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情,為此松開笑道:“我看你這些日子以來,也着實累壞了。
” “是,少爺,十六爺他……還沒起床呢。
” 納真接過衣帶來系上說,“還沒起床?都什麼時候了,他還沒起床?” 每次一談起這個異母弟弟,納真就備感苦惱,平日統帥十萬大軍,遊刃有餘,馳騁疆場時,更是虎虎生風,獨獨對于這個小他還不到一個月的弟弟,是勸也不聽,管也不對。
他的先祖木合黎在當年鐵木真被各部族于斡難河的河源擁戴成為“海内的皇帝”,即成吉思可汗後,大封功臣時,與功勞最大的孛斡兒一起被封為世襲的千戶,同時也被任命為統率大軍的萬戶。
十二年後,成吉思可汗在西征西夏與花刺子模以前,又先在丁醜年的八月,把對付金國的戰争,交給木合黎全權負責,并封木合黎為“國王”,那也是成吉思可汗一生當中,唯一封過任何人為“王”的一次。
在封木合黎為國王的同時,成吉思可汗并賜他以全印和相同于可汗自己所用的“九旌白旗”,至今那面中心有一個黑月亮,杆上并綴着九個牛尾的白旗,猶是他們家族的珍寶。
另外成吉思可汗又拜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都行省和太師”,拔了十個“提控”的兵力交給木合黎。
木合黎受到如此恩遇,加上本身即具帥才的資質,頗得麾下諸将領的合作,所以從受封為國王起,到癸未年三月病死為止,前後五年半的時間,替對他信任、給他厚恩,因而增強了他的自信,并激發起他圖報的忠心與熱忱的成吉思可汗連續拿下了六十來個城池,也收服了許多投降于蒙古和他們稱為“權皇帝”,即“代理皇帝”的木合黎的契丹人,乃至于漢人。
望着納真陷入沉思的表情,跟在他身邊已近二十年的朵奔知道他一定又緬懷起那位在漢人心中,地位早已與成吉思可汗不相上下的木合黎來了。
但他可不真是值得緬懷與景仰的嗎?俗語說:“打仗打将”,更何況木合黎是位千古難得一見的将帥,他一死,在華北的蒙古軍頓失領導,雖然有少爺的祖父孛魯,即木合黎的兒子繼位為國王,但漢化頗深的他,卻是位翩翩美公子,而不是個能征善戰的赳赳勇士。
等到孛魯病死,“國王”位置由當時才十八歲的塔思繼承後,他就已經隻是個國王,而不再是全華北的統帥了。
這種一代不如一代的表現,自然不是一直以身為木合黎一族後代為榮的子民們所樂于見到,但卻又是無力改變。
直到稱塔思為伯父的納真出生為止,才終于扭轉了這種頹勢。
他雖然不是出自長房,在全族兄弟中,排行也在十五,而且母親還是即便深受丈夫寵愛,卻備受其他妻妾排擠的漢族女子;可是靠着本身過人的機智、膽識、戰技和勇氣,納真依然成為幾乎不輸于曾祖木合黎的少年英雄。
令愛他、敬他的族人覺得尤其驕傲的是,去年他受忽必烈可汗封為與當年木合黎同名的“天下兵馬大元帥”時,行年方才二十七,真可謂前程似錦,聲名如日中天。
然而樹大招風,眼見他的威望一路向上攀升,眼紅嫉妒,乃至于惡意中傷者,自然也不在少數,但從六歲稚齡開始,就跟在當年十歲的他身旁的朵奔知道,最令納真困擾的心事,向來就出于帳内,而非營外。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老是要兄長為他出面處理善後的也客敦,尤其是其中之最。
“少爺,要我去叫醒他嗎?”朵奔恨不能多為主子分憂解勞的問道。
“不用了,他自己不想起來,你去叫,豈非自讨沒趣,說不得,還會平白無故的挨頓打,我的人,可沒有讓他拿去當出氣筒的道理。
” “您都知道?” “知道他喜歡對自家人耍脾氣、充硬漢?”納真撇撇唇說:“當然知道。
” “那……您為什麼還要這麼……這麼……”朵奔嗫嚅了半天,還是沒有把話給講完。
“這麼縱容他?”納真卻爽快的接道。
“請少爺饒過朵奔放肆,但朵奔實在是……是看不過去,才會大膽進言。
” “沒有人怪你,但這話可也不準你再提起了,血緣至親,有什麼好計較的呢?更何況我們還是爹這一房唯一的一對兄弟,我不擔待他,叫誰擔待?” 兄弟?若非是明擺在眼前的事實,朵奔相信叫完全不知情的人來看,絕對沒有人會猜納真和也客敦是一父所出的兄弟。
也客敦個兒瘦小,皮膚蠟黃,雖然跟納真一樣同為二十八歲,但長年放浪形駭,酒色不忘的結果,卻讓他看起來仿如近四十的早衰男子。
而納真正好相反,他的身材高大挺拔,面容俊朗清秀,眉兒濃、眼兒亮、鼻兒齒白的納真,在不出外打戰的平時,渾身總散發出一股文質彬彬的氣息。
老一輩的族人甚至都直言稱贊他簡直就是集合了木合黎的武功,和孛魯的文治于一體的完美化身。
相形之下,因眼睛暴突如蛙,硬被他母親向丈夫求來,取蒙語是“大眼睛”之意為名的也客敦,就更加不堪,連名字都幾乎成為一種反諷了。
“您擔待他,夫人照顧他娘,這算哪門子的天理嘛!”朵奔不由自主的嘟哝着。
“朵奔,你什麼時候跟個娘兒們一樣唠叨了,有時間嚼舌根,怎麼沒時間去打探巴巴桑兒公主的下落?” “我打探到了啊,但這會
