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1
五點鐘光景,秋林開始關門。
平常日子,南貨店都是過六點才關張,今日盤存,要早些。
店門其實不是門,是一塊一塊的長條木闆。
門框上下有凹槽,上面凹槽深些,下面凹槽淺些,将闆子往上頂,懸空,再對準下面的凹槽,将門闆落下去。
木闆是杉木的,杉木有筋,吃重,每一塊都有幾十斤的分量,耐得住日曬雨淋。
這一年,秋林十九歲,細手細腳,沒幾分力道。
但第一天南貨店報到,他便争了這上門闆的生活。
秋林記牢父親的一句話,父親說,秋林,今朝起,侬就是一個大人了。
記牢這句閑話,秋林咬緊牙關,每日天沒亮,就爬起來卸闆,忙到天黑,又一塊一塊上回去。
秋林上闆的辰光,馬師傅便用生絲擦他那把寶貝算盤。
算盤是紫檀的,烏油油,玲珑小巧,四周包着銅角,因為年頭長了,四個銅角蹭得金子一樣。
馬師傅是這家南貨店的店長,生得胖,彌勒一樣的面相,一天到晚挂着笑。
平日裡,馬師傅總穿一件洗得褪色的中山裝,袖子上戴兩個藏青色袖筒,收拾得清爽利落。
除了紫檀算盤,馬師傅還有一杆精巧的象牙秤。
馬師傅家民國時便在縣城裡做南貨生意,紫檀的算盤,象牙的秤,都是老底子留下的。
店裡盤存,就是算賬。
每個月到了月底,店裡總要将這一個月的賬算一算,理一理。
走了多少貨,存下多少東西,賬面上是升溢了,還是虧損了,都要用算盤珠子打清爽。
升溢了,将升的部分上交給供銷社,到年底,供銷社發一張紅辣辣的獎狀,貼在牆上。
虧損了,要講出原因,講不清爽,就是貪污,要運動,要批鬥,要坐監。
吃罷飯,馬師傅打開保險箱。
保險箱裝着錢和賬本,馬師傅取出賬本,分配任務。
店裡四條人,分兩組,秋林和馬師傅一組,盤副食品,齊師傅和吳師傅一組,盤百貨。
齊師傅和吳師傅在櫃台裡外對坐,秋林和馬師傅坐飯桌旁邊,一張圓桌,頂上一盞十五支光電燈,燈光昏黃。
盤存要點貨,登記。
點貨是清點店裡這月剩餘的貨物,登記是填報表。
報表上有内容、品名、價格、數量,一格格列得清清爽爽。
這個月剩下了多少斤糖,多少斤老酒,都要仔細填寫在報表上。
填完了,再用算盤噼噼啪啪算一算,和保險櫃裡的現金對一對,就能看出有沒有升溢,有沒有虧損。
這一組,秋林負責點貨,馬師傅負責登記。
秋林點清楚了,念一聲,馬師傅拿鋼筆将數目填到報表上。
這一組盤完,齊師傅那一組也就差不多了。
兩組的報表交到馬師傅手裡,馬師傅再拿出他那把紫檀的小算盤一起算一遍。
一番緊張的點貨登記後,房間的氣氛開始松弛了下來。
齊師傅靠在櫃台邊,點上一根煙。
吳師傅饞痨,惦記着盤存後的宵夜,壓低聲音說,齊師傅,可以去打蛋湯了吧?齊師傅吐出一口煙,沒理睬。
秋林站在一邊,一聲不響,隻盯着馬師傅的手指在算盤珠子上翻飛。
終于,噼啪作響的算盤珠子安靜落來。
馬師傅取落老花眼鏡,雙手抱了個拳,托着下巴半日不說話。
好一陣,馬師傅才開口,你們都來看看。
幾個人便湊上去看,隻見升溢一欄空着,虧損一欄寫着兩百元。
