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八 章 水上郎君
關燈
小
中
大
我以主考官的身份下結論了。
基本上這首詩,雖有小疵,卻無敗筆,勉強可稱佳構,我想批它九十分,準予及格,四妹,小妹,你們同意嗎?” 四鳳道,“我贊成。
” 幺鳳道:“小妹沒有異議。
” 三鳳道:“郎君衛冕成功,保持了文武全才的榮譽,我們姊妹五人應該敬酒相賀。
” 幺鳳一邊斟酒,一邊對水上心郎君說道:“這次算你僥幸得手,下次我們再要考你一下。
”水上郎君笑了。
五位鳳女陪着他笑。
于是大家舉杯,一飲而盡,酒醉飯飽之後,各自回房休息。
且說二鳳和水蔔郎君回到卧房,看到床上已經換了一條新褥,心想:那是艇役換的。
他們絕對想不到那新褥不是艇役所換,而是野仙鄧耶子以新易舊,又偷去了他們的龍精鳳液。
這時,航艇早已開舵,江流湍激,艇駛如飛,不日到達巴陵,此地為洞庭湖入口處,乃湘省的門戶,氣象萬千,形勢雄偉,水上郎君吩咐艇家在此停泊,準備登岸遊覽。
艇家立即移艇江畔,下錨停定。
水上郎君正拟率領龍氏五鳳上岸,忽見一位白須老者,手握藤杖,從跳闆走上艇來。
向水上郎君鞠躬為禮,狀甚恭敬。
他朗聲道:“不知貴客駕臨敝地,有失遠迎,千祈原諒。
” 水上郎君連忙還禮道:“不敢,不敢,請問老丈高姓大名?” 那老者道:“老朽嶽陽山人,幼喜吐納之術,略有成就,今午遠望上遊,發現瑞氣隐現,沿江而來,知有異人過境,是以在此等候,不料竟是龍裔公子,本地數萬居民有救了。
”水上郎君駭然道:“山人此言是何意思?”嶽陽山人低聲道:“公于有所不知,最近洞庭湖出了蚊精,自稱水府真君,法道無邊,威力絕倫,在湖口興風作浪,揚言水淹巴陵,要奪取洞庭君的王位,并拟強娶洞庭君的孫女青霓公主為妻。
三日前,他在嶽陽樓畔與洞庭君的愛弟錢塘君大戰三百回合,結果,錢塘君負傷鍛羽而去,部屬毛南二尉亦受重創。
那蚊精水府真君陸戰得勝,閃焰高漲,約定今晚五更與洞庭君水戰。
如果發生水戰,江湖波浪大作,洪濤萬丈,當地百姓必将葬身魚腹,無可能幸免。
老朽不忍見此慘劇,特地前來懇求公子,至盼援助洞庭君—臂之力,除此妖孽,真是功德無量。
”水上郎君也低聲道:“噢!有這種事?那妖精以前有否傷人?”嶽陽山人道:“人倒不曾傷過,但大批水族魚蝦卻被其吞食果腹。
” 水上郎君疑惑地道:“不可能,既是妖精,豈有不傷人之理?” 嶽陽山人道:“事實如此,老朽不敢胡言亂道。
” 水上郎村半信半疑地道:“這倒奇了!既然如此,山人請先回去,今夜五更我準備臨場觀戰,以便見機行事。
” 嶽陽山人道:“這事非同小可,務望公子鼎力援手,滅此妖孽,造福萬民。
” 水上郎君點頭道:“請山人放心,我自有主張。
”于是嶽陽山人又必恭必敬地作了一揖,告辭而去,但臨行時,他又鄭重地向水上郎君道:“事關本郡數萬人生命,盼望公子慈悲,功成之後,上天必有好報。
” 水上郎君道:“山人無須憂慮,屆時我當略盡綿薄,這是我義不齊辭的。
如果山人有興趣的話,不妨與我同去,今夜三更,你我在嶽陽樓頭再見。
” 嶽陽山人與水上郎君談話的聲音極低,除了龍氏五鳳之外,所有艇員都未聽到。
''''''''' 等到嶽陽山人離開航艇,水上郎君轉身對着五鳳姊妹笑道:“不要上岸了,讓我們把這事預先研究—下,以免臨時慌張。
”他們回到卧室,剛剛坐定,艇役忽在門門出現,他說道,“有老翁求見公子,他在餐室坐着等候。
” 水上郎君問道:“是不是剛才來過的那位老先生?” 艇役道:“不是,剛才來的是白須,觀在來的是黃須。
” 水上郎君道:“知道了,你先去回話。
說我就來。
” 艇役去訖。
水上郎君劉五鳳姊妹道:“本族的洞庭君來了,你們都随我出去,讓大家認識,以後也好說話。
” 他說着,即從座起,舉步走向餐室,後面跟随着五鳳姊妹。
洞庭君一見水上郎君進入餐室,立即起身跪拜,在他身後的小童龍孫也慌忙随着祖父跪下,合着雙早亂拜不已。
洞庭君邊拜邊道:“不知叔公駕到,恕侄孫等未能遠迎……” 水上郎君連忙把他們祖孫拉起,并命回坐原位,接着他自己也坐下來,說道:“龍君怎知我到了這裡?” 洞庭君欠身道:“據巡江夜叉報告:叔公降臨,所以侄孫急忙前來請安,連衣冠也來不及換了。
” 水上郎君道:“有勞你了。
” 這時,洞庭君注意到水上郎君身後站着的五位美女,問道:“恕侄孫眼拙,不知那五位姑娘是本族哪一房的?”水上郎君道:“她們都是拙荊。
” 洞庭君大驚道:“原來都是叔婆,請恕侄孫剛才失言,……”他急忙起身,向龍氏五鳳跪拜,接着道:“侄孫拜見五位叔婆。
” 那小童龍孫也學着他祖父的樣,跟着跪拜。
龍氏五鳳等都上前扶起洞庭君和龍孫,異口同聲道:“龍君請勿多禮。
” 水上郎君也幫腔道:“龍君是—方之尊,德高望重,我們的輩份雖高,究竟是後生小子,何況雙方都是五服之内的族親,何必行此大禮。
” 洞庭君道:“族親衆多,正系支系何止萬千,互不相識,若見面時,彼此不知是族親關系,禮數雖疏而不罪,若已經知道,則禮不可失。
” 原來四靈之首的龍族,在原始時代已分為二大系統——正系與支系。
正系的龍族曾受玉皇大帝敕封,尊為水國的君王,例如四海龍王,三川五湖之君及其上代龍族,都屬正系,有職有權,曆代相傳。
支系就是水上郎君,及其上代與最上代的龍族——祖龍或稱龍祖。
自從有龍族以來,要算龍祖的輩份最高,他在原始時代出世,有功于天國,但不願受玉帝诰封,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玉帝乃封宗龍為水國之長,現在的四海龍王,三川五湖之君,包括洞庭君在内,都是宗龍的後裔。
根據南北二鬥星君所珍藏的龍籍記載,祖龍與宗龍兄弟究竟是誰龍所生,都已無法查考。
正系龍族比較富有,娶妻早,生于也早,輩份卻低。
