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黃花鎮師生同遭變 狠親舅結夥賣親甥
關燈
小
中
大
颙琰和王爾烈在東屋安置下來。
“在家靠娘,出門靠牆”,颙琰的鋪蓋自然設在東壁下。
進門一張床是王爾烈住。
這屋子既小,兩張床夾着一張桌子還有一把老梨木椅子,隻剩下窄窄一條轉側之地。
王爾烈船下步行半日,腿腳有點累,但暈船的毛病卻好了,精神煥發映得臉色泛紅,靠牆坐在床上,就着油燈凝神看書。
一轉眼見颙琰雙手捧着茶杯皺眉沉思,笑道:“十五爺,人說你端謹木讷。
我看不是的了——東宮裡師傅十幾個,侍講二十幾個,阿哥宗室子弟二十幾個,日日在一處,看誰都一樣——這次出差跟您幾天,覺得和宮裡看脾性舉止都有不同。
您才氣内斂,隻是個名山收藏,半點也不木讷。
” “是麼!你看着書想這個,是一心以為鴻鹄之将至了。
”颙琰一笑,目光熠然一閃,但也隻是一閃而已,随即又變得恬淡自若,“公事公辦出不來際遇。
毓慶宮裡規矩大,就是師生朝夕相處,讀書作文之外揖讓禮見而已,不能見真性,那就白頭如新。
”(1)他平素并不熟悉這個王爾烈,毓慶宮是康熙年太子讀書所在,自經雍正朝之後,規矩越來越大,尺寸進退都有制度,總師傅(太傅)、少傅、侍講、侍讀層層的輪流當值,見面唯唯循禮如對大賓,退如遊魚相忘江湖。
王爾烈也隻是“知有其人”而已,隻覺得他是個端學書生罷了,出京這些日子,頭兩天生,後來王爾烈暈船,水米不進昏得毫無精神,隻是這半天同道,才算是有了點際遇。
他原是覺得王爾烈有點木讷,聽王爾烈說他“木讷”,這份爽直也使他好感。
然他畢竟是個深沉人,天生少年老成,不願過多流露親近,因道:“下船半日,炎涼世界判若天壤啊!一路見到那些官兒官話連篇,比照一下這百裡荒地,怎麼叫人不感慨?和珅還要在德州大興土木花天酒地地鬧!你今晚用我名義寫信給劉墉,他這個正欽差是幹什麼吃的?由着和珅胡折騰!” 王爾烈放下了書,見桌上現成的瓦硯,倒了茶水橐橐磨墨,沉思着說道:“十五爺,彼也一欽差此也一欽差,寫信申斥恐怕于禮不合。
和珅新學晚進第一次奉旨辦差,無論心地如何,沒有劉墉首肯,他不敢胡為的,左右我們就要和他們會面,聽一聽他們意見再說話不遲。
依着我的見識,先給皇上發一份請安折子,把眼前情形奏知聖聽,連那份啟事也寫錄進去。
我們到德州,皇上的批文也回來了。
隻是這要十五爺親自繕折才成。
我給您磨墨鋪紙就成。
” “你說的是。
就是這樣的好。
”颙琰說着就坐了椅上,見那筆秃不中用,喊了王小悟過來,把搭裢裡的筆和請安折子取出來。
他素尚儉約,見那折子紅绫封面燙金壓邊,躊躇了一下道:“就用這素紙,随分入常,皇阿瑪不至于見罪的——小悟去吧——”他沉吟着緩緩濡筆,慢吞吞道:“這份請安折子可以寫給老佛爺和皇後……王師傅,我總覺得有許多話要建議,這一大片鹽堿地老在眼前晃,種成作物糧食,或者真的仍舊滿地黃花。
那該多好!可又理不出頭緒從哪講起。
