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關燈
小
中
大
,又問,“那位紅帶子是什麼人?”
孩子自豪地一挺胸脯:“是我的瑪法[10]呀!”
“你們是哪個旗的?怎麼住在這兒?”
孩子臉一沉,喊道:“我不告訴你!”說着扭頭就跑了。
兩位文士瞠目相視:這古怪的地方,有這許多古怪的事,古怪的人! 沉默許久,穿紫紅披風的文士黯然道:“我隻說南邊冤獄傷天害理,今日才知,北邊圈地也……唉!” 留須的一位看看同伴清秀白皙的面容,觸到他眸子深處的冷光,沉吟道:“這樣吧,明天一早,我就去見安王爺。
” 穿紫紅披風的眼睛不看同伴,低聲說:“那麼,我在京師候你?” “一言為定!” 馬蘭村口,二人拱手作别。
二 驚蟄方過,一場春雪又不歇氣地下了一天一夜。
厚厚的積雪覆蓋了屋頂、樓台、道路,遮掩了一向的紛亂和肮髒。
熙熙攘攘的京師南城,一時變了模樣。
街上行人稀少,小黑驢載着主人,不緊不慢地穿街走巷,撒下一路清脆的串鈴響。
驢蹄在雪地上翻出一個個銀杯似的印痕,随即就被緊跟驢尾巴的淘氣孩子踏碎了。
轉過蓮子胡同,小黑驢竟自踏上一處朱紅大門的石階,蹄聲嘚嘚,串鈴丁當,吓得門丁一把攔住,大聲叱道: “你這人,講理不講理?怎麼騎驢往人家裡闖?……” 驢背上的人推開風帽,露出一張笑眯眯的臉。
門丁喜得一跳:“啊呀,是呂爺!”他轉身對門裡高喊道:“呂爺來啦!”裡面一遞一聲地重複着向内通報。
“笑翁!你到底來了!等得我好苦!”有人一路喊着,轉過影壁,大步流星地走了過來,雙手扳住來客的肩膀,笑道,“雪天故人來,大吉大利!” 二人相攜進門,過影壁,入遊廊。
數月前他倆在永平馬蘭村分手,至今才得重見,自然很是愉快。
迎客者顯得格外潇灑豪爽,笑着說:“園中紅杏将開,不料飛雪又來。
春寒料峭,不亞于寒冬哩!” 來人略一沉吟,低聲說:“文康所托,極是不巧。
安王爺還未來得及過問,便拜宣威大将軍,統兵戍防歸化城去了。
有負老友,慚愧得很!” 迎客者眼裡掠過一道失望的陰影,旋即笑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又何必挂懷?我原本未抱多少期望……” 這是兩位江南名士。
來客姓呂名之悅,字笑天,家在錢塘,人稱笑翁。
他四十三四歲年紀,長髯及胸,神态藹然,眼睛裡常含笑意,令人可親。
迎客者陸健,字文康,籍貫仁和,世家子弟。
他面白無須,眉黑發青,雖然已過而立之年,仍然顯得年輕,不失一翩翩佳公子。
隻有特别留意,才能發現在豁達、從容風度的掩蓋下,他眼睛深處的冷漠和無情。
錢塘和仁和同屬杭州府,兩人早年就詩酒唱和,十分相投。
國變之初,呂之悅因文名受聘為一位滿洲将軍家的塾師。
陸健卻因人誣告謀反,陷入了江南十世家獄。
這件牽連江南最大的十家士族的案子,延續數年,時緊時松,始終不得了結。
陸健仗着萬貫家财,上下打點,也僅買了個不入獄受辱的處境。
這次他北上進京設法解脫,正巧與老友重逢。
原來呂之悅随東家進京後,被滿洲親貴中的“南派”安郡王慕名延為賓客,便自告奮勇要為陸健向安郡王說項。
安郡王出獵永平,在王莊駐跸,于是才有二人同往永平之舉。
可惜終未成功。
說話間他們已到花廳門首。
陸健道:“你來得正巧,今天,在京的南邊故交舊友為我設一日酒戲餞行,盡都是些憤世嫉俗、不得志的他鄉之客,你聽。
”花廳傳出一陣陣哄笑,有人鼓掌,有人喊叫。
“來吧,我給你一一引見。
好多朋友都對你仰慕已久了。
” “不必不必!”呂之悅連連擺手,“你還不知我?最愛獨坐獨酌,聽諸人言,觀諸人行,細細品味,樂無窮也!……你方才說什麼餞行,你要南歸了嗎?” 陸健略一遲疑,哈哈一笑,并不作答,徑直領老友進了花廳。
在這寬敞華麗的廳堂裡,充溢着酒香和熏爐飄出的檀香氣息。
十多個人或坐或立,圍着正中一張鑲大理石的紫檀雕花圓桌,大說大笑。
花廳東西兩側,用四套相同的紫檀雕花短榻、台幾和太師椅,隔出四個小間,面向正廳,若斷若連。
