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燈
小
中
大
連續不停的。
加上正與正之間雖常推崇結納,或亦相輕相忌,邪與邪之間,始則沆瀣一氣,終必明槍暗箭,所以世界上就有許多黨同伐異,傾軋殘害,叛亂造反,征讨殺戮的事情,此起彼落,不斷發生。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成者挾權逞勢,逼使大衆歌功頌德,在時勢使然之下,那末。
雖邪亦正了。
反之,敗者被制于人,有理難伸,在時勢使然之下,雖正亦邪了!可是,成者雖能稱雄于一時,但如不實行大公無私,合情合理的政事,就必不能握權于永久。
須知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一有矛盾,被治者自難長久屈服,到了物極必反時,必另有見義勇為的人,起而革命,倡言正義,倘不能和平共存,以仁易暴,革命者終必取而之,于是代有殺伐,代有興衰,成王敗寇的事件。
一直是循環不息的。
本書根據上述的理論,描寫一些如何成神成怪,如何道長魔消,道消魔長的故事。
它們盤旋演變于曲折繁複的情節中,包含着顯而易見和幽而難明的過程之間,或簡略解說,或詳細描寫,其内容必然牽涉到“天”的反常,而風雲變色,“地”的震蕩,而山嶽崩頹,接着就連帶造成“人”的暴戾,使善惡颠倒,賞罰失調,最後又導緻了殺伐刑罰,于是天災地殃人禍,相繼為患,事理顯然而吻合,不容否認,但最後則撥亂反正,衰極必盛,複歸正道。
人情變幻,禍福倚伏,真是反覆莫測,事物盛衰的發展也往往出入意表。
如果禍殃之臨,可懲罰兇類,福祉之來,能獎勵善人,那麼,世界上就一定有陰懲陽罰和鬼神護佑的事情發生。
倘孝悌忠信,确有善報,人心就會端正;強兇霸道必受惡報,則人性就會改善,貪婪謀篡,若有懲治,人類就會廉潔清高;若窮通榮悴,或功名利祿都由運數主宰,世人就肯安分守己,放棄争先躁進;殺人越貨,若有現世報應,兇徒就會驚畏,使其放下屠刀。
凡此種種都與世道安危,邦國興亡有密切的關系。
故本書于此,三緻意焉。
在太空時代而仍侈談神怪,或許有人疑為迷信,不合時宜,但也許有人高瞻遠視,見解特殊,認為談神說怪也并非不合時宜,恰如古人許仲琳和吳承恩所編著的《封神榜演義》及《西遊記》小說裡,他們幻想神仙妖怪的騰雲駕霧,直上蒼穹;或分水開路,進入海底;或把手一揮,發射劍器法寶,就殺人于百裡之遠。
諸如此類的創說,諒當時的人們都會譏笑或指責他倆胡言亂道,無稽之談,癡人說夢,因為這些說法,在那時都是絕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可是到了現在,科學發達,事實證明,人類創造了飛機和潛艇,使人們能像禽魚那樣,集體翺翔于霄漢的空間,甚至又能攀登月球,采取岩石标本,以供科學研究之用;或潛遊于驚濤駭浪的海洋裡,作片刻千裡的逍遙遊,此外,人類又發明了激光妙術,一經照射,能在遙遠之方置敵于死,這就證明了許吳二氏的巧思幻想,卻是後人所已能一一鑄成事實的啟發者和先驅者,而中間相隔的過程不過數百年而已。
再者,神仙鬼怪之事,信者說有,不信者說無,自古以來,人們争論不休,莫衷一是,至今也難得定論。
假如神仙鬼怪是有的,試問世界上有誰親眼見過它們或它們的形狀面貌究竟如何?若脫神仙鬼怪是烏有的,那麼,為何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僧道教士,及其無數的信徒?僧尼講經,道觀修練,教士登壇傳道,靈媒現身說法,甚至有些大學竟然創設“靈魂學”課程,那些行動一律都與神仙鬼怪有關,他們的目的,相信是要尋求靈異的事,俾能探索那另一個世界裡神秘的奧妙。
如果他們能依據科學理論,繼續的深入鑽研,假以時日,一旦研究成功,獲得真正的發現,則人類就能像神仙那樣,長生不死,又能與鬼怪溝通聯系,作幽明的友誼,但這理想将來能否實現,何時才能成為事實?那是全憑讀者自由判斷了。
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何丙郁先生最近在報紙上發表“中國舊小說中妖怪成精現象試釋”的文章裡,其結論雲;“舊小說(指妖怪成精)是否屬于迷信,這是要看閱讀的人而言。
假如是為着找尋一些幻想作為消遣,一如看現代的科學小說、武俠小說,這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
假如看的入着了迷,耽誤學業和工作,那就和‘迷信’相近。
相反的,如果從另一角度看,一些舊小說也反映了某時代的社會以及科技的背景,其價值又怎能讓‘迷信’兩個字把它一筆抹殺”拜讀之餘,覺得那些話立淪正确。
可謂先得我心,故謹錄于此。
此上,本書雖談神魔,理論卻環繞于陰骘冥報,作為中心,且詳加描述。
假借神魔,暗寓警世之苦心,亦可附于神道設教的宗旨,勸頑導正,使人知畏,托助小說,義存戒勉,這對于世道衰微,人心陷溺的拯救,或許不無小補,所望讀者體察區區之意,仍在于春秋之懲惡勸善,勿以為虛妄志怪而譏責之,幸甚!
