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日省視母後,一年三百六十日,除了不在宮中的日子,一次也不曾缺禮。
處理内廷事務的旨意,也從來都以“奉懿旨”的名義發下。
至于皇太後親自召見,他更是即刻就到,從不遲延。
這是由感情和禮儀混合而成的敬仰。
此刻,他正帶着這種自幼而來的習慣感受,望着母親和悅、溫潤的眼睛。
母子已談了一會兒了。
“皇兒,”太後微笑着說,“額娘要考考你。
天下一統,一舉而滅除南明,靠的什麼?” 福臨對此想的并不少,毫不遲疑地說:“上托上天護佑,祖宗英靈,下靠兵士奮勇,将帥得人。
再者,兒為政處事也舉措得當,不敢自稱英明,卻從不昏聩。
” “那麼,皇兒你為政的最大長處何在?” 福臨想了想,說:“明季酷政之後,滿、漢水火之際,善用仁厚寬和之良藥。
” 太後滿意地點點頭:“對,這是皇兒明見之處。
可是為什麼明于外事而暗于内事呢?” 福臨刹那間紅了臉:承乾宮的醜事母後也知道了!這種帷薄不修的内情,即使對親生母親,也是難于出口的。
莊太後裝作沒看見兒子的難為情,眼睛望着八仙桌上兩瓶盈盈的白荷花,繼續說:“先賢早就有話:男女居室,人之大倫;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世無怨女曠夫,才稱得太平天下。
宮女久閉宮中,情窦開時,難免生事,所以本朝訂有新制,二十五歲出宮婚配。
前明宮女數千、宮法森嚴,尚且不禁‘對食’,皇兒對此何必認真計較?事情總在宮牆之内,又無真迹。
常言說得好:‘不瞎不聾,做不得阿翁。
’這件事,皇兒你的度量和明智,真還不及皇貴妃喲!” “她?……”福臨的臉又紅了。
“她早就知道,早就對我講過。
她說,講天理、論人欲,她都得寬容。
祖先在關外草創天下之際,不曾拿這當成了不起的大事,既存天理,也不滅人欲……” 福臨目光閃爍了一陣,說:“那她自己會不會也……” 太後目光倏地陰暗了,望着兒子,責備地搖搖頭:“皇兒你不該這麼問,更不該這麼想!要問後宮女子有誰肯立時裂開胸膛把心掏給你,那隻有她!” 福臨自覺有愧地低下頭,小聲嘟哝着說:“淑惠妃和康妃她們,都拿這當醜事、當笑話……” “這當然是個疤,不是朵花。
不過,就是景仁宮和儲秀宮,要是也去搜查,一樣都有……” 福臨咬住了嘴唇。
果然,當晚奉皇上密令去景仁宮、儲秀宮等處搜查的李國柱,向皇上繳來了許多“妖具”。
福臨嘴唇咬得更緊了。
他命李國柱把它們送到本宮主位那裡,要她們自己處置,并傳了一道嚴谕:不許透露半點風聲,違旨者死罪。
以後也不許再提此事。
發現了這個秘密,福臨應該很不痛快,這究竟不是什麼光彩事兒。
但福臨心頭卻有一種雲開霧散的感覺,輕松了大半。
還有一小半呢?就是如何去彌合和皇貴妃之間的感情裂痕了。
就這樣宣召皇貴妃來養心殿?好像他在認錯,這絕對不行。
還是等皇貴妃自己來向他請求免罪更為體面。
當晚,他沒有翻任何主位的牌子,隻等着皇貴妃。
太後既然親自出面和解,她怎會不知道? 從黃昏等到月出,從三星高照等到銀河偏西,福臨一會兒在殿前閑步,仿佛數着點點流螢;一會兒習字作畫,卻又将作品一張張都團了扔掉;一會兒捧起唐詩高聲朗讀,讀不到半首便持卷凝思。
總之,不管做什麼,他的聽覺都高度緊張、靈敏,每一點動靜都會引起他的一陣心跳,還得裝作不在意的樣子。
太監們誰心裡不明白?他們暗暗好笑,眼見皇上成了那等着跳牆會莺莺的張君瑞了,可是誰也不敢有點兒笑模樣,一個個裝得跟面人兒似的,全無表情。
這一夜,烏雲珠沒有來。
福臨完全失眠了。
焦灼和緊張,竟催得他的感情上升得比初見烏雲珠時還要熾熱。
十二天沒有見到她了!任他掩飾,任他設法轉移感情,他仍然受不了那種食無味、寝不安、沒着沒落的相思味兒。
在這十二天裡,他動不動發脾氣、摔東西,又打太監又踢宮女,對召來的主位們更沒個好臉色。
玉瓶、玉盞和碧玉如意都被他摔得粉碎。
有個小太監,隻是因為把書放颠倒了——沒有照皇貴妃整理的樣子把象牙書簽朝外放,他就抽了他二十鞭,還罰他跪了半天。
這些脾氣,他都當着主位娘娘,好像專門發給她們瞧!想必是太後聽了主位們的訴苦,才決心出面的。
相思之苦,最難排遣,何況養心殿裡處處留着烏雲珠的蹤迹?書房裡有她用過的筆硯、她臨摹的楷書,妝台邊有她忘在那裡的一副珍珠耳環。
東梢間的卧室是他們倆共有的,任何主位,哪怕是皇後來了都不能到那裡和皇上同寝,如今空了十二天的卧床,似乎還保留着她的溫香。
他的腰邊還挂着她親手為他繡制的精緻的香囊……要是走出寝宮,來到養心殿,引起甜蜜回憶的事兒就更多了,不是嗎?那個牡丹盛開的美好日子,他倆在這裡定情…… 天亮了。
福臨還在養心殿的廊下走來走去,又焦躁又煩惱,其中還夾雜着說不出的甜蜜。
他想念烏雲珠,整個身心強烈地渴望着她。
但皇帝的威嚴和體面又在阻止他、束縛他。
他要在兩者之間尋找夾縫,想出兩全的辦法,讓烏雲珠回到他的懷抱。
怎麼辦呢?他撫摸着腰間那漂亮的香囊,蹙着烏黑的眉毛,實在有些進退兩難了。
“啟禀萬歲爺,武英殿大學士傅以漸、兵部尚書伊圖、梁清标求見。
”一個奏事太監小心翼翼地跪禀。
福臨心不在焉地望望他,視而不見,仿佛沒有聽到。
太監不見萬歲爺示下,不敢起身,又不敢擡頭,隻好再禀一遍,略略提高聲音。
“宣進殿來。
”福臨一揮手,轉身回養心殿等候。
召引太監領着三位大臣匆匆地進來了。
梁清标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伊圖簡直就是滿臉烏雲,惟有傅以漸仿佛不改常态,頗有宰相風度,但他微微發顫的手指,表明他在努力壓制内心的不安。
三人跪拜完畢,起身擡頭,隻見皇上穿一身江綢暗龍紋藍袍,黃腰帶上懸着七寶小刀、玉佩香囊、流蘇纓穗等雜珍,頭上沒戴帽子,項間沒挂朝珠,烏黑的頭發泛着光亮,象牙般黃白色的面龐染上淡淡紅暈,一雙明亮的眼睛仿佛含水的星辰,漆黑的眉,眉梢輕輕顫動,手裡輕輕搖着一把墨蘭折扇。
好一個俊逸潇灑的翩翩美少年!他笑盈盈地問:“衆卿不等朝會,有什麼急事?” 伊圖連忙奏道:“禀皇上,鄭成功兵臨金陵城下了!” 福臨耳邊“嗡”地響過一陣尖嘯,臉色驟然失去了血色。
為了掩飾心頭的慌亂,他“啪”的一聲,連扇子帶手掌在桌上猛一擊,扇骨斷了。
他站起來,厲聲問:“甲喇額真赫特赫的大軍呢?” 六月裡,鄭成功兵進長江口,朝廷立刻派赫特赫率軍增援江浙,阻擊鄭成功。
前些日子不斷有捷報傳來,如今是怎麼回事? 伊圖嗫嚅道:“赫特赫兵敗,在鎮江陣亡,所部被殲……” “什麼?鎮江?……”這幾個字福臨幾乎是喊出來的,難道扼守長江險要和南北運河的重鎮鎮江,業已丢失了嗎? 伊圖觸到皇上的目光,吓得不敢再說話。
傅以漸竭力拿出他平素鎮靜、從容的氣度,詳細地報告這個驚人的壞消息:“禀皇上,六月裡鄭成功已做好大舉北上的準備。
他自封招讨大元帥,以張煌言為監軍,率十七萬水陸大軍,兵分八十三營。
鄭成功親率馬步軍在崇明島登陸,攻焦山、破瓜州、占鎮江,如今已經圍困了金陵;張煌言率水軍沿江而上,攻占蕪湖後,又分兵四出,徽州、甯國、太平、池州等三十餘州府縣均已陷落;如今金陵城中隻有兵馬三千,總督郎廷佐困守危城,絕非鄭成功的對手,而江南各地聞風而起、蠢蠢欲動者不在少數。
