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開幫大典

關燈
天風老人一套天風掌中的三招精華,也是葛品揚得天獨厚的私蓄。

     連師父天龍老人在知悉後也曾打趣着向葛品揚道:“品揚,你可得向你兩位師兄和師妹交代清楚,這全是你的運氣,師父我可沒幫忙啊!” 天風老人當時瞪眼道:“老夫愛傳誰就傳誰,誰能左右老夫?哪個小子吃醋,不妨先替老夫将自己骨頭數數清楚!” 天龍老人當時又笑向常平、霍玄兩徒道:“你們兩個吃醋麼?師父以為你們不至這般傻才對。

    你們别瞧你們師弟今天神氣,有朝一日他以這三式在外面吃了虧,那時候,哼哼,你們等着瞧吧!” 天風老人自負極高,天龍老人這話的意思就是說:葛品揚如因此壞了此老名頭,那時候,苦頭可就大啦。

     當時天風老人冷冷一笑,傲然道:“天風掌縱非天下無敵,然在掌法方面,也算自成一家,這種掌法要在今天活着的黑道人物中找對手,亦頗不易呢。

    ” 那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至今想來,記憶猶新。

    葛品揚自兼練天風三式之後,僅知此三式威力甚大。

    至于究竟大到何種程度,卻也不十分清楚,因為身為天龍門下,應敵的機會可說絕無僅有。

     天龍門下不會無故出手,同時誰又會找上天龍門下? 天風老人年近九旬,武功固高,見聞亦博。

    葛品揚想去,一方面是為了要向老人請教,他既非傷于天龍爪力,恢複武功自較巫雲絹為易,看老人有無其他挽救良策;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在老人處見到師妹龍女藍家鳳,因為他想,她縱不回去,也該帶個訊息回堡讓關心她的人放心才對。

     如今,他在園中徘徊,便是為了體力有限,此去巫山,如何才能順利到達。

     就在葛品揚蹙額長籲之際,忽有兩名身材普通、衣著随便、雙目精光隐現的中年漢子緩緩向葛品揚走攏來了。

     葛品揚圓臉瞥及,暗忖道:“這二人似乎為我而來,有事麼? 思忖間,兩漢子已經走至身邊,同時一俯身,左邊一人低聲道:“在下陳平,賤号陰陽算盤。

    ” 另一人低低接口道:“在下胡九齡,賤号大力金剛。

    ” 葛品揚心頭一亮,注目道:“兩位英雄敢是駝叟聶老前輩座前的中州雙傑?” 兩人齊聲道:“葛少快好說。

    ” 葛品揚道:“謝謝兩位暗中呵護,如今已沒有什麼勞煩兩位的了” 陰陽算盤陳平道:“少俠現況,龍門古老前輩已為在下二人交代得很清楚。

    少俠要返天龍堡,在下二人願意護送。

    ” 大力金剛胡九齡道:“車已備好,馬上可以上路。

    ” 陰陽算盤和大力金剛,前者江湖經驗老到,後者處事果決,為王屋八指駝叟聶克威座下的兩支擎天柱,二人如此誠意關顧,葛品揚由衷感激。

     葛品楊思索了一下道:“如小弟改往巫山,兩位大哥意下如何?” 陳平道:“随少俠意思。

    ” 胡九齡則顯得頗為興奮地接口道:“去天風老人那裡麼?好極了,此老我兄弟慕名已久,能見他一面,也不虛今生了。

    ” 三人議定,即刻登程。

    陳、胡二人為顧及葛品揚體力不耐馳驅之勞,堅持走水路,沿漢水而下,經雲蘿,轉而溯江而上。

     約月餘之後,船經水流湍急的西陵陝,天色已近黃昏,忽見一條小型快船,迎面順流而下。

     船上,傍艙門站着一名藍布包頭的老婦。

    其時葛品揚和陳胡二人也正站在艙面上閑眺,那條小船由于船小水急,霎眼便自三人船邊掠過老遠。

    葛品揚眉頭皺了一下,沒有開口。

     胡九齡咦道:“那婦人有點古怪。

    ” 陳平也道:“是呵,看上去滿臉皺紋,足有七旬開外,但人立船頭任船身颠晃,身軀竟能保持紋風不勸,尤其一雙眼神,開合間有如寒電,敢情也是我輩武林中人不成?” 胡九齡道:“雙眉緊鎖,好似還有什麼心事。

