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一點精神(6)
關燈
小
中
大
然不過一種工具,那麼,涉及批判,什麼話不好說?所以話說得險而狠,可以說是必要的。
不過既有二十年低頭從事不做官的作者,也自然還有不信官的讀者。
所以文壇到底又還有點民主,雖然這正是另外一些人所不要的! 掃蕩者的文章,倒要附于被掃蕩者集中方能存在,是無可奈何的。
記得《益世報·文學周刊》第一期上,編者即有個聲明,刊物是對報紙、對讀者、對作者要有個交代,不用作個人利益企圖和熱鬧筆戰時,所以現在還是要守住這個原則。
我隻說說批判者文章中串貫不來處和錯誤原因。
§§§第10節新廢郵存底二五六 (不學知識分子從世故中貪小便宜,不阿谀谄佞。
) 昌期先生: 從上海轉來一信,謝謝你見囑好意。
你說苦悶,這并非你個人如此。
全中國人民都在苦悶中,國家對于這個問題尚無具體辦法,強有力政治集團,一觸及此問題也顯得束手,何況我這麼一個平常人!傾全國各方面賢達,加上個來自國外的和事老,商議經年,還得不到任何結果,末了終不免用戰事解決。
你和其他人卻以為我既然是個作家,就應當怎麼怎麼,若不怎麼,即必然又相反的在怎麼怎麼。
這正證明我說的一部分人對于“作家”看法的錯誤,期許的過實,以為某一政黨、一武力集團辦不了的事,某一作家的一支筆,倒可旋乾轉坤。
因為不大分析事實,也就不大明白作家。
對作家期望既殷,責備自嚴。
就我所見說來,國家的困難,原因複雜,物力濫用到無從節制,實為主因。
你既明白能否定這一點,當然得承認這個國家明日的轉機或進步,還要靠知識,正因為面臨着的一切問題,全是要知識來解決的。
政體可能如彼或如此,至于國家能否真正重造,卻在這個國家關于科學和其他方面保有多少知識,以及對于知識是否尊重,能否好好運用為準。
這就是我過去那個小文中,提及社會各方面不宜于對作家過分看重,應将期望與尊重轉給在學校研究室與社會各方面工作有成就的專家本意。
一個作家或一個平常人,真正對國家重造有熱愛和認識,決不會覺得這意見為迂腐的。
人生如戰争,這是一句老話,可待重新诠釋。
你既覺得帶一支美式沖鋒槍上前線去殺本國人民,在任何方面都沒可興奮驕傲處,才脫離了本來職務,新的戰争所帶來的課題,待你去執行,第一件事自然便是學習來克服面臨種種困難。
因此到處碰壁,到處不免有挫折,都是必然的。
可是看遠處!隻要能夠向遠處看,世界上有多少有良心的人努力的方向和采用的态度,就會覺得在任何情況下,不至于失去你活下去做人的勇氣與信心了。
參加堕落民族消耗國力的戰争,你既完全否定了它,且覺悟需要于流血以外去尋覓解決這個民族悲劇的延長,這尋覓工作,自然應當從征服自己一切貪得與自私起始,對于人,對于事,永遠需要用一個嶄新态度去實證的。
這正是一種新的人生觀的确定問題。
你肯定了它時,得“由此出發”,不是“到此為止”。
前面還有好一段路,路上已荒蕪異常,且多蟲蛇當道。
你得想法通過,不宜遲疑退卻。
唐三藏取經的八十一難,雖是個小說故事,卻與當代人求人類共同生活合理與公平的努力所遇到的種種試驗有個偶然暗合處。
得經長期試驗,在每一段過程中,還應當記住悟能兄占小便宜而吃大虧的教訓。
不學知識分子從世故中貪小便宜,不阿谀谄佞,你才可說當真已經有了個新的生命,新的信仰。
§§§第11節新廢郵存底二六〇 (“敢思索”已成為當前人一種高貴的品德。
) ××同學: 得你信,說到的種種我很明白,也很同情。
這并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華北萬千學生萬千青年都面臨問題,感到束手,焦急,苦悶,彷徨,不知如何走第二步路。
這事影響于明日社會,還必然相當大,相當長遠,一切既由戰争而來,所以問題的解決,當然也在戰争結束上,是很顯明的。
