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空空部落風雲

關燈
往來,如何會有黃衣僧人将脫脫救走?” 超玄道:“這倒要調查明白,究竟是誰幹的?”普性道:“好在有七天限期,我們還來得及調查……了能,了悟,玄通,玄真,你們分别前往各教區,必須在三天之内查明事實,一有消息,即來報告,以便加派人手,捉拿脫脫……還有那個救走脫脫的本教弟子,也要一并捕緝歸案……當然,本席明白,救走脫脫諒必是别教所為,而魔國故意誣告,移禍本教,以作侵犯我邦的藉口,但此事不論是真或假,我們在手續上是要調查的。

    ” 于是二了雙玄四憎立即應命起身,分别到各教區去了。

    普性接下去道:“萬一查不出脫脫是誰所救,我們應該怎麼辦?” 覺明道:“查不出也要有一個交代才好,否則崖國一定要來攻打我邦……”法善道:“這事等一會再談,目前我想起了本教三個叛徒——塔克,巴統和木摩,救走脫脫的事,必是他們三人中之一所幹。

    ” 普性道:“你說得不錯,剛才本席也曾想到,不過沒有講出來。

    ” 法藏身受内傷,講話中氣不足,慢吞吞地說道:“我認為不是他們。

    ” 法善道:“何以見得?”法藏道:“憑他們三人中任何一人的功力,要想從妖魔人物的手中劫走脫脫,談何容易?即使他們三人聯手,也未必能夠奏功。

    ”法善道:“這話很有道理……奉教誰人有此能耐,誰人曾與脫脫勾結,我們不妨先想一想。

    ” 白眉道:“九大巨佛,道行高妙,但誰也不會和脫脫勾結,我們可以撇開不談。

    至于十二方丈,十六長老以及二十一法師之中,論功力以至善方丈為最高,不過,他與脫脫毫無關系,且德高望重,決不會做出那種事情。

    其餘諸僧也沒有理由會救走脫脫。

    所以,我論來論去,這件事一定是文中子虛構,無中生有,含血噴人,企圖嫁禍于我們,以便制造事端。

    ” 覺明道:“除了本教之外,我們何不再想一想别教的高手?” 帕脫道:“我們應該想别教高手中的高手,較為合理。

    ”覺明道:“是,高手中的高手。

    ”帕脫道:“聽說苦行僧,現在雪山修煉,道行深不可測。

    ” 法善道:“聽說他與脫脫曾有一段淵源,不知确否?” 普性道:“可能是他救走脫脫……” 法藏接嘴道:“苦行雖有嫌疑,我認為他不是這件事的主角。

    ”法善道:“此也不是,彼也不是,究竟是誰?”普性道:“莫非是本教的僧侶,例如普濟,普一,普善,法正,法海等,他們被本席奪了權位,心裡懷恨,不敢公然作對,暗中去救脫脫,陷害本席……”他說到這裡,舉目看到法藏正在搖頭,于是不再說下去。

     衆僧之中誰也不敢接嘴。

     大廳中頓時靜寂。

     片刻之後,白眉說道:“這個問題暫時擱置,讓我們讨論第三項議案,好不好?” 普性道:“好……告急的文書内容極為簡單,大意說:魔國興兵,業已毀了幾個寺院,僧侶死傷甚衆,危在旦夕,盼本教看在釋迦牟尼佛的面上,速派高手前去助陣……” 法藏道:“救兵如救火,我們理應多派高手,速往助陣。

    ” 法善道:“在道義上,本教确應支援,以免唇亡齒寒,但如今情況不同,我們對于脫脫案件,一時無法交代,七天之後,魔國必來問罪,到那時,我方派出高手,調不回來,内部空虛,如何應付?” 白眉道:“一個黃衫客已把本宮搞得手忙腳亂,狼狽不堪,如果妖魔人物傾巢而出,我們根本無法抵抗。

    ” 覺明道:“這事很傷腦筋……假如本宮不派救兵,不但威聲一落幹丈,以後就無法領導各教,且對我佛如來也無法交代。

    ……如果多派援兵,那是為了救人,卻害了自己,因魔國猛将如雲,精兵如雨,若以壓倒之勢攻打本宮,試問如何抵抗?” 法藏道:“你們不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本教擁有九大巨佛,十二方丈,十六長老,二十一法師,如此堅強的陣營,正可降魔伏妖,何況我們維護正義,為公理而作戰,即使殉教,亦屈光榮,有何懼哉?” 普性道:“援兵一定是要派遣的,不過人數多少,我們還須鄭重考慮。

    ”法善附和地道:“是的,援兵是要派的,但人數方面不妨斟酌一下。

    ” 覺明道:“讓我們先來估計本教的實力可好?” 法善道:“不必了,我的意思是先派普一,普善,法正和法海去助他們,叫那四個眼中釘去擋頭陣,好歹看他們的造化,……可惜,剛才我們不該逼走普濟,否則,讓這老家夥也去,……現在還來得及把他追回來嗎?” 普性道:“太遲了,算他運氣好。

    ” 法善道:“那麼,我們可以向靜谛交代,叫普一普善等四人與他同時先走,并請他們,說:另外的後備援兵接蹤出動。

    ” 法藏道:“為什麼不同時多派人手?” 普性道:“本席還須與當家巨佛商量,以便決定後備援兵的名單。

    ” 法藏道:“當家巨佛還要在三天之後,才能坐關滿期,如果等待三天,隻怕金輪寺守不住了,……其實,這樣緊急的事,你……主席有權立刻決定,何必再與當家巨佛商量,拖延……” 法善連忙接口道:“師弟,你不要打鬧,主席這樣做是有道理的。

    ” 法藏不悅地道:“我也不知道你們在搞些什麼名堂,事關佛門禍福,萬分火急,還要推來推去,……這事遲早是要流血的,遲流不如早流,也許有補于實際,不要等到事情弄僵,再要流血,隻怕要失去時效了。

    ” 普性聽了法藏的話,心裡暗怒,面上憤然作色,正待發作,而法善已經起身趕了過來,走到法藏身邊,咕唧了一會,想必是他叮囑師弟不要再多嘴多舌。

    隻見法藏離開座位,推說身體突感不适,需要休息,于是退席出廳而去。

     衆僧心裡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于是大家有了警惕,不敢随便發言。

     法善是普性的心腹爪牙,後者有權有勢,所以他見風使帆,曲意奉承,事實上他是為虎作伥,助纣為虐的角色。

     法善目送法藏出廳後,走回自己的座位,接着道:“我想主席剛才所講的話,大家都已聽清楚了,現在我們決定這樣做,不知各位有何異議?” 衆僧默然無言。

     于是法善又道:“關于脫脫的事,目前無法作出結論,且待了能,了悟,玄通和玄真等有了回報之後,再行商讨,好在限期是七天,我們還有充分時間考慮如何答複魔帥的公文……各位還有什麼意見嗎?” 在座衆僧誰也不敢接嘴。

