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慈愛母宮阙别皇子 郁颙琰觀風入山東
關燈
小
中
大
因傅恒病重彌留,乾隆下旨辍朝一日。
不到辰時,乾隆便吩咐“預備乘輿”到傅府“視疾”。
遍宮嫔妃中,貴妃魏佳氏是和傅家淵源最深的,思量若論恩義,無論如何這時候該去傅家安慰安慰棠兒。
但昨晚在皇後處請旨,乾隆卻沒有恩允,隻說“這裡有個規制限着。
朕去已經是殊恩,你們一窩蜂都去,傅家怎麼接駕?這會子他們都是心亂如麻,駐跸關防都應付不來。
十五阿哥又要出遠門,你們娘母子也該說說話,安頓他上路。
你就惦記傅家恩情,也不在這些虛禮上頭斤斤計較”。
因此,魏佳氏一大早盥洗齋素,到佛堂給傅恒上了三炷平安香,回儲秀宮默默打坐,想着傅府現在不知什麼光景,又思量起當年落魄,連天大雪被逐出門,多少悲酸凄惶事,已是淚眼模糊。
正在思緒如潮湧動不定,小太監進來禀道:“主子,十五爺來了!”接着便聽見兒子不輕不重的腳步聲漸漸近來,忙擰涕拭淚換了微笑,吩咐身邊一個丫頭:“桂香,你十五爺來了,把屜子裡放着那壇龍井泡上茶!” 說着,颙琰已經挑簾進來,規規矩矩到魏佳氏面前打了個千兒,說道:“母親安詳。
我今兒就離京,給您請安辭行。
”起身觑了觑魏佳氏氣色,又道:“娘臉色有點蒼白,是夜來失眠麼?又像剛哭過似的。
” “坐罷。
”魏佳氏淡淡說道,眼中微波閃動凝視着自己的兒子。
這是天下任何尋常人家母親中極少見到的那種神态。
一頭說,他是王爺,是載在王府的天之驕子,是國家社稷的擎天梁柱;一頭說,是她終生的靠山,是她将來退歸太妃之位後的歸宿主人。
就眼前說,乾隆訓誡、皇後訓誡、東宮師傅訓誡——天子、君臣、師傅都可以“訓”誡,那是聖人制在“三綱”裡的綱。
她這個“母親”名、位、分,都隻能依附在這光焰與日月比齊的輝煌之中寄生仰息,她頂多隻能“勸誡”。
這眼神裡除了那種與生俱來的母愛:慈祥、溫柔、期待、關懷、牽念……還夾着有一份對皇家嚴威的凜凜敬畏,自持身份的尊榮。
所有常人歌笑悲喜母子無間的親近情分,都被這道無形的高牆湮滅殆盡。
她就這麼端詳自己兒子,才十五歲,這麼周周正正的,像個小大人。
這麼大點兒出遠門,若在民間,母子相抱痛哭一場也是常事。
但她不能,隻是覺得離得這樣近,還是太遠了,她隻能隔“牆”這樣努力眺望。
颙琰卻萬難體會母親此刻心境,見她這樣瞧自己,有點奇怪地看了看自己身上,又擡起頭道:“我要出遠門了,不能過來請安。
路上遞請安折子,也不能單列給娘。
您得多保重。
” “我吃得飽穿得暖,又住在宮裡萬事不愁。
你甭記挂我,你好了我什麼都好,你不好要好也好不了。
”魏佳氏收攝心神,回到現實境中,輕噓一口氣笑道:“雖說不能單列給我信。
你給皇上寫請安折子,附一句給皇上娘娘請安的話,我就能見着了,也就心滿意足了。
” “是,我記住了。
” “你這是欽差。
走驿道住驿站的吧?” “那是儀仗,照規矩都有的。
”颙琰聽到母親言語中的顫聲,心頭一拱一熱,眼圈有點發紅,一躬身道:“我和毓慶宮侍讀王爾烈一道騎驢走,要順道看看百姓吃什麼住什麼,有什麼難處。
