不同見解。
有學者認為:這個“大頭目”就是天命汗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一生戎馬馳騁44年,幾乎沒有打過敗仗,可謂曆史上的常勝統帥。
但他占領廣甯後,年事已高,體力衰弱,深居簡出,怠于理政。
他對甯遠守将袁崇煥沒有仔細研究,對甯遠守城炮械也沒有偵知實情。
他隻看到明朝經略易人等因素,而未全面分析彼己,便貿然進兵,圖刻期攻取。
但是,甯遠不同于廣甯,袁崇煥也不同于王化貞。
努爾哈赤以矛制炮,以短擊長,以勞攻逸,以動圖靜,吞下了驕帥必敗的苦果。
後金有一位叫劉學成的人,上書分析甯遠之敗的原因。
他說:“因汗輕視甯遠,故天使汗勞苦。
”劉學成直言陳明:天命汗努爾哈赤驕傲輕敵,緻使兵敗甯遠。
勝利會腐蝕聰明,權力會沖昏頭腦。
天命汗晚年,被勝利和權力腐蝕了聰明,沖昏了頭腦,犯下錯誤,吞下苦果。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的甯遠之敗,是努爾哈赤起兵以來所遭遇到的最重大挫折。
此後,天命汗郁郁寡歡,陷入苦悶。
八月十一日,在沈一陽一東40裡的叆福陵隆恩門雞堡憂憤而死。
《
”努爾哈赤以兵馬起家稱汗,又以兵敗甯遠身死,這是曆史的偶然,還是曆史的必然? 瑕不掩瑜。
清太祖努爾哈赤雖然在晚年有過一些失誤,犯過一些錯誤,但他仍不失為一位傑出的曆史人物。
他把女真社會生産力發展所造成的各部統一與社會改革的需要加以指明,把女真一人對明朝專制統治者實行民族壓迫的不滿情緒加以集中,并擔負起滿足這些社會需要發起者的責任。
他在将上述的社會需要、群體願望,由可能轉變為現實,由意向轉化為實際的過程中,能夠剛毅沉着、豁達機智、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組成堅強穩定的領導群體。
其時,南有明朝,西有蒙古,東有朝鮮,北有海西。
努爾哈赤沒有四面樹敵,更沒有四面出擊,而是佯順明朝,結好朝鮮,籠絡蒙古,用兵海西;對海西女真各部又采取遠交近攻,聯大滅小,先弱後強,各個吞并的策略;進而形勢坐大,黃衣稱朕,揮師西進,遷鼎沈一陽一。
他通過建立八旗和創制滿文,以物質與一精一神這兩條紐帶,去組織、協調、聚結、激發女真的社會活力,實現曆史賦予女真各部統一與社會改革的任務,并為大清帝國建立和清軍入關統一中原奠下基石。
至于大清王朝奠基禮的完成,還有待于他的兒子皇太極。
努爾哈赤個人小檔案 姓名:一愛一新覺羅·努爾哈赤 出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屬相:羊卒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 享年:68歲 谥号:初谥武皇帝,改谥高皇帝 廟号:太祖 陵寝:福陵(沈一陽一東陵) 父親:塔克世 母親:喜塔拉氏,後尊為宣皇後 初婚:19歲結婚,配偶佟佳氏 配偶:16人,皇後(大福晉)葉赫那拉 子女:16子,8女 繼位人:皇太極(太宗) 最得意:薩爾浒之戰奪得勝利 最失意:兵敗甯遠 最不幸:父、祖被殺害 最痛心:殺死長子褚英 最擅長: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