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窮家女不竟承貴寵 智劉墉剪燭說政務
關燈
小
中
大
裡搜到了我們的印和勘合引憑,居然敢把我們的行李物件藏起來,着力搜捕您!他是想殺人滅口啊!縣令魏鵬舉問他錢家店搜出的文案上寫的什麼,他還支吾說‘沒看’——這也忒煞是賊膽包天了的!”又道:“十五爺突然犯病,到現在想起來後怕。
爾烈身為欽差随行官員,思慮不周贊襄疏忽,招惹出這麼大的禍事,想起來就慚愧無地。
百無一能是書生,請十五爺重重治罪!”颙琰道:“是我自己作的主張,王師傅何憂呢?快别這樣說……我這病平時犯起來雖然難受,但從來沒有昏迷過。
前日晚上野地裡當時就暈倒,這也真是令人不解——方才閉目躺着還犯暈,想着睜開眼還不天旋地轉?真的醒過來,這會子說着話,反而好起來了,可不是透着邪?”劉墉道:“我方才問過大夫,他們說您不是犯瘧疾,是個小傷寒的症候,寒熱不定,是傷寒激動了爺的瘧疾病根,所以瘧疾也有發作。
您安心将養幾天,就好了的。
” 颙琰默默點頭,看劉墉時,拱背聳肩的,一臉倦容,眼圈也有些發暗,越發伛偻了。
他和諸皇子雖不結交大臣,平日茶餘飯後,偶爾也說及劉墉,是個公忠勤能有德有量的好人,方才覺得和珅不錯,劉墉這份穩沉氣質更對他的脾胃,因道:“今天不能說正經事了,就依着你們先歇息養病。
我雖然也是欽差,其實還年輕,不通政務,隻是個學習辦差,觀風察情而已。
一件是國泰案子,是大人的專差,其餘教匪猖獗、安頓盜戶、綏靖治安、災民赈濟,看似各不相同,其實事事關聯,也都不是小事,統是你來主持,我和王師傅隻是拾遺補阙,給你參贊建議。
劉大人,我們平日雖見面不多,令先劉老相國是我的太傅,把着我的手教過我寫字的,所以是親切的世兄弟,千方不要犯客氣,隻管放膽做事,我隻有幫你的,斷斷不會有掣肘的事。
”劉墉最怕的就是又來一位欽差,而且是帝室貴胄,阿哥“爺”們年輕好事血氣方剛,“掣肘”起來既管不了也惹不起,聽着颙琰說話娓娓絮絮如對良友,一片至誠溢于言表,心裡泛起一陣暖意,卻不肯面兒上帶出來。
因颙琰提及父親劉統勳,在椅中一欠身才又坐下,說道:“劉墉不敢越禮,有事當然要請示十五爺的。
就十五爺方才說的,‘看似各不相同,其實事事關聯’即是洞微知著的至理名言。
十五爺,今天您太勞神了,先安心靜養,這裡的案子辦完我們剪燭長談,好麼?” 颙琰不禁一笑,他的那些“洞微知著”的見識,原都自陛辭前乾隆的諄諄囑咐,乾隆還說了“派你去不是信不過劉墉,你不能幫忙不要緊,萬不可幫倒忙。
前明宦官誤國,就為不相信正直朝臣,派心腹太監監軍,打一仗敗一仗,一頭叫外臣辦事,一頭又派人監視,辦一件事壞一件。
”其餘的話都是一字不漏現炒現賣搬說給劉墉的,劉墉一誇,原來要說“這是聖谕”的話又吞了回去。
因見他要辭,又叫住了,說道:“且略坐坐再去。
王師傅回頭把我們遇事情由另拟一折,連同我們原來的請安折子一并奏進去。
不要渲染不要誇飾,是怎樣就怎樣寫。
這也不是丢人事,所以也不用回避。
用密折,傳到外頭又成了一台戲,不好。
