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兩雄相會

關燈
你乃家康的侍從,侍從不能離開,可以留下。

    ”此時隻剩秀吉、家康、鳥居新太郎和秀長四人在座。

    “秀長,本想讓你一起留下。

    可我又想和家康單獨談談。

    隻來兩份飯,不用斟酒,我自己來。

    下去吧。

    ” 秀吉趕走秀長,旋又對家康道:“隻剩下我們兄弟了。

    左京大夫。

    ” 家康注視着秀吉,有些茫然,好一會兒才恍然大悟。

    “左京大夫”正是指家康的官銜,遠不及關白,僅為從四品。

    秀吉分明故意如此稱呼!那麼,他突如其來的訪問、譏諷的笑容,都是有預謀的? 家康正想着,秀吉又笑道:“不提這些多餘的話,沒有左京大夫,也沒有什麼關白,隻論你我兄弟二人。

    我太高興啦!若咱們一直不相見,任人散布無聊中傷的謠言,隻會造成天下失和。

    ”家康連思考的餘裕也沒有,隻是鄭重地對秀吉低頭緻意。

    這種場舍下隻好裝糊塗,不可随便開言。

     可能是秀吉出現的緣故,燭台、飯食在很短的時間内都備齊了。

    秀吉親手替家康斟酒,臉上非但沒有怒氣,反而由于太興奮了,顯得如少年般輕快。

     “誰也不了解咱們的心啊!因此,當秀吉讓母親去三河時,人人都認為她是人質,而你卻率隊進京,人人又都以為要打仗……哈哈,再來一杯。

    ”秀吉搖晃着身子,酒壺裡的酒差點灑了出來。

    “我明日一早回大坂。

    ”他壓低聲音道,“你到大坂時,還住秀長府上,對了,還得見見本願寺、興門、新門的人,他們都在等你。

    他們害怕你率大軍來和我一戰,中途便退了去。

    哈哈哈!秀長在大坂專為你設了戲台。

    有金春太夫的能劇啊!對!一定要讓你看看《高砂》、《田村》、《金劄》這三出戲。

    十一月初一再回京城。

    我已下令要把聚樂第建好,以便讓你入住。

    我已令藤堂高虎專辦此事。

    前門和大台所由參議負責。

    住進新邸後,候着七日皇上的傳位儀式。

    這一日也會叙位……” 頭腦再敏捷,恐也很難跟得上這種倏忽變幻的談話。

    家康發覺自己沒能跟上秀吉,不由紅了臉。

    但若顯得生疏,便是證明自己心胸狹窄。

    “關白大人,家康敬您!”家康放下杯子,從秀吉手中接過酒壺,“請原諒我的笨拙!” “哈哈,怎可讓你為秀吉斟酒,你出身高貴……” “出身好又怎的?心懷大志卻又相繼敗亡者衆多,莫不出身高貴。

    可是大人,您的話題轉換太快,家康跟不上。

    家康還在琢磨上一句話時,您已經跳到下一句去了。

    ” “哈哈,那是我太性急了。

    可是天下大事,平定日本,自是不可慢條斯理啊。

    ” “家康再敬您一杯。

    ” “酒是好東西,可以消除隔閡,在大坂見面時就不能這樣。

    今晚你有話隻管說,咱們不妨開懷暢談!”秀吉其實有目的,但竟一句也不提大政所和朝日姬,其心機令人驚歎。

     “一切都為了平定天下!這是右府故去以來,秀吉日思夜想之夙願啊!家康,你不也懷着這個目标嗎?要不是為了天下,我就是渾蛋一個,對嗎?” “大人哪裡話。

    ” “此次秀吉想為你做些事。

    你對我可能有怨言或者誤會。

    不要緊,不要多慮,今夜隻有我們二人,把你心裡的話都說出來吧。

    ” “不,家康實無什麼好抱怨的。

    ”家康也逐漸輕松起來——今晚就随你,看你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打定主意後,家康完全放松了,道:“但唯有一事相求。

    ” “一事?” “是。

    希望大人把身上的陣羽織給了家康。

    ” “陣羽織?”秀吉一時沒明白家康的意思,疑惑道,“這似有不妥。

    秀吉身為關白,又是武将啊!” “這便是原因。

    ” “此話怎講?” “家康此次進京,便是要敞開胸襟,故,從今往後,大人不必再穿陣羽織!” “家康……家康,你是說,以後的戰事,将由你負責?” “有家康,豈能再勞關白大人大駕?” “好!”秀吉伸手拍了拍家康的肩膀,大聲歎道,“秀吉自負巧舌如簧,卻也說不出這等讓人安心的話來!哈哈,家康真是鐵骨铮铮的漢子!” “哈,關白大人過獎。

    ” “家康,這件陣羽織,到大坂城再給你吧!”秀吉說笑似的故意壓低聲音。

     家康放下杯子,微笑道:“斯時公卿都在座,可好?” “大好!”秀吉朗朗道,“秀吉并非要在衆人面前顯示胸襟,隻是要讓天下知道你我親密。

    為了天下,豐臣秀吉自做得關白!” “德川家康也甘為左京大夫!” “一言為定了,家康!” “為了天下,一言為定。

    ” “為了天下!”秀吉說着,突然緊緊地擁住家康。

    提刀定定坐在家康身後的鳥居新太郎吓了一大跳。

    秀吉擁住家康的肩膀,流下激切的淚來。

    若有外人在場,定以為此乃演戲。

    可是秀吉很是自然——他确實是情之所至,并非有意為之。

    他那幼童般的天真,深深地打動了家康。

     這種爽快究竟來自哪裡?正是這種赤子性情,使柴田勝豐背叛養父,使前田利家和佐佐成政心悅誠服……家康想着,心裡有些羞愧。

    他覺得,自己當與秀吉一般,擁有同樣的天真才是。

    正是這種天真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