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邀恩幸舍粥濟窮民 賄貪臣和府拆爛污
關燈
小
中
大
“你不要急。
”和珅吃了一驚,飛速睨了乾隆一眼,皺起眉頭道,“慢慢說——是我們的人招惹是非了麼?我平日怎麼告訴你們的?這是天子辇下皇城根兒混飯差使,北京城裡衙門比樹林子密。
要和各衙門和氣相處,怎麼有事就忘了?” 他話說完,格舒已透過了氣,隻瞟了乾隆三人一眼,回道:“我們也不曉得順天府的人發的什麼邪火!一味盡讓着,他們一味緊逼,吃了槍藥似的都紅着眼。
今兒上午雪起,我們來架粥棚。
在土地廟南邊那塊空場上,還是這裡裡長指的地方。
又背風又向陽,天晴了來蹭飯的一邊吃一邊能曬暖兒,雪天能進土地廟避避。
說話他們也來人,看看沒言聲走了,方才他們又來,說順天府也要設棚施粥,這地方他們要占。
爺——米都下鍋了,已經快熟了,硬要我們立時遷走。
我問他們遷哪?他們說‘遷玉皇廟北去!’我說‘玉皇廟北臨着海子,大北風連棵遮風的樹都沒有,海子冰面兒上怎麼支鍋?’來的人姓胡,他先開葷的,說‘憑你什麼雞巴衙門,就是六部三司在北京設棚,也要問問順天府!’我問他‘法源寺、大覺寺、聖安寺、妙應寺、大鐘寺設粥棚跟你們禀沒有?和尚們都行我們不成?’姓胡的人們叫他胡總爺,說我‘頂他’,鏟起一鏟子雪就撂進了鍋裡。
那兒等着吃飯的有二百多,他們都激惱了,有個小夥子揪住姓胡的扇了一耳光。
順天府的人就起哄兒,說崇文門關稅上的打人。
這就動手要拿人,兩下裡就打起來了。
”說罷又一個大喘氣兒,和珅問道:“現在什麼情景兒?打傷了人沒有?”格舒道:“他們人少,吃粥的幾百人都和咱們一氣兒,一下子就都打翻了,倒是沒有傷人——現在那裡僵着,他們派人回衙門,說要來拿肇事造反的,我跑過來給您報信兒——這地步兒您瞧怎麼辦?” 乾隆和劉墉聽着,心裡都已冒火:設粥濟貧是你順天府的本分職責,不但自己來晚,還刁難别人。
這事從哪頭說都是順天府的人惹是生非,乾隆未及說話,和珅冷笑一聲說道:“你們那一套當我不知道?沒理還要強三分哩,占了理還得了?你這一面之詞說得光鮮,料想當時說話做事也未必是你說的那般溫存!”格舒急得兩眼瞪得銅鈴似的,赤臉暴筋指着後頭喊道:“和爺您去看看!就他那幾個人,二百人擁上去,他們都得死!是我們攔勸着,衆人才沒揍扁了狗日們的!”他還要說,和珅擺着手道:“去吧去吧,我曉得了,我這就去。
告訴他們,誰輕舉妄動,我準開銷了他,叫他哭天無淚!”格舒愣了一下,橫着膀子跑去了。
“主子,奴才不能陪您了。
”和珅待他去遠,轉身對乾隆賠笑道,“我底下人也盡有撒野的,得我親自去約束。
”乾隆問道:“你打算怎麼料理順天府的人?”和珅道:“無論哪個衙門還不都是皇上的奴才?順天府有順天府的難處,京師大衙門多,都和他們鬧起來,他們日子就沒法過了,我自己要面子,也得給人留面子。
同是一朝臣,不定日後主子叫我去順天府,他老要來崇文門,得留着見面地步兒。
怕的那群又凍又餓的人激怒了,做出事來就給主子惹麻煩。