” “是,這想得很周到。
”王爾烈道,“一會我到樓下寫,您看過再發。
”和珅道:“我們這邊也寫了折子,十五爺是不是過過目?”颙琰道:“不要。
你們該怎麼辦怎麼辦。
不過最好也用密折,免得有駭物聽——劉大人,按律令這起子人販子該當什麼罪?” 小惠的手哆嗦了一下,杯中的水濺出一點,她才意識到茶涼了,忙又去炭盆子旁重沏。
聽劉墉說道:“這類案子每年刑部要接六七十起,比照案例,大都是流配黑龍江墾荒。
” “那就還是流配。
”颙琰說道,“不要為我破例。
我是皇阿哥不假,他們作案不知道這身份,你這裡破例,往後比出來,殺人就多了。
” 劉墉皺着眉思索頃刻,說道:“該殺的還要殺。
這個為首的叫殷樹青,是知府衙門的師爺,通同匪類拐賣人口,與高某人狼狽為奸,還有栽贓的事,太壞了。
且是把人賣給洋人,有傷國體,不殺無以儆後。
還有個叫司孝祖的,幾頭對證,聯絡買賣人口,和廣州十三行勾結販鴉片,是他穿針引線,也是不能寬減的。
案子還沒審清,定谳之後我再來回十五爺,議妥之後上奏皇上。
您别為這事勞神,這都有規矩制度的。
” “這麼個案子,要驚動皇阿瑪?”颙琰問道。
“是,因為事涉洋人。
還有廣州十三行。
”劉墉笑道,“李臯陶離任廣東,奏請恢複十三行,這才幾個月的事兒,十三行就有買賣人口的事,這到底是個什麼商家?要請旨徹查。
” 颙琰嗫嚅了一下。
他本是要為葉永安讨一條活路的,劉墉的話說得無懈可擊,且是堂堂正正,反覺得礙難啟齒。
乾隆是極重華夷之辨的,廣州人入天主教,進教堂禮拜都要捉了殺卻,何況賣中國女孩子給他們淫樂!奏上去是一個也逃不脫個“死”字。
但這一來,他在惠兒跟前不但食言,面子上也覺無光。
和珅見他沉吟,略一想便知其故,因笑道:“十五爺的意思我們明白了,橫豎不願張揚,更不願殺人太多,我們理會得。
爺一醒來就說事兒,太累了,午飯後爺再好好睡一覺,晚間我們再過來請安。
”說着,三人同時起身告辭,王爾烈自也下樓草拟奏章去了。
樓上一時安靜下來。
颙琰昏暈一天多,醒過來就說這長時辰的話,也甚覺勞頓,就被窩半仰在床上,兩隻眼忽悠忽悠閃爍着凝視天棚,也不知在想什麼心事。
惠兒給他服了金雞納霜,熬就了的冰糖銀耳湯調了一小碗端過來,用調羹勺兒輕輕攪着,說道:“十……五爺。
”她還不慣這個稱呼,試着叫了一聲,見颙琰并不在意,才自然了些,“十五爺,這也是和大人送來的,我方才嘗了,實在是好得不得了。
說是最能清熱敗毒的。
您喝一點,再安穩睡一晌,敢怕就好了的。
” “哦,好——還‘不得了’?”颙琰一笑說道,“既如此,你喝掉它吧。
我不想喝。
和珅這人我一直在想,精明太過了點吧,柔媚小意兒太周到,反而不成大器。
”惠兒笑道:“我可沒福消受這個,沒的折了我的壽。
原來您大睜着眼看天花闆,心裡在挑剔别人——和大人做恁大官,待人又謙和體貼,怎麼您反而瞧不起人家?”颙琰笑道:“我是說他不成社稷之器,專在邀好人意上頭用功夫。
比如這碗銀耳湯,再好也不能替了五谷雜糧。
