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如理查德森家的孩子們在觀看《傑瑞·斯普林格秀》的時候注意到了插播的廣告片,可能會發現晚間新聞預告中出現了麥卡洛家的房子的照片,進而将此事告知他們的母親——理查德森太太正在加班撰寫一篇關于學校招生的報道,沒時間回家看新聞或者警告麥卡洛太太。
然而,觀看《斯普林格秀》時,萊克西和崔普興奮地争論起哪位嘉賓——變裝皇後還是他怒氣沖天的前妻——的發型最好看,沒人注意到插播的廣告。
珀爾和穆迪茫然地旁觀着這場突如其來的辯論,甚至都沒去看屏幕。
伊奇則待在米娅家的暗房裡看她洗照片。
因此,沒人看到晚間新聞預告和當晚的新聞。
麥卡洛太太本人也沒有收看新聞的習慣,所以,周三上午,當她抱着米拉貝爾去開門,本以為是妹妹寄的包裹送到了,卻發現門口站着的是手拿麥克風的芭芭拉·皮爾斯——第九頻道的本地新聞調查記者時,内心是驚慌失措的。
“麥卡洛太太!”芭芭拉歡快地叫道,好像隻是在派對上偶遇到她一樣。
芭芭拉身後站着個牛高馬大的攝影師,麥卡洛太太被閃光燈晃得眼睛有點兒花,米拉貝爾直接哭了起來。
“我們知道你打算收養一個小女孩,你知道她母親決心奪回監護權嗎?” 麥卡洛太太用力關上門,可電視台的人已經達到了此行的目的,雖然拍到的視頻隻有兩秒半,但信息量足夠:保養得體的白人女子站在她位于西克爾富人區的豪宅門口,神情既憤怒又害怕,緊緊抱着一個放聲大哭的亞裔嬰兒。
麥卡洛太太憂心忡忡地看了看表,她丈夫應該正在開車,在去市中心上班的路上,至少再過三十五分鐘才能抵達公司。
她先後給幾位朋友打了電話,但沒有一位看過前一晚的新聞,不明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所以他們無法給出實際的建議,隻能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别擔心,”每個人都這樣安慰她,“沒關系的,芭芭拉·皮爾斯就喜歡無事生非。
” 與此同時,來到公司(雷伯恩财務咨詢所)後,麥卡洛先生搭電梯來到七樓的辦公室,剛剛脫下大衣的一隻袖子,泰德·雷伯恩就出現在了門口。
“聽着,馬克,”泰德說,“不知道你看沒看昨晚的新聞,第三頻道,但有件事你必須知道。
”他關上身後的門,麥卡洛先生凝神靜聽,依舊抓着大衣的袖子,好像那是一條毛巾。
泰德·雷伯恩用他接待客戶時的凝重語氣描述了昨晚的新聞。
鏡頭拍攝了麥卡洛家的外景,雖然房子掩映在夜色之中,但因為經常去麥卡洛家參加雞尾酒會和烤肉派對,他一眼就認了出來,新聞的論題是:收養固然能給無家可歸的孩子一個新家,可假如這個孩子已經有家了呢?記者采訪了孩子的生母——好像叫貝什麼,泰德不記得她的全名了,生母在鏡頭前懇求麥卡洛家把孩子還給她。
“我犯了錯,”她說,吐字發音小心翼翼,“現在我找到了好工作,生活也安定下來,我想要回我的孩子,麥卡洛家的人沒有權利收養這個孩子,因為她的母親還要她。
孩子屬于她的母親。
” 泰德·雷伯恩話音剛落,辦公桌上的電話就響了。
麥卡洛先生看了看來電号碼,發現是妻子打來的,他大概猜到了發生了什麼,考慮片刻後,他拿起聽筒。
“我馬上回家。
”他挂了電話,拿起鑰匙。
米娅家裡沒有電視,所以她也沒看晚間新聞,但周二下午的新聞預告播出前,貝比來到米娅家,對她講了采訪的情況。
貝比仍然穿着黑褲子和白襯衫,袖口上那塊洗不掉的醬油漬已經褪色,米娅意識到她又是直接從餐館過來的。
“他們認為這是個好故事,”貝比說,“他們和我談了将近一個小時,問了很多問題。
” 她的叙述被樓梯上傳來的腳步聲打斷,是剛剛放學的伊奇,兩個陌生人見面,彼此都愣了一下。
“我該走了,”貝比說,“公交車快來了。
”出門時,她湊到米娅耳旁小聲說:“他們說,觀衆們都支持我。
” “那是誰?”貝比走後,伊奇問。
“一個朋友,”米娅回答,“我同事。
” 事實證明,第三頻道的制作人擁有出色的新聞直覺,采訪片段剛在預告片中播出,關心此事的觀衆來電就如潮水般洶湧而至,引發了電視台高層的興趣,第九頻道立刻派出芭芭拉·皮爾斯次日一早開啟後續的采訪。
“芭芭拉·皮爾斯,”周三晚上,琳達·麥卡洛告訴理查德森太太,“那個穿細高跟、梳多莉·帕頓發型的芭芭拉·皮爾斯,今天出現在我家門口,把話筒戳到了我的臉上。
”兩個女人剛剛看過了芭芭拉·皮爾斯的采訪視頻,正各自坐在自家的電視機前,握着無繩電話的聽筒講電話——理查德森太太恍然覺得自己和琳達都回到了十四歲:兩人說說笑笑,一邊看《綠色的田野》,一邊打電話讨論劇情。