    ” 陳平道:“是的,這點我也注意到了,不過,如說此婦系武林中人,當非無名之輩,我怎會一點印象都沒有?” 二人說着,轉向葛品揚。

    葛品揚搖搖頭,也表示印象中沒有此人。

     數月後,船至巫峽,進入夔州府境。

    夔州,為明代川省九府之一,在地勢上是“堅衛兩兒,雄視三楚”。

    所謂“據荊襄上遊,為巴蜀喉吭,吳楚萬裡之襟帶也。

    ” 葛品揚與陳、胡二人在風月台登岸,行至一地,地名妃子園。

    陳胡二人于悉知地名之後,不禁詫異地道:“這兒一片黃石灰土,哪裡有什麼妃子園?” 葛品揚微微一笑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是唐代留下的古老地名呵。

    ” 陳、胡二人齊“哦”一聲道:“原來唐朝王妃吃荔枝,還要到此地來買?” 葛品揚道:“蜀中荔枝,以廬、叙二州所産為最上品,合州次之,此地所産又次之,故此地雖名妃子園,問實際,名實并不相符。

    ” 輕輕一歎,又道:“‘荔枝一騎紅塵後,便有漁陽萬騎來’,唉唉,世人隻聞國色一笑傾國,又誰知楊貴妃一‘嘗’也能貴物呢!” 三人邊談邊走,晌午時分,抵達距神女廟不遠的白衣鎮。

     這座白衣鎮系紀念漢先主而易名,原稱襄王驿,為遊巫山十二峰中神女峰的必經之路。

     葛品揚走得有點累,進入一家酒店後,便倚壁養起神來。

     不多久,忽聽陳胡二人在一陣争論之後,齊聲招呼他道:“葛少俠,你過來看看。

    ” 葛品揚不知道二人在争論些什麼,走過去一問,原來是為壁間一首墨迹暗淡的古詞,那首詞這樣寫道: “有客經巫峽,停橹向水循。

     楚王曾此夢瑤姬,一夢杏無期。

     塵暗珠簾卷,香銷翠帷垂。

     西風回首不勝悲,暮雨灑空祠。

     古廟依青崎,行宮枕碧流。

     水聲山色鑲妝樓,往事思悠悠。

     雲雨朝還暮,煙花春複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 葛品揚看畢笑道:“此詞叫‘巫山一段雲’,你們争什麼?” 大力金剛胡九齡道:“他說這是古人之作,我可有點不相信。

    ” 陰陽算盤陳平道:“咱們少主小旋風喬龍在世時,雅好近人詩詞,從來就沒見他念過這一首,可見它不但古老,而且還相當冷僻呢。

    ” 葛品揚聽到“小旋風”三字,臉色一黯,微微點頭道:“是的,唐人作詞,形意較古,這首詞,有人說作者是李贻孫,也有人說作者是李吉甫,更有人說是唐代某詩妓所作,總之,作者雖不可考,為唐代作品卻沒有疑義。

    ” 他似乎無意多談這些文章之事,語畢,即向二人道:“以後兩位就喊我‘葛相公’好了”念及尚是老儒裝束,不禁笑了笑,又道:“我見天風老人時,必得回複本來面目,這樣子自然不行。