各小間布置不同:或以山石盆景取勝;或懸琴劍、列古鼎;或陳書畫以悅情;或供鮮花以迎客,最宜于清談品茗。
呂之悅舒服地向短榻上一靠,頓覺梅香撲鼻。
數盆古梅怒放,為這精緻的小間平添了一派江南風韻。
呂之悅推陸健出去,愉快地說: “你既賣關子,就請去應酬别人吧!讓我在紅梅花下享享清福!” 陸健笑着走回正廳。
兩個書童正扶一位醉者離席。
此人眼睛都睜不開了,卻還揚眉挺胸,口齒不清地吟道:“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他搖搖晃晃,“咕咚”一聲躺倒地上,招得衆人鼓掌大笑。
陸健端起桌上那隻光華燦燦、镂刻着鳳凰牡丹花色的雙耳銀觚,眼睛遙遙呼應着呂之悅,笑着大聲說:“我再講一遍:這隻銀觚容酒三鬥,能勝飲不醉者,銀觚奉送,陸健陪飲,以謝諸君厚意。
自辰時起,已醉倒十八人。
難道此觚終将無主嗎?……” 院中一聲“客來!”一個年輕人打中門闊步而入,喧鬧聲戛然而止,靠門邊的幾個人不由自主地站起來:好一個風流倜傥的人物!但見他月白風帽,月白長衫,一領湖色披風飄在身後,細眉長目,隆鼻朱唇,皎如玉樹臨風,有飄飄欲仙之概。
他登上台階,直入正廳,掃視一下一雙雙流露出驚詫和贊美的眼睛,傲然一笑,大聲道: “來!銀觚注酒!” 書童趕忙奉上斟滿美酒的銀觚,他接過來,對酒面輕輕一吹,然後如長鲸吸川,幾大口就吸去了觚中酒的一小半。
他仿佛來了興緻,一甩頭揮去風帽,一伸手撩開披風,“咕嘟咕嘟”不歇氣地開懷暢飲,直喝到頭仰身傾,銀觚倒扣。
他高聲贊美道:“好酒!好酒!”一手倒拿銀觚向衆人示意,又十分灑脫地深深一揖,清湛的目光望定陸健:“在下徐元文,特來為陸健兄餞行!” 陸健立刻接過銀觚,示意侍童注酒,目不轉睛地打量着來人,心裡很激動。
衆人驚歎不已:原來是江南世家昆山舊族徐府的公子徐元文!人們望着這兩位一見相許的風華人物,小聲地傳說着這位徐公子的才名轶事: “……人都說他年方髫齡,已具公輔之量。
一日自書館回家,過門檻時偶然仆倒地上,他的父親扶他起來,戲曰:‘跌倒小書生。
’他應聲而對曰:‘
兩位文士瞠目相視:這古怪的地方,有這許多古怪的事,古怪的人! 沉默許久,穿紫紅披風的文士黯然道:“我隻說南邊冤獄傷天害理,今日才知,北邊圈地也……唉!” 留須的一位看看同伴清秀白皙的面容,觸到他眸子深處的冷光,沉吟道:“這樣吧,明天一早,我就去見安王爺。
” 穿紫紅披風的眼睛不看同伴,低聲說:“那麼,我在京師候你?” “一言為定!” 馬蘭村口,二人拱手作别。
二 驚蟄方過,一場春雪又不歇氣地下了一天一夜。
厚厚的積雪覆蓋了屋頂、樓台、道路,遮掩了一向的紛亂和肮髒。
熙熙攘攘的京師南城,一時變了模樣。
街上行人稀少,小黑驢載着主人,不緊不慢地穿街走巷,撒下一路清脆的串鈴響。
驢蹄在雪地上翻出一個個銀杯似的印痕,随即就被緊跟驢尾巴的淘氣孩子踏碎了。
轉過蓮子胡同,小黑驢竟自踏上一處朱紅大門的石階,蹄聲嘚嘚,串鈴丁當,吓得門丁一把攔住,大聲叱道: “你這人,講理不講理?怎麼騎驢往人家裡闖?……” 驢背上的人推開風帽,露出一張笑眯眯的臉。
門丁喜得一跳:“啊呀,是呂爺!”他轉身對門裡高喊道:“呂爺來啦!”裡面一遞一聲地重複着向内通報。
“笑翁!你到底來了!等得我好苦!”有人一路喊着,轉過影壁,大步流星地走了過來,雙手扳住來客的肩膀,笑道,“雪天故人來,大吉大利!” 二人相攜進門,過影壁,入遊廊。
數月前他倆在永平馬蘭村分手,至今才得重見,自然很是愉快。
迎客者顯得格外潇灑豪爽,笑着說:“園中紅杏将開,不料飛雪又來。
春寒料峭,不亞于寒冬哩!” 來人略一沉吟,低聲說:“文康所托,極是不巧。
安王爺還未來得及過問,便拜宣威大将軍,統兵戍防歸化城去了。
有負老友,慚愧得很!” 迎客者眼裡掠過一道失望的陰影,旋即笑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又何必挂懷?我原本未抱多少期望……” 這是兩位江南名士。
