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
退朝之後,福臨按照慣例去向太後問安。
才出隆宗門,他再也按捺不住心裡的興奮和狂喜,望着慈甯門,大叫一聲“額娘!”撒腿就跑,像十四五歲的男孩子那樣無所顧忌,弄得平日亦步亦趨地跟在他身後的那一大堆侍從内監,也隻得捧着金盂、金杯、金盆等等禦用物品跟着一塊兒跑。
他們哪裡追得上福臨,還沒有到慈甯門,便跑得氣喘籲籲了。
跑到慈甯門,福臨遙遙望見殿前月台上幾盆菊花間露出母親的青玉钿子,便又大喊道:“額娘!”他飛跑着進了宮門。
太後擡起頭,驚訝地聳起了細眉。
她身邊的宮女、内監們一個個張大了嘴,這太不可思議了:天下至尊、萬民之主,竟這樣不顧威儀地跑了起來! 然而,更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狂跑的福臨跨過門檻時絆了一下,猛地摔進門裡四五尺遠,趴在地上。
所有的人都“哎呀”一聲,吓呆了,近在咫尺的守門太監甚至一時都沒想到該去扶一扶皇上。
眨眼工夫,福臨跳起身來,仍然興高采烈,跑下石階,穿過漢白玉鋪砌的禦道,一直沖到母親身邊: “額娘!大好事,孫可望降啦!” “什麼?”莊太後瞪大了眼睛,似乎有些不相信。
“孫可望跟李定國火并,孫可望跑出雲南,投降了!” “啊!佛爺保佑。
”莊太後深長地出了口氣,雙手合掌,兩眼望天。
“這一下,朱由榔的内情,雲貴的山川形勢就可了如指掌,兵力布置也将成局在胸!我要立命洪承疇率軍進擊,我要再委一位撫遠大将軍率軍入征雲南!……”他一面說,一面興奮地揮着雙手,在太後面前走來走去,一會兒轉身一會兒揚頭,狂喜地張開雙臂,大聲喊道:“這是上天助我,一展懷抱,成就天下一統大業,開萬世昌明之基!……” “皇兒,你不愧是太祖太宗的兒孫,成就這一番事業……” “額娘,兒的心胸何止于此!兒要上越明祖、漢武,做一代有為之君!” “好,好!……”太後仔細地望着兒子閃亮的目光,紅彤彤的面孔,心裡既感慨又激動,一時說不出别的,便笑道,“看你,袍子都擦破了。
手摔壞沒有?” 福臨伸出手,掌心在沁血,笑道:“額娘宮裡太幹淨了,兒摔了這麼一跤,手上也沒有沾灰。
” 太後托着福臨的手,用雪白的綢巾輕輕搌去點點血迹,輕聲說:“洪承疇經略軍事四年之久,終于見了成效。
” 福臨眉飛色舞地說:“母後,孩兒這些年要是聽了議政王大臣和皇兄、皇弟們的議論,把洪承疇罷免革職,焉能有今天?兒所以力排衆議,始終重用他,實在是深知其才幹見識,決不會無故屯兵四年之久。
他暗中聯絡永曆朝文武,終于拆掉了他們的一根大木梁。
額娘,兒可以算得上知人善任的了。
” 太後笑道:“不要這樣得意喲!……遠征雲南,皇兒想拜誰為大将軍?” “濟度春天才班師,不宜再出。
嶽樂如何?” 太後撫摸着一朵金黃色的龍爪菊,搖搖頭:“嶽樂博見有才,留在朝中事事可助你一臂之力。
不如派多尼……” “多尼?”福臨心裡打了個磕絆。
信郡王多尼是豫親王多铎的長子,多铎則是多爾衮的同胞弟。
派他出征,福臨不能不斟酌。
他望着眼前一片絢爛奪目的秋菊,暗自沉吟。
太後看着兒子,輕緩地說:“如汪洋大海,包容萬方,才是人君的度量。
多尼因嫡母劉三秀的調教,在宗室中也如嶽樂一般,從不跟你作梗,為什麼不加任用呢?” “多尼的騎射倒也罷了,可看不出他有什麼過人的智謀。
” “那都在其次。
多尼征雲南,不過是代天子巡狩,以天子之威臨滇而已。
至于征戰機宜,總領全局有洪承疇,攻伐陣戰有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八旗之師盡可督戰……皇兒要明白,漢家天下千餘年,養就了無數人才,這是我們滿人萬萬不及的。
滿洲不但要善學,更要以漢制漢,才是上策。
” “母後明見萬裡,兒遵命,不日即拜多尼為定南大将軍。
”福臨目光灼灼,非常精神。
“好!”莊太後看着兒子英姿勃勃的樣子,心裡很覺安慰,一股溫存的母性的柔情油然而生,但她立刻收斂了,轉了話題,“皇兒,随我到東庑去走走。
” “額娘又為兒預備下好吃的了?” “不是好吃的,是好看的。
” 母子倆邊走邊說,心情振奮而又愉快。
但一踏上東庑的長廊,太後就向福臨做了個手勢,要他不出聲,要他放輕腳步,她自己首先就輕手輕腳、小心翼翼地做着樣子。
福臨覺得很有趣,又很奇怪:皇帝和皇太後需要對誰這般小心周到?除非神佛!……走不多時,便聽見蘇麻喇姑用滿語在緩慢地、有腔有調地說話。
太後朝福臨擺擺手,兩人在門外站定。
蘇麻喇姑的聲音更清楚了: “……長白山上的天池,跟海一樣,清亮亮綠瑩瑩,水上浮着一個鮮紅鮮紅的果子,那還不照眼哇?庫倫仙女在天上也沒見過這麼美這麼香的果子。
她遊到跟前,張嘴就把紅果吞了下去。
過了十個月,仙女生了個大胖小子,他就是咱們滿洲的祖先布庫裡雍順……” “我知道我知道!”一個嬌嫩的童聲口齒伶俐地搶着說,“我還會唱呢!”他立刻高聲地唱起了《布爾湖》: 布爾湖,明如鏡;庫裡山,秀列雲屏。
風來千頃秀,雨過數峰青。
萃扶輿淑氣是天地鐘靈。
有天女兮降生池畔,吞朱果兮玉質晶瑩,珍符吻合爰生聖…… 歌唱的聲音純正嘹亮,節奏準确,還有一股孩子的熱情。
唱罷,他說:“我父皇出巡,樂工奏的就是《布爾湖》。
将來我長大了騎馬出巡,也要他們奏《布爾湖》!” 門外,福臨驚異地低聲問母親:“是誰?” 太後笑笑,也壓低聲音說:“我做主,把你的三個兒子都送來慈甯宮養育,讓我也享享做祖母的福。
” 福臨笑道:“但憑額娘。
” “蘇麻喇姑如今天天領着二阿哥三阿哥,歡喜得了不得……” “那四阿哥呢?”福臨忙問。
太後看他一眼,笑了:“知道你最愛四阿哥,哪能不格外經心?專撥一排偏殿養育他,你放心好啦!真是個偏心眼兒的爹!” 福臨在母親面前有些難為情,強詞奪理地說:“額娘就不疼四阿哥?” 太後笑道:“疼,疼,是孫子都疼!四阿哥長得真好,玉琢粉妝似的小人兒,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就像他娘。
連三阿哥都很喜愛他,每天晚上不去看看他,就不肯睡覺。
何況我這當祖母的呢!” “蘇麻喇姑,”屋裡孩子的聲音又響了,“再給我講講腳下七星的故事!” “都講過十遍了!” “不行,還要講,還要講!” “唉,好吧好吧。