做闆凳椅子的料兒,就算是檀香木,能當梁柱使用麼!謙和周到體貼是處人常情,你看宮裡那些宦侍太監,哪個不是又謙和又周到又體貼?照你說的,也都是好的了?” “宦侍——太監?” “對,也叫閹寺、閹人、珰人。
” “這叫我更不明白了。
爾烈身為欽差随行官員,思慮不周贊襄疏忽,招惹出這麼大的禍事,想起來就慚愧無地。
百無一能是書生,請十五爺重重治罪!”颙琰道:“是我自己作的主張,王師傅何憂呢?快别這樣說……我這病平時犯起來雖然難受,但從來沒有昏迷過。
前日晚上野地裡當時就暈倒,這也真是令人不解——方才閉目躺着還犯暈,想着睜開眼還不天旋地轉?真的醒過來,這會子說着話,反而好起來了,可不是透着邪?”劉墉道:“我方才問過大夫,他們說您不是犯瘧疾,是個小傷寒的症候,寒熱不定,是傷寒激動了爺的瘧疾病根,所以瘧疾也有發作。
您安心将養幾天,就好了的。
” 颙琰默默點頭,看劉墉時,拱背聳肩的,一臉倦容,眼圈也有些發暗,越發伛偻了。
他和諸皇子雖不結交大臣,平日茶餘飯後,偶爾也說及劉墉,是個公忠勤能有德有量的好人,方才覺得和珅不錯,劉墉這份穩沉氣質更對他的脾胃,因道:“今天不能說正經事了,就依着你們先歇息養病。
我雖然也是欽差,其實還年輕,不通政務,隻是個學習辦差,觀風察情而已。
一件是國泰案子,是大人的專差,其餘教匪猖獗、安頓盜戶、綏靖治安、災民赈濟,看似各不相同,其實事事關聯,也都不是小事,統是你來主持,我和王師傅隻是拾遺補阙,給你參贊建議。
劉大人,我們平日雖見面不多,令先劉老相國是我的太傅,把着我的手教過我寫字的,所以是親切的世兄弟,千方不要犯客氣,隻管放膽做事,我隻有幫你的,斷斷不會有掣肘的事。
”劉墉最怕的就是又來一位欽差,而且是帝室貴胄,阿哥“爺”們年輕好事血氣方剛,“掣肘”起來既管不了也惹不起,聽着颙琰說話娓娓絮絮如對良友,一片至誠溢于言表,心裡泛起一陣暖意,卻不肯面兒上帶出來。
因颙琰提及父親劉統勳,在椅中一欠身才又坐下,說道:“劉墉不敢越禮,有事當然要請示十五爺的。
就十五爺方才說的,‘看似各不相同,其實事事關聯’即是洞微知著的至理名言。
十五爺,今天您太勞神了,先安心靜養,這裡的案子辦完我們剪燭長談,好麼?” 颙琰不禁一笑,他的那些“洞微知著”的見識,原都自陛辭前乾隆的諄諄囑咐,乾隆還說了“派你去不是信不過劉墉,你不能幫忙不要緊,萬不可幫倒忙。
前明宦官誤國,就為不相信正直朝臣,派心腹太監監軍,打一仗敗一仗,一頭叫外臣辦事,一頭又派人監視,辦一件事壞一件。
”其餘的話都是一字不漏現炒現賣搬說給劉墉的,劉墉一誇,原來要說“這是聖谕”的話又吞了回去。
因見他要辭,又叫住了,說道:“且略坐坐再去。
王師傅回頭把我們遇事情由另拟一折,連同我們原來的請安折子一并奏進去。
不要渲染不要誇飾,是怎樣就怎樣寫。
這也不是丢人事,所以也不用回避。
用密折,傳到外頭又成了一台戲,不好。
” “是,這想得很周到。
”王爾烈道,“一會我到樓下寫,您看過再發。
”和珅道:“我們這邊也寫了折子,十五爺是不是過過目?”颙琰道:“不要。
你們該怎麼辦怎麼辦。
