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瞞天過海

關燈
齡女郎,穿一身紫花勁裝,披着翠綠鬥篷。

     但見她俊目一睃洞中情勢,登時柳眉豎立,馬鞭指點曹青雲厲聲喝道:“曹青雲,你欺師叛道,為江湖武林人物所不齒,還敢躍武揚威嗎?” 來者正是莫希斌的女兒錦江花姑莫秀英。

     曹青雲萬萬沒有料到莫秀英會在這種情況下突兀現身,驚得目瞪口呆。

     恰在這時,一個人影騰身而起,手裡握着明晃晃的餐刀向曹青雲撲去…… 其人正是蒙夏雲燕關照、賞他一口飯吃的耿兆惠。

     路逢淫雨、投宿白馬山莊之後,耿兆惠隻以為占有秦麗蓉的時機已到,不由興奮得每根汗毛都豎立起來: 好女孩真是一本美妙絕倫的書,她能教會你如何去愛,她能使男人粗暴的性情變得溫柔,她能使男人的智慧閃出光芒。

     她是一本愛的大全,通篇都寫滿了溫柔和愛…… 耿兆惠隻以為這本書如今已捧在自己手裡,他把邪惡的占有欲悄悄藏在心底,對秦麗蓉表現着充分的溫柔和體貼;一直到他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才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

     然而,就在他準備撲上去,把暖玉溫香擁進懷裡的時候,竟突地覺得一陣天旋地轉,腳底下打了個趔趄,随即歪倒在地上。

     他昏迷過去了。

    及待蘇醒過來,他驚愕地發現自己已經成了俘虜!——兩個莊丁打扮的粗壯漢子正攙架着他往一輛大車走去。

     他的前面還有個和他年紀仿佛的青年也是被人架着,正被弄上大車。

    車旁站着個又高又瘦的漢子,他手裡握着很長鞭,看形象是個車夫,卻是一副頤指氣使、趾高氣揚的樣子。

     耿兆惠不知道自己究竟如何落在對方的手裡,更無從知道對方是什麼人,便是眼下這是何處也不得而知。

     就在這瞬間,西川二鬼闵氏兄弟的形象莫名其妙地闖進了他的腦海:“看這人的樣子和闵氏兄弟何其相似,莫非……” 他心思一動,情不自禁地問架着自己胳膊的漢子:“請問,閣下是紅衣幫的嗎!” “啪”的聲,他的臉上挨了一記,那人冷冷道:“少說廢話,小心割了你的舌頭!” 無論是誰,挨了耳光都不會高興,但,耿兆惠卻是個例外。

    他挨了人家這個耳光之後,心裡竟豁然開朗——很明顯,對方這個耳光已在無形中告訴他:自己是紅衣幫的。

     “紅衣幫”這三個字對耿兆惠來說實在是個誘惑——當時,他出外打聽秦懷德夫婦的情況時,得到的是卧虎山莊和太湖十三塢、東西天日山都已經投靠了紅衣幫;雙方化幹戈為玉帛、歡天喜地回紅衣幫總舵的消息。

     這等等一切當然是紅衣幫的人有意這麼做的,它具一石三鳥之效——無論是卧虎山莊、太湖十三塢,還是東西天目山在江湖道上都是一派勢力,有仇家,也勢必有朋友,如果是他三家被“擄”去紅衣幫,難免會有人設謀搭救——紅衣幫等人雖不怕,終究也是件麻煩事。

    而倘若他三家投靠了紅衣幫,那麼,也就不會有人來管這樁閑事了。

    這是其一。

     其二:連卧虎山莊、太湖十三塢、東西天目山這麼大的幫派勢力都投靠了紅衣幫,對江湖武林中的其他小門小派足可起一定的威懾作用。

     其三,這消息必定不胫而走,傳入牡丹宮去——兩河之間牡丹宮的探馬、眼線勢必不少——除瓦解牡丹宮人物的鬥志外,還可以使他們認為紅衣幫已回自己的總舵了,勢必疏于防範。

     誠然,江湖道上兵不厭詐,也肯定會有人不信紅衣幫放出的風,卻仍足可以起到混淆視聽的作用。

     然而,耿兆惠是全然相信的。

     是啊,十三塢全體都投靠了紅衣幫,自己一個小小的塢主還有什麼猶豫的:投靠紅衣幫,别無選擇。

     他之所以沒把實際情況告訴秦麗蓉,一是怕她接受不了父母投靠紅衣幫這個事實,又擔心她認為父母既安然無恙,便安下心來在中原江湖道上尋找西門吹雪…… 如今,自己已經成了紅衣幫的俘虜,也就不必費力去找,隻需向對方表明自己的心志就完事大吉了。

     于是,他沖着那個打了他一記耳光的粗壯漢子道:“麻煩閣下告訴此間貴幫首領,便說太湖十三連環塢的耿兆惠求見,在下有要事禀告。

    ” 那漢子冷冷道:“要和你說話的時候自然找你,此刻還是給老子放乖點,免得皮肉受苦!” 那漢子嘴裡雖這麼說,卻還是在把耿兆惠放進篷車後,即刻把情況禀報給香主邱成知道。

     傍午打尖時,邱成當真接見了耿兆惠…… 當一行人被天泉派劫進洞來的時候,耿兆惠可吓壞了,以為這一次性命難保;豈知,曹青雲竟也投靠了紅衣幫,結果鬧了一場虛驚——從階下囚轉瞬間又成為座上賓。

     他确曾一度為自己見機得早而暗暗慶幸,卻沒料到,莫希斌和莫秀英先後回洞,緻使情勢急轉直下;他又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明智了。

     莫希斌顯露武功,舉手投足間鬥殺邱成,重創夏雲燕,黑白無常逃之夭夭——實難想象紅衣幫高手竟如此不堪一擊。

     就在這瞬間,幾個念頭飛塊地在耿兆惠的腦海裡閃過——盡管莫希斌已被曹青雲打成重傷,而他自己也受傷不輕,如今,莫秀英又莅臨洞中,曹青雲還招架得住嗎? 更何況,洞裡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