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耳朵,長長的鼻子舒卷自如,吸足了水往身上噴灑,滿意地用細細的聲音長吟着。
二十四頭大象,背上都坐着一個象奴,赤膊短褲,随着大象入水的深淺,他們也時時浸沒水中。
一隻淘氣的小象入水那麼深,象奴有時在水面上隻露出一個發髻。
喬柏年不禁感歎:“果是奇觀!三千錢花得不枉!” 背後有人輕輕一笑:“洗象奇觀不隻在象,也還在人。
”口吻裡多少帶點嘲弄,卻不使人難堪。
喬柏年回頭,看見一位俊書生背手立在他椅後,面帶笑容,優哉遊哉。
樓窗邊座位是三千文一客,已經客滿;座位邊擁擠着許多站客,都是樓上茶座的買主,二千文一位,既能看洗象,又少花一千文,不過此時無座而已。
所以二千文座比三千文座還難得。
喬柏年不是京師人,哪裡懂得這些訣竅。
京師人卻能由此斷定,喬柏年是個沒見過世面的土老财。
“人?有什麼奇觀?”喬柏年不解地問。
那書生笑而不答,隻對河岸揚了揚頭。
“嗬!”喬柏年驚叫道,“這麼多人!” 洗象這段護城河兩岸的綠槐樹下,密密麻麻盡是人,從水邊直鋪到堤岸高處,看不到一點黃土的地面,連槐樹上也爬滿了人,有些樹枝都給壓彎了,顫顫悠悠,很是驚險。
背後又傳來書生悠閑的聲調:“人道是兩岸頭臉如鱗次貝編,尊兄以為如何?” 喬柏年覺得他在問自己,連忙回頭友好地笑笑:“我看,更像向日葵黃熟之日的那個葵盤!” 書生放聲笑道:“比得當,比得當!妙極了!” 大象浴不多時,岸上鳴金,鑼聲嘡嘡,象奴們依令吆喝着用棍子趕打,令大象起身出水。
它們不情願地拱起肥厚的背,進三步退兩步地慢慢上岸。
淡灰色的身體因着了水,變得黧黑了。
岸邊的人群給它們讓開一條路,自然又引起一番擁擠叫喊。
“這麼快就洗完了?”喬柏年有些失望。
“不能久,”俊書生和藹地解釋,“一久它們便要相雌雄,相雌雄就要發狂,亂跑亂踏,岸上諸君将血染塵沙了。
” 鼓聲咚咚,長号嗚嗚。
大象列隊,在銮儀衛的彩旗導引下,邁着落地如石的使地皮發顫的步子,消失在宣武門那古老而高大的城門洞裡。
響水閘附近的幾萬名看客又是一番喧鬧擁擠,終于漸漸散去。
護城河的水恢複了平靜,涼氣從岸槐的綠陰中緩緩透出,沁入臨河的樓窗。
租賃座位的客人們,經過這半天的興奮、流汗、叫喊,都有些累了。
夥計們按照慣例送上茶水和點心。
喬柏年桌上是頭等點心:一籠水晶小包,一碟雞茸蝦仁酥餃,一盤兩面黃的芝麻小燒餅,一大碟月盛齋醬牛肉。
喬柏年邀請俊書生來自己桌上用茶點,他也不過分推辭,很大方地移座相就。
喬柏年爽快地笑道:“真所謂一見如故!在下喬柏年,永平府拔貢,應順天鄉試來到京師。
” “在下姓張單名漢,祖籍嘉興,國子監生。
” 兩人拱手,彼此道了失敬,方舉盞推讓間,旁邊桌上爆發一陣大笑,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去。
那一桌五六個人,都是儒生裝束,圍着茶桌正說得熱鬧: “……許巨源,你們還記得嗎?幾年前寫《南渡記》罵陳名夏、龔鼎孳變節的那位,今年鄉試,他竟也列名與考!” “這有什麼奇怪!真才子裡除了徐元文、熊賜履等十數人,應試者不在少數。
在下有詩一首,正詠此事:聖朝特旨試賢良,一隊夷齊下首陽。
家裡安排新雀帽,腹中打點舊文章。
當年深自慚周粟,今日翻思吃國糧。
非是一朝忽改節,西山薇蕨已精光!” “哈哈哈哈!”人們笑得東倒西歪。
喬柏年與張漢對視着微微一笑,都不說什麼。
一位老年儒生撫須歎道:“笑什麼呢?人各有志嘛!” “不錯!确是人各有志。
”另一湖色衣袍的儒生笑着,“有諸客圍坐飲酒,各言其志。
或欲生财進寶,或欲為廣陵刺史,或欲乘鸾升天。
一客聞而笑曰:我願兼而有之,‘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笑聲中,一位颔下無須的少俊立起,做手勢要衆人肅靜,然後搖頭擺腦地講起另一個故事:“昔日一人下了地獄,應投生人間,因向轉輪王道:‘要我為人,必須依我心願方肯去。
’閻王問何心願?此人曰:‘父是尚書子狀元,繞家千頃五石田。
魚池花果般般有,美妾嬌妻個個賢。
充棟金珠并米谷,盈箱羅绮及銀錢。
身居一品王侯位,安享榮華壽百年。
’閻王道:‘有這樣的好處我自去了,還等到你?’” 又一陣笑聲哄然而起,整個樓上的茶客都被這幾個人有趣的笑談吸引了。
柳同春匆匆忙忙上得樓來,一眼見到張漢,又抱怨又急切地說:“大爺,你叫我好找!上茶樓也說一聲啊!……” “同春!”喬柏年驚奇地站起身,“這位張相公是你主人?” 柳同春一回臉看到喬柏年,先是驚訝地一笑,後來臉紅了紅,沒有那麼熱情了:“是。
你認識我家大爺?” “同春!”張漢也驚奇地說,“你認識這位喬先生?” “是。
我們是同鄉。
”同春老老實實地回答,轉而一想,不由得驚奇地問,“怎麼,二位大爺也相熟嗎?” 喬柏年哈哈大笑,道:“真是無巧不成書啊!” 張漢也笑着說:“這就叫有緣千裡來相會!” 兩人心裡高興,拘束少了,喝茶吃點心,說些輕松的笑話。
喬柏年初來京師,需要有依托;張漢為了生計和前程,正要尋找來京應試的财主;同春站在張漢身後,也有他的想頭:要是他們倆交得好了,便能間接聽到夢姑的消息了…… 滿臉是笑的張漢忽然一愣,夾着水晶小包往嘴裡送的動作也停了下來,微微把頭偏向那些閑談的儒生,對喬柏年使了個眼色。
原來他們談起了最使人關心的本科順天鄉試: “……學使遴選八府之秀,有四千餘名;而合天下之拔貢、歲貢、官生、民監,又有一千七百餘名。
今年舉人名額隻有二百零六人,我看多數将為貢生所得!” “這卻為何?”好幾個人同聲問。
“君不見貢生者,乃四海九州拔尤而進之者,不是父兄為高官,就是家内稱豪富;不是交結缙紳以博高名,就是挾詩文、結壇社以相恐吓。
