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九月八日,重慶各報出了号外:意大利投降,新政府宣布對德作戰,德、意、日軸心斷了一條腿。

     第二天一早,剛搬到重慶不久的童霜威,帶着喜洋洋的心情決定帶着新出版的《曆代刑法論》去訪友,家霆則在家等候着馮村來,好由馮村陪同去“民聲新聞專科學校”辦理注冊手續。

     自從八月下旬童霜威帶家霆由江津遷居重慶,瞬忽已經十多天了。

     馮村在陝西街餘家巷二十六号給童霜威找到了一處合适的房子。

    房主原本是做鹽巴生意的四川商人,姓陳,男的發了财娶了小老婆另購了新屋,将原來住的舊房劃給大老婆名下。

    大老婆陳太太嫌房子多住不了,院子大,荒蕪寥落,不安全,決定将遠離正屋在院子西面的兩間原來供賬房用的瓦屋出租。

    這房子原來空着,一些鄉下的窮親戚有的想來住,招惹的麻煩不少,租了反倒省心。

    陳太太指明要租給正派、可靠的人,還要家庭人口少,沒有小孩的。

    馮村通過熟人介紹,看中了這處房屋,向陳太太介紹了童霜威的情況。

    陳太太聽說是個有地位的人,僅僅父子二人,表示歡迎。

    這大院子裡,民國二十九年五月,日機狂炸重慶時,落過炸彈,将一座假山石和一幢小樓的一角炸得開了花,迄今仍未整理。

    陳太太就在那次轟炸中炸斷了一條右腿。

    如今,支着雙拐行走。

    馮村洽談房子期間,正巧八月二十三日敵機七十三架早晨分兩批突然又來空襲,其中四十七架竄入重慶上空投彈,雖被擊落兩架,許久未再經曆轟炸的重慶居民又憶起了以前大轟炸的慘景,人心惶惶。

    陳太太就主動找馮村談,提出優惠條件:降低租價,借用家具。

    馮村做了決定,為童霜威預付了定洋。

    童霜威遷渝遂成定局。

     八月二十三日的轟炸,使童霜威心上緊張了一陣,但綜觀大勢,他認定日寇的空襲已是強弩之末,不必多憂。

    從小縣城裡遷居重慶,在江津的下江人中間,引起一場小小的轟動。

    有的說:“童某人可能又要活躍政壇大展宏圖了!”有的說:“童某人有聲望地位,聽說是中央一些要人請他去的。

    ”有的說:“重慶和縣裡相比,有天淵之别,江津也隻有童霜威有這種條件。

    ” 童霜威久不得意,滿足于這種虛榮。

    當人詢及去重慶後的打算時,他含糊其詞,隻說:“呃呃,現在還不好說,還不好說!”或答:“一些朋友讓我去。

    江津閉塞,到重慶住住也好。

    ”别人摸不着底細,隻覺得更高不可攀了。

    于是,來看望、來請吃飯餞行的更多。

    久不見面的李參謀長又熱情請童霜威父子去喝“真正的雞湯”。

    李思鈞夫婦邀去家裡擺席招待,叙舊奉承。

    法院院長鄭琪,分外謙恭地請去家裡吃送别宴,一口一聲叫童霜威“恩師”。

    他知道中華法學會第二屆年會七月下旬在重慶中央文化會堂舉行,讨論新法學的建立和法制精神的培養以及國際司法、人才培植等,選舉了居正、畢鼎山、彭一心等三十一人為理事,邵力子等九人為監事。

    童霜威未去參加會,也當選為理事,使他不勝羨慕與敬重。

    他估計童霜威可能在法界依然要出山理政,所以一再說:“以後要請恩師仍像以往一樣多多提攜、栽培。

    ” 臨行前,請童霜威寫字留念的人更多,包括稽查所長魯冬寒在内。

    下江人裡好多連不認識的也買了宣紙送來,求童霜威的“墨寶”。

    童霜威不禁感慨。

    去年秋天由重慶來到江津的慘淡景象與今番去重慶時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相比,他似乎更能體會到人生三昧了。

