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她會說,“顔色很适合你。
所有功課全優?你真聰明啊。
”“今天你的發型很好看。
”“噢,别傻了,還是叫我埃琳娜吧。
”——然後,假如珀爾繼續叫她“理查德森太太”,她會暗暗贊賞珀爾懂得尊重——珀爾很确定這一點。
理查德森太太喜歡擁抱她——而她們不過是才認識了幾天的陌生人——隻是因為她是穆迪的朋友。
米娅也是個熱心腸,但不擅長表現出來,珀爾從未見過她母親擁抱除她之外的任何人。
每天下班回家,理查德森太太都要在孩子們的頭頂挨個啄一口,輪到親吻珀爾時也絲毫不遲疑,她會在珀爾的頭發上結結實實地落下一個吻,好像她不過是家裡的另一個孩子而已。
米娅也注意到了女兒對理查德森一家的迷戀。
有一陣子,珀爾天天去理查德森家。
起初,看到孤僻的女兒有了穆迪這個玩伴,她很高興。
因為她早就意識到,很久以來,女兒已經成了她突發奇想、走走停停的犧牲品:隻要她想搬,珀爾就得跟着她走;每次她覺得靈感枯竭或者心神不甯的時候,母女倆就得重新上路。
“這樣的日子結束了。
”驅車前往西克爾高地的路上,她向女兒保證,“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在這裡安定下來。
”此外,她能從這兩個孤獨的孩子身上看到相似之處:同樣的深藏不露的敏感,同樣掩藏在書本智慧之下純然的天真無邪。
每天早晨,珀爾還沒吃完早餐,穆迪就會來找她,這時才剛剛起床的米娅會習慣性地拉開窗簾,不出預料地看到他的自行車停在門口的草坪上,當她走進廚房,必然會看到穆迪和珀爾坐在餐桌旁,面前擺着幾隻不配套的空碗,碗底還有麥片的殘渣。
接下來他們會消失一整天。
在水池邊洗碗的米娅會看着穆迪推着自行車,和珀爾一起走出去,這時她會默默提醒自己,一定要給珀爾也弄輛自行車,也許可以從李路上的自行車店裡買到二手的。
然而,幾周過去之後,米娅有點兒擔心,理查德森家對珀爾的影響實在太大,超出了她的想象,女兒似乎完全卷入了他們的生活——或者說他們卷進了她的人生。
晚餐桌上,珀爾談論的全都是理查德森家的事,仿佛他們是她最喜歡的電視明星。
“理查德森太太下星期要進城采訪珍妮特·裡諾。
”她會這樣說。
或者“萊克西說,她男朋友布萊恩會成為第一位黑人總統”。
或者——說出這些時,珀爾臉上帶着淺淡的紅暈——“崔普被批準秋天加入足球隊了,他剛聽說的消息”。
米娅隻能點頭稱是,心裡卻在懷疑讓女兒完全受到别人家庭的影響是否明智。
她又想到前一年春天,珀爾咳嗽得很厲害,最後她隻能帶女兒去醫院,醫生發現珀爾的咳嗽發展成了肺炎。
晚上坐在睡着的女兒床邊,等待藥物生效的時候,米娅這才意識到,不能讓女兒繼續跟着她過這種居無定所、缺醫少藥的生活,不能讓孩子也孤孤單單的,她告訴自己。
所以,珀爾康複後,她們來到了西克爾高地,米娅承諾她們會留下來。
正因如此,聽到女兒一天比一天興奮地談論理查德森家的人,晚餐桌上的米娅才什麼都沒有說。
轉校對珀爾來說是家常便飯,有時一年轉兩三次,對于這件事,她已經從最初的恐懼變成習以為常。
但轉到西克爾高地的學校後,她卻恐慌起來,因為以前她從來無須擔心學校裡的人對她的看法,不用刻意去交朋友,反正她隻在那裡待一段時間就走。
然而這次不一樣,隻要想到在未來的幾年裡,自己要經常與這所學校裡的人見面,她就會産生異樣的感覺。
好在她和穆迪幾乎都是一同上課,因為他們修習的課程大部分都是相同的——包括生物、英文和衛生保健。
入學後的頭兩個星期,他帶着高二學生獨有的自信,領她穿過學校的走廊,告訴她飲水處的位置,哪裡的水最涼,該坐在自助餐廳的哪些位置,哪些老師會在上課鈴響起時抓住穿過大廳的學生,記你一次遲到,哪些老師則會寬容地笑笑,什麼也不做。
在“壁畫”的指引下,珀爾也開始自己探索整個學校,“壁畫”是多年來曾在這裡讀書的學生們留下的:科學樓的牆上畫着“興登堡号”飛艇爆炸的場景;禮堂的陽台上畫着吉姆·莫裡森;一條名叫“出口”的昏暗走廊入口處畫着一個吹粉紅色泡泡的女孩,通往高年級休息室的走廊上畫着一排立體逼真的儲物櫃。
休息室裡有微波爐,可以用它在課間休息的時候制作爆米花,有一台可樂機,隻需花費五十美分就能買到一杯可樂,而餐廳的可樂價格是七十五美分,還有一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老式點唱機,矮矮胖胖,