人人自以為高魁探囊可取,折桂唾手而得,實則哪一個不去通關節,探路徑?生員焉能與之匹敵!” “正是正是!今年北闱[1]出頭怕是極難。
一個個考官不是貪财受賄,就是結納權貴。
僅同考官李振邺一人,就不知賣出幾多名額了,哪裡還有公道可言!” “唉!新朝會試已經五科,科場之弊愈演愈烈,孤貧才高之人豈不永無出頭之日了?新朝當政者竟不聞不問!” “這還不明白?分管科舉事務的主考官、同考官哪一個不是漢員?滿大人中誰個識得四書五經?關外人直樸憨厚,恐怕什麼叫通關節還不明白哩。
如李振邺這班少年科舉名進士,哪裡把不通文墨的滿大人放在眼裡!……” 喬柏年輕聲問張漢:“老弟,這位李振邺是何許人?” 這一問,正搔着張漢心頭的癢處,他舒心地噓了一口長氣,得意地笑了:“若問别人,我或許略識一二;若說振邺夫子,再無人比我知之更深的了!”看他那神氣,仿佛儒生議論的李振邺不是在賄賣作弊,竟是在完成什麼豐功偉業。
自明末流傳至今的多年習俗,不是都把那些精通關節路徑的人視為幹才而恬不為怪嗎? 喬柏年不相信地聳聳眉毛:“怎麼,足下與同考官相熟?” “正是。
”張漢心裡如三伏天喝了口冰水一樣舒坦。
“啊,失敬失敬!……多半有親戚之誼?”喬柏年小心翼翼地試探着問。
“與在下兼為師友,還沾點兒親,故為通家之好。
” “哦,難得難得!”喬柏年轉臉問同春:“想必你也見過這位李大人了?”見同春點頭,他暗暗高興,想不到自己運氣這麼好,他奉承着張漢說:“老弟好福氣,這樣的師、友、親,幾世修來的啊!……這麼說,李大人已經分房就聘了?” “對。
五月裡奉到聖旨,将分校北闱。
” “這一科老弟是必中無疑了!”喬柏年笑着,輕輕地拍拍張漢的肩膀。
張漢陶醉地微閉雙眼,用尖尖的手指撫摸他秀氣的面頰,笑而不答。
喬柏年湊近去悄聲說:“老弟能拉兄弟一把嗎?” 張漢饧着笑眼、含着醉意說:“這也不難。
看你肯不肯出手了……” 喬柏年笑着輕輕問:“當真?” 張漢回答的聲音更輕:“信不信在你……” 他倆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小,連同春也聽不見了。
兩人湊得更近,手上的動作也越來越頻繁。
“張爺,你在這兒!找得我好苦!”一個短打扮的中年男子進門就嚷,“你家娘子請你立即回家,說有要緊事呢!” 張漢起身,親熱地捏着喬柏年的手說:“難得今日相遇。
” 喬柏年笑道:“但願一言為定。
” “你這麼着急?”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馬難追!” 張漢笑得更加有味道了,“好吧,就依老兄,明日下午佑聖觀再會。
” “一言為定,先歡宴,後過付。
望老弟玉趾早臨。
” 兩人相對一揖,心裡都充滿愉快的憧憬,各得其所地告别了。
隻是喬柏年有幾分納悶:那個來請張漢的中年男人,為什麼望着張漢的背影兒笑?笑容裡分明帶着掩飾不住的詭谲和幸災樂禍。
小巷深處,一座隻有三間正房、一列西廂房的小院,掩隐在一棵濃密的大槐樹下。
小小的門首也被兩株柳樹籠罩在綠絲縧般的柳條中。
已不能辨出原色的雙扇門上,镌刻着不知何年題上去的套話——“生意興隆通四海,财源茂盛達三江”。
或許它曾是小商人的住宅,眼下卻是張漢的“府邸”。
院門緊閉,濃蔭遍地。
由于槐、柳交蓋,這小院雖處鬧市,卻清涼幽靜,别有洞天。
窗簾靜靜地垂着,房門紋絲不動地關着,知了拖着悠長的調子,不厭其煩地聒噪着。
知了突然停了聲息,因為窗簾後面透出一個女人壓低了嗓子、撒嬌耍賴的聲音:“主子要是真心愛我,這點事有什麼不好答應?不為他,也得為我呀!……”說話的是張漢新娶的夫人,小名叫粉兒。
此時,她隻戴了一張銀鍊挂頸的血紅肚兜,一雙雪白的胳臂勾着李振邺的脖子,揉搓得這位風流進士、本科的欽點同考官魂飛魄消,渾身骨頭都像散了架。
這是怎麼回事? 當初張漢結交李振邺,就是料到天子愛少俊,此人早晚要分校秋闱,所以呈身援附,為自己的科第開一條門路。
李振邺見張漢交遊甚廣,也想借以招搖,結識各方面的“善主”,能于秋闱中大抓一把。
二人頓成莫逆之交。
張漢貧窮,便寄住在李振邺寓所。
一對摯友形影不離,日夕相傍,食宿俱共,十分親密。
粉兒原是南城一妓,李振邺贖出為妾,已相随兩年有餘。
今春李振邺接到夫人家信,說端午節便要來京安家。
李振邺素有河東之懼,便想出讓粉兒,但是未得其人。
一日偶爾與張漢閑話,說:“你客中無聊,何不覓一妙姝以自遣?”張漢苦笑道:“除非哪夜一跤跌到金窖裡!”李振邺慨然道:“我家眷将來京師,有一妾可以相贈。
房屋床帳什物,一切需用由我辦理。
”張漢歡喜無限,連連叩謝,以為當世豪傑也難與李振邺相比。
粉兒見過張漢,别的不說,一張俊臉就很使她中意。
就這樣,張漢又做了新郎。
新房及裡面的床帳被褥,一切物件,是粉兒随身帶來張漢身邊的,盡是李家舊物。
李振邺偏偏不是厭舊之人,夫人來京也阻不住他對張漢小院的關心。
很快,粉兒就成了具有雙重身份的人:夕則張氏新婦,晝為李家外室。
李夫人當然被蒙在鼓裡。
張漢呢? 三天之前,李振邺來看粉兒。
粉兒趁着過去的丈夫情熱之際,嬌滴滴地抱怨說:“主子不念舊情,何必又來親近!真是可憐我,就該選一個富家兒郎了我終身。
偏偏随了這麼個兒窮鬼酸鬼,難道叫我終年喝西北風?” 李振邺連忙撫慰:“别着急,我已籌劃多時了。
念你多年侍候,頗有情義,必令你穩坐暖炕,煤炭饽饽終歲無缺!我近日将入簾分校。
你可悄悄對你那新郎說,教他尋覓好主,每主六千,使用加二,我得整數,你家得使用。
倘能覓得三人,你家不就可坐得三千六百金了嗎?你又何需憂貧!” 粉兒大喜,當晚就告訴了張漢。
