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過了三五分鐘都沒回來,他把鉛筆往本子裡一夾,也去了隔壁。
這是一個比較小的房間,牆上隻有十幾幅畫作,表現的全部是幼年的耶稣坐在瑪利亞的腿上。
有些中世紀的作品鑲着鍍金框,大小和珠寶盒差不多,有的是對文藝複興雕像的粗略鉛筆素描,有的則是尺寸較大的巨幅油畫,還有一張後現代風格的攝影拼貼,所用的照片全部來自名人八卦雜志:聖母的頭來自朱莉娅·羅伯茨,耶稣的頭是布拉德·皮特。
但真正讓珀爾震驚地愣在原地的,是一張8英寸×10英寸、極為簡單的黑白照片:一個女人坐在沙發上,低頭看着懷中的新生兒,露出燦爛的笑容。
毫無疑問,這個女人正是米娅。
“可這怎麼——”穆迪開口道。
“我不知道。
” 他們無言地盯着照片看了一會兒,一向務實的穆迪開始收集信息:旁邊的卡片上顯示,這幅作品叫作“聖母子1号”(1982),創作者名叫波琳·霍桑。
他打開筆記本,在卡拉瓦喬的作品簡介下面草草記下這些内容。
卡片上沒有策展人評論,隻有一條備注:照片是從洛杉矶的埃爾斯沃思畫廊借來參展的。
珀爾卻更專注于照片本身。
她母親在裡面看上去比現在年輕一點兒,也瘦一點兒,但身量和現在一樣柔弱,一樣的高顴骨、尖下巴。
眼睛下方有個小小的痣,左眉弓上的白色疤痕好像一條白線,手臂細長,像一隻弱不禁風的小鳥,但珀爾知道,她母親的力氣比她見過的許多女人都大。
照片裡的米娅發型也和現在一樣:漫不經心地在頭頂挽了個發髻。
她整個人都散發着無盡的美感,好像溫暖耀目的陽光,眼睛并沒有望向鏡頭,目光完全被懷中的嬰兒吸引。
她的注意力全在我身上,珀爾想,她非常肯定那個嬰兒就是自己,難道除了她之外,她母親還會抱着别的小孩?雖然她沒見過自己小時候的照片,但她認出這張照片上的孩子就是自己,鼻梁、眼角、緊緊攥起來的拳頭……都是她的,直到現在,在全神貫注的時候,她還有攥緊拳頭的習慣。
可這張照片是從哪裡來的呢?她母親坐的那張呈現灰色的沙發,實際上可能是棕色的,抑或是淡藍甚至淺黃色。
她身後的窗戶外面有幾座輪廓模糊的高大建築物,拍下這張照片的人就在幾英尺之外,也許坐在沙發旁的一張扶手椅上,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沃倫小姐,”雅各比太太在他們身後叫道,“理查德森先生。
”珀爾和穆迪猛地轉過身去,臉一下子紅了,“你們準備好繼續參觀了嗎?同學們都在等着呢。
” 果然,學生們都站在展廳外面,手裡的本子也都合起來了,穆迪和珀爾走出去的時候,大家對着他倆哄笑起來。
回程的巴士上,同學們開始拿穆迪和珀爾開玩笑,猜測他們當時在做什麼。
穆迪的臉紅得發紫,垂頭喪氣地坐在那裡,假裝沒聽見。
珀爾望着窗外,一言不發,巴士開進學校的停車場,學生們魚貫而出,她才對穆迪說:“我想回去。
” 于是,下午放學後,兩人說服了萊克西開車送他們回藝術博物館,因為除了開車過去,沒有更好的交通方式可選。
聽說了米娅和照片的事,伊奇也非要跟着過去,他們隻好帶上這個小尾巴。
成功說服了萊克西的穆迪并沒有告訴她他們想看什麼,所以,當他們踏進那個展廳時,萊克西驚得下巴都掉了。
“哇哦,”她說,“珀爾,那是你媽媽。
” 四個人圍着照片研究起來:萊克西站在展廳正中,似乎打算确定最佳觀賞距離;穆迪的鼻尖都快貼到了照片上,仿佛能從像素之間窺探出照片背後的秘密;珀爾隻知道呆呆地盯着它瞧;伊奇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定定地看着照片裡的米娅。