形勢岌岌可危,請皇上早做定奪!” 呆了半晌,福臨聲音沙啞地說:“再派八旗勁旅,增援金陵!” 梁清标心情沉重,聲調也很沉重:“禀皇上,征雲貴大軍遠在邊陲,鞭長莫及;畿輔重地,豈能防衛單弱?各省駐防八旗,目下尤其不可輕動,惟有各處綠旗營尚可調遣。
隻是,這綠旗營……”他沒說下去,但意思很明白,綠旗營是漢人軍隊,在這樣一場戰争中,未必可靠。
傅以漸竭力沉着地說:“禀皇上,無論如何,必須速發救兵,以安定人心。
不然的話,江蘇與畿輔間隻隔山東一省,一旦蔓延,京師可危。
況且這消息不日就将傳開,百姓必定驚懼、混亂,甚至有人趁火打劫,擴大事态,難保不生他變。
臣以為不如就近發山東、安徽各處駐防八旗及綠營,立往金陵解圍,至少也要擋住鄭成功北上!……” “調盛京八旗!調湖廣八旗!調蒙八旗!……”福臨又急又怒,聲音都變了,臉色鐵青地喊,“一定要擋住他北上!” 三位大臣剛剛離開養心殿,福臨方才努力壓制的急和怒,就再也壓制不住了!更可怕的是,被急和怒掩蓋着的驚恐、慌亂,一陣又一陣地、越來越強烈地襲擊着他,各種可怕的想法争先恐後地從他腦海裡冒了出來: 江南,江南,朝廷的财賦重地,天下稅賦一半都來自江南啊……平定雲貴,靠的就是江南甯帖,糧饷源源不斷。
如今落入鄭成功手中,這不斷了朝廷的半條命嗎?…… 鄭成功,這軟硬不吃的漢子,我殺了他的父親、兄弟,他當然要破釜沉舟,拼死一戰,決無投降餘地的……他是誰?小民們叫他國姓爺,他打的是朱明旗号!漢人但凡有一星一點懷念故國,都會處處向着他!……剛才傅以漸不是說了,他已得了三十餘府州縣,還有許多地方蠢蠢欲動,準備響應,連朝廷的命官,那些漢官們,不是也已望風而降了?……金陵城中守兵三千,可是滿兵隻有五百啊!漢人軍隊能靠得住嗎?郎廷佐也是漢軍旗的,他靠得住嗎?…… 眼看金陵陷落隻在早晚間。
金陵一失,江南半壁就将完全落入鄭成功手中,那時,安徽、山東起而響應,必定勢如燎原,蔓延到山西、直隸,京師就将被包圍,普天之下的漢人就會一起動手,拿起刀槍,殺向占領和盤踞在他們祖居田廬上的兇暴的滿人,那時滿洲将陷于反叛的漢人的汪洋大海!……滿蒙八旗才有多少人?怎麼敵得過這樣的汪洋大海?這一切就要來臨,這是滿洲的末日,是愛新覺羅氏的滅頂之災!…… 福臨越想越慌,越慌越怕,大滴大滴的汗珠沁出額頭。
他完全失去了理智和鎮靜,忘記了自己的身份,突然大叫一聲:“額娘!……”撇下驚呆的侍從們,撒腿就沒命地向慈甯宮狂跑,好像背後有青面獠牙的鬼怪在追趕他。
“額娘!額娘!”福臨一頭沖進莊太後的寝宮。
他那射出狂亂目光的眼睛、痙攣的扭曲的雙手、類似瘋癫的動作,把太後吓了一跳,可是她還來不及有所反應,福臨已“撲通”一聲跪在她腳邊,氣喘籲籲地說: “額娘,我們,退出山海關,回老家去吧!回到我們祖先呆的地方,回到我們應該呆的地方去吧!” 莊太後黑眉一挑:“皇兒,你瘋了?” “不,不!”福臨慌亂地站起來,雙手不住地顫抖,“江南已經丢了!鄭成功就要攻陷金陵,安徽山東一反,畿輔危在旦夕!漢人幾千萬,幾千萬哪!哪能容得我們,額娘,我們快走!……” “你給我住口!”莊太後臉頰抽搐,狠狠地咬牙喝道。
可是福臨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仍然瞪着驚懼的眼睛在那裡亂嚷亂叫、指手畫腳:“額娘,快走!再晚就來不及了!……” 莊太後大怒,一把揪住福臨的脖領,眼睛裡燃燒着福臨從不曾見過的熊熊烈火,使她此刻不僅威風凜凜,而且那麼兇狠、可怕,福臨吓住了,噤住了,看她狠狠揮開了右手,料想她就要掄過來狠狠抽自己耳光。
不想那隻手順勢拿過茶幾上的一杯夏令冰水,“嘩”的一下,狠狠潑在福臨頭上。
福臨一個冷戰,被冰水澆得透不過氣來,不由自主地又跪倒了。
莊太後指着福臨,叱罵的話像沉重的石頭,一句一句照皇帝頭上砸過來: “你這個敗家子!窩囊廢!草原上的兔子也比你強!你的父親和祖父流血拼命打下的江山,你竟然膽小得要棄土逃跑!你怎麼配當愛新覺羅的子孫?你的血裡怎麼就沒有祖先的英雄氣概!你這個懦弱卑怯的東西,我生你的時候怎麼沒拿你扔去喂鷹!……” 沒有見過,甚至也沒有人想到過,莊太後,一向那麼溫和、慈愛、明智,此刻會火山爆發似的破口大罵。
事實上,她真氣壞了。
如果不是突然想到兒子的身份,那重重的一巴掌一定要抽在至高無上的皇帝臉上。
頭上、臉上、身上都濕淋淋的福臨,起初驚呆得如同木雞,繼而羞愧得滿臉通紅,到後來,漲紅的臉變成紫色,太陽穴蔔蔔亂跳,渾身顫抖,突然挺身一蹦,竟迸發出狂暴的急怒,大吼一聲: “我去收拾這個鄭成功!” 他“嗖”的一下拔出七寶刀鞘裡寒光凜凜的小刀,上指蒼天,目光瘋狂地咬牙切齒道:“親征!親征!立刻禦駕親征!不得勝還朝,就戰死疆場,額娘,你靜候兒的消息!”他掉頭就跑,太後一把沒拉住,他已箭一樣沖出了慈甯宮。
憤怒得雙手還在顫抖的莊太後,此刻又被兒子突如其來的瘋狂震驚了。
這樣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即令她是親生母親,也覺得非常意外。
她決不容忍她的兒子成為一個怯懦的、無所作為的君主。
但是親征,這關系着入關十六年的整個王朝的穩定甚至存亡。
皇帝一旦親征失敗或是陣亡,那就毫無退路、毫無補救了! 莊太後一把抓過另一杯冰水,猛然把熱烘烘的額頭貼了上去。
在這重大的關系社稷安危的時刻,她必須使自己迅速冷靜下來。
凝思片刻,她立即動身追往養心殿,勸阻福臨。
但她晚了一步。
養心殿太監禀告說:萬歲爺不吃不喝,怒氣沖沖,踢倒了好幾個小太監,草草着了朝服,救火似的奔往乾清宮上常朝去了。
乾清宮裡,表面威嚴沉靜的福臨,臉色白得像紙,用高得刺耳的聲音宣布:“……朕意已決,即日禦駕親征!” 已被鄭成功圍金陵的消息弄得惶恐不安的王公大臣們,聽得這一聲,不啻暴雷在頭頂炸響。
他們都了解皇上的性情,也就更知道此舉的巨大危險,一個個急得變了臉色,紛紛奏告勸阻。
不多時,皇上的禦座前、丹陛上就跪了黑壓壓的一大片。
不想這反而激起福臨的更大憤怒,他登時雙眉倒豎,操起禦用寶劍,左右開弓,乒乓一氣亂砍,把他那精雕細刻、金光閃閃的八寶金龍禦座劈成了碎塊,他“當啷”一聲擲劍于地,暴怒地喊道: “誰再敢阻止朕禦駕親征,就要他像此座一樣!……傅以漸、胡世安,你們立即給我拟出親征旨意,廣告京師、天下,曉谕百姓!” 福臨的聲音在乾清宮那高大深邃的殿堂中發出震人的嗡嗡響,王公大臣、文武百官,誰還敢再說一個“不”字? 一連兩天,整個皇宮内院混亂一團,都被“禦駕親征”攪得晝夜不甯,驚慌失措。
人們聽說皇太後試圖使這瘋狂的皇帝恢複理智,用溫言細語平息他的暴躁,但無濟于事,皇上一直沒有松口。
皇太後又派皇上的乳母去皇上跟前勸誡,因為福臨一向敬之如生母。
可是這位嬷嬷鼓足勇氣的話還沒說一半,皇上就跳将起來,惡狠狠地嚷道:“再要啰嗦,就把你劈成碎片!你不知道朕在乾清宮的宣谕嗎?”嬷嬷吓得差點跌了個跟頭,連忙離開了這個不可理喻的人。
更大的混亂像瘟病一樣,已在京城中傳染蔓延。
金陵失陷的謠言,本來就使許多人惶恐不安,很怕剛剛平息了十來年的天下又要大亂,而各城門貼出的“禦駕親征”的布告,更證實了他們的憂慮,一場大戰亂,仿佛就要從天而降,迫在眉睫,壓向頭頂了。
一夜之間,全城各處都像被捅開的馬蜂窩,亂成一片,不少商号閉門,鬧市驟然冷落,動作快的人家已經在收拾細軟,準備外逃避難了。