張漢高興得狂喊亂叫,一會兒對着粉兒跪拜,一會兒摟着粉兒亂咬,粉兒又是嬌笑,又是尖叫,好不容易才把他推開。
他卻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對粉兒說:“與其為人謀,何如自為謀。
還不如就把關節賣給我,我以半價相賞,另一半算他惠賜。
那樣,丈夫我中舉,你将做夫人,又何羨于區區三千金?你應以此計相告,他總不會駁你的面子!” 今天,李振邺又來這處别院,粉兒撒嬌耍賴,就是要李振邺答應張漢那進一步的打算。
李振邺攢着眉頭說:“好不容易點了房考官[2],哪一個不趁此機會多弄點兒?給張漢有什麼好處!他一無财帛,二非權貴,三也算不得真名士。
眼下囑托之人極多,而數額有限,恐怕……” “可是你上回說的,讓我們尋三個好主,你得一萬八,我們得三千六。
就算我們不要那加二的使用,每主再多要他千兒八百的,你也吃不了幾個銀子虧!”粉兒扳着指頭給李振邺算,果然相差不大。
李振邺倒無言以對了。
粉兒見李振邺有了活動的意思,更加來了勁兒,身子扭得像條水蛇,邊哭邊說:“這點兒小忙都不肯幫,早知道你不把粉兒放心上!還在這兒做什麼?快回你家太太身邊賣好去吧!”她翻身扯出床邊李振邺的衣服,一件一件地扔到床頭的木幾上:“快穿上!快去呀!……我好命苦啊!嗚……我去求見太太,向她告了罪,就去死!有什麼活頭啊!……” 李振邺軟了:“有話好商量,你這又是怎麼啦?……我看你呀,小心眼兒裡全裝的張漢,一口一個我們叫得多親熱!……”粉兒捏着小拳頭,使勁往李振邺胸膛上擂。
李振邺笑道:“你就像那個齊女一樣:東家子富而醜,西家子美而貧,兩家都來提親,齊女卻說兩家都嫁,但食于東鄰而宿于西鄰。
你不就是這樣的水性人兒嗎?……” 李振邺原想用這個笑話逗粉兒,粉兒愣了半晌,傷心地真哭了,淚珠兒一串串地抛落下來,抽抽噎噎地說:“這怪我嗎?誰叫你娶我做小婆子?……誰叫你把我讓給這個窮酸!……” 李振邺連忙摟住她:“好了好了,依你,全依你!……” 粉兒慢慢止住哭泣,扭頭對李振邺“撲哧”一笑,像隻貓兒似的團起身子,滾進他的懷中。
李振邺笑道:“還有一件事,你去對張漢說:我入闱期間,他那書童小同春須要借給我。
難得有這般靈秀的使喚小厮。
” 粉兒瞪他一眼:“你老毛病又發作了!” 李振邺連連否認:“不要胡說!棘闱森嚴,哪容兒戲!……再說,你個粉兒我都應付不過來,還顧得上别人?” 粉兒“哼”了一聲,說不清是什麼意思,懶得再搭腔了。
張漢回到家門口,滿心狐疑地站定了:院裡房中一片靜悄悄。
他猶豫片刻,伸出右手,輕輕地豎起尖尖的食指和中指,小心翼翼地戳在門上試着推了推,裡面闩着!他咬咬嘴唇,有點不知所措。
同春看了一眼說:“門沒鎖,新奶奶在家,我來敲門。
” “慢着!”張漢連忙擡胳膊擋住。
一瞬間,他的臉上飛起一片紅暈,直紅到耳朵根。
他不敢拿眼睛看同春,害怕透露真情。
刹那間羞恥淹沒了他,任何一個男子漢都無法漠然視之的恥辱啊!……可是,前程呢?仕途呢?……一個寒噤從他羞得冷汗淋淋的背上滾過,他清醒了,咬緊牙關,忍過最初的沖動,避開同春詫異的目光,在柳樹下慢慢踱起了步子,努力做出一副悠閑的表情。
同春看着納悶:三伏天,又熱又渴,汗濕衣衫,不快回家,在自家門口遊逛什麼?他不滿地說:“不是奶奶差人請你回家的嗎?要不,我敲門,奶奶怪罪下來,我擔着。
” 張漢面色恢複了正常,隻是望着同春笑而不語。
盡管他笑得難看,同春也意會到他的默許,便大膽上前敲門。
“誰呀?”粉兒拖長聲音,不客氣地問。
“奶奶,大爺回來了!”同春提高嗓子回答。
“等一等!”粉兒的聲音仿佛在生氣,又仿佛含着笑。
一袋煙工夫,門闩響了,出來的卻是李振邺!同春吃驚地張張嘴,瞪大了眼睛。
張漢的臉“刷”地又紅了,活像煮熟的大蝦。
李振邺平日的黃白臉,也如抹了一層淡淡的水胭脂,光潤照人。
對眼前這尴尬的場面,他雖然多少有點難為情,卻并非無法應付。
他輕輕在張漢肩頭一拍,用老朋友的親密口吻悄聲說:“快回去,有好事等着你!”不等張漢回過味兒來,他側身一拱手,說聲“回見”,竟自搖搖擺擺地踏着炎熱的陽光走了。
張漢定定神,總算把突然又冒出來的酸苦交加的強烈嫉恨壓了下去。
他再一次恢複了正常,不理會同春陰沉的臉色,重新在臉上堆滿笑容,掀開竹簾走進正屋。
粉兒笑盈盈地前來迎他,粉紅的紗衫,桃紅的撒腿綢褲,懶懶的步子,扭擺的腰肢,張漢從她肩上望過去,一眼就看到了卧室裡淩亂的情狀,不覺又紅了紅臉,但一點也沒改變他臉上裝出來的、顯得非常自然的贊美——他知道,這是粉兒覺得最受看的表情。
“他答應了!”粉兒笑吟吟地說。
“當真?”張漢直跳起來,臉上倏地一點血色也沒有了,嘴唇竟也發起抖來,搶上去捧住粉兒的一隻小白手,咽了一口唾沫,才說出後面的話:“全答應了?” “喲,你怕什麼呀,手都哆嗦上了!原先他說給三個數額,其中一個就給你,隻要你一半銀子;另兩個主也着你去找,每主八千,使用加二,使用仍歸咱們。
呶,這是他要我給你的,讓看完千萬毀掉……是不是就是關節?……” 張漢用顫抖的雙手接過來一看,那張白紙上寫着:“文章中填出‘自古人生’四字,并用‘’字為記号。
”張漢看罷,“撲通”一聲跪倒在粉兒腳前,連連作揖:“太太的大恩大德,在下終生不忘,定要為太太掙一個夫人诰命!太太,真辛苦你了!” 粉兒的粉面刹那間紅雲飛起,啐了張漢一口:“看你胡說些什麼!……人家還要借小同春呢!” “好說好說!”張漢站起來,把那小紙片看了好幾遍,“哧哧”兩下撕掉,揉成一團扔開,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張漢蹭蹬半世,總算有出頭之日啦!……” 見他手舞足蹈的樣子,粉兒揚揚纖細的眉毛笑道:“你發什麼瘋啊!……事情還沒有辦成,這麼早就高興上了?” 張漢猛地省悟過來:“真是你說的,大意不得!”他向粉兒說到日間聽來的議論,不無憂慮地說:“如果他私授關節的僅此三五人,我此科必中無疑。