不過最好也用密折,免得有駭物聽——劉大人,按律令這起子人販子該當什麼罪?” 小惠的手哆嗦了一下,杯中的水濺出一點,她才意識到茶涼了,忙又去炭盆子旁重沏。
聽劉墉說道:“這類案子每年刑部要接六七十起,比照案例,大都是流配黑龍江墾荒。
” “那就還是流配。
”颙琰說道,“不要為我破例。
我是皇阿哥不假,他們作案不知道這身份,你這裡破例,往後比出來,殺人就多了。
” 劉墉皺着眉思索頃刻,說道:“該殺的還要殺。
這個為首的叫殷樹青,是知府衙門的師爺,通同匪類拐賣人口,與高某人狼狽為奸,還有栽贓的事,太壞了。
且是把人賣給洋人,有傷國體,不殺無以儆後。
還有個叫司孝祖的,幾頭對證,聯絡買賣人口,和廣州十三行勾結販鴉片,是他穿針引線,也是不能寬減的。
案子還沒審清,定谳之後我再來回十五爺,議妥之後上奏皇上。
您别為這事勞神,這都有規矩制度的。
” “這麼個案子,要驚動皇阿瑪?”颙琰問道。
“是,因為事涉洋人。
還有廣州十三行。
”劉墉笑道,“李臯陶離任廣東,奏請恢複十三行,這才幾個月的事兒,十三行就有買賣人口的事,這到底是個什麼商家?要請旨徹查。
” 颙琰嗫嚅了一下。
他本是要為葉永安讨一條活路的,劉墉的話說得無懈可擊,且是堂堂正正,反覺得礙難啟齒。
乾隆是極重華夷之辨的,廣州人入天主教,進教堂禮拜都要捉了殺卻,何況賣中國女孩子給他們淫樂!奏上去是一個也逃不脫個“死”字。
但這一來,他在惠兒跟前不但食言,面子上也覺無光。
和珅見他沉吟,略一想便知其故,因笑道:“十五爺的意思我們明白了,橫豎不願張揚,更不願殺人太多,我們理會得。
爺一醒來就說事兒,太累了,午飯後爺再好好睡一覺,晚間我們再過來請安。
”說着,三人同時起身告辭,王爾烈自也下樓草拟奏章去了。
樓上一時安靜下來。
颙琰昏暈一天多,醒過來就說這長時辰的話,也甚覺勞頓,就被窩半仰在床上,兩隻眼忽悠忽悠閃爍着凝視天棚,也不知在想什麼心事。
惠兒給他服了金雞納霜,熬就了的冰糖銀耳湯調了一小碗端過來,用調羹勺兒輕輕攪着,說道:“十……五爺。
”她還不慣這個稱呼,試着叫了一聲,見颙琰并不在意,才自然了些,“十五爺,這也是和大人送來的,我方才嘗了,實在是好得不得了。
說是最能清熱敗毒的。
您喝一點,再安穩睡一晌,敢怕就好了的。
” “哦,好——還‘不得了’?”颙琰一笑說道,“既如此,你喝掉它吧。
我不想喝。
和珅這人我一直在想,精明太過了點吧,柔媚小意兒太周到,反而不成大器。
”惠兒笑道:“我可沒福消受這個,沒的折了我的壽。
原來您大睜着眼看天花闆,心裡在挑剔别人——和大人做恁大官,待人又謙和體貼,怎麼您反而瞧不起人家?”颙琰笑道:“我是說他不成社稷之器,專在邀好人意上頭用功夫。
比如這碗銀耳湯,再好也不能替了五谷雜糧。
做闆凳椅子的料兒,就算是檀香木,能當梁柱使用麼!謙和周到體貼是處人常情,你看宮裡那些宦侍太監,哪個不是又謙和又周到又體貼?照你說的,也都是好的了?” “宦侍——太監?” “對,也叫閹寺、閹人、珰人。
” “這叫我更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