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丘八秀才本色畢露 風流天子意馬心猿
關燈
小
中
大
陪老佛爺多說一陣子話,算代我們行孝了,好麼?”烏雅氏聽乾隆調侃,掠鬓一嗔一笑說道:“我一個婦道人家懂得什麼,皇上隻拿我取笑!你二十四叔這兩日病得不好,想同着和親王福晉去九天娘娘廟求藥。
晝兒說那是巫術邪教,咱們這樣人家可不能沾那個邊兒。
他們爺倆兒脾氣一樣,都說是生死有命,連醫生都不叫看!不信神又不看醫,那不是等着——”她捂了一下口,“原先回過老佛爺的,老佛爺說就宮後小佛堂裡去給觀音菩薩上香,守齋許願。
那屋裡太冷,這會子在生火呢!” 炕上坐着的太後、定安太妃都是老眼昏花,炕下丁、何兩位夫人都是玲珑剔透聰明絕頂的人。
見這光景兒二人目光一會意,娥兒便道:“時辰不早了,家裡還有一堆事,也要寫信給海蘭察,說說我們沐浴皇恩,臣妾這就辭了。
”太後笑道:“你們很合我的脾性,勤着些進來給我說話解悶兒。
”乾隆也道:“家裡要缺什麼,或者有什麼事,進來禀你們皇後娘娘,或者告訴内務府一聲。
你們見了阿桂夫人,把這個話也說了。
”微笑着看二人辭出去,轉臉對太後說道:“造這個金發塔是我的心願,把老佛爺梳落的發都藏進去。
兒子知道您節儉,不過這是兒子的孝心,要讓後世當太後的都羨慕您老的福氣!大清既然現在是極盛之世,這也是極盛的氣象麼!金子不夠想法子再湊,發塔底座摻些銀子也使得。
和珅現在出差了,這種事他回來辦,他有辦法!” 說着話,飯菜已經上來,定安太妃便起身辭出。
烏雅氏下炕幫着在小案上布了菜,也向二人蹲福說:“去小佛堂。
”乾隆吩咐:“告訴汪氏,晚膳在皇後那裡進,還叫過去侍候。
”又道:“去人到養心殿把鎮紙那柄如意送過小佛堂,賞烏雅氏。
”烏雅氏謝恩去了,這才坐下吃飯。
太後歎道:“我的兒!我雖不出門,外頭進來請安說話的也多,也約略的知道些事,不少地府兒出災了呢!有些傳言很不好喲,也要有個開流節源的法子!”乾隆噗地一笑,說道:“母親,那叫開源節流。
‘開流節源’還了得!” “就是這麼個意思。
”太後也笑,說道,“如今進項大,康熙爺、雍正爺時候沒法比,可出項也吓人!修園子、打仗,那是金山銀山往起垛!和珅也不能屙金尿銀,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我是人間福都享盡了,一門兒心盼着你好兒孫好,這就能合眼去見先帝爺。
咱們自家能省的,用到官上去也能辦不少事救不少人,那不是積德?” 乾隆一頭吃一頭胡亂答應着稱“是”。
一時飽了,手帕子揩着臉又漱了口,過來給母親捏肩捶背,娓娓說道:“額娘說的都是正理。
兒子心裡有數,都記着呢!哪裡有災,兒子比娘還要經心赈濟!不但糧食,還有寒衣、防毒傳瘟的藥,這種事出毛病就不是小事。
可恨的是下頭這些官,層層兒的裝塞自家腰包兒,這裡傾盆大雨,到下頭就變了毛毛雨!娘聽我說,我盡孝一層是自己的天性,一層要教天下人都講孝道。
有了孝才有忠,所以這也是大道理上的事。
一個崇文門關稅,一個議罪銀子,雖說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畢竟隔了一層,不是從百姓身上急征暴斂,數目有限,咱們寬裕了,也給官員們開一條自新的路。