可是如今人言藉藉,通關節者不在少數。
将來出價高的上升,出價低的必退,那時還能保定我這隻出半價的張漢嗎?” 粉兒蹙眉想了一陣,晃了晃發髻蓬松的頭,很自信地說:“沒事兒!等他明後天來,我把這事砸實,非取你不可!” 張漢微微一愣,本想說:“他明後天還要來?”可是話到口邊,卻變成:“那就全仗太太斡旋了……” 當粉兒到廚下去備酒菜時,張漢悄悄從屋角拾起那團紙,小心地展開、撫平,藏進了懷中。
同春進院後便徑直走回自己那又悶又熱的下房,倒在床上,眼睛瞪着黑魆魆的屋頂,一動不動。
張漢和粉兒的對話、笑聲一陣高一陣低地傳到他耳邊。
他不想聽。
他已經大緻明白了事情的内幕。
這一切如此肮髒、下流,難道世界上就再沒有一個幹淨的去處了?……他不由憶起鋪滿山坡的瓦藍藍的馬蘭花,芳草青青的墳場上那綠苞初含的小柳樹,那一雙清澈、明淨、滿含深情的眼睛,那個美麗的、繡着并蒂蓮花下一對鴛鴦的香荷包……多麼美好、純淨的時光啊!像明月一樣聖潔,山泉一樣清純……和那相比,眼前不是地獄嗎?…… 他苦悶,他煩惱! 佑聖觀裡酒正酣。
賓客雖然不過五六人,卻都是出得起高價的财主。
張漢請他們作陪,無非是想在他們中間招攬牽頭,以名利雙收。
他們竟也奉張漢上座,圍繞着他,神色恭敬地聽他吹噓。
此刻的張漢正是興豪緻逸、色舞眉飛: “……李兄少年進士,才高氣豪,是朝中難得的人才!此科點為同考官,足見上司看重,前途無量!李兄于漢為師為友,交往多年,聲氣最密,本人得入監讀書,全仗李兄推薦。
至于此科嘛……” 賓客們豔羨之色油然而生,這使張漢心裡非常舒服,恨不得停下話頭,專意閉眼享受一下得意非凡的樂趣。
但觀門外匆匆的馬蹄聲分散了他的注意力。
他從洞開的窗扇向那邊看了一眼,竟一拍桌子,站了起來,喜滋滋地說:“太巧了,正說他他便駕到。
你們看,振邺兄來了,已在觀前下馬,必是來尋我的!……我們趕快下樓迎接,我來引見!……” 張漢又高興又得意,語無倫次。
李振邺的突然出現使他非常感激,不管李振邺來幹什麼,都會給他一個出足風頭掙足面子的機會。
他撩袍急忙下樓,在樓梯上一個跌滑,險些滾下去。
幸而喬柏年伸手把他扯住,他哈哈一笑,衆人也湊趣地笑了。
他們都有些興奮: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見到這樣的關鍵人物,但凡是來赴科舉的人,誰不想入非非?此刻他們對張漢簡直如對神明了。
在喬柏年扶住張漢的同時,有好幾個人争着去拍打張漢袍子上并不曾沾上的灰土,關懷備至的慰問聲此起彼伏:“摔着沒有?”“千萬要小心啊!”“讓我攙着你吧!”…… 在樓前石階邊,張漢和他的朋友們迎着了李振邺。
張漢恭敬地躬身拱手笑道:“李兄,來找我吧?” 李振邺一頭汗水、滿臉烏雲,迎頭就是一句:“不找你找誰!” 張漢一愣,還沒回過神來,李振邺已逼到跟前,左右開弓,噼裡啪啦地連抽張漢十幾個耳光,大聲叱罵道:“你這個忘恩負義的混蛋!我拿你腹心相待,你竟敢在外面诋毀我,敗壞我的名望!……” 衆人驚呆了,做夢也沒想到會見到這個場面。
喬柏年首先醒悟過來,連忙上前拉住,大家也跟着紛紛說好話,為二人排解。
張漢羞慚欲死,簡直無地自容。
李振邺卻不顧這一切,打了罵了出了氣,轉身大步出觀,跳上馬背,一陣鞭響馬蹄響,一瞬間不見了蹤影。
剛才李振邺去和粉兒相會,粉兒按原定計劃把張漢的擔心告訴他,原想就此把事兒砸實。
不料李振邺不審輿論的來曆,竟認定是張漢在外面對旁人議論了他的長短,立時大怒,馳馬來尋張漢,演了這麼一出笑劇。
好半天,張漢方作出反應,跳起來大罵:“李振邺,你算什麼東西!你才是真正忘恩負義呢!……列位等着瞧,我今天回去一定罵到他家,痛罵!醜罵!大丈夫決不忍氣吞聲!……” 衆人連忙勸解,嘴裡說着堂而皇之的好話,臉上卻都掩飾不住地露出鄙夷的神色,不久便接二連三地托故告辭了。
最後隻剩下東道主喬柏年,強壓内心的失望和輕視,勉強陪着賴着不走、仍在絮絮叨叨罵着李振邺的張漢。
喬柏年的不耐煩已形于詞色。
張漢突然停止絮叨,十分精明地看着喬柏年,說:“昨天你我講好的事,可以敲定了吧?” 喬柏年不快地笑笑,不答話。
心想此人太不知恥,分明是個騙子兼無賴! “剛才這事必是誤會,尊兄不可一葉障目,失卻良機啊!” 喬柏年忍不住說:“同考官如此待你,還有什麼關節能到手?” 張漢翹着尖尖手指,撫摸着被打得通紅的臉,笑道:“你不知内情,也難怪。
此人有兩樣把柄在我手中,日後他不能不就範。
” 喬柏年微微搖頭,他不相信。
剛才李振邺的行動,決非有把柄在人手中的人所作所為。
張漢猶豫一陣,終于下了決心,小聲地說了粉兒的來曆和李振邺借同春的事,然後得意地眯着眼兒,道:“事關内寵和外寵,他豈能不顧念幾分?” 喬柏年心頭作惡,很想朝他無恥的俊臉上再扇一頓耳光!他别轉臉好不容易才勉強忍住,望着觀院中的松陰,說:“粉兒的事,你們兩廂情願也就罷了。
同春豈是那路人!” 張漢笑道:“我倒忘了,同春是貴同鄉哩!同春倒真不是那種人,不然也不會脫籍了。
就算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吧,也是釣魚的香餌,他李振邺總要照拂一二的。
況且,那關節我已到手了……” “哦?”喬柏年轉臉過來看他。
張漢斜眼看看喬柏年,忽然哈哈大笑,說:“尊兄真可謂謹慎,在下如此推心置腹,你還不信嗎?……這樣吧,你先付半數,事成之後再付一半。
” “若不成呢?” “不成?”張漢臉色一變,面頰上肌肉抽搐着,使他眉眼都扭歪了,咬牙切齒地低聲說,“若叫我身敗名裂,一無所得,我就跟他拼了!”他擡頭觸到喬柏年詫異的目光,連忙收斂,又在臉上堆起笑容,爽快地說:“我立字據,如果不成功
