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零落客夜濟零落婦 風塵女蒙救委風塵
關燈
小
中
大
書一概不讀,隻說是天子重文章,不必論漢唐,府試我是第一名,鄉試又是解元——他們存了一份不利孺子之心,坑得我好……”說話間,彈琵琶的姗姗已起身敬酒,一手執壺,紅絹帕子托了酒送到李侍堯面前。
李侍堯小心避開她手指端起來飲了,笑道:“姑娘彈的好一手曲,我是聞聲慕名而來的啊!唱得也珠圓玉潤令人銷魂!二十年沒有聽過這樣的妙音了……能為我們再奏一曲麼?”姗姗笑道:“老爺這麼誇獎,教人不好意思的……我識字不多,原來以為琵琶就是枇杷果樹那兩個字兒呢!前兒方大爺又教我學了蘇子瞻的《賀新郎》,胡亂唱唱給爺們解悶子可好?” “妙!”惠同濟鼓掌笑道,“方令誠在京巧逢煙花知己,曹錫寶捉刀代筆求方老太爺恩準允婚,今日又來賀新郎,為我酸丁措大吐氣揚眉,正是一段絕好佳話!”方令誠笑道:“所以我才作東啊——姗姗真的是不識字,為‘枇杷’的事我還有首打油詩呢!”因輕咳一聲吟道: 如何琵琶誤枇杷?如今蒙師打嬌娃。
倘使琵琶能結果,場中笙箫盡開花! 于是衆人轟然喝彩。
李侍堯這才仔細打量姗姗,隻見她穿一件高領蛋青點梅小襖,斜披着件棗花蜜合色蜀錦昭君套兒,水紅绫裙掩着雙半大不大的腳,站在東牆下桌旁凝眸調弦。
一頭青絲松松挽了個蘇州橛兒半垂下來偏在肩上,白生生的瓜子臉上兩彎黛眉含煙籠翠,颦着嘴角似笑不笑,左頰上一個暈渦若隐若現。
李侍堯不禁暗贊:這副容顔也就罷了,這身條兒如此盈盈楚楚,真是人間尤物!正自尋思得沒章法,姗姗已經擺弄好了調子,大大方方含睇一笑向衆人蹲禮萬福,一個搖步手揮五弦目送歸鴻,琵琶聲已穿雲裂石響起,曼聲唱道: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
手弄生绡白團扇,扇手一時如玉。
漸困倚,孤眠清熟。
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台曲。
又卻是,風敲竹……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
濃豔一枝細看取,芳意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風驚綠。
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清幽婉轉的歌聲袅袅四散,舉座舉人都是傾神聆聽——曹錫寶就坐在桌子南邊東首吳省欽旁,聽着清泠的琵琶聲,和着歌音閉目按節拍膝,眼中已是沁了淚水。
吳省欽卻是張着口大睜着眼看姗姗歌舞,一臉呆相。
方令誠雙手合節點頭搖膝,馬祥祖、丁伯熙傻着眼跟着姗姗轉,其餘的人都是端茶垂首靜聽,李侍堯卻是雙手按膝踞坐,他本就是個心雄萬丈傲睥天下的人,在外是紅極天下的總督,又深蒙乾隆青睐。
這番奉調入京,滿心的旋樞社稷匡佐聖主,置天下于衽席之上的雄心大志。
豈料數日之内便覺屢屢蹉跌,步步行來步步荊棘,竟沒有一件事順心滿意的,思量宦途風險,世路無常,聽着這如訴如泣的歌聲,心下不禁萬分感慨,卻又品咂不出滋味來,是辛辣?是酸楚?是怅惘失意?是……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
正滿心不可開交時,聽得惠同濟問馬祥祖道:“仁宅,方才這曲兒是誰寫的來着?” “是蘇子瞻。
”馬祥祖道,“姗姗姑娘方才不是說過嘛。
”惠同濟擠眼兒一笑,又問,“前頭那曲子呢?”馬祥祖偏轉臉看看他,見他一臉不懷好意笑容,知道又要消遣自己,已是木起了臉,卻沒有發作,說道:“姗姗也說了的叫周邦彥。
” 惠同濟見馬祥祖已帶了惱意,一笑收住不再調侃,吳省欽卻在旁問道:“周邦彥是哪朝人哪?”偏着臉似是問曹錫寶和丁伯熙,又向敬朝閣笑,敬朝閣笑道:“這自然還得請教我們馬兄。
”馬祥祖自覺像個小醜樣被人撥弄,這下子臉上再也挂不住,他卻甚有涵養,抖着手煞白着臉在桌上點了兩下,站起身來道:“馬某不才,失陪了——有些事真的是娼妓才懂,再不然就是大茶壺也曉得——你該問他們去。
”說着便要抽身。
