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丘八秀才本色畢露 風流天子意馬心猿
關燈
小
中
大
聚起來不定出什麼事,金吾不禁是盛世,禁止百姓社會、祭祀、串街熱鬧慶升平,那是沒有這個理。
什麼‘天理’教?仍舊是白蓮教的苗裔搗亂!西邊的軍事阿桂掌握,東邊是國泰的案子,文事武事都不能出亂子,哪個地方出病,就要稽案追究主官責任,你們要記清了!” “是!”紀昀忙答應道,又試探着問,“劉墉就在山東,查案是差使,赈災和鏟除教匪的事可否一并辦理?”李侍堯也道:“國泰是山東巡撫,現在查他貪賄,雖然沒有奪職,他心裡忐忑着未必能盡心辦差。
劉墉也不能把心思放在民政上通攬全省政務。
和珅精明強幹,請皇上下旨,命和珅全權辦理。
責任攸關,就不至于互相推诿。
” 乾隆想了想,搖頭道:“朕看和珅這人,有點精于人事疏于政務的樣子。
小事辦得太漂亮,大事就不見得中用。
于敏中既管了這事,無故換人也不好。
十五阿哥明天啟程去山東,就便讓他巡視督察就是,也不宜為幾個教匪折騰得如臨大敵——朕倒是關心春闱,李侍堯要用心選些有用人才上來。
真正的碩儒、文學之士,八股文章倒未必做得好。
要讓考官從文卷裡用心體察。
你們平日瞧着好的,也可以薦給朕用。
”李侍堯笑道:“考生裡還是人才濟濟。
一頭臣用心體察,一頭也要瞧他們運氣。
”因将曹錫寶幾個人會文的光景笑着說了“我抄了他的信,真是連篇絕妙好辭,上一場畢竟也沒能僥幸”。
乾隆微笑着,聽得很專注,卻沒說什麼,隻道:“真有好文章,抄錄進呈朕看,能解頤一笑也好嘛!你們跪安出去辦事吧。
” “是。
” 紀昀、李侍堯答應着行禮,躬身卻步退出去了。
乾隆噓了一口氣,睨一眼暖閣角的大金自鳴鐘。
王八恥哈腰小步進來,賠笑道:“萬歲爺今兒起得早,昨晚兒又睡得遲,隻進了兩塊雲片糕,這會兒準餓,奴才叫他們傳膳成不成?” “不用了。
”乾隆站起身來說道,“朕要過去給老佛爺請安。
老佛爺這會子隻怕也在進膳,就便在那裡進就是了。
”說着便更衣,兩個宮女緊趕幾步過來忙活着替他收拾。
王八恥出去傳旨知會慈甯宮,抱着件貂皮風毛大氅進來,笑道:“外頭天變了,風賊涼的。
主子防着熱身子出去受冷……”乾隆也不答話,由着他們披上大氅,結了項間縧子,徑自出了殿。
果然一出殿門便覺身上乍然一涼,冷風撲上來,衣服也似乎薄了許多。
擡頭看天,半陰半晴的,團團雲塊吞吞吐吐托着一輪冰丸子似的太陽若隐若現,宮牆外西南天穹漫漫蕩蕩一帶層雲似乎帶了陰天味道,移動卻十分緩慢。
他站在殿門口沉吟了片刻,說道:“王廉到内務府四值庫領三件貂皮大氅,要厚重暖和些的,不要帶明黃顔色,傳旨兵部用六百裡加急送西甯,阿桂、兆惠、海蘭察每人賞一件。
”說罷擡腳便走。
太後宮裡一如往昔,仍是暖得融融如春。
她正在榻上開紙牌,旁邊一邊跪着定安太妃幫她看牌,還有二十四福晉跪在她身後輕輕替她捶背,見乾隆進來,丢了紙牌笑道:“皇帝來了!訓了兒子又來侍候老娘——方才他們過來說了,要在我這裡進膳。
我剛剛已經進過,況且今兒齋戒,那些素餐太淡味,也怕你進不香,已經知會汪氏過來給你現炒。
你且坐着我們娘們說話,等着,就好了的。
”乾隆笑着給母親請了安,見何雲兒和丁娥兒也在,坐在炕下陪着說笑,因笑道:“都免禮了吧——方才說天變了,想着青海那塊地氣酷寒,賜了貂袍給兆惠、海蘭察,這邊就遇見你們。
