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藏寶巨穴

關燈
,倏地一閃不見。

     五虎門的那個漢子見狀,隻覺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怔在那兒,一時不知所措。

     這時,大涼山有五六個人護在軒轅塑像前,另有幾個人爬上了蓮台;聽了那聲大叫,都驚呆了。

     一個年逾五旬、面目清癯的老者叫道:“老二,走,咱先給老四了結完這筆賬再說。

    ” 兩人聯袂,兵刃出手,道道銀虹迫向那個虬髯漢子;那漢子一時招架不及,驚叫連聲,躍退數步,見有幾個同門弟子來援手,怒吼了聲,反撲回去。

     “想以多取勝嗎!”另一個大涼山寨的人大喝一聲,揮舞大棍加入戰團。

    刹那間,刀光劍影攪在一處。

     登上軒轅神像的一個手持鐵锏的漢子從道教祖師頸後伸進手去,一通亂摸,毫無聽獲,稍一猶豫,從懷裡抽出一柄匕首,向泥胎兩眼剜去。

    但聽暗器破風,“嗤嗤”聲響,三隻鋼镖挾嘯打來。

    那漢子吃了一驚,連忙揮锏格擋,“铛”的一響,一隻鋼镖斜飛出去;他一個“鳳點頭”避開一隻。

    怎奈,打向他中路的鋼镖後發先至,“撲”的聲射入小腹;他慘叫一聲,由七八丈高的佛像身上仰跌下來。

    “嘭”的聲悶響,落地不起,嘴角流出污血。

     厮鬥雙方都吃一驚,然而,手底下卻絲毫沒緩…… 靈官神像那邊也有十幾個人惡鬥在一處。

    先時,有一個漢子見那靈官右手擎降魔寶劍,左手托着金印,竟疑那金印是寶物,‘嗖”地拔地而起、騰身數丈,伸手奪下,豈知,寒光電閃,一口飛刀挾嘯打來,“撲”地紮入他背心,慘叫一聲,跌落地上,抽搐幾下,再也不動。

    直到臨死前他才知道那金印不過是一塊泥巴,外面塗了金粉;心裡尚在暗歎:“白費勁了……” “是哪個烏龜王八蛋下的手!”一個手持鍊子錘的粗豪漢子大聲喝罵——他是死去那人的堂兄弟,俗話說上陣親兄弟,他不能不绐堂兄弟報仇。

     ——沙場是一經見血,便即眼紅! 數丈外,一個梢瘦漢子手裡正掂着兩口飛刀。

     他呼哨一聲,正要帶着五六個漢子一擁而上,但見斜刺裡忽地闖出一個燕颔虎頸的高大漢子,徑向那方泥塑的金印撲去。

    堂弟因那方金印而死,豈能任其落在外人手裡,他略一遲疑,鍊子錘倏地一式“七星落地”,向那燕颔虎頸漢子打去。

    “嘭”的一聲,擊中敵人頭顱,登時腦漿、污血四濺——那燕颔虎頸漢子一聲沒哼,撲倒地上。

     使鍊子錘的粗豪漢于正在冷笑,卻見寒光電閃,一口飛刀插進他咽喉,喉嚨裡“嗝嗝”響了兩聲,仰天跌倒地上。

     這幾人的首領如夢方醒,呼哨一聲,揮舞竹節鋼鞭撲了上去,那個手掂飛刀的漢子撤出柄單刀招架。

     頃刻鬥在一處,刀、鞭相交,铿锵作響。

    雙方同夥也捉對兒厮殺起來…… 正在這時,忽聽有人叫道:“弟兄們,寶貝沒在這兒,在這道觀後面的山洞裡!” 大殿裡的仿佛聽到一道聖旨,即刻停下厮鬥,隻稍頓了頓,便喊叫着往殿後撲去。

     由三皇殿至常道觀後門,途經兩座大殿,兩個院落,而匆匆奔進的盡是些勁裝佩刀的江湖豪客,僅在适才,他們還你死我活地刀兵相向,然而此刻,他們卻都相安無事,道路窄時,竟意外地出現互相謙讓。

     及待來到觀後,眼前情勢卻使這些豪客大吃一驚:山崖前雖不甚開闊,卻也有一片數十丈方圓的草坪,崖間野藤、雜草叢生,間或幾株虬松;卻仍可見藤後隐約一個洞口——藏寶,儲物确乎隐蔽。

     ——衆人更加相信寶物便在此間。

     然而,山崖前卻齊刷刷地站了三十幾位灰衣道士,手裡都握着明晃晃長劍,一個個怒目噴火,當先一個年逾五旬的道長:他劍眉朗目,颔下三縷如墨長髯,頭戴黃楊木道冠,杏黃道袍,翠綠絲縧;絲縧随着山風飄擺……氣勢凜然,好一副仙風道骨。

    ——正是育城派長老廣元道長。

     “諸位施主,貧道廣元,忝為青城派長老。

    ”廣元氣定心閑,侃侃而言:“按理說,諸位施主所要找的珍寶既在青城山宮現之内,便應歸敝派所有;然而,這珍寶之事實屬以訛傳訛、子虛無有! 諸位已經毀了天師洞的三皇殿,試問,哪位施主當真得到了寶物? 但是,卻已有十數位武林朋友倒在血泊裡! 諸位散了吧,莫再受人愚弄、妄自搭進自己性命。

    ” 廣元的話音剛落,便聽群豪中一個聲音叫道:“休聽他一派胡言,寶物在青城山不假,但你青城派便想因之獨吞那些寶物可不行——我們的幾位兄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