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摩裡沙卡的姑娘
關燈
小
中
大
摩裡沙卡的索馬師仔。
“他裝死三天了。
”有個孩子大膽說。
“死了,那就辦個喪禮。
” 大家愣歪了,看着老人打開那口大箱子,拿出各種對付千齡桧木的古怪工具,另外包括了細軟家當。
校長連忙搖頭說:“不行,這孩子還挺好的,活着。
” “我看他一點都不好。
”老人把大箱子清空了,說,“這樣好了,就當小朋友演戲,沒問題的。
” 老人安排了喪禮,要學生們從學校附近撿來了楓樹與榉木的落葉,權充軟墊鋪滿了那口木箱。
然後他把那位對自己喪禮都感到好奇的小帕吉魯,從講台下抱進了棺材。
“記得,你死了,”老人讓孫子躺下,“不過你偶爾可以偷看自己的喪禮。
” 全校輪流擡了大棺材在村子裡踅了一圈,安靜沉默,幾個小朋友認真地流下淚,為這個平日自閉的家夥哭泣。
小帕吉魯從掀開的木箱縫隙偷窺,阿公提醒他既然死了就不能偷看太久,要習慣死亡。
最後他們來到了銀杏樹下,放下棺材,在附近挖個又深又大的洞,把木箱埋了。
“這樣他會沒空氣。
”文老師大驚。
“夠他待在裡頭一陣子了。
”老人盤坐地上,說,“現在,這棵樹就是他的墓碑了。
” 黃昏裡,喪禮結束了,大家都走了。
真正的死亡練習才開始。
老人在樹下生起營火,拿出炊具煮晚餐,朝湯鍋裡削那根硬得可以鑽木取火的柴魚棒,丢了兩把面,撒了高麗菜幹,邀文老師用餐。
小帕吉魯從地底急切地敲着木箱,他也餓了。
“死人不會肚枵①,”老人用客語厲聲地說,“原來你還沒死幹淨呀!”
地底又傳來敲木箱的聲音,還傳來細微哭泣。
老人抿了嘴,眼神逡巡校園,給了小帕吉魯一個提早出土的課題,“能聽到100公尺外的楓樹上有什麼,你就複活了。
” 文老師被吓着了,為這種祖孫間的教育方式詫異,她端着面碗不動,靜得能聽到杉林後頭貓頭鷹的歎息或呼吸。
過了不久,文老師希望老人挖出木箱,把小帕吉魯放出來。
老人這時脾氣緩和地說,他能懂老師的用心,那箱子不會悶死一個孩子,“有一天他會擁有自己的箱子。
” “這箱子是我的棺材,隻會裝死掉的我,絕對不會裝别人。
”老人突然得意起來。
“所以他将來會跟你一樣,背着箱子走。
” “這一行叫索馬師仔,”老人吃完面,抽起煙,“電鋸讓這行要打烊了,不過我想沒有人會跟他搶飯碗了。
” “他有自己的箱子?” “他正在刻,很慢,有一天會做完的。
” 文老師想起中國古老的傳統,活人在家裡角落擺個身後的棺材,每日給那口棺材打掃,定期塗上油,圖的就是死後有個心愛的栖身之處。
她問老人,背木箱這行業是不是一種修煉?比如行雲僧,修煉自己的意識與體力。
老人說,和尚隻會吃齋念佛每天想着跟佛祖談戀愛,對世界沒貢獻,跟索馬師仔差太多了,“我們這行跟殺牛的差不多,雖然這樣講我的師傅會不高興。
不過,我殺的是樹,如何殺死一棵美好的樹,又不會動怒到整座森林。
如果你能感受每棵樹有感情,它們會哭,會笑,會流淚,會談戀愛,你會知道殺死一棵樹會對其他樹的不安,甚至引起那座山的恐慌。
