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展孝心計議觀元宵 傅公府墨绖點家兵

關燈
“是!”福康安已經失望,忽然又得到這麼一道恩旨,興奮得身子一挺,挂着淚花的眼睛炯然生光,說道,“奴才父親臣傅恒地下有知,必定望阙感恩涕零,皇上成全福康安忠孝兩全!奴才這就去辭别母親,然後到兵部辦理勘合,下午進宮陛辭,再聽皇上面授機宜!”乾隆見他要起身,手向下壓壓示意稍待,問道:“你是在北京帶兵去,還是用山東綠營?”福康安道:“就用本地駐軍。

    這是一群跳梁小醜,興大兵于政治不利,驚動了百姓,容易生出疑慮謠言。

    請撥三十枝鳥铳火槍,三十匹快馬。

    奴才帶家奴星夜前去,會同當地綠營征剿。

    十日之内我給皇上捷音。

    ” 乾隆看着福康安,沉吟良久才道:“你能懂興大兵于政治不利,看來又有長進。

    一要打賊,二要護良民,不可殺人太多;三是要有善後措置,想想‘宣慰’二字怎樣做好。

    即使是小敵也不可輕忽,甯可打慢些,不可失利。

    你打敗了,也一樣是王法無親,朕不能護你,懂麼?”福康安英俊的面孔凝得異常嚴肅,磕了頭說道:“皇上屢屢教訓,不可狂縱輕浮,父親在世常有過庭之訓,以馬谡趙括為例,擔憂奴才快牛破車,言猶在耳,福康安敢須臾忘懷君父之囑?皇上放心,我願立軍令狀!”乾隆又凝視這個“侄兒”片刻,還想叮囑幾句什麼,卻道:“你跪安吧,紀昀同你一道去兵部,還要到你府裡代朕看望你母親。

    去吧……” 他擺了擺手,紀昀和福康安一同辭了出去。

    隔窗望着二人轉過照壁,這才對李侍堯說道:“你起來,那邊杌子上坐了說話。

    ”不待李侍堯坐穩便問道:“元宵節就到了,步軍統領衙門那邊有什麼布置?” “回皇上。

    ”李侍堯正襟危坐,雙手據膝暗地揉着發痛的膝蓋,說道,“一件是會同順天府合議過了,保甲連戶防火防盜。

    順天府和提督衙門晝夜有人坐值,水桶水車救火隊,還有緝捕廳司的衙役随時都能出動。

    二是防着教匪趁節作亂,所有九門提督衙門軍吏一律便裝,本地青幫,還有黃天霸的偵緝捕快、眼線會同防護。

    正陽門、西直門、東直門、北定安門、朝陽門十幾處熱鬧地方出了匪情火情,人要卡得住,門要随時關得住,能分片控制緝捕按拿撲救,另有兩千軍士不換便裝,由臣随時調撥使用。

    一是不能出事,二是出事不能亂得無法控制,确保京師祥和熱鬧過節。

    順天府和臣衙門已經逐人造冊,所有在教信徒尤其香堂堂主以上可疑人員都有專人盯梢,地棍、街痞子還有前科作案的、外地流入京師無業遊民,也都随處有人監管。

    燈節如有意外,皇上拿李侍堯是問!” “連‘萬一’也不許有。

    ”乾隆回身盤膝坐了炕上,說道,“叫你進來也為知會你,太後老佛爺、皇後也要與民同樂,觀燈。

    ” 李侍堯眉棱骨抖了一下,問道:“請皇上示下,在哪裡看燈?”“正陽門。

    ”乾隆說道,“要出安民告示告知京師市民,朕親自上城陪侍太後。

    正陽門的燈市要安排熱鬧。

    ”因将太後上城及筵宴百官的事一一詳說了。

    李侍堯兩道眉頭緊緊擰在一處聽着,久久沒有言語。

     “嗯?有難處?” “時辰略嫌倉促了,皇上。

    ”李侍堯沉吟着道,“若以臣前頭布置,拿賊的力量用得多。

    現下皇上奉聖母觀燈,恩筵群臣,是褒孝褒忠藻飾平治盛世的大事。

    緝捕盜賊就放在次一等位子上了。

    單是護持正陽門關帝廟一帶,沒有兩萬人是萬萬不能的。

    這就難免在别處給叵測之徒留下可乘之機。

    ”乾隆聽得連連點頭,說道:“難為你有這見識,立時能想到這一條,足見睿智,即使太後不上城觀燈,藻飾承平治世也是頭等要緊。

    ”李侍堯還是頭一次聽乾隆說自己“睿智”考語,受如此激勵,立時興奮得眼中熠熠閃光,又一陣沉思,說道:“告示一出,不須官家張羅,所有商賈缙紳花樣燈火,都會到正陽門外大栅欄關帝廟棋盤街大廊廟一帶設棚獻彩的。