這是下頭人的事,老郭也未必知道,奴才不和他們擱氣兒。
和和順順是吉祥。
” 乾隆原本要親自去看的,聽和珅這麼說,竟覺得比自己想得還要周到大方,點頭說道:“你去吧!叫順天府的人另找地兒舍粥——他們自己不做事,還妒忌。
混賬!” “這個人太能替别人着想了。
”劉墉望着和珅漸去漸遠的背影,噓了一口氣說道,“我原來還疑他沽名釣寵,看來不是的。
行伍裡能出這樣兒的角色,真也難得。
”又道,“主子說的極是,順天府的人發邪火,還是因為自己的差使讓和珅搶了先。
”乾隆看看天色,笑道:“順天府也出動了,西下窪那邊就不用去了吧!劉墉回軍機處,給直隸總督巡撫發廷寄,召見一下順天府尹,就是這場雪,看有多少遭災的,如何赈濟救濟的,寫成折子奏上來——晚上不用回去,皇後有話,她預備的野雞崽子湯要賞你用呢!”劉墉邊答應着又謝恩,幫着王廉侍候乾隆騎好了驢,又道:“我送主子到神武門——還有要問一問他們安置春耕種糧的事,也要報上來。
有凍餓死的,衙門也要安葬。
這些都不是小事,聽說有些地方把種糧都吃了,官府也不管!”乾隆在驢上點頭首肯。
……這裡和珅趕回土地廟粥棚,雙方仍在對峙僵立。
粥棚前二畝地大一塊空場上盡是雪水泥漿。
還有滿地丢棄的破布爛絮,半截打狗棍兒,爛碗碎罐片兒,一看便知這裡方才是熱鬧打鬥過。
姓胡的那個總爺帶着十幾個衙役站在粥棚西邊,棍子、繩、鐐、铐、枷諸刑具一應俱全,一個個都是臉色鐵青,盯着粥棚,粥棚旁邊站的是崇文門關稅上的稅丁,也都渾身濕透,衣上點點污污滿是泥漿,也都滿臉猙獰鬥雞似的盯牢了“胡總爺”一幫人,似乎都在等自己的長官來“做主”。
那群來蹭食的男女老幼都有,隻一個稅丁照料,排着隊等粥,有幾個年輕人腰裡别着宰羊刀,守在粥棚門口,橫着眼看順天府的人。
三下裡都是氣色不善,看樣子順天府隻要一動手,立時就要大打出手。
和珅趕到,已颠得一身熱汗,幾個小夥子迎面逼上來,呵斥道:“你是順天府的?不許過去!敢拆這竈火,立時叫你三刀六洞!”稅丁們喊着“那是我們和大人”,人們才給他讓出路來。
和珅見沒出事,才透了口大氣,問道:“劉全,劉全呢?他沒有過來?” “劉全在左家莊,收的屍首都運那去了。
”格舒說道,“化人場燒屍首要錢,燒一個人二錢,劉總爺原在西直門外粥場,把他叫去了!這年頭真日怪了,送去凍殍燒化還要錢!” 和珅沒理會他牢騷,轉身正容對順天府那群衙役道:“我是和珅,二等蝦,銮儀衛指揮,兼崇文門關稅總督,你們哪位是管領?請借一步說話。
” 那邊沒人應聲,隻那位胡總爺不屑地撇了撇嘴。
“聽我說。
”和珅的臉上挂了霜,直了直腰朗聲說道,“崇文門關稅用厘金餘額設粥場,事前是請旨施行恩準了的。
我皇上如天之仁,列祖列宗傳下的規矩,凡逢饑馑災荒,各衙通力施救,這是善舉,不是崇文門關稅滋擾地方。
現在京裡驟降大雪,各王府也都有施舍寒衣、飯食的。
别說是我,就是京裡殷實人家富戶大賈開場施粥,也斷沒有禁絕的道理。
”他指着列隊待食的人又道,“這都是皇上的良善子民,或因天災,或因家道寒貧,無奈流落北京。