若承認這個觀點的正确,當然便不至于把希望寄托到“那個”出路上了。
明白現實并非承認現實。
不過既有二十年低頭從事不做官的作者,也自然還有不信官的讀者。
所以文壇到底又還有點民主,雖然這正是另外一些人所不要的! 掃蕩者的文章,倒要附于被掃蕩者集中方能存在,是無可奈何的。
記得《益世報·文學周刊》第一期上,編者即有個聲明,刊物是對報紙、對讀者、對作者要有個交代,不用作個人利益企圖和熱鬧筆戰時,所以現在還是要守住這個原則。
我隻說說批判者文章中串貫不來處和錯誤原因。
§§§第10節新廢郵存底二五六 (不學知識分子從世故中貪小便宜,不阿谀谄佞。
) 昌期先生: 從上海轉來一信,謝謝你見囑好意。
你說苦悶,這并非你個人如此。
全中國人民都在苦悶中,國家對于這個問題尚無具體辦法,強有力政治集團,一觸及此問題也顯得束手,何況我這麼一個平常人!傾全國各方面賢達,加上個來自國外的和事老,商議經年,還得不到任何結果,末了終不免用戰事解決。
你和其他人卻以為我既然是個作家,就應當怎麼怎麼,若不怎麼,即必然又相反的在怎麼怎麼。
這正證明我說的一部分人對于“作家”看法的錯誤,期許的過實,以為某一政黨、一武力集團辦不了的事,某一作家的一支筆,倒可旋乾轉坤。
因為不大分析事實,也就不大明白作家。
對作家期望既殷,責備自嚴。
就我所見說來,國家的困難,原因複雜,物力濫用到無從節制,實為主因。
你既明白能否定這一點,當然得承認這個國家明日的轉機或進步,還要靠知識,正因為面臨着的一切問題,全是要知識來解決的。
政體可能如彼或如此,至于國家能否真正重造,卻在這個國家關于科學和其他方面保有多少知識,以及對于知識是否尊重,能否好好運用為準。
這就是我過去那個小文中,提及社會各方面不宜于對作家過分看重,應将期望與尊重轉給在學校研究室與社會各方面工作有成就的專家本意。
一個作家或一個平常人,真正對國家重造有熱愛和認識,決不會覺得這意見為迂腐的。
人生如戰争,這是一句老話,可待重新诠釋。
你既覺得帶一支美式沖鋒槍上前線去殺本國人民,在任何方面都沒可興奮驕傲處,才脫離了本來職務,新的戰争所帶來的課題,待你去執行,第一件事自然便是學習來克服面臨種種困難。
因此到處碰壁,到處不免有挫折,都是必然的。
可是看遠處!隻要能夠向遠處看,世界上有多少有良心的人努力的方向和采用的态度,就會覺得在任何情況下,不至于失去你活下去做人的勇氣與信心了。
參加堕落民族消耗國力的戰争,你既完全否定了它,且覺悟需要于流血以外去尋覓解決這個民族悲劇的延長,這尋覓工作,自然應當從征服自己一切貪得與自私起始,對于人,對于事,永遠需要用一個嶄新态度去實證的。
這正是一種新的人生觀的确定問題。
你肯定了它時,得“由此出發”,不是“到此為止”。
前面還有好一段路,路上已荒蕪異常,且多蟲蛇當道。
你得想法通過,不宜遲疑退卻。
唐三藏取經的八十一難,雖是個小說故事,卻與當代人求人類共同生活合理與公平的努力所遇到的種種試驗有個偶然暗合處。
得經長期試驗,在每一段過程中,還應當記住悟能兄占小便宜而吃大虧的教訓。
不學知識分子從世故中貪小便宜,不阿谀谄佞,你才可說當真已經有了個新的生命,新的信仰。
§§§第11節新廢郵存底二六〇 (“敢思索”已成為當前人一種高貴的品德。
) ××同學: 得你信,說到的種種我很明白,也很同情。
這并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華北萬千學生萬千青年都面臨問題,感到束手,焦急,苦悶,彷徨,不知如何走第二步路。
這事影響于明日社會,還必然相當大,相當長遠,一切既由戰争而來,所以問題的解決,當然也在戰争結束上,是很顯明的。
若承認這個觀點的正确,當然便不至于把希望寄托到“那個”出路上了。
明白現實并非承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