别往身上纏,規規矩矩地坐正,像個好皇子的樣兒,我再給你講……”她講的是老哈王[1]腳下有七顆形如北鬥的紅痣,被當做有天子氣的異人,好不容易逃脫了明朝的追捕,後來終于成就帝業的故事。
外面遊廊上,莊太後笑着對福臨說:“聽見沒有?三阿哥跟你一個樣,從小就喜歡聽這個故事。
” “四阿哥長大了,也會這樣……怎麼聽不到二阿哥說話?”福臨說着,同母親一起推門進去。
蘇麻喇姑趕忙站起向母子倆請安。
三阿哥揚着兩隻小手撲向太後懷中:“皇阿奶!”随後又懂事地向福臨跪了說:“三阿哥叩見皇阿瑪!” 這麼個小小的還沒有桌子高的人兒,長了一副惹人喜愛的機靈相,偏偏學着大人做出煞有介事的樣子,不由人不笑。
太後忍不住把他抱起來,在他細嫩的臉蛋上親了一下,說:“皇阿瑪剛才問,二阿哥呢?” 三阿哥摟住奶奶的脖子,湊在奶奶的耳朵邊,眼睛轉向次間的烏木座榻,小手指頭貼在臉邊指着,小聲說:“哥哥在那邊,——你可不要罵他,啊?——他又睡覺了……” 順着三阿哥的指示,太後和福臨看見二阿哥四肢攤開,仰八叉地躺在座榻上,睡得正香。
福臨不覺皺了皺眉頭。
隻聽三阿哥快活地說: “皇阿奶,你不是也給我講過腳下七星的故事嗎?我也有腳下七星!” “你?”莊太後又驚又笑地問。
“是啊!不信你看!” 三阿哥從奶奶懷裡掙脫下地,一屁股坐在厚厚的地毯上,利落地脫掉小靴子、小布襪子,把兩隻胖胖的小腳丫舉得高高的,興高采烈地說:“看我的七星!” 太後和福臨母子倆驚異地瞪大了眼睛:三阿哥雪白的腳掌心,一左一右,果然各有七顆血點般的、排成北鬥形狀的痣,像一串紅亮的珠子。
兩人幾乎同時蹲下身子,一人捏了一隻小腳丫,仔細地看着,用手指抹了抹,才發現那隻是用胭脂點的假痣。
蘇麻喇姑在一旁嚷起來:“哎呀,我說你拿我的胭脂做什麼,原來……” 太後和皇上啼笑皆非。
福臨故意皺着眉頭說:“真搗亂!小小年紀,玩的什麼花頭!” 三阿哥瞪大了眼睛,說:“皇阿瑪,我不是皇子嗎?腳下有七星,不是王就是帝,我怎麼能沒有呢?”他很可笑地皺了皺眉頭,學着大人深思熟慮的樣子,光着腳丫、背着小手在地毯上踱了幾步,仰起頭,神色很是認真地說: “長大了,我要學父皇,當天下之主!” 福臨非常高興,一把摟過孩子,誇獎說:“好孩子!才四歲年紀,便有這般志向,不愧我們愛新覺羅氏的子孫!”可是,他一接觸到孩子那雙極像母親的眼睛,立刻就敗了興頭,眉梢一聳,放開了三阿哥,沉聲問道: “兩個阿哥漢話、漢文學得怎麼樣了?” 蘇麻喇姑連忙回答說:“四十個奶娘嬷嬷裡,一多半是漢人,兩位阿哥漢話都說得好。
就是嬷嬷們不識字,沒人敢教阿哥漢文。
” 福臨尋思片刻,說:“母後,要請幾位飽學宿儒來教導他們才好。
” 太後點點頭。
又問:“四阿哥那兒,再去看看?” 三阿哥跳着腳,尖聲地叫起來:“我也去!我也去!” 四阿哥實在太可愛了。
這六個多月的嬰孩,十分健康活潑。
他被裹在白絨小袍子裡,臉色如花蕾似的紅潤嬌嫩,大大的眼睛猶如深夜的天空,漆黑漆黑的,閃爍着星光。
他見有人進門,便從乳母懷裡探出身來,張着兩隻小手,嘴裡咿咿呀呀地叫着,兩腳不停地踢動。
三阿哥跑得飛快,沖到跟前,摟住小弟弟,乳母隻好蹲下身遷就這小哥兒倆。
三阿哥對着四阿哥懇求道:“好小弟,你叫我哥哥呀,叫阿哥,阿——哥——……” 四阿哥閃動着機靈的大眼睛,望着三阿哥笑,張開沒牙的紅潤潤的小嘴,用力發音:“阿——哥——” 一雙大手猛地把四阿哥抱了起來,三阿哥擡頭看,皇阿瑪已把四阿哥緊緊摟在懷裡,反複親他的臉蛋和脖子。
福臨的髭須撩得孩子不舒服,他哼哼唧唧地要哭。
太後一把奪了過來,抱在懷裡溫存地撫慰着,并埋怨地瞪了福臨一眼。
福臨笑了笑,不作聲。
冷不防,三阿哥天真地問道: “皇阿瑪為什麼親小四弟,不親我呢?” 福臨發窘了,看了母親一眼,正遇上母親那嘲笑的目光,不覺臉上微微一熱。
不過他很快就找到借口:“四阿哥還小,你可是男子漢大丈夫了!” “真的?我是男子漢大丈夫?”三阿哥高興得不知怎麼才好,立刻挺胸凹肚,滿臉放光,得意非凡,“那我能射箭跑馬了?” “對,對,明年你就可以上馬了……”福臨連忙允諾,心裡一動,急匆匆地看了母親一眼,對三阿哥說,“我來問你,父皇百年之後,如果小四弟即位當了皇帝,你怎麼辦?” 三阿哥脫口而出:“我做親王大将軍,輔佐小四弟!……”他想了一想,忽然問:“我有腳下七星啊,為什麼不能做皇帝呢?” 毫無掩飾的孩子的話,勾起太後和皇上母子倆的多少心事,兩人互相望着,一時竟無話可說了。
後來,太後換了個話題:“皇兒正值青春,子息不旺。
後宮佳麗難道盡不入眼?專房之寵太過,六宮妃嫔哪能不生怨望?多子多福、多子多助,帝王家尤其如此啊!” “是。
”福臨恭恭敬敬地躬身靜聽,神色極為孝順。
然而,當晚召來養心殿寝宮的,仍然是四阿哥的生母,他最寵愛的董鄂妃。
今天的折子不多,時交二更,福臨便已批完。
他伸臂直腰打個舒展,手還沒放下,董鄂妃已端着一杯熱茶從東次間走出來,送到皇上手邊。
福臨笑着看她一眼:“你在那邊做什麼來着?怎麼就算得這樣準,正好送了茶來?” 烏雲珠笑笑,說:“我先在刺繡,後來習字。
”其實,刺繡和習字都是幌子,她的全部心思都在皇上身上。
“我今兒也還沒臨帖呢,看看你的字去!”福臨興緻勃勃,端着茶盞,摟着烏雲珠的肩膀,一同走到東次間。
一張長長的八仙桌上,十幾張潔白的高麗進貢的雪浪紙上,墨迹淋漓,盡是烏雲珠臨帖所寫的隸書。
福臨一張張拿起來看,看一張贊一聲,最後說:“不想近日你隸書也寫得這麼好了,真是家學淵博,所謂碎玉壺之冰,爛瑤台之月,婉然芳樹,穆若清風啊!” “陛下竟拿鐘公贊衛夫人書法的名句稱贊妾妃,實在不敢當!妾妃無衛夫人之才,陛下草書卻在鐘公之上……” 福臨哈哈地笑了:“多蒙才女之女獎許了!不過,今天我要考考你這才女的詩才!”他煥然生彩的目光掃視周圍,掠過富麗華貴的西洋金鐘、嵌珠鑲寶的玉如意、珊瑚瑪瑙盆景、水晶寶石屏風、金碧閃彩的孔雀寶扇、精雕細刻着龍飛鳳舞的紫檀木剔空隔斷,最後,停留在南窗最上角的茜紗槅上,從那裡看出去,宮殿殿角的飛檐一側、藍黑色的深不可測的天空中,挂了一彎淡金色的月牙兒。
“有了!就以新月為題!”福臨笑着對烏雲珠點頭。
烏雲珠笑道:“不限韻?” “那不便宜了你!限十一尤。
” “好,幸爾不是窄韻!” “給你這才女,窄韻也嫌寬!限鈎、樓、頭、秋四個字吧!” “有獎罰嗎?” “自然有。
做得好,我這一雙白玉鎮紙就歸你;若是做得不好……”他看了看嫣然含笑的那雙眼睛,忍不住附在她耳邊輕聲說了幾句。