     這時,法善向普性遞了一個眼色,後者會意。

     接着普性道:“了然,你去請長老靜谛大師進來,還有那廚房裡的四個夥頭也一起叫來。

    ” 了然應命而去。

     不久,靜谛進入會議室,法善連忙起身迎接,請他坐在客位。

     普性道:“剛才會議決定,本宮拟派絕頂高手四名,随同大師立即出發,先走一步,我們的後備大軍立即兼程趕來,車到沒惡路,我佛如來自然會保佑你們,安渡難關。

    ” 靜谛聞言,起身合十道:“善哉,善哉!多謝普性禅師,我教有救了。

    ”這時,了然領着四位僧衣褴褛的老僧進來。

    他們就是普一,普善,法正和法海,原職是禅師和長老,但自從内部鬥争之後,降級失勢,罰做燒火,打柴,煮飯,挑水等苦役。

    他們都是大有修養的高僧,不屑與普性争權奪利,所以雖處卑位,卻甘之如饴,且勤于鍛煉,道行與日俱進,若論真材實學,早巳超越普性良多,目前限于佛門規律,隻得聽命于苷性,受其指揮。

     他們走到廳前,一字形排列立正,低頭合十向普性作禮。

    普性看了他們一眼,說道:“魔國無端興兵,殺害僧侶,燒毀寺院,作惡行兇,一言難盡。

    如今金輪寺又被圍困,形勢危急,所以靜谛大師前來求援。

    教色雖異,佛門一體,奉宮理應火速助陣,但必須借重你們四位聖僧之力,前往降魔誅妖,為本宮争光……現在,快去把随身武器,應用什物,打疊起來,立即起程。

    ” 四僧同聲稱是,正拟轉身出廳,忽聽得普性又道:“且慢!本席替你們介紹,這位是紅靜谛大師,那四位乃是本宮高手中的高手——禅師普一、普善,長老法正、法海。

    你們一夥兒必須忙投急趁,切勿耽擱。

    ” 于是雙方合十見禮之後,随即魚貫出廳,各去整裝,共同出發。

    普性等到他們出去之後,向法善作了一個會心的微笑。

     接着普性宣布休會,并另訂會期,再行讨論脫脫案件。

    *************** 三天之後,玉版大師坐關期滿,普性率領衆僧,歡迎他進入禅房休息。

     正在這時,蓦地一個小沙彌促忙促急跑來,通報道:“前殿來了一位貴人,攜着女眷,帶了十六名家丁,和二個丫環,還扛來六箱财物,準備放堂,口口聲聲要見當家。

    ”普性驚異地道:“如今多難之秋,誰有這種手面敢到本宮來放堂?” 玉版大師道:“普性,你先去打量一回,如果來路正當,好好招待。

    ” 普性應命出去,走到前殿,眼睛先把對方的身份估計一下,順便又瞟視了他旁邊疊堆着的銀箱,急忙上前合十道:“這位檀越,貧僧起手了。

    ” 那貴人回轉頭來,拱手還禮道:“在下劉統,來自中洲渝郡,奉了家母之命,來此還願放堂……請問大師法号?”普性道:“阿彌陀佛!貧僧普性,乃是本宮副席禅師,因當家巨佛坐關剛剛期滿,尚未視事,所以暫由貧僧攝政。

    ”劉統聽了,肅然起敬,說道:“原來是普性禅師,在下失敬了。

    ” 普性雙手合十道:“不敢,請檀越先到客廳小坐叙話。

    ”劉統道:“禅師且慢!賤内女流,現在宮外等候,惟恐有礙清規,不敢擅入貴宮,讓在下先去叮囑一聲,叫她耐心稍待。

    ” 普性道:“既然尊駕降臨,何不請她進來?” 劉統道:“多謝禅師通融……” 他說着,連忙出去,不久,親自陪妻進入殿内,後面還跟随着二個丫環。

     普性打了問訊,上前迎接,說道:“請賢伉俪随貧僧來!” 他一邊說,一邊在前領路,恭引劉統夫婦進入客廳坐定。

    接着沙彌進來奉上香茗。

     普性開始問道:“檀越不遠千裡,來此放堂,真有心人也。

    ”他一邊說話,順便仔細打量劉統,看到後者,年約三十出頭,四十不到,衣衫華麗,相貌堂堂,氣宇軒昂,不禁心裡暗自稱贊。

     劉統道:“好說,母命難違,聊盡人子之心而已。

    ”普性谄媚地道:“百善孝為先,孝心可嘉,但不知檀越的貴業是……”劉統慚顔地接嘴道:“不瞞你大師說,在下以種罂粟起家,但這生意為害之烈,甚于為盜,家母認為罪孽深重,因此,在下立志洗手,一心行善,以贖前愆。

    ” 普性合十道:“善哉,善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貧僧謹向檀越恭賀了。

    ” 劉統道:“這次在下帶來黃金六箱,準備放堂,但不知貴寺現有多少佛子?” 普性聽了,不禁暗喜。

    他起初還以為是六箱白銀,如今聽說都是黃金,怎不叫他心花怒放呢?可是,在表面上,他故意裝作無動于衷,喜怒不形于色的洋子。

    他随口說道:“本宮約有僧人五千六百名左右。

    ” 其實,隻有五千個和尚,普性妄生貪心,多說了六百名,這好比過去地國某些部落裡的軍官,虛報兵額,冒領軍饷,乘機貪污,以便中飽私囊。

     劉統佩服地說道:“到底禅師道行玄妙,真能克算陰陽,未蔔先知,在下恰巧帶來五萬六千兩黃金,每名十兩,煩勞你平均分派。

    ” 普性合十道:“多謝檀越布施。

    ” 劉統道:“還有,在下再想捐些香油。

    ” 普性聽到劉統再要捐款,不由喜出望外,合十道:“阿彌陀佛……”他接着起身,從牆架亡揀出一本捐簿。

     他隻顧把捐薄拿在手裡,并不急于遞給劉統,一邊搭着虛架子,似乎對于劉統捐或不捐都無所謂,另一方面他正在觀察對方的反應。

     劉統已經洞悉其奸,心裡暗笑,但故意着急地說道:“禅師,你讓在下看看,别人在捐簿上捐多少錢?” 他的反應極為普性歡迎,所謂正中下懷。

     普性道:“依照本宮的規律,捐款是随緣樂助,不計多寡,可是,過去前來本宮捐助的都是各部落王公大臣,達官富商,為人極為四海,他們看在佛的面上,采取功德無量,往往就是一寫百萬兩銀,并不當它一回事。

    百萬兩銀不是小數,但對本宮來言,那也算不了什麼,因為我們司空見慣,眼眶子看得大了。

    如今檀越慨然自願捐助,一為令堂大人消災延壽,二為賢伉俪增福添丁,三為解除檀越過去生意上的罪孽,我佛一定會開例保佑,所以捐助數字倒也不便含糊。

    ” 劉統笑道:“這一點,在下省得,隻要菩薩保佑我們;消災延壽,增福添丁,解除罪孽,在下願意多捐些錢。

    ” 普性聽了,不禁眉飛色舞,口中念道:“阿彌陀佛……”一邊走了過來,雙手将捐簿必恭必敬地遞給劉統,一邊又從牆架上取了文房三寶——筆墨硯,并以剩餘茶水作為磨墨之用。

