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
一交順治十六年,前方的勝利消息便雪片般飛來。
正月,多尼、吳三桂、趙布泰等四路大軍會師于平越府,随後再分三路取雲南,所向皆捷,不久就收複了昆明。
繼而大軍追擊永曆帝朱由榔,進克永昌,在怒江之濱磨盤山一場大戰,清軍雖然中伏損失不小,但最後大獲全勝,李定國奉永曆帝出逃緬甸,于是雲貴全部收複。
平西王吳三桂鎮守雲南,平南王尚可喜鎮守廣東,靖南王耿繼茂鎮守四川,西南諸省大定,統一大業終于完成了。
舉朝上下一片歡騰,滿洲王公貴族更是興高采烈,他們攀上了他們祖先不曾達到的高峰! 由于撤議政改内閣造成的矛盾和龃龉,此時都淹沒在勝利的狂歡之中。
各地一些響應南明的小股造反人馬,都被輕而易舉地平定下去了。
三月裡,鄭成功曾率軍進犯浙江太平,企圖減輕雲貴方面的壓力,但被官軍擊敗,遠遁海島。
撤議政雖未成功,但内院改内閣和增設翰林院,總算是付諸實施了。
順治躊躇滿志,開始計劃許多統一後的大事:撤回大軍,削減軍費,改革賦稅,進一步推行“招撫流亡、開墾荒地”等等。
福臨身邊也一切如意。
宮内平靜和順,太後福體安康,後妃相親相愛,阿哥、格格也都平安。
由于皇上“雨露均勻”,各宮主位的怨氣平息了許多。
董鄂妃的堂妹已經進宮,封為貞貴人,和姐姐一樣受到皇上的寵愛。
政暇日,順治或與後妃們飲宴說笑、賞花看戲;或召内閣、翰林院學士談詩作賦;或往萬善殿拜訪玉林、木陳等高僧,參禅學道。
總而言之,一切都順利得不能再順利,他自己也十分滿意。
七月初七乞巧節,是民間所謂天上牛郎會織女的日子。
喜鵲、烏鴉之類,一整天都應當不見蹤影,因為它們都去天河為牛郎、織女搭橋了。
偏偏有兩隻喜鵲,不知為什麼缺少仁義心,不曾飛往遙遠的銀河,隻在坤甯宮前黃澄澄的屋檐上跳來跳去,喳喳亂叫。
容妞兒正跟皇後的侍女在階前蔔巧,聽到鵲噪,擡頭呆呆地望了好一會兒,悄悄說:“俺再沒喜氣要你報的。
你别叫了,你走吧,快去搭橋吧,人家夫妻一年就見這麼一回面兒,這點兒忙你都不肯幫嗎?……” “哎呀!瞧我的這個多好!”皇後的一個侍女拍手笑着喊,“容妞兒,快來瞧呀!” 台階上放了四五個盛滿清水的瓷碗,曬在太陽下。
女孩子們各拿一枚小針,輪流往水碗裡投。
沉入水底,最拙;能浮在水面,就算有巧。
再看水底針影的形狀:散如花,動如雲,中等;如果細如線,尖如錐,這投針的女孩兒便是最巧手了。
這就是俗稱丢針兒的小姑娘七夕之戲,也叫蔔巧。
到了晚上月出的時候,女孩子們還要往供桌上擺瓜果糕點和自己的女紅繡品,向銀河祝拜,乞求織女保佑她們拙的變巧,巧的更巧。
陽光在水面上嬉戲,女孩子們忽而歎息,忽而歡笑。
容妞兒最後一個丢針。
小小銀針像貼在水面的一根羽毛,極輕極穩,水面紋絲不動,碗底透出一道細細如絲的線。
“哈,容妞兒最巧!”女孩子們笑着嚷叫起來。
笑嚷聲驚動了董鄂妃,她走出暖閣,女孩子們趕忙低頭斂容,恭敬地站好。
董鄂妃看看階上的碗,笑了,說:“在蔔巧嗎?你們最巧的是誰?” 皇後的侍女跪下笑道:“禀皇貴妃,是你宮裡的容妞兒。
” “快起來,什麼大事,還要跪禀。
”董鄂妃和藹地說,“倒不知道容妞兒這麼好運氣,今兒晚上還得乞乞巧吧?” 女孩子們都笑着連連點頭稱是。
“好。
皇後病體初愈,你們不要大聲說笑,好嗎?”董鄂妃依然那麼和藹地提出要求,宮女們哪能不立刻遵行?看她移動着弱不禁風的身體回到坤甯宮,她們忍不住小聲議論開了: “多虧了皇貴妃,不然,咱們皇後這一病可就難起了!” “可不嗎!五天五夜,皇貴妃眼睛都沒閉過,守在床邊喂水喂藥,洗臉洗腳,就是坤甯宮侍女、太監還輪着歇息呢,她連喘口氣的工夫都沒有!” “唉,不管哪宮主子病了,皇貴妃都去親自照看,她的心眼兒也太厚道了!” “哼,誰再說董鄂娘娘想當皇後,我就不信!……”年齡最小的一位皇後侍女剛不平地說了一聲,就被旁人把嘴捂上了,還挨了幾句申斥:“這話是你能說的嗎?快閉嘴!” 容妞兒隻是聽着,沒有搭茬兒。
她比她們知道得多得多。
她知道董鄂妃五晝夜目不交睫;她知道皇後病危時,董鄂妃每離皇後榻出寝門便落淚說:“皇上委我侍候照看皇後,要是不能痊愈,可怎麼辦哪!”容妞兒還親眼見她設香案為皇後祈禱。
但容妞兒更知道在這耗費心力的五晝夜之後,皇貴妃更加消瘦、更加虛弱了;夜晚更難入眠,痰中見血的次數也更多了。
不過皇貴妃嚴禁容妞兒對别人提起這些,如果犯禁,她說就要把容妞兒立刻趕出宮去! 容妞兒可不願離開這裡!在她短短的一生中,還沒有對誰産生過這樣又敬又愛的感情。
在馬蘭村的時候,她還是個無憂無慮的小丫頭。
她愛母親、姐姐,也愛大哥。
但對母親她是愛而不敬,對姐姐是又愛又憐,對大哥是怕多于愛。
怎麼能跟皇貴妃比呢?皇貴妃像是天上的神仙啊! 當初容姑全家被押進京,很快就被賞給功臣家為奴了。
容姑因為年齡小,幹不了活,王府都不要,最後落到一家包衣佐領手中。
包衣按說是滿洲的家奴,可是待自家的奴婢卻格外兇狠,不到半個月,容姑就被打得渾身上下沒有一塊好肉,一頭黑發被揪得七零八落,一個漂亮活潑的小姑娘被折磨得沒了人形,容姑的眼淚都哭幹了。
誰知主人家忽然變了面孔,對容姑好起來。
做了兩套綢子的鞑子袍,另撥了一間幹淨屋子讓她住,不僅不再餓肚子,隔三岔五總有好菜好湯款待她。
容姑是直心眼的小女孩兒,對她壞她就罵,對她好她又很感激,不多時竟養得白白胖胖,倒像主子姑娘了,又恢複了原來的天真。
這是為什麼?容姑想不透,也不愛想。
但主母很快就向她透了底:她得頂替主人家的女兒去選宮女。
宮女不同于秀女,是每年由十三衙門中的内官監辦選,選自包衣佐領下各家十三歲以上、十八歲以下的女兒。
她們的地位比秀女低得多,主要供内廷各宮主位役使。
年滿二十五歲就被遣出宮,由母家另行擇配。
容姑的主人主管選宮女,暗中早已做好手腳,惟一要堵的漏洞是容姑的嘴。
于是容姑受到嚴厲警告:膽敢透露真情,就把她的母親和姐姐殺掉! 就這樣,容姑莫名其妙地進了宮,成了承乾宮掃地送水的粗使丫頭。
由于她天真的笑臉、秀麗的眼睛和對本宮主子的說不清的傾慕,董鄂妃注意到她,很快就使她代替出宮的容妞兒,做了皇貴妃随侍宮女中的一名。
容姑心甘情願地服侍皇貴妃,一片忠心。
皇貴妃也喜歡她,但做得從不過分,恰到好處地使容姑感到皇貴妃另眼看待,又不使其他宮女、太監有所覺察。
不管皇貴妃怎樣得到内廷幾乎所有人的喜愛和贊美,不管皇貴妃平日怎樣談笑風生,神采奕奕,容姑卻知道皇貴妃有多少說不出的苦楚、有多少需要背人流淚的辛酸。