“哎喂——”方令誠原也在笑,一見他認了真,忙一把拖住,笑道,“何必呢?大家都是同鄉,你和老惠還是同年,将來料不定還是同行!要不是心裡親近當是自家兄弟朋友,誰肯開玩笑兒涮着玩兒?老惠,還不趕緊賠個不是?”惠同濟忙笑道:“老馬别認真兒,我沒有不敬你的心思,有好幾篇制藝還要請教你批講批講呢!你這一去豈不耽誤了我的錦繡前程?我是想逗姗姗姑娘跟我們說李師師故事兒,不料就惱了你。
别走,愚兄這廂有禮!”說着,學了戲裡小生,一展袍子躬身一禮。
衆人見了都笑,亂哄哄紛紛挽留馬祥祖。
馬祥祖被惠同濟的怪相逗得撒了氣,無可奈何一笑歸座,問道:“李師師是誰,他是哪朝人?” 一句話又惹得衆人哄笑。
曹錫寶宅心厚道,不待衆人嘲諷,在旁解說道:“李師師是宋徽宗時名妓,周邦彥是當時名士,兩個人一時相好。
有一次正在調情溫存,徽宗皇帝駕到,邦彥驚慌無計,鑽到師師床下躲避。
徽宗和師師笑鬧嬉戲聽了個不亦樂乎。
由此怡情大發,還填了一首《少年遊》的詞,載在《詞苑》,無人不知。
這詞傳到徽宗耳中,惹得龍顔大怒——”“别忙别忙!”敬朝閣不待他說完便攔住了,笑道:“我不怕人說我孤陋寡聞——絕妙好辭不可不聞。
先生給我們詠哦詠哦。
咹,吟誦吟誦。
”衆人也都吵着“要聽”。
曹錫寶笑道:“正為這詞,徽宗下旨罷了邦彥的官,逐出國門。
”因輕聲誦道: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
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
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似少人行。
衆人尚自品味間,李侍堯一眼瞥見李八十五站在門外,趁着沒人留意抽身出來,看了看外邊,問道:“沒什麼事兒?怎麼帶這麼多人來?”李八十五笑道:“沒什麼事,家裡人聽那個姓肖的痞子發酒瘋,怕來尋老爺的事,我就帶他們來了——那女人叫劉湘秀,女娃子叫歌霞,已經安置好了,爺放心。
不過天也好早晚的了——”他沒說完李侍堯已經轉身回了屋裡,聽曹錫寶還在說:“……方才姗姗唱的,是周邦彥去國時留給李師師的,李師師又轉呈給徽宗,徽宗感動,又令授邦彥為大晟樂正……”李侍堯聽着,低聲對身邊的敬朝閣道:“這位曹兄,倒是博學多才的嘛!” “那是自然。
”敬朝閣含笑不卑不亢說道,“上回江浙會館會文,奪了榜首呢——”他忽然轉過臉去,對方令誠說道:“木先生想拜讀一下曹兄代兄寫的那封信。
我們來吃
李侍堯小心避開她手指端起來飲了,笑道:“姑娘彈的好一手曲,我是聞聲慕名而來的啊!唱得也珠圓玉潤令人銷魂!二十年沒有聽過這樣的妙音了……能為我們再奏一曲麼?”姗姗笑道:“老爺這麼誇獎,教人不好意思的……我識字不多,原來以為琵琶就是枇杷果樹那兩個字兒呢!前兒方大爺又教我學了蘇子瞻的《賀新郎》,胡亂唱唱給爺們解悶子可好?” “妙!”惠同濟鼓掌笑道,“方令誠在京巧逢煙花知己,曹錫寶捉刀代筆求方老太爺恩準允婚,今日又來賀新郎,為我酸丁措大吐氣揚眉,正是一段絕好佳話!”方令誠笑道:“所以我才作東啊——姗姗真的是不識字,為‘枇杷’的事我還有首打油詩呢!”因輕咳一聲吟道: 如何琵琶誤枇杷?如今蒙師打嬌娃。
倘使琵琶能結果,場中笙箫盡開花! 于是衆人轟然喝彩。
李侍堯這才仔細打量姗姗,隻見她穿一件高領蛋青點梅小襖,斜披着件棗花蜜合色蜀錦昭君套兒,水紅绫裙掩着雙半大不大的腳,站在東牆下桌旁凝眸調弦。
一頭青絲松松挽了個蘇州橛兒半垂下來偏在肩上,白生生的瓜子臉上兩彎黛眉含煙籠翠,颦着嘴角似笑不笑,左頰上一個暈渦若隐若現。
李侍堯不禁暗贊:這副容顔也就罷了,這身條兒如此盈盈楚楚,真是人間尤物!正自尋思得沒章法,姗姗已經擺弄好了調子,大大方方含睇一笑向衆人蹲禮萬福,一個搖步手揮五弦目送歸鴻,琵琶聲已穿雲裂石響起,曼聲唱道: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
手弄生绡白團扇,扇手一時如玉。
漸困倚,孤眠清熟。
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台曲。
又卻是,風敲竹……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
濃豔一枝細看取,芳意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風驚綠。