這裡頭也有個‘教化’的意思……和珅軍政、民政都不是大才,理财上頭别人還是不能及他……唉,天下這麼大,事情這麼多,要想處處周全也真的是難……兒子還不是為這些一夜一夜的熬燈?”他一邊說一邊心裡感慨:議罪銀子和關稅内務府抽成入大内使用,其實就是官銀入私,成了皇家的“體己錢”,能哄了太後,哄不住外頭文武朝臣,隻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肯下部議明白诏告,也就是有這份不可告人的隐衷。
可紫禁城圓明園等處宮人比先朝增了差不多十倍,又不能明白正道從戶部增支銀兩,不這樣也真是沒辦法。
又絮絮說了幾句家常,見太後眯着眼有了睡意,小聲吩咐秦媚媚:“好生侍候着。
”悄沒聲退出了慈甯宮,看表剛過午初,對守在宮外的王八恥說道:“朕有點乏,要進裡頭略歇息一會兒,你們回養心殿,叫王廉在鐘粹宮門口候着,未時朕回殿辦事。
”王八恥一幹人答應着退去了。
乾隆獨自散着步子沿水巷向北。
在鐘粹宮門口遲疑了一下,還是跨步走進了佛堂小院。
其時正将午正時牌,太監們都到夥房吃飯去了,小佛堂的幾個帶發修行尼姑也都在裡院西廂用齋,隔牆隻微聞誦經聲音,反覺院中更加幽靜。
乾隆遊散着,摸摸這隻銅鶴,看看那尊香爐,又隔玻璃看擺在裡頭的盆景,一眼瞥見烏雅氏盤膝坐在觀音堂卷案下蒲團上默坐,便踱進去,笑道:“嬸子功課做得虔誠!” “是皇上來了!”烏雅氏早已覺得乾隆到了,故作驚訝輕呼一聲,就蒲團上撐起跪了,磕了頭,不易覺察地抿嘴兒一笑,低了頭不言聲。
乾隆随随便便一笑,說道:“剛用過膳,出來散幾步。
想起嬸子在這邊給叔叔上香,也就順便來随喜。
二十四叔比朕還小着六歲,打小兒就一道兒讀書,騎馬射箭都一道兒,想不到就幾年不起。
”說着,至佛案前拈起三炷香,就佛燈上燃着了,雙手插進香爐裡,退後一步雙手合十,喃喃念誦:“唵哩哆,哩哆,吒唎,莎婆诃!唵,三沒哆,茷折啰喻,薩賀!”誦畢将手一讓,說道:“請嬸子東廳坐了說話。
” 東廳是觀音佛堂東邊的宴息廳,和觀音堂其實相連着的三間大廳,專供後妃禮佛歇息随喜所用。
烏雅氏早已瞧出乾隆那點題外的意思,左右看看沒人,不禁蓦地一陣慌亂,心頭撲撲急跳,覺得臉頰發熱,大約已是紅了——起身路過門口,見一個小尼姑過來,忙鎮定住心神,說道:“萬歲爺過來給王爺進香。
你送點菜來!”這才跟乾隆進了東大廳,陪着乾隆穩幾而坐。
乾隆也是意馬心猿不定,看着尼姑送茶進來,說道:“放着,你們不要過來侍候,朕要靜一靜兒。
”小尼姑嘤聲答應一聲蹑腳退了出去。
屋裡靜下來,烏雅氏更覺不好意思地低垂着頭雙手搓着衣角,半晌,嗤地一笑。
乾隆偏臉瞧着她,笑問:“你笑什麼?” “我笑皇上——”她忸怩着,忽然乍着膽擡起頭來,“您念的什麼經?我怎麼一句也不懂?”乾隆見她雲鬓半掩桃色滿面亦嬌亦嗔作态,半邊身已酥倒了,笑道:“不但你不懂,朕也不懂,那是梵語經咒,一為消災解病,二為益壽延年。
”烏雅氏俏生生一笑,說道:“聽人家說皇上是居士。
您這麼一禱告,連玉皇大帝也知道了,我們爺的病也就不相幹了……” 乾隆放聲一笑,說道:“玉皇大帝難說,觀世音肯定是聽見了……”說着伸手把壺要倒茶。