短暫沉默後,吳師傅和齊師傅都轉頭看秋林。
兩人的眼光裡都夾了私貨,特别是齊師傅的眼睛,眼白多,烏子少,是對死魚眼,看得秋林心裡一陣一陣地發毛。
吳師傅悶一陣,扭過頭不鹹不淡地念,怎麼虧損那麼多?這店裡可從沒出現過這麼大的缺口。
秋林聽着吳師傅的話,仿佛針對自己。
這是他到這家南貨店後的第一次盤存。
秋林肚皮裡委屈,低下頭,幾乎掉落眼淚。
吳師傅看不見,又說,當年店裡盤存,就少了五分,天寒地凍,我和馬師傅坐在櫃台前整整算了一夜。
賬目對不上,那是坍了天了。
馬師傅看吳師傅一眼,敲了敲桌闆,說,莫講怪話,抓緊時間再盤一遍。
幾個人重新開始點貨登記,房間裡又是一陣噼裡啪啦的算盤珠子動靜。
一番忙碌,最後,盤出來的賬目還是缺了兩百。
不過,第二次盤,原因也尋到了,是少了一匹布。
馬師傅抖了抖算盤,将珠子複位,慢腔慢調。
少了一匹布,怎麼少的,我不曉得。
各人都莫在心裡胡亂盤算。
這個店裡,就這麼四條人,每日都在各自眼皮底下進出,不可能明晃晃拿走一匹布。
現在的問題,先不要破案,要先解決事情。
出了問題,就是四條人的問題,大家要一起擔。
這匹布,就是這個月的虧損,我暫時不上賬,大家心裡清爽,有虧損,手下就緊一點,多用點氣力,争取月底時能把這個賬平了。
聽了馬師傅的話,各人都不說話。
原本是說賬盤好了,用煤油爐煮核桃蛋湯當夜宵。
一匹布的事情弄得大家都沒了心思,各自回房去困覺。
吳師傅嘟着嘴,斜瞟秋林,一臉埋怨。
秋林回到房裡,躺床上胡思亂想
平常日子,南貨店都是過六點才關張,今日盤存,要早些。
店門其實不是門,是一塊一塊的長條木闆。
門框上下有凹槽,上面凹槽深些,下面凹槽淺些,将闆子往上頂,懸空,再對準下面的凹槽,将門闆落下去。
木闆是杉木的,杉木有筋,吃重,每一塊都有幾十斤的分量,耐得住日曬雨淋。
這一年,秋林十九歲,細手細腳,沒幾分力道。
但第一天南貨店報到,他便争了這上門闆的生活。
秋林記牢父親的一句話,父親說,秋林,今朝起,侬就是一個大人了。
記牢這句閑話,秋林咬緊牙關,每日天沒亮,就爬起來卸闆,忙到天黑,又一塊一塊上回去。
秋林上闆的辰光,馬師傅便用生絲擦他那把寶貝算盤。
算盤是紫檀的,烏油油,玲珑小巧,四周包着銅角,因為年頭長了,四個銅角蹭得金子一樣。
馬師傅是這家南貨店的店長,生得胖,彌勒一樣的面相,一天到晚挂着笑。
平日裡,馬師傅總穿一件洗得褪色的中山裝,袖子上戴兩個藏青色袖筒,收拾得清爽利落。
除了紫檀算盤,馬師傅還有一杆精巧的象牙秤。
馬師傅家民國時便在縣城裡做南貨生意,紫檀的算盤,象牙的秤,都是老底子留下的。
店裡盤存,就是算賬。
每個月到了月底,店裡總要将這一個月的賬算一算,理一理。
走了多少貨,存下多少東西,賬面上是升溢了,還是虧損了,都要用算盤珠子打清爽。
升溢了,将升的部分上交給供銷社,到年底,供銷社發一張紅辣辣的獎狀,貼在牆上。
虧損了,要講出原因,講不清爽,就是貪污,要運動,要批鬥,要坐監。
吃罷飯,馬師傅打開保險箱。
