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決鬥之前
關燈
小
中
大
秦中來現在還清清楚楚地記得第一次看見紅石榴的情形。
那是三年前一個秋夜,秦中來被苦風凄雨吵得不能入睡,披衣而起,翻出本古棋譜,在燈下一把一式擺着玩。
秦中來的棋藝在江南一帶負有盛名。
然而秦中來自己卻一直認為“弈乃小道”,玩玩還行,不能廢寝忘食地去鑽研。
秦中來被人稱為“八方君子”,不是沒有原因的,泰中來笃信孔孟之道,而且對朱程理學精研有年,造詣頗深。
僅從他對圍棋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那種”君子”本色來。
秦中來擺到第三局棋時,家人睡眼惺松地敲門說門外有一個娃鄭的公子來訪。
秦中來又驚又喜。
光着腳就往門口跑,渾身被雨淋得透濕。
這位“鄭公子”,就是鄭願。
鄭願也是一身狼狽,身後還跟着個落湯雞般的“少年”,秦中來黑暗之中,也沒在意。
那個“少年”,就是紅石榴。
紅石榴渾身羅衫盡濕,發育得很好的胸脯令人“觸目驚心。
秦中來的臉刷地紅了,心中也怦怦亂跳起來。
他飛快地轉過眼睛,不敢再看,而且那個晚上再也沒朝紅石榴看一眼。
“非禮勿視”這句古訓,他四歲時就已牢記在心。
秦中來招呼家人,領鄭願和那個女孩子去更衣,自己卻坐在那裡發癡。
秦中來還是第一次被女人的胴體刺激得如此強烈。
以前雖也免不了偶爾“非禮”女人一眼,但那些女人不能和紅石榴相比,“非禮”的程度也不能和那天晚上相提并論。
秦中來發現,自己居然在想人非非,而且不可抑止。
雖然古聖賢曰:“淫于心而不淫于行,是謂聖人”。
但秦中來仍覺得有點羞愧,就好像自己做了賊似的。
因為他想起了一句俗語:“朋友妻,不可欺”。
他知道鄭願這小子身邊向來不缺女人,雖然“非妻”,終究還是關系密切,于是秦中來覺得自己不該“淫于心”。
當鄭願換好衣裳,進來相見時.秦中來都覺得臉紅。
鄭願告訴他說:自己将去高唐看看老家還有什麼親戚,順便探訪一下舊鄰,請他幫忙安置一下紅石榴。
然後鄭願把紅石榴的身世遭遇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
秦中來聽得熱血沸騰,當即滿回答應。
事後秦中來才知道,“安置”紅石榴是如何不容易。
一看見她,他就想入非非,常常走神。
而她呢,又客氣又冷淡,知禮得很,一心一意念着她的“大哥哥”鄭願。
秦中來的苦惱從那天晚上開始,一直到現在還沒結束,而且還不知要到何時才能結束。
他癡戀她,而她又癡戀着他的朋友。
那年他十七、鄭願十八、紅石榴十歲。
去年六月,紅石榴失魂落魄地回到金陵,站在秦中來面前。
秦中來幾乎已認不出她來了。
她蓬頭散發,衣飾不整,像個女丐,一個瘋了的女丐。
紅石榴隻說了一句話,就昏倒在地上。
她說的那句話是“大哥哥不要我。
” 秦中來接連六天守在她身邊,為她請大夫,為她趕蚊子,喂她吃藥,累得瘦了好幾斤。
紅石榴卻瘋瘋癫癫,一時哭一時笑,不住說着夢話。
秦中來從她纏雜不清的呓語中,整理出下列“事實”—— 紅石榴去找鄭願,找到了;紅石榴扮成鄭願的“舅舅(當然就是石榴紅),住進了青州的一客棧裡;那天下雷雨,紅石榴和鄭願在同一個房間裡換衣服,紅石榴的抹胸是鄭願解開的;然後發生了男歡女愛這一類的事情;然後是鄭願又去勾引老闆娘,卻騙紅石榴去睡覺;然後是鄭願和花深深在紅石榴當面做那件事;然後是紅石榴服毒自盡;然後不知道了。
秦中來的心被痛苦和憤怒塞滿了,他真恨不能自己從未認識過鄭願,從未和鄭願做過朋友。
