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能力欠缺、注意力有問題甚至患有更可怕的疾病。
随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擔心已經徹底脫離事實依據,完全化為一種憑空而來卻習以為常的情緒。
伊奇的出世讓她見識到原本安穩無虞的人生可以脫軌到何種程度,也讓她學會了毫無理由地擔心。
每當看着伊奇,理查德森太太都會心率飙升,仿佛看到周圍的一切像突然散開的線圈那樣脫離了她的控制,甚至連自己的四肢都開始不聽使喚起來。
“伊奇,坐直了”或者“伊奇,冷靜”,她會在餐桌上這樣說,同時心中暗自嘀咕“脊柱側彎、腦癱”。
在強烈的擔心之中,憤恨的種子已然生根發芽。
“憤怒是恐懼派來的保镖”,醫院裡曾經貼着這麼一張宣傳畫,但理查德森太太從來沒注意它,她總是忙于胡思亂想,覺得上天不該給她這樣一個女兒。
每當伊奇表現不好,她有時候會說:“瞧瞧你惹的這些麻煩——”然後猛然閉嘴,怕自己說出更難聽的話來,可熟悉的焦慮依舊會出來折磨她,伊奇自己則隻覺得母親總愛對她說:“不,不行,伊奇,你為什麼就不能聽我的話?伊奇,表現好點,看在上帝的份上,不,你瘋了嗎?”時刻不停地給她的行為定界限。
若是換了别的孩子,家長如此嚴格的管教可能會讓她變得過于謹慎小心,甚至神經衰弱,成為偏執狂。
不過,天生愛惹是非的伊奇卻一切正常,視覺與聽覺毫無問題,也沒有癫痫發作或者腦癱的迹象,心智也極為敏感,越是被母親關注,她就越覺得憤怒。
一家人去遊泳池的時候,母親允許萊克西、崔普和穆迪在淺水區玩水,而伊奇——她那時四歲——隻能坐在毛巾上,頭頂撐着遮陽傘,渾身塗滿防曬霜。
這樣連續去了一周泳池後,她終于忍無可忍,腦袋朝下跳進深水區,最後被救生員撈了上來。
第二年冬天,他們去玩雪橇,萊克西、崔普和穆迪坐着雪橇,尖叫着沖下山,抵達山腳下時,崔普甚至像個沖浪運動員那樣直接站在了雪橇上,理查德森太太站在山頂為他們鼓掌叫好。
輪到伊奇下山時,才滑到半路,她就倒栽在了雪堆裡,理查德森太太為此堅決不許她再滑第二次。
那天晚上,大家都睡着之後,伊奇拖着穆迪的雪橇,跑到街對面的鴨池塘,在結了冰的水面上滑了個痛快,最後還是一位鄰居發現了她,喊來了她的父母。
伊奇十歲時,母親發現她挑食,擔心女兒會貧血,伊奇索性宣布自己是素食主義者。
母親不許她到朋友家過夜,罰她待在家裡,“假如你在自己家都表現得不好,伊奇,我不相信你在别人家能表現好”——伊奇就在晚上偷偷溜出去,帶着松果、野山楂、七葉樹的果實偷偷溜回家,把它們擱在廚房的島櫃上。
“我不知道這些東西是哪裡來的。
”第二天早晨,她會這樣告訴母親。
孩子們(包括伊奇本人)都覺得理查德森太太對小女兒特别失望——不知怎麼,他們的母親似乎憎恨伊奇。
當然,伊奇越是不聽話,她母親就越可以用憤怒來掩飾自己的焦慮,仿佛躲進殼裡的蝸牛。
“我的天,伊奇,”理查德森太太經常這樣說,“你到底怎麼回事?” 理查德森先生卻對伊奇更加寬容,畢竟,當年提心吊膽地終日抱着小女兒的是理查德森太太,醫生們提出那些可怕警告的主要對象也是她。
那時理查德森先生剛從法學院畢業,忙于開展訴訟事業,每天加班加點地努力工作,盼望有朝一日成為律所合夥人。
他隻是覺得伊奇看起來有點兒倔強,他非常欣賞這種頑強的個性,也喜歡女兒的聰敏。