所有功課全優?你真聰明啊。
”“今天你的發型很好看。
”“噢,别傻了,還是叫我埃琳娜吧。
”——然後,假如珀爾繼續叫她“理查德森太太”,她會暗暗贊賞珀爾懂得尊重——珀爾很确定這一點。
理查德森太太喜歡擁抱她——而她們不過是才認識了幾天的陌生人——隻是因為她是穆迪的朋友。
米娅也是個熱心腸,但不擅長表現出來,珀爾從未見過她母親擁抱除她之外的任何人。
每天下班回家,理查德森太太都要在孩子們的頭頂挨個啄一口,輪到親吻珀爾時也絲毫不遲疑,她會在珀爾的頭發上結結實實地落下一個吻,好像她不過是家裡的另一個孩子而已。
米娅也注意到了女兒對理查德森一家的迷戀。
有一陣子,珀爾天天去理查德森家。
起初,看到孤僻的女兒有了穆迪這個玩伴,她很高興。
因為她早就意識到,很久以來,女兒已經成了她突發奇想、走走停停的犧牲品:隻要她想搬,珀爾就得跟着她走;每次她覺得靈感枯竭或者心神不甯的時候,母女倆就得重新上路。
“這樣的日子結束了。
”驅車前往西克爾高地的路上,她向女兒保證,“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在這裡安定下來。
”此外,她能從這兩個孤獨的孩子身上看到相似之處:同樣的深藏不露的敏感,同樣掩藏在書本智慧之下純然的天真無邪。
每天早晨,珀爾還沒吃完早餐,穆迪就會來找她,這時才剛剛起床的米娅會習慣性地拉開窗簾,不出預料地看到他的自行車停在門口的草坪上,當她走進廚房,必然會看到穆迪和珀爾坐在餐桌旁,面前擺着幾隻不配套的空碗,碗底還有麥片的殘渣。
接下來他們會消失一整天。
在水池邊洗碗的米娅會看着穆迪推着自行車,和珀爾一起走出去,這時她會默默提醒自己,一定要給珀爾也弄輛自行車,也許可以從李路上的自行車店裡買到二手的。
然而,幾周過去之後,米娅有點兒擔心,理查德森家對珀爾的影響實在太大,超出了她的想象,女兒似乎完全卷入了他們的生活——或者說他們卷進了她的人生。
晚餐桌上,珀爾談論的全都是理查德森家的事,仿佛他們是她最喜歡的電視明星。
“理查德森太太下星期要進城采訪珍妮特·裡諾。
”她會這樣說。
或者“萊克西說,她男朋友布萊恩會成為第一位黑人總統”。
或者——說出這些時,珀爾臉上帶着淺淡的紅暈——“崔普被批準秋天加入足球隊了,他剛聽說的消息”。
米娅隻能點頭稱是,心裡卻在懷疑讓女兒完全受到别人家庭的影響是否明智。
她又想到前一年春天,珀爾咳嗽得很厲害,最後她隻能帶女兒去醫院,醫生發現珀爾的咳嗽發展成了肺炎。
晚上坐在睡着的女兒床邊,等待藥物生效的時候,米娅這才意識到,不能讓女兒繼續跟着她過這種居無定所、缺醫少藥的生活,不能讓孩子也孤孤單單的,她告訴自己。
所以,珀爾康複後,她們來到了西克爾高地,米娅承諾她們會留下來。
正因如此,聽到女兒一天比一天興奮地談論理查德森家的人,晚餐桌上的米娅才什麼都沒有說。
轉校對珀爾來說是家常便飯,有時一年轉兩三次,對于這件事,她已經從最初的恐懼變成習以為常。
但轉到西克爾高地的學校後,她卻恐慌起來,因為以前她從來無須擔心學校裡的人對她的看法,不用刻意去交朋友,反正她隻在那裡待一段時間就走。
然而這次不一樣,隻要想到在未來的幾年裡,自己要經常與這所學校裡的人見面,她就會産生異樣的感覺。
好在她和穆迪幾乎都是一同上課,因為他們修習的課程大部分都是相同的——包括生物、英文和衛生保健。
入學後的頭兩個星期,他帶着高二學生獨有的自信,領她穿過學校的走廊,告訴她飲水處的位置,哪裡的水最涼,該坐在自助餐廳的哪些位置,哪些老師會在上課鈴響起時抓住穿過大廳的學生,記你一次遲到,哪些老師則會寬容地笑笑,什麼也不做。
在“壁畫”的指引下,珀爾也開始自己探索整個學校,“壁畫”是多年來曾在這裡讀書的學生們留下的:科學樓的牆上畫着“興登堡号”飛艇爆炸的場景;禮堂的陽台上畫着吉姆·莫裡森;一條名叫“出口”的昏暗走廊入口處畫着一個吹粉紅色泡泡的女孩,通往高年級休息室的走廊上畫着一排立體逼真的儲物櫃。
休息室裡有微波爐,可以用它在課間休息的時候制作爆米花,有一台可樂機,隻需花費五十美分就能買到一杯可樂,而餐廳的可樂價格是七十五美分,還有一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老式點唱機,矮矮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