支系龍族的家境清貧,娶妻遲,生子亦遲,但輩份較高若以洞庭君與水上郎君為例,前者年已五千多歲,而輩份要比年輕的後者低了二輩,所以前者稱後者為叔公,其孫——小童則比水上郎君低了四輩。
若論道行及武功,則正系不及支系良多,原因是正系龍族的子孫,過着舒适生活,富貴趨于逸樂,缺乏修煉之心。
支系龍族的後裔大都有其遠祖之風,生性談薄,以财為草,以身為寶,勤于修煉,得道者多,所以龍族修成龍神龍仙,十之七八是支系出身。
且說洞庭君拜見五鳳姊妹五人之後,就從身邊摸出分水寶珠五顆,送呈五位叔婆,各得一顆,作為見面之禮物,又奉贈叔公水上郎君——柄龍形寶劍,她們推辭再三,然後接受,各自納珠入懷,而他則随手把劍放在案頭。
不言可知,洞庭君之所以慷慨贈劍,無非是想讨好水上郎君,博其歡心,然後樂于助他一臂之力,斬殺蚊精——水府真君,因為此劍乃太古神器,一切精怪的克星,但正系龍族之中誰也不敢使用。
為什麼? 龍形寶劍屬于水國十二神器之一,其威力與過去東海龍宮的金箍棒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水國,誰也不敢使用金箍棒,最後物遇其主,為齊天大聖孫行者所得。
龍形寶劍亦然,在人材凋零的正系龍族中,沒有一個龍王或龍君有足夠功力和道行,膽敢用此寶劍。
有神器而不能使用,等于廢物,洞庭君經過詳細考慮,最後又橫想豎想之後,終于決定贈劍,因為水上郎君的品級曾列仙班,道行武功,高深莫測,惟他才有資格做這把太古神器的主人。
水上郎君獲得龍形寶劍,心中甚喜,他謝過洞庭君之後,就開門見山地道:“剛才本郡嶽陽山人曾來見我,談到今晚五更,龍君拟與妖精——水府真君在洞庭湖水戰,未知是否?” 洞庭君道:“侄孫正為此事來與叔公商量。
”水上郎君道:“那妖精的來曆如何?” 洞庭君黯然搖頭道:“這妖孽的出處不明,來曆奇特,侄孫在三個月以前才發觀他蹯踞湖口,日吞魚蝦千斤以上,本湖水族死亡不可勝計,但并未傷人。
最近這妖孽又揚言要奪取侄孫的地位,并欲強娶……” 水上郎君把手一擺,阻上了洞庭君的話鋒,接着他說道:“嶽陽山人已将詳細情況告訴我,龍君無須複述,不過,我想知道,龍君目前已作了何種準備?” 洞庭君道:“侄孫已于昨日上奏天廷,懇求玉帝速撥天将前來助戰,但恐遠水救不得近火,所以侄孫聞知叔公駕到之後,立即匆忙前來拜谒,千祈叔公救我。
”水上郎君道:“那蚊精竟然能夠擊敗錢塘君,想來他決非泛泛之輩,不過,龍君不必驚謊,或許我能依靠這柄龍形寶劍的威力,消滅此妖。
”洞庭君欣然道:“今有叔公出場,這妖孽必将惡貫滿盈了。
” 水上郎君神采飛揚地道:“假如我能斬除此妖,真所謂天有定數,因為我到地國人間不過是偶然的事,恰逢那妖精興起禍害之時,何其巧也……”他說到這兒,停了一下,信心似乎加強,于是接着道:“現在我又蒙龍君贈我太古神器,想來那妖孽注定要死在我的劍下了。
”洞庭君大喜道:“叔公信心十足,我為什麼再要驚慌呢!” 水上郎君豪氣蓬勃,神色沉凝,說道:“讓我先觀察一下,這柄寶劍究竟有什麼奇特之處……”他說着,随即起身,順手從桌上拿了那柄拐杖式的寶劍。
劍鞘的制作既古拙,又精細,上镌“鎮魔驅邪”四個象形文字,筆法老練有勁,他反複觀察劍鞘,忽然看到一行小字,字迹若隐若現,如不仔細檢視,根本看不出有這行小字。
這行小字是:“此劍永無出鞘日,若非水上郎君來一—太乙題。
” 水上郎君面現喜色,微揚雙眉道:“原來此劍乃是太乙仙翁為我而鑄,我未出世,劍先鑄成,奇事奇遇……”他邊說邊用力拔劍。
轟然一聲,猶如風雷交作,寶劍離鞘,勢如神龍出海,劍芒閃閃,耀眼眩睛,洞庭君祖孫以及龍氏姊妹均各懔然驚駭,不禁神色大變,踉跄退避,幾乎跌倒。
水上郎君大聲贊道:“好劍,确是好劍。
”他按劍而立,姿态端莊,威武非凡。
須臾,洞庭材祖孫驚魂初定,五鳳姊妹的神色屯逐漸恢複正常,他們方敢上前,圍住了水上郎君,看到那柄拐杖式龍形寶劍,長約三尺,劍身龍鱗片片,鱗光閃耀,劍頭宛如龍頭,鋒利無比。
水上郎君道:“一劍在握,何愁妖孽不伏誅,龍君,你可放心,屆時,我必親來助戰。
” 洞庭君道:“多謝叔公,不過,那妖精神通廣大,武功道行萬分厲害,叔公千祈小心。
” 水上郎君道:“是,我會随機應變,用計殺之。
”他說完話,納劍入鞘,放回桌上。
洞庭君道:“那好極了,現在侄孫還有許多事情待辦,急須回宮,告辭了……”他說着,又将跪拜,但立即被水上郎君阻止,于是龍君抱拳作禮,舉步欲行。
水上郎君道:“且慢!……”他拉住那小童龍孫,順手從身邊拿出金丹—顆,納入後者的口中。
依靠了這顆金丹的功效,那小龍孫後來修煉得道,又在“千年大比”中及格,終于肉身升天,成為龍仙。
''''''''' 是晚三更,月色皎潔,群星羅列,江水滾滾水流,洞庭湖波不揚,行人絕迹,大地靜寂。
這時,水上郎君整裝待發。
他穿—上了龍鱗衣,外罩青袍,金圈束發,手握龍形寶劍,腳踏離水薄靴,辭别五鳳姊妹,悄悄地離艇上岸。
他先到嶽陽樓,會同嶽陽山人,就騰雲駕霧,緩慢地飄向洞庭,因時間尚早,無須匆忙趕路。
四更将盡,五更初臨,他們到達洞庭湖的上空,遠遠地望見湖心的水面上站着洞庭君,以及頭裹白綢,創傷未愈的錢塘君,還有許多儀仗人馬,聲勢極盛。
水上郎君低聲道:“山人,你站在雲端觀戰。
待我下去與龍君會合。
”于是他分割了一片浮雲,向前催動,不久,接近湖心,就改駕輕霧,漸漸下降,躍立水面,洞庭君欣然迎接,立在旁邊助威的錢塘君也趨前拜見。
不久,天色忽變,烏雲四合,雷電交作。
水上郎道:“天國的雷公電母降臨了,大事無妨。
” 又不久,狂風大發,暴雨驟至。
水上郎君笑道:“風伯雨師也到了。
”. 頃刻之間,洞庭湖口翻起—陣狂濤,高達百丈,聲如雷霆霹靂,勢若排山倒誨,浪花洶湧,波影隐現,直趨湖心。
水上郎君悚然動容,說道:“水府真君來了。