伊奇讓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當他還是個小孩的時候,母親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幹勁和充沛的好奇心就令他着迷,她總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始終胸有成竹,而且具有強烈的是非觀念,直到年齡漸長才收斂了年輕時的銳氣。
“沒關系的,埃琳娜,”他會這樣勸解理查德森太太,“伊奇很好,不要限制她。
”理查德森太太卻無法放任伊奇,結果就是,女兒越想放縱,母親就越試圖限制她,一段時間之後,這種劍拔弩張的氣氛就成了常态。
“照片風波”過後的那個周末,理查德森一家受邀參加老朋友家舉行的生日派對,而理查德森太太對女兒的氣還沒消。
“珀爾也能去吧?”穆迪問,“麥卡洛家不會介意的,他們邀請了每一個認識的人呢。
” “就算她去了,也不過是多了一個虛情假意贊美新生兒的客人罷了,”伊奇若有所思地評論道,“這也是整個派對的目的。
” 理查德森太太歎了口氣:“伊奇,對于朋友的邀請,你應該學會感謝,而且這個派對隻對家族的朋友開放,珀爾不是他們家的朋友。
”她用力扣牢挎包鎖扣,甩到肩膀上,“你應該知道其中的區别,來吧,我們要遲到了。
” 那時感恩節剛過去不久,理查德森家的人開着兩輛車出席了麥卡洛家的派對——萊克西、崔普和穆迪駕駛其中一輛,理查德森夫婦開另一輛,後排坐着悶悶不樂的伊奇。
麥卡洛家高朋滿座,門前的街道兩旁停滿了賓客的汽車——麥卡洛家事先跟警察打了招呼,暫時無須遵守西克爾高地的停車限制,家門口的信箱上綁了一大捆粉紅色和白色的氣球。
房子裡人頭攢動,長桌上擺滿豐盛的食物,現場還有餐飲公司的人提供各種小吃,包括餡餅和塗抹了荷蘭醬的煎蛋,顯眼的位置擺着一隻三層高、粉白相間的蛋糕,蛋糕頂部有個嬰孩的雕像,胖嘟
随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擔心已經徹底脫離事實依據,完全化為一種憑空而來卻習以為常的情緒。
伊奇的出世讓她見識到原本安穩無虞的人生可以脫軌到何種程度,也讓她學會了毫無理由地擔心。
每當看着伊奇,理查德森太太都會心率飙升,仿佛看到周圍的一切像突然散開的線圈那樣脫離了她的控制,甚至連自己的四肢都開始不聽使喚起來。
“伊奇,坐直了”或者“伊奇,冷靜”,她會在餐桌上這樣說,同時心中暗自嘀咕“脊柱側彎、腦癱”。
在強烈的擔心之中,憤恨的種子已然生根發芽。
“憤怒是恐懼派來的保镖”,醫院裡曾經貼着這麼一張宣傳畫,但理查德森太太從來沒注意它,她總是忙于胡思亂想,覺得上天不該給她這樣一個女兒。
每當伊奇表現不好,她有時候會說:“瞧瞧你惹的這些麻煩——”然後猛然閉嘴,怕自己說出更難聽的話來,可熟悉的焦慮依舊會出來折磨她,伊奇自己則隻覺得母親總愛對她說:“不,不行,伊奇,你為什麼就不能聽我的話?伊奇,表現好點,看在上帝的份上,不,你瘋了嗎?”時刻不停地給她的行為定界限。
若是換了别的孩子,家長如此嚴格的管教可能會讓她變得過于謹慎小心,甚至神經衰弱,成為偏執狂。
不過,天生愛惹是非的伊奇卻一切正常,視覺與聽覺毫無問題,也沒有癫痫發作或者腦癱的迹象,心智也極為敏感,越是被母親關注,她就越覺得憤怒。
一家人去遊泳池的時候,母親允許萊克西、崔普和穆迪在淺水區玩水,而伊奇——她那時四歲——隻能坐在毛巾上,頭頂撐着遮陽傘,渾身塗滿防曬霜。
這樣連續去了一周泳池後,她終于忍無可忍,腦袋朝下跳進深水區,最後被救生員撈了上來。
