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轉眼到了六月下旬。
天氣濕熱難耐。
童霜威來到缙雲山上時,覺得山上涼爽宜人,十分舒适。
這一個月來,童霜威始終沒能同程濤聲見到面,也不知他究竟去哪裡了,在忙些什麼。
上周,樂錦濤來看望童霜威,除了談豫、湘戰争潰敗不勝憂患外,主要是談盧婉秋的事。
說他最近又去看望了一次盧婉秋,盧婉秋更消極了,他夫婦二人十分焦灼。
說從盧婉秋處發現她對童霜威印象不錯,希望童霜威一定再去缙雲山看看盧婉秋,同盧婉秋談談,勸勸她。
童霜威聽樂錦濤這麼說,心裡既有同情也有歉疚,立即表示一定去看望一次。
現在,趁着昨天來北碚複興大學上課,在“臨江廬”睡了一夜,今天一早,坐木船渡江到北碚,雇了一乘滑竿上缙雲山了。
此次來,并無遊興,單純隻是為了看望盧婉秋。
想帶些什麼給盧婉秋,又不知帶點什麼合适,最後決定将自己心愛的一本《鑒湖女俠秋瑾詩箋》帶去送她。
記得盧婉秋是喝茶的,又帶了一斤上等清茶一并拿在手裡。
到了山上,滑竿停在缙雲寺前,他付了錢打發了滑竿,獨自走到缙雲寺與獅子峰之間的那條岔道附近來了。
上次來,是去年十月,一晃八個多月了。
八個多月未來,童霜威感到歉疚。
并不是他薄情,倒是常常想起盧婉秋的。
為什麼竟這麼久不來呢?啊,馮村的事,自然是很重要的原因。
自從馮村被捕,顧不上也不忍心再為别的事去緻力了。
何況,馮村死了,在感情和心情上的打擊是難以形容的。
更何況,國事擾人,腦海裡始終不平靜,常有一種“何以家為”的想法。
同時,由于盧婉秋的清高、聖潔,與世上俗人迥然不同的博學、談吐、儀容,她那種戰死疆場的抗日愛國将領未亡人的身份,以及她的肅穆、甯靜與對亡夫的哀思之情,都使童霜威感到既可鐘情卻不應侵犯。
倘若為自己的鐘情向她表露,無異是亵渎了她的意志,強人所難。
對于盧婉秋這樣一個奇女子,童霜威感到自己是沒有能力使她回心轉意返回紅塵的。
正因如此,雖然難免不想起她,又覺得難以親近。
自己既有聲望地位,又是上了年歲的人,順乎自然水到渠成的事可以去做,勉為其難力所不逮的事何必強求?盡管如此,那種夾雜着愛與歉的複雜感情總彌漫胸中,難以拂散。
從綠樹蔭下的山間小徑走去,用竹笆建成的農舍模樣的房屋又出現在眼前了。
白牆黑瓦,映着綠色的修竹和夾竹桃,分成兩攤。
舊的一攤是五六間平房,在後邊;新的三間門窗漆成綠色裝着綠紗窗。
一切依舊,連門前那條蜿蜒流過的小溪上石塊砌的橋路、卵石曲徑,也依然如故。
隻是,聽不到上次來時聽到過的丁丁冬冬、飄飄缈缈,悠揚、空靈的鳳凰琴聲,更沒有女子悠揚的《三寶歌》聲了。
一片寂靜,隻有在那舊的一攤農舍前的場地上,有一群公雞和母雞在走動着啄食,隐隐可以聽到雞聲咯咯。
童霜威手拿紙扇和詩書茶葉,取出白手帕拭幹臉上的汗水,撈起灰綢大褂的下襟,踏着濕漉漉青苔布滿的小道走上前去,心裡想:盧婉秋在不在家呢?眼面前又想象出穿黑旗袍體型勻稱的美麗中年女子的身影來了,那個眉眼間充滿傲氣與悲戚、皮膚白皙梳了一個好看的發髻的素淨而大方的女子。
他希望她在家,希望能夠見到,希望能夠談談,希望不虛此行。
剛要走近三間有綠色門窗的新屋跟前,忽見鄰舍裡那個去年十月間見過的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又出現了。