所以,該安安穩穩地‘放倒’大樹,這是客家話砍樹的意思,說砍太殘忍,‘放倒’有慢慢把樹扶在地上的意思,這是在渡化樹,比一輩子想把木魚敲出蓮花的和尚好太多了。
”接下來,老人解開胸扣,秀出肩膀上可以拿刀削下來的厚皮繭,那是背箱子産生的。
他說,這口箱子是個“家”,他走過一座座山,遇到台風、黑熊或森林大火時躲藏到箱子裡,要是不能打開木箱見到太陽就當棺材了。
“我墓地也選好了,就在這棵樹下。
”老人的下巴往銀杏努了一下。
“這是學校呢!” “不行嗎?偷偷埋就行了。
這棵樹是我種的,很美。
”銀杏樹這時似乎在夜風中微微款擺,樹葉發出同意的窸窣聲。
老人又說:“每個人都應該在出生時種棵樹,成為墓碑,那是留給世界最美的紀念。
” “可是,埋在學校還是很奇怪。
” “學校常常把人教死,本來就是墳場,好多活人從這裡變成活屍,這就不奇怪嗎?” “也是。
”文老師大笑。
“學校像複雜森林,最難的是面對你不知道的樹木,有的是海灘來的,有的是沼澤來的,有的高山來的又不能适應平地。
我們怎麼教他們面對海風、潮濕或大雪?于是我們用了最簡單的教育,砍光後種同一種樹,好教又好騙,現在山上是這樣種樹,很容易出現疾病就一起死光光,所以我說學校是墳場。
” “也是。
” “然後,我會成為這邊的地下校長。
”老人說。
文老師笑得更大聲,疏忽了地下傳來的敲擊聲,直到老人往泥地踩了兩下要他說大聲點。
“樹樹哭哭,流淚下來。
”小帕吉魯說,他隻聽到楓樹在夜霧裡滴落水珠的悲歎聲。
這是文老師第一次聽到他的說話聲,清嫩幹淨。
接着,小帕吉魯照老人的指示,自己奮力推開木門,從土裡爬出來,把那碗腳邊的溫潤湯面仰頭吞下。
“把我埋了。
”文老師說,連自己也被吓到。
“我的床哪有這麼容易借人,而且隻有索馬師仔才能這樣躺棺材,練習死掉。
”老人往火堆丢根桧木,火焰膨脹,火渣高飛。
過了些時間,老人說:“看你是老師才給你撒蜜絲②,讓你死一次吧!”
文老師躺進了大箱子,細碎的榉葉柔軟無比地承受她,使身體與木箱無間隙地貼合。
木箱蓋上,老人與小帕吉魯朝上頭倒泥土。
聲音漸次稀薄了,文老師漸漸浮上棄世的恐懼感。
突然間,她被肩膀附近移動的冰冷之物吓壞,蛇,她驚惡,起身卻紮實地撞到頭。
那條蛇應該是小帕吉魯懷中的白梅花蛇,無毒,即使她這樣安慰自己,一旦蛇爬在頸部,給人勒緊感受,非常不舒服。
“你還沒有死透透。
”老人在上頭讪笑。
“我……”她正想響應,意識到亡者應該緘默。
“還能說話呢!沒有死透。
”老人把火推熄,撒了尿澆熄,說,“孫子,走吧!我們回家去。
” 世界更安靜了,完全黑暗與寂冷。
漸漸地,文老師聽到自己心跳聲,她訝異心搏竟然如此清晰,撲通、撲通、撲通,恍惚是自己内心不斷在呼喊救命。
她有些緊張,但随即平撫下來,并且越來越定靜,她聽到銀杏吸收了各種聲音,從樹根到地底。
她聽到──幻想也好──一座山的水流聲,樹木擺動。
她忘了自己在練習死亡,反而接近大自然,讓白梅花蛇在身上遊移,她腦袋澄空,成了一棵樹、一顆石頭或一朵雲之類,也許是一攤水,非常滿的湖水,因為她感到臉頰滑過淚水。
然後,她聽到巨大聲響,睜開眼睛時,看見小帕吉魯打開木箱門,主動地伸手要拉她起來。