在這些時候,容姑恨不得跪到皇貴妃面前,摟着她的雙腿替她痛哭一場,哪怕隻向她說一句安慰的話呢!但容姑不敢…… “容妞兒,你聽!”冷不防皇後的侍女小聲叫她,“皇貴妃又講笑話了,咱們去聽聽啊?” 果然,從暖閣打開的窗紗裡傳來了笑聲。
自打皇後的病有了起色,陪在床邊的皇貴妃又多了一件事,為皇後讀書講史,不時講幾個小笑話為皇後解悶。
可是皇貴妃一夜一夜地睡不着、身體衰弱而又孤單的時候,有誰來給她講笑話解悶呢?容妞兒搖搖頭,她不忍心去聽。
東暖閣裡,董鄂妃果然在強打精神,給皇後講笑話:“從前有個邢進士,長得十分矮小,有一次在鄱陽湖遇到水盜,水盜把他的财物搶到手,便要殺他滅口。
強盜剛剛舉起鬼頭大刀,邢進士趕忙湊趣說:‘人家已經叫我邢矮子了,假如你再砍了我的頭,我不就更矮了?’強盜聽了不覺大笑,收起刀,放他走了。
” 皇後又笑了,道:“難得這位邢進士不怕死。
” “正是呢!萬事隻要想得開,死在眼前都有辦法化解。
”董鄂妃笑着說,很是自然親切。
皇後斜靠在涼榻上,董鄂妃坐的椅子就在榻邊。
窗外強烈的陽光經過濃綠的窗紗後,已經變得十分柔和,仿佛帶着淡淡的青綠。
這樣的冷光斜射在董鄂妃的臉上,使她的面龐更顯蒼白,眼圈的烏青色也更濃重了。
皇後心裡不過意,說:“我的病已經全好了。
你辛苦了這麼些日子,也該好好歇歇了,不要天天來陪我……” “娘娘言重了。
妾妃等輩理當事皇上如父,事皇後如母,母病,子女怎能不盡心盡孝呢?但凡有體貼不周之處,娘娘多加教訓才好。
” 皇後望着董鄂妃美麗的眼睛,感受到一陣煦煦暖意,心裡很激動,卻不知說什麼才好。
後來,她長歎一聲,握住了董鄂妃的一隻手,含淚道:“你真是好人!心腸好!……一向都是好的……我隻當你處處邀買人心,不是想取中宮之位,也要日後當皇太後。
這回我病倒,心想你不知有多高興、不知怎麼盼着我早死呢!……哪曉得你全然不是的,你這樣待我,我……唉,我太多心了!” 董鄂妃把另一隻手也伸過去,輕輕撫摸着皇後胖胖的手背,誠摯地說:“皇上治國日理萬機,勞心費神,娘娘内為六宮之主,外替皇上分憂。
如今天下歸一,國事政務、宮外宮内都會更加繁忙。
妾妃若能為皇上娘娘分擔細務,分憂解愁,不但責無旁貸,也是一大快事,理當的啊!……” 皇後道:“我病已全好,明日要去慈甯宮請安。
太後遣人來問候看視,真叫我羞愧啊!……妹妹,我們明天一起去,好嗎?” 聽到最後這一個新的、從未有過的稱呼——“妹妹”,董鄂妃心裡一熱,眼睛濕潤了。
她連連點頭稱是。
當董鄂妃向皇後告辭時,實際上已經精疲力盡了。
她怕自己起不來,便撐着椅子扶手,猛的一站,隻聽耳朵裡“嗡”的一陣尖嘯,頓時眼冒金花,意亂心慌,搖晃着就要摔倒。
皇後驚呼一聲,宮女們連忙趕來扶住她。
皇後看她嘴唇都失去了顔色,忙問:“你這是……哎呀,快去傳太醫!……” 董鄂妃勉強笑着安慰皇後:“娘娘,我不要緊的,回去躺躺就好。
你好好歇着吧!” 容妞兒和一個坤甯宮侍女扶着董鄂妃,隻走了幾步,董鄂妃又回頭對皇後笑道:“娘娘,明兒早起等着我,咱們一起去慈甯宮跪安。
” 次日清晨,後妃們按每日必修課,都往慈甯宮請安,前前後後絡繹不絕。
惟有皇後和皇貴妃七八天沒有親身來慈甯宮了,遇到的妃嫔都向她倆請安,為皇後康複而祝福,為見到皇貴妃而欣慰。
皇後看得清楚,董鄂妃在宮中上上下下很得人心。
如果在過去,她會因此而郁悶心酸的。
今天她卻由衷地高興,因為她明白了:她和董鄂妃像自家姐妹似的友愛,她也會得人心的。
淑惠妃和貞貴人正陪着太後說話。
見她倆一同來了,太後很高興。
兩人一同跪下請安,站起來時,皇後怕皇貴妃體弱無力,向側後方的皇貴妃斜過身子,伸過手去扶了她一把。
在皇後,這是一個很自然的動作;在皇貴妃,心裡很感動。
其他人可就覺得詫異了:皇後怎麼能降低身份去攙皇貴妃呢?淑惠妃蹙蹙眉頭,憤憤不平的神色立刻不加掩飾地從眼睛裡透露出來,使勁白了她姐姐一眼;貞貴人還年輕,隻管看着她的姐姐,臉上泛出羞澀的愉快的笑;太後呢,顯而易見地非常高興,立刻命二人坐下,細細問起皇後這些日子生病到痊愈的情況。
皇後感激地講起皇貴妃五晝夜衣不解帶、目不交睫的辛苦侍奉。
皇太後頻頻點頭,十分感慨。
皇後說完,和皇太後一起望着皇貴妃。
皇貴妃紅了臉,很難為情地立起身,低聲說:“娘娘誇獎,實在不敢當,這原是妾妃分内事……”她的瘦弱的身姿,羞赧的神态,愈加令人憐愛。
皇太後拉着她一隻手,疼愛地說:“我的兒,真難為你了……” 皇太後盯着董鄂妃看了片刻,又用另一隻手拉着皇後的手,笑道:“古時候有位大舜帝,娥皇女英姐妹同心,輔佐君王成就千秋大業。
今日裡你們姐妹相親相愛、和順端敬,可稱又一代賢後賢妃。
輔佐皇帝勵精圖治,做我們滿洲的娥皇、女英吧!” 皇後和皇貴妃都笑着斂身向皇太後緻謝。
但董鄂妃心頭卻忽然閃出《九歌》中《湘夫人》的名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她聯想到娥皇、女英投水殉舜的結局,太後的比方竟使她産生不祥的預感,心裡暗暗發抖,但她盡力把這悲哀遮掩了過去。
太後用商量的口吻說:“立秋已過,我想到溫泉去住幾天。
皇後病體初愈,正好去靜養,烏雲珠,你也去吧!” 董鄂妃遲疑片刻,說:“兒近日氣虛體弱,還是不去為好。
” 皇後說:“禀母後,昨天皇貴妃在兒宮中昏厥過。
這些日子她太勞累了。
” 皇太後說:“我知道你近年身心交瘁,虧虛太過,正需要好好靜養。
我特地着人命西鶴年堂配制了白鳳丸、八寶丹、女金丹幾種名藥,專治氣血不足、經血不調等一應婦人病症。
……貞貴人也去,時時扶持,總是姐妹,好照應。
” 聽到這樣體貼的、充滿母愛的話,淚水直在烏雲珠眼裡打轉兒,畢竟有人真疼她,她的勞瘁得到了報償。
貞貴人連忙答應:“我正想去呢!跟姐姐做伴兒最好。
” 太後瞪了貞貴人一眼:“不是要你給姐姐做伴兒,是要你多照看姐姐的病!”聽太後的口氣,分明很喜歡那個一團稚氣的貞貴人。
貞貴人悄悄從太後背後向姐姐頑皮地擠擠眼兒,董鄂妃隻當沒看見,又禀道:“母後恩德,兒銘記在心。
隻是這些日子皇後病重,宮内事務繁雜,許多事情都沒有辦完。
兒想把内廷事務、宮規宮訓都弄出個頭緒,再……” 太後歎道:“就是一塊堅玉,也經不住日夜磨損,何況血肉之軀呢?你聰明過人,才智出衆,又識大體顧大局,原是好的。
隻是後宮一年到頭多少事,你怎能事事都擔在肩上?操勞過了,操勞過了!我正要你離後宮往溫泉靜養。
這些日子老沒見你,說話兒都沒趣。
