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鈎鼻還會不停地呼哧呼哧喘粗氣;女的叫娜塔莉娅,棕色的皮膚,戴着耳環,黑色的鬈發兒彎垂到臉旁,具有西班牙式的異域情調,也同樣是畫畫的營生。
跟在這夫婦倆之後而來的是一個學者,克拉尼希博士,錢币學家和負責古币收藏的官員,他的說話方式是明确、明朗而理智的,但他的聲音卻因為哮喘病而變得沙啞。
除以上人員外,還有兩個要好的畫家和脫離派[6]成員,列奧·齊恩克和巴普提斯特·施彭格勒,一個來自奧地利,老家在博岑一帶,就其社交技巧而言很會搞笑,是個善于逢迎的醜角,他會不停地用慢條斯理的語言諷刺自己和自己那超長的鼻子,此人身上還有着那麼一股子色迷迷的味道,從他的兩隻緊密相鄰的圓眼睛裡發射出來的目光真的十分滑稽,能把女人們刺激得哈哈大笑起來,而一個好的開場始終如此;另一個,即施彭格勒,德國中部地方人,留着非常濃密的金色髭須,是個處世圓滑老練的懷疑論者,此君家财萬貫,所以很少工作,生性多疑,卻又博聞強記,與人交談時總是笑容可掬,飛速眨眼。
伊涅絲·羅德極不信任他——到何種程度,她自己倒沒怎麼往下說,但她卻對阿德裡安說他是個拐彎抹角的家夥,是個鬼鬼祟祟的僞君子。
後者也承認,巴普提斯特·施彭格勒身上有着某種令他感到寬慰的聰明才智,他喜歡和他交談——相比之下,他對另一個客人為消除他的矜持和赢得他的信賴而作的努力追求所給予的回報則要少得多。
這個人就是魯道夫·施維爾特費格,一個才華橫溢的青年小提琴家,撞塞子樂隊成員,該樂隊和宮廷樂隊一樣在這座城市的音樂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他可是該樂隊的第一小提琴之一。
雖然生于德累斯頓,但從他的祖籍看倒更像是來自低地德語地區的人,滿頭的金發,中等勻稱的身材,舉止文雅,彬彬有禮,薩克森文明那迷人的精明世故和大方灑脫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緻,他性情溫和,同時又熱中于賣弄風情,他頻繁出入沙龍聚會,他的每個閑暇的晚上至少是在一個,大多數情況下則是在兩到三個社交場所度過,從年輕姑娘到半老徐娘,他和漂亮的異性調情,如癡如醉,飄飄欲仙。
列奧·齊恩克和他關系冷淡,偶爾還會發生一些磕磕絆絆——我常常說的一句話是,可愛的東西往往相互排斥,而這一點無論對于男性征服者還是對于漂亮的女人都是一樣适用的。
就我個人而言,我并不反感施維爾特費格,是的,我還真是發自内心地喜歡他,而他的過早到來是悲慘的,在我看來另外也是籠罩着一層特别的陰森恐怖的死亡,也使得我的心靈深處很受觸動。
時至今日,這個年輕人連同他那孩子氣的舉止仍是如此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隻見他把穿在衣服裡面的一隻肩膀擺正,短促麻利地扮出一個鬼臉,同時把一個嘴角向下撇去;他的另一個天真的習慣,即同别人說話時緊張急切而又似乎是義憤填膺地看着對方:與此同時,他的那雙鋼青色的眼睛會一本正經地在人家的臉上來回搜尋,一會兒去迎合人家的這隻眼睛,一會兒又去迎合人家的另外一隻眼睛,一張嘴巴則會随之而撅了起來。
此外,即便是完全撇開他的可以算作可愛之處的才能不說,什麼樣的優良品質他又沒有呢。