好啊,都晉了一品诰命了,這身服色瞧着更是福相了。
”又對定安太妃和二十四福晉道:“你們安生侍候老佛爺,别下來行禮了。
”說着在炕沿偏椅上坐下。
“謝主子恩典。
”何雲兒和丁娥兒到底還是蹲了福兒才坐下。
兩個人都有身孕,給乾隆打量得不好意思的,斜簽着身子半面朝乾隆半面向太後。
何雲兒是個腼腆的,微笑着不言語。
丁娥兒笑道:“皇上的恩真是比天還大一倍!我跟前那個猢狲小子狗兒也封了車騎校尉。
昨兒我打發他到他爹海蘭察跟前去。
我說你封校尉有甚麼功勞?還不是皇上體恤你爹在外頭冰天雪地裡頭出兵放馬,給皇上出力賣命的過?兒子你聽我說,真福氣還得靠自個掙,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你給我穿暖和點,到大營裡頭當個真校尉,一點一點巴結差使往上掙。
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你給我們掙後三十年的臉面去。
”何雲兒也道:“這說的是。
我媽娘家那莊裡有個黃員外,二十年頭裡挂千頃牌,宅院一片連一片,黑沉沉的一座城似的,那家的公子哥兒、小姐這屋那屋裡去,幾步道兒都是丫頭攙着。
說敗落,幾年光景兒,房子拆的拆賣的賣。
尊榮的不尊榮,體面也沒體面了,兒孫們賣漿的、刨煤的、下地種莊稼的各奔前程,挑擔子走幾百裡,誰替他?”說着就笑。
兩個人絮語說家常比故事兒,連太後一幹人在炕上都聽住了。
乾隆聽得目光炯炯,連連點頭歎道:“這些道理聽似俗話,真是有絕大一篇文章在裡頭,很可以講給阿哥們聽聽。
多聽這些,敢不警惕戒懼天命無常麼?嗯……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真真的要言不煩!”又對太後道:“八阿哥、十一阿哥來請安過了?大約又是哭喪個臉撒嬌兒告屈的?皇額娘有精神就教訓他們,懶得說就别理他們——颙璂是身子弱,養着也罷了,其餘的要一律出去辦差。
母親放心,兒子疼孫子和先帝爺母親疼兒子的心是一樣的。
力所能及的叫他們曆練,斷不至委屈他們的。
” “沒有。
”太後聽得笑了,“他們沒有告屈,端端正正請安說了一會話就去了。
”二十四福晉半卷着袖子給太後捶背,見皇帝說着話幾次瞟自己,有些覺得,已微紅了臉。
見太後理牌,就勢兒歇住了手,放下袖子幫着整牌,笑着對乾隆道:“孫子們都蠻好的,又聽話又有學問,怎麼皇上還是不足意兒——颙璇的詩、颙瑆的畫兒都刻成了本子,我雖不懂的,瞧着比外頭坊裡買回來的還要強些兒呢!依我說也就罷了——倒是颙瑆說了,他去看給老佛爺造的金發塔,說是金子仍舊不夠使。
我說我再捐二百兩,老佛爺就笑了,說也不争我那點體己,皇上瞧着哪裡再挪動幾萬兩,隻怕就寬裕了。
” 她是康熙最小的兒子親王允祕的繼福晉,滿洲老姓烏雅氏,是乾隆祖母的娘家侄女兒,論起輩分是乾隆的親嬸子,論起年歲卻才不過二十七八歲。
一身幹脆利落能說善笑,見乾隆都不大避諱的。
乾隆一向在她身上都不大留意,今日不知怎的忽然覺得她異樣俏麗嬌媚,見她巧笑生暈流眄含睇,銀鈴兒般脆聲宜人,不覺心中一動,笑道:“二十四嬸說得是——不就幾萬兩金子麼?咱們從戶部庫裡搬來使不就結了,連這宮這牆都鍍上金,貼上金箔,多富麗堂皇呐——嬸子進來不易,今兒有空兒,