     劉統接過捐簿,翻開過目,查看捐款最多的是誰。

    他從頭頁翻到末頁,看到最少的金額是二十萬兩銀子,最多是捐款二百萬兩。

    他看過之後,随即與其旁坐的妻低聲耳語一番,似乎在商量什麼。

     普性站立旁邊,拿着筆等候着,雖然聽不清楚這對夫婦之間的私談,但推想起來,他們一定是在斟酌捐款的數目。

    他看到劉妻點點頭。

    他心裡暗喜,想道:“捐款與其内人商量一下,足見他們夫妻和睦,凡事有商有量,這是正常的。

    ”一忽兒,他又看到那劉妻突然搖頭。

    他心裡有些發愁,暗想道:“不對頭,事情弄僵了,這女人小器。

    ”果然,過了一會,劉統把那捐簿退還給普性。

     這使普性吃了一驚,拉長着臉說道:“怎麼,檀越不想捐款嗎?” 劉統道:“要捐的。

    ” 普性道:“要捐,怎麼把捐簿還給了貧僧?” 劉統道:“因為在下不想把賤名寫在捐簿上。

    ” 普性道:“為什麼?” 劉統道:“因為,因為不怕你禅師見笑,在下是個粗人,隻識得幾個眼頭字,但不會寫字,……要在下寫字,簡直是要我的性命了。

    ”普性道:“尊夫人寫也可以。

    ”劉統道:“不瞞你禅師說,她連幾個眼頭字也不識得。

    ” 普性抓抓頭皮,說道:“那麼,檀越想捐多少?” 劉統伸手在身邊摸索,摸出一疊銀票來,随手點一點數目,共計十張,每張一百萬兩銀子,接着,他毫不在乎地道:“禅師,這裡一千萬兩銀子,都是錢莊本票,以無名氏身份捐款,區區之數,請勿嫌少。

    ” 他說着,把銀票塞在普性的手裡。

    普性料不到那财主竟然捐了那麼多銀子,都是義豐和永亨兩家錢莊開出來的本票,起初蓦地一驚,繼之以喜,因他素知義豐永亨在中洲渝郡,信用卓著,有這些本票在手,比現銀還要靠得住。

    頓時他眉花眼笑,笑得合不攏嘴,但忽然發覺自己有些失态忘形,于是立即雙手合十道:“多謝,多謝!這倒是巨額捐款。

    既然出錢施主不會寫字,貧僧就代替檀越寫吧!”他說着,握筆掭墨,把這數目寫在捐簿上。

     劉統道:“不過,在下有一要求。

    ” 普性道:“檀越盡管吩咐。

    ”劉統道:“在下拟請貴寺為亡父拜七七四十九天梁皇忏。

    ” 普性欣然道:“歡迎,歡迎,但不知要用多少僧人?” 劉統道:“五千六百個。

    ” 普性道:“五千六百個僧人,那麼多?” 劉統道:“如果禅師嫌多,那麼三千個吧!”普性道:“也太多,依貧僧看來,一千個隻多不少……不過費用不得了。

    ” 劉統道:“大約多少費用?” 普性暗想:照一般的估計,大約十五萬兩銀子足夠了,如今這位洋盤施主進門,我們何不獅子大開口,敲他一次竹杠?于是道:“你是本宮大招寺的大施主,身份與衆不同,四十九天梁皇忏費用理應特别便宜……估計……最公道的估計,約計一百五十萬兩左右。

    ” 劉統道:“這數目不大,确是公道,依你一百五十萬兩吧!” 普性聽到對方答應得這樣爽氣,頓感非常後悔,暗恨自己心不夠狠,以緻說得太少。

     他當時靈機一動,有了主意,于是又補充道:“不過梁皇忏之後,檀越還須打個千人齋,方稱功德圓滿。

    ” 劉統笑道:“可以,在下就憑你禅師閑話一句。

    ” 普性合十道:“阿彌陀佛!千人齋的費用約需五十萬兩銀子。

    ” 劉統道:“好的,梁皇忏與千僧齋合計二百萬兩……不過,現在,在下身邊隻有銀票一百萬兩,至于短少的數目容後派人到渝郡去拿來再付,這樣行嗎?”普性道:“沒有關系,随便檀越在什麼時候都可以……梁皇忏幾時開始?” 劉統道:“明天好不好?” 普性想了一想,終于答應了。

     劉統道:“在下拟在貴宮打擾四十九天,但不知宮外有無民間清靜房屋可租?租金多寡不論。

    ”普性道:“何必租賃民間房屋,奉寺下院有許多客房,随時接待各地施主。

    那處十分清潔,環境幽靜,如檀越不嫌待慢,就請暫時屈駕。

    ” 劉統道:“那好極了,多謝禅師照顧。

    ” 普性道:“檀越你說要放堂,是否明天舉行?” 劉統聞言,連忙又與其妻低聲耳語。

    這是他們夫妻之間的私話,普性乃是方外之人,當然不好意思去聽。

    停了一會兒,劉統道:“在下已與賤内商量妥當,放堂之舉準定在梁皇忏功德圓滿後舉行。

    ” 普性心想:“橫豎他們住在本寺下院客房,遲早放堂,都是一樣。

    ”于是他連聲稱謝。

     *************************** 在當家巨佛的禅房裡,普性把自己與大施主劉統捐款,放堂,拜梁皇忏以及齋僧的詳細情形作了報告。

     玉版大師聽了,非常歡喜,道:“劉統是個可遇而不可求的财神,但美中不足,機會恰巧碰在魔帥來找麻煩的時候,隻怕有礙佛事。

    ”普性道:“大概不要緊,剛才我也想到那個問題,但因這是一筆大生意,我怎舍得放棄?所以梁皇忏,我隻答應千名僧人……其實我們隻要動員二三百名就能敷衍過去,其他的人手可以随時抽調出來,對付魔國的侵犯。

    ”玉版大師道:“現在我們讨論如何應付魔帥的公文。

    ” 普性道:“今天我要安排明天的佛事,沒有工夫了,我想還是明天再讨論吧!”因此,這樣緊急的事情,又被擱置了一天。

     次日又發動千僧大做佛事。

     在禅房裡,玉版大師召見普性。

     普性把二份公文送呈玉版大師過目,并将前後經過講述一遍。

     玉版大師問道:“脫脫醜名四揚,本是油裡滑的佛門敗類,本教誰敢把他搭救,有否查出?” 普性道:“本教區内,四至八道,無不細查,但查不出是準救走這油花和尚。

    ” 玉版大師道:“你派誰去查的?” 普性道:“了能,了悟,玄通,玄真……他們運用法眼,查了三天,非常徹底。

    ” 玉版大師道,“那麼,本教如何向魔帥交代呢?” 普性道:“這是件葷不葷,素不素的事情,非常辣手,照實情,本教絕對無人敢把脫脫救來窩藏,我敢十拿九穩地說:魔帥裝我們的榫頭,這根本是捕風捉影,無中生有的事,想乘機與佛家作對。

    本教拿不出脫脫,無法交代,隻得實事求是,否認脫脫是為本教所救,看他們的反應之後,再想對策。

    ” 玉版大師道:“我也這麼想,魔帥文中子先把本教支派開頭刀,然後拿本教作筏子,刀尖轉過來對付我們,那是個别擊破的手段。

    在這種情況之下,流血是難以避免的。

    ” 普性道:“血應流則流,但目前我們還未到流血的時候。

    ” 玉版大師道:“其實本宮應該多派人手,援助本教支派,助人即是助已,你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普性道:“我已煩勞靜谛大師,轉告他們教主,援兵随後出發。

    不過,我有三個顧慮:(一)黃衫客業已摸清了我們的底細,此去必然召集同黨,再來侵犯本教,假如多派人數往助,我們自己内部更加空虛,敵來如何應付?(二)當家在坐關時期,我委決不下,又不敢擅自作主,因這事情太嚴重了,萬一出了亂子,擔當不起。