至于八旗之家,則不得不準備從征,也是一派惶惶不安。
整個京城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
深恐觸了龍鱗招來殺身大禍,又不甘心眼見朝廷危若累卵而不管不顧的王公貴族、文武大臣們,便走馬燈似的紛紛往慈甯宮谒見皇太後,求太後設法勸阻皇上。
想必是得到了皇太後的暗示,這些人又都掉頭打道宣武門,去湯若望處求他幫忙。
這樣,天主堂前的那條街,整日價車如流水馬如龍,擁擠不堪。
相識的仆從們見了面,代替互相問好的第一句話是:“湯老爺應了嗎?”回答者總是滿臉憂傷地搖搖頭,仿佛去參加了一個葬禮。
親王顯貴、部院朝官都來了。
湯若望不勝其擾,卻一直不肯答應。
事情很明白,皇上向來說話算數,又正在氣頭上,誰敢去勸,誰就十有八九要被“劈成碎塊”的! 天黑以後,湯若望才疲倦地倒在他的躺椅上。
整整一天繁忙的接待,幾乎把這個白發老人累垮了。
他内心還有一層說不出口的憂傷。
近兩年來,他的這個學生一天天親近佛門禅宗,一天天冷淡和回避他這當年極為尊崇敬愛的瑪法,使他心裡很不是滋味。
也許這股老年人的委屈,也是他執意不肯答應的一個原因吧。
他的新來的助手,有一頭深褐色鬈發和深褐色眼睛的南懷仁神甫,看了他一眼,便去倒了一杯湯若望心愛的萊茵白葡萄酒——這是南懷仁特意為湯若望帶到中國來的——送到他手中,同情中帶着憐惜,說道:“約翰,你的神情那麼憂郁,——你真累壞了!” “謝謝。
”湯若望接杯喝了一口,輕輕舒了口氣。
對面的蘇納神甫感歎道:“這些大人物,多麼卑怯!自己沒有勇氣以死谏君,卻要拉一位老人為他們擋箭!” 白乃心神甫又高又瘦,深陷的藍眼珠一直望着屋頂,聳聳肩說:“這有什麼奇怪呢?中國的皇帝,比我們歐洲君主的權力大得多——偏偏他又是這樣喜怒無常,不可理喻。
” 湯若望朝白乃心擺擺手:“不,不!那孩子決非不可理喻。
盛怒之中,誰也不免糊塗。
” 白乃心不以為然地搖搖頭:“你還為他分辯?難以理解!他對你不是越來越冷淡了嗎?親征這樣的大事,你事先竟一點都不知道!” 湯若望張張嘴,沒說出什麼,臉卻突然漲紅了,碧藍的眼睛裡充滿了淚水,全然是一個因委屈而傷心的老人情态。
衆人都看到了,又都避開目光,不忍看他。
湯若望毫不覺難為情地掏手帕拭淚,低語道: “哦,可憐的孩子!……” 沉默片刻,蘇納神甫說:“那麼,皇帝是要親征了?” 白乃心對南懷仁說:“皇帝親征,勢必不可收拾。
我剛從外面回來,北京城亂得要翻天啦!皇帝一旦将他的禦林軍都帶走,京師畿輔之地定會大亂;皇帝若是戰而不勝,天下大亂,恐怕就不可避免了!……”他表面輕松、骨子裡嚴重的話,使說話不多的南懷仁突然抛出一個很有分量的問題:“天下大亂,對我教會有什麼好處?滿洲垮台、皇上不幸,對我們傳教大事是利還是弊?” 他雖然越過白乃心的肩頭凝視着牆上的聖母畫像,說話也是輕輕的,仿佛在自言自語,卻使正在喝酒的湯若望動作一頓,放下酒杯,那麼尖銳又那麼沉重地看了看南懷仁。
大家都感到了南懷仁低語的重量。
但是,殉道者畢竟不是可以勸說的,何況論年齡、論資格,他們都是湯若望的後輩。
一片沉默落在了這間深邃、簡樸的屋子裡。
湯若望慢慢站起來,白須白發白眉,粉紅的臉膛上籠罩着莊嚴和神聖,手撫胸前的十字架,徐緩地說:“好吧,我去。
為了人民的安甯,為了耶稣會的榮譽,為了傳教事業的前途,也為了那可憐的孩子,即使是拿性命去孤注一擲,也是值得的。
上帝與我同在。
” 次日一早,另外三位神甫專為湯若望做了彌撒,禱告上帝保佑湯若望成功。
想到皇上的喜怒無常,想到滿洲嗜殺的野蠻舊習,湯若望向同伴們告别時,四個人都流淚了。
後來,湯若望用手指抹去眼淚,勉強笑道:“朋友們,不要像哭死者似的哭我吧!正義的事業,上帝會看到的。
” 晨霧彌漫,宣武門城樓變得遙遠又模糊,在悲壯蒼涼的氣氛中,南懷仁他們眼巴巴地望着老神甫遠去,不知這是不是最後一次見他?不知他能不能生還? 紫禁城越來越近,湯若望漸漸從蒼涼的心情中解脫出來,變得冷靜了。
不錯,近來皇上疏遠了他,被那些僧徒包圍着。
那些僧徒都是堅決反對天主教的,這對教會很不利。
皇上也不是許多年前湯若望所熟悉的那個少年了,他長大成人,不可能還像小時候那麼依戀他,又正在暴怒的火頭上,這是湯若望處境危險的地方。
不過,湯若望了解福臨,知道他天資聰慧,有極高的判斷能力,有極銳敏的目光。
他不相信,連白乃心神甫都能看清的形勢,福臨會看不清。
也許出于他高傲的帝王尊嚴,即使是氣頭上說錯的話也不肯收回?對福臨那種病态的自尊,他是太熟悉了。
聚在朝房的王公大臣們,一見湯若望,如同見到救星,一起圍過來,七嘴八舌說個不了,無非是問候、感謝、欽佩、催促。
原來,整整兩天了,沒有一個人敢向皇上進谏。
湯若望打心眼兒裡瞧不起這些顯貴,隻得靜靜聽着。
當召引太監傳他上殿時,他才客客氣氣地一拱手說:“諸位為國愛君一片誠意,若望不勝欽佩,少陪少陪!”說罷昂首挺胸地随着太監去了,毫不理會背後那一道道含意複雜的目光。
這位召引太監一向與湯若望交好,途中便把這兩天發生的事,一古腦兒細細說給湯若望聽,并說:“皇上眼下已經有點安靜,不像前兩天那麼大喊大叫了。
” 湯若望心裡一動,或許福臨已經明白過來了?但是他決不會自動撤銷親征的旨意,必須有人來給皇上台階下。
湯若望感到慶幸,這人可能就是自己。
這對轉變皇上對自己的态度,對今後的傳教事業真是大好事! 福臨坐在乾清宮的暖閣裡,面色依然嚴峻,雙眉緊鎖,雙唇緊閉,有力地昂着頭,一副高傲中帶着固執的表情。
看到皇上這種态度,湯若望心頭一涼、一緊。
但是仔細端詳,福臨右手執一柄描金牡丹折扇,左手翻着一函《玉台新詠》,湯若望心中又是一熱、一松。
這是他所料想的最好情況。
湯若望連忙趨前幾步,跪到福臨腳下,雙手遞上他昨夜在燈下斟酌再三的奏疏,随後便匍匐在地,不再擡頭。
他聽到紙聲窸窣,知道皇上在翻閱他的奏章。
不待福臨發問,他便很深摯地說:“觸怒皇上,本是死罪。
但若望甯肯粉身碎骨,也不能辜負皇上的信任,不能不忠于職守,有所見而不言。
皇上一身系社稷江山安危,系天下萬民所望。
老臣以十數年忠誠,懇求皇上罷親征之議,懇求皇上,不要使國家再瀕臨破壞的邊沿……”湯若望說得感情激蕩,曾經戰亂的他,一時竟老淚縱橫了。
沉默有頃,湯若望聽到一聲沒有料到的那麼輕柔的語調: “瑪法請起。
” 湯若望疑心自己聽錯了,擡頭一看,福臨的情緒已經完全變了過來,表情雖然隻不過可稱為平緩、平靜,但眼睛分明已透出溫和的光澤。
“瑪法一片忠誠,使朕心下感動。
瑪法的奏疏說得透徹。
畢竟瑪法博古通今,見解精到。
朕雖不敢與曆代賢君相提并論,卻也懂得從谏如流的道理……” 福臨大約還說了些别的,但湯若望已經聽不進去了。
在皇上誇贊他見解精到時,他心裡一輕松,頓時覺得四肢癱軟,差點動不了。
好不容易才恢複了常态,他又向皇帝建議說:“鄭成功即使攻占金陵,也不是無法補救,隻需拿出重饷,速派援軍,先堵住他北上的路,再令征雲貴大軍回師攻戰,鄭成功在江南是不能立足的!” 那些應召來乾清宮草拟诏書宣告親征作罷的大學士和學士們,都以萬分感激的目光向湯若望表示感謝。
這消息風一樣傳遍了紫禁城,湯若望出宮時,不論内官還是禦前侍衛、乾清宮侍衛,全都向他行注目禮;王公貴族對他點頭微笑;滿、漢文武大臣向他彎腰;一道一道宮門邊的侍衛一遞一聲地高喊着:“伊裡!”向他緻敬。