烏雲珠的粉面立刻飛起一片紅霞,瞥了福臨一眼,扭過了身子。
她端起茶盞,用碗蓋撥開水面上漂浮的茶葉,喝了兩口;随後又打開吐籽石榴式食盒,揀了一塊松仁酥餃,遞給福臨。
福臨沒有用手接,隻張了嘴等她把點心送進口中後,輕輕咬住了她的手指。
“呀,陛下,你還這麼淘氣,為君為父之人喲!”烏雲珠半嗔半笑地說。
“為君是對萬民。
為父是對小輩。
在你這裡,隻不過為丈夫罷了。
”福臨笑着,一手攬着烏雲珠的纖腰,一手拿筷子夾了一塊香蕈喂給烏雲珠,然後說,“你不要以為拿一隻酥餃便能賄賂我這考官,快快做詩!” “妾妃哪能有七步之才?陛下也不是正牌的考官。
” “誰說不是?天下的進士,都是朕的門生。
順天丁酉鄉試作了弊,朕将親自複試。
若不精通四書五經,敢攬這樣的大事?你呀,怕是分娩之後文思遲滞,要考不出來了!” “陛下真以為妾妃做不出來嗎?”烏雲珠揚了揚黑得發亮的秀眉,轉身望着窗外新月,有聲有韻地輕輕吟着,像一首柔情綿綿的短歌:“雲際纖纖月一鈎,清光未夜挂南樓;宛如待字閨中女,知有團在後頭……” “好!”福臨鼓掌大喊,“真所謂情深意切,不枉了才女之号!這位待字閨中的女兒,可是你?……好了,白玉鎮紙歸你!”烏雲珠剛伸手去接,福臨卻又縮回手去:“慢着慢着,我看那邊還有一首詩呢!”他指着八仙桌上那張精妙的繡幅。
那是一幅繡在白色錦緞上的墨竹,挺拔潇灑于山石蒼苔之中。
通常題詩處空着,但下款日期卻已繡好,那正是今年夏天福臨往塞外狩獵的時候。
烏雲珠道:“妾妃确有新詩一首,想請禦筆親題。
” “我寫上以後,你再繡出來,是嗎?”福臨很覺有趣,立刻坐到桌邊,提筆掭墨,“快快念來!” 烏雲珠并不轉身,依然凝視着窗外新月,緩緩念道:“此去惟宜早早還,休教重起望夫山;君看湘水祠前竹,豈是男兒淚染斑?……” 福臨運筆疾書,幾乎不能抑制心頭的激動,飛快地鈎完最後一筆,把羊毫往筆架上一擱,幾個大步跨到烏雲珠身邊,雙手扳着她的肩膀,輕喊了一聲:“烏雲珠!”烏雲珠轉身,跌入他的懷抱。
她溫柔地歪頭靠在福臨胸前,悄聲細語地說:“我繡這幅詩竹,為的是一旦我離陛下而去,要它同我一起入葬。
有你的手迹陪伴,九泉之下我也心安了。
” “烏雲珠……”福臨語聲哽咽,把烏雲珠緊緊貼在自己的心窩上,一股激情在胸中沖蕩。
他突然放開烏雲珠,沖回桌邊,從筆架上拔下一管最大的雲中鶴斑竹管大提筆,鋪開雪浪紙,飽蘸濃墨,飛筆縱橫,寫下了一副對聯: 大白狂浮客舞劍, 小紅低唱我吹箫。
緊接後面,如流水般寫了一段跋:“上聯是英雄氣,下聯是兒女情。
人之所以為人也。
”寫罷,将筆用力一擲,扔出一丈多遠,直摔到正間地上,留下一串墨迹。
他隻覺心頭一股豪氣,痛快異常,揚頭望着烏雲珠:“如何?” 烏雲珠笑道:“确是巧對,不過……” “不過什麼?” “對常人而言,此聯摹寫性情,盡夠了;對陛下,則不免小巧淺淡。
” 福臨很有興趣,故作莊重地說:“請道其詳。
” “對陛下而言之英雄氣,當有包藏宇宙、吞吐天地之氣概,橫槊賦詩、投鞭斷流略可方比一二……” “那麼兒女情呢?”福臨眼睛熠熠生光,追問道。
烏雲珠笑道:“陛下,我不過怕你過于兒女情重。
我想再續一句話。
” “是嗎?續來我聽。
” “陛下之跋雲:‘上聯是英雄氣,下聯是兒女情,人之所以為人也。
’妾妃續接一句:‘用得其中為聖道。
’陛下以為……” 福臨暢快地哈哈大笑:“續得好,續得好!‘用得其中為聖道’!畫龍點睛啊……烏雲珠,有了你,朕于兒女情一無所憾。
後宮有你在,朕不挂牽内事,正可專意綜理天下,大展朕的抱負!”他用力摟住烏雲珠的肩膀,炯炯目光,仿佛透過鑲金飾玉的文窗、穿過富麗雄偉的宮牆,凝望着蒼茫無極的南方大地,激動地說:“多尼不日便要領大将軍印南征。
一旦收複雲貴,寰内一統,且看我大展雄圖,除舊布新!願朕在有生之年,治得國泰民豐、四海歸心,成就漢武、唐宗一般的大業,讓萬民重見堯舜之天地!……”他的設想,他的計劃,他的決心,如激流湧出,滔滔不絕,興奮、慷慨,神采飛揚。
烏雲珠被他深深感染了,臉兒紅撲撲,眼睛亮閃閃,側着臉目不轉睛地着迷似的凝望着他。
福臨完全沉醉在自己的雄心壯志之中,他用力捏住烏雲珠的手,說: “你看,朕能辦得到嗎?” “烏雲珠得遇陛下,三生有幸。
陛下資質之美,曠古少有,自四齡以來,苦讀詩書,習堯舜文武之道,不就是為了成就一番大業嗎?烏雲珠願為陛下馬前卒!”她的目光亮如天邊的啟明星,胸脯起伏,口中微微喘氣。
她的心中,鼓蕩着熱騰騰的激浪。
她把今天作為一個特殊的日子銘刻在生命的曆程上,以前,她愛皇上勝于愛福臨;今後,她愛福臨超過愛皇上…… “啊!你真是我的知己!”福臨盯着烏雲珠的眼睛,非常感慨地輕輕歎了一聲。
烏雲珠一下克制不住,猛然摟住福臨,在他面頰兩邊用力地親了好幾下。
福臨被這突如其來的動作弄得微微一愣:文靜溫柔的烏雲珠從來不曾這樣!他大聲笑着摟住烏雲珠的腰,飛快地就地轉了好幾圈。
他的心裡像雨後藍天上升起一道彩虹,純淨、開朗,瑩澈無瑕。
此刻,他的心頭沸騰着如火的激情,靈動的目光立刻停在百寶櫥中,取出他的紫竹笛,神采煥發地說: “烏雲珠,我們……我和你,真是太美滿了!” 他拿竹笛湊上嘴唇,嘹亮的笛聲飛騰而起,帶着歡樂,帶着柔情,帶着一顆火熱的跳動着的心,飛出寝宮,飛出養心殿,飛上星光燦爛的夜空,散落到金碧輝煌的六宮…… 坤甯宮裡燈燭輝煌,幾名主位娘娘正陪着皇後說話,熱騰騰的奶茶使她們談興倍增,講起當年太祖、太宗皇帝在關外時的武功,講起科爾沁部落的豐功偉績,一個個如數家珍,無比興奮,顯示出草原女子的豪爽氣概。
在座的四位娘娘,三位是科爾沁博爾濟吉特家的格格:皇後和她的妹妹淑惠妃,以及她們姐妹倆的姑姑謹貴人。
謹貴人同已廢的皇後一同進宮,她倆是堂姐妹,皇後被廢為靜妃,謹貴人也就一直得不到升位,不能成為一宮之主而居住在景仁宮。
除了三位博爾濟吉特氏,第四位娘娘便是景仁宮主位、康妃佟氏。
悠揚的笛聲透進簾栊,熱鬧的談笑倏然停止,坤甯宮裡一時竟悄然無聲,任憑那行雲流水般的美妙聲音在殿梁間缭繞。
明亮的燈光透過精美的宮燈的紅紗、玉佩和流蘇,流瀉而下,把四位年輕美貌的娘娘籠罩在一重淡淡紅霧之中,猶如蓬萊仙姝。
但她們都竭力避開彼此的目光,害怕洩露心頭的苦痛。
笛聲終于停了,但靜默持續着。
康妃低頭不語;皇後端起奶茶無聲地抿了一口;謹貴人看看皇後,兩人的目光一碰,各自慌忙閃開。