二十四頭大象,背上都坐着一個象奴,赤膊短褲,随着大象入水的深淺,他們也時時浸沒水中。
一隻淘氣的小象入水那麼深,象奴有時在水面上隻露出一個發髻。
喬柏年不禁感歎:“果是奇觀!三千錢花得不枉!” 背後有人輕輕一笑:“洗象奇觀不隻在象,也還在人。
”口吻裡多少帶點嘲弄,卻不使人難堪。
喬柏年回頭,看見一位俊書生背手立在他椅後,面帶笑容,優哉遊哉。
樓窗邊座位是三千文一客,已經客滿;座位邊擁擠着許多站客,都是樓上茶座的買主,二千文一位,既能看洗象,又少花一千文,不過此時無座而已。
所以二千文座比三千文座還難得。
喬柏年不是京師人,哪裡懂得這些訣竅。
京師人卻能由此斷定,喬柏年是個沒見過世面的土老财。
“人?有什麼奇觀?”喬柏年不解地問。
那書生笑而不答,隻對河岸揚了揚頭。
“嗬!”喬柏年驚叫道,“這麼多人!” 洗象這段護城河兩岸的綠槐樹下,密密麻麻盡是人,從水邊直鋪到堤岸高處,看不到一點黃土的地面,連槐樹上也爬滿了人,有些樹枝都給壓彎了,顫顫悠悠,很是驚險。
背後又傳來書生悠閑的聲調:“人道是兩岸頭臉如鱗次貝編,尊兄以為如何?” 喬柏年覺得他在問自己,連忙回頭友好地笑笑:“我看,更像向日葵黃熟之日的那個葵盤!” 書生放聲笑道:“比得當,比得當!妙極了!” 大象浴不多時,岸上鳴金,鑼聲嘡嘡,象奴們依令吆喝着用棍子趕打,令大象起身出水。
它們不情願地拱起肥厚的背,進三步退兩步地慢慢上岸。
淡灰色的身體因着了水,變得黧黑了。
岸邊的人群給它們讓開一條路,自然又引起一番擁擠叫喊。
“這麼快就洗完了?”喬柏年有些失望。
“不能久,”俊書生和藹地解釋,“一久它們便要相雌雄,相雌雄就要發狂,亂跑亂踏,岸上諸君将血染塵沙了。
” 鼓聲咚咚,長号嗚嗚。
大象列隊,在銮儀衛的彩旗導引下,邁着落地如石的使地皮發顫的步子,消失在宣武門那古老而高大的城門洞裡。
響水閘附近的幾萬名看客又是一番喧鬧擁擠,終于漸漸散去。
護城河的水恢複了平靜,涼氣從岸槐的綠陰中緩緩透出,沁入臨河的樓窗。
租賃座位的客人們,經過這半天的興奮、流汗、叫喊,都有些累了。
夥計們按照慣例送上茶水和點心。
喬柏年桌上是頭等點心:一籠水晶小包,一碟雞茸蝦仁酥餃,一盤兩面黃的芝麻小燒餅,一大碟月盛齋醬牛肉。
喬柏年邀請俊書生來自己桌上用茶點,他也不過分推辭,很大方地移座相就。
喬柏年爽快地笑道:“真所謂一見如故!在下喬柏年,永平府拔貢,應順天鄉試來到京師。
” “在下姓張單名漢,祖籍嘉興,國子監生。
” 兩人拱手,彼此道了失敬,方舉盞推讓間,旁邊桌上爆發一陣大笑,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去。
那一桌五六個人,都是儒生裝束,圍着茶桌正說得熱鬧: “……許巨源,你們還記得嗎?幾年前寫《南渡記》罵陳名夏、龔鼎孳變節的那位,今年鄉試,他竟也列名與考!” “這有什麼奇怪!真才子裡除了徐元文、熊賜履等十數人,應試者不在少數。
在下有詩一首,正詠此事:聖朝特旨試賢良,一隊夷齊下首陽。
家裡安排新雀帽,腹中打點舊文章。
當年深自慚周粟,今日翻思吃國糧。
非是一朝忽改節,西山薇蕨已精光!” “哈哈哈哈!”人們笑得東倒西歪。
喬柏年與張漢對視着微微一笑,都不說什麼。
一位老年儒生撫須歎道:“笑什麼呢?人各有志嘛!” “不錯!确是人各有志。
”另一湖色衣袍的儒生笑着,“有諸客圍坐飲酒,各言其志。
或欲生财進寶,或欲為廣陵刺史,或欲乘鸾升天。
一客聞而笑曰:我願兼而有之,‘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笑聲中,一位颔下無須的少俊立起,做手勢要衆人肅靜,然後搖頭擺腦地講起另一個故事:“昔日一人下了地獄,應投生人間,因向轉輪王道:‘要我為人,必須依我心願方肯去。
’閻王問何心願?此人曰:‘父是尚書子狀元,繞家千頃五石田。
魚池花果般般有,美妾嬌妻個個賢。
充棟金珠并米谷,盈箱羅绮及銀錢。
身居一品王侯位,安享榮華壽百年。
’閻王道:‘有這樣的好處我自去了,還等到你?’” 又一陣笑聲哄然而起,整個樓上的茶客都被這幾個人有趣的笑談吸引了。
柳同春匆匆忙忙上得樓來,一眼見到張漢,又抱怨又急切地說:“大爺,你叫我好找!上茶樓也說一聲啊!……” “同春!”喬柏年驚奇地站起身,“這位張相公是你主人?” 柳同春一回臉看到喬柏年,先是驚訝地一笑,後來臉紅了紅,沒有那麼熱情了:“是。
你認識我家大爺?” “同春!”張漢也驚奇地說,“你認識這位喬先生?” “是。
我們是同鄉。
”同春老老實實地回答,轉而一想,不由得驚奇地問,“怎麼,二位大爺也相熟嗎?” 喬柏年哈哈大笑,道:“真是無巧不成書啊!” 張漢也笑着說:“這就叫有緣千裡來相會!” 兩人心裡高興,拘束少了,喝茶吃點心,說些輕松的笑話。
喬柏年初來京師,需要有依托;張漢為了生計和前程,正要尋找來京應試的财主;同春站在張漢身後,也有他的想頭:要是他們倆交得好了,便能間接聽到夢姑的消息了…… 滿臉是笑的張漢忽然一愣,夾着水晶小包往嘴裡送的動作也停了下來,微微把頭偏向那些閑談的儒生,對喬柏年使了個眼色。
原來他們談起了最使人關心的本科順天鄉試: “……學使遴選八府之秀,有四千餘名;而合天下之拔貢、歲貢、官生、民監,又有一千七百餘名。
今年舉人名額隻有二百零六人,我看多數将為貢生所得!” “這卻為何?”好幾個人同聲問。
“君不見貢生者,乃四海九州拔尤而進之者,不是父兄為高官,就是家内稱豪富;不是交結缙紳以博高名,就是挾詩文、結壇社以相恐吓。