鏡頭中的米娅就像晴空中的一輪滿月,灑下華美的銀光。
“聖母子1号”,伊奇讀着卡片上的字,有那麼一瞬間,她把照片上的嬰兒想象成了自己。
“真是太瘋狂了,”萊克西終于說,“上帝啊,真是太瘋狂了。
你媽媽為什麼會出現在藝術博物館的照片上?她難道是個隐居起來的名人?” “照片裡的人物通常沒名氣,”穆迪插嘴道,“拍照片的人才有名。
” “也許她是某位著名藝術家的靈感源泉,比如帕蒂·史密斯和羅伯特·梅普勒索普,或者埃迪·塞奇威克和安迪·沃霍爾。
”去年夏天,萊克西選修過博物館開設的藝術史課程,她想了想,又說:“哈,我們還是問問她吧,讓她自己說。
” 一回到理查德森家,他們就湧進廚房裡,米娅剛剛腌好晚餐要吃的雞。
“你們去哪兒了?”見到孩子們進來,她問,“我五點鐘過來的時候,家裡一個人都沒有。
” “我們去了藝術博物館。
”珀爾說。
然後她猶豫了,因為不知怎麼,她隐約覺得事情并沒有那麼簡單,她感覺自己就像踩在了一級搖搖欲墜的樓梯上,心中充滿了腳下的木闆即将掉下去的預感。
她遲疑地看了看圍在自己旁邊的穆迪、伊奇和萊克西,三個人紅着臉,大睜着眼睛直視着她母親。
萊克西拿胳膊肘頂了頂她的後背:“問她呀。
” “問我什麼?”米娅把雞放進砂鍋,走到水池邊洗手,珀爾像要進行高台跳水一樣,咬了咬牙,把心一橫。
“那裡有你的一張照片,”她脫口而出,“在藝術博物館,你坐在沙發上,抱着一個嬰兒。
” 背對着他們的米娅看起來并無異樣,從容自若地在水龍頭下沖洗雙手,但四個孩子都看到了:在聽到珀爾說話的那個短暫的瞬間,她的身體變得有點兒僵,像被一根
這是一個比較小的房間,牆上隻有十幾幅畫作,表現的全部是幼年的耶稣坐在瑪利亞的腿上。
有些中世紀的作品鑲着鍍金框,大小和珠寶盒差不多,有的是對文藝複興雕像的粗略鉛筆素描,有的則是尺寸較大的巨幅油畫,還有一張後現代風格的攝影拼貼,所用的照片全部來自名人八卦雜志:聖母的頭來自朱莉娅·羅伯茨,耶稣的頭是布拉德·皮特。
但真正讓珀爾震驚地愣在原地的,是一張8英寸×10英寸、極為簡單的黑白照片:一個女人坐在沙發上,低頭看着懷中的新生兒,露出燦爛的笑容。
毫無疑問,這個女人正是米娅。
“可這怎麼——”穆迪開口道。
“我不知道。
” 他們無言地盯着照片看了一會兒,一向務實的穆迪開始收集信息:旁邊的卡片上顯示,這幅作品叫作“聖母子1号”(1982),創作者名叫波琳·霍桑。
他打開筆記本,在卡拉瓦喬的作品簡介下面草草記下這些内容。
卡片上沒有策展人評論,隻有一條備注:照片是從洛杉矶的埃爾斯沃思畫廊借來參展的。
珀爾卻更專注于照片本身。
她母親在裡面看上去比現在年輕一點兒,也瘦一點兒,但身量和現在一樣柔弱,一樣的高顴骨、尖下巴。
眼睛下方有個小小的痣,左眉弓上的白色疤痕好像一條白線,手臂細長,像一隻弱不禁風的小鳥,但珀爾知道,她母親的力氣比她見過的許多女人都大。
照片裡的米娅發型也和現在一樣:漫不經心地在頭頂挽了個發髻。
她整個人都散發着無盡的美感,好像溫暖耀目的陽光,眼睛并沒有望向鏡頭,目光完全被懷中的嬰兒吸引。
她的注意力全在我身上,珀爾想,她非常肯定那個嬰兒就是自己,難道除了她之外,她母親還會抱着别的小孩?雖然她沒見過自己小時候的照片,但她認出這張照片上的孩子就是自己,鼻梁、眼角、緊緊攥起來的拳頭……都是她的,直到現在,在全神貫注的時候,她還有攥緊拳頭的習慣。