” 洞庭君面色大變,心怯地顫聲道:“來勢洶洶,功力不在東海龍王之下,為之奈何?” 錢塘君也驚悸地道:“那妖孽怎麼會有如此聲勢?” 一刹那,洪濤到達湖心,氣勢兇險非凡,把洞庭君的儀仗人馬沖得七零八落,不成隊形。
忽然,一個面如黑漆,眼若銅鈴,頭戴三梁冠,身披黑袍的道士踏波而來,走到洞庭君前面三丈之處站停。
水上郎君—見水府真君,心裡暗驚,連忙避到洞庭君的身後。
當時,狂風暴雨直向水府真君吹打,疾雷迅電也朝着水府真君的周圍轟擊,湖波彭湃,浪濤忽高忽低,雙方視線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水上郎君的身份沒有被水府真君看山。
洞庭君看到水上郎君突然躲避,行動可疑,心中大感驚慌,以為自己心目中的靠山——叔公,竟然膽小氣餒,臨陣退縮。
水上郎君已知其意,連忙低聲道:“龍君放心,我摸清了這妖孽的來曆細底,已有對付辦法,我為你壓陣,你快去與他答活。
” 洞庭君聽到叔公這樣說法,心裡稍為寬慰,于是把手向上一揮,暗示雷公電母風伯雨師暫收神威,同時他前進三步,高聲道:“何方妖精,膽敢逆天行事,危害水族安甯,目前天威業已降臨,還不快快離開本湖,更待何時?” 水府真君仰天大笑,滿面不屑地道:“俺乃宇宙神聖,法道無比,豈畏天皇老子?就算是東海龍宮,俺要去就去,要走就走,現在俺不過想做個小小洞庭之主,有何不可?你這老兒,若能見機識相,立即遜位回避,并把你的孫女青霓公主配俺為妻,與你便是姻親,化于戈為王帛,俺也不為難你了,你看如何?” 洞庭君聽了這番言語,氣得龍須直豎,大聲吼道:“妖孽無理,本龍君好言相勸,你卻沉迷不悟,實為可惡,姑念你來此三月,未傷—人,若肯聽從本龍君良言規勸,收斂邪心,改惡為善,還可止你活命,否則天發神威,立刻要你粉身碎骨……” “住口!”水府真君高聲喝斷了洞庭君的話柄,接嘴道:“你這老兒太不知趣,俺乃宇宙之雄,怎會受你恐吓威脅?你不過将雷電風雨四神當作長城,但俺卻把他們視為糞土圬牆,—腳就可蹋倒。
現在,先要警告你:快些屢行俺剛才對你所提的條件,否則,俺發起怒來,就要一口吸于洞庭之水,再吐出來,然後水淹嶽陽。
” 洞庭君大怒道:“妖孽口出狂言,恬不知恥,你有什麼法道,盡管施展出來,本龍君倒要領教一下。
” 水府真君輕視地道:“前日俺隻用半分力氣,戲弄了令弟錢塘君三百回合,手下留情,給他吃些小苫,如今俺隻要半個回合,就能把你打死,這樣一來,俺就娶吃掉你的心肝肺,抛棄你的屙尿屁,同時剝你龍皮,抽你龍筋,碎你龍骨,可是你的龍肉太過腥氣,俺也不喜歡吃,以免倒我胃口……你不相信,何妨試試看。
” 五千年來,洞庭君從未被人說過句重言重語,目前這妖精竟然在天國神将前面,惡毒侮辱,這口怨氣如何使他忍耐得下?他大叫一聲“妖孽”之後,立刻挺槍沖前,向水府真君當胸直刺。
水府真君的武器是一根“降龍木棍”,長約八尺,在宇宙之間,唯有太空國的土星上面才生長着降龍木,可稱木中之王,堅韌非凡,利用此木作棍,正好克龍制虎,萬分霸道。
水府真君握此武器,對付洞庭君,有恃無恐,何況他的武功道行又高出洞庭君何止十倍。
因此,他看到洞庭君猛沖過來,并不當它—回事,躲也不躲,直到洞庭君的槍尖離他胸前大約一尺左右,他才順手把棍向上一揮。
不要小觑這一棍力量,它已經擊得洞庭君雙手虎口震裂,龍血直流,金槍把握不住,脫手飛去,穿過雲層,直射上空,槍尖隻差一寸距離,就可刺中在雲端偷偷觀戰的嶽陽山人,吓得他幾乎魂靈出竅,連忙屈身縮頭,不敢逗留現場,立即狼狽地駕雲遁逃而去。
金搶上飛之勢猶勁,好比一條小金龍,繼續往上飛騰,直達太空,餘勁方盡,然後下墜,槍尖向下,槍杆向上,墜落在數千裡以外的峨嵋山頂,金槍刺穿層岩,連柄沒入石中。
亂石埋葬金龍槍,留交後世有緣客。
再說洞庭君被水府真君—棍擊脫金槍,雙手受傷,大驚失色,急忙後巡,但水府真君怎肯就此罷手?他舉起降龍木棍随後趕來,說時慢,那時快,水上郎君一看形勢危急,連忙飛躍而出,疾如箭射,一邊口裡大聲叫喊道:“道友住手,棍下留龍!” 水府真君正待一棍擊下,想把洞庭君打成龍漿,忽見有人來救,口稱道友,不知是誰,急忙收棍,舉目細看,認得水上郎君,不禁内心暗驚,随即問道:“你怎麼也會在這裡出現,幾時來的?”水上郎君道:“剛才到此,奉命前來叫你回去。
” 水府真召驚疑參半地道:“奉命,奉準之命?……”他正與水上:郎君說話之時,心神不免分散,半空中的雷公乘此機會,攻其不防,突然連發五雷,那是天國雷部最厲害的絕招之一,叫做五雷擊頂,又是雷公以往不肯輕易使用的手段。
五雷發如連珠,直轟水府真君的腦殼。
水府真君道行高妙,功力深不可測,急忙飛身後退,避過了四雷,但避不掉最後—雷,當即被雷公的第五雷擊中頭部,打得他頭昏腦脹,身不由主,現出原形,卻是一條頭如“小孤山”,身長蜿蜒數裡的巨蚊。
原來水府真君是妖魔國偷逃下凡的蚊魔王,所以水上郎君與他認識,稱呼道友。
雷公見到自己一擊得手,妖精現出原形,心中大喜,随即又轟出連環五雷絕招,電母也跟着助威。
迅電縱橫閃射,風伯雨師更不敢貪懶,加緊發風興雨。
雷電風雨的綜合造成了無比威力,對準蛟精全身亂轟,亂殛,亂吹,亂打,決心要将這妖孽悄滅之後,就可回天國去報功領賞,同時,他們還可向洞庭君讨些好處。
因此,四神聯手圍攻蚊魔王,非常賣力。
那蚊魔王已現出了原形,雖皮肉受到損傷,但其本身的道行與功力卻毫無影響。
他心裡隻忌憚水上郎君一人,對于天上諸神絲毫沒有畏懼之心。
現在,他現形巨蚊,雙目怒睜,射出二道強烈的眼光,遙望猶如二個月亮,把電光逼回,迫得電母退避三合,同時他擡起頭來,張開大口,遠看好像巨型的山洞,口中吐出一股紅氣,好比火山噴焰,将霄公的連珠五霄溶化成灰。