誰來打破僵局呢? 淑惠妃年齡最小,今年不到十七歲,跟姐姐入宮時還是個小孩子,非常疼愛她的姐姐,早就為身為正宮皇後的姐姐受冷遇而憤憤不平。
剛才她一直嘟着嘴擺弄手絹,見大家都不吭聲,忍不住了,沖口而出: “又是承乾宮的主兒在養心殿,不然皇上會品笛?” 皇後像沒聽出妹妹的不滿口氣,平和地說:“皇上的笛子吹得越發好了。
” 淑惠妃看了謹貴人一眼,“嗐”了一聲。
謹貴人皺皺眉頭,說:“我也就罷了,左不過一輩子當貴人居冷宮,一輩子見不着皇上的面兒,誰叫我命不好,跟靜妃一道入宮呢!可你是皇後哇!淑惠娘娘年輕美貌,佟娘娘還養了阿哥,都有位分的,怎麼也咽得下這口氣!” 淑惠妃撇撇她那花瓣似的鮮紅的小嘴:“别忘了,人家是皇貴妃,隻比皇後低半肩,比咱們都高貴!”說罷,她又看看姐姐,可是皇後的面色平靜得令人失望。
康妃低聲說:“四阿哥更金貴,皇太子想必是四阿哥了……”她聲音越來越輕,消失在含糊的似有若無的歎息中。
謹貴人惡意地揚揚剛硬的黑眉,譏笑地說:“哼,四阿哥!誰知道這四阿哥是誰的種?……” 皇後瞪了謹貴人一眼,喝道:“不許胡說!”論親誼,皇後是謹貴人的侄女,論家法,謹貴人低皇後五級,尊卑懸殊,所以謹貴人立刻閉了嘴,低頭不語了。
皇後繼續說:“皇貴妃穎慧過人,貞靜循禮,生性孝敬,謙和寬仁,宮中上下都很喜歡她,皇太後更像待親女一樣疼愛她。
雖然受皇上寵愛,她并不曾恃寵幹政,說不上失德……”她有點說不下去了。
淑惠妃嘴快,立刻說:“可是人家都說,皇上漸習漢俗,親近漢臣,随意更改祖宗舊制,都是因為她在皇上身邊的過!” “誰說的?”皇後眉頭微皺,掉頭看看妹妹。
“大貴妃和康惠太妃都這麼說!” 皇後搖搖頭,歎了口氣,說:“大貴妃因襄親王過世,自然不喜歡皇貴妃……” “可她也真是半個南蠻子呀!”謹貴人憋不住,大聲接過話頭,并且站了起來,“這誰不知道?她不就是憑了她那南蠻子狐媚氣兒,什麼濕(詩)咧幹咧,什麼琴咧畫咧,哄得太後、皇上拿她當心肝兒寶貝兒!……要是再立四阿哥當太子,我的皇後娘娘,你這正宮還能住幾天!” 淑惠妃急忙打斷她:“瞎扯什麼!廢過一個皇後了,還能再廢第二個?皇太後不管怎麼疼她,終究是咱們博爾濟吉特家的人!” 謹貴人憤憤地說:“要是立四阿哥做太子,我就氣不過!咱們滿洲的天下,怎麼能讓半個南蠻子女人的兒子去坐?皇家的血統不就給糟污了?算算現今後宮的主位娘娘,就甭說太後跟皇後了,淑惠娘娘、恭妃娘娘、端妃娘娘、靜妃,加上大貴妃、康惠太妃,再加上太祖皇上的壽康太妃,不都是咱們博爾濟吉特家的嗎?任誰養一個阿哥,也比四阿哥高貴啊!偏偏肚子都這麼不争氣!” 皇後看看悶頭不響的康妃,責備道:“看你說到哪兒去了!” 謹貴人連忙把手撂在康妃肩上,心直口快地說:“康妃娘娘,你别吃心,你們佟佳氏好歹都是咱們旗人。
我甯願三阿哥做皇太子,也比四阿哥強十倍!” 康妃起立,臉上一無表情,謙恭地說:“夜已深了,讓皇後早點歇息。
謹貴人,我們回去吧!” 淑惠妃也告辭了,臨行時她壓低嗓門急切地對皇後說:“姐姐,你要快生一個阿哥才好!如果搶在立太子之前,那麼立嫡不立庶,四阿哥就當不成太子,你的皇後任誰也奪不成了!” 皇後端莊地說:“你快走吧,不要這麼胡言亂語!” 可是,當宮女們鋪好錦緞被褥,放下繡着丹鳳朝陽的床帳,坤甯宮内一片寂靜時,皇後卻用美麗的荷花鴛鴦錦被蒙住頭,哀傷地哭泣了。
此刻她用不着強使自己擺出皇後的派頭,她也不再是富貴烜赫的萬民之母,她隻是一個孤寂凄涼的、時時擔心着自己命運的可憐的女人…… 二 十一月望日,是大朝之期。
照例,從太和殿到大清門陳設法駕鹵簿,殿前有丹陛大樂,午門上鐘鳴鼓響,王公、文武百官及外國使臣跪拜進賀表,再入殿向皇上朝拜跪叩,接受皇上賜茶後再叩拜,然後奏中和韶樂,皇上退朝,王公、百官等依次退出,大朝典禮告成。
為了表示朝廷的威儀,每月應有一次大朝。
但是順治帝為了勤于政事,也為了戒除百官的慵懶疲塌,勵精圖治,竟定為一月六朝,文武百官都得從四更起直忙到太陽出。
年老的大臣就不得不勉力而為了。
天子年輕有為,并不因大朝而取消當日的内朝聽政。
于是各部院大臣由侍衛傳旨宣召,經内右、内左兩門,進日精門、月華門,魚貫而入,直達乾清宮。
各門前和禦道、長廊上,隔不數步便有帶刀侍衛肅立,氣氛很是森嚴。
大臣們畢恭畢敬,小心翼翼,目不斜視,眼前隻可看到前一位同僚的朝褂下擺和朝靴。
大臣行列中的内國史院學士王崇簡,今年不過五十六歲,一向心廣體胖,像個笑眯眯的彌勒佛。
此刻他卻心神不定,眼前一片模糊,前面朝褂擺動,朝靴起落,在他眼中像木偶的動作一樣呆闆。
他盡力想擺出平靜如常的神情,但惴惴不安的心緒使他胸脯起伏,呼吸失常。
他在苦苦思索,他方才說那話時,在場的有誰呢? ……大學士金之俊肯定聽到了,他不是還擡袖拭了拭眼睛嗎?欽天監正湯若望也聽到了,他當即輕輕歎了一口氣,在胸前畫了一個十字。
和金之俊在一起的傅以漸呢?他仿佛沒有聽到,不僅眉毛不曾動一動,連眼珠也沒有動。
可怕的是正前方離他不遠的那三個人:内大臣蘇克薩哈、鳌拜和揭發丁酉科場大案的刑科給事中任克溥…… 他記得,自己擡袖抹淚時,蘇克薩哈驚異地看他一眼,便側臉向任克溥問話,想必是要任克溥證實。
任克溥低頭舉目,責怪地看看王崇簡,無可奈何地點點頭。
于是,兩位内大臣的目光一起射向王崇簡父子,鳌拜的鷹眼裡透露着威脅,蘇克薩哈不懷好意地露齒一笑……唉,當時我怎麼就那麼情不自禁呢?……會不會招來大禍?正趕上科場大案的氣候,漢官人人自危,我父子可别……王崇簡越想心越慌,可是有什麼辦法!大錯已經鑄成,隻能硬着頭皮進乾清宮,聽天由命了! 王崇簡随衆叩拜後,立在内院學士一班官員中。
他略一擡眼,觸到兒子王熙的目光,隻有他能看出,這位内弘文院學士内心也很緊張。
河南巡撫正在跪奏,響亮的聲音在乾清宮正殿中回響:“河南嵩山采得奇草靈芝,乃國家祥瑞之征兆,實是天子聖明所緻,特進賀表及靈芝……”說着,把身邊那個精緻的木匣和匣上的紅封賀表高舉過頭,等着内侍來接。
高高的寶座上,順治略一沉吟,朗聲道:“政教修明,時和年豐,人民樂業,方為祥瑞。
你為封疆大吏,巡撫一方,當敬天勤政,惠養元元。
芝草何奇,安可用此?去吧!” 河南巡撫連忙叩頭謝恩,哈着腰倒退着回班,站定以後,才用馬蹄袖拭了拭額上的冷汗。
随後,各部院堂官先後面奏政事常務,殿内氣氛才變得和緩了些,王崇簡父子對視一下,兩人的表情都輕松了許多。