” 魏佳氏一聽便笑了:“那有什麼看頭?你娘就從那裡頭過來,問我就什麼都知道了——王爾烈?聽你跟我說過,三十九年的進士吧?他也是個書生,隻能幫你在差使上出主意。
我隻擔心一路吃喝拉撒睡沒個知疼着熱的人照料,再說聽說外頭鬧教匪,不多帶些個人,出事哭黃天也沒淚!”說罷又拭淚。
颙琰笑道:“娘,你又來了。
平日你怎麼教導我來?掰着手一五一十,當初怎麼走投無路,怎麼舉目無親四處遭白眼兒,怎麼在人房檐底下蹭飯吃……還是你說的‘人受擠兌本事高’。
輪到真個的,你該給我鼓勁兒才是呀!”“我說說也是白說說,哭哭心裡暢快。
”魏佳氏一邊揩拭,淚水仍不住地往眶外湧流,“娘那時候兒是沒人疼沒人憐不得已兒。
你是金枝玉葉,娘甯可你平平安安沒事兒,不願你出去獨個闖蕩。
” 颙琰心裡滾熱,臉上笑着聽她絮叨,見桂香捧了巾栉來,忙起身擰了一把熱毛巾捧給魏佳氏,退回座中說道:“我來看娘,倒招得娘傷心!安全上的事王爾烈自然有安排的,一路官道也沒聽有什麼江洋大盜剪徑。
您到潞河驿看看就知道了,多少江南商客,安徽、山東的行商,還有廣東廣西雲貴來的,比山東遠得多。
您說過,我比别的阿哥皮實,兒子難道還不如那些客商?”一頓說得魏佳氏高興起來,說道:“你就是皮實,不哼不哈的心裡有數兒,面情上不大外露的。
娘苦寒出身,平日三言兩語說着勸着,你比你哥子,還有你弟弟都儉省,能受委屈耐摔打——單是生你,眼看出花兒沒指望了,皇上千裡迢迢送了個葉天士來,還是救了你的命……我是想,還是得帶個有本事常出門的跟着豈不更好?”又歎口氣道:“可惜傅六爺病得深重。
不然我帶出個信兒,不論福隆安、福康安誰跟你作個伴兒,我也就放心了。
” “沒有他們跟,兒子照樣能辦好差。
”颙琰說道。
他的自尊心受了母親一刺,立刻臉上微微泛紅。
福隆安是公主額驸,福康安是棠兒的掌上明珠,都是貴胄子弟,不但奢侈且是自視甚高,自小和颙琰諸阿哥一道讀書,騎馬打仗領諸貴玩耍,不像别家大臣子弟事事處處容讓這幾位“阿哥爺”。
礙着母親情面雖沒有生分,但颙琰天性深沉木讷,心裡深處瞧不慣傅家兄弟驕縱傲慢,又隐隐覺得傅家有“居恩”自高的味道,更讓人每一念及就受不了。
他瞟了一眼母親,又怕她吃味兒多心,一笑說道:“他們孝順傅大爺,跟我孝順皇阿瑪和您是一樣的心。
别說六爺到了彌留關頭,就是小病小災,我也不忍心割人家的父子之情。
” 魏佳氏哪裡知道兒子一霎兒辰光動了這若幹的心思,一笑說道:“這說的是了。
就是這麼着,也不圖你在外頭轟轟烈烈顯身立名,平平安安回來我就歡喜。
”說着起身進内房,親手挽着個包兒出來,都是昨日晚間燈下預備的——打開了看,放在最上頭的是一封“護身平安符”,米黃布袋上拎着白雲觀的道篆印,殷紅色的,血一樣醒目。
旁邊一個小盒子,魏佳氏挪動了一下道:“這裡頭是紫金活絡丹。
那包是金雞納霜——你有個瘧疾根兒,覺着要犯病的光景兒就趕緊吃……”還有一封一封大小不一的桑皮紙小包,裡頭小銀角子小金瓜子、碎銀子什麼的都有。
魏佳氏不無遺憾地說道:“這都是和老佛爺、皇後抹牌時零碎赢的。
想着要這些沒用處,都賞了人了。
早知有這檔子事,倒該留着給你的。
我的月例在這宮裡是節餘最多的,有三萬兩在賬上呢!隻是一動這錢,可世人都知道了。