如果鄭願當時在場,秦中來真的會和鄭願拚命。
他真的沒想到,鄭願竟是這種人。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秦中來還不會苦惱到現在這個境地。
但後來偏偏出了一件事,這件事一發生,秦中來就快“萬劫不複”了。
七月十七晚,紅石榴好像有點清醒了,昏昏欲睡的秦中來又驚又喜。
紅石榴想喝酒,于是他陪她一起喝。
那天晚上月亮很好,漫天的螢火好美好美,四周的花木散發着淡淡的酒香。
酒是女兒紅。
紅石榴秀雅美麗的小臉上也泛着玉一般可愛的嫣紅。
她醉眼中的秋波搖得秦中來心慌意亂。
她絕口不提鄭願,他也不提,就像他們原先早就認識,是從小玩到大的伴侶。
他們談得很開心,酒也喝了許多。
最後,紅石榴醉态可掬地往桌下出溜,秦中來自然要去扶她,可紅石榴渾身軟得像沒了骨頭。
家人們都不知死到哪裡去了,秦中來隻得自己動手,他将紅石榴剛抱起來,她已開始嘔吐。
結果可想而知。
秦中來總不能讓紅石榴一身污穢地睡覺,偏偏家中仆婦一個也不見了。
秦中來抱着“嫂溺叔援以手”的古訓,開始收拾殘局,他甚至還平生第一次下廚,親手為紅石榴燒了碗酸辣湯醒酒。
秦中來累得滿頭大汗,為紅石榴換衣擦洗時,更是面紅耳赤,手忙腳亂,眼睛閉得緊緊的。
幸好紅石榴睡得很熟,而酸辣場燒了沒用。
秦中來好容易忙完了她,又開始忙着收拾桌上地下,收拾自己。
最後他用炭火将酸辣湯煨着,自己靠在椅中打噸。
四更天,紅石榴醒了,口裡喝着酸辣場,眼睛裡漸漸溢出了淚水。
她哭了,哭得哀哀欲絕。
其後發生的事情,秦中來事後想起來仍很糊塗,他隐隐記得當時自己沖動得厲害,發誓說他要她,他要娶她,愛護她,寵她愛她。
紅石榴哭得更傷心動情,秦中來忍不住吻了她一下。
然後事情就一發不可收拾。
秦中來充分理解了孔夫子說的“飲食男女,人之
那是三年前一個秋夜,秦中來被苦風凄雨吵得不能入睡,披衣而起,翻出本古棋譜,在燈下一把一式擺着玩。
秦中來的棋藝在江南一帶負有盛名。
然而秦中來自己卻一直認為“弈乃小道”,玩玩還行,不能廢寝忘食地去鑽研。
秦中來被人稱為“八方君子”,不是沒有原因的,泰中來笃信孔孟之道,而且對朱程理學精研有年,造詣頗深。
僅從他對圍棋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那種”君子”本色來。
秦中來擺到第三局棋時,家人睡眼惺松地敲門說門外有一個娃鄭的公子來訪。
秦中來又驚又喜。
光着腳就往門口跑,渾身被雨淋得透濕。
這位“鄭公子”,就是鄭願。
鄭願也是一身狼狽,身後還跟着個落湯雞般的“少年”,秦中來黑暗之中,也沒在意。
那個“少年”,就是紅石榴。
紅石榴渾身羅衫盡濕,發育得很好的胸脯令人“觸目驚心。
秦中來的臉刷地紅了,心中也怦怦亂跳起來。
他飛快地轉過眼睛,不敢再看,而且那個晚上再也沒朝紅石榴看一眼。
“非禮勿視”這句古訓,他四歲時就已牢記在心。
秦中來招呼家人,領鄭願和那個女孩子去更衣,自己卻坐在那裡發癡。
秦中來還是第一次被女人的胴體刺激得如此強烈。
以前雖也免不了偶爾“非禮”女人一眼,但那些女人不能和紅石榴相比,“非禮”的程度也不能和那天晚上相提并論。
秦中來發現,自己居然在想人非非,而且不可抑止。
雖然古聖賢曰:“淫于心而不淫于行,是謂聖人”。
但秦中來仍覺得有點羞愧,就好像自己做了賊似的。
因為他想起了一句俗語:“朋友妻,不可欺”。
他知道鄭願這小子身邊向來不缺女人,雖然“非妻”,終究還是關系密切,于是秦中來覺得自己不該“淫于心”。
當鄭願換好衣裳,進來相見時.秦中來都覺得臉紅。