坦率,正直,不帶偏見,藝術上毫無妒忌之心,淡泊金錢物質,總之,某種純潔的東西,也會從他那雙——我現在要再次重申這一點——美麗的鋼青色眼睛裡放射出來,從而令他那張無論怎樣看都有點像鬥牛狗或哈巴狗,同時卻又是年輕迷人的臉龐大放異彩,而這些說實話,又全都隻是為他個人所特有的東西。
他常常和鋼琴彈得絕不蹩腳的市政議員夫人一起合奏——同時還得兼顧那位強烈要求橫掃他的大提琴的克虐特裡希,因為大家更多的是沖着魯道夫的表演而去的。
他的演奏幹淨利落,訓練有素,聲音雖然不大,卻很甜美動人,技巧上也極為出色。
維瓦爾第[7]、魏奧當和史博爾的某些東西,格裡格[8]的c小調奏鳴曲,甚至連克魯采奏鳴曲和賽薩爾·弗蘭克[9]的一些作品,人們都是很難再聽到比他更加無可挑剔的演繹了。
他思想質樸,也沒有受過文學的熏陶,但他對于文化修養高的人士所發表的好的意見卻很在意——這不僅隻是出于虛榮心的需要,同時也是因為他真心實意地重視同他們的交往,并且也希望通過這種交往使自身得到提高,從而變得更加完美。
他很快就把目标鎖定在了阿德裡安身上,他向他獻殷勤,不惜因此而怠慢那些貴婦人,他請他作出評價,要他為他伴奏,但當時都被阿德裡安一一加以拒絕了,他表現出極大的同他談論音樂和音樂以外的事物的渴望,而且——一種非同尋常的忠誠的标志,但同時也是一種無憂無慮的理解和自然的文化的标志——無論怎樣的冷淡、矜持、拘謹都不能使他醒悟、退縮和反感。
有一次,阿德裡安由于頭痛得厲害,所以完全沒有了參加社交聚會的興緻,于是便謝絕市政議員夫人的邀請,一個人獨自呆在自己的房間裡休息,突然,施維爾特費格跑了進來,穿着他那件前下擺向後斜切的燕尾服,戴着他那條黑色寬領帶,跟他說,他是受好幾個或者全體客人的委托前來請他回去參加聚會的。
他說,沒有他在場簡直是無聊透頂……這話聽起來就有點令人吃驚,因為阿德裡安絕對不是一個能夠活躍氣氛、陪人消遣的社交夥伴。
我至今也不清楚他那時是否被成功說服。
讨人喜歡是一種非常普通的需要,也許他隻是充當了這種需要的一個對象而已,盡管這是一種推測,但僅憑這一點,他都會情不自禁地對這樣的毫不氣餒的親近感到某種驚喜。
—— 至此,對于參加羅德家沙龍的人員的組成情況,我已經進行了相當全面的介紹,這些人物都是我後來在弗萊辛做教書匠期間自己親自結識的,與此同時,我還結識了這個慕尼黑社交圈中的其他許多成員。
不久之後還有呂迪格爾·席爾德克納普加入進來——他,也學着阿德裡安的樣子認為,應該在慕尼黑而不是在萊比錫生活,于是乎下定決心,用實際行動做成了這件值得一做的事情。
而出版他所翻譯的中古英語文學作品的出版商也正好就在此地落戶,這一點對于呂迪格爾來說具有實用價值;此外,缺少同阿德裡安交往的日子讓他感到遺憾和挂念,而現在他馬上又可以用他爸爸的那些故事和他的那句“您參觀參觀那個!”把他逗得忍俊不禁了。
他在離他這位朋友的住處不遠的阿瑪利恩大街的一棟樓房的四層裡找了一間屋子,他坐在裡面,由于天生特别需要空氣,所以整個冬天都會開着窗子,他身披大衣和花格毛毯坐在他的那張桌子旁,曆盡艱辛,吞雲吐霧,半是滿腔仇恨、半是如癡如醉地為能替那些英語單詞、短語和節律找到精确的德文對應值而奮力拼搏。
他經常和阿德裡安一起在宮廷劇院餐廳或者在城裡的某個地下酒家吃中飯,但很快他便通過萊比錫的關系搞到了進入私人宅邸的敲門磚,甚至還有辦法讓這一家人或那一家人哪怕是在中午時分也會專門為他添加一副餐具——例如,在他陪同一個為他的人窮志不窮而着迷的家庭主婦去購完物之後,更别說是晚上的邀請了。