我倒沒什麼,給你招來閑話就沒意思了……” 颙琰聽母親一一安排囑咐,似乎渾不知自己是地動山
不到辰時,乾隆便吩咐“預備乘輿”到傅府“視疾”。
遍宮嫔妃中,貴妃魏佳氏是和傅家淵源最深的,思量若論恩義,無論如何這時候該去傅家安慰安慰棠兒。
但昨晚在皇後處請旨,乾隆卻沒有恩允,隻說“這裡有個規制限着。
朕去已經是殊恩,你們一窩蜂都去,傅家怎麼接駕?這會子他們都是心亂如麻,駐跸關防都應付不來。
十五阿哥又要出遠門,你們娘母子也該說說話,安頓他上路。
你就惦記傅家恩情,也不在這些虛禮上頭斤斤計較”。
因此,魏佳氏一大早盥洗齋素,到佛堂給傅恒上了三炷平安香,回儲秀宮默默打坐,想着傅府現在不知什麼光景,又思量起當年落魄,連天大雪被逐出門,多少悲酸凄惶事,已是淚眼模糊。
正在思緒如潮湧動不定,小太監進來禀道:“主子,十五爺來了!”接着便聽見兒子不輕不重的腳步聲漸漸近來,忙擰涕拭淚換了微笑,吩咐身邊一個丫頭:“桂香,你十五爺來了,把屜子裡放着那壇龍井泡上茶!” 說着,颙琰已經挑簾進來,規規矩矩到魏佳氏面前打了個千兒,說道:“母親安詳。
我今兒就離京,給您請安辭行。
”起身觑了觑魏佳氏氣色,又道:“娘臉色有點蒼白,是夜來失眠麼?又像剛哭過似的。
” “坐罷。
”魏佳氏淡淡說道,眼中微波閃動凝視着自己的兒子。
這是天下任何尋常人家母親中極少見到的那種神态。
一頭說,他是王爺,是載在王府的天之驕子,是國家社稷的擎天梁柱;一頭說,是她終生的靠山,是她将來退歸太妃之位後的歸宿主人。
就眼前說,乾隆訓誡、皇後訓誡、東宮師傅訓誡——天子、君臣、師傅都可以“訓”誡,那是聖人制在“三綱”裡的綱。
她這個“母親”名、位、分,都隻能依附在這光焰與日月比齊的輝煌之中寄生仰息,她頂多隻能“勸誡”。
這眼神裡除了那種與生俱來的母愛:慈祥、溫柔、期待、關懷、牽念……還夾着有一份對皇家嚴威的凜凜敬畏,自持身份的尊榮。
所有常人歌笑悲喜母子無間的親近情分,都被這道無形的高牆湮滅殆盡。
她就這麼端詳自己兒子,才十五歲,這麼周周正正的,像個小大人。
這麼大點兒出遠門,若在民間,母子相抱痛哭一場也是常事。
但她不能,隻是覺得離得這樣近,還是太遠了,她隻能隔“牆”這樣努力眺望。
颙琰卻萬難體會母親此刻心境,見她這樣瞧自己,有點奇怪地看了看自己身上,又擡起頭道:“我要出遠門了,不能過來請安。
路上遞請安折子,也不能單列給娘。
您得多保重。
” “我吃得飽穿得暖,又住在宮裡萬事不愁。
你甭記挂我,你好了我什麼都好,你不好要好也好不了。
”魏佳氏收攝心神,回到現實境中,輕噓一口氣笑道:“雖說不能單列給我信。
你給皇上寫請安折子,附一句給皇上娘娘請安的話,我就能見着了,也就心滿意足了。
” “是,我記住了。
” “你這是欽差。
走驿道住驿站的吧?” “那是儀仗,照規矩都有的。
”颙琰聽到母親言語中的顫聲,心頭一拱一熱,眼圈有點發紅,一躬身道:“我和毓慶宮侍讀王爾烈一道騎驢走,要順道看看百姓吃什麼住什麼,有什麼難處。
” 魏佳氏一聽便笑了:“那有什麼看頭?你娘就從那裡頭過來,問我就什麼都知道了——王爾烈?聽你跟我說過,三十九年的進士吧?他也是個書生,隻能幫你在差使上出主意。
