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人生有許多事真像做奇異的夢,想也想不出料也料不到。
童霜威如今與軍委會委員長漢中行營主任李宗仁及他的駐渝辦事處處長楊憶祖一同坐着小轎車,由重慶到達成都遊覽,就有這種感覺。
童霜威早向往天府之國錦繡蓉城了。
這座有兩千多年悠久曆史的文化古城,漢時,蜀郡蠶桑發展,織錦工藝發達,官府統一管理大量官奴從事織錦,在南門外設立錦官城,流經城南的府河被稱為錦江。
所以錦官城名聞遐迩。
秦漢以後,成都一直是西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抗戰以後,這裡華西壩集中了許多大學,從下江來的文人政客也都在此居住。
城市繁華,生活似比重慶要勝上一籌。
最令童霜威向往的是名勝古迹:浣花溪旁的杜甫草堂,松柏掩映的諸葛武侯祠,東郊瀕臨錦江的望江樓,百花潭北岸的古老道觀青羊宮……曆代文人留下的詩文極多。
唐朝大詩人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有将近四年時間定居在成都。
流傳至今的一千四百餘首杜詩中,有八百多首是在四川寫的,其中許多名篇都寫于成都。
童霜威素來喜愛杜詩,也同情杜甫的遭遇。
多麼想看看“萬裡橋西宅,百花潭北莊”的杜甫草堂遺址!多麼想看看杜甫詩中吟誦過的“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的武侯祠!又多麼想體味一下春雨時節“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啊! 那天晚上,楊憶祖突然陪同由漢中乘小飛機到重慶參加軍事會議的李宗仁到餘家巷來看望童霜威。
童霜威正獨自在家研墨寫《三朝三帝論》,對李宗仁的熱情來到,心裡不免感動。
李宗仁還特地帶了漢中産的兩包黑木耳、天麻饋贈。
李宗仁同童霜威的交情其實并不深,隻是在民國十九年春天,李宗仁站在馮玉祥和閻錫山一邊,同蔣介石進行了中原大戰,任“中華民國陸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并進軍武漢。
7月,被蔣擊敗,到民國二十年五月,李宗仁又聯合粵系陳濟棠反蔣,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
到十二月,李宗仁和胡漢民、陳濟棠等在廣州發出通電,要蔣下野,蔣介石被迫辭去本兼各職。
李宗仁到南京參加了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
當他在南京時,童霜威同他有過些來往。
他看望過童霜威,童霜威也看望過他。
他那反蔣及主張抗日的态度,雖使童霜威當時認為炙手,但反蔣及抗日都有道理。
李宗仁曾有一篇《焦土抗戰論》的文章,在民國二十二年發表在報上,許多報紙都轉載了,焦土的立論雖不免偏頗,抗日的決心是堅定的。
“一·二八”後,童霜威到廣西遊覽桂林,見抵制日貨十分徹底,當時李宗仁盛情招待,童霜威曾向新聞記者發表談話,贊譽不讓劣貨銷售的做法,贊美了李宗仁。
李宗仁這人表面給人一種樸實、誠懇、虛心的印象,又有禮賢下士之風,為人确也比較忠厚,像個長者。
身為軍人,從來不毆打辱罵下級和士兵,都給了童霜威好印象。
所以《曆代刑法論》出書後,童霜威給李宗仁和楊憶祖都寄了書。
現在,童霜威正在失意之中,餘家巷的住房簡陋狹小,汽車隻能停在上邊陝西街口路邊,來客要拾級上下。
李宗仁親自來看望,實是出于意外。
自然有一種雖未表達卻蘊藏心中的知遇之情。
誰知,李宗仁不僅是來看望,也不僅是表示了感謝贈書,他對《曆代刑法論》頗多贊揚,還邀童霜威一起到成都遊覽,說:“嘯天兄,我特來約你明日同去蓉城小遊。
久聞成都物華天寶,風景秀麗,總無機會。
如今我在漢中,名義上雖然負責指揮第一、第五、第十三戰區,事實上日常待決的事務極少,與在老河口管第五戰區的忙碌生活迥然不同。
日長無事,簡直有髀肉複生之歎,趁來渝開會之便,成都有個熟人邀去住幾日。
我就想到請你同去,不知有此雅興否?” 童霜威曆來愛遊山玩水。
這一向,有一件差強人意的事,就是複興大學校長張友山專誠送來了聘書,聘童霜威為法學院教授,開《曆代刑法論》選修課,并為曆史系講“評史論古”選修課,讓寒假結束開學後每周去北碚夏壩講課兩次,每次兩節課。