加上正與正之間雖常推崇結納,或亦相輕相忌,邪與邪之間,始則沆瀣一氣,終必明槍暗箭,所以世界上就有許多黨同伐異,傾軋殘害,叛亂造反,征讨殺戮的事情,此起彼落,不斷發生。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成者挾權逞勢,逼使大衆歌功頌德,在時勢使然之下,那末。
雖邪亦正了。
反之,敗者被制于人,有理難伸,在時勢使然之下,雖正亦邪了!可是,成者雖能稱雄于一時,但如不實行大公無私,合情合理的政事,就必不能握權于永久。
須知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一有矛盾,被治者自難長久屈服,到了物極必反時,必另有見義勇為的人,起而革命,倡言正義,倘不能和平共存,以仁易暴,革命者終必取而之,于是代有殺伐,代有興衰,成王敗寇的事件。
一直是循環不息的。
本書根據上述的理論,描寫一些如何成神成怪,如何道長魔消,道消魔長的故事。
它們盤旋演變于曲折繁複的情節中,包含着顯而易見和幽而難明的過程之間,或簡略解說,或詳細描寫,其内容必然牽涉到“天”的反常,而風雲變色,“地”的震蕩,而山嶽崩頹,接着就連帶造成“人”的暴戾,使善惡颠倒,賞罰失調,最後又導緻了殺伐刑罰,于是天災地殃人禍,相繼為患,事理顯然而吻合,不容否認,但最後則撥亂反正,衰極必盛,複歸正道。
人情變幻,禍福倚伏,真是反覆莫測,事物盛衰的發展也往往出入意表。
如果禍殃之臨,可懲罰兇類,福祉之來,能獎勵善人,那麼,世界上就一定有陰懲陽罰和鬼神護佑的事情發生。
倘孝悌忠信,确有善報,人心就會端正;強兇霸道必受惡報,則人性就會改善,貪婪謀篡,若有懲治,人類就會廉潔清高;若窮通榮悴,或功名利祿都由運數主宰,世人就肯安分守己,放棄争先躁進;殺人越貨,若有現世報應,兇徒就會驚畏,使其放下屠刀。
凡此種種都與世道安危,邦國興亡有密切的關系。
故本書于此,三緻意焉。
在太空時代而仍侈談神怪,或許有人疑為迷信,不合時宜,但也許有人高瞻遠視,見解特殊,認為談神說怪也并非不合時宜,恰如古人許仲琳和吳承恩所編著的《封神榜演義》及《西遊記》小說裡,他們幻想神仙妖怪的騰雲駕霧,直上蒼穹;或分水開路,進入海底;或把手一揮,發射劍器法寶,就殺人于百裡之遠。
諸如此類的創說,諒當時的人們都會譏笑或指責他倆胡言亂道,無稽之談,癡人說夢,因為這些說法,在那時都是絕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可是到了現在,科學發達,事實證明,人類創造了飛機和潛艇,使人們能像禽魚那樣,集體翺翔于霄漢的空間,甚至又能攀登月球,采取岩石标本,以供科學研究之用;或潛遊于驚濤駭浪的海洋裡,作片刻千裡的逍遙遊,此外,人類又發明了激光妙術,一經照射,能在遙遠之方置敵于死,這就證明了許吳二氏的巧思幻想,卻是後人所已能一一鑄成事實的啟發者和先驅者,而中間相隔的過程不過數百年而已。
再者,神仙鬼怪之事,信者說有,不信者說無,自古以來,人們争論不休,莫衷一是,至今也難得定論。
假如神仙鬼怪是有的,試問世界上有誰親眼見過它們或它們的形狀面貌究竟如何?若脫神仙鬼怪是烏有的,那麼,為何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僧道教士,及其無數的信徒?僧尼講經,道觀修練,教士登壇傳道,靈媒現身說法,甚至有些大學竟然創設“靈魂學”課程,那些行動一律都與神仙鬼怪有關,他們的目的,相信是要尋求靈異的事,俾能探索那另一個世界裡神秘的奧妙。
如果他們能依據科學理論,繼續的深入鑽研,假以時日,一旦研究成功,獲得真正的發現,則人類就能像神仙那樣,長生不死,又能與鬼怪溝通聯系,作幽明的友誼,但這理想将來能否實現,何時才能成為事實?那是全憑讀者自由判斷了。
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何丙郁先生最近在報紙上發表“中國舊小說中妖怪成精現象試釋”的文章裡,其結論雲;“舊小說(指妖怪成精)是否屬于迷信,這是要看閱讀的人而言。
假如是為着找尋一些幻想作為消遣,一如看現代的科學小說、武俠小說,這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
假如看的入着了迷,耽誤學業和工作,那就和‘迷信’相近。
相反的,如果從另一角度看,一些舊小說也反映了某時代的社會以及科技的背景,其價值又怎能讓‘迷信’兩個字把它一筆抹殺”拜讀之餘,覺得那些話立淪正确。
可謂先得我心,故謹錄于此。
此上,本書雖談神魔,理論卻環繞于陰骘冥報,作為中心,且詳加描述。
假借神魔,暗寓警世之苦心,亦可附于神道設教的宗旨,勸頑導正,使人知畏,托助小說,義存戒勉,這對于世道衰微,人心陷溺的拯救,或許不無小補,所望讀者體察區區之意,仍在于春秋之懲惡勸善,勿以為虛妄志怪而譏責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