可這張照片是從哪裡來的呢?她母親坐的那張呈現灰色的沙發,實際上可能是棕色的,抑或是淡藍甚至淺黃色。
她身後的窗戶外面有幾座輪廓模糊的高大建築物,拍下這張照片的人就在幾英尺之外,也許坐在沙發旁的一張扶手椅上,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沃倫小姐,”雅各比太太在他們身後叫道,“理查德森先生。
”珀爾和穆迪猛地轉過身去,臉一下子紅了,“你們準備好繼續參觀了嗎?同學們都在等着呢。
” 果然,學生們都站在展廳外面,手裡的本子也都合起來了,穆迪和珀爾走出去的時候,大家對着他倆哄笑起來。
回程的巴士上,同學們開始拿穆迪和珀爾開玩笑,猜測他們當時在做什麼。
穆迪的臉紅得發紫,垂頭喪氣地坐在那裡,假裝沒聽見。
珀爾望着窗外,一言不發,巴士開進學校的停車場,學生們魚貫而出,她才對穆迪說:“我想回去。
” 于是,下午放學後,兩人說服了萊克西開車送他們回藝術博物館,因為除了開車過去,沒有更好的交通方式可選。
聽說了米娅和照片的事,伊奇也非要跟着過去,他們隻好帶上這個小尾巴。
成功說服了萊克西的穆迪并沒有告訴她他們想看什麼,所以,當他們踏進那個展廳時,萊克西驚得下巴都掉了。
“哇哦,”她說,“珀爾,那是你媽媽。
” 四個人圍着照片研究起來:萊克西站在展廳正中,似乎打算确定最佳觀賞距離;穆迪的鼻尖都快貼到了照片上,仿佛能從像素之間窺探出照片背後的秘密;珀爾隻知道呆呆地盯着它瞧;伊奇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定定地看着照片裡的米娅。
鏡頭中的米娅就像晴空中的一輪滿月,灑下華美的銀光。
“聖母子1号”,伊奇讀着卡片上的字,有那麼一瞬間,她把照片上的嬰兒想象成了自己。
“真是太瘋狂了,”萊克西終于說,“上帝啊,真是太瘋狂了。
你媽媽為什麼會出現在藝術博物館的照片上?她難道是個隐居起來的名人?” “照片裡的人物通常沒名氣,”穆迪插嘴道,“拍照片的人才有名。
” “也許她是某位著名藝術家的靈感源泉,比如帕蒂·史密斯和羅伯特·梅普勒索普,或者埃迪·塞奇威克和安迪·沃霍爾。
”去年夏天,萊克西選修過博物館開設的藝術史課程,她想了想,又說:“哈,我們還是問問她吧,讓她自己說。
” 一回到理查德森家,他們就湧進廚房裡,米娅剛剛腌好晚餐要吃的雞。
“你們去哪兒了?”見到孩子們進來,她問,“我五點鐘過來的時候,家裡一個人都沒有。
” “我們去了藝術博物館。
”珀爾說。
然後她猶豫了,因為不知怎麼,她隐約覺得事情并沒有那麼簡單,她感覺自己就像踩在了一級搖搖欲墜的樓梯上,心中充滿了腳下的木闆即将掉下去的預感。
她遲疑地看了看圍在自己旁邊的穆迪、伊奇和萊克西,三個人紅着臉,大睜着眼睛直視着她母親。
萊克西拿胳膊肘頂了頂她的後背:“問她呀。
” “問我什麼?”米娅把雞放進砂鍋,走到水池邊洗手,珀爾像要進行高台跳水一樣,咬了咬牙,把心一橫。
“那裡有你的一張照片,”她脫口而出,“在藝術博物館,你坐在沙發上,抱着一個嬰兒。
” 背對着他們的米娅看起來并無異樣,從容自若地在水龍頭下沖洗雙手,但四個孩子都看到了:在聽到珀爾說話的那個短暫的瞬間,她的身體變得有點兒僵,像被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