在諸侯大街他的出版商——拉德布魯赫公司的老闆那裡,情況是如此;在施拉金豪芬家裡情況亦是如此,這是一對上了年紀、家财萬貫、卻無兒無女的夫婦,男的是編外學者,祖籍施瓦本,女的來自慕尼黑的一個貴族世家,在布裡内爾大街擁有一套光線不大好,但卻華麗的住宅,住宅的客廳裡裝飾有高大的立柱,這裡是一個包括藝術家和貴族在内的社交圈子的聚會場所,而這位娘家姓馮·普勞斯西的主婦最喜歡的事情莫過于藝術家和貴族這兩種元素能夠在同一個人身上水乳交融,就像在王室戲劇總管馮·裡德澤爾閣下的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那樣,他是那裡的常客。
——此外,席爾德克納普也在一個富有的造紙廠主、實業家布林格爾那裡吃飯,布林格爾的家就安在臨河的維登麥耶大街上,是一幢由其本人自建的出租公寓,而這幢公寓的二樓就由他自己居住;當然,除此之外,席爾德克納普另外還在普碩爾啤酒股份公司的一個經理家中以及别的一些人家中混飯吃。
在施拉金豪芬夫婦家中,呂迪格爾也引薦了阿德裡安。
這個少言寡語的外人在那裡見到了有貴族頭銜的大畫家們,瓦格納歌劇女主角的扮演者唐娅·奧蘭達,還有費利克斯·莫特爾,巴伐利亞的宮廷貴婦,“席勒的曾孫”、撰寫文化史書籍的馮·格萊辛-茹斯伍爾姆先生,以及一些個啥都不寫,就隻知道一門心思充當口頭文人引上流社會入勝的作家,所有這些人,他和他們全都是萍水相逢,純粹的點頭之交而已。
不過,也正是在這裡,他第一次結識了讓内特·碩伊爾。
這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具有奇特魅力的女人,大他整整十歲,其父已故,生前為巴伐利亞的一個行政官員,她的母親則是巴黎人——一個長年癱瘓在輪椅上,思想卻很活躍的老太太,她從未下過氣力去學德語:她也有理由這樣做,因為她備受習俗護佑的大行其道的法語全然就是金錢和地位的保障。
碩伊爾太太和她的三個女兒,讓内特是其中的老大,她們一起住在植物
跟在這夫婦倆之後而來的是一個學者,克拉尼希博士,錢币學家和負責古币收藏的官員,他的說話方式是明确、明朗而理智的,但他的聲音卻因為哮喘病而變得沙啞。
除以上人員外,還有兩個要好的畫家和脫離派
伊涅絲·羅德極不信任他——到何種程度,她自己倒沒怎麼往下說,但她卻對阿德裡安說他是個拐彎抹角的家夥,是個鬼鬼祟祟的僞君子。
後者也承認,巴普提斯特·施彭格勒身上有着某種令他感到寬慰的聰明才智,他喜歡和他交談——相比之下,他對另一個客人為消除他的矜持和赢得他的信賴而作的努力追求所給予的回報則要少得多。
這個人就是魯道夫·施維爾特費格,一個才華橫溢的青年小提琴家,撞塞子樂隊成員,該樂隊和宮廷樂隊一樣在這座城市的音樂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他可是該樂隊的第一小提琴之一。
雖然生于德累斯頓,但從他的祖籍看倒更像是來自低地德語地區的人,滿頭的金發,中等勻稱的身材,舉止文雅,彬彬有禮,薩克森文明那迷人的精明世故和大方灑脫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緻,他性情溫和,同時又熱中于賣弄風情,他頻繁出入沙龍聚會,他的每個閑暇的晚上至少是在一個,大多數情況下則是在兩到三個社交場所度過,從年輕姑娘到半老徐娘,他和漂亮的異性調情,如癡如醉,飄飄欲仙。