這事先是磋商過的,校方本要請童霜威為中文系講《唐詩宋詞》選修課,但童霜威提出開設“評史論古”課,校方同意了。
這樣,就是每周連續講課四小時。
答應了複興大學的聘請後,童霜威決定辭去赈濟委員會的那個空頭委員,也辭去杜月笙那中華實業信托公司設計委員的職務。
他寫了一封信給赈濟委員會,又寫了一封信給杜月笙請胡叙五轉交,表示了感謝之意。
他内心對杜月笙懷着感謝,但覺得自己有自己的身份,同杜這樣的人還是不親不疏最好,靠杜月笙施舍終是可悲。
辭去了這個職務,不拿杜給的“車馬費”了,心裡坦然得多。
童霜威這一度因馮村的事仍在苦悶之中。
馮村的病脫離危險後漸漸痊愈,陳瑪荔也設法給家霆代轉送過幾次食品、衣物及零用錢,隻是事情仍舊拖着。
如今,快過農曆年了,也還難以看出很快就會釋放的迹象。
所以他想:與李宗仁同去成都一遊,散散心,何樂不為?好在去的時間很短,家霆獨自在家,上課、吃飯,一切正常,無須挂念。
而且,童霜威心裡還有一件事,聽家霆從謝樂山處得悉:謝元嵩已經由美國回來,監察院有人抓他在上海附逆的辮子,他自己識相,就去成都做寓公了。
聽說成都一家大學聘他作了教授。
他的住址是永安街三十五号,與畫家徐悲鴻的住處不遠。
童霜威對謝元嵩恨之入骨,早先聽說謝元嵩由美回來後,仍要飛黃騰達,憤憤不平。
現在知道謝元嵩并未到監察院任職,也沒有新的任命,比較欣慰。
想到自己在上海被他害得好苦,後來又被他出賣,對謝元嵩的那份仇恨總是無法發洩。
真恨不得見了面咬他兩口。
現在,有了去成都之便,就想抽個時間前去當面痛罵他一場,出出心中之氣。
因此,當李宗仁當面邀約去成都時,童霜威對李宗仁說:“德鄰先生厚愛,自當從命。
我對芙蓉城也早心向往之了!晉人左思在《蜀都賦》中說:‘既麗且崇,實号成都’,南宋陸遊曾寫詩說:‘老天白首欲忘歸’,能去一遊,真是幸事!” 這樣,李宗仁戎裝佩三星上将銜,披了黑鬥篷,楊憶祖穿二星中将軍裝,穿黃呢軍大衣,與穿西裝外加黑呢大衣戴禮帽的童霜威一同坐小轎車,沿重慶到成都的公路,經青木關、璧山、永川、隆昌、内江、資中、資陽、簡陽而到成都。
有了楊憶祖和司機同去小遊,李宗仁副官也未帶。
招待李宗仁的,是抗戰開始前兩年被蔣介石以“剿共不力”的罪名撤職罷官的川軍師長饒頌天。
他瘦黑矮小,光頭高顴骨,除了兩隻鷹隼
童霜威如今與軍委會委員長漢中行營主任李宗仁及他的駐渝辦事處處長楊憶祖一同坐着小轎車,由重慶到達成都遊覽,就有這種感覺。
童霜威早向往天府之國錦繡蓉城了。
這座有兩千多年悠久曆史的文化古城,漢時,蜀郡蠶桑發展,織錦工藝發達,官府統一管理大量官奴從事織錦,在南門外設立錦官城,流經城南的府河被稱為錦江。
所以錦官城名聞遐迩。
秦漢以後,成都一直是西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抗戰以後,這裡華西壩集中了許多大學,從下江來的文人政客也都在此居住。
城市繁華,生活似比重慶要勝上一籌。
最令童霜威向往的是名勝古迹:浣花溪旁的杜甫草堂,松柏掩映的諸葛武侯祠,東郊瀕臨錦江的望江樓,百花潭北岸的古老道觀青羊宮……曆代文人留下的詩文極多。
唐朝大詩人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有将近四年時間定居在成都。
流傳至今的一千四百餘首杜詩中,有八百多首是在四川寫的,其中許多名篇都寫于成都。
童霜威素來喜愛杜詩,也同情杜甫的遭遇。
多麼想看看“萬裡橋西宅,百花潭北莊”的杜甫草堂遺址!多麼想看看杜甫詩中吟誦過的“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的武侯祠!又多麼想體味一下春雨時節“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啊! 那天晚上,楊憶祖突然陪同由漢中乘小飛機到重慶參加軍事會議的李宗仁到餘家巷來看望童霜威。
童霜威正獨自在家研墨寫《三朝三帝論》,對李宗仁的熱情來到,心裡不免感動。
李宗仁還特地帶了漢中産的兩包黑木耳、天麻饋贈。
李宗仁同童霜威的交情其實并不深,隻是在民國十九年春天,李宗仁站在馮玉祥和閻錫山一邊,同蔣介石進行了中原大戰,任“中華民國陸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并進軍武漢。
7月,被蔣擊敗,到民國二十年五月,李宗仁又聯合粵系陳濟棠反蔣,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