不料輪到六科呈事啟奏時,順治忽然把給
才出隆宗門,他再也按捺不住心裡的興奮和狂喜,望着慈甯門,大叫一聲“額娘!”撒腿就跑,像十四五歲的男孩子那樣無所顧忌,弄得平日亦步亦趨地跟在他身後的那一大堆侍從内監,也隻得捧着金盂、金杯、金盆等等禦用物品跟着一塊兒跑。
他們哪裡追得上福臨,還沒有到慈甯門,便跑得氣喘籲籲了。
跑到慈甯門,福臨遙遙望見殿前月台上幾盆菊花間露出母親的青玉钿子,便又大喊道:“額娘!”他飛跑着進了宮門。
太後擡起頭,驚訝地聳起了細眉。
她身邊的宮女、内監們一個個張大了嘴,這太不可思議了:天下至尊、萬民之主,竟這樣不顧威儀地跑了起來! 然而,更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狂跑的福臨跨過門檻時絆了一下,猛地摔進門裡四五尺遠,趴在地上。
所有的人都“哎呀”一聲,吓呆了,近在咫尺的守門太監甚至一時都沒想到該去扶一扶皇上。
眨眼工夫,福臨跳起身來,仍然興高采烈,跑下石階,穿過漢白玉鋪砌的禦道,一直沖到母親身邊: “額娘!大好事,孫可望降啦!” “什麼?”莊太後瞪大了眼睛,似乎有些不相信。
“孫可望跟李定國火并,孫可望跑出雲南,投降了!” “啊!佛爺保佑。
”莊太後深長地出了口氣,雙手合掌,兩眼望天。
“這一下,朱由榔的内情,雲貴的山川形勢就可了如指掌,兵力布置也将成局在胸!我要立命洪承疇率軍進擊,我要再委一位撫遠大将軍率軍入征雲南!……”他一面說,一面興奮地揮着雙手,在太後面前走來走去,一會兒轉身一會兒揚頭,狂喜地張開雙臂,大聲喊道:“這是上天助我,一展懷抱,成就天下一統大業,開萬世昌明之基!……” “皇兒,你不愧是太祖太宗的兒孫,成就這一番事業……” “額娘,兒的心胸何止于此!兒要上越明祖、漢武,做一代有為之君!” “好,好!……”太後仔細地望着兒子閃亮的目光,紅彤彤的面孔,心裡既感慨又激動,一時說不出别的,便笑道,“看你,袍子都擦破了。
手摔壞沒有?” 福臨伸出手,掌心在沁血,笑道:“額娘宮裡太幹淨了,兒摔了這麼一跤,手上也沒有沾灰。
” 太後托着福臨的手,用雪白的綢巾輕輕搌去點點血迹,輕聲說:“洪承疇經略軍事四年之久,終于見了成效。
” 福臨眉飛色舞地說:“母後,孩兒這些年要是聽了議政王大臣和皇兄、皇弟們的議論,把洪承疇罷免革職,焉能有今天?兒所以力排衆議,始終重用他,實在是深知其才幹見識,決不會無故屯兵四年之久。
他暗中聯絡永曆朝文武,終于拆掉了他們的一根大木梁。
額娘,兒可以算得上知人善任的了。
” 太後笑道:“不要這樣得意喲!……遠征雲南,皇兒想拜誰為大将軍?” “濟度春天才班師,不宜再出。
嶽樂如何?” 太後撫摸着一朵金黃色的龍爪菊,搖搖頭:“嶽樂博見有才,留在朝中事事可助你一臂之力。
不如派多尼……” “多尼?”福臨心裡打了個磕絆。
信郡王多尼是豫親王多铎的長子,多铎則是多爾衮的同胞弟。
派他出征,福臨不能不斟酌。
他望着眼前一片絢爛奪目的秋菊,暗自沉吟。
太後看着兒子,輕緩地說:“如汪洋大海,包容萬方,才是人君的度量。
多尼因嫡母劉三秀的調教,在宗室中也如嶽樂一般,從不跟你作梗,為什麼不加任用呢?” “多尼的騎射倒也罷了,可看不出他有什麼過人的智謀。
” “那都在其次。
多尼征雲南,不過是代天子巡狩,以天子之威臨滇而已。
至于征戰機宜,總領全局有洪承疇,攻伐陣戰有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八旗之師盡可督戰……皇兒要明白,漢家天下千餘年,養就了無數人才,這是我們滿人萬萬不及的。
滿洲不但要善學,更要以漢制漢,才是上策。
” “母後明見萬裡,兒遵命,不日即拜多尼為定南大将軍。
”福臨目光灼灼,非常精神。
“好!”莊太後看着兒子英姿勃勃的樣子,心裡很覺安慰,一股溫存的母性的柔情油然而生,但她立刻收斂了,轉了話題,“皇兒,随我到東庑去走走。
” “額娘又為兒預備下好吃的了?” “不是好吃的,是好看的。
” 母子倆邊走邊說,心情振奮而又愉快。
但一踏上東庑的長廊,太後就向福臨做了個手勢,要他不出聲,要他放輕腳步,她自己首先就輕手輕腳、小心翼翼地做着樣子。
福臨覺得很有趣,又很奇怪:皇帝和皇太後需要對誰這般小心周到?除非神佛!……走不多時,便聽見蘇麻喇姑用滿語在緩慢地、有腔有調地說話。
太後朝福臨擺擺手,兩人在門外站定。
蘇麻喇姑的聲音更清楚了: “……長白山上的天池,跟海一樣,清亮亮綠瑩瑩,水上浮着一個鮮紅鮮紅的果子,那還不照眼哇?庫倫仙女在天上也沒見過這麼美這麼香的果子。
她遊到跟前,張嘴就把紅果吞了下去。
過了十個月,仙女生了個大胖小子,他就是咱們滿洲的祖先布庫裡雍順……” “我知道我知道!”一個嬌嫩的童聲口齒伶俐地搶着說,“我還會唱呢!”他立刻高聲地唱起了《布爾湖》: 布爾湖,明如鏡;庫裡山,秀列雲屏。
風來千頃秀,雨過數峰青。
萃扶輿淑氣是天地鐘靈。
有天女兮降生池畔,吞朱果兮玉質晶瑩,珍符吻合爰生聖…… 歌唱的聲音純正嘹亮,節奏準确,還有一股孩子的熱情。
唱罷,他說:“我父皇出巡,樂工奏的就是《布爾湖》。
将來我長大了騎馬出巡,也要他們奏《布爾湖》!” 門外,福臨驚異地低聲問母親:“是誰?” 太後笑笑,也壓低聲音說:“我做主,把你的三個兒子都送來慈甯宮養育,讓我也享享做祖母的福。
” 福臨笑道:“但憑額娘。
” “蘇麻喇姑如今天天領着二阿哥三阿哥,歡喜得了不得……” “那四阿哥呢?”福臨忙問。
太後看他一眼,笑了:“知道你最愛四阿哥,哪能不格外經心?專撥一排偏殿養育他,你放心好啦!真是個偏心眼兒的爹!” 福臨在母親面前有些難為情,強詞奪理地說:“額娘就不疼四阿哥?” 太後笑道:“疼,疼,是孫子都疼!四阿哥長得真好,玉琢粉妝似的小人兒,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就像他娘。
連三阿哥都很喜愛他,每天晚上不去看看他,就不肯睡覺。
何況我這當祖母的呢!” “蘇麻喇姑,”屋裡孩子的聲音又響了,“再給我講講腳下七星的故事!” “都講過十遍了!” “不行,還要講,還要講!” “唉,好吧好吧。
别往身上纏,規規矩矩地坐正,像個好皇子的樣兒,我再給你講……”她講的是老哈王