列奧·齊恩克和他關系冷淡,偶爾還會發生一些磕磕絆絆——我常常說的一句話是,可愛的東西往往相互排斥,而這一點無論對于男性征服者還是對于漂亮的女人都是一樣适用的。
就我個人而言,我并不反感施維爾特費格,是的,我還真是發自内心地喜歡他,而他的過早到來是悲慘的,在我看來另外也是籠罩着一層特别的陰森恐怖的死亡,也使得我的心靈深處很受觸動。
時至今日,這個年輕人連同他那孩子氣的舉止仍是如此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隻見他把穿在衣服裡面的一隻肩膀擺正,短促麻利地扮出一個鬼臉,同時把一個嘴角向下撇去;他的另一個天真的習慣,即同别人說話時緊張急切而又似乎是義憤填膺地看着對方:與此同時,他的那雙鋼青色的眼睛會一本正經地在人家的臉上來回搜尋,一會兒去迎合人家的這隻眼睛,一會兒又去迎合人家的另外一隻眼睛,一張嘴巴則會随之而撅了起來。
此外,即便是完全撇開他的可以算作可愛之處的才能不說,什麼樣的優良品質他又沒有呢。
坦率,正直,不帶偏見,藝術上毫無妒忌之心,淡泊金錢物質,總之,某種純潔的東西,也會從他那雙——我現在要再次重申這一點——美麗的鋼青色眼睛裡放射出來,從而令他那張無論怎樣看都有點像鬥牛狗或哈巴狗,同時卻又是年輕迷人的臉龐大放異彩,而這些說實話,又全都隻是為他個人所特有的東西。
他常常和鋼琴彈得絕不蹩腳的市政議員夫人一起合奏——同時還得兼顧那位強烈要求橫掃他的大提琴的克虐特裡希,因為大家更多的是沖着魯道夫的表演而去的。
他的演奏幹淨利落,訓練有素,聲音雖然不大,卻很甜美動人,技巧上也極為出色。
維瓦爾第
他思想質樸,也沒有受過文學的熏陶,但他對于文化修養高的人士所發表的好的意見卻很在意——這不僅隻是出于虛榮心的需要,同時也是因為他真心實意地重視同他們的交往,并且也希望通過這種交往使自身得到提高,從而變得更加完美。
他很快就把目标鎖定在了阿德裡安身上,他向他獻殷勤,不惜因此而怠慢那些貴婦人,他請他作出評價,要他為他伴奏,但當時都被阿德裡安一一加以拒絕了,他表現出極大的同他談論音樂和音樂以外的事物的渴望,而且——一種非同尋常的忠誠的标志,但同時也是一種無憂無慮的理解和自然的文化的标志——無論怎樣的冷淡、矜持、拘謹都不能使他醒悟、退縮和反感。
有一次,阿德裡安由于頭痛得厲害,所以完全沒有了參加社交聚會的興緻,于是便謝絕市政議員夫人的邀請,一個人獨自呆在自己的房間裡休息,突然,施維爾特費格跑了進來,穿着他那件前下擺向後斜切的燕尾服,戴着他那條黑色寬領帶,跟他說,他是受好幾個或者全體客人的委托前來請他回去參加聚會的。
他說,沒有他在場簡直是無聊透頂……這話聽起來就有點令人吃驚,因為阿德裡安絕對不是一個能夠活躍氣氛、陪人消遣的社交夥伴。
我至今也不清楚他那時是否被成功說服。
讨人喜歡是一種非常普通的需要,也許他隻是充當了這種需要的一個對象而已,盡管這是一種推測,但僅憑這一點,他都會情不自禁地對這樣的毫不氣餒的親近感到某種驚喜。
—— 至此,對于參加羅德家沙龍的人員的組成情況,我已經進行了相當全面的介紹,這些人物都是我後來在弗萊辛做教書匠期間自己親自結識的,與此同時,我還結識了這個慕尼黑社交圈中的其他許多成員。