這是因為文老師在地底練習太久失去動靜了。
她發現自己蜷縮着,懷抱了蛇,姿勢像是小男孩在講桌下抵抗世界的方式。
經過了死亡體驗,拉近了小帕吉魯與文老師的距離。
他讓文老師走進銀杏樹教室。
然而,她還仍不懂小帕吉魯為什麼蹲在樹下凝視地上,即使是冬雨,他穿上雨衣,躲在桌下避雨。
文老師撐傘靠近樹下。
銀杏葉凋零,地上落了一圈清水燦爛的樹葉,小男孩願意擡頭看她了。
“他在想什麼?”文老師這樣想,但是更多時候她也蹲在地上,想,“我在想什麼?” 帕吉魯迷戀落葉,把一季的銀杏葉黏在十八本課本,主動以“這是作業”交給文老師。
文老師發現落葉是照某種秩序分類。
它們挂在樹梢時的大小、紋路不盡相同,被鳥啄蟲啃後更沒有重複。
每種落葉的死法不一樣,每種落葉的屍體不一樣。
樹葉歸類的行為深烙在文老師腦海,到了三月,在孵豆苗觀察植物生長的生物課,她把綠豆袋撒了,滿地豆響。
她愣了。
她想,小帕吉魯用落葉計算一株樹的葉片量,一棵銀杏有四千三百八十二片葉子,那麼這地上有多少綠豆? 他給了她靈感,不顧仍在上課,興奮地沖到樹下,問:“你在算這個樹下有多少種子吧?” 小帕吉魯擡頭,用小臉看她,眼角閃過光似。
“我們一起來算吧!可是得找範圍。
”不出幾秒,文老師拿起一根樹枝,朝地上畫了圈。
圈蠻大的,把樹教室囊括了。
然後,她說應該夠了,我們看看這圈子裡有多少種子。
小帕吉魯站了起來,點頭。
文老師拿來鏟子,往圈子内挖,用奇特的譬喻說:“把地皮鏟起來,像地毯洗一洗,種子自己會掉下來。
” 這種洗地毯以篩選種子是很科學的。
文老師教小帕吉魯,把鏟起來的泥土剔除大石塊,倒入他們制作好的幾個木箱清洗,去除大量的黏土與
“他裝死三天了。
”有個孩子大膽說。
“死了,那就辦個喪禮。
” 大家愣歪了,看着老人打開那口大箱子,拿出各種對付千齡桧木的古怪工具,另外包括了細軟家當。
校長連忙搖頭說:“不行,這孩子還挺好的,活着。
” “我看他一點都不好。
”老人把大箱子清空了,說,“這樣好了,就當小朋友演戲,沒問題的。
” 老人安排了喪禮,要學生們從學校附近撿來了楓樹與榉木的落葉,權充軟墊鋪滿了那口木箱。
然後他把那位對自己喪禮都感到好奇的小帕吉魯,從講台下抱進了棺材。
“記得,你死了,”老人讓孫子躺下,“不過你偶爾可以偷看自己的喪禮。
” 全校輪流擡了大棺材在村子裡踅了一圈,安靜沉默,幾個小朋友認真地流下淚,為這個平日自閉的家夥哭泣。
小帕吉魯從掀開的木箱縫隙偷窺,阿公提醒他既然死了就不能偷看太久,要習慣死亡。
最後他們來到了銀杏樹下,放下棺材,在附近挖個又深又大的洞,把木箱埋了。
“這樣他會沒空氣。
”文老師大驚。
“夠他待在裡頭一陣子了。
”老人盤坐地上,說,“現在,這棵樹就是他的墓碑了。
” 黃昏裡,喪禮結束了,大家都走了。
真正的死亡練習才開始。
老人在樹下生起營火,拿出炊具煮晚餐,朝湯鍋裡削那根硬得可以鑽木取火的柴魚棒,丢了兩把面,撒了高麗菜幹,邀文老師用餐。
小帕吉魯從地底急切地敲着木箱,他也餓了。
“死人不會肚枵