雷公連發三次五雷擊頂絕招,都被紅焰溶解,失去威力,使他既驚且怒,因為他是雷部正神,本領高強,脾氣暴躁,一生打擊妖魔精怪不知凡幾,從未失手,但目前這蚊精竟然能幾次消滅五雷,怎不叫他驚上加驚,怒上添怒?于是他決定要加緊全力,施展渾身解數,不惜兩敗俱傷,準備孤注一擲,接着發擊霄部至高無上的轟天神霄,霹靂三響,聲聞數千裡之遙,直向水府真君蚊魔王的頭頂擊下。
這時,蚊魔王正感腹中饑餓,連忙張開巨口,又把霄公的三個轟天神雷,吸到口中,咀嚼一下,吞入肚裡,當“點心”吃了充饑。
雷公看到三雷又都被這妖精收沒,吓得魂飛魄散,企圖振翅飛逃,但立即被蚊魔王口中所吐的紅焰噴倒,坐跌雲端,感到昏頭昏腦,勁力全失,幸虧電母冒險搶救,攙他起身狼狽地逃去。
這時。
雷公全身已被蚊氣染成血紅,變成了好像地國紅毛部落裡的土人一樣,那還是蚊魔王看他是天神身份,不便過分得罪天國,所以口下留情,否則他就要将霄公吸入口中,當補品吃掉,也好助長功力和道行。
至于風伯,除了能發十八級台風之外,沒有什麼别的特殊本領,可是他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發出台風,恐怕傷害中洲的百姓,以免罪犯天條,但也不敢自信,究竟十八級台風是否能将這妖孽制服,因此,他的攻擊力量大為減低。
現在他看到雷公電母都已失威,自知無能為力,心生怯念,也就一走了之。
風伯如此,雨師當然并不例外。
他助威有餘,助戰不足,無論施出雨下如注,或大雨傾盆的法術,對蚊魔王言,雨水正好為其洗澡,使其五百年前所黏積在身上的污穢都已沖清,體垢既除,身心愉快,因此,蚊魔王對于雨師,不但不恨,反而心生好感。
雨師看到三個同僚都已失威,知道自己孤掌難鳴,獨木難支,好漢不吃眼前虧,急忙逃之夭夭。
四神去訖,一時風靜浪平,雨過天晴,一輪旭日由東方漸漸上升。
現在,那條巨蚊——蚊魔王搖動着像丘阜般的蚊頭,伸縮着像長虹似的蚊舌,雙目炯炯地住視水上郎君,擺出像要撲竄過來的姿态。
這時,水上郎君的杖式龍形寶劍已經出鞘,左手握鞘,右手持劍,高高舉起,劍光閃閃,在旭日照耀之下,發射萬道金芒,直沖蒼穹,他也擺出準備戰鬥的威勢。
蚊魔王對水上郎君的武器好像十分忌憚,遲遲不敢行動,似乎在等待時機。
水上郎君神色冷然,姿态從容,不但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氣概,而且面部顯示出決心一鬥,毫無妥協的餘地。
他把手向後一揮,暗示洞庭君,錢塘君以及許多水族人馬往後退開,以便他在厮殺時投有後顧之憂。
雙方這樣僵持着,互不侵犯。
蚊魔王心裡暗想:“剛才水上郎君說,他是奉命前來叫俺回去,難道俺私逃出國,已被朝廷發覺?如果是這樣的話,不好了,那就是他要捉俺回去,并非來叫俺回去。
” 同時,蚊魔王也在估計水上郎君的實力。
他知道對方曾列仙班,道行武功奇妙莫測,自己雖是天不怕,地不怕,但看到對方手中的那把寶劍,心裡不禁激烈波動,有一種以前從未有過的緊張,使他暗中疑惑,這是什麼道理?那是什麼寶劍?因此,他注視着水上郎君的寶劍,蚊身不敢動一動,因為他知道任何行動就會失去先機,自己送給對方一個殺傷的機會。
那時,水上郎君心中也在盤算:那蚊魔王潛逃出國,剛犯了魔國的國法,覺得自己大可利用此一弱點,加以威脅,但恐對方野心未馴,不肯屈服,使他一時倒也不敢決定是否可以攻其弱點。
他的另一想法;蚊魔王擁有降龍木棍——龍族的克星,自己屬于龍裔,多少會受到那武器的箝制,好在目前本人手中之劍也是對方的克星,寶劍與木棍相形之下,顯然已占上風,因此,他心裡稍感寬慰。
他繼續想:“蚊魔王在妖精中并非泛泛之輩,道行和武功在魔國也算是上上之選,正是勁敵。
不過,最近自己犯了幾次色戒,可能功力受到了影響,是否還能遏制那蚊精,卻無充分把握。
最後他又想到:“即使自己有殺死對方的能力,但在事實上,也不敢殺,因對方是自己的同僚,都是魔國之臣,殺死同僚是有罪的,通天教主決不會饒恕自己。
” 為了這個原因,他隻是虛張聲勢,舉劍不動。
大陽普照大地,湖面反射波光,但四周靜寂。
忽然,不知怎地,蚊精身不由已地縮進了頭顱,好像打了個寒噤,這就寓味着他已經頂不住,氣餒了。
水上郎君一見這種情形,不肯錯過機會,就決定用智不用力,于是高聲道:“道友,你知錯了吧!何必再裝腔作勢?你的頭部曾受雷擊,雷毒已在發作,不久即将潰爛而死,即使不死,你的道行也必大為削弱,可能永久無法恢複人形,萬年修煉之功毀于一旦,殊為可惜。
不但如此,你私逃下凡,在地國中洲胡作胡為,以緻罪犯天條,不過,你在下界,未傷一人,天律或可免罰,而私逃之罪,為魔法所不容,試問如何善後?” 實際情況并不像水上郎君所講的那樣嚴重,霄毒稍有影響,決不會促其死亡,或削其遭行,但這幾句話聽入那蚊魔王的耳中,卻倍以為真,不禁在其内心裡冒起子高度的恐懼,終于使那蚊精閉合了雙目,初則流出晶光瑩瑩的淚珠,繼則淚如泉湧。
水上郎君見此情形,心中暗喜,朗聲道:“道友,你如肯悔悟,改過從善,請點頭三下,我來為你消災延壽。
”果然,蚊魔王三點其首。
水上郎君即從身邊摸出一隻小瓶,開塞倒出一粒仙丹,一分為二,半粒納入瓶内放還身邊,而将另外半粒仙丹拿在手中,對着那蚊魔王道:“道友,我贈你半粒仙丹,先治愈你的頭部内傷……”他說着,舉手一揚,把仙丹擲向蚊魔王,後者張開巨口,以舌受丹,吞入腹中。
此丹果然奇妙,不久,蚊魔王的全身一縮,沉下湖底,又不久,一個道士從水平線下鑽出水面,踏波而立,拱手向水上郎君緻謝,并微張其口,似有所問。
水上郎君先以手作勢,阻其發言,然後道:“此地不是說話之處,今日午時三刻,請道友勞駕,到嶽陽郡江邊航艇相叙,以便詳告一切……現在,你去吧!”蚊魔王又一拱雙手,将身微播一下,騰空化作一道長虹而去。
水上郎君三言兩語,便把蚊魔王勸服,大事化小事,小事化無事,兵不血刃,為地國與水國建立一件大功,無形中救了嶽陽許多百姓和洞庭水族的生命,因他知道這種事情決不是單靠武力所能解決的。