人人自以為高魁探囊可取,折桂唾手而得,實則哪一個不去通關節,探路徑?生員焉能與之匹敵!” “正是正是!今年北闱
一個個考官不是貪财受賄,就是結納權貴。
僅同考官李振邺一人,就不知賣出幾多名額了,哪裡還有公道可言!” “唉!新朝會試已經五科,科場之弊愈演愈烈,孤貧才高之人豈不永無出頭之日了?新朝當政者竟不聞不問!” “這還不明白?分管科舉事務的主考官、同考官哪一個不是漢員?滿大人中誰個識得四書五經?關外人直樸憨厚,恐怕什麼叫通關節還不明白哩。
如李振邺這班少年科舉名進士,哪裡把不通文墨的滿大人放在眼裡!……” 喬柏年輕聲問張漢:“老弟,這位李振邺是何許人?” 這一問,正搔着張漢心頭的癢處,他舒心地噓了一口長氣,得意地笑了:“若問别人,我或許略識一二;若說振邺夫子,再無人比我知之更深的了!”看他那神氣,仿佛儒生議論的李振邺不是在賄賣作弊,竟是在完成什麼豐功偉業。
自明末流傳至今的多年習俗,不是都把那些精通關節路徑的人視為幹才而恬不為怪嗎? 喬柏年不相信地聳聳眉毛:“怎麼,足下與同考官相熟?” “正是。
”張漢心裡如三伏天喝了口冰水一樣舒坦。
“啊,失敬失敬!……多半有親戚之誼?”喬柏年小心翼翼地試探着問。
“與在下兼為師友,還沾點兒親,故為通家之好。
” “哦,難得難得!”喬柏年轉臉問同春:“想必你也見過這位李大人了?”見同春點頭,他暗暗高興,想不到自己運氣這麼好,他奉承着張漢說:“老弟好福氣,這樣的師、友、親,幾世修來的啊!……這麼說,李大人已經分房就聘了?” “對。
五月裡奉到聖旨,将分校北闱。
” “這一科老弟是必中無疑了!”喬柏年笑着,輕輕地拍拍張漢的肩膀。
張漢陶醉地微閉雙眼,用尖尖的手指撫摸他秀氣的面頰,笑而不答。
喬柏年湊近去悄聲說:“老弟能拉兄弟一把嗎?” 張漢饧着笑眼、含着醉意說:“這也不難。
看你肯不肯出手了……” 喬柏年笑着輕輕問:“當真?” 張漢回答的聲音更輕:“信不信在你……” 他倆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小,連同春也聽不見了。
兩人湊得更近,手上的動作也越來越頻繁。
“張爺,你在這兒!找得我好苦!”一個短打扮的中年男子進門就嚷,“你家娘子請你立即回家,說有要緊事呢!” 張漢起身,親熱地捏着喬柏年的手說:“難得今日相遇。
” 喬柏年笑道:“但願一言為定。
” “你這麼着急?”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馬難追!” 張漢笑得更加有味道了,“好吧,就依老兄,明日下午佑聖觀再會。
” “一言為定,先歡宴,後過付。
望老弟玉趾早臨。
” 兩人相對一揖,心裡都充滿愉快的憧憬,各得其所地告别了。
隻是喬柏年有幾分納悶:那個來請張漢的中年男人,為什麼望着張漢的背影兒笑?笑容裡分明帶着掩飾不住的詭谲和幸災樂禍。
小巷深處,一座隻有三間正房、一列西廂房的小院,掩隐在一棵濃密的大槐樹下。
小小的門首也被兩株柳樹籠罩在綠絲縧般的柳條中。
已不能辨出原色的雙扇門上,镌刻着不知何年題上去的套話——“生意興隆通四海,财源茂盛達三江”。
或許它曾是小商人的住宅,眼下卻是張漢的“府邸”。
院門緊閉,濃蔭遍地。
由于槐、柳交蓋,這小院雖處鬧市,卻清涼幽靜,别有洞天。
窗簾靜靜地垂着,房門紋絲不動地關着,知了拖着悠長的調子,不厭其煩地聒噪着。
知了突然停了聲息,因為窗簾後面透出一個女人壓低了嗓子、撒嬌耍賴的聲音:“主子要是真心愛我,這點事有什麼不好答應?不為他,也得為我呀!……”說話的是張漢新娶的夫人,小名叫粉兒。
此時,她隻戴了一張銀鍊挂頸的血紅肚兜,一雙雪白的胳臂勾着李振邺的脖子,揉搓得這位風流進士、本科的欽點同考官魂飛魄消,渾身骨頭都像散了架。
這是怎麼回事? 當初張漢結交李振邺,就是料到天子愛少俊,此人早晚要分校秋闱,所以呈身援附,為自己的科第開一條門路。
李振邺見張漢交遊甚廣,也想借以招搖,結識各方面的“善主”,能于秋闱中大抓一把。
二人頓成莫逆之交。
張漢貧窮,便寄住在李振邺寓所。
一對摯友形影不離,日夕相傍,食宿俱共,十分親密。
粉兒原是南城一妓,李振邺贖出為妾,已相随兩年有餘。
今春李振邺接到夫人家信,說端午節便要來京安家。
李振邺素有河東之懼,便想出讓粉兒,但是未得其人。
一日偶爾與張漢閑話,說:“你客中無聊,何不覓一妙姝以自遣?”張漢苦笑道:“除非哪夜一跤跌到金窖裡!”李振邺慨然道:“我家眷将來京師,有一妾可以相贈。
房屋床帳什物,一切需用由我辦理。
”張漢歡喜無限,連連叩謝,以為當世豪傑也難與李振邺相比。
粉兒見過張漢,别的不說,一張俊臉就很使她中意。
就這樣,張漢又做了新郎。
新房及裡面的床帳被褥,一切物件,是粉兒随身帶來張漢身邊的,盡是李家舊物。
李振邺偏偏不是厭舊之人,夫人來京也阻不住他對張漢小院的關心。
很快,粉兒就成了具有雙重身份的人:夕則張氏新婦,晝為李家外室。
李夫人當然被蒙在鼓裡。
張漢呢? 三天之前,李振邺來看粉兒。
粉兒趁着過去的丈夫情熱之際,嬌滴滴地抱怨說:“主子不念舊情,何必又來親近!真是可憐我,就該選一個富家兒郎了我終身。
偏偏随了這麼個兒窮鬼酸鬼,難道叫我終年喝西北風?” 李振邺連忙撫慰:“别着急,我已籌劃多時了。
念你多年侍候,頗有情義,必令你穩坐暖炕,煤炭饽饽終歲無缺!我近日将入簾分校。
你可悄悄對你那新郎說,教他尋覓好主,每主六千,使用加二,我得整數,你家得使用。
倘能覓得三人,你家不就可坐得三千六百金了嗎?你又何需憂貧!” 粉兒大喜,當晚就告訴了張漢。
張漢高興得狂喊亂叫,一會兒對着粉兒跪拜,一會兒摟着粉兒亂咬,粉兒又是嬌笑,又是尖叫,好不容易才把他推開。
