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說差事牽連及邪教 遣餘興君臣遊禦苑
關燈
小
中
大
又問:“福建布政使有個叫陳索劍的,你們是一家的吧?”
“是,萬歲爺記得不差。
陳索劍是臣的胞弟。
” “好嘛,你父親教子有方,兄弟兩個一為方面大員,一為朝廷卿貳之臣。
”乾隆點頭笑道,“這不多見。
”陳索文聽皇帝提到自己父親,忙離座叩頭回奏:“這是皇上如天之恩,臣家祖上積德,遂能仰邀聖朝雨露,得侍于堯舜之側——更有回皇上的話,臣父陳模祖于臣弟産後六月已見背于世。
臣與索劍自幼失怙,全賴母親紡績縫窮洗衣過活,苦節操持使我兄弟得以成人,至今已四十年。
今兄弟朱紫朝貴,母親未進诰命,幾次申報請予旌表建坊,都無下落……”說着已經沁出淚來。
乾隆聽着便看紀昀,見紀昀微微搖頭,因道:“這個事禮部有定例規程的。
下去詳明寫奏章交給紀昀,自然還有恩旨。
你們黃仕郎尚書從奉天回來再奏。
”他掃視衆人一眼,說道:“說差使吧。
” 按工部乃系六部最末一座,雖說都是“部”,就按職權責任而言,遠不及吏禮刑兵戶諸部那般繁緊沖要。
大約是冷衙門的緣故,唐代幹脆就叫冬官,尚書就叫冬官尚書,侍郎就叫冬官侍郎。
清沿明制,工部的權已經大得多,管着河工、水利、海塘、江防、溝渠、船政、礦物、陶冶,什麼屯田、營作、修繕、柴炭、橋梁、渡口、漁輔、漕運、舟楫、軍器作坊、造錢工場……大到民生國脈,小到雞毛蒜皮,但沾一個“工”字兒就和工部幹連。
其餘五部的要缺官員和尚書侍郎大抵都要先在這個薄荷油衙門先磨幾年,磨得什麼都懂,什麼都能敷衍而後就升遷出去。
就它本衙門而言,實在是既沒有權也沒有錢且沒有木鐘可撞,離不了它又沒有大施展餘地的冷曹部。
所以陳索文奏事隻揀着乾隆關心的河工漕運、屯田水利、火藥工場幾件細說,又讓管理街道衙門說了拓展圓明園拆遷民居需索銀兩的情形。
李侍堯在旁一邊聽一邊心裡算賬,這些用工支項太浩大了!單是拆遷民居一項,就耗用了四百萬銀子,占了其餘各項總和還要多,到底是天家京城氣派,這要放在省裡,真是連想也不敢想……紀昀卻在心裡一筆一筆加減算着輸赢賬,和戶部支出銀項相互印證,時而點頭,時而詫異。
大約一頓飯工夫,幾個司官說完,陳索文接着又奏:“紅果園向西約百二裡,原是飛放泊外官道。
那裡原是有一座玄女廟,自從康熙朝僞朱三太子案子之後已經傾圮,這幾年忽然香火又旺盛起來,善男信女每天有幾千人進香。
這裡正當圓明園西門,工部去拆,上萬的香客跪地攔阻。
順天府的衙役家屬也有信民。
工部前任尚書王化愚擔心硬拆激起事端,說暫時留着,待請旨後施行。
現王化愚丁憂出缺,黃仕郎出差去了奉天,請萬歲旨意裁奪。
” “唔——玄女廟?”乾隆一邊聽司官回事,一邊執筆在紙上點畫錄記着什麼,聽到這裡停住了,問紀昀道,“玄女廟是正祀還是淫祀!”紀昀忙道:“回萬歲,玄女為上古神女,又稱九天玄女,俗稱‘九天娘娘’。
黃帝戰蚩尤于逐鹿,玄女下降助戰,制夔牛鼓八十面,遂破蚩尤。
載在《黃帝内經》,是正祀。
不過既已傾圮已複興旺,其中難說沒有别的原故。
方今京師直隸盛傳天理邪教,往往借廟借神倡言造亂,名為祭神,其實假神道傳布邪教以售其私,也不可不加留意。
”乾隆放下了筆,沉思着說道:“朕幼年聽聖祖說過,僞朱三太子楊起隆的巢穴就在紅果園,在藩邸也聽邬思道先生說過周培公平息吳應熊變亂的事。
這件事你奏得好——李侍堯。
” “臣在!” “這件事不要順天府辦。
你已經署理步軍統領衙門,這是你九門提督的應份職事。
” “是!臣即日就去查看!” “查看一下回奏。
”乾隆說道,“如果真是應祀正神,不許驚擾,由禮部派員祭祀,頒旨另選新址遷廟——其實園子外邊有座廟護門也未嘗不好。
如果是邪教借廟煽惑愚民,聚衆有所圖謀,那就不單要拆廟,還要捕拿追究奸徒,以肅視聽。