這時,洞庭君和錢塘君
基本上這首詩,雖有小疵,卻無敗筆,勉強可稱佳構,我想批它九十分,準予及格,四妹,小妹,你們同意嗎?” 四鳳道,“我贊成。
” 幺鳳道:“小妹沒有異議。
” 三鳳道:“郎君衛冕成功,保持了文武全才的榮譽,我們姊妹五人應該敬酒相賀。
” 幺鳳一邊斟酒,一邊對水上心郎君說道:“這次算你僥幸得手,下次我們再要考你一下。
”水上郎君笑了。
五位鳳女陪着他笑。
于是大家舉杯,一飲而盡,酒醉飯飽之後,各自回房休息。
且說二鳳和水蔔郎君回到卧房,看到床上已經換了一條新褥,心想:那是艇役換的。
他們絕對想不到那新褥不是艇役所換,而是野仙鄧耶子以新易舊,又偷去了他們的龍精鳳液。
這時,航艇早已開舵,江流湍激,艇駛如飛,不日到達巴陵,此地為洞庭湖入口處,乃湘省的門戶,氣象萬千,形勢雄偉,水上郎君吩咐艇家在此停泊,準備登岸遊覽。
艇家立即移艇江畔,下錨停定。
水上郎君正拟率領龍氏五鳳上岸,忽見一位白須老者,手握藤杖,從跳闆走上艇來。
向水上郎君鞠躬為禮,狀甚恭敬。
他朗聲道:“不知貴客駕臨敝地,有失遠迎,千祈原諒。
” 水上郎君連忙還禮道:“不敢,不敢,請問老丈高姓大名?” 那老者道:“老朽嶽陽山人,幼喜吐納之術,略有成就,今午遠望上遊,發現瑞氣隐現,沿江而來,知有異人過境,是以在此等候,不料竟是龍裔公子,本地數萬居民有救了。
”水上郎君駭然道:“山人此言是何意思?”嶽陽山人低聲道:“公于有所不知,最近洞庭湖出了蚊精,自稱水府真君,法道無邊,威力絕倫,在湖口興風作浪,揚言水淹巴陵,要奪取洞庭君的王位,并拟強娶洞庭君的孫女青霓公主為妻。
三日前,他在嶽陽樓畔與洞庭君的愛弟錢塘君大戰三百回合,結果,錢塘君負傷鍛羽而去,部屬毛南二尉亦受重創。
那蚊精水府真君陸戰得勝,閃焰高漲,約定今晚五更與洞庭君水戰。
如果發生水戰,江湖波浪大作,洪濤萬丈,當地百姓必将葬身魚腹,無可能幸免。
老朽不忍見此慘劇,特地前來懇求公子,至盼援助洞庭君—臂之力,除此妖孽,真是功德無量。
”水上郎君也低聲道:“噢!有這種事?那妖精以前有否傷人?”嶽陽山人道:“人倒不曾傷過,但大批水族魚蝦卻被其吞食果腹。
” 水上郎君疑惑地道:“不可能,既是妖精,豈有不傷人之理?” 嶽陽山人道:“事實如此,老朽不敢胡言亂道。
” 水上郎村半信半疑地道:“這倒奇了!既然如此,山人請先回去,今夜五更我準備臨場觀戰,以便見機行事。
” 嶽陽山人道:“這事非同小可,務望公子鼎力援手,滅此妖孽,造福萬民。
” 水上郎君點頭道:“請山人放心,我自有主張。
”于是嶽陽山人又必恭必敬地作了一揖,告辭而去,但臨行時,他又鄭重地向水上郎君道:“事關本郡數萬人生命,盼望公子慈悲,功成之後,上天必有好報。
” 水上郎君道:“山人無須憂慮,屆時我當略盡綿薄,這是我義不齊辭的。
如果山人有興趣的話,不妨與我同去,今夜三更,你我在嶽陽樓頭再見。
” 嶽陽山人與水上郎君談話的聲音極低,除了龍氏五鳳之外,所有艇員都未聽到。
''''''''' 等到嶽陽山人離開航艇,水上郎君轉身對着五鳳姊妹笑道:“不要上岸了,讓我們把這事預先研究—下,以免臨時慌張。
”他們回到卧室,剛剛坐定,艇役忽在門門出現,他說道,“有老翁求見公子,他在餐室坐着等候。
” 水上郎君問道:“是不是剛才來過的那位老先生?” 艇役道:“不是,剛才來的是白須,觀在來的是黃須。
” 水上郎君道:“知道了,你先去回話。
說我就來。
” 艇役去訖。
水上郎君劉五鳳姊妹道:“本族的洞庭君來了,你們都随我出去,讓大家認識,以後也好說話。
” 他說着,即從座起,舉步走向餐室,後面跟随着五鳳姊妹。
洞庭君一見水上郎君進入餐室,立即起身跪拜,在他身後的小童龍孫也慌忙随着祖父跪下,合着雙早亂拜不已。
洞庭君邊拜邊道:“不知叔公駕到,恕侄孫等未能遠迎……” 水上郎君連忙把他們祖孫拉起,并命回坐原位,接着他自己也坐下來,說道:“龍君怎知我到了這裡?” 洞庭君欠身道:“據巡江夜叉報告:叔公降臨,所以侄孫急忙前來請安,連衣冠也來不及換了。
” 水上郎君道:“有勞你了。
” 這時,洞庭君注意到水上郎君身後站着的五位美女,問道:“恕侄孫眼拙,不知那五位姑娘是本族哪一房的?”水上郎君道:“她們都是拙荊。
” 洞庭君大驚道:“原來都是叔婆,請恕侄孫剛才失言,……”他急忙起身,向龍氏五鳳跪拜,接着道:“侄孫拜見五位叔婆。
” 那小童龍孫也學着他祖父的樣,跟着跪拜。
龍氏五鳳等都上前扶起洞庭君和龍孫,異口同聲道:“龍君請勿多禮。
” 水上郎君也幫腔道:“龍君是—方之尊,德高望重,我們的輩份雖高,究竟是後生小子,何況雙方都是五服之内的族親,何必行此大禮。
” 洞庭君道:“族親衆多,正系支系何止萬千,互不相識,若見面時,彼此不知是族親關系,禮數雖疏而不罪,若已經知道,則禮不可失。
” 原來四靈之首的龍族,在原始時代已分為二大系統——正系與支系。
正系的龍族曾受玉皇大帝敕封,尊為水國的君王,例如四海龍王,三川五湖之君及其上代龍族,都屬正系,有職有權,曆代相傳。
支系就是水上郎君,及其上代與最上代的龍族——祖龍或稱龍祖。
自從有龍族以來,要算龍祖的輩份最高,他在原始時代出世,有功于天國,但不願受玉帝诰封,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玉帝乃封宗龍為水國之長,現在的四海龍王,三川五湖之君,包括洞庭君在内,都是宗龍的後裔。
根據南北二鬥星君所珍藏的龍籍記載,祖龍與宗龍兄弟究竟是誰龍所生,都已無法查考。
正系龍族比較富有,娶妻早,生于也早,輩份卻低。
支系龍族的家境清貧,娶妻遲,生子亦遲,但輩份較高若以洞庭君與水上郎君為例,前者年已五千多歲,而輩份要比年輕的後者低了二輩,所以前者稱後者為叔公,其孫——小童則比水上郎君低了四輩。