他們的笑容是真心實意的,他們的快樂是顯而易見的。
湯若望竟又被感動得熱淚盈眶,想到将有許多顯貴體面人物又會來拜望他,會把他當成國家的救星,他真覺得自己是個扶危濟困的英雄了。
他昂首闊步,向所有的人微笑,心裡有一股孩子般的得意和快樂。
他的得意和快樂圍繞着一個中心:此舉提高了他的地位和威望。
他自顧自地笑着,輕聲地用科倫家鄉話自語道:“教會的神聖事業将因此而獲得更大成功!……哦,太好了!……” 福臨那緊張得幾乎達到破裂程度的神經,終于松弛了,他暗暗地舒了一口氣。
其實,昨天承乾宮送來董鄂妃的請安請罪折之前,他的盛怒已過,明白自己的錯誤了。
董鄂妃的折子除了為自己的過失向皇上領罪,陳請貶位以外,還委婉地懇求皇上以社稷江山和百姓黎民為重,千萬不可自蹈危機。
立國未久,京師尤重,相信皇上能臨危不懼,穩如泰山。
鄭成功東南一隅,決不能與天下抗衡。
一番知心而明睿的話,使福臨更清醒了。
但是,旨意傳了,布告發了,禦座也劈了,怎麼收回?怎麼下台? 湯若望的冒死進谏,恰逢其時。
瑪法是皇太後的義父,掌管天文天象的博學大臣,在民間享有“湯聖人”的美稱,身份、地位、威望明擺着,就着他的手下台,再合适不過了,皇上不僅不失體面,還可博得“從谏如流”的美名呢! 大臣們都已匆匆退出乾清宮,趕着去辦理收回“禦駕親征”的一層層事務。
完全平靜下來的福臨,接過小太監送上的香茶,喝了兩口,眉頭重新緊鎖了:不好下的台下了,親征作罷了,可是鄭成功怎麼辦呢?……多尼、羅科铎大軍尚在雲貴,嶽樂不能離開,濟度呢?順治十一年他曾挂定遠大将軍印,專征鄭成功。
鄭成功多年不滅,退而複來,濟度上一次南征不成功有很大責任,這次再讓他出馬,也說得過去。
不過……福臨早就感到濟度對自己不滿,讓他挂印遠征,能完全放心、松手嗎? 福臨瘦長的手指在禦座的扶手上輪番按捺着,他在沉思。
他忽然想起,康妃的母親是濟度的表姐,三四天以前,簡親王福晉還同佟夫人一道來景仁宮探視康妃。
要不要從康妃那裡探探口氣,看看簡親王的怨氣究竟有多大,究竟主要為了什麼,然後再作定奪? 夏日天長,看看鐘表已過戌初,而窗外天色還不暗,福臨決定今晚到景仁宮去。
剛要傳旨,他又猶豫了。
他從案上的紅木折匣中拿出皇貴妃的奏折,不知第幾遍地打開來看,那娟秀清晰的小字恰如其人,一霎時就使福臨産生如處春風的感覺。
他輕輕撫摸着她的字,心頭滾動着陣陣柔情。
今晚,他原要召烏雲珠來養心殿的呀!他暗暗盼望着的一天終于來了,可是…… 福臨終于把那折子放回匣中,心裡說:“烏雲珠,為了社稷江山,又要委屈你一夜了!……” 此刻,烏雲珠正在坤甯宮與皇後閑話。
一場駭人的暴風雨、一次可怕的危機終于過去了,兩人都由衷地高興。
皇後笑容滿面。
皇貴妃仍然帶着幾分憂慮說: “雖然宮内、京師就此平穩了,可是對付鄭成功,還要花大氣力呀!” 皇後說:“那是外事了,自有文武大臣們輔佐皇上料理。
”她愛憐地看看董鄂妃消瘦的面頰,歎道:“你身子這麼虛弱,總是用心太過了。
也該靜心調養才是啊!” 董鄂妃一笑:“姐姐美意,小妹心領了。
隻是我生來的賤脾氣,凡事隻要過耳,便不能不過心;但凡過心,便忍不住地要細細思慮。
所謂心勞命薄,不如姐姐厚福啊!” 皇後連連搖頭笑道:“罷、罷!巧妹子再不要挖苦笨嘴拙舌的老姐姐。
倒是說說看,皇上究竟為了什麼,竟怪罪到你頭上了?” 董鄂妃的頭低下去了,靜幽幽地說:“總是我不好,惹他生氣。
不怪他這麼多天一直遠着我……” “唉,說不得!”皇後蹙了雙眉,“他離了你,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見天發脾氣摔東西打人。
要是有你在身邊,這回也未必鬧得這麼兇……” 一個坤甯宮小太監急急跑進寝宮門口,結結巴巴地禀告:“萬、萬歲爺,駕到!” 二人吃了一驚,心裡頓時發慌,互相對視一眼:二更已過,夜這麼深了,皇上為什麼駕臨坤甯宮?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又出了什麼意外? 皇後急急忙忙地說:“妹妹快随我出去接駕!” 董鄂妃連忙答道:“不行,我正待罪,沒有皇上旨意不能面君,姐姐你快去吧!” 皇後剛剛迎出中門,福臨仿佛渾身燃着烈火,大步闖進坤甯宮,從跪下請安的皇後面前,“呼”的一聲挾着一股疾風閃過去了。
皇後心慌意亂,趕忙站起身,随着進了中門。
隻見福臨雙手叉腰,站在正中,大口大口喘着粗氣,一臉盛怒,面色慘白,牙齒咬得格格響。
他厲聲喝道:“李國柱!進殿聽宣!”接着,“嘩啦”一聲拔出了腰刀,吓得在場的人臉色都變了,總管太監李國柱更是跪在那兒縮成一團,像一隻瑟瑟發抖的老鼠。
“哐啷”一聲,皇上把腰刀扔在李國柱面前,他那憤怒而嚴酷的聲音在殿内震響:“立召乾清宮值夜侍衛,帶朕的腰刀往景仁宮取佟氏之首複命!” “啊!——”情不自禁的驚叫,來自好幾個方向、好幾個人之口。
皇後大驚失色,急忙撲到皇上腳下:“皇上!皇上!你這是怎麼啦!……”福臨暴怒地一腳踢開皇後,皇後“哎喲”叫了一聲,福臨全然不顧,向李國柱吼道:“你敢遲延,朕先殺了你!” 李國柱雙手捧着禦用腰刀,抖抖索索地跑了出去。
董鄂妃從寝宮沖出來,猛地跪倒在皇上膝前,雙手抱住福臨的腿,哀聲求告:“皇上,皇上,你不能啊!……” 福臨一哆嗦,驚訝道:“你!……”他怎麼也沒想到,董鄂妃會在此時此地突然出現在他眼前!他又驚又痛,彎下腰,雙手扶住了滿臉是淚的烏雲珠。
“陛下,佟家姐姐是皇子生母,于皇家有大功,無論如何,罪不當死!妾妃待罪多日,今天陳請處分。
皇上若處置佟家姐姐,就讓妾妃替她擔待了吧!”董鄂妃說罷,朝福臨一叩頭,站起來轉身就走。
福臨伸手沒拽住,她已急急忙忙跑出了殿門。
福臨大聲一喊:“烏雲珠!——”殿外黑沉沉的夜色裡,回答他的隻有“橐橐橐橐”急促的木底鞋的敲擊聲。
福臨驚呆了。
皇後這時已由地上坐起,大腿側被福臨那一腳踢得很重,她一手悄悄地撫摸着傷處,重新跪在皇上面前,含淚道:“皇上,看在我們姐妹的分上,饒了康妃吧!……” 福臨當然聽得出“我們姐妹”是指她和皇貴妃,也發現了她輕輕撫腿的動作,知道自己踢重了,心裡有些後悔,臉上怒氣稍稍減退了幾分。
宮女、内監們全都跪下了,同着皇後求情。
福臨闆着臉,并不作聲。
沉重的空氣壓得人無法呼吸,隻有窗下那金色的西洋自鳴鐘“滴答滴答”響個不停。
李國柱滿頭大汗地跑了回來,一進門便跪倒在地,雙手高舉着那柄閃着寒光的腰刀,上氣不接下氣地報告說:“禀萬歲爺!奴才與當值侍衛趕到景仁宮,皇貴妃娘娘不知怎麼也在那裡,護住康妃娘娘,不準用刀,說要是動刀,就連她一起……奴才們不敢造次,特來複旨。
” “佟氏呢?”福臨狠狠地問。
“康妃娘娘跪地領罪,要奴才轉奏萬歲爺,說她死不足道,死不足惜,隻求萬歲爺……她求萬歲爺親自動手殺她,她說她死而無怨……” 半晌,福臨不言語,大家都提心吊膽,誰也不敢擡頭,隻靜靜聽着,不知會是個什麼結果。
“皇貴妃為什麼不回來?”誰也沒想到福臨接下來問的是這麼一句話。
李國柱并不知道皇貴妃剛才也在坤甯宮,所以對“回來”二字有些莫名其妙,但他一點不傻,立刻禀道:“萬歲爺,奴才離開景仁宮的時候,皇貴妃娘娘和康妃娘娘正摟在一處,抱頭大哭呢!” 福臨一時辨不清心頭滋味,既感慨,又贊歎,又是憤恨,又是疼愛,酸甜苦辣,攪成一團。