烏雅氏忙起身取過壺替他斟,說道:“這是我們女人的事,您渴了吩咐一聲就是。
”方要放下壺,乾隆一把攬住,攥住了她的手。
一時間空氣好像凝住了。
晝兒說那是巫術邪教,咱們這樣人家可不能沾那個邊兒。
他們爺倆兒脾氣一樣,都說是生死有命,連醫生都不叫看!不信神又不看醫,那不是等着——”她捂了一下口,“原先回過老佛爺的,老佛爺說就宮後小佛堂裡去給觀音菩薩上香,守齋許願。
那屋裡太冷,這會子在生火呢!” 炕上坐着的太後、定安太妃都是老眼昏花,炕下丁、何兩位夫人都是玲珑剔透聰明絕頂的人。
見這光景兒二人目光一會意,娥兒便道:“時辰不早了,家裡還有一堆事,也要寫信給海蘭察,說說我們沐浴皇恩,臣妾這就辭了。
”太後笑道:“你們很合我的脾性,勤着些進來給我說話解悶兒。
”乾隆也道:“家裡要缺什麼,或者有什麼事,進來禀你們皇後娘娘,或者告訴内務府一聲。
你們見了阿桂夫人,把這個話也說了。
”微笑着看二人辭出去,轉臉對太後說道:“造這個金發塔是我的心願,把老佛爺梳落的發都藏進去。
兒子知道您節儉,不過這是兒子的孝心,要讓後世當太後的都羨慕您老的福氣!大清既然現在是極盛之世,這也是極盛的氣象麼!金子不夠想法子再湊,發塔底座摻些銀子也使得。
和珅現在出差了,這種事他回來辦,他有辦法!” 說着話,飯菜已經上來,定安太妃便起身辭出。
烏雅氏下炕幫着在小案上布了菜,也向二人蹲福說:“去小佛堂。
”乾隆吩咐:“告訴汪氏,晚膳在皇後那裡進,還叫過去侍候。
”又道:“去人到養心殿把鎮紙那柄如意送過小佛堂,賞烏雅氏。
”烏雅氏謝恩去了,這才坐下吃飯。
太後歎道:“我的兒!我雖不出門,外頭進來請安說話的也多,也約略的知道些事,不少地府兒出災了呢!有些傳言很不好喲,也要有個開流節源的法子!”乾隆噗地一笑,說道:“母親,那叫開源節流。
‘開流節源’還了得!” “就是這麼個意思。
”太後也笑,說道,“如今進項大,康熙爺、雍正爺時候沒法比,可出項也吓人!修園子、打仗,那是金山銀山往起垛!和珅也不能屙金尿銀,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我是人間福都享盡了,一門兒心盼着你好兒孫好,這就能合眼去見先帝爺。
咱們自家能省的,用到官上去也能辦不少事救不少人,那不是積德?” 乾隆一頭吃一頭胡亂答應着稱“是”。
一時飽了,手帕子揩着臉又漱了口,過來給母親捏肩捶背,娓娓說道:“額娘說的都是正理。
兒子心裡有數,都記着呢!哪裡有災,兒子比娘還要經心赈濟!不但糧食,還有寒衣、防毒傳瘟的藥,這種事出毛病就不是小事。
可恨的是下頭這些官,層層兒的裝塞自家腰包兒,這裡傾盆大雨,到下頭就變了毛毛雨!娘聽我說,我盡孝一層是自己的天性,一層要教天下人都講孝道。
有了孝才有忠,所以這也是大道理上的事。
一個崇文門關稅,一個議罪銀子,雖說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畢竟隔了一層,不是從百姓身上急征暴斂,數目有限,咱們寬裕了,也給官員們開一條自新的路。