她一跳一蹦地跑過來了。
仍舊穿着半舊的花布短衫、黑色長褲,隻是八個多月不見,好像長高了些。
她走上前來,隔斷在童霜威和門戶之間,像上次一樣地冷着臉問:“找誰?” 童霜威停步指指盧婉秋的屋子,說:“我是找你盧娘娘的。
我以前來過這裡。
” “娘娘不見客!她在做功課。
”小姑娘早已不認識童霜威了。
也難怪她,上次童霜威來是穿的西裝。
童霜威沒奈何了,說:“我等一等吧。
”心裡卻想:隻要人在家就好,總不能閉門不開吧? “不,娘娘不見客!啥子人都不見!”小姑娘的意思是打發童霜威馬上走。
既入寶山,豈能空手而返?童霜威掏出一張名片來遞給小姑娘,說:“麻煩通報一下,看能不能見我。
”話聲較響,希望盧婉秋在屋裡能聽見。
小姑娘搖手不接名片,仍冷着臉:“娘娘不見客,請客人回去吧!” 童霜威感到棘手,說:“我是你娘娘的姐姐、姐夫托我來看望你娘娘的,一定要見!” 小姑娘堅決得很,搖頭又揮手:“不見就是不見!回去吧!” 童霜威沒有辦法了,隻好跨前一步,輕聲叩門,叫喚起來:“章夫人!錦濤兄嫂托我來看望,請開門吧!” 門一敲加上一聲叫喚,使小姑娘生氣了,大聲叱責:“你啷格不講理麼?跟你說娘娘不見客,亂敲門做啥子?” 童霜威歎息一聲,卻出乎意外地看到盧婉秋的綠紗窗“啪”地開了。
他一擡頭,從窗裡看見了站在窗口的盧婉秋。
八個多月不見,盧婉秋的變化太大了。
她已經将一頭烏亮的美發全部剃光,人也蒼白瘦削了。
雖然,眉眼仍舊美麗,但八個多月前在臉上猶可見到的一點生氣,現在似乎全部沒有了。
她伫立窗口,見到童霜威時,微微颔首,雙掌合十,道了一聲:“阿彌陀佛!” 童霜威心裡酸楚,恭敬地說:“章夫人,我是特來拜訪的,請開門談談如
天氣濕熱難耐。
童霜威來到缙雲山上時,覺得山上涼爽宜人,十分舒适。
這一個月來,童霜威始終沒能同程濤聲見到面,也不知他究竟去哪裡了,在忙些什麼。
上周,樂錦濤來看望童霜威,除了談豫、湘戰争潰敗不勝憂患外,主要是談盧婉秋的事。
說他最近又去看望了一次盧婉秋,盧婉秋更消極了,他夫婦二人十分焦灼。
說從盧婉秋處發現她對童霜威印象不錯,希望童霜威一定再去缙雲山看看盧婉秋,同盧婉秋談談,勸勸她。
童霜威聽樂錦濤這麼說,心裡既有同情也有歉疚,立即表示一定去看望一次。
現在,趁着昨天來北碚複興大學上課,在“臨江廬”睡了一夜,今天一早,坐木船渡江到北碚,雇了一乘滑竿上缙雲山了。
此次來,并無遊興,單純隻是為了看望盧婉秋。
想帶些什麼給盧婉秋,又不知帶點什麼合适,最後決定将自己心愛的一本《鑒湖女俠秋瑾詩箋》帶去送她。
記得盧婉秋是喝茶的,又帶了一斤上等清茶一并拿在手裡。
到了山上,滑竿停在缙雲寺前,他付了錢打發了滑竿,獨自走到缙雲寺與獅子峰之間的那條岔道附近來了。
上次來,是去年十月,一晃八個多月了。
八個多月未來,童霜威感到歉疚。
并不是他薄情,倒是常常想起盧婉秋的。
為什麼竟這麼久不來呢?啊,馮村的事,自然是很重要的原因。
自從馮村被捕,顧不上也不忍心再為别的事去緻力了。
何況,馮村死了,在感情和心情上的打擊是難以形容的。
更何況,國事擾人,腦海裡始終不平靜,常有一種“何以家為”的想法。
同時,由于盧婉秋的清高、聖潔,與世上俗人迥然不同的博學、談吐、儀容,她那種戰死疆場的抗日愛國将領未亡人的身份,以及她的肅穆、甯靜與對亡夫的哀思之情,都使童霜威感到既可鐘情卻不應侵犯。
