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家霆和忠華舅舅以及同陣的五個人,中午在重慶白市驿飛機場上運輸機時,手裡拿的“機票”仍是一封打字的英文信。
信的名單上七個人,家霆按照舅舅的囑咐,冒名頂替一個名叫“呂文俊”的人。
在英文信上,七個人名上端寫的是“中共代表團成員”。
他在上機前就認出在其他五個人中,有一個個子矮小、身體顯得衰弱、沉默和藹的人,就是做過重慶《新華日報》總編輯的潘梓年。
他有一次曾在一個記者招待會上見過潘梓年,姗姗大姐指點告訴過他的。
上機時,一個美軍中尉在銀色四引擎的C—54運輸機旁點名,點到名的人答應一聲就從架着的舷梯走上機艙。
這種美國大運輸機面對面安着兩排長條的帆布座。
機艙後尾裝載了一批木箱。
除了這七個中國人外,隻有三個美國軍人,看軍銜都是士兵,其中一個是黑人。
他們同中國人保持距離,都坐在後邊。
天氣晴朗,飛機平穩。
在雲層上飛行,透過機窗,看到了藍天和明媚的陽光。
有過上次從重慶坐飛機到廣西來回的經驗,家霆已沒有第一次坐飛機時那種興奮和激動了。
柳忠華坐在他身旁,穿了西裝,外加風雨衣,頭戴禮帽,時髦漂亮一些了,随身帶一隻皮箱。
那五個人:潘梓年帶點“土”氣,穿着長袍。
一個戴眼鏡的高個兒,黑頭發,蘇北口音,穿的西裝;一個戴禮帽的中年人,戴眼鏡,穿黑大衣,走路和行動慢悠悠的特别穩重。
一個面上總是愛帶着笑容的中年人,知識分子氣很重。
另一個比較白胖的青年人,穿一套西北粗毛呢的中山裝,藍得發紫,做工粗糙。
他樸實又精明強幹,估計是個秘書之類的人,會講英語,同美國人打交道、辦理雜事都是他出面。
他們每個人也都帶着些小皮箱、提包等物件。
在機上,大家很少講話,家霆偶爾聽到他們在談論郁達夫,好像是說:郁達夫在南洋,後來逃到蘇門答臘,堅持抗日,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了。
他們在談:“這場戰争死了多少好人呀!”“他對新文學的貢獻和在新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可磨滅。
”“應當肯定他紀念他!” 家霆估計他們該都是文化界的人士,但他明白:同舅舅在一起,許多事不問為宜,聽着就是。
他左邊坐的是柳忠華,右邊是那位臉上帶笑的中年人。
柳忠華沉默着,家霆也就沉默着。
除了偶爾從機窗裡向外望望外,家霆頭腦裡不斷像機器轉動,出現許多場景。
這次啟程,童霜威表示支持,潇湘路房屋同意租借,由柳忠華全權辦理。
補契的事,燕翹同南京市長馬超俊熟識,姗姗大姐和寅兒特地讓家霆帶了一封燕翹給馬超俊的信去。
童霜威自己也寫了一封信給馬超俊提出舊契失落請發新契的事請予支持。
家霆未把《新華日報》租房的事向姗姗大姐和寅兒透露,隻說:“有個親戚要去南京租房子,我們準備把潇湘路的房子租出去。
來去機票由對方設法。
趁這機會,去京滬寫一批稿件,并為《明鏡台》在京滬擴大發行做點工作。
”姗姗大姐和寅兒都同聲贊成。
除了給《明鏡台》寫特稿之外,姗姗大姐所在的報館讓家霆挂個“京滬特派員”的名義,寫一系列反映京滬最新情況的特寫、通訊。
至于在南京、上海逗留時間的長短,由家霆視具體情況決定。
家霆在忠華舅舅同意後,将上海銀娣的地址留給了她們和爸爸,作為信件聯系地點。
南京聯系地點,則由家霆到南京後再定。
在這中間,家霆原來在學校的老師、《時事新報》的總編輯汪言時,也約家霆挂個“本報特派員”的名義,寫一批京滬見聞特寫、通訊稿。
家霆趕印了記者名片,帶了證件,做好了啟程前的一切準備,如期随柳忠華離開了重慶。
現在,在飛機航行途中,除了思念爸爸,家霆不由得想念起寅兒來了。