     去重慶,宦海沉浮,前途難蔔,總不會比江津壞,則可以肯定。

    童霜威覺得人賴以生存而不洩氣的常常是自己給自己以鼓勵,實際也是自己騙自己的一種方式。

    此刻,他在離開江津去重慶時,倒是頗有點躊躇滿志了。

    江津對他,無所依戀,無論是這地方還是這兒的人,都如此。

    他覺得離開江津去重慶,同去年離開“孤島”到大後方一樣,意味着又一個開始,又一個起點。

    他仍然希望自己能有所作為。

     倒是老錢和錢嫂對他的送别,使他難忘。

    這一對下江難民夫婦,一年來,始終照顧着他和家霆的生活,産生了一種一家人的感情。

    這種感情,他戰前在潇湘路時對尹二、莊嫂、金娣、劉三保等是淡薄的,隻是經曆了戰争,後來回顧起來,這種感情就變深了。

    而這一年來,老錢和錢嫂同他和家霆之間是介乎一種主仆、友人、下江同鄉之間的綜合感情。

    他和家霆珍惜這種感情。

     走前那晚,錢嫂做了一條糖醋魚來。

    老錢說了吉利話:“這是‘魚跳龍門’、‘富貴有餘’(魚)!”老錢又送了一張合家歡照片雙手遞上來,是他和錢嫂抱了兩個小女孩拍的,原是拍了寄到淪陷了的蘇州鄉下給老人看的。

    背後,老錢用不很熟練的毛筆字寫了:“秘書長和大少爺賜存感謝援手救濟姑蘇斷腸人老錢(玉仙)、錢嫂(黃秀英)敬呈”。

    他那“斷腸人”和“援手”“敬呈”等措辭大約都是他說書時學來的吧?童霜威和家霆看了,心酸得不受用了。

     臨走那夜,童霜威讓家霆用紅紙包了五百元,給錢嫂送去,老錢夫婦跑來退還。

    一再勉強,才将錢收下。

    但老錢後來又獨自跑來悄悄地說:“秘書長和大少爺,有件事我要告訴你們:稽查所長魯冬寒一直要給我鈔票,讓我監視你們,向他報告你們的種種情況,我起先堅決不幹,後來他威吓我,我不敢不答應,但從來不收他的錢,人要有良心,有骨氣。

    我向他報告,隻說你們的好話,别的不說。

    他也沒辦法。

    你們是好人,這事知道就行,請不要宣揚,我怕他報複。

    ” 聽老錢一說,童霜威和家霆都倒吸一口冷氣,感到身上涼絲絲的。

     次日清晨,老錢和錢嫂早早就起床做了早飯。

    送行的客人坐滿了屋子。

    李參謀長派來幫着搬家的幾個士兵由老錢帶着押運行李物件上輪船。

    碼頭上,送行的人不少,都在江邊招手作别。

    童霜威和家霆難忘的是:船開得老遠了,仍看到老錢瘦削的身影孑然立在那兒揮手拭淚。

     離開江津前,家霆心情始終未曾開展。

    他每天埋頭寫作,将《間關萬裡》寫完,總共十一萬字,抄得整整齊齊的,拟作為人生旅途上的一件紀念品。

    他曾經改換筆迹用化名給徐望北寫過信,約了一個日子,希望能見次面。

    他覺得徐望北會猜到是誰的。

    到了約定的那天下午,他準時到西門外鯉魚石那個橘柑林裡等待,卻沒有人來。

    對徐望北完全失望了,馬悅光那裡他不敢冒失。

    他明白:這些人謹慎,以大局為重,不會做不理智的事,自己隻有停止嘗試。

     因此,随童霜威到達重慶時,他雖有一種脫離樊籬的感覺,魯冬寒的“兩不準”不再能威脅到他,他也有了一個重新振翅飛翔的新環境,心情始終是郁悒的。

     在餘家巷二十六号兩間半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