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說宮變紀昀布誠心 憾紀律提督整衙務
關燈
小
中
大
辭。
至永巷外天街口,看看太陽又看看懷表,還差半刻不到午時,一頭惦記着要再去看望傅恒,一頭又想是在夥房吃過飯再去!又怕午後滋擾了傅恒。
還惦記着文華殿《四庫全書》編纂房有幾份挑出的違礙書籍,怕吏員們不知道取走編校,重新修訂繕寫要費不少事……心裡轉着念頭猶豫不決着,聽軍機處轟然一聲稱“是!”似乎會議剛散的模樣,一個一個官員鹄步哈腰魚貫而出,有的搓手頓腳活散身子,有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議,有的打哈哈說笑離去。
見紀昀擺着方步過來,打頭的幾個都站住了腳,“請中堂安”、“紀中堂好!”“剛見過皇上麼?”“上回求您的字兒……”一片嘈雜問詢寒暄。
紀昀看看,一大半不認識,隻笑着點頭敷衍,因見自己的門生劉保琪也在裡頭,叫住了問道:“你不是調到九門提督衙門了麼?今兒開的什麼會?” “回老師的話,沒什麼大事,年年都有這個例會的。
”劉保琪也是個佻脫诙諧的,見問,睞着眼笑道,“于中堂叫了順天府、還有我們衙門的司官以上狗頭官兒,年關要到,元宵也要到了,一是防火一是防賊一是防白蓮教。
安置布防的事,嘻嘻……學生調出禮部,老師把我忘了。
葛麻子說今晚給師母做壽,我那裡沒有老師的請帖!這可真是奇哉怪也……”“你調出去原說去了外任,哪裡送帖子去?”紀昀一笑說道,又問:“李臯陶在裡頭麼?” “李帥——李帥今兒沒來。
”劉保琪無所謂地說道,“軍機處這頭知會來開會,他說要到通州有事,帶兩個親兵和他家的人就走了。
我猜他老人家心裡不歡喜。
”見紀昀看自己,劉保琪又道:“您想啊!李帥雖不是軍機大臣,也日日都在軍機上行走見駕的。
于中堂召集會議,又事關京師年節關防,事先連個商量沒有,連個招呼也不打!所以李帥一聽他叫,臉色都變了,一句話不說,帶上人就走了。
” 紀昀想想其中情事确有道理。
李侍堯秉性高傲跋扈,于敏中又剛愎得刀槍不入,一人不聽一人不信,活似廟裡關帝尊神。
想着調停也無從措詞,因笑道:“侍堯也不至于那麼小氣的。
我知道他奉旨有要緊差使的——上司中有什麼,你作屬員的不要摻和,這裡頭人事牽連,不好相處的。
”說罷,便不再進軍機處,徑往隆宗門走去。
劉保琪也随步出宮,笑道:“我這幾年先在都察院,又到翰林院,到禮部又到步軍統領衙門,混得還是不壞。
同年裡升到從四品的,我是頭一份呢!老師,我是頗有心得呀!”紀昀一邊走,偏轉臉笑道:“噢,混得有心得?說說看!” “一是無論上司同行,見面隻管說笑;二是無論上司合氣不合,誰吩咐什麼事,隻管朗聲爽快答應着;三是點卯應差别遲到,點過卯該會朋友,該串房聊天兒、想遊玩,甚或想回家睡大覺侍候老婆,不言聲走人,連招呼都不用打!”劉保琪扳着指頭如數家珍,滿臉嬉笑,“衙門裡的差使是橡皮筋,你就兩眼一睜做到吹燈也辦不完。
你任事不做,每日到得早,笑着見上司,他也覺得你‘勤勉曉事’。
在部屬衙門和道府縣這些外官絕不相同,那是‘要政績’,這裡是‘不出錯’。
上司覺得你好,你就是好官。