你看看他們,是何等循規蹈矩!這大雪天
”和珅吃了一驚,飛速睨了乾隆一眼,皺起眉頭道,“慢慢說——是我們的人招惹是非了麼?我平日怎麼告訴你們的?這是天子辇下皇城根兒混飯差使,北京城裡衙門比樹林子密。
要和各衙門和氣相處,怎麼有事就忘了?” 他話說完,格舒已透過了氣,隻瞟了乾隆三人一眼,回道:“我們也不曉得順天府的人發的什麼邪火!一味盡讓着,他們一味緊逼,吃了槍藥似的都紅着眼。
今兒上午雪起,我們來架粥棚。
在土地廟南邊那塊空場上,還是這裡裡長指的地方。
又背風又向陽,天晴了來蹭飯的一邊吃一邊能曬暖兒,雪天能進土地廟避避。
說話他們也來人,看看沒言聲走了,方才他們又來,說順天府也要設棚施粥,這地方他們要占。
爺——米都下鍋了,已經快熟了,硬要我們立時遷走。
我問他們遷哪?他們說‘遷玉皇廟北去!’我說‘玉皇廟北臨着海子,大北風連棵遮風的樹都沒有,海子冰面兒上怎麼支鍋?’來的人姓胡,他先開葷的,說‘憑你什麼雞巴衙門,就是六部三司在北京設棚,也要問問順天府!’我問他‘法源寺、大覺寺、聖安寺、妙應寺、大鐘寺設粥棚跟你們禀沒有?和尚們都行我們不成?’姓胡的人們叫他胡總爺,說我‘頂他’,鏟起一鏟子雪就撂進了鍋裡。
那兒等着吃飯的有二百多,他們都激惱了,有個小夥子揪住姓胡的扇了一耳光。
順天府的人就起哄兒,說崇文門關稅上的打人。
這就動手要拿人,兩下裡就打起來了。
”說罷又一個大喘氣兒,和珅問道:“現在什麼情景兒?打傷了人沒有?”格舒道:“他們人少,吃粥的幾百人都和咱們一氣兒,一下子就都打翻了,倒是沒有傷人——現在那裡僵着,他們派人回衙門,說要來拿肇事造反的,我跑過來給您報信兒——這地步兒您瞧怎麼辦?” 乾隆和劉墉聽着,心裡都已冒火:設粥濟貧是你順天府的本分職責,不但自己來晚,還刁難别人。
這事從哪頭說都是順天府的人惹是生非,乾隆未及說話,和珅冷笑一聲說道:“你們那一套當我不知道?沒理還要強三分哩,占了理還得了?你這一面之詞說得光鮮,料想當時說話做事也未必是你說的那般溫存!”格舒急得兩眼瞪得銅鈴似的,赤臉暴筋指着後頭喊道:“和爺您去看看!就他那幾個人,二百人擁上去,他們都得死!是我們攔勸着,衆人才沒揍扁了狗日們的!”他還要說,和珅擺着手道:“去吧去吧,我曉得了,我這就去。
告訴他們,誰輕舉妄動,我準開銷了他,叫他哭天無淚!”格舒愣了一下,橫着膀子跑去了。
“主子,奴才不能陪您了。
”和珅待他去遠,轉身對乾隆賠笑道,“我底下人也盡有撒野的,得我親自去約束。
”乾隆問道:“你打算怎麼料理順天府的人?”和珅道:“無論哪個衙門還不都是皇上的奴才?順天府有順天府的難處,京師大衙門多,都和他們鬧起來,他們日子就沒法過了,我自己要面子,也得給人留面子。
同是一朝臣,不定日後主子叫我去順天府,他老要來崇文門,得留着見面地步兒。
怕的那群又凍又餓的人激怒了,做出事來就給主子惹麻煩。
這是下頭人的事,老郭也未必知道,奴才不和他們擱氣兒。
和和順順是吉祥。