” “是,少爺,十六爺他……還沒起床呢。
” 納真接過衣帶來系上說,“還沒起床?都什麼時候了,他還沒起床?” 每次一談起這個異母弟弟,納真就備感苦惱,平日統帥十萬大軍,遊刃有餘,馳騁疆場時,更是虎虎生風,獨獨對于這個小他還不到一個月的弟弟,是勸也不聽,管也不對。
他的先祖木合黎在當年鐵木真被各部族于斡難河的河源擁戴成為“海内的皇帝”,即成吉思可汗後,大封功臣時,與功勞最大的孛斡兒一起被封為世襲的千戶,同時也被任命為統率大軍的萬戶。
十二年後,成吉思可汗在西征西夏與花刺子模以前,又先在丁醜年的八月,把對付金國的戰争,交給木合黎全權負責,并封木合黎為“國王”,那也是成吉思可汗一生當中,唯一封過任何人為“王”的一次。
在封木合黎為國王的同時,成吉思可汗并賜他以全印和相同于可汗自己所用的“九旌白旗”,至今那面中心有一個黑月亮,杆上并綴着九個牛尾的白旗,猶是他們家族的珍寶。
另外成吉思可汗又拜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都行省和太師”,拔了十個“提控”的兵力交給木合黎。
木合黎受到如此恩遇,加上本身即具帥才的資質,頗得麾下諸将領的合作,所以從受封為國王起,到癸未年三月病死為止,前後五年半的時間,替對他信任、給他厚恩,因而增強了他的自信,并激發起他圖報的忠心與熱忱的成吉思可汗連續拿下了六十來個城池,也收服了許多投降于蒙古和他們稱為“權皇帝”,即“代理皇帝”的木合黎的契丹人,乃至于漢人。
望着納真陷入沉思的表情,跟在他身邊已近二十年的朵奔知道他一定又緬懷起那位在漢人心中,地位早已與成吉思可汗不相上下的木合黎來了。
但他可不真是值得緬懷與景仰的嗎?俗語說:“打仗打将”,更何況木合黎是位千古難得一見的将帥,他一死,在華北的蒙古軍頓失領導,雖然有少爺的祖父孛魯,即木合黎的兒子繼位為國王,但漢化頗深的他,卻是位翩翩美公子,而不是個能征善戰的赳赳勇士。
等到孛魯病死,“國王”位置由當時才十八歲的塔思繼承後,他就已經隻是個國王,而不再是全華北的統帥了。
這種一代不如一代的表現,自然不是一直以身為木合黎一族後代為榮的子民們所樂于見到,但卻又是無力改變。
直到稱塔思為伯父的納真出生為止,才終于扭轉了這種頹勢。
他雖然不是出自長房,在全族兄弟中,排行也在十五,而且母親還是即便深受丈夫寵愛,卻備受其他妻妾排擠的漢族女子;可是靠着本身過人的機智、膽識、戰技和勇氣,納真依然成為幾乎不輸于曾祖木合黎的少年英雄。
令愛他、敬他的族人覺得尤其驕傲的是,去年他受忽必烈可汗封為與當年木合黎同名的“天下兵馬大元帥”時,行年方才二十七,真可謂前程似錦,聲名如日中天。
然而樹大招風,眼見他的威望一路向上攀升,眼紅嫉妒,乃至于惡意中傷者,自然也不在少數,但從六歲稚齡開始,就跟在當年十歲的他身旁的朵奔知道,最令納真困擾的心事,向來就出于帳内,而非營外。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老是要兄長為他出面處理善後的也客敦,尤其是其中之最。
“少爺,要我去叫醒他嗎?”朵奔恨不能多為主子分憂解勞的問道。
“不用了,他自己不想起來,你去叫,豈非自讨沒趣,說不得,還會平白無故的挨頓打,我的人,可沒有讓他拿去當出氣筒的道理。
” “您都知道?” “知道他喜歡對自家人耍脾氣、充硬漢?”納真撇撇唇說:“當然知道。
” “那……您為什麼還要這麼……這麼……”朵奔嗫嚅了半天,還是沒有把話給講完。
“這麼縱容他?”納真卻爽快的接道。
“請少爺饒過朵奔放肆,但朵奔實在是……是看不過去,才會大膽進言。
” “沒有人怪你,但這話可也不準你再提起了,血緣至親,有什麼好計較的呢?更何況我們還是爹這一房唯一的一對兄弟,我不擔待他,叫誰擔待?” 兄弟?若非是明擺在眼前的事實,朵奔相信叫完全不知情的人來看,絕對沒有人會猜納真和也客敦是一父所出的兄弟。
也客敦個兒瘦小,皮膚蠟黃,雖然跟納真一樣同為二十八歲,但長年放浪形駭,酒色不忘的結果,卻讓他看起來仿如近四十的早衰男子。
而納真正好相反,他的身材高大挺拔,面容俊朗清秀,眉兒濃、眼兒亮、鼻兒齒白的納真,在不出外打戰的平時,渾身總散發出一股文質彬彬的氣息。
老一輩的族人甚至都直言稱贊他簡直就是集合了木合黎的武功,和孛魯的文治于一體的完美化身。
相形之下,因眼睛暴突如蛙,硬被他母親向丈夫求來,取蒙語是“大眼睛”之意為名的也客敦,就更加不堪,連名字都幾乎成為一種反諷了。
“您擔待他,夫人照顧他娘,這算哪門子的天理嘛!”朵奔不由自主的嘟哝着。
“朵奔,你什麼時候跟個娘兒們一樣唠叨了,有時間嚼舌根,怎麼沒時間去打探巴巴桑兒公主的下落?” “我打探到了啊,但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