來客姓呂名之悅,字笑天,家在錢塘,人稱笑翁。
他四十三四歲年紀,長髯及胸,神态藹然,眼睛裡常含笑意,令人可親。
迎客者陸健,字文康,籍貫仁和,世家子弟。
他面白無須,眉黑發青,雖然已過而立之年,仍然顯得年輕,不失一翩翩佳公子。
隻有特别留意,才能發現在豁達、從容風度的掩蓋下,他眼睛深處的冷漠和無情。
錢塘和仁和同屬杭州府,兩人早年就詩酒唱和,十分相投。
國變之初,呂之悅因文名受聘為一位滿洲将軍家的塾師。
陸健卻因人誣告謀反,陷入了江南十世家獄。
這件牽連江南最大的十家士族的案子,延續數年,時緊時松,始終不得了結。
陸健仗着萬貫家财,上下打點,也僅買了個不入獄受辱的處境。
這次他北上進京設法解脫,正巧與老友重逢。
原來呂之悅随東家進京後,被滿洲親貴中的“南派”安郡王慕名延為賓客,便自告奮勇要為陸健向安郡王說項。
安郡王出獵永平,在王莊駐跸,于是才有二人同往永平之舉。
可惜終未成功。
說話間他們已到花廳門首。
陸健道:“你來得正巧,今天,在京的南邊故交舊友為我設一日酒戲餞行,盡都是些憤世嫉俗、不得志的他鄉之客,你聽。
”花廳傳出一陣陣哄笑,有人鼓掌,有人喊叫。
“來吧,我給你一一引見。
好多朋友都對你仰慕已久了。
” “不必不必!”呂之悅連連擺手,“你還不知我?最愛獨坐獨酌,聽諸人言,觀諸人行,細細品味,樂無窮也!……你方才說什麼餞行,你要南歸了嗎?” 陸健略一遲疑,哈哈一笑,并不作答,徑直領老友進了花廳。
在這寬敞華麗的廳堂裡,充溢着酒香和熏爐飄出的檀香氣息。
十多個人或坐或立,圍着正中一張鑲大理石的紫檀雕花圓桌,大說大笑。
花廳東西兩側,用四套相同的紫檀雕花短榻、台幾和太師椅,隔出四個小間,面向正廳,若斷若連。
各小間布置不同:或以山石盆景取勝;或懸琴劍、列古鼎;或陳書畫以悅情;或供鮮花以迎客,最宜于清談品茗。
呂之悅舒服地向短榻上一靠,頓覺梅香撲鼻。
數盆古梅怒放,為這精緻的小間平添了一派江南風韻。
呂之悅推陸健出去,愉快地說: “你既賣關子,就請去應酬别人吧!讓我在紅梅花下享享清福!” 陸健笑着走回正廳。
兩個書童正扶一位醉者離席。
此人眼睛都睜不開了,卻還揚眉挺胸,口齒不清地吟道:“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他搖搖晃晃,“咕咚”一聲躺倒地上,招得衆人鼓掌大笑。
陸健端起桌上那隻光華燦燦、镂刻着鳳凰牡丹花色的雙耳銀觚,眼睛遙遙呼應着呂之悅,笑着大聲說:“我再講一遍:這隻銀觚容酒三鬥,能勝飲不醉者,銀觚奉送,陸健陪飲,以謝諸君厚意。
自辰時起,已醉倒十八人。
難道此觚終将無主嗎?……” 院中一聲“客來!”一個年輕人打中門闊步而入,喧鬧聲戛然而止,靠門邊的幾個人不由自主地站起來:好一個風流倜傥的人物!但見他月白風帽,月白長衫,一領湖色披風飄在身後,細眉長目,隆鼻朱唇,皎如玉樹臨風,有飄飄欲仙之概。
他登上台階,直入正廳,掃視一下一雙雙流露出驚詫和贊美的眼睛,傲然一笑,大聲道: “來!銀觚注酒!” 書童趕忙奉上斟滿美酒的銀觚,他接過來,對酒面輕輕一吹,然後如長鲸吸川,幾大口就吸去了觚中酒的一小半。
他仿佛來了興緻,一甩頭揮去風帽,一伸手撩開披風,“咕嘟咕嘟”不歇氣地開懷暢飲,直喝到頭仰身傾,銀觚倒扣。
他高聲贊美道:“好酒!好酒!”一手倒拿銀觚向衆人示意,又十分灑脫地深深一揖,清湛的目光望定陸健:“在下徐元文,特來為陸健兄餞行!” 陸健立刻接過銀觚,示意侍童注酒,目不轉睛地打量着來人,心裡很激動。
衆人驚歎不已:原來是江南世家昆山舊族徐府的公子徐元文!人們望着這兩位一見相許的風華人物,小聲地傳說着這位徐公子的才名轶事: “……人都說他年方髫齡,已具公輔之量。
一日自書館回家,過門檻時偶然仆倒地上,他的父親扶他起來,戲曰:‘跌倒小書生。
’他應聲而對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