這個開朗活潑的美麗姑娘,自從收到那首英文小詩後,一直克制住感情,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學校和《明鏡台》的工作上,卻又時時使家霆感到她對他的關心。
分别時,她說:“‘倜傥’!努力找找歐陽吧!……”她的聲音和态度十分真誠。
她的心是光明潔淨的。
家霆深深感動。
家霆覺得:這種人世間的美好感情是無價之寶。
歐陽給過他這種感情,現在寅兒也給了他這種感情。
人隻要經曆過一次這種感情,就很幸運了,而他卻經曆了兩次。
康德說過:“有兩件事使心靈充滿敬畏——一為天上星辰,一為人心之道德。
”寅兒的話像天上的星辰,充分體現了她心上的道德。
他當時向寅兒點點頭,說:“謝謝你,‘貓’!”除了用真誠的“謝謝”來表達,他一時說不出别的話來,卻像聞到芳馨的花香似的,心頭長久地保持着美好的感情與感覺。
此刻,坐在飛機上,他突然感到:離開寅兒,忽然有了一種與離開歐陽一樣的失落感。
愛過而失去,哪怕短短的失去,為什麼如此不快而難耐呢? 飛機在晚上就要到達上海了。
與歐陽素心一同在上海相聚時的種種情景,如在目前。
有一次,她笑着說過:“你的一切我都可以舍棄,隻要能留下你的心!”可是,現在,像斷線風筝一散千裡。
她的心在哪裡?她現在怎樣了呢?銀娣信上說起她的種種,為什麼她竟變成這樣? 機聲軋軋,耳朵脹痛,痛得難以忍受。
西斜的陽光明亮地射進機窗,使他想起惠特曼的著名詩句:“面對太陽時,陰影将落在你的背後。
”窗外棉絮似的雲團,像海濤翻滾似的在緩緩移動,遮住了視線,看不到下邊山川、河流和一切,使人産生了悠長、寂寞的旅途心情。
他想起了流行在重慶的一首打油詩:“八年淪落彩雲間,千裡江山不得還,兩岸義民啼不住,飛機已過萬重山。
”這是諷刺劫收大員坐飛機回下江的。
打油詩并不高明,他卻因此想起了可憐的“姑蘇斷腸人”老錢和錢嫂。
家霆覺得自己真是幸運,也忒奇特,常有許多一般人所難以遭逢的經曆降臨到身上來。
一九四二年酷暑同爸爸和忠華舅舅一起逃出孤島,步行經過戰亂中苦難深重的中原大地入川。
現在,又
信的名單上七個人,家霆按照舅舅的囑咐,冒名頂替一個名叫“呂文俊”的人。
在英文信上,七個人名上端寫的是“中共代表團成員”。
他在上機前就認出在其他五個人中,有一個個子矮小、身體顯得衰弱、沉默和藹的人,就是做過重慶《新華日報》總編輯的潘梓年。
他有一次曾在一個記者招待會上見過潘梓年,姗姗大姐指點告訴過他的。
上機時,一個美軍中尉在銀色四引擎的C—54運輸機旁點名,點到名的人答應一聲就從架着的舷梯走上機艙。
這種美國大運輸機面對面安着兩排長條的帆布座。
機艙後尾裝載了一批木箱。
除了這七個中國人外,隻有三個美國軍人,看軍銜都是士兵,其中一個是黑人。
他們同中國人保持距離,都坐在後邊。
天氣晴朗,飛機平穩。
在雲層上飛行,透過機窗,看到了藍天和明媚的陽光。
有過上次從重慶坐飛機到廣西來回的經驗,家霆已沒有第一次坐飛機時那種興奮和激動了。
柳忠華坐在他身旁,穿了西裝,外加風雨衣,頭戴禮帽,時髦漂亮一些了,随身帶一隻皮箱。
那五個人:潘梓年帶點“土”氣,穿着長袍。
一個戴眼鏡的高個兒,黑頭發,蘇北口音,穿的西裝;一個戴禮帽的中年人,戴眼鏡,穿黑大衣,走路和行動慢悠悠的特别穩重。
一個面上總是愛帶着笑容的中年人,知識分子氣很重。
另一個比較白胖的青年人,穿一套西北粗毛呢的中山裝,藍得發紫,做工粗糙。
他樸實又精明強幹,估計是個秘書之類的人,會講英語,同美國人打交道、辦理雜事都是他出面。
他們每個人也都帶着些小皮箱、提包等物件。
在機上,大家很少講話,家霆偶爾聽到他們在談論郁達夫,好像是說:郁達夫在南洋,後來逃到蘇門答臘,堅持抗日,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了。
他們在談:“這場戰争死了多少好人呀!”“他對新文學的貢獻和在新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可磨滅。