保險箱裝着錢和賬本,馬師傅取出賬本,分配任務。
店裡四條人,分兩組,秋林和馬師傅一組,盤副食品,齊師傅和吳師傅一組,盤百貨。
齊師傅和吳師傅在櫃台裡外對坐,秋林和馬師傅坐飯桌旁邊,一張圓桌,頂上一盞十五支光電燈,燈光昏黃。
盤存要點貨,登記。
點貨是清點店裡這月剩餘的貨物,登記是填報表。
報表上有内容、品名、價格、數量,一格格列得清清爽爽。
這個月剩下了多少斤糖,多少斤老酒,都要仔細填寫在報表上。
填完了,再用算盤噼噼啪啪算一算,和保險櫃裡的現金對一對,就能看出有沒有升溢,有沒有虧損。
這一組,秋林負責點貨,馬師傅負責登記。
秋林點清楚了,念一聲,馬師傅拿鋼筆将數目填到報表上。
這一組盤完,齊師傅那一組也就差不多了。
兩組的報表交到馬師傅手裡,馬師傅再拿出他那把紫檀的小算盤一起算一遍。
一番緊張的點貨登記後,房間的氣氛開始松弛了下來。
齊師傅靠在櫃台邊,點上一根煙。
吳師傅饞痨,惦記着盤存後的宵夜,壓低聲音說,齊師傅,可以去打蛋湯了吧?齊師傅吐出一口煙,沒理睬。
秋林站在一邊,一聲不響,隻盯着馬師傅的手指在算盤珠子上翻飛。
終于,噼啪作響的算盤珠子安靜落來。
馬師傅取落老花眼鏡,雙手抱了個拳,托着下巴半日不說話。
好一陣,馬師傅才開口,你們都來看看。
幾個人便湊上去看,隻見升溢一欄空着,虧損一欄寫着兩百元。
短暫沉默後,吳師傅和齊師傅都轉頭看秋林。
兩人的眼光裡都夾了私貨,特别是齊師傅的眼睛,眼白多,烏子少,是對死魚眼,看得秋林心裡一陣一陣地發毛。
吳師傅悶一陣,扭過頭不鹹不淡地念,怎麼虧損那麼多?這店裡可從沒出現過這麼大的缺口。
秋林聽着吳師傅的話,仿佛針對自己。
這是他到這家南貨店後的第一次盤存。
秋林肚皮裡委屈,低下頭,幾乎掉落眼淚。
吳師傅看不見,又說,當年店裡盤存,就少了五分,天寒地凍,我和馬師傅坐在櫃台前整整算了一夜。
賬目對不上,那是坍了天了。
馬師傅看吳師傅一眼,敲了敲桌闆,說,莫講怪話,抓緊時間再盤一遍。
幾個人重新開始點貨登記,房間裡又是一陣噼裡啪啦的算盤珠子動靜。
一番忙碌,最後,盤出來的賬目還是缺了兩百。
不過,第二次盤,原因也尋到了,是少了一匹布。
馬師傅抖了抖算盤,将珠子複位,慢腔慢調。
少了一匹布,怎麼少的,我不曉得。
各人都莫在心裡胡亂盤算。
這個店裡,就這麼四條人,每日都在各自眼皮底下進出,不可能明晃晃拿走一匹布。
現在的問題,先不要破案,要先解決事情。
出了問題,就是四條人的問題,大家要一起擔。
這匹布,就是這個月的虧損,我暫時不上賬,大家心裡清爽,有虧損,手下就緊一點,多用點氣力,争取月底時能把這個賬平了。
聽了馬師傅的話,各人都不說話。
原本是說賬盤好了,用煤油爐煮核桃蛋湯當夜宵。
一匹布的事情弄得大家都沒了心思,各自回房去困覺。
吳師傅嘟着嘴,斜瞟秋林,一臉埋怨。
秋林回到房裡,躺床上胡思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