到十二月,李宗仁和胡漢民、陳濟棠等在廣州發出通電,要蔣下野,蔣介石被迫辭去本兼各職。
李宗仁到南京參加了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
當他在南京時,童霜威同他有過些來往。
他看望過童霜威,童霜威也看望過他。
他那反蔣及主張抗日的态度,雖使童霜威當時認為炙手,但反蔣及抗日都有道理。
李宗仁曾有一篇《焦土抗戰論》的文章,在民國二十二年發表在報上,許多報紙都轉載了,焦土的立論雖不免偏頗,抗日的決心是堅定的。
“一·二八”後,童霜威到廣西遊覽桂林,見抵制日貨十分徹底,當時李宗仁盛情招待,童霜威曾向新聞記者發表談話,贊譽不讓劣貨銷售的做法,贊美了李宗仁。
李宗仁這人表面給人一種樸實、誠懇、虛心的印象,又有禮賢下士之風,為人确也比較忠厚,像個長者。
身為軍人,從來不毆打辱罵下級和士兵,都給了童霜威好印象。
所以《曆代刑法論》出書後,童霜威給李宗仁和楊憶祖都寄了書。
現在,童霜威正在失意之中,餘家巷的住房簡陋狹小,汽車隻能停在上邊陝西街口路邊,來客要拾級上下。
李宗仁親自來看望,實是出于意外。
自然有一種雖未表達卻蘊藏心中的知遇之情。
誰知,李宗仁不僅是來看望,也不僅是表示了感謝贈書,他對《曆代刑法論》頗多贊揚,還邀童霜威一起到成都遊覽,說:“嘯天兄,我特來約你明日同去蓉城小遊。
久聞成都物華天寶,風景秀麗,總無機會。
如今我在漢中,名義上雖然負責指揮第一、第五、第十三戰區,事實上日常待決的事務極少,與在老河口管第五戰區的忙碌生活迥然不同。
日長無事,簡直有髀肉複生之歎,趁來渝開會之便,成都有個熟人邀去住幾日。
我就想到請你同去,不知有此雅興否?” 童霜威曆來愛遊山玩水。
這一向,有一件差強人意的事,就是複興大學校長張友山專誠送來了聘書,聘童霜威為法學院教授,開《曆代刑法論》選修課,并為曆史系講“評史論古”選修課,讓寒假結束開學後每周去北碚夏壩講課兩次,每次兩節課。
這事先是磋商過的,校方本要請童霜威為中文系講《唐詩宋詞》選修課,但童霜威提出開設“評史論古”課,校方同意了。
這樣,就是每周連續講課四小時。
答應了複興大學的聘請後,童霜威決定辭去赈濟委員會的那個空頭委員,也辭去杜月笙那中華實業信托公司設計委員的職務。
他寫了一封信給赈濟委員會,又寫了一封信給杜月笙請胡叙五轉交,表示了感謝之意。
他内心對杜月笙懷着感謝,但覺得自己有自己的身份,同杜這樣的人還是不親不疏最好,靠杜月笙施舍終是可悲。
辭去了這個職務,不拿杜給的“車馬費”了,心裡坦然得多。
童霜威這一度因馮村的事仍在苦悶之中。
馮村的病脫離危險後漸漸痊愈,陳瑪荔也設法給家霆代轉送過幾次食品、衣物及零用錢,隻是事情仍舊拖着。
如今,快過農曆年了,也還難以看出很快就會釋放的迹象。
所以他想:與李宗仁同去成都一遊,散散心,何樂不為?好在去的時間很短,家霆獨自在家,上課、吃飯,一切正常,無須挂念。
而且,童霜威心裡還有一件事,聽家霆從謝樂山處得悉:謝元嵩已經由美國回來,監察院有人抓他在上海附逆的辮子,他自己識相,就去成都做寓公了。
聽說成都一家大學聘他作了教授。
他的住址是永安街三十五号,與畫家徐悲鴻的住處不遠。
童霜威對謝元嵩恨之入骨,早先聽說謝元嵩由美回來後,仍要飛黃騰達,憤憤不平。
現在知道謝元嵩并未到監察院任職,也沒有新的任命,比較欣慰。
想到自己在上海被他害得好苦,後來又被他出賣,對謝元嵩的那份仇恨總是無法發洩。
真恨不得見了面咬他兩口。
現在,有了去成都之便,就想抽個時間前去當面痛罵他一場,出出心中之氣。
因此,當李宗仁當面邀約去成都時,童霜威對李宗仁說:“德鄰先生厚愛,自當從命。
我對芙蓉城也早心向往之了!晉人左思在《蜀都賦》中說:‘既麗且崇,實号成都’,南宋陸遊曾寫詩說:‘老天白首欲忘歸’,能去一遊,真是幸事!” 這樣,李宗仁戎裝佩三星上将銜,披了黑鬥篷,楊憶祖穿二星中将軍裝,穿黃呢軍大衣,與穿西裝外加黑呢大衣戴禮帽的童霜威一同坐小轎車,沿重慶到成都的公路,經青木關、璧山、永川、隆昌、内江、資中、資陽、簡陽而到成都。
有了楊憶祖和司機同去小遊,李宗仁副官也未帶。
招待李宗仁的,是抗戰開始前兩年被蔣介石以“剿共不力”的罪名撤職罷官的川軍師長饒頌天。
他瘦黑矮小,光頭高顴骨,除了兩隻鷹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