我隻擔心一路吃喝拉撒睡沒個知疼着熱的人照料,再說聽說外頭鬧教匪,不多帶些個人,出事哭黃天也沒淚!”說罷又拭淚。
颙琰笑道:“娘,你又來了。
平日你怎麼教導我來?掰着手一五一十,當初怎麼走投無路,怎麼舉目無親四處遭白眼兒,怎麼在人房檐底下蹭飯吃……還是你說的‘人受擠兌本事高’。
輪到真個的,你該給我鼓勁兒才是呀!”“我說說也是白說說,哭哭心裡暢快。
”魏佳氏一邊揩拭,淚水仍不住地往眶外湧流,“娘那時候兒是沒人疼沒人憐不得已兒。
你是金枝玉葉,娘甯可你平平安安沒事兒,不願你出去獨個闖蕩。
” 颙琰心裡滾熱,臉上笑着聽她絮叨,見桂香捧了巾栉來,忙起身擰了一把熱毛巾捧給魏佳氏,退回座中說道:“我來看娘,倒招得娘傷心!安全上的事王爾烈自然有安排的,一路官道也沒聽有什麼江洋大盜剪徑。
您到潞河驿看看就知道了,多少江南商客,安徽、山東的行商,還有廣東廣西雲貴來的,比山東遠得多。
您說過,我比别的阿哥皮實,兒子難道還不如那些客商?”一頓說得魏佳氏高興起來,說道:“你就是皮實,不哼不哈的心裡有數兒,面情上不大外露的。
娘苦寒出身,平日三言兩語說着勸着,你比你哥子,還有你弟弟都儉省,能受委屈耐摔打——單是生你,眼看出花兒沒指望了,皇上千裡迢迢送了個葉天士來,還是救了你的命……我是想,還是得帶個有本事常出門的跟着豈不更好?”又歎口氣道:“可惜傅六爺病得深重。
不然我帶出個信兒,不論福隆安、福康安誰跟你作個伴兒,我也就放心了。
” “沒有他們跟,兒子照樣能辦好差。
”颙琰說道。
他的自尊心受了母親一刺,立刻臉上微微泛紅。
福隆安是公主額驸,福康安是棠兒的掌上明珠,都是貴胄子弟,不但奢侈且是自視甚高,自小和颙琰諸阿哥一道讀書,騎馬打仗領諸貴玩耍,不像别家大臣子弟事事處處容讓這幾位“阿哥爺”。
礙着母親情面雖沒有生分,但颙琰天性深沉木讷,心裡深處瞧不慣傅家兄弟驕縱傲慢,又隐隐覺得傅家有“居恩”自高的味道,更讓人每一念及就受不了。
他瞟了一眼母親,又怕她吃味兒多心,一笑說道:“他們孝順傅大爺,跟我孝順皇阿瑪和您是一樣的心。
别說六爺到了彌留關頭,就是小病小災,我也不忍心割人家的父子之情。
” 魏佳氏哪裡知道兒子一霎兒辰光動了這若幹的心思,一笑說道:“這說的是了。
就是這麼着,也不圖你在外頭轟轟烈烈顯身立名,平平安安回來我就歡喜。
”說着起身進内房,親手挽着個包兒出來,都是昨日晚間燈下預備的——打開了看,放在最上頭的是一封“護身平安符”,米黃布袋上拎着白雲觀的道篆印,殷紅色的,血一樣醒目。
旁邊一個小盒子,魏佳氏挪動了一下道:“這裡頭是紫金活絡丹。
那包是金雞納霜——你有個瘧疾根兒,覺着要犯病的光景兒就趕緊吃……”還有一封一封大小不一的桑皮紙小包,裡頭小銀角子小金瓜子、碎銀子什麼的都有。
魏佳氏不無遺憾地說道:“這都是和老佛爺、皇後抹牌時零碎赢的。
想着要這些沒用處,都賞了人了。
早知有這檔子事,倒該留着給你的。
我的月例在這宮裡是節餘最多的,有三萬兩在賬上呢!隻是一動這錢,可世人都知道了。
我倒沒什麼,給你招來閑話就沒意思了……” 颙琰聽母親一一安排囑咐,似乎渾不知自己是地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