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展孝心計議觀元宵 傅公府墨绖點家兵

關燈
唔?唔……”李侍堯從迷魂陣一樣遐想胡同裡清醒過來,果見已到了六部胡同北頭,路西第一個大衙門,照壁裡頭一大片楸樹,光秃的枝桠密密交織成一片——正是兵部衙門。

    其時剛剛過了午時正牌,雖然兵部規例年節不放假,但其實沒什麼事,除了各司值班的不敢擅離,其餘大堂二堂簽押房的門都關得嚴嚴實實。

    幾個書辦都是油頭滑腦的老吏,坐在簽押房隔壁書辦房門内,敞着門圍火爐子坐,撮花生米喝老黃酒,見李侍堯過來,紛紛起身迎出來,說過年好的,邀請“屈駕同坐”的,打千兒請安作揖的,臉熱情重套近乎,李侍堯叫不出他們名字,臉兒卻都極熟,拉拉這個手,拍拍那個肩頭胡亂應酬,問道:“胡司馬高司馬他們呢?” “禮部尤老中堂叫去了——呃!”一個書辦打着酒呃笑道,“尤老中堂是他們座師,退休在家,不去不好——您要見他們,這裡快馬去禀,半頓飯時辰就回來了。

    ”李侍堯道:“我不要見他們,我衙門缺的五百斤火藥,說過的過了初五調過去,今兒都初幾了?還沒個影兒!這要放兆惠軍務上的事,他這官就做到頭了——”還要往下說,聽見北首山牆外路上有腳步聲,還夾着說話聲漸漸近來。

    偏轉臉看,一群人已轉過牆角,卻是紀昀陪福康安走在中間,武庫司堂官何逢全和職方司堂官侯滿倉帶着五六個司官簇擁着二人過來。

    這群書辦便都斂了笑容退到一邊垂手站了。

    李侍堯見福康安一身重孝,也忙肅容迎上,說道:“四爺,我以為您回府了呢!不想這裡又遇上了。

    ” “四爺來這裡選馬、選槍要火藥。

    ”紀昀在旁說道,“今晚就要走路,先安排定了回去拜辭老夫人。

    ”福康安隻向李侍堯略一點頭會意,卻對何逢全道:“我的人共用三十二匹馬。

    再挑六頭走騾備用,五天要趕一千五百裡,路上不能掉人。

    委屈你忙一會兒,給我選精的排好的。

    誤了我的事别怪我翻臉。

    ”何逢全唯唯稱是間,福康安已在問侯滿倉:“你方才說要派誰去補古北口大營左營管帶來着?” 侯滿倉忙道:“回四爺,叫柴大紀。

    ”福康安皺了皺眉,說道,“這個名字好熟。

    ”李侍堯正想說“是我衙門的”,福康安身後的長随王吉保道:“爺忘了,就是那年在揚州驿站,吃醉了酒扣押小胡克敬的那個把總吧!” “這個人不能重用。

    ”福康安連想也不想說道,“我知道這個人——不是好相識。

    ”侯滿倉不由看了李侍堯一眼,為難地說道:“可是四爺,這是……豐台大營報上來的優叙考成,已經繳吏部票拟了——”“什麼優叙?”福康安怪眼睃着說道:“文官隻要肯使銀子,誰都能弄個優叙。

    如今武官也這樣了?你給吏部說話,我說的這人不成!”說罷和紀昀帶着一群豪奴揚長而去。

     李侍堯兀自站着發怔,侯滿倉苦笑着向他攤攤手,說道:“您瞧,說得好好的事,福四爺一句話打塌了!”李侍堯問道:“柴大紀幾時得罪了福四爺了?這人不像惹是生非的人哪!”他看侯滿倉和何逢全都搖頭,又道,“先辦我的正經事吧。

    柴大紀的事不急,你職方司先把他的批文留着,總歸有法子的。

    ”侯滿倉笑道:“最窩囊的就是我這個職方司,官小的我管不到,官大的我管不了,還都得從我這裡押章蓋印——職方職方,又窮又忙,真真的實話!”何逢全笑道:“咱兩個換換!‘武庫武庫又閑又富’,也要看各人作派不是?你職方司權不大,也是兵部房脊兒上的姜太公!差使,在人自己調理侍候……”說着,衆人一路往回走。