倘若為自己的鐘情向她表露,無異是亵渎了她的意志,強人所難。
對于盧婉秋這樣一個奇女子,童霜威感到自己是沒有能力使她回心轉意返回紅塵的。
正因如此,雖然難免不想起她,又覺得難以親近。
自己既有聲望地位,又是上了年歲的人,順乎自然水到渠成的事可以去做,勉為其難力所不逮的事何必強求?盡管如此,那種夾雜着愛與歉的複雜感情總彌漫胸中,難以拂散。
從綠樹蔭下的山間小徑走去,用竹笆建成的農舍模樣的房屋又出現在眼前了。
白牆黑瓦,映着綠色的修竹和夾竹桃,分成兩攤。
舊的一攤是五六間平房,在後邊;新的三間門窗漆成綠色裝着綠紗窗。
一切依舊,連門前那條蜿蜒流過的小溪上石塊砌的橋路、卵石曲徑,也依然如故。
隻是,聽不到上次來時聽到過的丁丁冬冬、飄飄缈缈,悠揚、空靈的鳳凰琴聲,更沒有女子悠揚的《三寶歌》聲了。
一片寂靜,隻有在那舊的一攤農舍前的場地上,有一群公雞和母雞在走動着啄食,隐隐可以聽到雞聲咯咯。
童霜威手拿紙扇和詩書茶葉,取出白手帕拭幹臉上的汗水,撈起灰綢大褂的下襟,踏着濕漉漉青苔布滿的小道走上前去,心裡想:盧婉秋在不在家呢?眼面前又想象出穿黑旗袍體型勻稱的美麗中年女子的身影來了,那個眉眼間充滿傲氣與悲戚、皮膚白皙梳了一個好看的發髻的素淨而大方的女子。
他希望她在家,希望能夠見到,希望能夠談談,希望不虛此行。
剛要走近三間有綠色門窗的新屋跟前,忽見鄰舍裡那個去年十月間見過的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又出現了。
她一跳一蹦地跑過來了。
仍舊穿着半舊的花布短衫、黑色長褲,隻是八個多月不見,好像長高了些。
她走上前來,隔斷在童霜威和門戶之間,像上次一樣地冷着臉問:“找誰?” 童霜威停步指指盧婉秋的屋子,說:“我是找你盧娘娘的。
我以前來過這裡。
” “娘娘不見客!她在做功課。
”小姑娘早已不認識童霜威了。
也難怪她,上次童霜威來是穿的西裝。
童霜威沒奈何了,說:“我等一等吧。
”心裡卻想:隻要人在家就好,總不能閉門不開吧? “不,娘娘不見客!啥子人都不見!”小姑娘的意思是打發童霜威馬上走。
既入寶山,豈能空手而返?童霜威掏出一張名片來遞給小姑娘,說:“麻煩通報一下,看能不能見我。
”話聲較響,希望盧婉秋在屋裡能聽見。
小姑娘搖手不接名片,仍冷着臉:“娘娘不見客,請客人回去吧!” 童霜威感到棘手,說:“我是你娘娘的姐姐、姐夫托我來看望你娘娘的,一定要見!” 小姑娘堅決得很,搖頭又揮手:“不見就是不見!回去吧!” 童霜威沒有辦法了,隻好跨前一步,輕聲叩門,叫喚起來:“章夫人!錦濤兄嫂托我來看望,請開門吧!” 門一敲加上一聲叫喚,使小姑娘生氣了,大聲叱責:“你啷格不講理麼?跟你說娘娘不見客,亂敲門做啥子?” 童霜威歎息一聲,卻出乎意外地看到盧婉秋的綠紗窗“啪”地開了。
他一擡頭,從窗裡看見了站在窗口的盧婉秋。
八個多月不見,盧婉秋的變化太大了。
她已經将一頭烏亮的美發全部剃光,人也蒼白瘦削了。
雖然,眉眼仍舊美麗,但八個多月前在臉上猶可見到的一點生氣,現在似乎全部沒有了。
她伫立窗口,見到童霜威時,微微颔首,雙掌合十,道了一聲:“阿彌陀佛!” 童霜威心裡酸楚,恭敬地說:“章夫人,我是特來拜訪的,請開門談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