他長歎一聲,朝着正殿中的
處理内廷事務的旨意,也從來都以“奉懿旨”的名義發下。
至于皇太後親自召見,他更是即刻就到,從不遲延。
這是由感情和禮儀混合而成的敬仰。
此刻,他正帶着這種自幼而來的習慣感受,望着母親和悅、溫潤的眼睛。
母子已談了一會兒了。
“皇兒,”太後微笑着說,“額娘要考考你。
天下一統,一舉而滅除南明,靠的什麼?” 福臨對此想的并不少,毫不遲疑地說:“上托上天護佑,祖宗英靈,下靠兵士奮勇,将帥得人。
再者,兒為政處事也舉措得當,不敢自稱英明,卻從不昏聩。
” “那麼,皇兒你為政的最大長處何在?” 福臨想了想,說:“明季酷政之後,滿、漢水火之際,善用仁厚寬和之良藥。
” 太後滿意地點點頭:“對,這是皇兒明見之處。
可是為什麼明于外事而暗于内事呢?” 福臨刹那間紅了臉:承乾宮的醜事母後也知道了!這種帷薄不修的内情,即使對親生母親,也是難于出口的。
莊太後裝作沒看見兒子的難為情,眼睛望着八仙桌上兩瓶盈盈的白荷花,繼續說:“先賢早就有話:男女居室,人之大倫;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世無怨女曠夫,才稱得太平天下。
宮女久閉宮中,情窦開時,難免生事,所以本朝訂有新制,二十五歲出宮婚配。
前明宮女數千、宮法森嚴,尚且不禁‘對食’,皇兒對此何必認真計較?事情總在宮牆之内,又無真迹。
常言說得好:‘不瞎不聾,做不得阿翁。
’這件事,皇兒你的度量和明智,真還不及皇貴妃喲!” “她?……”福臨的臉又紅了。
“她早就知道,早就對我講過。
她說,講天理、論人欲,她都得寬容。
祖先在關外草創天下之際,不曾拿這當成了不起的大事,既存天理,也不滅人欲……” 福臨目光閃爍了一陣,說:“那她自己會不會也……” 太後目光倏地陰暗了,望着兒子,責備地搖搖頭:“皇兒你不該這麼問,更不該這麼想!要問後宮女子有誰肯立時裂開胸膛把心掏給你,那隻有她!” 福臨自覺有愧地低下頭,小聲嘟哝着說:“淑惠妃和康妃她們,都拿這當醜事、當笑話……” “這當然是個疤,不是朵花。
不過,就是景仁宮和儲秀宮,要是也去搜查,一樣都有……” 福臨咬住了嘴唇。
果然,當晚奉皇上密令去景仁宮、儲秀宮等處搜查的李國柱,向皇上繳來了許多“妖具”。
福臨嘴唇咬得更緊了。
他命李國柱把它們送到本宮主位那裡,要她們自己處置,并傳了一道嚴谕:不許透露半點風聲,違旨者死罪。
以後也不許再提此事。
發現了這個秘密,福臨應該很不痛快,這究竟不是什麼光彩事兒。
但福臨心頭卻有一種雲開霧散的感覺,輕松了大半。
還有一小半呢?就是如何去彌合和皇貴妃之間的感情裂痕了。
就這樣宣召皇貴妃來養心殿?好像他在認錯,這絕對不行。
還是等皇貴妃自己來向他請求免罪更為體面。
當晚,他沒有翻任何主位的牌子,隻等着皇貴妃。
太後既然親自出面和解,她怎會不知道? 從黃昏等到月出,從三星高照等到銀河偏西,福臨一會兒在殿前閑步,仿佛數着點點流螢;一會兒習字作畫,卻又将作品一張張都團了扔掉;一會兒捧起唐詩高聲朗讀,讀不到半首便持卷凝思。
總之,不管做什麼,他的聽覺都高度緊張、靈敏,每一點動靜都會引起他的一陣心跳,還得裝作不在意的樣子。
太監們誰心裡不明白?他們暗暗好笑,眼見皇上成了那等着跳牆會莺莺的張君瑞了,可是誰也不敢有點兒笑模樣,一個個裝得跟面人兒似的,全無表情。
這一夜,烏雲珠沒有來。
福臨完全失眠了。
焦灼和緊張,竟催得他的感情上升得比初見烏雲珠時還要熾熱。
十二天沒有見到她了!任他掩飾,任他設法轉移感情,他仍然受不了那種食無味、寝不安、沒着沒落的相思味兒。
在這十二天裡,他動不動發脾氣、摔東西,又打太監又踢宮女,對召來的主位們更沒個好臉色。
玉瓶、玉盞和碧玉如意都被他摔得粉碎。
有個小太監,隻是因為把書放颠倒了——沒有照皇貴妃整理的樣子把象牙書簽朝外放,他就抽了他二十鞭,還罰他跪了半天。
這些脾氣,他都當着主位娘娘,好像專門發給她們瞧!想必是太後聽了主位們的訴苦,才決心出面的。
相思之苦,最難排遣,何況養心殿裡處處留着烏雲珠的蹤迹?書房裡有她用過的筆硯、她臨摹的楷書,妝台邊有她忘在那裡的一副珍珠耳環。
東梢間的卧室是他們倆共有的,任何主位,哪怕是皇後來了都不能到那裡和皇上同寝,如今空了十二天的卧床,似乎還保留着她的溫香。
他的腰邊還挂着她親手為他繡制的精緻的香囊……要是走出寝宮,來到養心殿,引起甜蜜回憶的事兒就更多了,不是嗎?那個牡丹盛開的美好日子,他倆在這裡定情…… 天亮了。
福臨還在養心殿的廊下走來走去,又焦躁又煩惱,其中還夾雜着說不出的甜蜜。
他想念烏雲珠,整個身心強烈地渴望着她。
但皇帝的威嚴和體面又在阻止他、束縛他。
他要在兩者之間尋找夾縫,想出兩全的辦法,讓烏雲珠回到他的懷抱。
怎麼辦呢?他撫摸着腰間那漂亮的香囊,蹙着烏黑的眉毛,實在有些進退兩難了。
“啟禀萬歲爺,武英殿大學士傅以漸、兵部尚書伊圖、梁清标求見。
”一個奏事太監小心翼翼地跪禀。
福臨心不在焉地望望他,視而不見,仿佛沒有聽到。
太監不見萬歲爺示下,不敢起身,又不敢擡頭,隻好再禀一遍,略略提高聲音。
“宣進殿來。
”福臨一揮手,轉身回養心殿等候。
召引太監領着三位大臣匆匆地進來了。
梁清标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伊圖簡直就是滿臉烏雲,惟有傅以漸仿佛不改常态,頗有宰相風度,但他微微發顫的手指,表明他在努力壓制内心的不安。
三人跪拜完畢,起身擡頭,隻見皇上穿一身江綢暗龍紋藍袍,黃腰帶上懸着七寶小刀、玉佩香囊、流蘇纓穗等雜珍,頭上沒戴帽子,項間沒挂朝珠,烏黑的頭發泛着光亮,象牙般黃白色的面龐染上淡淡紅暈,一雙明亮的眼睛仿佛含水的星辰,漆黑的眉,眉梢輕輕顫動,手裡輕輕搖着一把墨蘭折扇。
好一個俊逸潇灑的翩翩美少年!他笑盈盈地問:“衆卿不等朝會,有什麼急事?” 伊圖連忙奏道:“禀皇上,鄭成功兵臨金陵城下了!” 福臨耳邊“嗡”地響過一陣尖嘯,臉色驟然失去了血色。
為了掩飾心頭的慌亂,他“啪”的一聲,連扇子帶手掌在桌上猛一擊,扇骨斷了。
他站起來,厲聲問:“甲喇額真赫特赫的大軍呢?” 六月裡,鄭成功兵進長江口,朝廷立刻派赫特赫率軍增援江浙,阻擊鄭成功。
前些日子不斷有捷報傳來,如今是怎麼回事? 伊圖嗫嚅道:“赫特赫兵敗,在鎮江陣亡,所部被殲……” “什麼?鎮江?……”這幾個字福臨幾乎是喊出來的,難道扼守長江險要和南北運河的重鎮鎮江,業已丢失了嗎? 伊圖觸到皇上的目光,吓得不敢再說話。
傅以漸竭力拿出他平素鎮靜、從容的氣度,詳細地報告這個驚人的壞消息:“禀皇上,六月裡鄭成功已做好大舉北上的準備。
他自封招讨大元帥,以張煌言為監軍,率十七萬水陸大軍,兵分八十三營。
鄭成功親率馬步軍在崇明島登陸,攻焦山、破瓜州、占鎮江,如今已經圍困了金陵;張煌言率水軍沿江而上,攻占蕪湖後,又分兵四出,徽州、甯國、太平、池州等三十餘州府縣均已陷落;如今金陵城中隻有兵馬三千,總督郎廷佐困守危城,絕非鄭成功的對手,而江南各地聞風而起、蠢蠢欲動者不在少數。
形勢岌岌可危,請皇上早做定奪!” 呆了半晌,福臨聲音沙啞地說:“再派八旗勁旅,增援金陵!” 梁清标心情沉重,聲調也很沉重:“禀皇上,征雲貴大軍遠在邊陲,鞭長莫及;畿輔重地,豈能防衛單弱?各省駐防八旗,目下尤其不可輕動,惟有各處綠旗營尚可調遣。