老人抿了嘴,眼神逡巡校園,給了小帕吉魯一個提早出土的課題,“能聽到100公尺外的楓樹上有什麼,你就複活了。
” 文老師被吓着了,為這種祖孫間的教育方式詫異,她端着面碗不動,靜得能聽到杉林後頭貓頭鷹的歎息或呼吸。
過了不久,文老師希望老人挖出木箱,把小帕吉魯放出來。
老人這時脾氣緩和地說,他能懂老師的用心,那箱子不會悶死一個孩子,“有一天他會擁有自己的箱子。
” “這箱子是我的棺材,隻會裝死掉的我,絕對不會裝别人。
”老人突然得意起來。
“所以他将來會跟你一樣,背着箱子走。
” “這一行叫索馬師仔,”老人吃完面,抽起煙,“電鋸讓這行要打烊了,不過我想沒有人會跟他搶飯碗了。
” “他有自己的箱子?” “他正在刻,很慢,有一天會做完的。
” 文老師想起中國古老的傳統,活人在家裡角落擺個身後的棺材,每日給那口棺材打掃,定期塗上油,圖的就是死後有個心愛的栖身之處。
她問老人,背木箱這行業是不是一種修煉?比如行雲僧,修煉自己的意識與體力。
老人說,和尚隻會吃齋念佛每天想着跟佛祖談戀愛,對世界沒貢獻,跟索馬師仔差太多了,“我們這行跟殺牛的差不多,雖然這樣講我的師傅會不高興。
不過,我殺的是樹,如何殺死一棵美好的樹,又不會動怒到整座森林。
如果你能感受每棵樹有感情,它們會哭,會笑,會流淚,會談戀愛,你會知道殺死一棵樹會對其他樹的不安,甚至引起那座山的恐慌。
所以,該安安穩穩地‘放倒’大樹,這是客家話砍樹的意思,說砍太殘忍,‘放倒’有慢慢把樹扶在地上的意思,這是在渡化樹,比一輩子想把木魚敲出蓮花的和尚好太多了。
”接下來,老人解開胸扣,秀出肩膀上可以拿刀削下來的厚皮繭,那是背箱子産生的。
他說,這口箱子是個“家”,他走過一座座山,遇到台風、黑熊或森林大火時躲藏到箱子裡,要是不能打開木箱見到太陽就當棺材了。
“我墓地也選好了,就在這棵樹下。
”老人的下巴往銀杏努了一下。
“這是學校呢!” “不行嗎?偷偷埋就行了。
這棵樹是我種的,很美。
”銀杏樹這時似乎在夜風中微微款擺,樹葉發出同意的窸窣聲。
老人又說:“每個人都應該在出生時種棵樹,成為墓碑,那是留給世界最美的紀念。
” “可是,埋在學校還是很奇怪。
” “學校常常把人教死,本來就是墳場,好多活人從這裡變成活屍,這就不奇怪嗎?” “也是。
”文老師大笑。
“學校像複雜森林,最難的是面對你不知道的樹木,有的是海灘來的,有的是沼澤來的,有的高山來的又不能适應平地。
我們怎麼教他們面對海風、潮濕或大雪?于是我們用了最簡單的教育,砍光後種同一種樹,好教又好騙,現在山上是這樣種樹,很容易出現疾病就一起死光光,所以我說學校是墳場。
” “也是。
” “然後,我會成為這邊的地下校長。
”老人說。
文老師笑得更大聲,疏忽了地下傳來的敲擊聲,直到老人往泥地踩了兩下要他說大聲點。
“樹樹哭哭,流淚下來。
”小帕吉魯說,他隻聽到楓樹在夜霧裡滴落水珠的悲歎聲。
這是文老師第一次聽到他的說話聲,清嫩幹淨。
接着,小帕吉魯照老人的指示,自己奮力推開木門,從土裡爬出來,把那碗腳邊的溫潤湯面仰頭吞下。
“把我埋了。
”文老師說,連自己也被吓到。