” “是!臣查明之後立即奏明請旨!” 乾隆颔首吃茶,回到了本題:“一條是造火藥,是兵部監制,開礦用的,西路軍事和福建水師軍用火槍火炮用藥,蠟封要再加厚些,要與民間制爆竹用藥有所不同。
安徽和雲南銅政司有題本發給你們看,那裡梅雨季節火藥受潮,一庫一庫地壞掉,翻曬炒幹後炸力也弱。
一條是寶源局制錢,是戶部監制收管。
廣州送來錢樣,那裡流到市面的錢都是私鑄的,又薄又輕,這是怎麼回事?戶部要查,工部也要查。
李侍堯寫信給孫士毅,讓他查明據實回奏。
”李侍堯忙答應一聲:“是!”陳索文道:“如今制錢造得太好了。
銅六鉛四化出的錢锃亮金黃,民間多有收集乾隆錢熔化了再鑄銅器的。
雍正爺的錢是銅四鉛六,成色字畫是差了,卻杜了這個弊端。
日本國沒有銅礦,海上流出去的為數不少,都是先從福州私運台灣,再轉運日本,雖說有定制,每船攜帶不得超出二百四十斤,其實查獲的不到一成。
造圓明園用銅更多——銅礦銅産翻了兩倍仍是不敷使用。
以臣愚見,不如制錢仍用先帝遺法,銅四鉛六,成色是差了,字畫也稍有不清,但用這錢私鑄就不合算。
日本國私運回去,來中國買貨物仍舊又帶回來。
似乎這樣更便利些,伏惟聖裁。
” 這是絕大的民生政務,陳索文的建議可說頭頭是道。
旁跪的五位阿哥,儀慎郡王颙璇常到四庫全書編纂房借書,和紀昀混熟了,二人也曾說過錢法之弊,隻是沒有這樣透徹見底。
聽到這裡不禁偷看父親臉色,又掃視幾個臣子,恰與紀昀目光一觸,忙又閃開來。
紀昀因也聽到有人在乾隆跟前搗鼓自己小話,不敢貿然發言,指望颙璇附和一下,但颙璇等人早奉有明旨,聽政學習,不得妄加議論,隻好低了頭不言聲。
“不要輕易更動法。
”乾隆沉默移時,低垂着眼睑說道。
刹那間,人們覺得他平日議政時那種精神流移奕奕煥發的神采消失殆盡,顯得有點老态龍鐘,倦怠得說話也帶了悶聲,仿佛在緩重地歎息:“先帝有先帝的難處,有彼時的情勢。
比起來,還是聖祖的錢法才是處常之道。
乾隆錢已經用了近四十年,如今為了省銅,忽然改了銅四鉛六,成色差了,字畫也不好,流通民間,老百姓用不慣也看不慣,容易起疑慮的心思。
即你們說的也是實情,一來
陳索劍是臣的胞弟。
” “好嘛,你父親教子有方,兄弟兩個一為方面大員,一為朝廷卿貳之臣。
”乾隆點頭笑道,“這不多見。
”陳索文聽皇帝提到自己父親,忙離座叩頭回奏:“這是皇上如天之恩,臣家祖上積德,遂能仰邀聖朝雨露,得侍于堯舜之側——更有回皇上的話,臣父陳模祖于臣弟産後六月已見背于世。
臣與索劍自幼失怙,全賴母親紡績縫窮洗衣過活,苦節操持使我兄弟得以成人,至今已四十年。
今兄弟朱紫朝貴,母親未進诰命,幾次申報請予旌表建坊,都無下落……”說着已經沁出淚來。
乾隆聽着便看紀昀,見紀昀微微搖頭,因道:“這個事禮部有定例規程的。
下去詳明寫奏章交給紀昀,自然還有恩旨。
你們黃仕郎尚書從奉天回來再奏。
”他掃視衆人一眼,說道:“說差使吧。
” 按工部乃系六部最末一座,雖說都是“部”,就按職權責任而言,遠不及吏禮刑兵戶諸部那般繁緊沖要。
大約是冷衙門的緣故,唐代幹脆就叫冬官,尚書就叫冬官尚書,侍郎就叫冬官侍郎。
清沿明制,工部的權已經大得多,管着河工、水利、海塘、江防、溝渠、船政、礦物、陶冶,什麼屯田、營作、修繕、柴炭、橋梁、渡口、漁輔、漕運、舟楫、軍器作坊、造錢工場……大到民生國脈,小到雞毛蒜皮,但沾一個“工”字兒就和工部幹連。
其餘五部的要缺官員和尚書侍郎大抵都要先在這個薄荷油衙門先磨幾年,磨得什麼都懂,什麼都能敷衍而後就升遷出去。
就它本衙門而言,實在是既沒有權也沒有錢且沒有木鐘可撞,離不了它又沒有大施展餘地的冷曹部。
所以陳索文奏事隻揀着乾隆關心的河工漕運、屯田水利、火藥工場幾件細說,又讓管理街道衙門說了拓展圓明園拆遷民居需索銀兩的情形。
李侍堯在旁一邊聽一邊心裡算賬,這些用工支項太浩大了!單是拆遷民居一項,就耗用了四百萬銀子,占了其餘各項總和還要多,到底是天家京城氣派,這要放在省裡,真是連想也不敢想……紀昀卻在心裡一筆一筆加減算着輸赢賬,和戶部支出銀項相互印證,時而點頭,時而詫異。