隻是,這綠旗營……”他沒說下去,但意思很明白,綠旗營是漢人軍隊,在這樣一場戰争中,未必可靠。
傅以漸竭力沉着地說:“禀皇上,無論如何,必須速發救兵,以安定人心。
不然的話,江蘇與畿輔間隻隔山東一省,一旦蔓延,京師可危。
況且這消息不日就将傳開,百姓必定驚懼、混亂,甚至有人趁火打劫,擴大事态,難保不生他變。
臣以為不如就近發山東、安徽各處駐防八旗及綠營,立往金陵解圍,至少也要擋住鄭成功北上!……” “調盛京八旗!調湖廣八旗!調蒙八旗!……”福臨又急又怒,聲音都變了,臉色鐵青地喊,“一定要擋住他北上!” 三位大臣剛剛離開養心殿,福臨方才努力壓制的急和怒,就再也壓制不住了!更可怕的是,被急和怒掩蓋着的驚恐、慌亂,一陣又一陣地、越來越強烈地襲擊着他,各種可怕的想法争先恐後地從他腦海裡冒了出來: 江南,江南,朝廷的财賦重地,天下稅賦一半都來自江南啊……平定雲貴,靠的就是江南甯帖,糧饷源源不斷。
如今落入鄭成功手中,這不斷了朝廷的半條命嗎?…… 鄭成功,這軟硬不吃的漢子,我殺了他的父親、兄弟,他當然要破釜沉舟,拼死一戰,決無投降餘地的……他是誰?小民們叫他國姓爺,他打的是朱明旗号!漢人但凡有一星一點懷念故國,都會處處向着他!……剛才傅以漸不是說了,他已得了三十餘府州縣,還有許多地方蠢蠢欲動,準備響應,連朝廷的命官,那些漢官們,不是也已望風而降了?……金陵城中守兵三千,可是滿兵隻有五百啊!漢人軍隊能靠得住嗎?郎廷佐也是漢軍旗的,他靠得住嗎?…… 眼看金陵陷落隻在早晚間。
金陵一失,江南半壁就将完全落入鄭成功手中,那時,安徽、山東起而響應,必定勢如燎原,蔓延到山西、直隸,京師就将被包圍,普天之下的漢人就會一起動手,拿起刀槍,殺向占領和盤踞在他們祖居田廬上的兇暴的滿人,那時滿洲将陷于反叛的漢人的汪洋大海!……滿蒙八旗才有多少人?怎麼敵得過這樣的汪洋大海?這一切就要來臨,這是滿洲的末日,是愛新覺羅氏的滅頂之災!…… 福臨越想越慌,越慌越怕,大滴大滴的汗珠沁出額頭。
他完全失去了理智和鎮靜,忘記了自己的身份,突然大叫一聲:“額娘!……”撇下驚呆的侍從們,撒腿就沒命地向慈甯宮狂跑,好像背後有青面獠牙的鬼怪在追趕他。
“額娘!額娘!”福臨一頭沖進莊太後的寝宮。
他那射出狂亂目光的眼睛、痙攣的扭曲的雙手、類似瘋癫的動作,把太後吓了一跳,可是她還來不及有所反應,福臨已“撲通”一聲跪在她腳邊,氣喘籲籲地說: “額娘,我們,退出山海關,回老家去吧!回到我們祖先呆的地方,回到我們應該呆的地方去吧!” 莊太後黑眉一挑:“皇兒,你瘋了?” “不,不!”福臨慌亂地站起來,雙手不住地顫抖,“江南已經丢了!鄭成功就要攻陷金陵,安徽山東一反,畿輔危在旦夕!漢人幾千萬,幾千萬哪!哪能容得我們,額娘,我們快走!……” “你給我住口!”莊太後臉頰抽搐,狠狠地咬牙喝道。
可是福臨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仍然瞪着驚懼的眼睛在那裡亂嚷亂叫、指手畫腳:“額娘,快走!再晚就來不及了!……” 莊太後大怒,一把揪住福臨的脖領,眼睛裡燃燒着福臨從不曾見過的熊熊烈火,使她此刻不僅威風凜凜,而且那麼兇狠、可怕,福臨吓住了,噤住了,看她狠狠揮開了右手,料想她就要掄過來狠狠抽自己耳光。
不想那隻手順勢拿過茶幾上的一杯夏令冰水,“嘩”的一下,狠狠潑在福臨頭上。
福臨一個冷戰,被冰水澆得透不過氣來,不由自主地又跪倒了。
莊太後指着福臨,叱罵的話像沉重的石頭,一句一句照皇帝頭上砸過來: “你這個敗家子!窩囊廢!草原上的兔子也比你強!你的父親和祖父流血拼命打下的江山,你竟然膽小得要棄土逃跑!你怎麼配當愛新覺羅的子孫?你的血裡怎麼就沒有祖先的英雄氣概!你這個懦弱卑怯的東西,我生你的時候怎麼沒拿你扔去喂鷹!……” 沒有見過,甚至也沒有人想到過,莊太後,一向那麼溫和、慈愛、明智,此刻會火山爆發似的破口大罵。
事實上,她真氣壞了。
如果不是突然想到兒子的身份,那重重的一巴掌一定要抽在至高無上的皇帝臉上。
頭上、臉上、身上都濕淋淋的福臨,起初驚呆得如同木雞,繼而羞愧得滿臉通紅,到後來,漲紅的臉變成紫色,太陽穴蔔蔔亂跳,渾身顫抖,突然挺身一蹦,竟迸發出狂暴的急怒,大吼一聲: “我去收拾這個鄭成功!” 他“嗖”的一下拔出七寶刀鞘裡寒光凜凜的小刀,上指蒼天,目光瘋狂地咬牙切齒道:“親征!親征!立刻禦駕親征!不得勝還朝,就戰死疆場,額娘,你靜候兒的消息!”他掉頭就跑,太後一把沒拉住,他已箭一樣沖出了慈甯宮。
憤怒得雙手還在顫抖的莊太後,此刻又被兒子突如其來的瘋狂震驚了。
這樣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即令她是親生母親,也覺得非常意外。
她決不容忍她的兒子成為一個怯懦的、無所作為的君主。
但是親征,這關系着入關十六年的整個王朝的穩定甚至存亡。
皇帝一旦親征失敗或是陣亡,那就毫無退路、毫無補救了! 莊太後一把抓過另一杯冰水,猛然把熱烘烘的額頭貼了上去。
在這重大的關系社稷安危的時刻,她必須使自己迅速冷靜下來。
凝思片刻,她立即動身追往養心殿,勸阻福臨。
但她晚了一步。
養心殿太監禀告說:萬歲爺不吃不喝,怒氣沖沖,踢倒了好幾個小太監,草草着了朝服,救火似的奔往乾清宮上常朝去了。
乾清宮裡,表面威嚴沉靜的福臨,臉色白得像紙,用高得刺耳的聲音宣布:“……朕意已決,即日禦駕親征!” 已被鄭成功圍金陵的消息弄得惶恐不安的王公大臣們,聽得這一聲,不啻暴雷在頭頂炸響。
他們都了解皇上的性情,也就更知道此舉的巨大危險,一個個急得變了臉色,紛紛奏告勸阻。
不多時,皇上的禦座前、丹陛上就跪了黑壓壓的一大片。
不想這反而激起福臨的更大憤怒,他登時雙眉倒豎,操起禦用寶劍,左右開弓,乒乓一氣亂砍,把他那精雕細刻、金光閃閃的八寶金龍禦座劈成了碎塊,他“當啷”一聲擲劍于地,暴怒地喊道: “誰再敢阻止朕禦駕親征,就要他像此座一樣!……傅以漸、胡世安,你們立即給我拟出親征旨意,廣告京師、天下,曉谕百姓!” 福臨的聲音在乾清宮那高大深邃的殿堂中發出震人的嗡嗡響,王公大臣、文武百官,誰還敢再說一個“不”字? 一連兩天,整個皇宮内院混亂一團,都被“禦駕親征”攪得晝夜不甯,驚慌失措。
人們聽說皇太後試圖使這瘋狂的皇帝恢複理智,用溫言細語平息他的暴躁,但無濟于事,皇上一直沒有松口。
皇太後又派皇上的乳母去皇上跟前勸誡,因為福臨一向敬之如生母。
可是這位嬷嬷鼓足勇氣的話還沒說一半,皇上就跳将起來,惡狠狠地嚷道:“再要啰嗦,就把你劈成碎片!你不知道朕在乾清宮的宣谕嗎?”嬷嬷吓得差點跌了個跟頭,連忙離開了這個不可理喻的人。
更大的混亂像瘟病一樣,已在京城中傳染蔓延。
金陵失陷的謠言,本來就使許多人惶恐不安,很怕剛剛平息了十來年的天下又要大亂,而各城門貼出的“禦駕親征”的布告,更證實了他們的憂慮,一場大戰亂,仿佛就要從天而降,迫在眉睫,壓向頭頂了。
一夜之間,全城各處都像被捅開的馬蜂窩,亂成一片,不少商号閉門,鬧市驟然冷落,動作快的人家已經在收拾細軟,準備外逃避難了。
至于八旗之家,則不得不準備從征,也是一派惶惶不安。
整個京城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