     ………… 兵部那邊議論,紀昀和福康安也在說柴大紀。

    紀昀同着他坐了一乘轎,許久二人都沒說話,見福康安臉上悲中帶怒,紀昀沉思一會,問道:“世兄,還在生職方司的氣?” “他不配。

    ”福康安粗重地透了一口氣,眼睛盯着前方說道,“老劉統勳有句話,一個朝代,什麼時候到了買賣官職成風的光景,天下大勢就去了。

    所以劉統勳劉墉是熬命抵死替皇上把守這道關口。

    我說還要加一條,武官什麼時候都學文官,鑽刺升官不靠厮殺,怕死愛錢不要命,天下也玩兒完!”他歎息一聲,又道:“十年前柴大紀還是個未入流武官,沒聽他打過什麼仗,立的又是什麼功?這就升參将!古北口大營是個幹淨地兒,把兵交給這樣的人管,成麼?” 紀昀邊聽邊打量這位少年公爺,英俊裡透着煞氣,微翹的下巴稍稍偏着上仰,一副睥睨雄視目無下塵的神氣,仿佛随時都在顯示對别人的輕蔑……不禁暗暗搖頭,試探地問道:“世兄過去見過這個人?”“見過。

    ”福康安點頭道:“在揚州瓜洲渡驿站。

    ”因将當年怎樣救落難姑娘黃鹂兒,派鐵頭蛟和胡克敬去驿站聯絡住處,被柴大紀一幹人強行扣在驿站,約略說了過節,又道:“胡克敬要是衣帽周正,明說奉我的命來的,這般樣受欺,我還能原諒他。

    胡克敬是扮的叫花子,他們就捆翻在雪地裡!這還是個東西麼?”紀昀這才知道原委,思量福康安據此就認定柴大紀是“鑽營”,怎麼都覺得勉強。

    因歎道:“這是冤家路窄啊!”他轉了話題,說道:“一會兒見了夫人,奉旨的話要說得婉轉些才好,她就你這麼一個親生兒子,傅公還在床箦,乍說遠離出去打仗,會心裡難過的。

    ” “我料母親已經知道了。

    隻要在北京,我走哪裡她都有人盯着。

    ”福康安聽他說到母親,僵極的面孔立時變得柔和了,皺着眉無可奈何地拍拍膝說道:“她總怕我上樹掏鳥兒摔死了……我一箭射落過兩隻雁給她瞧,她又可憐那死雁!”紀昀聽得一個莞爾,說道:“天下當娘的都一般心思,我娘也是這樣。

    小時候我口裡咬着筆磨墨,她也要把筆奪下了,說‘摔倒了比刀子都怕人’——我站那裡磨墨,無緣無故就能摔個嘴啃地?”福康安沒有循這個話題再說下去,随大轎悠悠閃動,他的眼略帶怅惘看着前方,許久才道:“父親一去,朝裡人事又是一變局。

    紀公你要留神着點,如今小人太多,不小心站着磨墨也會出事的。

    ” 紀昀目光倏地一跳,身子仰一仰沒言聲。

     “明擺着的,皇上去了一個傅恒,還要另外再物色一個傅恒。

    ”福康安誠摯地看着紀昀,緩緩說道,“在家侍奉父親,足不出戶,反倒看得更明白。

    人們去探望父親,病勢越重,中小官來的越少,大官來的越勤,後來和我兄弟們說話也越來越小心,小官們遞個請安手本道乏就走人——這也沒什麼,本來就是嘛,平原君臣門若市。

    市場興,都來趕集,日頭落了,各回各家。

    ” 紀昀聽得心裡一陣陣發寒,不禁問道:“傅公呢?他怎麼說?” “父親當然知道,從緬甸回來他就說……”福康安喉頭哽了一下,“‘三春過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我不中用了,你們能見到平日見不到的事,隻要肯動心思去想,勝得曆練十年世事。

    要讀讀你紀叔叔的《閱微草堂筆記》,要順适自然。

    有本領就出去自己掙,沒有本領安生守在家裡,還不至于有什麼意外之變……”他說着,仿佛不勝其寒,雙手扶膺靠在了棉墊上。

     紀昀越想越覺得傅恒思慮世事深邃不可測度,透徹洞若觀火,想起這些日子自己鑽在大霧胡同裡似的瞎摸亂撞,思量事情愈來愈無章法,連對面這個貴公子也不如,心裡一陣慚愧,還帶着幾分悚惶——他已報信給盧見曾預備查勘“鹽茶虧空”——真是自不量力!“唉!”的一聲歎息,說道:“世兄别讀我的書,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