    (三)自從蓮花法師作興以來,勢力相當膨漲,他們興旺終非本教之福。

    金輪大師平時挾技自傲,處處與我們作對,如今形勢逼人,才來求援,但公文上措辭又是那麼含着骨頭露着肉,毫無懇切明白的句子,字體也寫得非常潦草,顯然他是驕氣未退,對本教下眼相看。

    因此,我權衡事體輕重,挨磨了三天,讓他們消耗一點實力,稍稍遏其銳氣,那是對本教有利的。

    ”玉版大師道:“你恁地做法,使雙方力量彼消我長,對本教雖屬有利,但大體說來,我們未能及時采取合力抗敵,同舟共濟的步驟,這似乎是失策的,因為這事有關佛教禍福,彼此理應義義合合,否則他們失敗,事實上也就是我們失敗……往者已矣,現在我們理應立刻設法補救,趕快遣派救兵,也許事情還不緻惡化。

    ”普性道:“我并非不想發兵,但在權柄上我必須尊重當家,等候你頒布軍令。

    ”玉版大師道,“黃衫客既已來此搗亂,那是他們存心侵犯的預兆,不久必有禍事降臨,但我們要當機立斷,決不可奈上祝下,反而處于被動地位……如今,事不宜遲,我們應該流水發兵,先援支派,一邊再加強本教内部的戰鬥力,以免臨時措手不及。

    ”普性道:“當家,你看派誰去呢?” 玉版大師道:“下院的普仁方丈可任總督,另外再派三位長老,六位法師,和三百僧兵。

    ” 普性道:“好是好的,不過,義不主财,慈不主兵,普仁方丈,名如其人,生性慈仁,隻怕難與妖魔人物對抗。

    ” 玉版大師道:“那麼,你打算給準主兵?” 普性道,“若論手腕靈活,計謀百出,要輪到普青方丈了,至于道行深厚,老成持重,則非普正方丈不可。

    ” 玉版大師道:“既然如此,我就派普正主兵,普青擔任參謀,你看好嗎?” 普性道:“好極了……此外,我建議加派二個‘夜不收’……了然與了能,行動敏捷,神出鬼沒,可任此職。

    ”玉版大師道:“其他的職位派誰擔任,這是細節,一切由你決斷,我不過提出大綱而已……還有,你應急派‘夜不收’喬裝俗家人,立即動身,先往他們教區域哨探,一有戰事消息,不論勝敗,火速飛鴿傳書,詳細報告。

    ”普性道:“是,但本宮内部如何安排?”玉版大師道:“我已拟定腹稿……”普性連忙接口道:“是否要請八大巨佛來撐場面?” 玉版大師道:“八大巨佛人數太多了,我隻想邀請其中的三位。

    ” 普性道:“那三位?” 玉版大師道:“都紮,巴庇,缽劄格德。

    ” 普性道:“假如魔帥分路進兵,隻怕他們自顧不暇,如何是好?” 玉版大師道:“你的意思是三位巨佛還不夠多?” 普性道:“不錯,我主張八位巨佛一律統請,因魔帥決不會同時發動九路人馬,分别進攻九個區域……”玉版大師插嘴道:“九路人馬?” 普性道:“包括本宮在内,乃是九路……如果魔帥分兵三路,當然有三位巨佛先要應付其本身的戰事,不可能被我們請到,但其餘五位一定肯來協助……假如文中子分兵六路作戰,另有二位巨佛必能抽身前來……總而言之,這樣做法,我們不會落空,最少有二三位巨佛會來助陣。

    ” 玉版大師道:“對,你的主意不錯。

    ”普性道:“不但如此,我們這樣做法還有好處。

    ” 玉版大師道:“什麼好處?” 普性笑咪咪道:“如果魔帥分路侵犯,一部份諸佛由于本宮告急求援在先,他們戰事吃緊在後,就不會反來向我們讨救兵了……” 玉版大師贊道:“好計,一舉兩得,怪不得衆僧都說你是智多星。

    ”普性道:“諸佛不來讨救兵,我們就能保全自己的實力,不緻分散,但這并不是什麼大好處。

    ……我們的大好處是……”他說着,一邊把嘴巴湊近玉版大師,叽叽咕咕,咬了半天耳朵。

     玉版大師聽了大喜,連連點頭,道:“好,好,好,就這麼辦,你作主去幹吧!”*************************** 古宮的大寺裡正在舉行梁皇忏,表面上鐘磬木魚之聲不絕,衆僧口宣佛号,念念有詞,看起來一切平安無事,但骨子裡卻醞釀着—種肅殺的氣氛。

    普性不斷地接見了各階層高僧,真主意假商量,運用了巧妙的權術,誇才賣智地忙于大半天,才把援兵遣發,另一方面,他還須與大施主劉統應酬,又假借種種理由,将劉氏夫婦與丫環引離佛殿,使他們看不到宮内調兵遣将的情形。

    至于劉統的手下諸人,自有另外的僧徒與之搭汕周旋,以免他們捏舌,妄生猜疑。

    普性又捉個空,派遣法善攜着複文,到文中幹的大營去訖,但臨行時,再三叮囑他:“慢吞吞走,切勿急急趕路,隻要連頭帶尾不超過七天,将複文送到就好,此外,又叫他沿途注意魔方行動。

    ”同時普性又發出八份告急文書,分向本教八大寺院求援。

     諸事辦妥,過程極為順利,局外人絲毫看不出内在的緊張。

     他揚揚得意,顧盼白豪,暗喜各事業已安排得四幹八穩,天衣無縫。

     他連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百密一疏,出了亂子。

     原來那大施主,洋盤财主劉統夫婦并非他人,乃是魔國的水上郎君與花鳳所假扮,而他們的丫鬟仆役也都是妖魔人物。

     三天已過,到了第四天午時左右,普性還不見劉統夫婦到佛殿上香拜佛,心裡覺得奇怪。

     他吩咐小僧人道:“快去請劉施主前來拜佛。

    ” 不久,小僧人進來,禀道:“尋不着。

    ” 他又吩咐中僧人再去找尋。

     過了一會,中僧人獨自回來,說道:“下院客房,入影全無,連丫鬟仆役也不知到哪裡去了。

    ” 普性道:“你看到那六隻箱子嗎?” 中僧人道:“看到的,在客房裡疊堆着。

    ” 普性雖已開始生疑,心裡卻很鎮靜,暗想劉統夫婦等人可能到本教區附近去觀光了。

     于是他叫玄真到鐘樓上去使用法眼,探望他們的行迹。

    須臾,玄真回到普性前面,說道:“看來事情不大對頭,怎麼到處都看不到他們一夥兒的下落?” 普性驚疑地道:“你看得仔細嗎?” 玄真道:“十裡之内,一草一木也難逃過我的法眼,何況他們有那麼多的人數。

