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失蹤案
關燈
小
中
大
的展覽。
喜歡藝術的人,這裡是最好的地方,而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它的外形。
龐畢度文化中心在當地稱為“波堡”,設計之初,乃延請意大利和英國的設計師共襄盛舉。
整體設計很大膽,正面的玻璃窗是以外露的鋼筋骨架所支撐,乍看之下有點像是未來的建築物,現代感十足,許多第一次看到的人都很不能接受這種超前衛的造型,而它的顔色和外型一樣十分突出,不論是骨架或内部的裝飾,全塗以鮮紅,鮮黃和藍色等醒目的顔色。
許多的法國人對這幢建築物都不怎麼以為然,甚至宣稱他們極痛恨這幢建築物,在落成之後還有人來這裡舉牌子抗議,要拆掉這幢建築物,盡管如此,這個地方還是吸引了大量的觀光客,成為巴黎最有特色也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
葉亦深在巴黎念書時有一個非常要好的同學,叫做皮那,他和葉亦深一樣,都對藝術品非常熱衷,他比葉亦深用功,功課經常都是名列前茅,葉亦深除了鑒賞力比他好以外,繪畫的能力和其他的部分和他相比就遠遠不及了。
皮那的藝術天分這樣的高,外表卻很平凡,以一個法國人來說,他實在算不上是什麼美男子,也沒有法國人的浪漫和多情。
他是個很少運動的人,皮膚白皙,像個女生,而且還是個近視眼,一付大眼鏡是他的标志;他的身高不高,隻有一百七十五公分左右,加上身材亦不壯碩,是以看起來相當斯文。
在學校時他和葉亦深比較談得來,經常一起到各地的畫廊和藝術館參觀,兩人也經常一起去寫生;周末,假日時也常在一起喝酒什麼的,兩人感情甚笃。
皮那在校時就已經展現出他極高的藝術天分,葉亦深那時常想他可能會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這一點葉亦深很有自信,因為他相信皮那的才華,也相信自己的鑒賞力。
畢業之後,葉亦深回到了美國開畫廊,皮那則進了龐畢度文化藝術中心服務,一方面也從事繪畫的創作。
兩人雖然分開兩地,可是一直沒有間斷通信,兩人的友誼從沒有因為時空的分隔而淡化;反而因為難得的機會可以聯絡,總是珍惜每一次通話和信件的往來,或是見面的時光。
皮那總是叫葉亦深快回到巴黎和他一起工作,兩人合作開一家畫廊。
葉亦深也這麼想,可是,很多事情并沒有辦法盡如人意。
這次葉亦深到巴黎,因為有點倉促,也想順便給他一個驚喜,所以事先并未通知他,就直奔龐畢度文化藝術中心。
可是當葉亦深到了那裡,卻找不到皮那,裡面的工作人員告訴葉亦深:“皮那生病,請了病假。
” 葉亦深一聽他生病,心裡很是着急,馬上就開車往他家去。
皮那一直是與他父母親同住,這對法國人來說是極少見的,或許是因為皮那是長子的關系,他竟然也能像中國人一樣孝順,葉亦深在巴黎念書時常去他家,曾見過他的父母親,他們對葉亦深就像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
皮那的父親是一個海洋生物學家,他的工作是研究海底的生物,這是一項很冷門的工作,不但工作難度高,過程中也往往有着很高的危險性,海實在太大了,沒有人敢說他可以在海裡絕不發生意外的。
但是做這一行的人都不會改行,他的父親也不例外,好像生死與海洋之美相比都顯得微不足道。
全世界各地,都有少數人在從事這項工作,但是對海洋生物的研究最為先進也最為成功的國家,還是以法國為第一。
他的父親在法國的這一行裡有着很崇高的地位,他發現了許多前人不知的海中生物,對研究海底生物的生活習性也有很大的貢獻。
他的父親一眼看上去,就可以看得出來是個有學問的人,他有着很内型的學者外表,經常戴着厚重的金邊近視眼鏡,說話溫文而有禮,很有學者風範。
葉亦深每次去他家,皮那的父親都會很親切的說一些關于海洋生物的故事給他聽。
其中,他父親最常講的故事,就是美人魚的故事。
他的父親說他曾經在挪威的海域内,見過美人魚,并且還被那美人魚救過。
邁可之前都沒插什麼嘴,這時不相信又很詫異的插口道:“美人魚!這怎麼可能!他一定是看錯了。
” 葉亦深回道:“我當時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他的父親很堅持,而且很肯定的說,那是一支美人魚。
” 邁可不以為然:“我們所說的美人魚,其實是一種叫‘海牛’的生物,并非真的是什麼人魚,那隻是一種上半身是人形,下半身是魚尾的動物。
” 葉亦深攤了攤手,意思是他也沒有辦法,這是皮那父親說的話,并非他的意思。
邁可揮揮手:“算了,這不是重點,後來呢?”