做事愈多嘛……就愈是容易‘出錯’,你黑着個臉一心操勞國事忙得馬不停蹄,上司非但不領你這情,反而覺得你‘總是出錯’,誰擡舉你?各衙門長官都是一滿一漢,他們合氣,反而要費力些,因為你不但要混人,也要混事,混得都覺得你幹練随和能辦事才成。
他們擱氣,此說‘你向東’,彼說‘你向西’,這倒好,你們隻管說,我想哪去哪——隻敷衍得他們覺得‘不是和我過不去’就成。
” 紀昀自己每天忙得七葷八素,恨不得生出三頭六臂辦差使,聽這番高論,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但又情知劉保琪外圓内方秉性并不狎邪,說的也是實話,一笑說道:“你要碰到老劉統勳那樣的上司,或調到劉墉跟前,看你這泥鳅往哪裡滑?——我調你《四庫全書》修纂上去,大約你也溜不出去。
”“那是那是!”劉保琪仍一臉皮笑,說道:“不過我走了這多衙門,各衙門同年朋友也常閑話,并沒碰到劉統勳、劉墉那樣兒的。
秦桧趙高也不見。
倒是蘇模棱、馬糊塗、王混混兒居多——像老師這樣兒操勞國事重謹民生的,如今更沒處尋去……”眼見已到西華門,外頭車轎林林總總,門口候見官員甚衆,順手灌紀昀一碗米湯,劉保琪已收了嬉笑,恭恭敬敬跟在紀昀身後,老實肅穆又帶着微笑,像個剛入學的童蒙跟老師去文廟參拜孔子。
直到出門,紀昀笑道:“明日才是你師母生日,是葛承先哄你,要你白跑一趟的——帖子不給你了,到時候來吧——記住,帶文章不帶禮,你送禮來,我就轟出你去!” “者者!是是……學生記住了……”劉保琪唯唯連聲肅然退立。
待紀昀升轎,方才去了。
李侍堯其實并沒有去通州,和衙門裡交待一句,他去了紅果園。
這個地方處在西直門北側城外,前明時是西廠所在,歸内廷秉筆太監管轄,專門替皇帝作耳目的内廷衙門。
名兒叫得好聽,叫“司禮監文書處”,其實進去走一遭就知道,這裡和“文書”八不相幹,倒是“陽世森羅殿”來得更貼切些,什麼剝皮亭、揎草樁、烹人油鍋、釘闆刀山、犁人铧……隻要十八層地獄裡尋得出的名目,在這裡要什麼有什麼……無論民間官府,隻要這裡的“公爺”兒們探出你有什麼“不應”之罪,也不經官動府法司過堂,大到廟堂之事紫衣朱貴人物,小到牧童販夫雞子尿濕柴的小事,一個不對抓進來,饒你是活神仙也要脫三層皮!常常有夜行院外的,聽得裡頭慘叫号哭、啾啾如聞鬼聲,令人毛發森樹……太監們一頭殺人,又偏偏信神怕報應,就在裡頭蓋了一座九天玄女娘娘廟厭鎮邪祟。
明亡之後這裡成了一片榛莽蒿野之地,瓦礫廢園荒寒之地、野狐獐兔出沒其間,亦時時晝日見鬼見魅的,等閑人甯可繞道兒,不敢随意獨身穿行這塊忌諱地兒。
六年前李侍堯進京,這裡還是一片長草荊棘,密不透風的黃蒿灰菜苕帚野茅長得人來高,甚至齊房檐峥嵘雜生,幾間破房殘垣都掩得“風吹草低”才得半露蕭瑟之境,但今天來重遊故地,李侍堯幾乎已經認不出它了:這就是那片長草接天野墳連陌的紅果園?——沿草堤一片西廠殘垣已經全部拆平,厚厚的腐草層鏟除得幹幹淨淨,煤碴摻五色土夯得平實,正中一條石甬道都用臨清磚鑲邊,善男信女們有的雙手捧香,有的三步一跪五步一叩,有的兩腮釘上紡錐合十趨步,有的獨身,有的阖家祈福。
許願的、還願的、唱道情說姻緣的、看相算命的,并各色賣湯餅小吃的販子們人來人往。