第二年冬天,他們去玩雪橇,萊克西、崔普和穆迪坐着雪橇,尖叫着沖下山,抵達山腳下時,崔普甚至像個沖浪運動員那樣直接站在了雪橇上,理查德森太太站在山頂為他們鼓掌叫好。
輪到伊奇下山時,才滑到半路,她就倒栽在了雪堆裡,理查德森太太為此堅決不許她再滑第二次。
那天晚上,大家都睡着之後,伊奇拖着穆迪的雪橇,跑到街對面的鴨池塘,在結了冰的水面上滑了個痛快,最後還是一位鄰居發現了她,喊來了她的父母。
伊奇十歲時,母親發現她挑食,擔心女兒會貧血,伊奇索性宣布自己是素食主義者。
母親不許她到朋友家過夜,罰她待在家裡,“假如你在自己家都表現得不好,伊奇,我不相信你在别人家能表現好”——伊奇就在晚上偷偷溜出去,帶着松果、野山楂、七葉樹的果實偷偷溜回家,把它們擱在廚房的島櫃上。
“我不知道這些東西是哪裡來的。
”第二天早晨,她會這樣告訴母親。
孩子們(包括伊奇本人)都覺得理查德森太太對小女兒特别失望——不知怎麼,他們的母親似乎憎恨伊奇。
當然,伊奇越是不聽話,她母親就越可以用憤怒來掩飾自己的焦慮,仿佛躲進殼裡的蝸牛。
“我的天,伊奇,”理查德森太太經常這樣說,“你到底怎麼回事?” 理查德森先生卻對伊奇更加寬容,畢竟,當年提心吊膽地終日抱着小女兒的是理查德森太太,醫生們提出那些可怕警告的主要對象也是她。
那時理查德森先生剛從法學院畢業,忙于開展訴訟事業,每天加班加點地努力工作,盼望有朝一日成為律所合夥人。
他隻是覺得伊奇看起來有點兒倔強,他非常欣賞這種頑強的個性,也喜歡女兒的聰敏。
伊奇讓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當他還是個小孩的時候,母親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幹勁和充沛的好奇心就令他着迷,她總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始終胸有成竹,而且具有強烈的是非觀念,直到年齡漸長才收斂了年輕時的銳氣。
“沒關系的,埃琳娜,”他會這樣勸解理查德森太太,“伊奇很好,不要限制她。
”理查德森太太卻無法放任伊奇,結果就是,女兒越想放縱,母親就越試圖限制她,一段時間之後,這種劍拔弩張的氣氛就成了常态。
“照片風波”過後的那個周末,理查德森一家受邀參加老朋友家舉行的生日派對,而理查德森太太對女兒的氣還沒消。
“珀爾也能去吧?”穆迪問,“麥卡洛家不會介意的,他們邀請了每一個認識的人呢。
” “就算她去了,也不過是多了一個虛情假意贊美新生兒的客人罷了,”伊奇若有所思地評論道,“這也是整個派對的目的。
” 理查德森太太歎了口氣:“伊奇,對于朋友的邀請,你應該學會感謝,而且這個派對隻對家族的朋友開放,珀爾不是他們家的朋友。
”她用力扣牢挎包鎖扣,甩到肩膀上,“你應該知道其中的區别,來吧,我們要遲到了。
” 那時感恩節剛過去不久,理查德森家的人開着兩輛車出席了麥卡洛家的派對——萊克西、崔普和穆迪駕駛其中一輛,理查德森夫婦開另一輛,後排坐着悶悶不樂的伊奇。
麥卡洛家高朋滿座,門前的街道兩旁停滿了賓客的汽車——麥卡洛家事先跟警察打了招呼,暫時無須遵守西克爾高地的停車限制,家門口的信箱上綁了一大捆粉紅色和白色的氣球。
房子裡人頭攢動,長桌上擺滿豐盛的食物,現場還有餐飲公司的人提供各種小吃,包括餡餅和塗抹了荷蘭醬的煎蛋,顯眼的位置擺着一隻三層高、粉白相間的蛋糕,蛋糕頂部有個嬰孩的雕像,胖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