    ” 飯後,葛品揚回複了本來面目,借陳、胡二人向神女廟方面進發。

    來至神女廟時天已薄暮,陳胡二人道:“天風老人住什麼地方?” 葛品揚手一指道:“就在廟後峰腳下。

    ” 仰望神女峰,挺秀入雲,景色幽奇而微透倭清。

    葛品揚向廟後踱去,不期然低吟出口: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聲猶似哭襄王,朝朝暮暮雲台下,為雲為雨夢國亡……” 頭擡處,一聲輕噫,吟聲遽止,低低向身後胡陳二人道:“繼續走過去,裝作漫遊偶過的樣子。

    ” 原來前面峰下有一排茅屋,屋前空地上此刻正好品字形站着三人。

     面對茅屋背向這邊站着的,是一高一矮、高者奇瘦、矮者奇胖的兩名老人。

    高瘦老人身穿黑衣,矮胖老人身穿青衣。

    颔下有紗角飄動,似乎臉上均戴有面紗。

     面向這邊站着的,是一名年約七旬,濃眉虎口,滿臉紅光的皂衣老者,正是本來面目的天風老人。

     陳胡二人訝然低問道:“這邊兩個老者何人?” 葛品揚悄聲道:“五風幫的兩名太上護法,是何來曆,我也不十分清楚。

    ” 稍頓,又道:“我們索性裝做好奇地走過去看,還比較安全些。

    ” 葛品揚這種想法和做法是大膽的,事實上也是正确的。

    陳胡二人走過神來,不禁暗暗欽佩。

     于是,三人繼續走過去。

    葛品揚負手環眺,一副貴介公子氣派。

    胡、陳二人微低着眼光,極似二名家人。

     三人遠遠停下腳步,猶如不明這是怎麼回事,想看個究竟似的。

     天風老人虎目偶掃,臉上訝異之色一現即逝,青衣老人和黑衣老人則屹立如故,連看也沒有回看三人一眼。

     這時但見天風老人哈哈一笑道:“老朽自以為命長,想不到兩位也還活着,真是出人意外。

    ” 黑衣老人冷冷接口道:“除了意外,還有沒有其他後事交代了?” 天風老人撫掌大笑道:“妙,妙,胖瘦二老仍是當年老脾氣,狂态如昔,令人欣慰……” 黑衣老人呼了一聲道:“老夫對馬屁從不動心。

    ” 天風老人又是一陣大笑,臉一偏道:“胖老人,你脾氣好,我們談談,兩位駕臨到底有何見教?” 青衣老人陰沉沉地緩緩說道:“四十年前的曆史希望重演一遍。

    ” 天風老人一“哦”,旋又大笑起來道:“四十年前,天山一仗,兩位并未吃虧,如無其他恩怨,大家都這麼一把年紀了,重來一次豈不無聊?” 青衣老人陰聲道:“好說,四十年前是老夫兄弟輪流接你三招,雖然勝負未分,但老夫兄弟并不引以為榮。

    ” 天風老人笑道:“今天兩位準備推哪位出來?” 青衣老人陰聲道:“老夫剛才已經說過,希望曆史重演一遍,今天還是由老夫兄弟向老朋友輪流請教!” 天風老人一怔,大笑道:“那麼老夫可要引以為榮啦。

    ” 青衣老人道:“今天,将由三招改成一招。

    ” 黑衣老人接下去道:“再成平手便算我們輸。

    ” 天風老人大笑道:“輸赢是另外一回事,來來來,既然兩位有興,老朽舍命陪君子就是了。

    ” 青衣老人喝一聲:“老夫有僭了!”并袖一拱,語音了,雙掌一翻,遙向天風老人當胸推去。

     這一招看似遲緩,但發出之掌風卻甚驚人,呼嘯澎湃,有如山崩海裂,萬馬奔騰,天風老人立被罩入一片狂飙之中。

     葛品揚心頭一震,幾乎驚呼出口。

     但見天風老人須眉張揚,虎目光閃,容得狂大飙身,腰微挫,雙掌一合一分,原地不動,硬向來勢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