他卻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對粉兒說:“與其為人謀,何如自為謀。
還不如就把關節賣給我,我以半價相賞,另一半算他惠賜。
那樣,丈夫我中舉,你将做夫人,又何羨于區區三千金?你應以此計相告,他總不會駁你的面子!” 今天,李振邺又來這處别院,粉兒撒嬌耍賴,就是要李振邺答應張漢那進一步的打算。
李振邺攢着眉頭說:“好不容易點了房考官
眼下囑托之人極多,而數額有限,恐怕……” “可是你上回說的,讓我們尋三個好主,你得一萬八,我們得三千六。
就算我們不要那加二的使用,每主再多要他千兒八百的,你也吃不了幾個銀子虧!”粉兒扳着指頭給李振邺算,果然相差不大。
李振邺倒無言以對了。
粉兒見李振邺有了活動的意思,更加來了勁兒,身子扭得像條水蛇,邊哭邊說:“這點兒小忙都不肯幫,早知道你不把粉兒放心上!還在這兒做什麼?快回你家太太身邊賣好去吧!”她翻身扯出床邊李振邺的衣服,一件一件地扔到床頭的木幾上:“快穿上!快去呀!……我好命苦啊!嗚……我去求見太太,向她告了罪,就去死!有什麼活頭啊!……” 李振邺軟了:“有話好商量,你這又是怎麼啦?……我看你呀,小心眼兒裡全裝的張漢,一口一個我們叫得多親熱!……”粉兒捏着小拳頭,使勁往李振邺胸膛上擂。
李振邺笑道:“你就像那個齊女一樣:東家子富而醜,西家子美而貧,兩家都來提親,齊女卻說兩家都嫁,但食于東鄰而宿于西鄰。
你不就是這樣的水性人兒嗎?……” 李振邺原想用這個笑話逗粉兒,粉兒愣了半晌,傷心地真哭了,淚珠兒一串串地抛落下來,抽抽噎噎地說:“這怪我嗎?誰叫你娶我做小婆子?……誰叫你把我讓給這個窮酸!……” 李振邺連忙摟住她:“好了好了,依你,全依你!……” 粉兒慢慢止住哭泣,扭頭對李振邺“撲哧”一笑,像隻貓兒似的團起身子,滾進他的懷中。
李振邺笑道:“還有一件事,你去對張漢說:我入闱期間,他那書童小同春須要借給我。
難得有這般靈秀的使喚小厮。
” 粉兒瞪他一眼:“你老毛病又發作了!” 李振邺連連否認:“不要胡說!棘闱森嚴,哪容兒戲!……再說,你個粉兒我都應付不過來,還顧得上别人?” 粉兒“哼”了一聲,說不清是什麼意思,懶得再搭腔了。
張漢回到家門口,滿心狐疑地站定了:院裡房中一片靜悄悄。
他猶豫片刻,伸出右手,輕輕地豎起尖尖的食指和中指,小心翼翼地戳在門上試着推了推,裡面闩着!他咬咬嘴唇,有點不知所措。
同春看了一眼說:“門沒鎖,新奶奶在家,我來敲門。
” “慢着!”張漢連忙擡胳膊擋住。
一瞬間,他的臉上飛起一片紅暈,直紅到耳朵根。
他不敢拿眼睛看同春,害怕透露真情。
刹那間羞恥淹沒了他,任何一個男子漢都無法漠然視之的恥辱啊!……可是,前程呢?仕途呢?……一個寒噤從他羞得冷汗淋淋的背上滾過,他清醒了,咬緊牙關,忍過最初的沖動,避開同春詫異的目光,在柳樹下慢慢踱起了步子,努力做出一副悠閑的表情。
同春看着納悶:三伏天,又熱又渴,汗濕衣衫,不快回家,在自家門口遊逛什麼?他不滿地說:“不是奶奶差人請你回家的嗎?要不,我敲門,奶奶怪罪下來,我擔着。
” 張漢面色恢複了正常,隻是望着同春笑而不語。
盡管他笑得難看,同春也意會到他的默許,便大膽上前敲門。
“誰呀?”粉兒拖長聲音,不客氣地問。
“奶奶,大爺回來了!”同春提高嗓子回答。
“等一等!”粉兒的聲音仿佛在生氣,又仿佛含着笑。
一袋煙工夫,門闩響了,出來的卻是李振邺!同春吃驚地張張嘴,瞪大了眼睛。
張漢的臉“刷”地又紅了,活像煮熟的大蝦。
李振邺平日的黃白臉,也如抹了一層淡淡的水胭脂,光潤照人。
對眼前這尴尬的場面,他雖然多少有點難為情,卻并非無法應付。
他輕輕在張漢肩頭一拍,用老朋友的親密口吻悄聲說:“快回去,有好事等着你!”不等張漢回過味兒來,他側身一拱手,說聲“回見”,竟自搖搖擺擺地踏着炎熱的陽光走了。
張漢定定神,總算把突然又冒出來的酸苦交加的強烈嫉恨壓了下去。
他再一次恢複了正常,不理會同春陰沉的臉色,重新在臉上堆滿笑容,掀開竹簾走進正屋。
粉兒笑盈盈地前來迎他,粉紅的紗衫,桃紅的撒腿綢褲,懶懶的步子,扭擺的腰肢,張漢從她肩上望過去,一眼就看到了卧室裡淩亂的情狀,不覺又紅了紅臉,但一點也沒改變他臉上裝出來的、顯得非常自然的贊美——他知道,這是粉兒覺得最受看的表情。
“他答應了!”粉兒笑吟吟地說。
“當真?”張漢直跳起來,臉上倏地一點血色也沒有了,嘴唇竟也發起抖來,搶上去捧住粉兒的一隻小白手,咽了一口唾沫,才說出後面的話:“全答應了?” “喲,你怕什麼呀,手都哆嗦上了!原先他說給三個數額,其中一個就給你,隻要你一半銀子;另兩個主也着你去找,每主八千,使用加二,使用仍歸咱們。
呶,這是他要我給你的,讓看完千萬毀掉……是不是就是關節?……” 張漢用顫抖的雙手接過來一看,那張白紙上寫着:“文章中填出‘自古人生’四字,并用‘’字為記号。
”張漢看罷,“撲通”一聲跪倒在粉兒腳前,連連作揖:“太太的大恩大德,在下終生不忘,定要為太太掙一個夫人诰命!太太,真辛苦你了!” 粉兒的粉面刹那間紅雲飛起,啐了張漢一口:“看你胡說些什麼!……人家還要借小同春呢!” “好說好說!”張漢站起來,把那小紙片看了好幾遍,“哧哧”兩下撕掉,揉成一團扔開,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張漢蹭蹬半世,總算有出頭之日啦!……” 見他手舞足蹈的樣子,粉兒揚揚纖細的眉毛笑道:“你發什麼瘋啊!……事情還沒有辦成,這麼早就高興上了?” 張漢猛地省悟過來:“真是你說的,大意不得!”他向粉兒說到日間聽來的議論,不無憂慮地說:“如果他私授關節的僅此三五人,我此科必中無疑。
可是如今人言藉藉,通關節者不在少數。