您能不能勉強起來跟我一同去,讓我這老太婆高興高興呢?” 董鄂妃連忙跪下,說:“母後言重了,兒實不敢當。
兒一定同去。
什麼時候動身?” “哦,我已讓他們準備好,用過早膳就動身。
你們也回宮收拾一下。
淑惠妃,我們去後,宮裡的事你代管幾天。
我已告訴皇帝,有什麼大事,差人來溫泉禀告。
” 淑惠妃早跪下領命了。
後妃們出了慈甯宮,入啟祥門,在月華門前分手。
董鄂妃笑着對淑惠妃拜了拜,說:“妹妹,家裡的事就累你了!……” 淑惠妃微微一笑:“沒什麼,理當代勞……”當她眼望着董鄂妃姐妹的背影消失在月華門内,臉上的笑容霎時消失殆盡,氣憤憤地說:“狐媚子!看把她興頭的!” 皇後皺眉道:“你又在胡說什麼!” 淑惠妃兩年來長大成人,稚氣退了,對董鄂妃的嫉恨更深了:“我就看不慣她拿腔作勢,裝神弄鬼的,把太後哄得一腔心思全在她身上了!你看看剛才那個勁兒!” “剛才怎麼啦?太後說的話,句句都是真的。
” “哎喲我的姐姐,你也給糊弄住了?你當你真能跟她當什麼娥皇、女英?” “為什麼不能?” “天無二日,後宮也不能有兩個皇後哇!瞧她這狐媚子把太後和皇上都灌迷糊了,誰不說她比你強?早晚姐姐你這皇後得讓了她!” 皇後皺起黑黑的細眉:“她要想當皇後,我死了不是正好?前幾天她為什麼要不顧自己地照看我?” “……邀買人心呗!”淑惠妃遲疑片刻,找出這麼一句話,大約自己也覺得不能自圓其說。
皇後歎了一口氣,說:“妹妹,做人總要講良心。
人家為了救活我,累得半死不活,我再猜忌人家,可就太說不過去了……” “姐姐,難道你就真不明白,你們倆勢如水火?” 皇後搖搖頭:“水火也罷,木土也罷,我可不能忘記在我垂危之際,她陪伴我的日日夜夜。
你是我的親妹子,不也就白天來看看,晚上仍然回你的儲秀宮嗎?” 淑惠妃咬住嘴唇,無言以對。
“妹妹,你還是多想想這幾天如何理事吧!不要再往皇貴妃身上費心思了。
” 皇後走了。
淑惠妃不滿地低聲嘟囔:“好,好!不聽勸,後悔遲!……” 對董鄂妃的惡感,她無論如何也無法消除。
淑惠妃已不是當年那個孩子氣很濃的少女了。
她認定,以門閥和大清的利益而言,皇後非科爾沁蒙古博爾濟吉特的格格不可。
這樣,她便是當然的候補皇後。
可是有了董鄂妃,不但她的希望成了泡影,姐姐的地位也受到威脅。
如果董鄂氏比她們博爾濟吉特氏更高貴,淑惠妃也認了,偏偏她是個卑賤的南蠻子的女兒!這是淑惠妃死也不能服氣的! 謹貴人在世,淑惠妃還有個可以暢所欲言的談伴。
謹貴人不明不白地死了,淑惠妃便想到了另一個同盟者康妃。
不過,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康妃是她的另一個勁敵。
因為康妃生了皇子,而淑惠妃和她的姐姐連個格格也沒有生出來。
康妃也是一位候補皇後,隻是她的威脅比董鄂妃小得多,而且遠不如董鄂氏逼近眼前,所以淑惠妃還是打定了聯合康妃的主意。
“遠交近攻”,這個産生于戰國時期著名的連橫合縱鬥争中的策略,正在被一位年輕的宮妃使用。
她也許根本不懂這個名詞,也不知道那一大套史書上精彩的記載,但她卻完全掌握了這種策略的精髓,并且用來得心應手。
淑惠妃站在月華門前想了想,便舉步進門,往景仁宮去了。
景仁宮主位雖然極少講話,也極少露出笑容,但她隻要講出一句來,就很有分量,對她大有啟迪。
對此,淑惠妃已感受多次了。
皇太後領了皇後、皇貴妃、貞妃和身邊的公主格格到溫泉去後,宮裡一下子冷清了許多。
福臨上朝下朝,軍國大事不少,回宮後不需去向太後請安,也見不到董鄂妃姐妹的面,不免覺得孤寂,不習慣了。
他看看書,練練字,找樂工來奏些曲子,自己也和着吹笛消遣,有時召淑惠妃、端妃、康妃來養心殿一宵,雖然不及董鄂妃那麼知心着意,總可消些寂寞。
一天一天,平平靜靜地過去,再有兩天,去溫泉的人們就要回來,福臨頗有一日三秋之歎。
晚膳後,福臨在養心殿前的月台上漫步,幾盆秋海棠茂盛得如同矮樹,一串串深紅淺紅的花開得像無盡的璎珞。
海棠花下有幾個十分精巧的粉彩花鳥小瓷罐,那裡有小太監特地為皇上裝來的蟋蟀,“”地叫得正歡。
順治幼年時愛鬥蟋蟀,直到十二三歲了,還和太監們鬥蟋蟀賭輸赢,當然,他是從不輸什麼的。
其實,那時他怕攝政王加害自己,故意裝得像個不懂事的貪玩的孩子,即所謂的韬晦之計。
太監哪知真情,隻當皇上喜歡這東西;年年入秋都弄來孝敬他。
他也樂得聽聽蟋蟀那悅耳的鳴叫。
福臨順手從門邊小幾上的果盤裡,拿了一顆雞蛋大的馬牙棗,一點點掐碎了,喂那罐裡張須高唱的鬥士。
“淑惠娘娘來了!”小太監在旁邊禀了一聲。
福臨擡頭,漫不經心地向養心門看了一眼,立刻好奇地揚了揚眉梢。
他身邊的侍衛、太監們也都驚異地瞪大眼睛。
淑惠妃是應召來養心殿的,坐着輕便輿——一種四人擡的無頂小轎。
皇上的肩輿有“尚乘轎”管理,首領太監二人,侍監、太監三十二人,随時承應擡輿。
後妃當然也可以向“尚乘轎”要輿,但為了方便,有時也由本宮太監擡。
今天淑惠妃乘的還是她平日所乘的便輿,而擡肩輿的人,卻換成了一色的藍布袍、大黑辮的宮女,不是四個,而是八個。
女孩子們沒有幹過這樣的重活,一個個臉兒發紅,口裡喘氣,汗珠子順着脖子往下流。
淑惠妃雖然不重,可那肩輿是硬木家什,跟塊石頭似的沉。
淑惠妃早就注意到皇上和衆人的驚訝表情,抿嘴一笑,輕快地下了肩輿,大聲囑咐宮女:“明兒早起來接我。
還是你們幾個來!” 宮女們領命,擡着依然沉重的空肩輿,腳步錯亂地走了。
進到寝宮正間,福臨忍不住問道:“你怎麼别出心裁,弄這幫宮女擡輿?她們怎能擡得動?” “所以呀,我才用了八個。
不好嗎?” “為什麼不叫小太監擡?” 淑惠妃等的就是這一問。
她故作神秘地一笑,說:“哼,小太監!恣肆放浪,不成體統。
我也是今兒才知道。
以後哇,我甯肯走路,也不要他們給我擡輿!” “哦?怎麼回事?” “我……”淑惠妃今天的樣子又神秘又好奇,仿佛小了五歲,竟向皇上擠擠眼,笑着悄悄說,“我真……從來沒聽說過,太可笑啦,康妃姐姐發現的,皇上召康妃姐姐來……” 福臨不高興了:“你既知道,就說,何必再問别人!” 淑惠妃也怕福臨發火,忙說:“我說我說,這真是天下奇聞!康妃姐姐還怕皇上生氣,一直不敢說呢……” 福臨不耐煩地催促道:“到底是什麼事?” 淑惠妃心裡多少有些緊張。
她嬌媚地笑笑,端起茶幾上一盞也許是福臨喝剩的涼茶,一仰脖喝了下去,這才定下心來,問道:“皇上博古通今,尤其注重前明之鑒,一定還記得天啟年間的魏忠賢與奉聖夫人客氏[1]吧?”
福臨皺皺眉頭:“朕早就見到這些前車之鑒,所以立鐵牌嚴禁中宮幹政……你也想幹政?”