鄭願告訴他說:自己将去高唐看看老家還有什麼親戚,順便探訪一下舊鄰,請他幫忙安置一下紅石榴。
然後鄭願把紅石榴的身世遭遇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
秦中來聽得熱血沸騰,當即滿回答應。
事後秦中來才知道,“安置”紅石榴是如何不容易。
一看見她,他就想入非非,常常走神。
而她呢,又客氣又冷淡,知禮得很,一心一意念着她的“大哥哥”鄭願。
秦中來的苦惱從那天晚上開始,一直到現在還沒結束,而且還不知要到何時才能結束。
他癡戀她,而她又癡戀着他的朋友。
那年他十七、鄭願十八、紅石榴十歲。
去年六月,紅石榴失魂落魄地回到金陵,站在秦中來面前。
秦中來幾乎已認不出她來了。
她蓬頭散發,衣飾不整,像個女丐,一個瘋了的女丐。
紅石榴隻說了一句話,就昏倒在地上。
她說的那句話是“大哥哥不要我。
” 秦中來接連六天守在她身邊,為她請大夫,為她趕蚊子,喂她吃藥,累得瘦了好幾斤。
紅石榴卻瘋瘋癫癫,一時哭一時笑,不住說着夢話。
秦中來從她纏雜不清的呓語中,整理出下列“事實”—— 紅石榴去找鄭願,找到了;紅石榴扮成鄭願的“舅舅(當然就是石榴紅),住進了青州的一客棧裡;那天下雷雨,紅石榴和鄭願在同一個房間裡換衣服,紅石榴的抹胸是鄭願解開的;然後發生了男歡女愛這一類的事情;然後是鄭願又去勾引老闆娘,卻騙紅石榴去睡覺;然後是鄭願和花深深在紅石榴當面做那件事;然後是紅石榴服毒自盡;然後不知道了。
秦中來的心被痛苦和憤怒塞滿了,他真恨不能自己從未認識過鄭願,從未和鄭願做過朋友。
如果鄭願當時在場,秦中來真的會和鄭願拚命。
他真的沒想到,鄭願竟是這種人。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秦中來還不會苦惱到現在這個境地。
但後來偏偏出了一件事,這件事一發生,秦中來就快“萬劫不複”了。
七月十七晚,紅石榴好像有點清醒了,昏昏欲睡的秦中來又驚又喜。
紅石榴想喝酒,于是他陪她一起喝。
那天晚上月亮很好,漫天的螢火好美好美,四周的花木散發着淡淡的酒香。
酒是女兒紅。
紅石榴秀雅美麗的小臉上也泛着玉一般可愛的嫣紅。
她醉眼中的秋波搖得秦中來心慌意亂。
她絕口不提鄭願,他也不提,就像他們原先早就認識,是從小玩到大的伴侶。
他們談得很開心,酒也喝了許多。
最後,紅石榴醉态可掬地往桌下出溜,秦中來自然要去扶她,可紅石榴渾身軟得像沒了骨頭。
家人們都不知死到哪裡去了,秦中來隻得自己動手,他将紅石榴剛抱起來,她已開始嘔吐。
結果可想而知。
秦中來總不能讓紅石榴一身污穢地睡覺,偏偏家中仆婦一個也不見了。
秦中來抱着“嫂溺叔援以手”的古訓,開始收拾殘局,他甚至還平生第一次下廚,親手為紅石榴燒了碗酸辣湯醒酒。
秦中來累得滿頭大汗,為紅石榴換衣擦洗時,更是面紅耳赤,手忙腳亂,眼睛閉得緊緊的。
幸好紅石榴睡得很熟,而酸辣場燒了沒用。
秦中來好容易忙完了她,又開始忙着收拾桌上地下,收拾自己。
最後他用炭火将酸辣湯煨着,自己靠在椅中打噸。
四更天,紅石榴醒了,口裡喝着酸辣場,眼睛裡漸漸溢出了淚水。
她哭了,哭得哀哀欲絕。
其後發生的事情,秦中來事後想起來仍很糊塗,他隐隐記得當時自己沖動得厲害,發誓說他要她,他要娶她,愛護她,寵她愛她。
紅石榴哭得更傷心動情,秦中來忍不住吻了她一下。
然後事情就一發不可收拾。
秦中來充分理解了孔夫子說的“飲食男女,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