    ”普性聽了,雖驚而不慌,面部上好像有恃無恐,态度也顯得笃定泰山的樣子。

     他緩慢地踱出宮去,到了下院,當有駐院知客僧上前迎接。

     “仁本,劉施主呢?”普性問道。

    “他吃過早餐後,就率領大夥兒出院,說是到教區附近去觀光。

    他們都是空着雙手走的。

    ”仁本道。

     “你陪我到客房裡去看一下。

    ”普性道。

    于是仁本在前領路,一會兒,到達了目的地。

     普性的眼睛首先注意到那六隻箱子,在房内分疊左右兩排,每排三隻,箱上黏有騎縫封條,而且都上了銅鎖。

    劉統說過那些箱子裡面分貯着五萬六千兩黃金,準備作為放堂之用。

    走近箱旁,他用雙手搬動左排上面的那隻箱子,以便估計它的重量。

    他覺得箱子雖是很重,但這重量決不會超過三百斤。

    于是他又走到右排箱旁,再拎起了上面的那隻箱子,估計重量,它與前箱仿佛相等。

    于是他把所有的箱子連一移動,發覺各箱差不多都是同樣的重量。

     這時,他确定那些箱子的總重量不到五萬六千兩。

    暗想:“事情蹊跷。

    ”他也不管三七廿一,動手折斷銅鎖,拉掉封條,揭開箱蓋,不料不看猶可,一看之後,頓時面部發青,大驚失色。

    原來箱内的東西不是黃的,而是灰褐色的。

     他拿了二塊,仔細觀察,立即鑒定它們都是廢鐵,而且沾染着泥土。

    丢掉了鐵塊,普性神色緊張,一言不發,急忙飛步回宮,跑到庫房,叫那司庫——寬成快把那劉統所贈的十張錢莊本票都拿出來,一看之下,普性和寬成都驚得面無人色,原來那些本票上的字迹都已褪色,變得隐隐約約地幾乎看不清楚。

    普性拿了一張本票,走出門外,對着太陽光透視,不料這本票上的字體立即失去痕迹,變成了一張白紙。

     他大叫一聲:“上當!” 于是他連忙再回到庫房,會同廠寬成,帶着其餘的本票,飛也似的跑到當家禅房,谒見玉版大師,一長二短地報告了經過。

     玉版大師昕了,就抹下臉來,面色很不好看,雙目炯炯,盯着普性,大聲斥責。

     普性愣柯柯的,悶聲不響,倒了銳氣,沒精打采,好似喪家之犬。

     字體褪色,筆迹模糊的本票是物證,寬成保管本票是人證,另外還有六箱廢鐵,也是物證之一,而劉統夫婦等又已不别而行,這事情當然不是普性從中營私,企圖舞弊。

     過了一會,玉版大師道:“寬成,這不關你的事,你出去……不要在外面七嘴八舌亂講……” 寬成唯唯而退。

    等到寬成退出撣房,玉版大師繼續責道:“普性,你憑地這樣疏忽?錢迷惑了心竊,财沖昏了頭腦,才會上了這厮的大當。

    你應該想到,這厮氣宇軒昂,談吐不俗,怎會不能寫字?你卻自告奮勇,在捐簿上代他寫了一千萬兩銀子,做這種掮木梢的聰明笨伯,你枉為智多星。

    ”普性哭喪着臉,喃哺呐呐地說道:“這厮派頭蔔足,舉止斯文,诿稱是做黑貨生意,家财不計其數,因此我對他萬分信任,現在,被他愚弄,懊惱也來不及了。

    ” 玉版大師道:“這厮必是黃衫客之流,妖魔人物,但不知其目的如何?” 普性道:“是我失眼,看錯了人,我首先要請當家恕罪……講到這厮,自稱劉統,若非真姓,必是假名,此人膽量不小,前來本宮探聽虛實,或想偷些什麼東西。

    ”玉版大師道:“你調撥援兵時,這厮是否在場?”普性道:“不,派遣援兵之事,是我全權代行,那時這厮早被引離現場,由玄覺像麻蚍盯腿似的在别殿纏住着……除非有分身之術,否則,他決難看徹我們的行動,……還有他的所有下人,也都被我預先派人輪流頂針捱住,使其在隔離環境中看不到什麼。

    ” 玉版大師道:“賊來無空手,等一會你去檢查本宮内部有無重要物件遺失。

    ” 普性道:“是……另外,我還要關照他們立即停止梁皇忏佛事。

    ” 玉版大師道:“你說,這贓子前來探聽本宮虛實,但他在這三天之中能探得些什麼呢?” 普性道:“我在擔心,那天我們談話的内容,可能已給這厮聽到,……因當時我感到禅房裡好像有第三者在場,……可是看來看去,都看不到人影。

    ” 玉版大師道:“你倒提醒了我,……我也覺得房裡似乎有人發出極為輕微的呼吸聲,那時,我已略有所疑,卻未追究,因我一心與你說話了。

    ”普性道:“聽說妖魔人物精通隐身之術,這厮會不會在現場潛形偷聽?”玉版大師道:“現在回想起來,這是很可能的。

    不過,這厮第一天拜佛上香時,我也曾暗中觀察,看他五官端正,禮貌堂堂,不像是個兇惡之徒。

    ” 普性道:“當家,咬人的狗兇不露齒,存心為惡的人,面孔上總是假裝一本正經,……如今吃過了—次虧,我已變成土中曲蟮,滿肚泥心。

    ” 玉版大師道:“這樣說來,隻怕我們不久就會遭遇禍事……妖魔人物,神通廣大,這次我們該倒黴了。

    ” 普性道:“不要說洩氣話,當家,本教實力雄厚,決不至于任人宰割的,何況我們也有外援。

    ” 玉版大師道:“外援?是否指八大巨佛?” 普性道:“他們是内援,我所說的外援是指教外的朋友。

    ” 玉版大師道:“誰?” 普性道:“目前正有仙國的朋友前來幫忙,他們是崂山古道士,五嶽的矮仙,麻婆,三清和尚,鐵頭尼,彭本狂仙,南海水仙,和北海大貞觀主等前來援手。

    ” 玉版大師道:“哦,他們現在哪裡,怎麼事前我一點也不知道?” 普性道:“這批散仙和狂仙還未到達,但我已在一小時前收到了他們的飛鴿傳書。

    ” 玉版大師道:“他們怎知魔國要來攻打我們?” 普性道:“據說是普元告訴他們的。

    ” 玉版大師道:“普元……他不是早已被我驅逐出寺了嗎?”普性道:“不錯,他雖已失勢,但生性乖覺,可能他以在野之身雲遊天下,先得到了魔國對本教不利的消息,因此,他到處求友助拳。

    ” 玉版大師道:“這倒難為他了,……其實,當初我們不該向他奪權……不過,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如果這次我們能夠安渡難關,化險為夷,我想請普元回宮,不知你的意思如何?” 普性道:“好,當家,我們一定要立即請他回來……疾風知勁草,他雖已飽受我們的瘟氣,但在緊急時,卻不念舊惡,依然肯暗助本宮,這是難能可貴的。

    如今,這裡可與共議大事的對象,隻有你我二人,人手似嫌不夠,而我常常有許多事情想不出,看不到,做不好。

    即使想起也不去做,或者做了又不徹底,甚至看到了事情做錯,卻固循下去,不予糾正……這毛病出在俗務太多,天天搞得我頭昏腦脹,沒魂少智,同時也沒有适當人才,堪付重任,為我代勞,那真是傷腦筋的……當初我們合力奪權,趕走或貶斥了普元,普達,普明,奕靜,法正,法海,玄化,玄蔔和了凡等,最後還把那年齡最高,碩果僅存的普濟也逼離本宮,這是大大的失策。