“不,不!”淑惠妃連連否認,“這完全是内事!皇上想必知道,客氏先與太監魏朝有私,後又與魏忠賢相通。
在乾清宮西暖閣,兩魏因争奪客氏而驚駕……” “朕知道。
”福臨不讓她說下去,因為那件事情太醜惡了。
天啟帝一天午睡時被驚醒了,魏朝、魏忠賢與客氏隻好跪請處分。
天啟帝竟說:“客奶奶,你到底要跟着誰?朕替你斷。
”客氏便指了魏忠賢。
于是,經過“聖斷”,客、魏竟成“夫妻”,從此狼狽為奸,結黨亂政,肆意橫行。
前明的敗亡,終于無可挽回。
“那麼,皇上想必知道‘對食’的意思了?” “嗯?這倒不曉得。
”福臨裝作不知地說。
淑惠妃笑道:“所謂‘對食’,在前明宮中盛行,宮女常與别的宮女或太監結為‘夫妻’,如同客氏與魏忠賢一般,就稱‘對食’。
如今宮中使女仍然沿襲明宮舊俗,不過不稱夫妻,而是結拜太監為兄弟叔伯……” “也不過求個互相照應,有什麼奇怪。
” “可是,明是兄弟叔伯,暗中也許還是‘對食’。
” 福臨一笑:“就稱夫妻,也是假夫妻,有什麼要緊?” 淑惠妃的臉迅速地紅了,咬着嘴唇,嘻嘻地笑個不停,半天才小聲說:“妾妃原也以為是假夫妻。
其實……不假!……” “什麼?”福臨一驚,“難道太監有假?” “不,太監……太監也不假。
” “别這麼吞吞吐吐的!”福臨的眸子射出怕人的寒光。
淑惠妃面紅耳赤,附在福臨耳邊笑着輕聲說了幾句話,福臨一怔,眉毛直豎起來,壓低聲音問:“你見到過?” “沒,沒有!……可是宮女們私下透露……承乾宮裡就有……”淑惠妃真像是在傳笑話,掩着口隻是笑。
福臨大怒,把淑惠妃一推,她踉踉跄跄倒退幾步,趕緊跪倒,吓得直哆嗦。
福臨眼睛冒火,直逼到淑惠妃跟前,一把揪住她的袍子前襟,臉色鐵青地喊道:“你撒謊!” 淑惠妃瞪大驚慌的眼睛。
她想到他會發火,卻沒料到他會發這麼大的脾氣,而且來得這麼快!她像憋着氣出不來似的,好半天,眼淚“嘩”地流了下來,連連叩頭說:“妾妃有多大膽子,敢在皇上面前說謊?我隻當是個笑話,說給皇上解悶的,沒承想皇上生這麼大的氣……實在是康妃姐姐宮裡的太監吳祿,跟皇貴妃身邊的兩個容妞兒都結了幹親。
這個吳祿跟别的小太監吹牛,被康妃姐姐無意聽見,怕對皇貴妃名聲有礙,不敢聲張,隻把吳祿趕出了景仁宮。
可是吳祿是原先吳良輔的幹兒子,并沒有出内廷,又到‘尚乘轎’當差了。
我聽了康妃姐姐的話,心裡對這幫太監直惡心,才換了宮女擡輿。
這都是明宮舊習、下人惡俗,跟皇貴妃怎麼也不會有關聯。
皇上千萬别生氣。
怪我心直口快,兜不住事兒,就别再問了吧……” “承乾宮!……”福臨眼睛發直,臉色非常可怕。
“皇上,皇上!”淑惠妃跪着向前爬了好幾步,哀求道,“這種事說什麼也不會跟皇貴妃有關,隻有那些卑賤的下人才能幹這種醜事。
皇上對皇貴妃情深如海,恩重如山,皇貴妃決不會辜負皇上這一片真心的。
千萬别張揚!千萬别怪罪皇貴妃!千萬别去承乾宮搜尋那個!……” 淑惠妃的話,一句句像鞭子,狠狠抽在福臨心上。
他的心痛苦地縮成一團,痛苦又使怒氣在胸中膨脹。
他腦子裡十分混亂。
但淑惠妃的最後一句話卻使他打了個冷戰: “什麼?搜查承乾宮?” “不,不!”淑惠妃竟尖聲叫起來,“千萬不能去搜查,千萬千萬!皇上,求求你!就當我年輕不懂事、胡說八道,不,就當我一個字也沒說過!……” 福臨紅頭漲腦,額上青筋暴起,漸漸失去了理智。
淑惠妃越是這樣說,越激得他非要弄清真相不可。
他逼近淑惠妃的眼睛,問:“你為什麼不讓我搜查承乾宮?嗯?那些妖具在誰那裡?在吳祿身邊,還是在容妞兒身邊?” 淑惠妃驚懼地看着福臨忽大忽小的眼睛,不肯作聲。
“嗯?”福臨的目光像寒光閃閃的利劍,殺氣騰騰。
淑惠妃吓得像小老鼠似的縮成一團,抖抖索索地小聲說:“……吳祿說……都放在容妞兒那裡……” 福臨狠狠一挫牙齒,召來養心殿首領太監李國柱,命他立即率人往承乾宮搜查宮女容妞兒的住處。
李國柱領旨剛要走,福臨心裡忽悠一閃,昏眩中似有一線光亮,他把李國柱叫回來,嚴厲地叮囑道:“帶去的人要牢靠,随便找個借口,不許讓人知道是去搜查。
要是走漏半點風聲,小心你的腦袋!” 李國柱諾諾而退。
不到一個時辰,他就回來向皇上交差,在寝宮的東次間,他把一個小木匣子呈交皇上,低聲禀告:确實是從容妞兒床下的衣物箱中搜出。
福臨的手顫抖着,打開匣盒,便看到裡面用絲巾包着的幾個形狀奇異的小包。
他打開一個小包隻看了一眼,便像被燙着了似的撒手扔下,“啪”的一聲合了蓋,扭頭走開,胸口堵得發悶,如同看見百花競發的月夜芳園中聚集了一群叫聲凄厲的叫春貓,忍不住一陣陣作嘔。
正間裡酒膳尚未撤去,他大步沖過去,端起那一大壺新進的醇厚濃烈的玉泉醴酒,咕嘟咕嘟喝水似的仰脖灌了下去,随後用力把酒壺往門外猛的一摔,通往正殿的過道上清脆的陶瓷碎裂聲在高大的殿堂内引起了回響。
他聲音嘶啞地大吼:“無恥!——” 他醉了,但沒有忘記親手給那小木匣加了一道禦筆親封,之後便沉沉入睡。
他既不知道太監給他解衣脫靴,也不知道李國柱小心地收好那木匣,更不知道淑惠妃從西梢間跑到東梢間來看他,眼睛裡閃爍着隐隐的笑意。
第二天,皇太後一行就回宮了。
福臨去看視母親,後妃們也向皇上跪安。
看她們的氣色,都顯得比在宮裡時紅潤些,還透出一股新鮮。
年輕的小董鄂貴人,更是鮮嫩得如同一朵半開的玫瑰花。
福臨不動聲色地看看董鄂妃,她隻用眼睛對他微微一笑,這是别人覺察不到,而隻有福臨能夠感到的一種知心的笑。
福臨的心一抖,嗓子眼像塞了一團棉花,非常難受,直想喊叫:“不!她不是那樣的!她是無瑕的仙女!……” 當晚,福臨召董鄂妃來養心殿。
但不是在寝宮,而是在福臨平日讀書習字的西暖閣。
董鄂妃稍覺驚異,并沒有表現出來,她含笑向皇上行罷禮,像平日一樣,婉靜溫柔地笑着,滿目愛撫,如同春陽般傾灑在福臨身上。
她輕輕說:“好些天不見了,皇上安好?” 福臨不作聲,隻是嚴厲地審視着她。
他在心裡說:“如果她心中沒鬼,她會一直很坦然;如果她表現出不安,那麼……” 可是董鄂妃從來沒有承受過福臨這種懷疑的冷冰冰的目光,心裡驚異,神情上自然不安起來,甚至有些手足無措。
她勉強笑道:“皇上,您這是怎麼啦?……” 啊,瞧她笑得多虛假,那是裝出來的笑!福臨心裡透過一陣寒流。
面對烏雲珠,他原先的設想都做不到了。
他沒法像審案那樣步步逼近中心,沒法使用這樣那樣的障眼法兒,沒法在這裡那裡設置圈套。
他什麼都忍不住了,“啪”的一聲就把那小木匣撂在董鄂妃身邊的茶幾上,鐵青着臉,冷着聲音,指着木匣命令說:“打開它!” 如果她看到木匣裡的東西時迷惑不解,一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表情,那就好了。
那就是說,她根本不知道這種醜事!福臨闆着臉,不眨眼地盯着董鄂妃的動作,胸膛裡,心跳得怦怦直響。
木匣打開了,綢巾也攤開了,董鄂妃的臉紅了,她看了福臨一眼,扭開身子低下了頭。
她知道!該死,她知道啊!福臨差點兒喊出聲,拼命克制着,故意問道: “你……你知道這東西?” “這……怎麼說呢?……可以算是知道的……” 啊!她居然還露出那麼一點羞澀的笑容……她真會裝腔作勢啊……不,不一定!福臨猛然決定抛出最關鍵的情況,她隻要大吃一驚,那還是表明她不知情:“這東西,是從你的貼身侍女容妞兒床下衣箱找出來的!” 福臨全神貫注、目不轉睛,要攫住董鄂妃臉上一絲一毫的變化。
他期待着董鄂妃一聲驚叫,期待着她幾乎跳起來的又驚又怒的表情。
