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童霜威這一向來特别忙,也比較活躍。

     起初,十月中旬的一天中午,他收到程濤聲寫的但未署名的一封信,說十月十六日上午八時,在上清寺“特園”[1]鮮宅,有個座談會,希望能去參加,中心議題是讨論抗戰勝利後,中國應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本來,複興大學有課,知道有這樣的會,童霜威決定不去學校來參加這個會。

    他早聽說有關上清寺“特園”的一些情況了。

    這是鮮英的公館。

    鮮英字特生,所以其園名為“特園”,又名其宅為“鮮宅”。

    鮮英其人,對舊營壘表現出“和而不流”,甚至反戈相擊;對愛國者表現出急公好義,尊賢若渴。

    他早年參加過同盟會,後在軍界,曾參加“護國之役”讨伐袁世凱。

    袁氏倒台後,他痛恨北洋軍閥,憤而回到四川。

    在川軍中任過陸軍第十師師長,兼江(北)巴(縣)衛戍總司令。

    一九二八年川軍整編部隊時,他辭去師長職,改任四川善後督辦參贊兼惠民兵工廠廠長。

    抗戰爆發後,他那裡成了一個共商國是的場所。

    一些參政員把“特園”當作了“俱樂部”。

    中共方面的人,國民黨的元老、要員,社會上的知名人士,地方上的上層人物,都常在他那裡進出聚會。

    銀髯飄拂的鮮英古道熱腸,待人接物優禮有加。

    于是,“特園”出現了“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的盛況。

    據說,國民黨特務對“特園”也進行監視。

    沿上清寺到“特園”的大門口,沿途都有些特務擺設“修鞋攤”“香煙攤”等進行監視。

    但去的人多了,而且頭面人物去得也不少,國民黨要人像孫科、于右任、張群、邵力子、王世傑等等也去做“特園”的座上客,特務隻好看着“特園”内的活動仍舊熱火朝天地照常進行。

     收到程濤聲的通知,童霜威心情很激動,告訴了家霆,說:“看來程濤聲他們是決定要我一起幹了!現在,國事蜩螗,有識之士都已不能冷眼旁觀。

    我在複興大學,看到學生們的愛國熱情高漲,許多教授也都開始奮不顧身,我也早就不想沉默了,我願意采取行動了!” 家霆見爸爸這樣,心裡激動,說:“爸爸,您做出這樣的決定我完全擁護。

    您是有聲望地位和學識才幹的人,應當為中國的前途為人民的幸福做出貢獻。

    内戰危機如此嚴重,需要制止!社會如此黑暗,需要反對!爸爸應當走在時代前列,同當今的許多憂國憂民之士并肩走在一起。

    這股力量現在是洶湧澎湃的。

    一個人勢孤力薄,無數人就可以彙成海洋。

    過去我常聽您歎氣。

    這以後,如果您真的投身到民主運動的洪流中去了,主宰了自己的命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我想,您會感到充實,感到膽壯,感到快樂的。

    我為有您這樣的一位爸爸感到驕傲。

    ” 第二天早上,童霜威起了個早,家霆特地送爸爸到上清寺去。

    走到上清寺二十四号“特園”附近,父子分别,童霜威一人進去。

    綠色的樹叢,灰色的牆垣,傳達室的一位老仆人接過名片,恭敬地引童霜威進去。

    “特園”位于嘉陵江南岸,拾級而入,庭院幽靜、寬大,主樓名叫“達觀樓”,恰好表現了主人的性格。

    園内布局典雅,景色宜人。

    樹木花草,透出縷縷芬芳,長滿青苔的潮濕地面,散發出一種泥土清香。

     童霜威走進客廳時,隻見寬大的客廳裡,沿牆擺就的一圈大大小小的沙發上早已坐了十多個人。

    見他進來,一些人已經起身上來寒暄。

    再一看,熟人有好幾個。

    除程濤聲外,有瘦長留着八字胡的老同盟會員朱蘊山,他是安徽人;有胖胖的相貌堂堂的著名軍事理論家楊傑,他是日本陸軍大學畢業的,雲南大理人;有參加過同盟會和國民黨後來又在廣東全面負責過共産黨工作的大胡子譚平山,他是廣東人,後來脫離了共産黨,民國十九年他和鄧演達一起建立第三黨,想在國民黨和共産黨之間尋找第三條道路。

    鄧演達被殺後,他曾亡命香港并移居歐洲。

    抗戰爆發,從海外回國後,老蔣為了拉攏他,恢複了他的國民黨黨籍,任命他為軍委會設計委員和國民參政會的參政員。

    但聽說他一直堅持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也一直反對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

    他也是廣東人。

    此外一些人,雖然過去不認識,童霜威有的也聽說過名字,知道些情況。

     譚平山十分熱情。

    童霜威民國十九年與鄧演達結識交往時,就認識了譚平山。

    帶廣東口音的話仍那麼熟悉,譚平山說:“嘯天兄,十幾年不見,在此地見面,太高興了!” 童霜威握着他的手說:“整整十六年了吧?你身體還是這麼壯實!”許多當年往事不禁湧上心頭。

     朱蘊山笑着上來說:“常聽振亞兄談起你!一直也沒能去看望你。

    ”他很瘦,眼光十分精神,有股銳氣,兩撇八字胡微微有點向上翹起。

     楊傑在北伐後,民國十八年一度被任命為陸海空軍總司令部總參謀長,當時總司令是蔣介石。

    民國二十三年,蔣介石兼陸軍大學校長時,楊傑任教育長。

    抗戰爆發後,他去蘇聯任過大使。

    回國後,因為政治見解有了轉變,回到重慶後,隻得了一個軍委會顧問的閑職。

    閑居中,他著書立說,從事軍事理論研究,寫了《國防新論》等好多本書,逐漸放棄了原來擁蔣反共的立場,對共産黨采取了同情和贊揚的态度,對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深為不滿。

    童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