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清幽婉轉的歌聲袅袅四散,舉座舉人都是傾神聆聽——曹錫寶就坐在桌子南邊東首吳省欽旁,聽着清泠的琵琶聲,和着歌音閉目按節拍膝,眼中已是沁了淚水。
吳省欽卻是張着口大睜着眼看姗姗歌舞,一臉呆相。
方令誠雙手合節點頭搖膝,馬祥祖、丁伯熙傻着眼跟着姗姗轉,其餘的人都是端茶垂首靜聽,李侍堯卻是雙手按膝踞坐,他本就是個心雄萬丈傲睥天下的人,在外是紅極天下的總督,又深蒙乾隆青睐。
這番奉調入京,滿心的旋樞社稷匡佐聖主,置天下于衽席之上的雄心大志。
豈料數日之内便覺屢屢蹉跌,步步行來步步荊棘,竟沒有一件事順心滿意的,思量宦途風險,世路無常,聽着這如訴如泣的歌聲,心下不禁萬分感慨,卻又品咂不出滋味來,是辛辣?是酸楚?是怅惘失意?是……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
正滿心不可開交時,聽得惠同濟問馬祥祖道:“仁宅,方才這曲兒是誰寫的來着?” “是蘇子瞻。
”馬祥祖道,“姗姗姑娘方才不是說過嘛。
”惠同濟擠眼兒一笑,又問,“前頭那曲子呢?”馬祥祖偏轉臉看看他,見他一臉不懷好意笑容,知道又要消遣自己,已是木起了臉,卻沒有發作,說道:“姗姗也說了的叫周邦彥。
” 惠同濟見馬祥祖已帶了惱意,一笑收住不再調侃,吳省欽卻在旁問道:“周邦彥是哪朝人哪?”偏着臉似是問曹錫寶和丁伯熙,又向敬朝閣笑,敬朝閣笑道:“這自然還得請教我們馬兄。
”馬祥祖自覺像個小醜樣被人撥弄,這下子臉上再也挂不住,他卻甚有涵養,抖着手煞白着臉在桌上點了兩下,站起身來道:“馬某不才,失陪了——有些事真的是娼妓才懂,再不然就是大茶壺也曉得——你該問他們去。
”說着便要抽身。
“哎喂——”方令誠原也在笑,一見他認了真,忙一把拖住,笑道,“何必呢?大家都是同鄉,你和老惠還是同年,将來料不定還是同行!要不是心裡親近當是自家兄弟朋友,誰肯開玩笑兒涮着玩兒?老惠,還不趕緊賠個不是?”惠同濟忙笑道:“老馬别認真兒,我沒有不敬你的心思,有好幾篇制藝還要請教你批講批講呢!你這一去豈不耽誤了我的錦繡前程?我是想逗姗姗姑娘跟我們說李師師故事兒,不料就惱了你。
别走,愚兄這廂有禮!”說着,學了戲裡小生,一展袍子躬身一禮。
衆人見了都笑,亂哄哄紛紛挽留馬祥祖。
馬祥祖被惠同濟的怪相逗得撒了氣,無可奈何一笑歸座,問道:“李師師是誰,他是哪朝人?” 一句話又惹得衆人哄笑。
曹錫寶宅心厚道,不待衆人嘲諷,在旁解說道:“李師師是宋徽宗時名妓,周邦彥是當時名士,兩個人一時相好。
有一次正在調情溫存,徽宗皇帝駕到,邦彥驚慌無計,鑽到師師床下躲避。
徽宗和師師笑鬧嬉戲聽了個不亦樂乎。
由此怡情大發,還填了一首《少年遊》的詞,載在《詞苑》,無人不知。
這詞傳到徽宗耳中,惹得龍顔大怒——”“别忙别忙!”敬朝閣不待他說完便攔住了,笑道:“我不怕人說我孤陋寡聞——絕妙好辭不可不聞。
先生給我們詠哦詠哦。
咹,吟誦吟誦。
”衆人也都吵着“要聽”。
曹錫寶笑道:“正為這詞,徽宗下旨罷了邦彥的官,逐出國門。
”因輕聲誦道: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
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
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似少人行。
衆人尚自品味間,李侍堯一眼瞥見李八十五站在門外,趁着沒人留意抽身出來,看了看外邊,問道:“沒什麼事兒?怎麼帶這麼多人來?”李八十五笑道:“沒什麼事,家裡人聽那個姓肖的痞子發酒瘋,怕來尋老爺的事,我就帶他們來了——那女人叫劉湘秀,女娃子叫歌霞,已經安置好了,爺放心。
不過天也好早晚的了——”他沒說完李侍堯已經轉身回了屋裡,聽曹錫寶還在說:“……方才姗姗唱的,是周邦彥去國時留給李師師的,李師師又轉呈給徽宗,徽宗感動,又令授邦彥為大晟樂正……”李侍堯聽着,低聲對身邊的敬朝閣道:“這位曹兄,倒是博學多才的嘛!” “那是自然。
”敬朝閣含笑不卑不亢說道,“上回江浙會館會文,奪了榜首呢——”他忽然轉過臉去,對方令誠說道:“木先生想拜讀一下曹兄代兄寫的那封信。
我們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