大約一頓飯工夫,幾個司官說完,陳索文接着又奏:“紅果園向西約百二裡,原是飛放泊外官道。
那裡原是有一座玄女廟,自從康熙朝僞朱三太子案子之後已經傾圮,這幾年忽然香火又旺盛起來,善男信女每天有幾千人進香。
這裡正當圓明園西門,工部去拆,上萬的香客跪地攔阻。
順天府的衙役家屬也有信民。
工部前任尚書王化愚擔心硬拆激起事端,說暫時留着,待請旨後施行。
現王化愚丁憂出缺,黃仕郎出差去了奉天,請萬歲旨意裁奪。
” “唔——玄女廟?”乾隆一邊聽司官回事,一邊執筆在紙上點畫錄記着什麼,聽到這裡停住了,問紀昀道,“玄女廟是正祀還是淫祀!”紀昀忙道:“回萬歲,玄女為上古神女,又稱九天玄女,俗稱‘九天娘娘’。
黃帝戰蚩尤于逐鹿,玄女下降助戰,制夔牛鼓八十面,遂破蚩尤。
載在《黃帝内經》,是正祀。
不過既已傾圮已複興旺,其中難說沒有别的原故。
方今京師直隸盛傳天理邪教,往往借廟借神倡言造亂,名為祭神,其實假神道傳布邪教以售其私,也不可不加留意。
”乾隆放下了筆,沉思着說道:“朕幼年聽聖祖說過,僞朱三太子楊起隆的巢穴就在紅果園,在藩邸也聽邬思道先生說過周培公平息吳應熊變亂的事。
這件事你奏得好——李侍堯。
” “臣在!” “這件事不要順天府辦。
你已經署理步軍統領衙門,這是你九門提督的應份職事。
” “是!臣即日就去查看!” “查看一下回奏。
”乾隆說道,“如果真是應祀正神,不許驚擾,由禮部派員祭祀,頒旨另選新址遷廟——其實園子外邊有座廟護門也未嘗不好。
如果是邪教借廟煽惑愚民,聚衆有所圖謀,那就不單要拆廟,還要捕拿追究奸徒,以肅視聽。
” “是!臣查明之後立即奏明請旨!” 乾隆颔首吃茶,回到了本題:“一條是造火藥,是兵部監制,開礦用的,西路軍事和福建水師軍用火槍火炮用藥,蠟封要再加厚些,要與民間制爆竹用藥有所不同。
安徽和雲南銅政司有題本發給你們看,那裡梅雨季節火藥受潮,一庫一庫地壞掉,翻曬炒幹後炸力也弱。
一條是寶源局制錢,是戶部監制收管。
廣州送來錢樣,那裡流到市面的錢都是私鑄的,又薄又輕,這是怎麼回事?戶部要查,工部也要查。
李侍堯寫信給孫士毅,讓他查明據實回奏。
”李侍堯忙答應一聲:“是!”陳索文道:“如今制錢造得太好了。
銅六鉛四化出的錢锃亮金黃,民間多有收集乾隆錢熔化了再鑄銅器的。
雍正爺的錢是銅四鉛六,成色字畫是差了,卻杜了這個弊端。
日本國沒有銅礦,海上流出去的為數不少,都是先從福州私運台灣,再轉運日本,雖說有定制,每船攜帶不得超出二百四十斤,其實查獲的不到一成。
造圓明園用銅更多——銅礦銅産翻了兩倍仍是不敷使用。
以臣愚見,不如制錢仍用先帝遺法,銅四鉛六,成色是差了,字畫也稍有不清,但用這錢私鑄就不合算。
日本國私運回去,來中國買貨物仍舊又帶回來。
似乎這樣更便利些,伏惟聖裁。
” 這是絕大的民生政務,陳索文的建議可說頭頭是道。
旁跪的五位阿哥,儀慎郡王颙璇常到四庫全書編纂房借書,和紀昀混熟了,二人也曾說過錢法之弊,隻是沒有這樣透徹見底。
聽到這裡不禁偷看父親臉色,又掃視幾個臣子,恰與紀昀目光一觸,忙又閃開來。
紀昀因也聽到有人在乾隆跟前搗鼓自己小話,不敢貿然發言,指望颙璇附和一下,但颙璇等人早奉有明旨,聽政學習,不得妄加議論,隻好低了頭不言聲。
“不要輕易更動法。
”乾隆沉默移時,低垂着眼睑說道。
刹那間,人們覺得他平日議政時那種精神流移奕奕煥發的神采消失殆盡,顯得有點老态龍鐘,倦怠得說話也帶了悶聲,仿佛在緩重地歎息:“先帝有先帝的難處,有彼時的情勢。
比起來,還是聖祖的錢法才是處常之道。
乾隆錢已經用了近四十年,如今為了省銅,忽然改了銅四鉛六,成色差了,字畫也不好,流通民間,老百姓用不慣也看不慣,容易起疑慮的心思。
即你們說的也是實情,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