深恐觸了龍鱗招來殺身大禍,又不甘心眼見朝廷危若累卵而不管不顧的王公貴族、文武大臣們,便走馬燈似的紛紛往慈甯宮谒見皇太後,求太後設法勸阻皇上。
想必是得到了皇太後的暗示,這些人又都掉頭打道宣武門,去湯若望處求他幫忙。
這樣,天主堂前的那條街,整日價車如流水馬如龍,擁擠不堪。
相識的仆從們見了面,代替互相問好的第一句話是:“湯老爺應了嗎?”回答者總是滿臉憂傷地搖搖頭,仿佛去參加了一個葬禮。
親王顯貴、部院朝官都來了。
湯若望不勝其擾,卻一直不肯答應。
事情很明白,皇上向來說話算數,又正在氣頭上,誰敢去勸,誰就十有八九要被“劈成碎塊”的! 天黑以後,湯若望才疲倦地倒在他的躺椅上。
整整一天繁忙的接待,幾乎把這個白發老人累垮了。
他内心還有一層說不出口的憂傷。
近兩年來,他的這個學生一天天親近佛門禅宗,一天天冷淡和回避他這當年極為尊崇敬愛的瑪法,使他心裡很不是滋味。
也許這股老年人的委屈,也是他執意不肯答應的一個原因吧。
他的新來的助手,有一頭深褐色鬈發和深褐色眼睛的南懷仁神甫,看了他一眼,便去倒了一杯湯若望心愛的萊茵白葡萄酒——這是南懷仁特意為湯若望帶到中國來的——送到他手中,同情中帶着憐惜,說道:“約翰,你的神情那麼憂郁,——你真累壞了!” “謝謝。
”湯若望接杯喝了一口,輕輕舒了口氣。
對面的蘇納神甫感歎道:“這些大人物,多麼卑怯!自己沒有勇氣以死谏君,卻要拉一位老人為他們擋箭!” 白乃心神甫又高又瘦,深陷的藍眼珠一直望着屋頂,聳聳肩說:“這有什麼奇怪呢?中國的皇帝,比我們歐洲君主的權力大得多——偏偏他又是這樣喜怒無常,不可理喻。
” 湯若望朝白乃心擺擺手:“不,不!那孩子決非不可理喻。
盛怒之中,誰也不免糊塗。
” 白乃心不以為然地搖搖頭:“你還為他分辯?難以理解!他對你不是越來越冷淡了嗎?親征這樣的大事,你事先竟一點都不知道!” 湯若望張張嘴,沒說出什麼,臉卻突然漲紅了,碧藍的眼睛裡充滿了淚水,全然是一個因委屈而傷心的老人情态。
衆人都看到了,又都避開目光,不忍看他。
湯若望毫不覺難為情地掏手帕拭淚,低語道: “哦,可憐的孩子!……” 沉默片刻,蘇納神甫說:“那麼,皇帝是要親征了?” 白乃心對南懷仁說:“皇帝親征,勢必不可收拾。
我剛從外面回來,北京城亂得要翻天啦!皇帝一旦将他的禦林軍都帶走,京師畿輔之地定會大亂;皇帝若是戰而不勝,天下大亂,恐怕就不可避免了!……”他表面輕松、骨子裡嚴重的話,使說話不多的南懷仁突然抛出一個很有分量的問題:“天下大亂,對我教會有什麼好處?滿洲垮台、皇上不幸,對我們傳教大事是利還是弊?” 他雖然越過白乃心的肩頭凝視着牆上的聖母畫像,說話也是輕輕的,仿佛在自言自語,卻使正在喝酒的湯若望動作一頓,放下酒杯,那麼尖銳又那麼沉重地看了看南懷仁。
大家都感到了南懷仁低語的重量。
但是,殉道者畢竟不是可以勸說的,何況論年齡、論資格,他們都是湯若望的後輩。
一片沉默落在了這間深邃、簡樸的屋子裡。
湯若望慢慢站起來,白須白發白眉,粉紅的臉膛上籠罩着莊嚴和神聖,手撫胸前的十字架,徐緩地說:“好吧,我去。
為了人民的安甯,為了耶稣會的榮譽,為了傳教事業的前途,也為了那可憐的孩子,即使是拿性命去孤注一擲,也是值得的。
上帝與我同在。
” 次日一早,另外三位神甫專為湯若望做了彌撒,禱告上帝保佑湯若望成功。
想到皇上的喜怒無常,想到滿洲嗜殺的野蠻舊習,湯若望向同伴們告别時,四個人都流淚了。
後來,湯若望用手指抹去眼淚,勉強笑道:“朋友們,不要像哭死者似的哭我吧!正義的事業,上帝會看到的。
” 晨霧彌漫,宣武門城樓變得遙遠又模糊,在悲壯蒼涼的氣氛中,南懷仁他們眼巴巴地望着老神甫遠去,不知這是不是最後一次見他?不知他能不能生還? 紫禁城越來越近,湯若望漸漸從蒼涼的心情中解脫出來,變得冷靜了。
不錯,近來皇上疏遠了他,被那些僧徒包圍着。
那些僧徒都是堅決反對天主教的,這對教會很不利。
皇上也不是許多年前湯若望所熟悉的那個少年了,他長大成人,不可能還像小時候那麼依戀他,又正在暴怒的火頭上,這是湯若望處境危險的地方。
不過,湯若望了解福臨,知道他天資聰慧,有極高的判斷能力,有極銳敏的目光。
他不相信,連白乃心神甫都能看清的形勢,福臨會看不清。
也許出于他高傲的帝王尊嚴,即使是氣頭上說錯的話也不肯收回?對福臨那種病态的自尊,他是太熟悉了。
聚在朝房的王公大臣們,一見湯若望,如同見到救星,一起圍過來,七嘴八舌說個不了,無非是問候、感謝、欽佩、催促。
原來,整整兩天了,沒有一個人敢向皇上進谏。
湯若望打心眼兒裡瞧不起這些顯貴,隻得靜靜聽着。
當召引太監傳他上殿時,他才客客氣氣地一拱手說:“諸位為國愛君一片誠意,若望不勝欽佩,少陪少陪!”說罷昂首挺胸地随着太監去了,毫不理會背後那一道道含意複雜的目光。
這位召引太監一向與湯若望交好,途中便把這兩天發生的事,一古腦兒細細說給湯若望聽,并說:“皇上眼下已經有點安靜,不像前兩天那麼大喊大叫了。
” 湯若望心裡一動,或許福臨已經明白過來了?但是他決不會自動撤銷親征的旨意,必須有人來給皇上台階下。
湯若望感到慶幸,這人可能就是自己。
這對轉變皇上對自己的态度,對今後的傳教事業真是大好事! 福臨坐在乾清宮的暖閣裡,面色依然嚴峻,雙眉緊鎖,雙唇緊閉,有力地昂着頭,一副高傲中帶着固執的表情。
看到皇上這種态度,湯若望心頭一涼、一緊。
但是仔細端詳,福臨右手執一柄描金牡丹折扇,左手翻着一函《玉台新詠》,湯若望心中又是一熱、一松。
這是他所料想的最好情況。
湯若望連忙趨前幾步,跪到福臨腳下,雙手遞上他昨夜在燈下斟酌再三的奏疏,随後便匍匐在地,不再擡頭。
他聽到紙聲窸窣,知道皇上在翻閱他的奏章。
不待福臨發問,他便很深摯地說:“觸怒皇上,本是死罪。
但若望甯肯粉身碎骨,也不能辜負皇上的信任,不能不忠于職守,有所見而不言。
皇上一身系社稷江山安危,系天下萬民所望。
老臣以十數年忠誠,懇求皇上罷親征之議,懇求皇上,不要使國家再瀕臨破壞的邊沿……”湯若望說得感情激蕩,曾經戰亂的他,一時竟老淚縱橫了。
沉默有頃,湯若望聽到一聲沒有料到的那麼輕柔的語調: “瑪法請起。
” 湯若望疑心自己聽錯了,擡頭一看,福臨的情緒已經完全變了過來,表情雖然隻不過可稱為平緩、平靜,但眼睛分明已透出溫和的光澤。
“瑪法一片忠誠,使朕心下感動。
瑪法的奏疏說得透徹。
畢竟瑪法博古通今,見解精到。
朕雖不敢與曆代賢君相提并論,卻也懂得從谏如流的道理……” 福臨大約還說了些别的,但湯若望已經聽不進去了。
在皇上誇贊他見解精到時,他心裡一輕松,頓時覺得四肢癱軟,差點動不了。
好不容易才恢複了常态,他又向皇帝建議說:“鄭成功即使攻占金陵,也不是無法補救,隻需拿出重饷,速派援軍,先堵住他北上的路,再令征雲貴大軍回師攻戰,鄭成功在江南是不能立足的!” 那些應召來乾清宮草拟诏書宣告親征作罷的大學士和學士們,都以萬分感激的目光向湯若望表示感謝。
這消息風一樣傳遍了紫禁城,湯若望出宮時,不論内官還是禦前侍衛、乾清宮侍衛,全都向他行注目禮;王公貴族對他點頭微笑;滿、漢文武大臣向他彎腰;一道一道宮門邊的侍衛一遞一聲地高喊着:“伊裡!”向他緻敬。
他們的笑容是真心實意的,他們的快樂是顯而易見的。