    那時我們以為隻要權柄握在手裡,處處能夠暢所欲為,稱心遂願,但事實證明并非如此簡單。

    有時我感到某些事情行不通,尤其是在日前困難重重的情況之下,已到了聞鼓鞞而思将帥的程度,如果不再想辦法,我們就算不被敵人搞垮,隻怕自己也要累垮了。

    ” 玉版大師道:“你說得不錯,對付一個黃衫客和那二個土狗子,我們發動了本宮十分之二的高手,結果失敗,這次那自稱劉統夫婦的賊男女前來搞七搞八,又被戲弄一番,害得本宮面目無光,威聲掃地。

    如今要應付大敵文中子和袁通,我們不能再失敗了……常言道:‘事無三不成’,本宮二次受挫,第三次必須要振作梢神去幹,才能取得勝利……現在最要緊的就是速将普元,普達,普濟,普明以及其他高僧,都迎接回來,增加本宮實力。

    我們先實行内部大團結,然後一緻對外抗敵。

    ” 普性道:“當家也說得是,等一會,我就派了字輩弟子們去迎接他們回來。

    ” 玉版大師道:“劉統前來撒野,消遣了我們,猶可忍耐,隻怕他已将我們的海底眼探聽去了,這事如何是好?” 普性道:“别的倒也不愁,隻愁派兵援助支派,和分别向八大巨佛告急的那二件事,都被這厮探悉之後,再去破籠,那就後患無窮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本宮援兵恐怕在半途就會給魔方毀掉,決難安全到達支派區域,至于向八大巨佛告急一節,充其量他們自管自,不來幫助我們,但本宮已有許多仙友作為外援後盾,也可補足我們的實力……不過,為了安全之計,我們應該再向佛國告援,懇求如來佛祖也派幾位菩薩前來伏魔。

    ” 玉版大師道:“這樣做法是必要的,但同時我們還須再加請幾位仙友合力降妖……你想一想,在散仙和狂仙中,誰與本宮交誼深厚?” 普性道:“講到魔國,這是使仙佛神聖聽了個個頭痛的事情。

    他們退避三舍,惟恐不及,誰敢反去惹惱妖魔精怪?仙友肯挺身而出,誠心為我們助拳,可說寥若晨星……肯來的,已經自動來了,不肯來的,去請也未必肯來。

    ……不過,我們不妨一試,請比不請總要好些。

    目前,我想到了兩個傑出的對象,如能請到,倒是好幫手。

    ” 玉版大師道:“是那二位?” 普性道:“崆峒梅木散仙和四明菩提真人。

    ” 玉版大師道:“他們與本宮的關系如何?” 普性道:“他們與普虛素稱莫逆,除非不知本宮有難,否則一定會自願來做不速之客。

    ” 玉版大師道:“那好極了,不論他們知或不知,你快叫普虛飛鴿傳書,鄭重邀請。

    ” 普性道:“這事我會辦妥……當家,我們的交友也不算狹仄,在别的俗家人之中是否也有選擇的對象?”玉版大師道:“對方是妖魔人物,功力強大,不是一般的俗家人所能應付,即使出家人,像少林寺僧侶和武當山道士,也沒有一個是他們的對手,我們何必枉費心機,在俗家人方面去緣木求魚。

    ” 普性道:“當家,你忘記了,亞密不是你的方外之交嗎?” 玉版大師道:“啊!不錯,我倒把他置之腦後……他吃過萬年人參,已得仙體,長生不老,依我看來,真是個好對象。

    可是,他行蹤飄忽,大地茫茫蕩蕩,到處都是來來去去的人,到哪裡去尋他呢?” 普性道:“我有辦法尋到他。

    ” 玉版大師道:“甚麼辦法?” 普性道:“他有個要好的女人,化名山姐兒,住在雪山的青溪谷,隻要詢問山姐兒,就能探得亞密的去處。

    ”玉版大師道:“如此甚好,你用本宮名義,邀請他來。

    ” 普性道:“好……還有,三教之内,是否也有肯為我們去打頭陣的角色?” 玉版大師道:“那三教的當家都與本宮面和而心不和,他們恨不得我們倒下去,爬不起來。

    如果我們打這主意,那簡直是與虎謀皮,極難讨巧,弄得不好,反要樁他們咬一口,所以我們不必多費心思,妄想在這條路上走。

    ” 普性道:“我的意思是避免與三教的當家接觸,固他們道行淺薄,有名無實,絕對不值得我們邀請,倒是那三教的某些在野高僧,隐居草莽之中,勤練道行,孽障盡消,以清淨心,行諸善法,已經修成了肉眼,天眼,慧眼,法眼,若再練得佛眼,即能成佛,假如我們能夠勸誘,使之降魔伏妖,維護佛教,則一旦功德圓滿,他們立地成佛,而我們也得安渡劫難。

    這是一舉兩得的事,為甚麼不做?” 玉版大師道:“既然你有這種主張,不妨說說看,他們之中究竟有什麼了不起的高僧?” 普性道:“不說别的,單說那苦行,已是個神通廣大,法力無窮的高僧,……如能把他請到,倒是個一力降十會的好手。

    ” 玉版大師道:“真是奇怪,當年佛祖釋迦牟尼在優樓頻螺森林裡,苦修六年,不但未悟佛道,而且反使健康受到損害,身體瘦弱,變成毫無生氣,何故那苦行卻能修得延年益壽,道行精探呢?” 普性道:“凡是苦修者,大都獨善其身,苦修方法惟有他們自己領略,不肯傳授外人,即使佛祖在未成佛道時,誠心向跋伽婆求教,後者隻講些膚淺的道理,存心留—個後手,也不透露此中的玄旨真谛,所以,佛祖在這方面未能獲得成就,最後他另辟途徑,在菩提樹下,靜坐默思,連續四十八天,終于降伏衆魔,悟徹宇宙真理,而成佛道……其實。

    那苦行既得苦修妙谛,當然也能成佛,但他僅是要求自己成佛,而不是像佛祖那樣,旨在普渡衆生,超越輪回。

    ”玉版大師道:“既然那苦行,和别的苦修者一樣,獨善其身,利己而不利人,他怎肯接受我們的邀請,前來相助?” 普性道:“仙佛成道,五百年遭一劫數,如果苦行注定在劫數之中,他的初衷就會改變,而願意接受我們的邀請,否則,他仍将堅持獨善其身的原則。

    ”玉版大師道:“這樣說來,我們就把他列入外援的對象之一。

    他肯來,最好,如不肯來,亦無所謂,這是好做酒,壞做醋的策略。

    ” 普性道:“是的,那也就是我的意思。

    ”玉版大師道,“除了苦行之外,還有别的高手嗎?” 普性道:“一時之間倒也想不出……不過,聽到法藏說過,黑派方面倒還有四個了不起的人物。

    ” 玉版大師道:“他們是誰?” 普性道:“據說是克拉,烏裡,杜克和本子。

    ” 玉版大師道:“他們還在人間嗎?我不相信。

    ” 普性道:“這一點,法藏也不能确定。

    ” 玉版大師道:“據我所聞,克拉早已涅槃,烏裡和杜克也相繼圓寂,惟有木子不知所終,在近半世紀中,未見他在世界上出現,雖是存殁難明,但可能這位前輩聖僧道行高妙,業已修成金剛不壞之身,不問世事,也未可知。