外面遊廊上,莊太後笑着對福臨說:“聽見沒有?三阿哥跟你一個樣,從小就喜歡聽這個故事。
” “四阿哥長大了,也會這樣……怎麼聽不到二阿哥說話?”福臨說着,同母親一起推門進去。
蘇麻喇姑趕忙站起向母子倆請安。
三阿哥揚着兩隻小手撲向太後懷中:“皇阿奶!”随後又懂事地向福臨跪了說:“三阿哥叩見皇阿瑪!” 這麼個小小的還沒有桌子高的人兒,長了一副惹人喜愛的機靈相,偏偏學着大人做出煞有介事的樣子,不由人不笑。
太後忍不住把他抱起來,在他細嫩的臉蛋上親了一下,說:“皇阿瑪剛才問,二阿哥呢?” 三阿哥摟住奶奶的脖子,湊在奶奶的耳朵邊,眼睛轉向次間的烏木座榻,小手指頭貼在臉邊指着,小聲說:“哥哥在那邊,——你可不要罵他,啊?——他又睡覺了……” 順着三阿哥的指示,太後和福臨看見二阿哥四肢攤開,仰八叉地躺在座榻上,睡得正香。
福臨不覺皺了皺眉頭。
隻聽三阿哥快活地說: “皇阿奶,你不是也給我講過腳下七星的故事嗎?我也有腳下七星!” “你?”莊太後又驚又笑地問。
“是啊!不信你看!” 三阿哥從奶奶懷裡掙脫下地,一屁股坐在厚厚的地毯上,利落地脫掉小靴子、小布襪子,把兩隻胖胖的小腳丫舉得高高的,興高采烈地說:“看我的七星!” 太後和福臨母子倆驚異地瞪大了眼睛:三阿哥雪白的腳掌心,一左一右,果然各有七顆血點般的、排成北鬥形狀的痣,像一串紅亮的珠子。
兩人幾乎同時蹲下身子,一人捏了一隻小腳丫,仔細地看着,用手指抹了抹,才發現那隻是用胭脂點的假痣。
蘇麻喇姑在一旁嚷起來:“哎呀,我說你拿我的胭脂做什麼,原來……” 太後和皇上啼笑皆非。
福臨故意皺着眉頭說:“真搗亂!小小年紀,玩的什麼花頭!” 三阿哥瞪大了眼睛,說:“皇阿瑪,我不是皇子嗎?腳下有七星,不是王就是帝,我怎麼能沒有呢?”他很可笑地皺了皺眉頭,學着大人深思熟慮的樣子,光着腳丫、背着小手在地毯上踱了幾步,仰起頭,神色很是認真地說: “長大了,我要學父皇,當天下之主!” 福臨非常高興,一把摟過孩子,誇獎說:“好孩子!才四歲年紀,便有這般志向,不愧我們愛新覺羅氏的子孫!”可是,他一接觸到孩子那雙極像母親的眼睛,立刻就敗了興頭,眉梢一聳,放開了三阿哥,沉聲問道: “兩個阿哥漢話、漢文學得怎麼樣了?” 蘇麻喇姑連忙回答說:“四十個奶娘嬷嬷裡,一多半是漢人,兩位阿哥漢話都說得好。
就是嬷嬷們不識字,沒人敢教阿哥漢文。
” 福臨尋思片刻,說:“母後,要請幾位飽學宿儒來教導他們才好。
” 太後點點頭。
又問:“四阿哥那兒,再去看看?” 三阿哥跳着腳,尖聲地叫起來:“我也去!我也去!” 四阿哥實在太可愛了。
這六個多月的嬰孩,十分健康活潑。
他被裹在白絨小袍子裡,臉色如花蕾似的紅潤嬌嫩,大大的眼睛猶如深夜的天空,漆黑漆黑的,閃爍着星光。
他見有人進門,便從乳母懷裡探出身來,張着兩隻小手,嘴裡咿咿呀呀地叫着,兩腳不停地踢動。
三阿哥跑得飛快,沖到跟前,摟住小弟弟,乳母隻好蹲下身遷就這小哥兒倆。
三阿哥對着四阿哥懇求道:“好小弟,你叫我哥哥呀,叫阿哥,阿——哥——……” 四阿哥閃動着機靈的大眼睛,望着三阿哥笑,張開沒牙的紅潤潤的小嘴,用力發音:“阿——哥——” 一雙大手猛地把四阿哥抱了起來,三阿哥擡頭看,皇阿瑪已把四阿哥緊緊摟在懷裡,反複親他的臉蛋和脖子。
福臨的髭須撩得孩子不舒服,他哼哼唧唧地要哭。
太後一把奪了過來,抱在懷裡溫存地撫慰着,并埋怨地瞪了福臨一眼。
福臨笑了笑,不作聲。
冷不防,三阿哥天真地問道: “皇阿瑪為什麼親小四弟,不親我呢?” 福臨發窘了,看了母親一眼,正遇上母親那嘲笑的目光,不覺臉上微微一熱。
不過他很快就找到借口:“四阿哥還小,你可是男子漢大丈夫了!” “真的?我是男子漢大丈夫?”三阿哥高興得不知怎麼才好,立刻挺胸凹肚,滿臉放光,得意非凡,“那我能射箭跑馬了?” “對,對,明年你就可以上馬了……”福臨連忙允諾,心裡一動,急匆匆地看了母親一眼,對三阿哥說,“我來問你,父皇百年之後,如果小四弟即位當了皇帝,你怎麼辦?” 三阿哥脫口而出:“我做親王大将軍,輔佐小四弟!……”他想了一想,忽然問:“我有腳下七星啊,為什麼不能做皇帝呢?” 毫無掩飾的孩子的話,勾起太後和皇上母子倆的多少心事,兩人互相望着,一時竟無話可說了。
後來,太後換了個話題:“皇兒正值青春,子息不旺。
後宮佳麗難道盡不入眼?專房之寵太過,六宮妃嫔哪能不生怨望?多子多福、多子多助,帝王家尤其如此啊!” “是。
”福臨恭恭敬敬地躬身靜聽,神色極為孝順。
然而,當晚召來養心殿寝宮的,仍然是四阿哥的生母,他最寵愛的董鄂妃。
今天的折子不多,時交二更,福臨便已批完。
他伸臂直腰打個舒展,手還沒放下,董鄂妃已端着一杯熱茶從東次間走出來,送到皇上手邊。
福臨笑着看她一眼:“你在那邊做什麼來着?怎麼就算得這樣準,正好送了茶來?” 烏雲珠笑笑,說:“我先在刺繡,後來習字。
”其實,刺繡和習字都是幌子,她的全部心思都在皇上身上。
“我今兒也還沒臨帖呢,看看你的字去!”福臨興緻勃勃,端着茶盞,摟着烏雲珠的肩膀,一同走到東次間。
一張長長的八仙桌上,十幾張潔白的高麗進貢的雪浪紙上,墨迹淋漓,盡是烏雲珠臨帖所寫的隸書。
福臨一張張拿起來看,看一張贊一聲,最後說:“不想近日你隸書也寫得這麼好了,真是家學淵博,所謂碎玉壺之冰,爛瑤台之月,婉然芳樹,穆若清風啊!” “陛下竟拿鐘公贊衛夫人書法的名句稱贊妾妃,實在不敢當!妾妃無衛夫人之才,陛下草書卻在鐘公之上……” 福臨哈哈地笑了:“多蒙才女之女獎許了!不過,今天我要考考你這才女的詩才!”他煥然生彩的目光掃視周圍,掠過富麗華貴的西洋金鐘、嵌珠鑲寶的玉如意、珊瑚瑪瑙盆景、水晶寶石屏風、金碧閃彩的孔雀寶扇、精雕細刻着龍飛鳳舞的紫檀木剔空隔斷,最後,停留在南窗最上角的茜紗槅上,從那裡看出去,宮殿殿角的飛檐一側、藍黑色的深不可測的天空中,挂了一彎淡金色的月牙兒。
“有了!就以新月為題!”福臨笑着對烏雲珠點頭。
烏雲珠笑道:“不限韻?” “那不便宜了你!限十一尤。
” “好,幸爾不是窄韻!” “給你這才女,窄韻也嫌寬!限鈎、樓、頭、秋四個字吧!” “有獎罰嗎?” “自然有。
做得好,我這一雙白玉鎮紙就歸你;若是做得不好……”他看了看嫣然含笑的那雙眼睛,忍不住附在她耳邊輕聲說了幾句。
烏雲珠的粉面立刻飛起一片紅霞,瞥了福臨一眼,扭過了身子。
她端起茶盞,用碗蓋撥開水面上漂浮的茶葉,喝了兩口;随後又打開吐籽石榴式食盒,揀了一塊松仁酥餃,遞給福臨。