什麼‘天理’教?仍舊是白蓮教的苗裔搗亂!西邊的軍事阿桂掌握,東邊是國泰的案子,文事武事都不能出亂子,哪個地方出病,就要稽案追究主官責任,你們要記清了!” “是!”紀昀忙答應道,又試探着問,“劉墉就在山東,查案是差使,赈災和鏟除教匪的事可否一并辦理?”李侍堯也道:“國泰是山東巡撫,現在查他貪賄,雖然沒有奪職,他心裡忐忑着未必能盡心辦差。
劉墉也不能把心思放在民政上通攬全省政務。
和珅精明強幹,請皇上下旨,命和珅全權辦理。
責任攸關,就不至于互相推诿。
” 乾隆想了想,搖頭道:“朕看和珅這人,有點精于人事疏于政務的樣子。
小事辦得太漂亮,大事就不見得中用。
于敏中既管了這事,無故換人也不好。
十五阿哥明天啟程去山東,就便讓他巡視督察就是,也不宜為幾個教匪折騰得如臨大敵——朕倒是關心春闱,李侍堯要用心選些有用人才上來。
真正的碩儒、文學之士,八股文章倒未必做得好。
要讓考官從文卷裡用心體察。
你們平日瞧着好的,也可以薦給朕用。
”李侍堯笑道:“考生裡還是人才濟濟。
一頭臣用心體察,一頭也要瞧他們運氣。
”因将曹錫寶幾個人會文的光景笑着說了“我抄了他的信,真是連篇絕妙好辭,上一場畢竟也沒能僥幸”。
乾隆微笑着,聽得很專注,卻沒說什麼,隻道:“真有好文章,抄錄進呈朕看,能解頤一笑也好嘛!你們跪安出去辦事吧。
” “是。
” 紀昀、李侍堯答應着行禮,躬身卻步退出去了。
乾隆噓了一口氣,睨一眼暖閣角的大金自鳴鐘。
王八恥哈腰小步進來,賠笑道:“萬歲爺今兒起得早,昨晚兒又睡得遲,隻進了兩塊雲片糕,這會兒準餓,奴才叫他們傳膳成不成?” “不用了。
”乾隆站起身來說道,“朕要過去給老佛爺請安。
老佛爺這會子隻怕也在進膳,就便在那裡進就是了。
”說着便更衣,兩個宮女緊趕幾步過來忙活着替他收拾。
王八恥出去傳旨知會慈甯宮,抱着件貂皮風毛大氅進來,笑道:“外頭天變了,風賊涼的。
主子防着熱身子出去受冷……”乾隆也不答話,由着他們披上大氅,結了項間縧子,徑自出了殿。
果然一出殿門便覺身上乍然一涼,冷風撲上來,衣服也似乎薄了許多。
擡頭看天,半陰半晴的,團團雲塊吞吞吐吐托着一輪冰丸子似的太陽若隐若現,宮牆外西南天穹漫漫蕩蕩一帶層雲似乎帶了陰天味道,移動卻十分緩慢。
他站在殿門口沉吟了片刻,說道:“王廉到内務府四值庫領三件貂皮大氅,要厚重暖和些的,不要帶明黃顔色,傳旨兵部用六百裡加急送西甯,阿桂、兆惠、海蘭察每人賞一件。
”說罷擡腳便走。
太後宮裡一如往昔,仍是暖得融融如春。
她正在榻上開紙牌,旁邊一邊跪着定安太妃幫她看牌,還有二十四福晉跪在她身後輕輕替她捶背,見乾隆進來,丢了紙牌笑道:“皇帝來了!訓了兒子又來侍候老娘——方才他們過來說了,要在我這裡進膳。
我剛剛已經進過,況且今兒齋戒,那些素餐太淡味,也怕你進不香,已經知會汪氏過來給你現炒。
你且坐着我們娘們說話,等着,就好了的。
”乾隆笑着給母親請了安,見何雲兒和丁娥兒也在,坐在炕下陪着說笑,因笑道:“都免禮了吧——方才說天變了,想着青海那塊地氣酷寒,賜了貂袍給兆惠、海蘭察,這邊就遇見你們。
好啊,都晉了一品诰命了,這身服色瞧着更是福相了。
”又對定安太妃和二十四福晉道:“你們安生侍候老佛爺,别下來行禮了。