這裡頭也有個‘教化’的意思……和珅軍政、民政都不是大才,理财上頭别人還是不能及他……唉,天下這麼大,事情這麼多,要想處處周全也真的是難……兒子還不是為這些一夜一夜的熬燈?”他一邊說一邊心裡感慨:議罪銀子和關稅内務府抽成入大内使用,其實就是官銀入私,成了皇家的“體己錢”,能哄了太後,哄不住外頭文武朝臣,隻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肯下部議明白诏告,也就是有這份不可告人的隐衷。
可紫禁城圓明園等處宮人比先朝增了差不多十倍,又不能明白正道從戶部增支銀兩,不這樣也真是沒辦法。
又絮絮說了幾句家常,見太後眯着眼有了睡意,小聲吩咐秦媚媚:“好生侍候着。
”悄沒聲退出了慈甯宮,看表剛過午初,對守在宮外的王八恥說道:“朕有點乏,要進裡頭略歇息一會兒,你們回養心殿,叫王廉在鐘粹宮門口候着,未時朕回殿辦事。
”王八恥一幹人答應着退去了。
乾隆獨自散着步子沿水巷向北。
在鐘粹宮門口遲疑了一下,還是跨步走進了佛堂小院。
其時正将午正時牌,太監們都到夥房吃飯去了,小佛堂的幾個帶發修行尼姑也都在裡院西廂用齋,隔牆隻微聞誦經聲音,反覺院中更加幽靜。
乾隆遊散着,摸摸這隻銅鶴,看看那尊香爐,又隔玻璃看擺在裡頭的盆景,一眼瞥見烏雅氏盤膝坐在觀音堂卷案下蒲團上默坐,便踱進去,笑道:“嬸子功課做得虔誠!” “是皇上來了!”烏雅氏早已覺得乾隆到了,故作驚訝輕呼一聲,就蒲團上撐起跪了,磕了頭,不易覺察地抿嘴兒一笑,低了頭不言聲。
乾隆随随便便一笑,說道:“剛用過膳,出來散幾步。
想起嬸子在這邊給叔叔上香,也就順便來随喜。
二十四叔比朕還小着六歲,打小兒就一道兒讀書,騎馬射箭都一道兒,想不到就幾年不起。
”說着,至佛案前拈起三炷香,就佛燈上燃着了,雙手插進香爐裡,退後一步雙手合十,喃喃念誦:“唵哩哆,哩哆,吒唎,莎婆诃!唵,三沒哆,茷折啰喻,薩賀!”誦畢将手一讓,說道:“請嬸子東廳坐了說話。
” 東廳是觀音佛堂東邊的宴息廳,和觀音堂其實相連着的三間大廳,專供後妃禮佛歇息随喜所用。
烏雅氏早已瞧出乾隆那點題外的意思,左右看看沒人,不禁蓦地一陣慌亂,心頭撲撲急跳,覺得臉頰發熱,大約已是紅了——起身路過門口,見一個小尼姑過來,忙鎮定住心神,說道:“萬歲爺過來給王爺進香。
你送點菜來!”這才跟乾隆進了東大廳,陪着乾隆穩幾而坐。
乾隆也是意馬心猿不定,看着尼姑送茶進來,說道:“放着,你們不要過來侍候,朕要靜一靜兒。
”小尼姑嘤聲答應一聲蹑腳退了出去。
屋裡靜下來,烏雅氏更覺不好意思地低垂着頭雙手搓着衣角,半晌,嗤地一笑。
乾隆偏臉瞧着她,笑問:“你笑什麼?” “我笑皇上——”她忸怩着,忽然乍着膽擡起頭來,“您念的什麼經?我怎麼一句也不懂?”乾隆見她雲鬓半掩桃色滿面亦嬌亦嗔作态,半邊身已酥倒了,笑道:“不但你不懂,朕也不懂,那是梵語經咒,一為消災解病,二為益壽延年。
”烏雅氏俏生生一笑,說道:“聽人家說皇上是居士。
您這麼一禱告,連玉皇大帝也知道了,我們爺的病也就不相幹了……” 乾隆放聲一笑,說道:“玉皇大帝難說,觀世音肯定是聽見了……”說着伸手把壺要倒茶。
烏雅氏忙起身取過壺替他斟,說道:“這是我們女人的事,您渴了吩咐一聲就是。
”方要放下壺,乾隆一把攬住,攥住了她的手。
一時間空氣好像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