福臨沒有用手接,隻張了嘴等她把點心送進口中後,輕輕咬住了她的手指。
“呀,陛下,你還這麼淘氣,為君為父之人喲!”烏雲珠半嗔半笑地說。
“為君是對萬民。
為父是對小輩。
在你這裡,隻不過為丈夫罷了。
”福臨笑着,一手攬着烏雲珠的纖腰,一手拿筷子夾了一塊香蕈喂給烏雲珠,然後說,“你不要以為拿一隻酥餃便能賄賂我這考官,快快做詩!” “妾妃哪能有七步之才?陛下也不是正牌的考官。
” “誰說不是?天下的進士,都是朕的門生。
順天丁酉鄉試作了弊,朕将親自複試。
若不精通四書五經,敢攬這樣的大事?你呀,怕是分娩之後文思遲滞,要考不出來了!” “陛下真以為妾妃做不出來嗎?”烏雲珠揚了揚黑得發亮的秀眉,轉身望着窗外新月,有聲有韻地輕輕吟着,像一首柔情綿綿的短歌:“雲際纖纖月一鈎,清光未夜挂南樓;宛如待字閨中女,知有團在後頭……” “好!”福臨鼓掌大喊,“真所謂情深意切,不枉了才女之号!這位待字閨中的女兒,可是你?……好了,白玉鎮紙歸你!”烏雲珠剛伸手去接,福臨卻又縮回手去:“慢着慢着,我看那邊還有一首詩呢!”他指着八仙桌上那張精妙的繡幅。
那是一幅繡在白色錦緞上的墨竹,挺拔潇灑于山石蒼苔之中。
通常題詩處空着,但下款日期卻已繡好,那正是今年夏天福臨往塞外狩獵的時候。
烏雲珠道:“妾妃确有新詩一首,想請禦筆親題。
” “我寫上以後,你再繡出來,是嗎?”福臨很覺有趣,立刻坐到桌邊,提筆掭墨,“快快念來!” 烏雲珠并不轉身,依然凝視着窗外新月,緩緩念道:“此去惟宜早早還,休教重起望夫山;君看湘水祠前竹,豈是男兒淚染斑?……” 福臨運筆疾書,幾乎不能抑制心頭的激動,飛快地鈎完最後一筆,把羊毫往筆架上一擱,幾個大步跨到烏雲珠身邊,雙手扳着她的肩膀,輕喊了一聲:“烏雲珠!”烏雲珠轉身,跌入他的懷抱。
她溫柔地歪頭靠在福臨胸前,悄聲細語地說:“我繡這幅詩竹,為的是一旦我離陛下而去,要它同我一起入葬。
有你的手迹陪伴,九泉之下我也心安了。
” “烏雲珠……”福臨語聲哽咽,把烏雲珠緊緊貼在自己的心窩上,一股激情在胸中沖蕩。
他突然放開烏雲珠,沖回桌邊,從筆架上拔下一管最大的雲中鶴斑竹管大提筆,鋪開雪浪紙,飽蘸濃墨,飛筆縱橫,寫下了一副對聯: 大白狂浮客舞劍, 小紅低唱我吹箫。
緊接後面,如流水般寫了一段跋:“上聯是英雄氣,下聯是兒女情。
人之所以為人也。
”寫罷,将筆用力一擲,扔出一丈多遠,直摔到正間地上,留下一串墨迹。
他隻覺心頭一股豪氣,痛快異常,揚頭望着烏雲珠:“如何?” 烏雲珠笑道:“确是巧對,不過……” “不過什麼?” “對常人而言,此聯摹寫性情,盡夠了;對陛下,則不免小巧淺淡。
” 福臨很有興趣,故作莊重地說:“請道其詳。
” “對陛下而言之英雄氣,當有包藏宇宙、吞吐天地之氣概,橫槊賦詩、投鞭斷流略可方比一二……” “那麼兒女情呢?”福臨眼睛熠熠生光,追問道。
烏雲珠笑道:“陛下,我不過怕你過于兒女情重。
我想再續一句話。
” “是嗎?續來我聽。
” “陛下之跋雲:‘上聯是英雄氣,下聯是兒女情,人之所以為人也。
’妾妃續接一句:‘用得其中為聖道。
’陛下以為……” 福臨暢快地哈哈大笑:“續得好,續得好!‘用得其中為聖道’!畫龍點睛啊……烏雲珠,有了你,朕于兒女情一無所憾。
後宮有你在,朕不挂牽内事,正可專意綜理天下,大展朕的抱負!”他用力摟住烏雲珠的肩膀,炯炯目光,仿佛透過鑲金飾玉的文窗、穿過富麗雄偉的宮牆,凝望着蒼茫無極的南方大地,激動地說:“多尼不日便要領大将軍印南征。
一旦收複雲貴,寰内一統,且看我大展雄圖,除舊布新!願朕在有生之年,治得國泰民豐、四海歸心,成就漢武、唐宗一般的大業,讓萬民重見堯舜之天地!……”他的設想,他的計劃,他的決心,如激流湧出,滔滔不絕,興奮、慷慨,神采飛揚。
烏雲珠被他深深感染了,臉兒紅撲撲,眼睛亮閃閃,側着臉目不轉睛地着迷似的凝望着他。
福臨完全沉醉在自己的雄心壯志之中,他用力捏住烏雲珠的手,說: “你看,朕能辦得到嗎?” “烏雲珠得遇陛下,三生有幸。
陛下資質之美,曠古少有,自四齡以來,苦讀詩書,習堯舜文武之道,不就是為了成就一番大業嗎?烏雲珠願為陛下馬前卒!”她的目光亮如天邊的啟明星,胸脯起伏,口中微微喘氣。
她的心中,鼓蕩着熱騰騰的激浪。
她把今天作為一個特殊的日子銘刻在生命的曆程上,以前,她愛皇上勝于愛福臨;今後,她愛福臨超過愛皇上…… “啊!你真是我的知己!”福臨盯着烏雲珠的眼睛,非常感慨地輕輕歎了一聲。
烏雲珠一下克制不住,猛然摟住福臨,在他面頰兩邊用力地親了好幾下。
福臨被這突如其來的動作弄得微微一愣:文靜溫柔的烏雲珠從來不曾這樣!他大聲笑着摟住烏雲珠的腰,飛快地就地轉了好幾圈。
他的心裡像雨後藍天上升起一道彩虹,純淨、開朗,瑩澈無瑕。
此刻,他的心頭沸騰着如火的激情,靈動的目光立刻停在百寶櫥中,取出他的紫竹笛,神采煥發地說: “烏雲珠,我們……我和你,真是太美滿了!” 他拿竹笛湊上嘴唇,嘹亮的笛聲飛騰而起,帶着歡樂,帶着柔情,帶着一顆火熱的跳動着的心,飛出寝宮,飛出養心殿,飛上星光燦爛的夜空,散落到金碧輝煌的六宮…… 坤甯宮裡燈燭輝煌,幾名主位娘娘正陪着皇後說話,熱騰騰的奶茶使她們談興倍增,講起當年太祖、太宗皇帝在關外時的武功,講起科爾沁部落的豐功偉績,一個個如數家珍,無比興奮,顯示出草原女子的豪爽氣概。
在座的四位娘娘,三位是科爾沁博爾濟吉特家的格格:皇後和她的妹妹淑惠妃,以及她們姐妹倆的姑姑謹貴人。
謹貴人同已廢的皇後一同進宮,她倆是堂姐妹,皇後被廢為靜妃,謹貴人也就一直得不到升位,不能成為一宮之主而居住在景仁宮。
除了三位博爾濟吉特氏,第四位娘娘便是景仁宮主位、康妃佟氏。
悠揚的笛聲透進簾栊,熱鬧的談笑倏然停止,坤甯宮裡一時竟悄然無聲,任憑那行雲流水般的美妙聲音在殿梁間缭繞。
明亮的燈光透過精美的宮燈的紅紗、玉佩和流蘇,流瀉而下,把四位年輕美貌的娘娘籠罩在一重淡淡紅霧之中,猶如蓬萊仙姝。
但她們都竭力避開彼此的目光,害怕洩露心頭的苦痛。
笛聲終于停了,但靜默持續着。
康妃低頭不語;皇後端起奶茶無聲地抿了一口;謹貴人看看皇後,兩人的目光一碰,各自慌忙閃開。
誰來打破僵局呢? 淑惠妃年齡最小,今年不到十七歲,跟姐姐入宮時還是個小孩子,非常疼愛她的姐姐,早就為身為正宮皇後的姐姐受冷遇而憤憤不平。