“我的床哪有這麼容易借人,而且隻有索馬師仔才能這樣躺棺材,練習死掉。
”老人往火堆丢根桧木,火焰膨脹,火渣高飛。
過了些時間,老人說:“看你是老師才給你撒蜜絲
木箱蓋上,老人與小帕吉魯朝上頭倒泥土。
聲音漸次稀薄了,文老師漸漸浮上棄世的恐懼感。
突然間,她被肩膀附近移動的冰冷之物吓壞,蛇,她驚惡,起身卻紮實地撞到頭。
那條蛇應該是小帕吉魯懷中的白梅花蛇,無毒,即使她這樣安慰自己,一旦蛇爬在頸部,給人勒緊感受,非常不舒服。
“你還沒有死透透。
”老人在上頭讪笑。
“我……”她正想響應,意識到亡者應該緘默。
“還能說話呢!沒有死透。
”老人把火推熄,撒了尿澆熄,說,“孫子,走吧!我們回家去。
” 世界更安靜了,完全黑暗與寂冷。
漸漸地,文老師聽到自己心跳聲,她訝異心搏竟然如此清晰,撲通、撲通、撲通,恍惚是自己内心不斷在呼喊救命。
她有些緊張,但随即平撫下來,并且越來越定靜,她聽到銀杏吸收了各種聲音,從樹根到地底。
她聽到──幻想也好──一座山的水流聲,樹木擺動。
她忘了自己在練習死亡,反而接近大自然,讓白梅花蛇在身上遊移,她腦袋澄空,成了一棵樹、一顆石頭或一朵雲之類,也許是一攤水,非常滿的湖水,因為她感到臉頰滑過淚水。
然後,她聽到巨大聲響,睜開眼睛時,看見小帕吉魯打開木箱門,主動地伸手要拉她起來。
這是因為文老師在地底練習太久失去動靜了。
她發現自己蜷縮着,懷抱了蛇,姿勢像是小男孩在講桌下抵抗世界的方式。
經過了死亡體驗,拉近了小帕吉魯與文老師的距離。
他讓文老師走進銀杏樹教室。
然而,她還仍不懂小帕吉魯為什麼蹲在樹下凝視地上,即使是冬雨,他穿上雨衣,躲在桌下避雨。
文老師撐傘靠近樹下。
銀杏葉凋零,地上落了一圈清水燦爛的樹葉,小男孩願意擡頭看她了。
“他在想什麼?”文老師這樣想,但是更多時候她也蹲在地上,想,“我在想什麼?” 帕吉魯迷戀落葉,把一季的銀杏葉黏在十八本課本,主動以“這是作業”交給文老師。
文老師發現落葉是照某種秩序分類。
它們挂在樹梢時的大小、紋路不盡相同,被鳥啄蟲啃後更沒有重複。
每種落葉的死法不一樣,每種落葉的屍體不一樣。
樹葉歸類的行為深烙在文老師腦海,到了三月,在孵豆苗觀察植物生長的生物課,她把綠豆袋撒了,滿地豆響。
她愣了。
她想,小帕吉魯用落葉計算一株樹的葉片量,一棵銀杏有四千三百八十二片葉子,那麼這地上有多少綠豆? 他給了她靈感,不顧仍在上課,興奮地沖到樹下,問:“你在算這個樹下有多少種子吧?” 小帕吉魯擡頭,用小臉看她,眼角閃過光似。
“我們一起來算吧!可是得找範圍。
”不出幾秒,文老師拿起一根樹枝,朝地上畫了圈。
圈蠻大的,把樹教室囊括了。
然後,她說應該夠了,我們看看這圈子裡有多少種子。
小帕吉魯站了起來,點頭。
文老師拿來鏟子,往圈子内挖,用奇特的譬喻說:“把地皮鏟起來,像地毯洗一洗,種子自己會掉下來。
” 這種洗地毯以篩選種子是很科學的。
文老師教小帕吉魯,把鏟起來的泥土剔除大石塊,倒入他們制作好的幾個木箱清洗,去除大量的黏土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