若論道行及武功,則正系不及支系良多,原因是正系龍族的子孫,過着舒适生活,富貴趨于逸樂,缺乏修煉之心。
支系龍族的後裔大都有其遠祖之風,生性談薄,以财為草,以身為寶,勤于修煉,得道者多,所以龍族修成龍神龍仙,十之七八是支系出身。
且說洞庭君拜見五鳳姊妹五人之後,就從身邊摸出分水寶珠五顆,送呈五位叔婆,各得一顆,作為見面之禮物,又奉贈叔公水上郎君——柄龍形寶劍,她們推辭再三,然後接受,各自納珠入懷,而他則随手把劍放在案頭。
不言可知,洞庭君之所以慷慨贈劍,無非是想讨好水上郎君,博其歡心,然後樂于助他一臂之力,斬殺蚊精——水府真君,因為此劍乃太古神器,一切精怪的克星,但正系龍族之中誰也不敢使用。
為什麼? 龍形寶劍屬于水國十二神器之一,其威力與過去東海龍宮的金箍棒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水國,誰也不敢使用金箍棒,最後物遇其主,為齊天大聖孫行者所得。
龍形寶劍亦然,在人材凋零的正系龍族中,沒有一個龍王或龍君有足夠功力和道行,膽敢用此寶劍。
有神器而不能使用,等于廢物,洞庭君經過詳細考慮,最後又橫想豎想之後,終于決定贈劍,因為水上郎君的品級曾列仙班,道行武功,高深莫測,惟他才有資格做這把太古神器的主人。
水上郎君獲得龍形寶劍,心中甚喜,他謝過洞庭君之後,就開門見山地道:“剛才本郡嶽陽山人曾來見我,談到今晚五更,龍君拟與妖精——水府真君在洞庭湖水戰,未知是否?” 洞庭君道:“侄孫正為此事來與叔公商量。
”水上郎君道:“那妖精的來曆如何?” 洞庭君黯然搖頭道:“這妖孽的出處不明,來曆奇特,侄孫在三個月以前才發觀他蹯踞湖口,日吞魚蝦千斤以上,本湖水族死亡不可勝計,但并未傷人。
最近這妖孽又揚言要奪取侄孫的地位,并欲強娶……” 水上郎君把手一擺,阻上了洞庭君的話鋒,接着他說道:“嶽陽山人已将詳細情況告訴我,龍君無須複述,不過,我想知道,龍君目前已作了何種準備?” 洞庭君道:“侄孫已于昨日上奏天廷,懇求玉帝速撥天将前來助戰,但恐遠水救不得近火,所以侄孫聞知叔公駕到之後,立即匆忙前來拜谒,千祈叔公救我。
”水上郎君道:“那蚊精竟然能夠擊敗錢塘君,想來他決非泛泛之輩,不過,龍君不必驚謊,或許我能依靠這柄龍形寶劍的威力,消滅此妖。
”洞庭君欣然道:“今有叔公出場,這妖孽必将惡貫滿盈了。
” 水上郎君神采飛揚地道:“假如我能斬除此妖,真所謂天有定數,因為我到地國人間不過是偶然的事,恰逢那妖精興起禍害之時,何其巧也……”他說到這兒,停了一下,信心似乎加強,于是接着道:“現在我又蒙龍君贈我太古神器,想來那妖孽注定要死在我的劍下了。
”洞庭君大喜道:“叔公信心十足,我為什麼再要驚慌呢!” 水上郎君豪氣蓬勃,神色沉凝,說道:“讓我先觀察一下,這柄寶劍究竟有什麼奇特之處……”他說着,随即起身,順手從桌上拿了那柄拐杖式的寶劍。
劍鞘的制作既古拙,又精細,上镌“鎮魔驅邪”四個象形文字,筆法老練有勁,他反複觀察劍鞘,忽然看到一行小字,字迹若隐若現,如不仔細檢視,根本看不出有這行小字。
這行小字是:“此劍永無出鞘日,若非水上郎君來一—太乙題。
” 水上郎君面現喜色,微揚雙眉道:“原來此劍乃是太乙仙翁為我而鑄,我未出世,劍先鑄成,奇事奇遇……”他邊說邊用力拔劍。
轟然一聲,猶如風雷交作,寶劍離鞘,勢如神龍出海,劍芒閃閃,耀眼眩睛,洞庭君祖孫以及龍氏姊妹均各懔然驚駭,不禁神色大變,踉跄退避,幾乎跌倒。
水上郎君大聲贊道:“好劍,确是好劍。
”他按劍而立,姿态端莊,威武非凡。
須臾,洞庭材祖孫驚魂初定,五鳳姊妹的神色屯逐漸恢複正常,他們方敢上前,圍住了水上郎君,看到那柄拐杖式龍形寶劍,長約三尺,劍身龍鱗片片,鱗光閃耀,劍頭宛如龍頭,鋒利無比。
水上郎君道:“一劍在握,何愁妖孽不伏誅,龍君,你可放心,屆時,我必親來助戰。
” 洞庭君道:“多謝叔公,不過,那妖精神通廣大,武功道行萬分厲害,叔公千祈小心。
” 水上郎君道:“是,我會随機應變,用計殺之。
”他說完話,納劍入鞘,放回桌上。
洞庭君道:“那好極了,現在侄孫還有許多事情待辦,急須回宮,告辭了……”他說着,又将跪拜,但立即被水上郎君阻止,于是龍君抱拳作禮,舉步欲行。
水上郎君道:“且慢!……”他拉住那小童龍孫,順手從身邊拿出金丹—顆,納入後者的口中。
依靠了這顆金丹的功效,那小龍孫後來修煉得道,又在“千年大比”中及格,終于肉身升天,成為龍仙。
''''''''' 是晚三更,月色皎潔,群星羅列,江水滾滾水流,洞庭湖波不揚,行人絕迹,大地靜寂。
這時,水上郎君整裝待發。
他穿—上了龍鱗衣,外罩青袍,金圈束發,手握龍形寶劍,腳踏離水薄靴,辭别五鳳姊妹,悄悄地離艇上岸。
他先到嶽陽樓,會同嶽陽山人,就騰雲駕霧,緩慢地飄向洞庭,因時間尚早,無須匆忙趕路。
四更将盡,五更初臨,他們到達洞庭湖的上空,遠遠地望見湖心的水面上站着洞庭君,以及頭裹白綢,創傷未愈的錢塘君,還有許多儀仗人馬,聲勢極盛。
水上郎君低聲道:“山人,你站在雲端觀戰。
待我下去與龍君會合。
”于是他分割了一片浮雲,向前催動,不久,接近湖心,就改駕輕霧,漸漸下降,躍立水面,洞庭君欣然迎接,立在旁邊助威的錢塘君也趨前拜見。
不久,天色忽變,烏雲四合,雷電交作。
水上郎道:“天國的雷公電母降臨了,大事無妨。
” 又不久,狂風大發,暴雨驟至。
水上郎君笑道:“風伯雨師也到了。
”. 頃刻之間,洞庭湖口翻起—陣狂濤,高達百丈,聲如雷霆霹靂,勢若排山倒誨,浪花洶湧,波影隐現,直趨湖心。
水上郎君悚然動容,說道:“水府真君來了。
” 洞庭君面色大變,心怯地顫聲道:“來勢洶洶,功力不在東海龍王之下,為之奈何?” 錢塘君也驚悸地道:“那妖孽怎麼會有如此聲勢?” 一刹那,洪濤到達湖心,氣勢兇險非凡,把洞庭君的儀仗人馬沖得七零八落,不成隊形。