然而,他落空了!董鄂妃隻是表現出輕微的驚訝,更多的卻是為難,還輕聲地說道:“哦……” 福臨的心一下子像是浸到了冰水裡!她知道,她全知道!她卻長時間地護着那個容妞兒,長時間地瞞着我!……為什麼?為什麼?難道她過分寵愛那個有點瘋氣的丫頭?會不會她也和她們成了一夥?……這念頭剛在福臨腦中閃出,立刻就緊緊地抓住了他,他眼前竟那麼逼真地出現了容妞兒使用這些妖具的影像,出現了太監吳祿和容妞兒在一起的影像,忽然,容妞兒的身影被烏雲珠所代替,是烏雲珠在和吳祿、在和那些下賤的太監……福臨幾乎要昏過去了,咬牙切齒,怒不可遏地拍着桌子大吼:“你!你還不知罪嗎?” 炕桌被他拍得一跳,他的臉色倏然間變得十分狂暴可怕。
董鄂妃這時才大吃一驚,忙說:“陛下,你這是……” “啪!”一記耳光重重扇在烏雲珠臉上。
福臨的面孔已被憤怒扭歪,漲得發紫,眼睛像火炭一樣燃燒,打過烏雲珠的手停在空中,止不住地顫抖着。
烏雲珠吓壞了,白着一張臉,瞪着一雙驚恐的大眼睛,不知所措。
福臨惡狠狠地喝道:“你!你膽敢抗辯?” 烏雲珠慌忙跪倒,低頭,一句話也不敢說了。
福臨一個急轉身,用脊背對着烏雲珠,仰着腦袋對窗外看了許久,自然什麼也沒有看見。
他用稍稍平靜一點的、差不多維持了他的帝王尊嚴的聲調,說:“回宮去!自責待罪!”說完,不等董鄂妃叩頭謝恩,他拔腳就離開了西暖閣。
董鄂妃眼前一黑,昏了過去。
從這天起,董鄂妃不曾出過承乾宮。
皇後和其他妃嫔都不知是怎麼回事。
向皇上求情,皇上不理;去看望待罪的董鄂妃,董鄂妃也不提一句起因;知道内情的淑惠妃,也許還有康妃,更是一個字也不肯透露了。
整整十天,皇上沒有召見皇貴妃。
後宮的人們從竊竊私語變成了議論紛紛,終于傳到了皇太後耳中。
于是,皇太後特意召皇上進慈甯宮。
二 福臨是一位以孝治天下的皇帝。
每
正月,多尼、吳三桂、趙布泰等四路大軍會師于平越府,随後再分三路取雲南,所向皆捷,不久就收複了昆明。
繼而大軍追擊永曆帝朱由榔,進克永昌,在怒江之濱磨盤山一場大戰,清軍雖然中伏損失不小,但最後大獲全勝,李定國奉永曆帝出逃緬甸,于是雲貴全部收複。
平西王吳三桂鎮守雲南,平南王尚可喜鎮守廣東,靖南王耿繼茂鎮守四川,西南諸省大定,統一大業終于完成了。
舉朝上下一片歡騰,滿洲王公貴族更是興高采烈,他們攀上了他們祖先不曾達到的高峰! 由于撤議政改内閣造成的矛盾和龃龉,此時都淹沒在勝利的狂歡之中。
各地一些響應南明的小股造反人馬,都被輕而易舉地平定下去了。
三月裡,鄭成功曾率軍進犯浙江太平,企圖減輕雲貴方面的壓力,但被官軍擊敗,遠遁海島。
撤議政雖未成功,但内院改内閣和增設翰林院,總算是付諸實施了。
順治躊躇滿志,開始計劃許多統一後的大事:撤回大軍,削減軍費,改革賦稅,進一步推行“招撫流亡、開墾荒地”等等。
福臨身邊也一切如意。
宮内平靜和順,太後福體安康,後妃相親相愛,阿哥、格格也都平安。
由于皇上“雨露均勻”,各宮主位的怨氣平息了許多。
董鄂妃的堂妹已經進宮,封為貞貴人,和姐姐一樣受到皇上的寵愛。
政暇日,順治或與後妃們飲宴說笑、賞花看戲;或召内閣、翰林院學士談詩作賦;或往萬善殿拜訪玉林、木陳等高僧,參禅學道。
總而言之,一切都順利得不能再順利,他自己也十分滿意。
七月初七乞巧節,是民間所謂天上牛郎會織女的日子。
喜鵲、烏鴉之類,一整天都應當不見蹤影,因為它們都去天河為牛郎、織女搭橋了。
偏偏有兩隻喜鵲,不知為什麼缺少仁義心,不曾飛往遙遠的銀河,隻在坤甯宮前黃澄澄的屋檐上跳來跳去,喳喳亂叫。
容妞兒正跟皇後的侍女在階前蔔巧,聽到鵲噪,擡頭呆呆地望了好一會兒,悄悄說:“俺再沒喜氣要你報的。
你别叫了,你走吧,快去搭橋吧,人家夫妻一年就見這麼一回面兒,這點兒忙你都不肯幫嗎?……” “哎呀!瞧我的這個多好!”皇後的一個侍女拍手笑着喊,“容妞兒,快來瞧呀!” 台階上放了四五個盛滿清水的瓷碗,曬在太陽下。
女孩子們各拿一枚小針,輪流往水碗裡投。
沉入水底,最拙;能浮在水面,就算有巧。
再看水底針影的形狀:散如花,動如雲,中等;如果細如線,尖如錐,這投針的女孩兒便是最巧手了。
這就是俗稱丢針兒的小姑娘七夕之戲,也叫蔔巧。
到了晚上月出的時候,女孩子們還要往供桌上擺瓜果糕點和自己的女紅繡品,向銀河祝拜,乞求織女保佑她們拙的變巧,巧的更巧。
陽光在水面上嬉戲,女孩子們忽而歎息,忽而歡笑。
容妞兒最後一個丢針。
小小銀針像貼在水面的一根羽毛,極輕極穩,水面紋絲不動,碗底透出一道細細如絲的線。
“哈,容妞兒最巧!”女孩子們笑着嚷叫起來。
笑嚷聲驚動了董鄂妃,她走出暖閣,女孩子們趕忙低頭斂容,恭敬地站好。
董鄂妃看看階上的碗,笑了,說:“在蔔巧嗎?你們最巧的是誰?” 皇後的侍女跪下笑道:“禀皇貴妃,是你宮裡的容妞兒。
” “快起來,什麼大事,還要跪禀。
”董鄂妃和藹地說,“倒不知道容妞兒這麼好運氣,今兒晚上還得乞乞巧吧?” 女孩子們都笑着連連點頭稱是。
“好。
皇後病體初愈,你們不要大聲說笑,好嗎?”董鄂妃依然那麼和藹地提出要求,宮女們哪能不立刻遵行?看她移動着弱不禁風的身體回到坤甯宮,她們忍不住小聲議論開了: “多虧了皇貴妃,不然,咱們皇後這一病可就難起了!” “可不嗎!五天五夜,皇貴妃眼睛都沒閉過,守在床邊喂水喂藥,洗臉洗腳,就是坤甯宮侍女、太監還輪着歇息呢,她連喘口氣的工夫都沒有!” “唉,不管哪宮主子病了,皇貴妃都去親自照看,她的心眼兒也太厚道了!” “哼,誰再說董鄂娘娘想當皇後,我就不信!……”年齡最小的一位皇後侍女剛不平地說了一聲,就被旁人把嘴捂上了,還挨了幾句申斥:“這話是你能說的嗎?快閉嘴!” 容妞兒隻是聽着,沒有搭茬兒。
她比她們知道得多得多。
她知道董鄂妃五晝夜目不交睫;她知道皇後病危時,董鄂妃每離皇後榻出寝門便落淚說:“皇上委我侍候照看皇後,要是不能痊愈,可怎麼辦哪!”容妞兒還親眼見她設香案為皇後祈禱。
但容妞兒更知道在這耗費心力的五晝夜之後,皇貴妃更加消瘦、更加虛弱了;夜晚更難入眠,痰中見血的次數也更多了。
不過皇貴妃嚴禁容妞兒對别人提起這些,如果犯禁,她說就要把容妞兒立刻趕出宮去! 容妞兒可不願離開這裡!在她短短的一生中,還沒有對誰産生過這樣又敬又愛的感情。
在馬蘭村的時候,她還是個無憂無慮的小丫頭。
她愛母親、姐姐,也愛大哥。
但對母親她是愛而不敬,對姐姐是又愛又憐,對大哥是怕多于愛。
怎麼能跟皇貴妃比呢?皇貴妃像是天上的神仙啊! 當初容姑全家被押進京,很快就被賞給功臣家為奴了。
容姑因為年齡小,幹不了活,王府都不要,最後落到一家包衣佐領手中。
包衣按說是滿洲的家奴,可是待自家的奴婢卻格外兇狠,不到半個月,容姑就被打得渾身上下沒有一塊好肉,一頭黑發被揪得七零八落,一個漂亮活潑的小姑娘被折磨得沒了人形,容姑的眼淚都哭幹了。
誰知主人家忽然變了面孔,對容姑好起來。
做了兩套綢子的鞑子袍,另撥了一間幹淨屋子讓她住,不僅不再餓肚子,隔三岔五總有好菜好湯款待她。
容姑是直心眼的小女孩兒,對她壞她就罵,對她好她又很感激,不多時竟養得白白胖胖,倒像主子姑娘了,又恢複了原來的天真。
這是為什麼?容姑想不透,也不愛想。
但主母很快就向她透了底:她得頂替主人家的女兒去選宮女。
宮女不同于秀女,是每年由十三衙門中的内官監辦選,選自包衣佐領下各家十三歲以上、十八歲以下的女兒。
她們的地位比秀女低得多,主要供内廷各宮主位役使。
年滿二十五歲就被遣出宮,由母家另行擇配。
容姑的主人主管選宮女,暗中早已做好手腳,惟一要堵的漏洞是容姑的嘴。
于是容姑受到嚴厲警告:膽敢透露真情,就把她的母親和姐姐殺掉! 就這樣,容姑莫名其妙地進了宮,成了承乾宮掃地送水的粗使丫頭。