”王爾烈不禁心下一陣感動,諸阿哥中他最看重的是八阿哥颙璇,出口成章才氣橫溢,為人處事落落大方,且沒有一絲纨袴習氣。
這裡一比,反覺颙琰務實坦誠,關心民瘼出于至情,和自己更貼近了些。
頓了一下,王爾烈道:“我一路也在想這件事。
運河這一段是南高北低,想放掉大浪澱的堿水非從青縣北決渠入運不可。
若要根治,須得把大浪澱和堤外溝渠通連了,由滄縣從運河放水,到青縣堿水入運,把外邊的水變成引渠變成活水,這就不是一縣之力能辦得到的。
青縣現歸天津道,滄縣又是滄州府治區。
要辦這件事,頭一條要把青縣劃歸滄州府轄理。
”颙琰聽得目光炯炯,說道:“是!我心裡模模糊糊的,不知這事誰來管。
這就明白了。
可以請旨把青縣撥歸滄州府,事權就統一了。
” 王爾烈見颙琰躍躍欲試提筆要寫,一笑又道:“十五爺,還有更難的。
我方才說的,其實是把這段運河分流為二。
水勢一分,運河舟楫航運就是個事。
滄縣再向南到德州這段運河要多注水。
才能供得上這邊的分流使用,因此上遊運河要疏浚加寬。
青縣下遊堿水回運,下遊原來的河道要清淤,要加固堤岸。
這是多大的工程?要花多少銀子?又由誰來統籌治理?我們不懂水利,這要請旨,派能員幹吏和河工上精通水利的官員實地踏勘。
總之既不能阻斷運河漕運,又把這段地用活水沖洗了,才是上善之策。
”颙琰放下了筆也陷入沉思,良久,笑道:“興一利好難!你一邊說我就在想,裡邊這道引渠可以由府縣自籌工銀。
荒地治理出好田,我看百萬畝地是有的,一畝地按七兩賣,有七八百萬的銀子收項,連運河疏浚的銀子都有餘,隻是一時要朝廷抽這麼多錢,交到部裡要生出議論的。
再說要像魯老漢說的那樣年年洗地,年年施肥,也實在太麻煩了。
”王爾烈笑道:“這個不必慮。
我方才說的是‘根治’。
隻要有活水常流,深挖溝排堿,堿花泛不上來,也就不是鹽堿地了。
真能照這樣治理起來,這裡雙季稻都能種,十年之後十五爺再來看,準是魚米之鄉!” “我這就寫!”颙琰被他說得興奮起來,一雙眸子閃爍生光,“這樣的好事,正是萬世之利。
我看是這樣,拿得定的寫成條陳,拿不定的建議皇上下部勘議集思廣益。
這樣施為起來,算我出京辦的第一件事情呢。
我寫後你再潤色——叫王小悟去前街把那張啟事揭回來,奏折附帶,啟示算夾片一并送進去。
”王爾烈也不言聲,側身坐在床頭,提起那支秃筆,他也真個好記性,筆走龍蛇頃刻之間已将啟事背錄出來。
颙琰驚異地看了他一眼,沒有說什麼,就硯中提起筆來…… 外面的風似乎更加狂烈,發着裂帛撕布一樣的尖嘯,又像猿啼狼嚎遠遠傳來,從屋上掠頂而過。
窗紙時而受了驚似的一陣顫栗,一鼓一癟掀動着,不知是雪粒還是砂石,擊在窗棂上,打在門闆上,一片聲沙沙作響。
這座小小屋宇不知曆了多少年頭,似乎經不起這風力肆虐,吱吱咯咯響動着呻吟。
風大氣寒的臘月天,炭盆子火焰也不旺,紅中泛黃,像将死回光返照的人臉那樣詭異難看。
颙琰寫得專注,勘勘收筆才覺得沁涼入骨的冷,剛要叫王小悟過來添炭,卻見人精子拉了風門進來,便道:“冷得很,這裡加點炭,你們兩屋也收拾暖和一點——你神色不對,出了什麼事麼?” “沒什麼。
