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燈
小
中
大
戲劇性意外的生活,對我來說似乎是一種責任,因為——請允許我再重複一遍——每一個人都是這種巨大轉變的見證人,每個人都是身不由己的見證人。
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不存在逃避,不存在如從前那樣的置身局外。
由于我們有新的共時性機制,我們無時無刻不與時代休戚相關。
當上海的房屋被炸彈摧毀時,甚至在受傷者尚未被從他們的房子當中搶救出來時,我們在歐洲自己的房間裡就已經得知了這一消息;發生在萬裡之遙大洋彼岸的事情,以生動的畫面躍入我們的眼簾。
我們沒有什麼保護措施或者安全閥,能夠做到讓自己不知情、不卷入進來。
沒有一片可以讓我們逃脫的土地;沒有一種可以買到的安甯。
命運之手随時随地來攫住我們不放,将我們揪回到它那永無餍足的把戲當中。
人們也總是在聽命于國家對他們的要求,讓自己委身為最愚蠢政治之犧牲品,讓自己适應最不可思議的改變。
人們無論怎樣奮力抵抗,最終仍然被拴縛在某些共性的東西上。
這些共性的東西讓人随波逐流,無法抗拒。
一個曾經穿行這個時代的人,或者更确切地說,一個被追逐和驅趕着經過這個時代的人——我們少有喘息的機會——他/她承受的曆史要超過任何一位祖先。
今天我們也又一次站在轉折點上,面對一場終結以及一個新開端。
因此,我将自己對人生的回望暫時中止于一個特定的日子,這并非無心之舉,因為1939年9月的那一天給一個時代畫上了終止線——那個造就了我們這些六旬年事之人的時代。
假如後人能從我們的見證中獲得這傾頹大廈的一個真相殘片,那麼我們也算沒有枉然遭遇了這一切。
在進行呈現記憶這項工作時,我面對着于我并不有利,卻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為典型的條件。
我在戰争的硝煙當中寫作,在陌生之地寫作,在沒有最起碼的輔助記憶材料下寫作。
在旅館的房間裡,我手頭沒有我的書、沒有筆記、沒有朋友們的信件。
我也無法在任何地方獲得任何訊息,因為在世界各地,各個國家之間的通郵都停止了,或者因為檢查而受到阻隔。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得那麼與世隔絕,如同幾百年以前一樣,如同在輪船、火車、飛機和郵政還沒有發明出來時的那個樣子。
除了頭腦中的記憶存留以外,我往昔生活中的一切都沒有帶在身邊。
記憶以外的一切,目前我要麼無法可及,要麼已經失去。
不過,我們這一代人都很好地學會了一種錦囊妙計:不要對失去的一切哀傷不已。
也許,缺少文獻和細節還能給我的這本書帶來益處呢。
我不認為,在本質上我們的記憶無非是出于偶然才保留了某一件事,或者出于偶然才丢掉另外一件事;在我看來,記憶是一種能知性地進行整理的力量,是一種智慧的、能有所舍棄的力量。
在一個人的生活中,那些被忘掉的都是原本早已被最内在的直覺宣判為要被遺忘的東西。
隻有那些我要為自己保存下來的東西,也才配為他人保存下來。
所以,你們這些回憶,你們來代替我去說話和擇取吧!至少你們要在我的生命沉入黑暗之前,給出它的一個鏡像! 注釋1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歐洲曆史上統治域最廣的王室,自13世紀起就出任各個歐洲王國或領地的國王、公爵,并形成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哈布斯堡——洛林王朝三個支系。
此處指哈布斯堡——洛林王朝,1745—1918年統治奧地利及奧匈帝國。
2巴斯(Bath),英國城市,茨威格流亡英國時的居住地。
3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的聯盟形式為: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結成聯盟,而英國、法國、俄國結成聯盟。
4《聖經·啟示錄》中提到四匹馬代表末世來臨時世界的苦難,它們分别象征着瘟疫、戰争、饑馑和死亡。
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不存在逃避,不存在如從前那樣的置身局外。
由于我們有新的共時性機制,我們無時無刻不與時代休戚相關。
當上海的房屋被炸彈摧毀時,甚至在受傷者尚未被從他們的房子當中搶救出來時,我們在歐洲自己的房間裡就已經得知了這一消息;發生在萬裡之遙大洋彼岸的事情,以生動的畫面躍入我們的眼簾。
我們沒有什麼保護措施或者安全閥,能夠做到讓自己不知情、不卷入進來。
沒有一片可以讓我們逃脫的土地;沒有一種可以買到的安甯。
命運之手随時随地來攫住我們不放,将我們揪回到它那永無餍足的把戲當中。
人們也總是在聽命于國家對他們的要求,讓自己委身為最愚蠢政治之犧牲品,讓自己适應最不可思議的改變。
人們無論怎樣奮力抵抗,最終仍然被拴縛在某些共性的東西上。
這些共性的東西讓人随波逐流,無法抗拒。
一個曾經穿行這個時代的人,或者更确切地說,一個被追逐和驅趕着經過這個時代的人——我們少有喘息的機會——他/她承受的曆史要超過任何一位祖先。
今天我們也又一次站在轉折點上,面對一場終結以及一個新開端。
因此,我将自己對人生的回望暫時中止于一個特定的日子,這并非無心之舉,因為1939年9月的那一天給一個時代畫上了終止線——那個造就了我們這些六旬年事之人的時代。
假如後人能從我們的見證中獲得這傾頹大廈的一個真相殘片,那麼我們也算沒有枉然遭遇了這一切。
在進行呈現記憶這項工作時,我面對着于我并不有利,卻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為典型的條件。
我在戰争的硝煙當中寫作,在陌生之地寫作,在沒有最起碼的輔助記憶材料下寫作。
在旅館的房間裡,我手頭沒有我的書、沒有筆記、沒有朋友們的信件。
我也無法在任何地方獲得任何訊息,因為在世界各地,各個國家之間的通郵都停止了,或者因為檢查而受到阻隔。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得那麼與世隔絕,如同幾百年以前一樣,如同在輪船、火車、飛機和郵政還沒有發明出來時的那個樣子。
除了頭腦中的記憶存留以外,我往昔生活中的一切都沒有帶在身邊。
記憶以外的一切,目前我要麼無法可及,要麼已經失去。
不過,我們這一代人都很好地學會了一種錦囊妙計:不要對失去的一切哀傷不已。
也許,缺少文獻和細節還能給我的這本書帶來益處呢。
我不認為,在本質上我們的記憶無非是出于偶然才保留了某一件事,或者出于偶然才丢掉另外一件事;在我看來,記憶是一種能知性地進行整理的力量,是一種智慧的、能有所舍棄的力量。
在一個人的生活中,那些被忘掉的都是原本早已被最内在的直覺宣判為要被遺忘的東西。
隻有那些我要為自己保存下來的東西,也才配為他人保存下來。
所以,你們這些回憶,你們來代替我去說話和擇取吧!至少你們要在我的生命沉入黑暗之前,給出它的一個鏡像! 注釋
此處指哈布斯堡——洛林王朝,1745—1918年統治奧地利及奧匈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