“芭芭拉·皮爾斯總是這樣,”理查德森太太說,“大驚小怪是她
然而,觀看《斯普林格秀》時,萊克西和崔普興奮地争論起哪位嘉賓——變裝皇後還是他怒氣沖天的前妻——的發型最好看,沒人注意到插播的廣告。
珀爾和穆迪茫然地旁觀着這場突如其來的辯論,甚至都沒去看屏幕。
伊奇則待在米娅家的暗房裡看她洗照片。
因此,沒人看到晚間新聞預告和當晚的新聞。
麥卡洛太太本人也沒有收看新聞的習慣,所以,周三上午,當她抱着米拉貝爾去開門,本以為是妹妹寄的包裹送到了,卻發現門口站着的是手拿麥克風的芭芭拉·皮爾斯——第九頻道的本地新聞調查記者時,内心是驚慌失措的。
“麥卡洛太太!”芭芭拉歡快地叫道,好像隻是在派對上偶遇到她一樣。
芭芭拉身後站着個牛高馬大的攝影師,麥卡洛太太被閃光燈晃得眼睛有點兒花,米拉貝爾直接哭了起來。
“我們知道你打算收養一個小女孩,你知道她母親決心奪回監護權嗎?” 麥卡洛太太用力關上門,可電視台的人已經達到了此行的目的,雖然拍到的視頻隻有兩秒半,但信息量足夠:保養得體的白人女子站在她位于西克爾富人區的豪宅門口,神情既憤怒又害怕,緊緊抱着一個放聲大哭的亞裔嬰兒。
麥卡洛太太憂心忡忡地看了看表,她丈夫應該正在開車,在去市中心上班的路上,至少再過三十五分鐘才能抵達公司。
她先後給幾位朋友打了電話,但沒有一位看過前一晚的新聞,不明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所以他們無法給出實際的建議,隻能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别擔心,”每個人都這樣安慰她,“沒關系的,芭芭拉·皮爾斯就喜歡無事生非。
” 與此同時,來到公司(雷伯恩财務咨詢所)後,麥卡洛先生搭電梯來到七樓的辦公室,剛剛脫下大衣的一隻袖子,泰德·雷伯恩就出現在了門口。
“聽着,馬克,”泰德說,“不知道你看沒看昨晚的新聞,第三頻道,但有件事你必須知道。
”他關上身後的門,麥卡洛先生凝神靜聽,依舊抓着大衣的袖子,好像那是一條毛巾。
泰德·雷伯恩用他接待客戶時的凝重語氣描述了昨晚的新聞。
鏡頭拍攝了麥卡洛家的外景,雖然房子掩映在夜色之中,但因為經常去麥卡洛家參加雞尾酒會和烤肉派對,他一眼就認了出來,新聞的論題是:收養固然能給無家可歸的孩子一個新家,可假如這個孩子已經有家了呢?記者采訪了孩子的生母——好像叫貝什麼,泰德不記得她的全名了,生母在鏡頭前懇求麥卡洛家把孩子還給她。
“我犯了錯,”她說,吐字發音小心翼翼,“現在我找到了好工作,生活也安定下來,我想要回我的孩子,麥卡洛家的人沒有權利收養這個孩子,因為她的母親還要她。
孩子屬于她的母親。
” 泰德·雷伯恩話音剛落,辦公桌上的電話就響了。
麥卡洛先生看了看來電号碼,發現是妻子打來的,他大概猜到了發生了什麼,考慮片刻後,他拿起聽筒。
“我馬上回家。
”他挂了電話,拿起鑰匙。
米娅家裡沒有電視,所以她也沒看晚間新聞,但周二下午的新聞預告播出前,貝比來到米娅家,對她講了采訪的情況。
貝比仍然穿着黑褲子和白襯衫,袖口上那塊洗不掉的醬油漬已經褪色,米娅意識到她又是直接從餐館過來的。
“他們認為這是個好故事,”貝比說,“他們和我談了将近一個小時,問了很多問題。
” 她的叙述被樓梯上傳來的腳步聲打斷,是剛剛放學的伊奇,兩個陌生人見面,彼此都愣了一下。
“我該走了,”貝比說,“公交車快來了。
”出門時,她湊到米娅耳旁小聲說:“他們說,觀衆們都支持我。
” “那是誰?”貝比走後,伊奇問。
“一個朋友,”米娅回答,“我同事。
” 事實證明,第三頻道的制作人擁有出色的新聞直覺,采訪片段剛在預告片中播出,關心此事的觀衆來電就如潮水般洶湧而至,引發了電視台高層的興趣,第九頻道立刻派出芭芭拉·皮爾斯次日一早開啟後續的采訪。
“芭芭拉·皮爾斯,”周三晚上,琳達·麥卡洛告訴理查德森太太,“那個穿細高跟、梳多莉·帕頓發型的芭芭拉·皮爾斯,今天出現在我家門口,把話筒戳到了我的臉上。
”兩個女人剛剛看過了芭芭拉·皮爾斯的采訪視頻,正各自坐在自家的電視機前,握着無繩電話的聽筒講電話——理查德森太太恍然覺得自己和琳達都回到了十四歲:兩人說說笑笑,一邊看《綠色的田野》,一邊打電話讨論劇情。
“芭芭拉·皮爾斯總是這樣,”理查德森太太說,“大驚小怪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