” 乾隆原本要親自去看的,聽和珅這麼說,竟覺得比自己想得還要周到大方,點頭說道:“你去吧!叫順天府的人另找地兒舍粥——他們自己不做事,還妒忌。
混賬!” “這個人太能替别人着想了。
”劉墉望着和珅漸去漸遠的背影,噓了一口氣說道,“我原來還疑他沽名釣寵,看來不是的。
行伍裡能出這樣兒的角色,真也難得。
”又道,“主子說的極是,順天府的人發邪火,還是因為自己的差使讓和珅搶了先。
”乾隆看看天色,笑道:“順天府也出動了,西下窪那邊就不用去了吧!劉墉回軍機處,給直隸總督巡撫發廷寄,召見一下順天府尹,就是這場雪,看有多少遭災的,如何赈濟救濟的,寫成折子奏上來——晚上不用回去,皇後有話,她預備的野雞崽子湯要賞你用呢!”劉墉邊答應着又謝恩,幫着王廉侍候乾隆騎好了驢,又道:“我送主子到神武門——還有要問一問他們安置春耕種糧的事,也要報上來。
有凍餓死的,衙門也要安葬。
這些都不是小事,聽說有些地方把種糧都吃了,官府也不管!”乾隆在驢上點頭首肯。
……這裡和珅趕回土地廟粥棚,雙方仍在對峙僵立。
粥棚前二畝地大一塊空場上盡是雪水泥漿。
還有滿地丢棄的破布爛絮,半截打狗棍兒,爛碗碎罐片兒,一看便知這裡方才是熱鬧打鬥過。
姓胡的那個總爺帶着十幾個衙役站在粥棚西邊,棍子、繩、鐐、铐、枷諸刑具一應俱全,一個個都是臉色鐵青,盯着粥棚,粥棚旁邊站的是崇文門關稅上的稅丁,也都渾身濕透,衣上點點污污滿是泥漿,也都滿臉猙獰鬥雞似的盯牢了“胡總爺”一幫人,似乎都在等自己的長官來“做主”。
那群來蹭食的男女老幼都有,隻一個稅丁照料,排着隊等粥,有幾個年輕人腰裡别着宰羊刀,守在粥棚門口,橫着眼看順天府的人。
三下裡都是氣色不善,看樣子順天府隻要一動手,立時就要大打出手。
和珅趕到,已颠得一身熱汗,幾個小夥子迎面逼上來,呵斥道:“你是順天府的?不許過去!敢拆這竈火,立時叫你三刀六洞!”稅丁們喊着“那是我們和大人”,人們才給他讓出路來。
和珅見沒出事,才透了口大氣,問道:“劉全,劉全呢?他沒有過來?” “劉全在左家莊,收的屍首都運那去了。
”格舒說道,“化人場燒屍首要錢,燒一個人二錢,劉總爺原在西直門外粥場,把他叫去了!這年頭真日怪了,送去凍殍燒化還要錢!” 和珅沒理會他牢騷,轉身正容對順天府那群衙役道:“我是和珅,二等蝦,銮儀衛指揮,兼崇文門關稅總督,你們哪位是管領?請借一步說話。
” 那邊沒人應聲,隻那位胡總爺不屑地撇了撇嘴。
“聽我說。
”和珅的臉上挂了霜,直了直腰朗聲說道,“崇文門關稅用厘金餘額設粥場,事前是請旨施行恩準了的。
我皇上如天之仁,列祖列宗傳下的規矩,凡逢饑馑災荒,各衙通力施救,這是善舉,不是崇文門關稅滋擾地方。
現在京裡驟降大雪,各王府也都有施舍寒衣、飯食的。
别說是我,就是京裡殷實人家富戶大賈開場施粥,也斷沒有禁絕的道理。
”他指着列隊待食的人又道,“這都是皇上的良善子民,或因天災,或因家道寒貧,無奈流落北京。
你看看他們,是何等循規蹈矩!這大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