    ” 普性道:“恁地說來,我們隻得暫時把他放棄。

    ” 玉版大師道:“還有一位聖僧……” 普性道:“是不是紮紮?” 玉版大師道:“不錯。

    ” 普性道:“法藏說:他是脫脫的大師兄,修養純正,武功高妙……” 玉版大師道:“是的,不過,他是請不到的。

    ” 普性道:“為什麼?” 玉版大師道:“他是世外高僧,早已修成物外之心,功德到了善無可善,化無所化,不可思議的境界,豈是我輩所能随便邀請?” 普性道:“那麼,我們也隻得把他放棄。

    ” 玉版大師道:“如今還有兩條外援的道路可以發掘,我們不妨動動腦筋。

    ” 普性道:“那兩條道路?”玉版大師道:“天竺部落的納恒禅師,和扶桑部落的納拉禅師。

    ”普性道:“不錯,好主意!如能請到他們二位聖僧,本宮就不必忌憚妖魔人物前來搗亂。

    事不宜遲,我們應該火速發出請帖。

    ” 玉版大師道:“另外在本教區的卑田院裡,我發現了—個中年乞兒,此人精神煥發,行動笨拙,已白吃了我們十年的米飯,說不定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 普性道:“當家講的是那個披頭散發的漢子嗎?” 玉版大師道:“是的……你對此人的印象如何?” 普性道:“三年前,我曾勸他落發為僧,但他不肯,此外,我倒看不出他有什麼奇特之處。

    ” 玉版大師道:“我懷疑此人是煉劍的,因我常在半夜子午之後,發現卑田院屋頂上,浮騰着一股劍氣,氣色異常純正。

    ” 普性道:“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倒是真人不露相了。

    ”玉版大師道:“等一會,你去叫那乞兒前來見我,因我想和他談一談。

    現在我們談話到此為上,你先去辦妥要務,并準備各項步驟,以免臨時慌張。

    ” 普性聞言,口中稱是,随即起身離座,走出禅房。

     *************************** 且說古宮大寺的法善禅師,奉了副當家普性之命,赴魔營遞送公文。

    他肩負禅杖,一路上踽踽獨行,處處提防,非常小心,由于限期寬裕,普性叫他不要快走,所以他走十裡,休息一下,并不急于趕路。

    同時他覺得沿途一切平靜,諸事如常,來往客商人物也無可疑之處,終于松懈了防禦和戒心。

     這天傍晚,離開魔方的限期尚有一日,而到達魔營的路程隻需半天,法善索性停止前進,想找一個寺院暫宿一宵,以便明天早晨就道在時間上也不嫌遲。

    可是高山野地,何來寺院?附近沒有村莊,遠處也無炊煙出現。

     于是法善走到路旁一株十丈高的大樹下,縱身向上一躍,安然坐在樹腰的橫枝上,背部靠着樹幹,把禅杖擱于旁枝,取出幹糧充饑後,閉目養神,準備在此暫栖一宵。

    不久,法善忽聞步聲,自遠而近,張開眼睛,向下視察,原來是個老年樵夫,肩挑木柴,經過大樹,踏着鋪滿細沙的斜徑走去。

     法善心想道:“此處既有樵夫過路,附近必有人家,不妨問那憔夫:本地有無寺院或神廟可以借宿,總比在樹幹上過夜好得多……”忽然他又改變主意,自言自語地道:“一動不如一靜,算了吧!”于是他又閉了雙目,決定趺坐待旦。

     東山上升一輪皓月,大地明亮如晝。

    風吹木葉,沙沙有聲。

    夜清如水,秋氣逗涼。

     過了片刻,他發覺僧衣上似有蟲豸爬動,張目一看,卻是一條長約九寸的蜈蚣,蠕蠕向他的上身爬來。

    毫不驚慌,他伸手折一小枝,拔去了蜈蚣,墜于地上。

    蜈蚣從高處跌落地面,腹部向上,似乎受了傷,呆木地一動也小動,但一忽兒,它卻翻身,緩慢爬行,隐入草際而去。

     須臾,他又聽到另外的枝頭發出輕微異聲,仔細觀察,乃是一條黑色毒蛇,粗如臂膊,長則逾丈,雙目炯炯有光,伸縮着紅色的尖舌,正向他的身邊蜿蜒遊近。

    他不但沒有吃驚,而且不動聲色,順手拿起禅杖,在它的七寸部分輕點一下,又戳其首,立成肉漿,腹氣觸鼻,令人欲嘔,而那整條死蛇也立即滑墜于坡下的深草叢中了。

     他口中念念有詞道:“阿彌陀佛!老衲開殺戒了……罪過,罪過。

    ”接着,他又閉了眼睛,平靜地跌坐着,好像泥塑木雕似的。

    有頃,遠處傳來兩個少女的談話和歡笑聲,發音清脆悅耳,她們講着本地言語,無非是談論家務瑣事,法善都聽得懂。

     他是大寺的高僧,心如止水,當然不會睜目偷看美色,但他卻無法阻止女人的嬌聲鑽進他的耳朵裡去。

    那二個少女邊講邊笑,從樹旁經過,也向沙徑姗姗走去。

    接着那邊又随風傳過來兩個男人的聲音。

    其中的一個道:“那兩朵花兒怎麼跑得這樣快?” 另一個答道:“真奇怪,—瞬眼就不見了。

    ”他們走近樹旁站定,東暸西望。

    好像正在找人。

     “大路上,影蹤全無,俺老子不相信那一對雌兒會有隐身法。

    ” “我們到小路上去看看,……如果再找不到她們,今夜佛爺開不成色戒了……”他們說着,就急步奔向沙徑。

     閉目靜坐在樹枝上的法善聽到“佛爺”兩字,心裡一懔,連忙睜眼,發現一僧一俗的後影,手中各持武器,正在前面走動。

     法善目光銳利,看出那僧人乃是空空部落的弟子,不禁大怒,立即拿了禅杖,飛身縱到地而,毫不猶豫,随後追趕。

    輕功卓絕,踏沙無痕,他存心施展威力,消滅淫邪,不惜開戒殺人。

     沙徑沿着山麓,長約五裡,曲折地穿過樹林,便是小村,此處風景優美,花木逗香,過路行人若無熟友接引,真不知這高山深谷之中竟有世外桃源。

     一路上,那僧俗二人,似乎渾然不知法善在後跟随,可能是他們心無二用,隻管盯前面兩個少女的梢,忽略了後面的追蹤人。

     不久,那兩個女子到達自己的家,上前敲門,開門的人原來就是剛才挑木柴的樵夫。

     她們叫了一聲“爹”,走入房内,随手關門,門縫裡透出了室内的燈光。

     一僧一俗輕步走近門前,而那僧人連忙從門縫裡向内偷看一會,回轉頭來,對着同伴,作一手勢,雙雙像鬼魅似的,竄入屋後。

     這時,法善早已在一丈以外的樹旁隐匿身形,暗中監視。

    他望見那老樵夫的家是三間茅屋,屋外圍繞着竹籬,籬内一方畦地,種栽着蔬菜和花卉,屋後的古木幹粗如虬,枝葉豐茂。

    他又看到那僧俗二人的鬼祟行動,不禁連連暗笑。

     降魔伏妖,鋤奸弭邪,乃是佛家的功德所基,法善隻等待那二兇發動實際惡行時,就要出面幹涉。

     過了許久,屋内燈光熄滅,人聲已靜。

     那僧俗二人不知在什麼時候已從後門進入屋内,當然夤夜私闖民家,非奸即盜。

     屋内發出少女尖聲叫喊,大呼爹爹救命。

     門縫裡又進出燈光來。

    “賊秃,你想做什麼?”這是老年樵夫的聲音。

     “老鬼,你不要大叫小喊,佛爺今夜要采花,準備還俗,來做尊府的女婿,……哈哈哈。

    ”這是淫僧的口音。

    接着,那俗家打扮的大漢道:“老丈人,我要與你的閨女打暖,尋開心,你做丈人的不要來看……哈哈哈……”“求求你們,不要糟蹋我家閨女,她倆已經有了夫家……”“哈哈哈……這什麼話?我們做你的女婿不是一樣嗎?……”那淫僧大笑道。