”“應當肯定他紀念他!” 家霆估計他們該都是文化界的人士,但他明白:同舅舅在一起,許多事不問為宜,聽着就是。
他左邊坐的是柳忠華,右邊是那位臉上帶笑的中年人。
柳忠華沉默着,家霆也就沉默着。
除了偶爾從機窗裡向外望望外,家霆頭腦裡不斷像機器轉動,出現許多場景。
這次啟程,童霜威表示支持,潇湘路房屋同意租借,由柳忠華全權辦理。
補契的事,燕翹同南京市長馬超俊熟識,姗姗大姐和寅兒特地讓家霆帶了一封燕翹給馬超俊的信去。
童霜威自己也寫了一封信給馬超俊提出舊契失落請發新契的事請予支持。
家霆未把《新華日報》租房的事向姗姗大姐和寅兒透露,隻說:“有個親戚要去南京租房子,我們準備把潇湘路的房子租出去。
來去機票由對方設法。
趁這機會,去京滬寫一批稿件,并為《明鏡台》在京滬擴大發行做點工作。
”姗姗大姐和寅兒都同聲贊成。
除了給《明鏡台》寫特稿之外,姗姗大姐所在的報館讓家霆挂個“京滬特派員”的名義,寫一系列反映京滬最新情況的特寫、通訊。
至于在南京、上海逗留時間的長短,由家霆視具體情況決定。
家霆在忠華舅舅同意後,将上海銀娣的地址留給了她們和爸爸,作為信件聯系地點。
南京聯系地點,則由家霆到南京後再定。
在這中間,家霆原來在學校的老師、《時事新報》的總編輯汪言時,也約家霆挂個“本報特派員”的名義,寫一批京滬見聞特寫、通訊稿。
家霆趕印了記者名片,帶了證件,做好了啟程前的一切準備,如期随柳忠華離開了重慶。
現在,在飛機航行途中,除了思念爸爸,家霆不由得想念起寅兒來了。
這個開朗活潑的美麗姑娘,自從收到那首英文小詩後,一直克制住感情,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學校和《明鏡台》的工作上,卻又時時使家霆感到她對他的關心。
分别時,她說:“‘倜傥’!努力找找歐陽吧!……”她的聲音和态度十分真誠。
她的心是光明潔淨的。
家霆深深感動。
家霆覺得:這種人世間的美好感情是無價之寶。
歐陽給過他這種感情,現在寅兒也給了他這種感情。
人隻要經曆過一次這種感情,就很幸運了,而他卻經曆了兩次。
康德說過:“有兩件事使心靈充滿敬畏——一為天上星辰,一為人心之道德。
”寅兒的話像天上的星辰,充分體現了她心上的道德。
他當時向寅兒點點頭,說:“謝謝你,‘貓’!”除了用真誠的“謝謝”來表達,他一時說不出别的話來,卻像聞到芳馨的花香似的,心頭長久地保持着美好的感情與感覺。
此刻,坐在飛機上,他突然感到:離開寅兒,忽然有了一種與離開歐陽一樣的失落感。
愛過而失去,哪怕短短的失去,為什麼如此不快而難耐呢? 飛機在晚上就要到達上海了。
與歐陽素心一同在上海相聚時的種種情景,如在目前。
有一次,她笑着說過:“你的一切我都可以舍棄,隻要能留下你的心!”可是,現在,像斷線風筝一散千裡。
她的心在哪裡?她現在怎樣了呢?銀娣信上說起她的種種,為什麼她竟變成這樣? 機聲軋軋,耳朵脹痛,痛得難以忍受。
西斜的陽光明亮地射進機窗,使他想起惠特曼的著名詩句:“面對太陽時,陰影将落在你的背後。
”窗外棉絮似的雲團,像海濤翻滾似的在緩緩移動,遮住了視線,看不到下邊山川、河流和一切,使人産生了悠長、寂寞的旅途心情。
他想起了流行在重慶的一首打油詩:“八年淪落彩雲間,千裡江山不得還,兩岸義民啼不住,飛機已過萬重山。
”這是諷刺劫收大員坐飛機回下江的。
打油詩并不高明,他卻因此想起了可憐的“姑蘇斷腸人”老錢和錢嫂。
家霆覺得自己真是幸運,也忒奇特,常有許多一般人所難以遭逢的經曆降臨到身上來。
一九四二年酷暑同爸爸和忠華舅舅一起逃出孤島,步行經過戰亂中苦難深重的中原大地入川。
現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