不久之後還有呂迪格爾·席爾德克納普加入進來——他,也學着阿德裡安的樣子認為,應該在慕尼黑而不是在萊比錫生活,于是乎下定決心,用實際行動做成了這件值得一做的事情。
而出版他所翻譯的中古英語文學作品的出版商也正好就在此地落戶,這一點對于呂迪格爾來說具有實用價值;此外,缺少同阿德裡安交往的日子讓他感到遺憾和挂念,而現在他馬上又可以用他爸爸的那些故事和他的那句“您參觀參觀那個!”把他逗得忍俊不禁了。
他在離他這位朋友的住處不遠的阿瑪利恩大街的一棟樓房的四層裡找了一間屋子,他坐在裡面,由于天生特别需要空氣,所以整個冬天都會開着窗子,他身披大衣和花格毛毯坐在他的那張桌子旁,曆盡艱辛,吞雲吐霧,半是滿腔仇恨、半是如癡如醉地為能替那些英語單詞、短語和節律找到精确的德文對應值而奮力拼搏。
他經常和阿德裡安一起在宮廷劇院餐廳或者在城裡的某個地下酒家吃中飯,但很快他便通過萊比錫的關系搞到了進入私人宅邸的敲門磚,甚至還有辦法讓這一家人或那一家人哪怕是在中午時分也會專門為他添加一副餐具——例如,在他陪同一個為他的人窮志不窮而着迷的家庭主婦去購完物之後,更别說是晚上的邀請了。
在諸侯大街他的出版商——拉德布魯赫公司的老闆那裡,情況是如此;在施拉金豪芬家裡情況亦是如此,這是一對上了年紀、家财萬貫、卻無兒無女的夫婦,男的是編外學者,祖籍施瓦本,女的來自慕尼黑的一個貴族世家,在布裡内爾大街擁有一套光線不大好,但卻華麗的住宅,住宅的客廳裡裝飾有高大的立柱,這裡是一個包括藝術家和貴族在内的社交圈子的聚會場所,而這位娘家姓馮·普勞斯西的主婦最喜歡的事情莫過于藝術家和貴族這兩種元素能夠在同一個人身上水乳交融,就像在王室戲劇總管馮·裡德澤爾閣下的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那樣,他是那裡的常客。
——此外,席爾德克納普也在一個富有的造紙廠主、實業家布林格爾那裡吃飯,布林格爾的家就安在臨河的維登麥耶大街上,是一幢由其本人自建的出租公寓,而這幢公寓的二樓就由他自己居住;當然,除此之外,席爾德克納普另外還在普碩爾啤酒股份公司的一個經理家中以及别的一些人家中混飯吃。
在施拉金豪芬夫婦家中,呂迪格爾也引薦了阿德裡安。
這個少言寡語的外人在那裡見到了有貴族頭銜的大畫家們,瓦格納歌劇女主角的扮演者唐娅·奧蘭達,還有費利克斯·莫特爾,巴伐利亞的宮廷貴婦,“席勒的曾孫”、撰寫文化史書籍的馮·格萊辛-茹斯伍爾姆先生,以及一些個啥都不寫,就隻知道一門心思充當口頭文人引上流社會入勝的作家,所有這些人,他和他們全都是萍水相逢,純粹的點頭之交而已。
不過,也正是在這裡,他第一次結識了讓内特·碩伊爾。
這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具有奇特魅力的女人,大他整整十歲,其父已故,生前為巴伐利亞的一個行政官員,她的母親則是巴黎人——一個長年癱瘓在輪椅上,思想卻很活躍的老太太,她從未下過氣力去學德語:她也有理由這樣做,因為她備受習俗護佑的大行其道的法語全然就是金錢和地位的保障。
碩伊爾太太和她的三個女兒,讓内特是其中的老大,她們一起住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