忽然,一個面如黑漆,眼若銅鈴,頭戴三梁冠,身披黑袍的道士踏波而來,走到洞庭君前面三丈之處站停。
水上郎君—見水府真君,心裡暗驚,連忙避到洞庭君的身後。
當時,狂風暴雨直向水府真君吹打,疾雷迅電也朝着水府真君的周圍轟擊,湖波彭湃,浪濤忽高忽低,雙方視線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水上郎君的身份沒有被水府真君看山。
洞庭君看到水上郎君突然躲避,行動可疑,心中大感驚慌,以為自己心目中的靠山——叔公,竟然膽小氣餒,臨陣退縮。
水上郎君已知其意,連忙低聲道:“龍君放心,我摸清了這妖孽的來曆細底,已有對付辦法,我為你壓陣,你快去與他答活。
” 洞庭君聽到叔公這樣說法,心裡稍為寬慰,于是把手向上一揮,暗示雷公電母風伯雨師暫收神威,同時他前進三步,高聲道:“何方妖精,膽敢逆天行事,危害水族安甯,目前天威業已降臨,還不快快離開本湖,更待何時?” 水府真君仰天大笑,滿面不屑地道:“俺乃宇宙神聖,法道無比,豈畏天皇老子?就算是東海龍宮,俺要去就去,要走就走,現在俺不過想做個小小洞庭之主,有何不可?你這老兒,若能見機識相,立即遜位回避,并把你的孫女青霓公主配俺為妻,與你便是姻親,化于戈為王帛,俺也不為難你了,你看如何?” 洞庭君聽了這番言語,氣得龍須直豎,大聲吼道:“妖孽無理,本龍君好言相勸,你卻沉迷不悟,實為可惡,姑念你來此三月,未傷—人,若肯聽從本龍君良言規勸,收斂邪心,改惡為善,還可止你活命,否則天發神威,立刻要你粉身碎骨……” “住口!”水府真君高聲喝斷了洞庭君的話柄,接嘴道:“你這老兒太不知趣,俺乃宇宙之雄,怎會受你恐吓威脅?你不過将雷電風雨四神當作長城,但俺卻把他們視為糞土圬牆,—腳就可蹋倒。
現在,先要警告你:快些屢行俺剛才對你所提的條件,否則,俺發起怒來,就要一口吸于洞庭之水,再吐出來,然後水淹嶽陽。
” 洞庭君大怒道:“妖孽口出狂言,恬不知恥,你有什麼法道,盡管施展出來,本龍君倒要領教一下。
” 水府真君輕視地道:“前日俺隻用半分力氣,戲弄了令弟錢塘君三百回合,手下留情,給他吃些小苫,如今俺隻要半個回合,就能把你打死,這樣一來,俺就娶吃掉你的心肝肺,抛棄你的屙尿屁,同時剝你龍皮,抽你龍筋,碎你龍骨,可是你的龍肉太過腥氣,俺也不喜歡吃,以免倒我胃口……你不相信,何妨試試看。
” 五千年來,洞庭君從未被人說過句重言重語,目前這妖精竟然在天國神将前面,惡毒侮辱,這口怨氣如何使他忍耐得下?他大叫一聲“妖孽”之後,立刻挺槍沖前,向水府真君當胸直刺。
水府真君的武器是一根“降龍木棍”,長約八尺,在宇宙之間,唯有太空國的土星上面才生長着降龍木,可稱木中之王,堅韌非凡,利用此木作棍,正好克龍制虎,萬分霸道。
水府真君握此武器,對付洞庭君,有恃無恐,何況他的武功道行又高出洞庭君何止十倍。
因此,他看到洞庭君猛沖過來,并不當它—回事,躲也不躲,直到洞庭君的槍尖離他胸前大約一尺左右,他才順手把棍向上一揮。
不要小觑這一棍力量,它已經擊得洞庭君雙手虎口震裂,龍血直流,金槍把握不住,脫手飛去,穿過雲層,直射上空,槍尖隻差一寸距離,就可刺中在雲端偷偷觀戰的嶽陽山人,吓得他幾乎魂靈出竅,連忙屈身縮頭,不敢逗留現場,立即狼狽地駕雲遁逃而去。
金搶上飛之勢猶勁,好比一條小金龍,繼續往上飛騰,直達太空,餘勁方盡,然後下墜,槍尖向下,槍杆向上,墜落在數千裡以外的峨嵋山頂,金槍刺穿層岩,連柄沒入石中。
亂石埋葬金龍槍,留交後世有緣客。
再說洞庭君被水府真君—棍擊脫金槍,雙手受傷,大驚失色,急忙後巡,但水府真君怎肯就此罷手?他舉起降龍木棍随後趕來,說時慢,那時快,水上郎君一看形勢危急,連忙飛躍而出,疾如箭射,一邊口裡大聲叫喊道:“道友住手,棍下留龍!” 水府真君正待一棍擊下,想把洞庭君打成龍漿,忽見有人來救,口稱道友,不知是誰,急忙收棍,舉目細看,認得水上郎君,不禁内心暗驚,随即問道:“你怎麼也會在這裡出現,幾時來的?”水上郎君道:“剛才到此,奉命前來叫你回去。
” 水府真召驚疑參半地道:“奉命,奉準之命?……”他正與水上:郎君說話之時,心神不免分散,半空中的雷公乘此機會,攻其不防,突然連發五雷,那是天國雷部最厲害的絕招之一,叫做五雷擊頂,又是雷公以往不肯輕易使用的手段。
五雷發如連珠,直轟水府真君的腦殼。
水府真君道行高妙,功力深不可測,急忙飛身後退,避過了四雷,但避不掉最後—雷,當即被雷公的第五雷擊中頭部,打得他頭昏腦脹,身不由主,現出原形,卻是一條頭如“小孤山”,身長蜿蜒數裡的巨蚊。
原來水府真君是妖魔國偷逃下凡的蚊魔王,所以水上郎君與他認識,稱呼道友。
雷公見到自己一擊得手,妖精現出原形,心中大喜,随即又轟出連環五雷絕招,電母也跟着助威。
迅電縱橫閃射,風伯雨師更不敢貪懶,加緊發風興雨。
雷電風雨的綜合造成了無比威力,對準蛟精全身亂轟,亂殛,亂吹,亂打,決心要将這妖孽悄滅之後,就可回天國去報功領賞,同時,他們還可向洞庭君讨些好處。
因此,四神聯手圍攻蚊魔王,非常賣力。
那蚊魔王已現出了原形,雖皮肉受到損傷,但其本身的道行與功力卻毫無影響。
他心裡隻忌憚水上郎君一人,對于天上諸神絲毫沒有畏懼之心。
現在,他現形巨蚊,雙目怒睜,射出二道強烈的眼光,遙望猶如二個月亮,把電光逼回,迫得電母退避三合,同時他擡起頭來,張開大口,遠看好像巨型的山洞,口中吐出一股紅氣,好比火山噴焰,将霄公的連珠五霄溶化成灰。
雷公連發三次五雷擊頂絕招,都被紅焰溶解,失去威力,使他既驚且怒,因為他是雷部正神,本領高強,脾氣暴躁,一生打擊妖魔精怪不知凡幾,從未失手,但目前這蚊精竟然能幾次消滅五雷,怎不叫他驚上加驚,怒上添怒?于是他決定要加緊全力,施展渾身解數,不惜兩敗俱傷,準備孤注一擲,接着發擊霄部至高無上的轟天神霄,霹靂三響,聲聞數千裡之遙,直向水府真君蚊魔王的頭頂擊下。