由于她天真的笑臉、秀麗的眼睛和對本宮主子的說不清的傾慕,董鄂妃注意到她,很快就使她代替出宮的容妞兒,做了皇貴妃随侍宮女中的一名。
容姑心甘情願地服侍皇貴妃,一片忠心。
皇貴妃也喜歡她,但做得從不過分,恰到好處地使容姑感到皇貴妃另眼看待,又不使其他宮女、太監有所覺察。
不管皇貴妃怎樣得到内廷幾乎所有人的喜愛和贊美,不管皇貴妃平日怎樣談笑風生,神采奕奕,容姑卻知道皇貴妃有多少說不出的苦楚、有多少需要背人流淚的辛酸。
在這些時候,容姑恨不得跪到皇貴妃面前,摟着她的雙腿替她痛哭一場,哪怕隻向她說一句安慰的話呢!但容姑不敢…… “容妞兒,你聽!”冷不防皇後的侍女小聲叫她,“皇貴妃又講笑話了,咱們去聽聽啊?” 果然,從暖閣打開的窗紗裡傳來了笑聲。
自打皇後的病有了起色,陪在床邊的皇貴妃又多了一件事,為皇後讀書講史,不時講幾個小笑話為皇後解悶。
可是皇貴妃一夜一夜地睡不着、身體衰弱而又孤單的時候,有誰來給她講笑話解悶呢?容妞兒搖搖頭,她不忍心去聽。
東暖閣裡,董鄂妃果然在強打精神,給皇後講笑話:“從前有個邢進士,長得十分矮小,有一次在鄱陽湖遇到水盜,水盜把他的财物搶到手,便要殺他滅口。
強盜剛剛舉起鬼頭大刀,邢進士趕忙湊趣說:‘人家已經叫我邢矮子了,假如你再砍了我的頭,我不就更矮了?’強盜聽了不覺大笑,收起刀,放他走了。
” 皇後又笑了,道:“難得這位邢進士不怕死。
” “正是呢!萬事隻要想得開,死在眼前都有辦法化解。
”董鄂妃笑着說,很是自然親切。
皇後斜靠在涼榻上,董鄂妃坐的椅子就在榻邊。
窗外強烈的陽光經過濃綠的窗紗後,已經變得十分柔和,仿佛帶着淡淡的青綠。
這樣的冷光斜射在董鄂妃的臉上,使她的面龐更顯蒼白,眼圈的烏青色也更濃重了。
皇後心裡不過意,說:“我的病已經全好了。
你辛苦了這麼些日子,也該好好歇歇了,不要天天來陪我……” “娘娘言重了。
妾妃等輩理當事皇上如父,事皇後如母,母病,子女怎能不盡心盡孝呢?但凡有體貼不周之處,娘娘多加教訓才好。
” 皇後望着董鄂妃美麗的眼睛,感受到一陣煦煦暖意,心裡很激動,卻不知說什麼才好。
後來,她長歎一聲,握住了董鄂妃的一隻手,含淚道:“你真是好人!心腸好!……一向都是好的……我隻當你處處邀買人心,不是想取中宮之位,也要日後當皇太後。
這回我病倒,心想你不知有多高興、不知怎麼盼着我早死呢!……哪曉得你全然不是的,你這樣待我,我……唉,我太多心了!” 董鄂妃把另一隻手也伸過去,輕輕撫摸着皇後胖胖的手背,誠摯地說:“皇上治國日理萬機,勞心費神,娘娘内為六宮之主,外替皇上分憂。
如今天下歸一,國事政務、宮外宮内都會更加繁忙。
妾妃若能為皇上娘娘分擔細務,分憂解愁,不但責無旁貸,也是一大快事,理當的啊!……” 皇後道:“我病已全好,明日要去慈甯宮請安。
太後遣人來問候看視,真叫我羞愧啊!……妹妹,我們明天一起去,好嗎?” 聽到最後這一個新的、從未有過的稱呼——“妹妹”,董鄂妃心裡一熱,眼睛濕潤了。
她連連點頭稱是。
當董鄂妃向皇後告辭時,實際上已經精疲力盡了。
她怕自己起不來,便撐着椅子扶手,猛的一站,隻聽耳朵裡“嗡”的一陣尖嘯,頓時眼冒金花,意亂心慌,搖晃着就要摔倒。
皇後驚呼一聲,宮女們連忙趕來扶住她。
皇後看她嘴唇都失去了顔色,忙問:“你這是……哎呀,快去傳太醫!……” 董鄂妃勉強笑着安慰皇後:“娘娘,我不要緊的,回去躺躺就好。
你好好歇着吧!” 容妞兒和一個坤甯宮侍女扶着董鄂妃,隻走了幾步,董鄂妃又回頭對皇後笑道:“娘娘,明兒早起等着我,咱們一起去慈甯宮跪安。
” 次日清晨,後妃們按每日必修課,都往慈甯宮請安,前前後後絡繹不絕。
惟有皇後和皇貴妃七八天沒有親身來慈甯宮了,遇到的妃嫔都向她倆請安,為皇後康複而祝福,為見到皇貴妃而欣慰。
皇後看得清楚,董鄂妃在宮中上上下下很得人心。
如果在過去,她會因此而郁悶心酸的。
今天她卻由衷地高興,因為她明白了:她和董鄂妃像自家姐妹似的友愛,她也會得人心的。
淑惠妃和貞貴人正陪着太後說話。
見她倆一同來了,太後很高興。
兩人一同跪下請安,站起來時,皇後怕皇貴妃體弱無力,向側後方的皇貴妃斜過身子,伸過手去扶了她一把。
在皇後,這是一個很自然的動作;在皇貴妃,心裡很感動。
其他人可就覺得詫異了:皇後怎麼能降低身份去攙皇貴妃呢?淑惠妃蹙蹙眉頭,憤憤不平的神色立刻不加掩飾地從眼睛裡透露出來,使勁白了她姐姐一眼;貞貴人還年輕,隻管看着她的姐姐,臉上泛出羞澀的愉快的笑;太後呢,顯而易見地非常高興,立刻命二人坐下,細細問起皇後這些日子生病到痊愈的情況。
皇後感激地講起皇貴妃五晝夜衣不解帶、目不交睫的辛苦侍奉。
皇太後頻頻點頭,十分感慨。
皇後說完,和皇太後一起望着皇貴妃。
皇貴妃紅了臉,很難為情地立起身,低聲說:“娘娘誇獎,實在不敢當,這原是妾妃分内事……”她的瘦弱的身姿,羞赧的神态,愈加令人憐愛。
皇太後拉着她一隻手,疼愛地說:“我的兒,真難為你了……” 皇太後盯着董鄂妃看了片刻,又用另一隻手拉着皇後的手,笑道:“古時候有位大舜帝,娥皇女英姐妹同心,輔佐君王成就千秋大業。
今日裡你們姐妹相親相愛、和順端敬,可稱又一代賢後賢妃。
輔佐皇帝勵精圖治,做我們滿洲的娥皇、女英吧!” 皇後和皇貴妃都笑着斂身向皇太後緻謝。
但董鄂妃心頭卻忽然閃出《九歌》中《湘夫人》的名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她聯想到娥皇、女英投水殉舜的結局,太後的比方竟使她産生不祥的預感,心裡暗暗發抖,但她盡力把這悲哀遮掩了過去。
太後用商量的口吻說:“立秋已過,我想到溫泉去住幾天。
皇後病體初愈,正好去靜養,烏雲珠,你也去吧!” 董鄂妃遲疑片刻,說:“兒近日氣虛體弱,還是不去為好。
” 皇後說:“禀母後,昨天皇貴妃在兒宮中昏厥過。
這些日子她太勞累了。
” 皇太後說:“我知道你近年身心交瘁,虧虛太過,正需要好好靜養。
我特地着人命西鶴年堂配制了白鳳丸、八寶丹、女金丹幾種名藥,專治氣血不足、經血不調等一應婦人病症。
……貞貴人也去,時時扶持,總是姐妹,好照應。
” 聽到這樣體貼的、充滿母愛的話,淚水直在烏雲珠眼裡打轉兒,畢竟有人真疼她,她的勞瘁得到了報償。
貞貴人連忙答應:“我正想去呢!跟姐姐做伴兒最好。
” 太後瞪了貞貴人一眼:“不是要你給姐姐做伴兒,是要你多照看姐姐的病!”聽太後的口氣,分明很喜歡那個一團稚氣的貞貴人。
貞貴人悄悄從太後背後向姐姐頑皮地擠擠眼兒,董鄂妃隻當沒看見,又禀道:“母後恩德,兒銘記在心。
隻是這些日子皇後病重,宮内事務繁雜,許多事情都沒有辦完。
兒想把内廷事務、宮規宮訓都弄出個頭緒,再……” 太後歎道:“就是一塊堅玉,也經不住日夜磨損,何況血肉之軀呢?你聰明過人,才智出衆,又識大體顧大局,原是好的。
隻是後宮一年到頭多少事,你怎能事事都擔在肩上?操勞過了,操勞過了!我正要你離後宮往溫泉靜養。
這些日子老沒見你,說話兒都沒趣。
您能不能勉強起來跟我一同去,讓我這老太婆高興高興呢?” 董鄂妃連忙跪下,說:“母後言重了,兒實不敢當。
兒一定同去。
什麼時候動身?” “哦,我已讓他們準備好,用過早膳就動身。
你們也回宮收拾一下。
淑惠妃,我們去後,宮裡的事你代管幾天。
我已告訴皇帝,有什麼大事,差人來溫泉禀告。
” 淑惠妃早跪下領命了。
後妃們出了慈甯宮,入啟祥門,在月華門前分手。