”人精子道,“聽見北院西廂裡有人商量辦壞事,來問問爺,咱們管不管。
” 颙琰和王爾烈目光霍然一跳,颙琰一手緊緊抓着椅
“在家靠娘,出門靠牆”,颙琰的鋪蓋自然設在東壁下。
進門一張床是王爾烈住。
這屋子既小,兩張床夾着一張桌子還有一把老梨木椅子,隻剩下窄窄一條轉側之地。
王爾烈船下步行半日,腿腳有點累,但暈船的毛病卻好了,精神煥發映得臉色泛紅,靠牆坐在床上,就着油燈凝神看書。
一轉眼見颙琰雙手捧着茶杯皺眉沉思,笑道:“十五爺,人說你端謹木讷。
我看不是的了——東宮裡師傅十幾個,侍講二十幾個,阿哥宗室子弟二十幾個,日日在一處,看誰都一樣——這次出差跟您幾天,覺得和宮裡看脾性舉止都有不同。
您才氣内斂,隻是個名山收藏,半點也不木讷。
” “是麼!你看着書想這個,是一心以為鴻鹄之将至了。
”颙琰一笑,目光熠然一閃,但也隻是一閃而已,随即又變得恬淡自若,“公事公辦出不來際遇。
毓慶宮裡規矩大,就是師生朝夕相處,讀書作文之外揖讓禮見而已,不能見真性,那就白頭如新。
”
王爾烈也隻是“知有其人”而已,隻覺得他是個端學書生罷了,出京這些日子,頭兩天生,後來王爾烈暈船,水米不進昏得毫無精神,隻是這半天同道,才算是有了點際遇。
他原是覺得王爾烈有點木讷,聽王爾烈說他“木讷”,這份爽直也使他好感。
然他畢竟是個深沉人,天生少年老成,不願過多流露親近,因道:“下船半日,炎涼世界判若天壤啊!一路見到那些官兒官話連篇,比照一下這百裡荒地,怎麼叫人不感慨?和珅還要在德州大興土木花天酒地地鬧!你今晚用我名義寫信給劉墉,他這個正欽差是幹什麼吃的?由着和珅胡折騰!” 王爾烈放下了書,見桌上現成的瓦硯,倒了茶水橐橐磨墨,沉思着說道:“十五爺,彼也一欽差此也一欽差,寫信申斥恐怕于禮不合。
和珅新學晚進第一次奉旨辦差,無論心地如何,沒有劉墉首肯,他不敢胡為的,左右我們就要和他們會面,聽一聽他們意見再說話不遲。
依着我的見識,先給皇上發一份請安折子,把眼前情形奏知聖聽,連那份啟事也寫錄進去。
我們到德州,皇上的批文也回來了。
隻是這要十五爺親自繕折才成。
我給您磨墨鋪紙就成。
” “你說的是。
就是這樣的好。
”颙琰說着就坐了椅上,見那筆秃不中用,喊了王小悟過來,把搭裢裡的筆和請安折子取出來。
他素尚儉約,見那折子紅绫封面燙金壓邊,躊躇了一下道:“就用這素紙,随分入常,皇阿瑪不至于見罪的——小悟去吧——”他沉吟着緩緩濡筆,慢吞吞道:“這份請安折子可以寫給老佛爺和皇後……王師傅,我總覺得有許多話要建議,這一大片鹽堿地老在眼前晃,種成作物糧食,或者真的仍舊滿地黃花。
那該多好!可又理不出頭緒從哪講起。
”王爾烈不禁心下一陣感動,諸阿哥中他最看重的是八阿哥颙璇,出口成章才氣橫溢,為人處事落落大方,且沒有一絲纨袴習氣。
這裡一比,反覺颙琰務實坦誠,關心民瘼出于至情,和自己更貼近了些。
頓了一下,王爾烈道:“我一路也在想這件事。
運河這一段是南高北低,想放掉大浪澱的堿水非從青縣北決渠入運不可。