腰挎香袋,口誦神号似吟
至永巷外天街口,看看太陽又看看懷表,還差半刻不到午時,一頭惦記着要再去看望傅恒,一頭又想是在夥房吃過飯再去!又怕午後滋擾了傅恒。
還惦記着文華殿《四庫全書》編纂房有幾份挑出的違礙書籍,怕吏員們不知道取走編校,重新修訂繕寫要費不少事……心裡轉着念頭猶豫不決着,聽軍機處轟然一聲稱“是!”似乎會議剛散的模樣,一個一個官員鹄步哈腰魚貫而出,有的搓手頓腳活散身子,有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議,有的打哈哈說笑離去。
見紀昀擺着方步過來,打頭的幾個都站住了腳,“請中堂安”、“紀中堂好!”“剛見過皇上麼?”“上回求您的字兒……”一片嘈雜問詢寒暄。
紀昀看看,一大半不認識,隻笑着點頭敷衍,因見自己的門生劉保琪也在裡頭,叫住了問道:“你不是調到九門提督衙門了麼?今兒開的什麼會?” “回老師的話,沒什麼大事,年年都有這個例會的。
”劉保琪也是個佻脫诙諧的,見問,睞着眼笑道,“于中堂叫了順天府、還有我們衙門的司官以上狗頭官兒,年關要到,元宵也要到了,一是防火一是防賊一是防白蓮教。
安置布防的事,嘻嘻……學生調出禮部,老師把我忘了。
葛麻子說今晚給師母做壽,我那裡沒有老師的請帖!這可真是奇哉怪也……”“你調出去原說去了外任,哪裡送帖子去?”紀昀一笑說道,又問:“李臯陶在裡頭麼?” “李帥——李帥今兒沒來。
”劉保琪無所謂地說道,“軍機處這頭知會來開會,他說要到通州有事,帶兩個親兵和他家的人就走了。
我猜他老人家心裡不歡喜。
”見紀昀看自己,劉保琪又道:“您想啊!李帥雖不是軍機大臣,也日日都在軍機上行走見駕的。
于中堂召集會議,又事關京師年節關防,事先連個商量沒有,連個招呼也不打!所以李帥一聽他叫,臉色都變了,一句話不說,帶上人就走了。
” 紀昀想想其中情事确有道理。
李侍堯秉性高傲跋扈,于敏中又剛愎得刀槍不入,一人不聽一人不信,活似廟裡關帝尊神。
想着調停也無從措詞,因笑道:“侍堯也不至于那麼小氣的。
我知道他奉旨有要緊差使的——上司中有什麼,你作屬員的不要摻和,這裡頭人事牽連,不好相處的。
”說罷,便不再進軍機處,徑往隆宗門走去。
劉保琪也随步出宮,笑道:“我這幾年先在都察院,又到翰林院,到禮部又到步軍統領衙門,混得還是不壞。
同年裡升到從四品的,我是頭一份呢!老師,我是頗有心得呀!”紀昀一邊走,偏轉臉笑道:“噢,混得有心得?說說看!” “一是無論上司同行,見面隻管說笑;二是無論上司合氣不合,誰吩咐什麼事,隻管朗聲爽快答應着;三是點卯應差别遲到,點過卯該會朋友,該串房聊天兒、想遊玩,甚或想回家睡大覺侍候老婆,不言聲走人,連招呼都不用打!”劉保琪扳着指頭如數家珍,滿臉嬉笑,“衙門裡的差使是橡皮筋,你就兩眼一睜做到吹燈也辦不完。
你任事不做,每日到得早,笑着見上司,他也覺得你‘勤勉曉事’。
在部屬衙門和道府縣這些外官絕不相同,那是‘要政績’,這裡是‘不出錯’。
上司覺得你好,你就是好官。
做事愈多嘛……就愈是容易‘出錯’,你黑着個臉一心操勞國事忙得馬不停蹄,上司非但不領你這情,反而覺得你‘總是出錯’,誰擡舉你?各衙門長官都是一滿一漢,他們合氣,反而要費力些,因為你不但要混人,也要混事,混得都覺得你幹練随和能辦事才成。