剛才她一直嘟着嘴擺弄手絹,見大家都不吭聲,忍不住了,沖口而出: “又是承乾宮的主兒在養心殿,不然皇上會品笛?” 皇後像沒聽出妹妹的不滿口氣,平和地說:“皇上的笛子吹得越發好了。
” 淑惠妃看了謹貴人一眼,“嗐”了一聲。
謹貴人皺皺眉頭,說:“我也就罷了,左不過一輩子當貴人居冷宮,一輩子見不着皇上的面兒,誰叫我命不好,跟靜妃一道入宮呢!可你是皇後哇!淑惠娘娘年輕美貌,佟娘娘還養了阿哥,都有位分的,怎麼也咽得下這口氣!” 淑惠妃撇撇她那花瓣似的鮮紅的小嘴:“别忘了,人家是皇貴妃,隻比皇後低半肩,比咱們都高貴!”說罷,她又看看姐姐,可是皇後的面色平靜得令人失望。
康妃低聲說:“四阿哥更金貴,皇太子想必是四阿哥了……”她聲音越來越輕,消失在含糊的似有若無的歎息中。
謹貴人惡意地揚揚剛硬的黑眉,譏笑地說:“哼,四阿哥!誰知道這四阿哥是誰的種?……” 皇後瞪了謹貴人一眼,喝道:“不許胡說!”論親誼,皇後是謹貴人的侄女,論家法,謹貴人低皇後五級,尊卑懸殊,所以謹貴人立刻閉了嘴,低頭不語了。
皇後繼續說:“皇貴妃穎慧過人,貞靜循禮,生性孝敬,謙和寬仁,宮中上下都很喜歡她,皇太後更像待親女一樣疼愛她。
雖然受皇上寵愛,她并不曾恃寵幹政,說不上失德……”她有點說不下去了。
淑惠妃嘴快,立刻說:“可是人家都說,皇上漸習漢俗,親近漢臣,随意更改祖宗舊制,都是因為她在皇上身邊的過!” “誰說的?”皇後眉頭微皺,掉頭看看妹妹。
“大貴妃和康惠太妃都這麼說!” 皇後搖搖頭,歎了口氣,說:“大貴妃因襄親王過世,自然不喜歡皇貴妃……” “可她也真是半個南蠻子呀!”謹貴人憋不住,大聲接過話頭,并且站了起來,“這誰不知道?她不就是憑了她那南蠻子狐媚氣兒,什麼濕(詩)咧幹咧,什麼琴咧畫咧,哄得太後、皇上拿她當心肝兒寶貝兒!……要是再立四阿哥當太子,我的皇後娘娘,你這正宮還能住幾天!” 淑惠妃急忙打斷她:“瞎扯什麼!廢過一個皇後了,還能再廢第二個?皇太後不管怎麼疼她,終究是咱們博爾濟吉特家的人!” 謹貴人憤憤地說:“要是立四阿哥做太子,我就氣不過!咱們滿洲的天下,怎麼能讓半個南蠻子女人的兒子去坐?皇家的血統不就給糟污了?算算現今後宮的主位娘娘,就甭說太後跟皇後了,淑惠娘娘、恭妃娘娘、端妃娘娘、靜妃,加上大貴妃、康惠太妃,再加上太祖皇上的壽康太妃,不都是咱們博爾濟吉特家的嗎?任誰養一個阿哥,也比四阿哥高貴啊!偏偏肚子都這麼不争氣!” 皇後看看悶頭不響的康妃,責備道:“看你說到哪兒去了!” 謹貴人連忙把手撂在康妃肩上,心直口快地說:“康妃娘娘,你别吃心,你們佟佳氏好歹都是咱們旗人。
我甯願三阿哥做皇太子,也比四阿哥強十倍!” 康妃起立,臉上一無表情,謙恭地說:“夜已深了,讓皇後早點歇息。
謹貴人,我們回去吧!” 淑惠妃也告辭了,臨行時她壓低嗓門急切地對皇後說:“姐姐,你要快生一個阿哥才好!如果搶在立太子之前,那麼立嫡不立庶,四阿哥就當不成太子,你的皇後任誰也奪不成了!” 皇後端莊地說:“你快走吧,不要這麼胡言亂語!” 可是,當宮女們鋪好錦緞被褥,放下繡着丹鳳朝陽的床帳,坤甯宮内一片寂靜時,皇後卻用美麗的荷花鴛鴦錦被蒙住頭,哀傷地哭泣了。
此刻她用不着強使自己擺出皇後的派頭,她也不再是富貴烜赫的萬民之母,她隻是一個孤寂凄涼的、時時擔心着自己命運的可憐的女人…… 二 十一月望日,是大朝之期。
照例,從太和殿到大清門陳設法駕鹵簿,殿前有丹陛大樂,午門上鐘鳴鼓響,王公、文武百官及外國使臣跪拜進賀表,再入殿向皇上朝拜跪叩,接受皇上賜茶後再叩拜,然後奏中和韶樂,皇上退朝,王公、百官等依次退出,大朝典禮告成。
為了表示朝廷的威儀,每月應有一次大朝。
但是順治帝為了勤于政事,也為了戒除百官的慵懶疲塌,勵精圖治,竟定為一月六朝,文武百官都得從四更起直忙到太陽出。
年老的大臣就不得不勉力而為了。
天子年輕有為,并不因大朝而取消當日的内朝聽政。
于是各部院大臣由侍衛傳旨宣召,經内右、内左兩門,進日精門、月華門,魚貫而入,直達乾清宮。
各門前和禦道、長廊上,隔不數步便有帶刀侍衛肅立,氣氛很是森嚴。
大臣們畢恭畢敬,小心翼翼,目不斜視,眼前隻可看到前一位同僚的朝褂下擺和朝靴。
大臣行列中的内國史院學士王崇簡,今年不過五十六歲,一向心廣體胖,像個笑眯眯的彌勒佛。
此刻他卻心神不定,眼前一片模糊,前面朝褂擺動,朝靴起落,在他眼中像木偶的動作一樣呆闆。
他盡力想擺出平靜如常的神情,但惴惴不安的心緒使他胸脯起伏,呼吸失常。
他在苦苦思索,他方才說那話時,在場的有誰呢? ……大學士金之俊肯定聽到了,他不是還擡袖拭了拭眼睛嗎?欽天監正湯若望也聽到了,他當即輕輕歎了一口氣,在胸前畫了一個十字。
和金之俊在一起的傅以漸呢?他仿佛沒有聽到,不僅眉毛不曾動一動,連眼珠也沒有動。
可怕的是正前方離他不遠的那三個人:内大臣蘇克薩哈、鳌拜和揭發丁酉科場大案的刑科給事中任克溥…… 他記得,自己擡袖抹淚時,蘇克薩哈驚異地看他一眼,便側臉向任克溥問話,想必是要任克溥證實。
任克溥低頭舉目,責怪地看看王崇簡,無可奈何地點點頭。
于是,兩位内大臣的目光一起射向王崇簡父子,鳌拜的鷹眼裡透露着威脅,蘇克薩哈不懷好意地露齒一笑……唉,當時我怎麼就那麼情不自禁呢?……會不會招來大禍?正趕上科場大案的氣候,漢官人人自危,我父子可别……王崇簡越想心越慌,可是有什麼辦法!大錯已經鑄成,隻能硬着頭皮進乾清宮,聽天由命了! 王崇簡随衆叩拜後,立在内院學士一班官員中。
他略一擡眼,觸到兒子王熙的目光,隻有他能看出,這位内弘文院學士内心也很緊張。
河南巡撫正在跪奏,響亮的聲音在乾清宮正殿中回響:“河南嵩山采得奇草靈芝,乃國家祥瑞之征兆,實是天子聖明所緻,特進賀表及靈芝……”說着,把身邊那個精緻的木匣和匣上的紅封賀表高舉過頭,等着内侍來接。
高高的寶座上,順治略一沉吟,朗聲道:“政教修明,時和年豐,人民樂業,方為祥瑞。
你為封疆大吏,巡撫一方,當敬天勤政,惠養元元。
芝草何奇,安可用此?去吧!” 河南巡撫連忙叩頭謝恩,哈着腰倒退着回班,站定以後,才用馬蹄袖拭了拭額上的冷汗。
随後,各部院堂官先後面奏政事常務,殿内氣氛才變得和緩了些,王崇簡父子對視一下,兩人的表情都輕松了許多。
不料輪到六科呈事啟奏時,順治忽然把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