     “老丈人,廢話少說,快滾開!”那俗家打扮的大漢說完話,伸手一推,把老樵夫推跌倒地。

     “不要跟這老鬼多費唇舌,我們快幹正經……”淫僧話未說完,那老樵夫連忙站起身來,急促地打開門,沖出門外,高聲求救,希望驚動村人前來援手。

     這時,村人未被驚動,倒是法善早已站在門前,開口道:“阿彌陀佛!檀越勿驚,老衲在此……”他說着,走前數步,接着沉聲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裡面兩位淫徒,快快出來,回頭是岸。

    ”法善說話,中氣充足,語聲如吼,把那老樵夫的耳鼓震得嗡嗡作響,連忙雙手掩耳,避了開去。

     突然聲勢洶洶,屋内前後竄出一僧一俗,手中各握一刀,在明月之夜,刀光閃耀。

    那淫僧一見法善,似曾相識,面色大變,立即擲刀于地,飛身遁逃,瞬即消失于樹林之中。

     法善隻從服裝上認出這淫僧乃是空空部落的弟子,卻不認識他是誰?但那俗家打扮的大漢似乎藝高膽大,有恃無恐,依然大剌剌地立在法善前面,目露兇芒,冷笑一聲,說道:“老和尚,你來管閑事?”法善插杖于地,也笑道:“是。

    ” 大漢咆哮地道:“方外之人,何必多此一舉?何況這是陰陽交配,放射精液的事,俺勸你休來麻煩。

    ” 法善神色凜然,說道:“孽障無禮……” 大漢以刀指着法善,接嘴道:“你這老秃驢!佛經不去念,反來管俺老子的性經,再要唠三叨四,歪纏不休,惹俺生氣,不把你的光頭打得開花才怪呢。

    ” 法善平靜地道:“老衲也勸你一次,……污人名節,罪孽深重,何況對方不願獻身……” 大漢喝住道:“住口!俺黃英要發洩性欲,從來不征求對方的同意……哦!俺想到了:食色性也,看來你這老和尚也愛風流,現在這裡恰巧有二朵花兒,好在俺的同伴大玄法師已經走了,你就去代替他的位置,以便你我二人平分春色,高見如何?” 法善莊嚴地道:“口孽罪過!” 黃英道:“怎麼?你不要!也好,那麼俺就一箭雙雕了。

    ” 法善忿然作色,搖頭道:“孽障,沉迷不醒。

    ” 黃英道:“老和尚,俺看在大玄法師的面上,也不與你為難,快滾吧!春霄一刻值千金,俺要去幹正經了。

    ”他說着回轉身去,進入屋内。

     法善并不阻上,冷冷地注視着。

     一刹那,黃英怒氣沖沖,奔出門外,大聲罵道:“老秃驢,二朵花呢?給你混搞一陣,雙雌失蹤,混帳,俺老子決不與你幹休……”他一邊說話,舉刀直劈過來。

     法善側身避開,刀劈了一個空。

     黃英一擊不中,接着反手揮刀斜斬,法善身輕如燕,閃身退躍,又使對方勞而無功。

     黃英兩次失利,不禁心頭冒火,大喝一聲,施展平生絕技之一——亂刀十八劈功夫,但見滿地刀芒,不見人影,刀刀劈向法善的要害。

     法善見多識廣,怎會不知亂刀十八劈的兇狠?他在驚駭之下,猛然想起了一個人來,于是連連後退,避過了連環亂刀,一邊高聲道:“住手!” 黃英使完了十八劈,不但未将法善劈死,而且連刀鋒也沒有接觸到對方的僧衣,不免心裡暗驚,但當他正拟使用更剛猛的另一絕技——兩面三刀時,那老和尚蓦地叫停,他就倒退三步,橫刀而立,問道:“何事?” “檀越與李十八郎有何關系?”法善問道。

     “是俺的師弟,你問他作甚?”黃英反問道。

     “他是老衲的方外之交。

    ”法善道。

     “方外之交又将如何?”黃英傲然道。

     “老衲之意,雙力都是朋友,何不化幹戈為玉帛?”法善道。

     “那麼,你走俺留。

    ”黃英道。

     “檀越色心未死?”法善問道。

     “這與你和尚何幹?”黃英道。

    “好言相勸,檀越頑固不化,忖強下聽,莫怪老衲的慈悲失去控……”法善尚未說出“制”字,即被黃英喝斷語尾。

     “住口!”黃英沉聲喝問道:“剛才你為何不還手?” “檀越的亂刀十八劈,霸道有餘,殺氣不足,老衲不屑出手。

    ” “俺另有絕技,你可知道?” “兩面三刀,也難不到老衲。

    ”“還有呢?” “挨三頂五的刀法,依者衲看來,力量也不太重,隻怕不堪老衲禅杖一擊。

    ” “大言欺人,你能破俺的挨三頂五功夫嗎?” “老衲不用禅杖,也能破得。

    ” “豈有此理?你何不一試?”黃英說着,舉刀即将動武。

     “且慢!請檀越退後一丈,先看老衲略施小技……” 法善等待黃英躍退之後,合掌磨擦,立即發出掌心雷,向前猛擊,隻聽得霹靂響處,已将茅屋後面十多丈高的古木攔腰轟斷,連同樹上的許多鳥巢,應聲墜于地面,真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法善口中念道:“阿彌陀佛!老衲不仁,禍及生物,罪過罪過!可是樹腹中有一條害人的大蟒也被老衲除掉。

    ” 黃英心中大驚,但嘴巴依然強硬,冷笑道:“俺倒看不出你,竟然會發掌心雷,不過,威力隻可斷木,而不能裂石,若想把俺擊敗,隻怕你難以如願。

    ” 法善也冷笑道:“老衲已經看出,檀越色厲内荏,嘴硬骨頭酥,既然恁地,老衲就不惜把你——檀越當作靶子,試一試掌心雷能否打中……”他說着,雙手合掌,正拟運功磨擦,忽被黃英阻止道:“且慢!” 法善道:“檀越有何吩咐?”黃英道:“你想把俺當靶子打?”法善道:“不錯。

    ”黃英道:“靶子是死的東西,人是活動的,俺怎會給你打中?” 法善道:“老衲就把檀越當作活靶子吧!”他一邊說,再度擦掌運功。

     “等一等!”黃英叫喊道。

     “檀越尚有何言?”法善問道。

     黃英皺着雙眉,雙手捧腹,施展内功,放出三個毫無臭氣的響屁,嘴裡咯咯的打舌花,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