湯若望竟又被感動得熱淚盈眶,想到将有許多顯貴體面人物又會來拜望他,會把他當成國家的救星,他真覺得自己是個扶危濟困的英雄了。
他昂首闊步,向所有的人微笑,心裡有一股孩子般的得意和快樂。
他的得意和快樂圍繞着一個中心:此舉提高了他的地位和威望。
他自顧自地笑着,輕聲地用科倫家鄉話自語道:“教會的神聖事業将因此而獲得更大成功!……哦,太好了!……” 福臨那緊張得幾乎達到破裂程度的神經,終于松弛了,他暗暗地舒了一口氣。
其實,昨天承乾宮送來董鄂妃的請安請罪折之前,他的盛怒已過,明白自己的錯誤了。
董鄂妃的折子除了為自己的過失向皇上領罪,陳請貶位以外,還委婉地懇求皇上以社稷江山和百姓黎民為重,千萬不可自蹈危機。
立國未久,京師尤重,相信皇上能臨危不懼,穩如泰山。
鄭成功東南一隅,決不能與天下抗衡。
一番知心而明睿的話,使福臨更清醒了。
但是,旨意傳了,布告發了,禦座也劈了,怎麼收回?怎麼下台? 湯若望的冒死進谏,恰逢其時。
瑪法是皇太後的義父,掌管天文天象的博學大臣,在民間享有“湯聖人”的美稱,身份、地位、威望明擺着,就着他的手下台,再合适不過了,皇上不僅不失體面,還可博得“從谏如流”的美名呢! 大臣們都已匆匆退出乾清宮,趕着去辦理收回“禦駕親征”的一層層事務。
完全平靜下來的福臨,接過小太監送上的香茶,喝了兩口,眉頭重新緊鎖了:不好下的台下了,親征作罷了,可是鄭成功怎麼辦呢?……多尼、羅科铎大軍尚在雲貴,嶽樂不能離開,濟度呢?順治十一年他曾挂定遠大将軍印,專征鄭成功。
鄭成功多年不滅,退而複來,濟度上一次南征不成功有很大責任,這次再讓他出馬,也說得過去。
不過……福臨早就感到濟度對自己不滿,讓他挂印遠征,能完全放心、松手嗎? 福臨瘦長的手指在禦座的扶手上輪番按捺着,他在沉思。
他忽然想起,康妃的母親是濟度的表姐,三四天以前,簡親王福晉還同佟夫人一道來景仁宮探視康妃。
要不要從康妃那裡探探口氣,看看簡親王的怨氣究竟有多大,究竟主要為了什麼,然後再作定奪? 夏日天長,看看鐘表已過戌初,而窗外天色還不暗,福臨決定今晚到景仁宮去。
剛要傳旨,他又猶豫了。
他從案上的紅木折匣中拿出皇貴妃的奏折,不知第幾遍地打開來看,那娟秀清晰的小字恰如其人,一霎時就使福臨産生如處春風的感覺。
他輕輕撫摸着她的字,心頭滾動着陣陣柔情。
今晚,他原要召烏雲珠來養心殿的呀!他暗暗盼望着的一天終于來了,可是…… 福臨終于把那折子放回匣中,心裡說:“烏雲珠,為了社稷江山,又要委屈你一夜了!……” 此刻,烏雲珠正在坤甯宮與皇後閑話。
一場駭人的暴風雨、一次可怕的危機終于過去了,兩人都由衷地高興。
皇後笑容滿面。
皇貴妃仍然帶着幾分憂慮說: “雖然宮内、京師就此平穩了,可是對付鄭成功,還要花大氣力呀!” 皇後說:“那是外事了,自有文武大臣們輔佐皇上料理。
”她愛憐地看看董鄂妃消瘦的面頰,歎道:“你身子這麼虛弱,總是用心太過了。
也該靜心調養才是啊!” 董鄂妃一笑:“姐姐美意,小妹心領了。
隻是我生來的賤脾氣,凡事隻要過耳,便不能不過心;但凡過心,便忍不住地要細細思慮。
所謂心勞命薄,不如姐姐厚福啊!” 皇後連連搖頭笑道:“罷、罷!巧妹子再不要挖苦笨嘴拙舌的老姐姐。
倒是說說看,皇上究竟為了什麼,竟怪罪到你頭上了?” 董鄂妃的頭低下去了,靜幽幽地說:“總是我不好,惹他生氣。
不怪他這麼多天一直遠着我……” “唉,說不得!”皇後蹙了雙眉,“他離了你,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見天發脾氣摔東西打人。
要是有你在身邊,這回也未必鬧得這麼兇……” 一個坤甯宮小太監急急跑進寝宮門口,結結巴巴地禀告:“萬、萬歲爺,駕到!” 二人吃了一驚,心裡頓時發慌,互相對視一眼:二更已過,夜這麼深了,皇上為什麼駕臨坤甯宮?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又出了什麼意外? 皇後急急忙忙地說:“妹妹快随我出去接駕!” 董鄂妃連忙答道:“不行,我正待罪,沒有皇上旨意不能面君,姐姐你快去吧!” 皇後剛剛迎出中門,福臨仿佛渾身燃着烈火,大步闖進坤甯宮,從跪下請安的皇後面前,“呼”的一聲挾着一股疾風閃過去了。
皇後心慌意亂,趕忙站起身,随着進了中門。
隻見福臨雙手叉腰,站在正中,大口大口喘着粗氣,一臉盛怒,面色慘白,牙齒咬得格格響。
他厲聲喝道:“李國柱!進殿聽宣!”接着,“嘩啦”一聲拔出了腰刀,吓得在場的人臉色都變了,總管太監李國柱更是跪在那兒縮成一團,像一隻瑟瑟發抖的老鼠。
“哐啷”一聲,皇上把腰刀扔在李國柱面前,他那憤怒而嚴酷的聲音在殿内震響:“立召乾清宮值夜侍衛,帶朕的腰刀往景仁宮取佟氏之首複命!” “啊!——”情不自禁的驚叫,來自好幾個方向、好幾個人之口。
皇後大驚失色,急忙撲到皇上腳下:“皇上!皇上!你這是怎麼啦!……”福臨暴怒地一腳踢開皇後,皇後“哎喲”叫了一聲,福臨全然不顧,向李國柱吼道:“你敢遲延,朕先殺了你!” 李國柱雙手捧着禦用腰刀,抖抖索索地跑了出去。
董鄂妃從寝宮沖出來,猛地跪倒在皇上膝前,雙手抱住福臨的腿,哀聲求告:“皇上,皇上,你不能啊!……” 福臨一哆嗦,驚訝道:“你!……”他怎麼也沒想到,董鄂妃會在此時此地突然出現在他眼前!他又驚又痛,彎下腰,雙手扶住了滿臉是淚的烏雲珠。
“陛下,佟家姐姐是皇子生母,于皇家有大功,無論如何,罪不當死!妾妃待罪多日,今天陳請處分。
皇上若處置佟家姐姐,就讓妾妃替她擔待了吧!”董鄂妃說罷,朝福臨一叩頭,站起來轉身就走。
福臨伸手沒拽住,她已急急忙忙跑出了殿門。
福臨大聲一喊:“烏雲珠!——”殿外黑沉沉的夜色裡,回答他的隻有“橐橐橐橐”急促的木底鞋的敲擊聲。
福臨驚呆了。
皇後這時已由地上坐起,大腿側被福臨那一腳踢得很重,她一手悄悄地撫摸着傷處,重新跪在皇上面前,含淚道:“皇上,看在我們姐妹的分上,饒了康妃吧!……” 福臨當然聽得出“我們姐妹”是指她和皇貴妃,也發現了她輕輕撫腿的動作,知道自己踢重了,心裡有些後悔,臉上怒氣稍稍減退了幾分。
宮女、内監們全都跪下了,同着皇後求情。
福臨闆着臉,并不作聲。
沉重的空氣壓得人無法呼吸,隻有窗下那金色的西洋自鳴鐘“滴答滴答”響個不停。
李國柱滿頭大汗地跑了回來,一進門便跪倒在地,雙手高舉着那柄閃着寒光的腰刀,上氣不接下氣地報告說:“禀萬歲爺!奴才與當值侍衛趕到景仁宮,皇貴妃娘娘不知怎麼也在那裡,護住康妃娘娘,不準用刀,說要是動刀,就連她一起……奴才們不敢造次,特來複旨。
” “佟氏呢?”福臨狠狠地問。
“康妃娘娘跪地領罪,要奴才轉奏萬歲爺,說她死不足道,死不足惜,隻求萬歲爺……她求萬歲爺親自動手殺她,她說她死而無怨……” 半晌,福臨不言語,大家都提心吊膽,誰也不敢擡頭,隻靜靜聽着,不知會是個什麼結果。
“皇貴妃為什麼不回來?”誰也沒想到福臨接下來問的是這麼一句話。
李國柱并不知道皇貴妃剛才也在坤甯宮,所以對“回來”二字有些莫名其妙,但他一點不傻,立刻禀道:“萬歲爺,奴才離開景仁宮的時候,皇貴妃娘娘和康妃娘娘正摟在一處,抱頭大哭呢!” 福臨一時辨不清心頭滋味,既感慨,又贊歎,又是憤恨,又是疼愛,酸甜苦辣,攪成一團。
他長歎一聲,朝着正殿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