若要根治,須得把大浪澱和堤外溝渠通連了,由滄縣從運河放水,到青縣堿水入運,把外邊的水變成引渠變成活水,這就不是一縣之力能辦得到的。
青縣現歸天津道,滄縣又是滄州府治區。
要辦這件事,頭一條要把青縣劃歸滄州府轄理。
”颙琰聽得目光炯炯,說道:“是!我心裡模模糊糊的,不知這事誰來管。
這就明白了。
可以請旨把青縣撥歸滄州府,事權就統一了。
” 王爾烈見颙琰躍躍欲試提筆要寫,一笑又道:“十五爺,還有更難的。
我方才說的,其實是把這段運河分流為二。
水勢一分,運河舟楫航運就是個事。
滄縣再向南到德州這段運河要多注水。
才能供得上這邊的分流使用,因此上遊運河要疏浚加寬。
青縣下遊堿水回運,下遊原來的河道要清淤,要加固堤岸。
這是多大的工程?要花多少銀子?又由誰來統籌治理?我們不懂水利,這要請旨,派能員幹吏和河工上精通水利的官員實地踏勘。
總之既不能阻斷運河漕運,又把這段地用活水沖洗了,才是上善之策。
”颙琰放下了筆也陷入沉思,良久,笑道:“興一利好難!你一邊說我就在想,裡邊這道引渠可以由府縣自籌工銀。
荒地治理出好田,我看百萬畝地是有的,一畝地按七兩賣,有七八百萬的銀子收項,連運河疏浚的銀子都有餘,隻是一時要朝廷抽這麼多錢,交到部裡要生出議論的。
再說要像魯老漢說的那樣年年洗地,年年施肥,也實在太麻煩了。
”王爾烈笑道:“這個不必慮。
我方才說的是‘根治’。
隻要有活水常流,深挖溝排堿,堿花泛不上來,也就不是鹽堿地了。
真能照這樣治理起來,這裡雙季稻都能種,十年之後十五爺再來看,準是魚米之鄉!” “我這就寫!”颙琰被他說得興奮起來,一雙眸子閃爍生光,“這樣的好事,正是萬世之利。
我看是這樣,拿得定的寫成條陳,拿不定的建議皇上下部勘議集思廣益。
這樣施為起來,算我出京辦的第一件事情呢。
我寫後你再潤色——叫王小悟去前街把那張啟事揭回來,奏折附帶,啟示算夾片一并送進去。
”王爾烈也不言聲,側身坐在床頭,提起那支秃筆,他也真個好記性,筆走龍蛇頃刻之間已将啟事背錄出來。
颙琰驚異地看了他一眼,沒有說什麼,就硯中提起筆來…… 外面的風似乎更加狂烈,發着裂帛撕布一樣的尖嘯,又像猿啼狼嚎遠遠傳來,從屋上掠頂而過。
窗紙時而受了驚似的一陣顫栗,一鼓一癟掀動着,不知是雪粒還是砂石,擊在窗棂上,打在門闆上,一片聲沙沙作響。
這座小小屋宇不知曆了多少年頭,似乎經不起這風力肆虐,吱吱咯咯響動着呻吟。
風大氣寒的臘月天,炭盆子火焰也不旺,紅中泛黃,像将死回光返照的人臉那樣詭異難看。
颙琰寫得專注,勘勘收筆才覺得沁涼入骨的冷,剛要叫王小悟過來添炭,卻見人精子拉了風門進來,便道:“冷得很,這裡加點炭,你們兩屋也收拾暖和一點——你神色不對,出了什麼事麼?” “沒什麼。
”人精子道,“聽見北院西廂裡有人商量辦壞事,來問問爺,咱們管不管。
” 颙琰和王爾烈目光霍然一跳,颙琰一手緊緊抓着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