這時,蚊魔王正感腹中饑餓,連忙張開巨口,又把霄公的三個轟天神雷,吸到口中,咀嚼一下,吞入肚裡,當“點心”吃了充饑。
雷公看到三雷又都被這妖精收沒,吓得魂飛魄散,企圖振翅飛逃,但立即被蚊魔王口中所吐的紅焰噴倒,坐跌雲端,感到昏頭昏腦,勁力全失,幸虧電母冒險搶救,攙他起身狼狽地逃去。
這時。
雷公全身已被蚊氣染成血紅,變成了好像地國紅毛部落裡的土人一樣,那還是蚊魔王看他是天神身份,不便過分得罪天國,所以口下留情,否則他就要将霄公吸入口中,當補品吃掉,也好助長功力和道行。
至于風伯,除了能發十八級台風之外,沒有什麼别的特殊本領,可是他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發出台風,恐怕傷害中洲的百姓,以免罪犯天條,但也不敢自信,究竟十八級台風是否能将這妖孽制服,因此,他的攻擊力量大為減低。
現在他看到雷公電母都已失威,自知無能為力,心生怯念,也就一走了之。
風伯如此,雨師當然并不例外。
他助威有餘,助戰不足,無論施出雨下如注,或大雨傾盆的法術,對蚊魔王言,雨水正好為其洗澡,使其五百年前所黏積在身上的污穢都已沖清,體垢既除,身心愉快,因此,蚊魔王對于雨師,不但不恨,反而心生好感。
雨師看到三個同僚都已失威,知道自己孤掌難鳴,獨木難支,好漢不吃眼前虧,急忙逃之夭夭。
四神去訖,一時風靜浪平,雨過天晴,一輪旭日由東方漸漸上升。
現在,那條巨蚊——蚊魔王搖動着像丘阜般的蚊頭,伸縮着像長虹似的蚊舌,雙目炯炯地住視水上郎君,擺出像要撲竄過來的姿态。
這時,水上郎君的杖式龍形寶劍已經出鞘,左手握鞘,右手持劍,高高舉起,劍光閃閃,在旭日照耀之下,發射萬道金芒,直沖蒼穹,他也擺出準備戰鬥的威勢。
蚊魔王對水上郎君的武器好像十分忌憚,遲遲不敢行動,似乎在等待時機。
水上郎君神色冷然,姿态從容,不但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氣概,而且面部顯示出決心一鬥,毫無妥協的餘地。
他把手向後一揮,暗示洞庭君,錢塘君以及許多水族人馬往後退開,以便他在厮殺時投有後顧之憂。
雙方這樣僵持着,互不侵犯。
蚊魔王心裡暗想:“剛才水上郎君說,他是奉命前來叫俺回去,難道俺私逃出國,已被朝廷發覺?如果是這樣的話,不好了,那就是他要捉俺回去,并非來叫俺回去。
” 同時,蚊魔王也在估計水上郎君的實力。
他知道對方曾列仙班,道行武功奇妙莫測,自己雖是天不怕,地不怕,但看到對方手中的那把寶劍,心裡不禁激烈波動,有一種以前從未有過的緊張,使他暗中疑惑,這是什麼道理?那是什麼寶劍?因此,他注視着水上郎君的寶劍,蚊身不敢動一動,因為他知道任何行動就會失去先機,自己送給對方一個殺傷的機會。
那時,水上郎君心中也在盤算:那蚊魔王潛逃出國,剛犯了魔國的國法,覺得自己大可利用此一弱點,加以威脅,但恐對方野心未馴,不肯屈服,使他一時倒也不敢決定是否可以攻其弱點。
他的另一想法;蚊魔王擁有降龍木棍——龍族的克星,自己屬于龍裔,多少會受到那武器的箝制,好在目前本人手中之劍也是對方的克星,寶劍與木棍相形之下,顯然已占上風,因此,他心裡稍感寬慰。
他繼續想:“蚊魔王在妖精中并非泛泛之輩,道行和武功在魔國也算是上上之選,正是勁敵。
不過,最近自己犯了幾次色戒,可能功力受到了影響,是否還能遏制那蚊精,卻無充分把握。
最後他又想到:“即使自己有殺死對方的能力,但在事實上,也不敢殺,因對方是自己的同僚,都是魔國之臣,殺死同僚是有罪的,通天教主決不會饒恕自己。
” 為了這個原因,他隻是虛張聲勢,舉劍不動。
大陽普照大地,湖面反射波光,但四周靜寂。
忽然,不知怎地,蚊精身不由已地縮進了頭顱,好像打了個寒噤,這就寓味着他已經頂不住,氣餒了。
水上郎君一見這種情形,不肯錯過機會,就決定用智不用力,于是高聲道:“道友,你知錯了吧!何必再裝腔作勢?你的頭部曾受雷擊,雷毒已在發作,不久即将潰爛而死,即使不死,你的道行也必大為削弱,可能永久無法恢複人形,萬年修煉之功毀于一旦,殊為可惜。
不但如此,你私逃下凡,在地國中洲胡作胡為,以緻罪犯天條,不過,你在下界,未傷一人,天律或可免罰,而私逃之罪,為魔法所不容,試問如何善後?” 實際情況并不像水上郎君所講的那樣嚴重,霄毒稍有影響,決不會促其死亡,或削其遭行,但這幾句話聽入那蚊魔王的耳中,卻倍以為真,不禁在其内心裡冒起子高度的恐懼,終于使那蚊精閉合了雙目,初則流出晶光瑩瑩的淚珠,繼則淚如泉湧。
水上郎君見此情形,心中暗喜,朗聲道:“道友,你如肯悔悟,改過從善,請點頭三下,我來為你消災延壽。
”果然,蚊魔王三點其首。
水上郎君即從身邊摸出一隻小瓶,開塞倒出一粒仙丹,一分為二,半粒納入瓶内放還身邊,而将另外半粒仙丹拿在手中,對着那蚊魔王道:“道友,我贈你半粒仙丹,先治愈你的頭部内傷……”他說着,舉手一揚,把仙丹擲向蚊魔王,後者張開巨口,以舌受丹,吞入腹中。
此丹果然奇妙,不久,蚊魔王的全身一縮,沉下湖底,又不久,一個道士從水平線下鑽出水面,踏波而立,拱手向水上郎君緻謝,并微張其口,似有所問。
水上郎君先以手作勢,阻其發言,然後道:“此地不是說話之處,今日午時三刻,請道友勞駕,到嶽陽郡江邊航艇相叙,以便詳告一切……現在,你去吧!”蚊魔王又一拱雙手,将身微播一下,騰空化作一道長虹而去。
水上郎君三言兩語,便把蚊魔王勸服,大事化小事,小事化無事,兵不血刃,為地國與水國建立一件大功,無形中救了嶽陽許多百姓和洞庭水族的生命,因他知道這種事情決不是單靠武力所能解決的。
這時,洞庭君和錢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