”說着在炕沿偏椅上坐下。
“謝主子恩典。
”何雲兒和丁娥兒到底還是蹲了福兒才坐下。
兩個人都有身孕,給乾隆打量得不好意思的,斜簽着身子半面朝乾隆半面向太後。
何雲兒是個腼腆的,微笑着不言語。
丁娥兒笑道:“皇上的恩真是比天還大一倍!我跟前那個猢狲小子狗兒也封了車騎校尉。
昨兒我打發他到他爹海蘭察跟前去。
我說你封校尉有甚麼功勞?還不是皇上體恤你爹在外頭冰天雪地裡頭出兵放馬,給皇上出力賣命的過?兒子你聽我說,真福氣還得靠自個掙,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你給我穿暖和點,到大營裡頭當個真校尉,一點一點巴結差使往上掙。
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你給我們掙後三十年的臉面去。
”何雲兒也道:“這說的是。
我媽娘家那莊裡有個黃員外,二十年頭裡挂千頃牌,宅院一片連一片,黑沉沉的一座城似的,那家的公子哥兒、小姐這屋那屋裡去,幾步道兒都是丫頭攙着。
說敗落,幾年光景兒,房子拆的拆賣的賣。
尊榮的不尊榮,體面也沒體面了,兒孫們賣漿的、刨煤的、下地種莊稼的各奔前程,挑擔子走幾百裡,誰替他?”說着就笑。
兩個人絮語說家常比故事兒,連太後一幹人在炕上都聽住了。
乾隆聽得目光炯炯,連連點頭歎道:“這些道理聽似俗話,真是有絕大一篇文章在裡頭,很可以講給阿哥們聽聽。
多聽這些,敢不警惕戒懼天命無常麼?嗯……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真真的要言不煩!”又對太後道:“八阿哥、十一阿哥來請安過了?大約又是哭喪個臉撒嬌兒告屈的?皇額娘有精神就教訓他們,懶得說就别理他們——颙璂是身子弱,養着也罷了,其餘的要一律出去辦差。
母親放心,兒子疼孫子和先帝爺母親疼兒子的心是一樣的。
力所能及的叫他們曆練,斷不至委屈他們的。
” “沒有。
”太後聽得笑了,“他們沒有告屈,端端正正請安說了一會話就去了。
”二十四福晉半卷着袖子給太後捶背,見皇帝說着話幾次瞟自己,有些覺得,已微紅了臉。
見太後理牌,就勢兒歇住了手,放下袖子幫着整牌,笑着對乾隆道:“孫子們都蠻好的,又聽話又有學問,怎麼皇上還是不足意兒——颙璇的詩、颙瑆的畫兒都刻成了本子,我雖不懂的,瞧着比外頭坊裡買回來的還要強些兒呢!依我說也就罷了——倒是颙瑆說了,他去看給老佛爺造的金發塔,說是金子仍舊不夠使。
我說我再捐二百兩,老佛爺就笑了,說也不争我那點體己,皇上瞧着哪裡再挪動幾萬兩,隻怕就寬裕了。
” 她是康熙最小的兒子親王允祕的繼福晉,滿洲老姓烏雅氏,是乾隆祖母的娘家侄女兒,論起輩分是乾隆的親嬸子,論起年歲卻才不過二十七八歲。
一身幹脆利落能說善笑,見乾隆都不大避諱的。
乾隆一向在她身上都不大留意,今日不知怎的忽然覺得她異樣俏麗嬌媚,見她巧笑生暈流眄含睇,銀鈴兒般脆聲宜人,不覺心中一動,笑道:“二十四嬸說得是——不就幾萬兩金子麼?咱們從戶部庫裡搬來使不就結了,連這宮這牆都鍍上金,貼上金箔,多富麗堂皇呐——嬸子進來不易,今兒有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