他們擱氣,此說‘你向東’,彼說‘你向西’,這倒好,你們隻管說,我想哪去哪——隻敷衍得他們覺得‘不是和我過不去’就成。
” 紀昀自己每天忙得七葷八素,恨不得生出三頭六臂辦差使,聽這番高論,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但又情知劉保琪外圓内方秉性并不狎邪,說的也是實話,一笑說道:“你要碰到老劉統勳那樣的上司,或調到劉墉跟前,看你這泥鳅往哪裡滑?——我調你《四庫全書》修纂上去,大約你也溜不出去。
”“那是那是!”劉保琪仍一臉皮笑,說道:“不過我走了這多衙門,各衙門同年朋友也常閑話,并沒碰到劉統勳、劉墉那樣兒的。
秦桧趙高也不見。
倒是蘇模棱、馬糊塗、王混混兒居多——像老師這樣兒操勞國事重謹民生的,如今更沒處尋去……”眼見已到西華門,外頭車轎林林總總,門口候見官員甚衆,順手灌紀昀一碗米湯,劉保琪已收了嬉笑,恭恭敬敬跟在紀昀身後,老實肅穆又帶着微笑,像個剛入學的童蒙跟老師去文廟參拜孔子。
直到出門,紀昀笑道:“明日才是你師母生日,是葛承先哄你,要你白跑一趟的——帖子不給你了,到時候來吧——記住,帶文章不帶禮,你送禮來,我就轟出你去!” “者者!是是……學生記住了……”劉保琪唯唯連聲肅然退立。
待紀昀升轎,方才去了。
李侍堯其實并沒有去通州,和衙門裡交待一句,他去了紅果園。
這個地方處在西直門北側城外,前明時是西廠所在,歸内廷秉筆太監管轄,專門替皇帝作耳目的内廷衙門。
名兒叫得好聽,叫“司禮監文書處”,其實進去走一遭就知道,這裡和“文書”八不相幹,倒是“陽世森羅殿”來得更貼切些,什麼剝皮亭、揎草樁、烹人油鍋、釘闆刀山、犁人铧……隻要十八層地獄裡尋得出的名目,在這裡要什麼有什麼……無論民間官府,隻要這裡的“公爺”兒們探出你有什麼“不應”之罪,也不經官動府法司過堂,大到廟堂之事紫衣朱貴人物,小到牧童販夫雞子尿濕柴的小事,一個不對抓進來,饒你是活神仙也要脫三層皮!常常有夜行院外的,聽得裡頭慘叫号哭、啾啾如聞鬼聲,令人毛發森樹……太監們一頭殺人,又偏偏信神怕報應,就在裡頭蓋了一座九天玄女娘娘廟厭鎮邪祟。
明亡之後這裡成了一片榛莽蒿野之地,瓦礫廢園荒寒之地、野狐獐兔出沒其間,亦時時晝日見鬼見魅的,等閑人甯可繞道兒,不敢随意獨身穿行這塊忌諱地兒。
六年前李侍堯進京,這裡還是一片長草荊棘,密不透風的黃蒿灰菜苕帚野茅長得人來高,甚至齊房檐峥嵘雜生,幾間破房殘垣都掩得“風吹草低”才得半露蕭瑟之境,但今天來重遊故地,李侍堯幾乎已經認不出它了:這就是那片長草接天野墳連陌的紅果園?——沿草堤一片西廠殘垣已經全部拆平,厚厚的腐草層鏟除得幹幹淨淨,煤碴摻五色土夯得平實,正中一條石甬道都用臨清磚鑲邊,善男信女們有的雙手捧香,有的三步一跪五步一叩,有的兩腮釘上紡錐合十趨步,有的獨身,有的阖家祈福。
許願的、還願的、唱道情說姻緣的、看相算命的,并各色賣湯餅小吃的販子們人來人往。
腰挎香袋,口誦神号似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