董鄂妃笑着對淑惠妃拜了拜,說:“妹妹,家裡的事就累你了!……” 淑惠妃微微一笑:“沒什麼,理當代勞……”當她眼望着董鄂妃姐妹的背影消失在月華門内,臉上的笑容霎時消失殆盡,氣憤憤地說:“狐媚子!看把她興頭的!” 皇後皺眉道:“你又在胡說什麼!” 淑惠妃兩年來長大成人,稚氣退了,對董鄂妃的嫉恨更深了:“我就看不慣她拿腔作勢,裝神弄鬼的,把太後哄得一腔心思全在她身上了!你看看剛才那個勁兒!” “剛才怎麼啦?太後說的話,句句都是真的。
” “哎喲我的姐姐,你也給糊弄住了?你當你真能跟她當什麼娥皇、女英?” “為什麼不能?” “天無二日,後宮也不能有兩個皇後哇!瞧她這狐媚子把太後和皇上都灌迷糊了,誰不說她比你強?早晚姐姐你這皇後得讓了她!” 皇後皺起黑黑的細眉:“她要想當皇後,我死了不是正好?前幾天她為什麼要不顧自己地照看我?” “……邀買人心呗!”淑惠妃遲疑片刻,找出這麼一句話,大約自己也覺得不能自圓其說。
皇後歎了一口氣,說:“妹妹,做人總要講良心。
人家為了救活我,累得半死不活,我再猜忌人家,可就太說不過去了……” “姐姐,難道你就真不明白,你們倆勢如水火?” 皇後搖搖頭:“水火也罷,木土也罷,我可不能忘記在我垂危之際,她陪伴我的日日夜夜。
你是我的親妹子,不也就白天來看看,晚上仍然回你的儲秀宮嗎?” 淑惠妃咬住嘴唇,無言以對。
“妹妹,你還是多想想這幾天如何理事吧!不要再往皇貴妃身上費心思了。
” 皇後走了。
淑惠妃不滿地低聲嘟囔:“好,好!不聽勸,後悔遲!……” 對董鄂妃的惡感,她無論如何也無法消除。
淑惠妃已不是當年那個孩子氣很濃的少女了。
她認定,以門閥和大清的利益而言,皇後非科爾沁蒙古博爾濟吉特的格格不可。
這樣,她便是當然的候補皇後。
可是有了董鄂妃,不但她的希望成了泡影,姐姐的地位也受到威脅。
如果董鄂氏比她們博爾濟吉特氏更高貴,淑惠妃也認了,偏偏她是個卑賤的南蠻子的女兒!這是淑惠妃死也不能服氣的! 謹貴人在世,淑惠妃還有個可以暢所欲言的談伴。
謹貴人不明不白地死了,淑惠妃便想到了另一個同盟者康妃。
不過,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康妃是她的另一個勁敵。
因為康妃生了皇子,而淑惠妃和她的姐姐連個格格也沒有生出來。
康妃也是一位候補皇後,隻是她的威脅比董鄂妃小得多,而且遠不如董鄂氏逼近眼前,所以淑惠妃還是打定了聯合康妃的主意。
“遠交近攻”,這個産生于戰國時期著名的連橫合縱鬥争中的策略,正在被一位年輕的宮妃使用。
她也許根本不懂這個名詞,也不知道那一大套史書上精彩的記載,但她卻完全掌握了這種策略的精髓,并且用來得心應手。
淑惠妃站在月華門前想了想,便舉步進門,往景仁宮去了。
景仁宮主位雖然極少講話,也極少露出笑容,但她隻要講出一句來,就很有分量,對她大有啟迪。
對此,淑惠妃已感受多次了。
皇太後領了皇後、皇貴妃、貞妃和身邊的公主格格到溫泉去後,宮裡一下子冷清了許多。
福臨上朝下朝,軍國大事不少,回宮後不需去向太後請安,也見不到董鄂妃姐妹的面,不免覺得孤寂,不習慣了。
他看看書,練練字,找樂工來奏些曲子,自己也和着吹笛消遣,有時召淑惠妃、端妃、康妃來養心殿一宵,雖然不及董鄂妃那麼知心着意,總可消些寂寞。
一天一天,平平靜靜地過去,再有兩天,去溫泉的人們就要回來,福臨頗有一日三秋之歎。
晚膳後,福臨在養心殿前的月台上漫步,幾盆秋海棠茂盛得如同矮樹,一串串深紅淺紅的花開得像無盡的璎珞。
海棠花下有幾個十分精巧的粉彩花鳥小瓷罐,那裡有小太監特地為皇上裝來的蟋蟀,“”地叫得正歡。
順治幼年時愛鬥蟋蟀,直到十二三歲了,還和太監們鬥蟋蟀賭輸赢,當然,他是從不輸什麼的。
其實,那時他怕攝政王加害自己,故意裝得像個不懂事的貪玩的孩子,即所謂的韬晦之計。
太監哪知真情,隻當皇上喜歡這東西;年年入秋都弄來孝敬他。
他也樂得聽聽蟋蟀那悅耳的鳴叫。
福臨順手從門邊小幾上的果盤裡,拿了一顆雞蛋大的馬牙棗,一點點掐碎了,喂那罐裡張須高唱的鬥士。
“淑惠娘娘來了!”小太監在旁邊禀了一聲。
福臨擡頭,漫不經心地向養心門看了一眼,立刻好奇地揚了揚眉梢。
他身邊的侍衛、太監們也都驚異地瞪大眼睛。
淑惠妃是應召來養心殿的,坐着輕便輿——一種四人擡的無頂小轎。
皇上的肩輿有“尚乘轎”管理,首領太監二人,侍監、太監三十二人,随時承應擡輿。
後妃當然也可以向“尚乘轎”要輿,但為了方便,有時也由本宮太監擡。
今天淑惠妃乘的還是她平日所乘的便輿,而擡肩輿的人,卻換成了一色的藍布袍、大黑辮的宮女,不是四個,而是八個。
女孩子們沒有幹過這樣的重活,一個個臉兒發紅,口裡喘氣,汗珠子順着脖子往下流。
淑惠妃雖然不重,可那肩輿是硬木家什,跟塊石頭似的沉。
淑惠妃早就注意到皇上和衆人的驚訝表情,抿嘴一笑,輕快地下了肩輿,大聲囑咐宮女:“明兒早起來接我。
還是你們幾個來!” 宮女們領命,擡着依然沉重的空肩輿,腳步錯亂地走了。
進到寝宮正間,福臨忍不住問道:“你怎麼别出心裁,弄這幫宮女擡輿?她們怎能擡得動?” “所以呀,我才用了八個。
不好嗎?” “為什麼不叫小太監擡?” 淑惠妃等的就是這一問。
她故作神秘地一笑,說:“哼,小太監!恣肆放浪,不成體統。
我也是今兒才知道。
以後哇,我甯肯走路,也不要他們給我擡輿!” “哦?怎麼回事?” “我……”淑惠妃今天的樣子又神秘又好奇,仿佛小了五歲,竟向皇上擠擠眼,笑着悄悄說,“我真……從來沒聽說過,太可笑啦,康妃姐姐發現的,皇上召康妃姐姐來……” 福臨不高興了:“你既知道,就說,何必再問别人!” 淑惠妃也怕福臨發火,忙說:“我說我說,這真是天下奇聞!康妃姐姐還怕皇上生氣,一直不敢說呢……” 福臨不耐煩地催促道:“到底是什麼事?” 淑惠妃心裡多少有些緊張。
她嬌媚地笑笑,端起茶幾上一盞也許是福臨喝剩的涼茶,一仰脖喝了下去,這才定下心來,問道:“皇上博古通今,尤其注重前明之鑒,一定還記得天啟年間的魏忠賢與奉聖夫人客氏
在乾清宮西暖閣,兩魏因争奪客氏而驚駕……” “朕知道。
”福臨不讓她說下去,因為那件事情太醜惡了。
天啟帝一天午睡時被驚醒了,魏朝、魏忠賢與客氏隻好跪請處分。
天啟帝竟說:“客奶奶,你到底要跟着誰?朕替你斷。
”客氏便指了魏忠賢。
于是,經過“聖斷”,客、魏竟成“夫妻”,從此狼狽為奸,結黨亂政,肆意橫行。
前明的敗亡,終于無可挽回。
“那麼,皇上想必知道‘對食’的意思了?” “嗯?這倒不曉得。
”福臨裝作不知地說。
淑惠妃笑道:“所謂‘對食’,在前明宮中盛行,宮女常與别的宮女或太監結為‘夫妻’,如同客氏與魏忠賢一般,就稱‘對食’。
如今宮中使女仍然沿襲明宮舊俗,不過不稱夫妻,而是結拜太監為兄弟叔伯……” “也不過求個互相照應,有什麼奇怪。
” “可是,明是兄弟叔伯,暗中也許還是‘對食’。
” 福臨一笑:“就稱夫妻,也是假夫妻,有什麼要緊?” 淑惠妃的臉迅速地紅了,咬着嘴唇,嘻嘻地笑個不停,半天才小聲說:“妾妃原也以為是假夫妻。
其實……不假!……” “什麼?”福臨一驚,“難道太監有假?” “不,太監……太監也不假。
” “别這麼吞吞吐吐的!”福臨的眸子射出怕人的寒光。
淑惠妃面紅耳赤,附在福臨耳邊笑着輕聲說了幾句話,福臨一怔,眉毛直豎起來,壓低聲音問:“你見到過?” “沒,沒有!……可是宮女們私下透露……承乾宮裡就有……”淑惠妃真像是在傳笑話,掩着口隻是笑。
福臨大怒,把淑惠妃一推,她踉踉跄跄倒退幾步,趕緊跪倒,吓得直哆嗦。
福臨眼睛冒火,直逼到淑惠妃跟前,一把揪住她的袍子前襟,臉色鐵青地喊道:“你撒謊!” 淑惠妃瞪大驚慌的眼睛。