    臣想,由順天府出面劃定燈棚攤位,大戶商家繳納攤位捐份地,備水防火臨時報警都有專人管起來。

    臣估約這裡要聚七十萬人,順天府都上,臣衙門出兩萬,可以遊刃有餘。

    再就是節前要切實大索一次,取締所有雜教邪廟香堂,捕拿所有在冊可疑人等。

    這麼着,可以确保元宵無意外之虞,但也有一弊,就是不能按原來籌定的順線偵緝捕拿一網打盡了。

    ”他頓了一下,又道:“這裡隻能說個大概,容臣回衙門和僚屬們仔細商議,再來回奏皇上。

    ” 乾隆聽了無話,見他要辭,又叫住了問道:“你在廣州還有外地有沒有買置莊園的事?”李侍堯剛剛起身,被他問得一愣,忙道:“臣有三處莊園,兩處是皇上賜的,一處是臣家中本宅祖茔、田地,别的沒有。

    臣多年帶兵,總督也是軍政為主,帶兵的将軍一旦置地多了,不但自己怕死,下頭将軍管帶的心也散了……”他料這事與“砸黑磚”有關,頭一個便想到是和珅弄鬼,因話裡帶話說道:“和珅出京前曾和臣說,順義縣有處莊園,四千多畝,八九兩一畝就能成交,問臣買不買。

    臣說……”“好了,不要辯了。

    朕不過順便問你一句。

    ”乾隆見他腦門子沁出細汗,笑着擺手道,“朕是聽說于敏中紀昀傅恒在京外有買置莊園的事,問你知不知道。

    ”李侍堯道:“于敏中紀昀臣不知道,臣敢保傅恒自己沒有買。

    五天前見傅恒,他還說傅家貴盛太過,地土莊園多了于子孫不利,他有七處莊園,都是皇上賞的,說他要走了,這時不宜說話,死後請臣密奏,福隆安要納還,讓皇上心裡有數,成全他的心……”乾隆聽着,低頭想了想,說道:“傅恒也是的,那都是朕賜的,富察氏還攔着代辭,有什麼幹系?敬誠審慎,産業多也不要緊,輕浮狂縱,莊園少也不能免禍——你去吧!” 李侍堯自養心殿退出大内,沒有回衙門,一升轎便吩咐:“到兵部!”話音一落,那頂四人綠呢大轎已輕輕升起,飛速向前滑出。

    轎子很穩,滿街嬉戲追逐的兒童和年節無事閑逛的人都從轎窗上一閃而過,但李侍堯的心卻定不下來,還在反複思量乾隆詢問買置莊田的事。

    盡自乾隆反複解說,他還是疑心,這不是“順便”問出來的。

    那麼,就是又有人在下頭搬弄什麼是非了?可皇上還是賞識我的呀!“睿智”二字是輕易許人的麼?但話又說回來,睿智也可作“聰明”來講,這就是褒貶兩可的話了……他一直心裡隐隐約約覺得,自傅恒病重不起,皇上就有意栽培于敏中和珅。

    要在軍機處另起爐竈,前頭傅恒的“爐竈”再好,也要拆掉的。

    自己和紀昀都是那個爐竈的,大約紀昀也已覺得了,所以現在小心得一步路不多走一句話不多說,或許下頭有些能人也瞧出了這一層,已經幫着皇上在“拆竈”了。

    可阿桂呢?似乎又榮寵不退,莫非這塊“舊磚”還好用?再就是傅恒生前恩眷,死後哀榮,也毫無失寵迹象,福康安越級超遷,恩義澤惠令人瞠目,也不像“拆竈”的模樣……循着這思路,每出一個題目,立刻又有新例證駁了回來,繞彎子半日又回到原來位置上,仍舊雲裡霧裡不知所向,他仔細回顧乾隆召見時每一個細節,乾隆說話時或喜或怒,或從容或急迫,或爽達或沉思……每一處音容笑貌,每一句話口氣甚至眼神……都在心中掃映了一遍,仍舊心裡懵懂不得要領,不禁喟然以手撫額:“天威不測天心難度……老了,真的是跟不上蹤兒了……”正自胡思亂想得頭暈,轎子一頓落地,一個戈什哈在轎窗邊道:“軍門,兵部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