将來出價高的上升,出價低的必退,那時還能保定我這隻出半價的張漢嗎?” 粉兒蹙眉想了一陣,晃了晃發髻蓬松的頭,很自信地說:“沒事兒!等他明後天來,我把這事砸實,非取你不可!” 張漢微微一愣,本想說:“他明後天還要來?”可是話到口邊,卻變成:“那就全仗太太斡旋了……” 當粉兒到廚下去備酒菜時,張漢悄悄從屋角拾起那團紙,小心地展開、撫平,藏進了懷中。
同春進院後便徑直走回自己那又悶又熱的下房,倒在床上,眼睛瞪着黑魆魆的屋頂,一動不動。
張漢和粉兒的對話、笑聲一陣高一陣低地傳到他耳邊。
他不想聽。
他已經大緻明白了事情的内幕。
這一切如此肮髒、下流,難道世界上就再沒有一個幹淨的去處了?……他不由憶起鋪滿山坡的瓦藍藍的馬蘭花,芳草青青的墳場上那綠苞初含的小柳樹,那一雙清澈、明淨、滿含深情的眼睛,那個美麗的、繡着并蒂蓮花下一對鴛鴦的香荷包……多麼美好、純淨的時光啊!像明月一樣聖潔,山泉一樣清純……和那相比,眼前不是地獄嗎?…… 他苦悶,他煩惱! 佑聖觀裡酒正酣。
賓客雖然不過五六人,卻都是出得起高價的财主。
張漢請他們作陪,無非是想在他們中間招攬牽頭,以名利雙收。
他們竟也奉張漢上座,圍繞着他,神色恭敬地聽他吹噓。
此刻的張漢正是興豪緻逸、色舞眉飛: “……李兄少年進士,才高氣豪,是朝中難得的人才!此科點為同考官,足見上司看重,前途無量!李兄于漢為師為友,交往多年,聲氣最密,本人得入監讀書,全仗李兄推薦。
至于此科嘛……” 賓客們豔羨之色油然而生,這使張漢心裡非常舒服,恨不得停下話頭,專意閉眼享受一下得意非凡的樂趣。
但觀門外匆匆的馬蹄聲分散了他的注意力。
他從洞開的窗扇向那邊看了一眼,竟一拍桌子,站了起來,喜滋滋地說:“太巧了,正說他他便駕到。
你們看,振邺兄來了,已在觀前下馬,必是來尋我的!……我們趕快下樓迎接,我來引見!……” 張漢又高興又得意,語無倫次。
李振邺的突然出現使他非常感激,不管李振邺來幹什麼,都會給他一個出足風頭掙足面子的機會。
他撩袍急忙下樓,在樓梯上一個跌滑,險些滾下去。
幸而喬柏年伸手把他扯住,他哈哈一笑,衆人也湊趣地笑了。
他們都有些興奮: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見到這樣的關鍵人物,但凡是來赴科舉的人,誰不想入非非?此刻他們對張漢簡直如對神明了。
在喬柏年扶住張漢的同時,有好幾個人争着去拍打張漢袍子上并不曾沾上的灰土,關懷備至的慰問聲此起彼伏:“摔着沒有?”“千萬要小心啊!”“讓我攙着你吧!”…… 在樓前石階邊,張漢和他的朋友們迎着了李振邺。
張漢恭敬地躬身拱手笑道:“李兄,來找我吧?” 李振邺一頭汗水、滿臉烏雲,迎頭就是一句:“不找你找誰!” 張漢一愣,還沒回過神來,李振邺已逼到跟前,左右開弓,噼裡啪啦地連抽張漢十幾個耳光,大聲叱罵道:“你這個忘恩負義的混蛋!我拿你腹心相待,你竟敢在外面诋毀我,敗壞我的名望!……” 衆人驚呆了,做夢也沒想到會見到這個場面。
喬柏年首先醒悟過來,連忙上前拉住,大家也跟着紛紛說好話,為二人排解。
張漢羞慚欲死,簡直無地自容。
李振邺卻不顧這一切,打了罵了出了氣,轉身大步出觀,跳上馬背,一陣鞭響馬蹄響,一瞬間不見了蹤影。
剛才李振邺去和粉兒相會,粉兒按原定計劃把張漢的擔心告訴他,原想就此把事兒砸實。
不料李振邺不審輿論的來曆,竟認定是張漢在外面對旁人議論了他的長短,立時大怒,馳馬來尋張漢,演了這麼一出笑劇。
好半天,張漢方作出反應,跳起來大罵:“李振邺,你算什麼東西!你才是真正忘恩負義呢!……列位等着瞧,我今天回去一定罵到他家,痛罵!醜罵!大丈夫決不忍氣吞聲!……” 衆人連忙勸解,嘴裡說着堂而皇之的好話,臉上卻都掩飾不住地露出鄙夷的神色,不久便接二連三地托故告辭了。
最後隻剩下東道主喬柏年,強壓内心的失望和輕視,勉強陪着賴着不走、仍在絮絮叨叨罵着李振邺的張漢。
喬柏年的不耐煩已形于詞色。
張漢突然停止絮叨,十分精明地看着喬柏年,說:“昨天你我講好的事,可以敲定了吧?” 喬柏年不快地笑笑,不答話。
心想此人太不知恥,分明是個騙子兼無賴! “剛才這事必是誤會,尊兄不可一葉障目,失卻良機啊!” 喬柏年忍不住說:“同考官如此待你,還有什麼關節能到手?” 張漢翹着尖尖手指,撫摸着被打得通紅的臉,笑道:“你不知内情,也難怪。
此人有兩樣把柄在我手中,日後他不能不就範。
” 喬柏年微微搖頭,他不相信。
剛才李振邺的行動,決非有把柄在人手中的人所作所為。
張漢猶豫一陣,終于下了決心,小聲地說了粉兒的來曆和李振邺借同春的事,然後得意地眯着眼兒,道:“事關内寵和外寵,他豈能不顧念幾分?” 喬柏年心頭作惡,很想朝他無恥的俊臉上再扇一頓耳光!他别轉臉好不容易才勉強忍住,望着觀院中的松陰,說:“粉兒的事,你們兩廂情願也就罷了。
同春豈是那路人!” 張漢笑道:“我倒忘了,同春是貴同鄉哩!同春倒真不是那種人,不然也不會脫籍了。
就算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吧,也是釣魚的香餌,他李振邺總要照拂一二的。
況且,那關節我已到手了……” “哦?”喬柏年轉臉過來看他。
張漢斜眼看看喬柏年,忽然哈哈大笑,說:“尊兄真可謂謹慎,在下如此推心置腹,你還不信嗎?……這樣吧,你先付半數,事成之後再付一半。
” “若不成呢?” “不成?”張漢臉色一變,面頰上肌肉抽搐着,使他眉眼都扭歪了,咬牙切齒地低聲說,“若叫我身敗名裂,一無所得,我就跟他拼了!”他擡頭觸到喬柏年詫異的目光,連忙收斂,又在臉上堆起笑容,爽快地說:“我立字據,如果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