她想到他會發火,卻沒料到他會發這麼大的脾氣,而且來得這麼快!她像憋着氣出不來似的,好半天,眼淚“嘩”地流了下來,連連叩頭說:“妾妃有多大膽子,敢在皇上面前說謊?我隻當是個笑話,說給皇上解悶的,沒承想皇上生這麼大的氣……實在是康妃姐姐宮裡的太監吳祿,跟皇貴妃身邊的兩個容妞兒都結了幹親。
這個吳祿跟别的小太監吹牛,被康妃姐姐無意聽見,怕對皇貴妃名聲有礙,不敢聲張,隻把吳祿趕出了景仁宮。
可是吳祿是原先吳良輔的幹兒子,并沒有出内廷,又到‘尚乘轎’當差了。
我聽了康妃姐姐的話,心裡對這幫太監直惡心,才換了宮女擡輿。
這都是明宮舊習、下人惡俗,跟皇貴妃怎麼也不會有關聯。
皇上千萬别生氣。
怪我心直口快,兜不住事兒,就别再問了吧……” “承乾宮!……”福臨眼睛發直,臉色非常可怕。
“皇上,皇上!”淑惠妃跪着向前爬了好幾步,哀求道,“這種事說什麼也不會跟皇貴妃有關,隻有那些卑賤的下人才能幹這種醜事。
皇上對皇貴妃情深如海,恩重如山,皇貴妃決不會辜負皇上這一片真心的。
千萬别張揚!千萬别怪罪皇貴妃!千萬别去承乾宮搜尋那個!……” 淑惠妃的話,一句句像鞭子,狠狠抽在福臨心上。
他的心痛苦地縮成一團,痛苦又使怒氣在胸中膨脹。
他腦子裡十分混亂。
但淑惠妃的最後一句話卻使他打了個冷戰: “什麼?搜查承乾宮?” “不,不!”淑惠妃竟尖聲叫起來,“千萬不能去搜查,千萬千萬!皇上,求求你!就當我年輕不懂事、胡說八道,不,就當我一個字也沒說過!……” 福臨紅頭漲腦,額上青筋暴起,漸漸失去了理智。
淑惠妃越是這樣說,越激得他非要弄清真相不可。
他逼近淑惠妃的眼睛,問:“你為什麼不讓我搜查承乾宮?嗯?那些妖具在誰那裡?在吳祿身邊,還是在容妞兒身邊?” 淑惠妃驚懼地看着福臨忽大忽小的眼睛,不肯作聲。
“嗯?”福臨的目光像寒光閃閃的利劍,殺氣騰騰。
淑惠妃吓得像小老鼠似的縮成一團,抖抖索索地小聲說:“……吳祿說……都放在容妞兒那裡……” 福臨狠狠一挫牙齒,召來養心殿首領太監李國柱,命他立即率人往承乾宮搜查宮女容妞兒的住處。
李國柱領旨剛要走,福臨心裡忽悠一閃,昏眩中似有一線光亮,他把李國柱叫回來,嚴厲地叮囑道:“帶去的人要牢靠,随便找個借口,不許讓人知道是去搜查。
要是走漏半點風聲,小心你的腦袋!” 李國柱諾諾而退。
不到一個時辰,他就回來向皇上交差,在寝宮的東次間,他把一個小木匣子呈交皇上,低聲禀告:确實是從容妞兒床下的衣物箱中搜出。
福臨的手顫抖着,打開匣盒,便看到裡面用絲巾包着的幾個形狀奇異的小包。
他打開一個小包隻看了一眼,便像被燙着了似的撒手扔下,“啪”的一聲合了蓋,扭頭走開,胸口堵得發悶,如同看見百花競發的月夜芳園中聚集了一群叫聲凄厲的叫春貓,忍不住一陣陣作嘔。
正間裡酒膳尚未撤去,他大步沖過去,端起那一大壺新進的醇厚濃烈的玉泉醴酒,咕嘟咕嘟喝水似的仰脖灌了下去,随後用力把酒壺往門外猛的一摔,通往正殿的過道上清脆的陶瓷碎裂聲在高大的殿堂内引起了回響。
他聲音嘶啞地大吼:“無恥!——” 他醉了,但沒有忘記親手給那小木匣加了一道禦筆親封,之後便沉沉入睡。
他既不知道太監給他解衣脫靴,也不知道李國柱小心地收好那木匣,更不知道淑惠妃從西梢間跑到東梢間來看他,眼睛裡閃爍着隐隐的笑意。
第二天,皇太後一行就回宮了。
福臨去看視母親,後妃們也向皇上跪安。
看她們的氣色,都顯得比在宮裡時紅潤些,還透出一股新鮮。
年輕的小董鄂貴人,更是鮮嫩得如同一朵半開的玫瑰花。
福臨不動聲色地看看董鄂妃,她隻用眼睛對他微微一笑,這是别人覺察不到,而隻有福臨能夠感到的一種知心的笑。
福臨的心一抖,嗓子眼像塞了一團棉花,非常難受,直想喊叫:“不!她不是那樣的!她是無瑕的仙女!……” 當晚,福臨召董鄂妃來養心殿。
但不是在寝宮,而是在福臨平日讀書習字的西暖閣。
董鄂妃稍覺驚異,并沒有表現出來,她含笑向皇上行罷禮,像平日一樣,婉靜溫柔地笑着,滿目愛撫,如同春陽般傾灑在福臨身上。
她輕輕說:“好些天不見了,皇上安好?” 福臨不作聲,隻是嚴厲地審視着她。
他在心裡說:“如果她心中沒鬼,她會一直很坦然;如果她表現出不安,那麼……” 可是董鄂妃從來沒有承受過福臨這種懷疑的冷冰冰的目光,心裡驚異,神情上自然不安起來,甚至有些手足無措。
她勉強笑道:“皇上,您這是怎麼啦?……” 啊,瞧她笑得多虛假,那是裝出來的笑!福臨心裡透過一陣寒流。
面對烏雲珠,他原先的設想都做不到了。
他沒法像審案那樣步步逼近中心,沒法使用這樣那樣的障眼法兒,沒法在這裡那裡設置圈套。
他什麼都忍不住了,“啪”的一聲就把那小木匣撂在董鄂妃身邊的茶幾上,鐵青着臉,冷着聲音,指着木匣命令說:“打開它!” 如果她看到木匣裡的東西時迷惑不解,一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表情,那就好了。
那就是說,她根本不知道這種醜事!福臨闆着臉,不眨眼地盯着董鄂妃的動作,胸膛裡,心跳得怦怦直響。
木匣打開了,綢巾也攤開了,董鄂妃的臉紅了,她看了福臨一眼,扭開身子低下了頭。
她知道!該死,她知道啊!福臨差點兒喊出聲,拼命克制着,故意問道: “你……你知道這東西?” “這……怎麼說呢?……可以算是知道的……” 啊!她居然還露出那麼一點羞澀的笑容……她真會裝腔作勢啊……不,不一定!福臨猛然決定抛出最關鍵的情況,她隻要大吃一驚,那還是表明她不知情:“這東西,是從你的貼身侍女容妞兒床下衣箱找出來的!” 福臨全神貫注、目不轉睛,要攫住董鄂妃臉上一絲一毫的變化。
他期待着董鄂妃一聲驚叫,期待着她幾乎跳起來的又驚又怒的表情。
然而,他落空了!董鄂妃隻是表現出輕微的驚訝,更多的卻是為難,還輕聲地說道:“哦……” 福臨的心一下子像是浸到了冰水裡!她知道,她全知道!她卻長時間地護着那個容妞兒,長時間地瞞着我!……為什麼?為什麼?難道她過分寵愛那個有點瘋氣的丫頭?會不會她也和她們成了一夥?……這念頭剛在福臨腦中閃出,立刻就緊緊地抓住了他,他眼前竟那麼逼真地出現了容妞兒使用這些妖具的影像,出現了太監吳祿和容妞兒在一起的影像,忽然,容妞兒的身影被烏雲珠所代替,是烏雲珠在和吳祿、在和那些下賤的太監……福臨幾乎要昏過去了,咬牙切齒,怒不可遏地拍着桌子大吼:“你!你還不知罪嗎?” 炕桌被他拍得一跳,他的臉色倏然間變得十分狂暴可怕。
董鄂妃這時才大吃一驚,忙說:“陛下,你這是……” “啪!”一記耳光重重扇在烏雲珠臉上。
福臨的面孔已被憤怒扭歪,漲得發紫,眼睛像火炭一樣燃燒,打過烏雲珠的手停在空中,止不住地顫抖着。
烏雲珠吓壞了,白着一張臉,瞪着一雙驚恐的大眼睛,不知所措。
福臨惡狠狠地喝道:“你!你膽敢抗辯?” 烏雲珠慌忙跪倒,低頭,一句話也不敢說了。
福臨一個急轉身,用脊背對着烏雲珠,仰着腦袋對窗外看了許久,自然什麼也沒有看見。
他用稍稍平靜一點的、差不多維持了他的帝王尊嚴的聲調,說:“回宮去!自責待罪!”說完,不等董鄂妃叩頭謝恩,他拔腳就離開了西暖閣。
董鄂妃眼前一黑,昏了過去。
從這天起,董鄂妃不曾出過承乾宮。
皇後和其他妃嫔都不知是怎麼回事。
向皇上求情,皇上不理;去看望待罪的董鄂妃,董鄂妃也不提一句起因;知道内情的淑惠妃,也許還有康妃,更是一個字也不肯透露了。
整整十天,皇上沒有召見皇貴妃。
後宮的人們從竊竊私語變成了議論紛紛,終于傳到了皇太後耳中。
于是,皇太後特意召皇上進慈甯宮。
二 福臨是一位以孝治天下的皇帝。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