喜歡藝術的人,這裡是最好的地方,而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它的外形。
龐畢度文化中心在當地稱為“波堡”,設計之初,乃延請意大利和英國的設計師共襄盛舉。
整體設計很大膽,正面的玻璃窗是以外露的鋼筋骨架所支撐,乍看之下有點像是未來的建築物,現代感十足,許多第一次看到的人都很不能接受這種超前衛的造型,而它的顔色和外型一樣十分突出,不論是骨架或内部的裝飾,全塗以鮮紅,鮮黃和藍色等醒目的顔色。
許多的法國人對這幢建築物都不怎麼以為然,甚至宣稱他們極痛恨這幢建築物,在落成之後還有人來這裡舉牌子抗議,要拆掉這幢建築物,盡管如此,這個地方還是吸引了大量的觀光客,成為巴黎最有特色也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
葉亦深在巴黎念書時有一個非常要好的同學,叫做皮那,他和葉亦深一樣,都對藝術品非常熱衷,他比葉亦深用功,功課經常都是名列前茅,葉亦深除了鑒賞力比他好以外,繪畫的能力和其他的部分和他相比就遠遠不及了。
皮那的藝術天分這樣的高,外表卻很平凡,以一個法國人來說,他實在算不上是什麼美男子,也沒有法國人的浪漫和多情。
他是個很少運動的人,皮膚白皙,像個女生,而且還是個近視眼,一付大眼鏡是他的标志;他的身高不高,隻有一百七十五公分左右,加上身材亦不壯碩,是以看起來相當斯文。
在學校時他和葉亦深比較談得來,經常一起到各地的畫廊和藝術館參觀,兩人也經常一起去寫生;周末,假日時也常在一起喝酒什麼的,兩人感情甚笃。
皮那在校時就已經展現出他極高的藝術天分,葉亦深那時常想他可能會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這一點葉亦深很有自信,因為他相信皮那的才華,也相信自己的鑒賞力。
畢業之後,葉亦深回到了美國開畫廊,皮那則進了龐畢度文化藝術中心服務,一方面也從事繪畫的創作。
兩人雖然分開兩地,可是一直沒有間斷通信,兩人的友誼從沒有因為時空的分隔而淡化;反而因為難得的機會可以聯絡,總是珍惜每一次通話和信件的往來,或是見面的時光。
皮那總是叫葉亦深快回到巴黎和他一起工作,兩人合作開一家畫廊。
葉亦深也這麼想,可是,很多事情并沒有辦法盡如人意。
這次葉亦深到巴黎,因為有點倉促,也想順便給他一個驚喜,所以事先并未通知他,就直奔龐畢度文化藝術中心。
可是當葉亦深到了那裡,卻找不到皮那,裡面的工作人員告訴葉亦深:“皮那生病,請了病假。
” 葉亦深一聽他生病,心裡很是着急,馬上就開車往他家去。
皮那一直是與他父母親同住,這對法國人來說是極少見的,或許是因為皮那是長子的關系,他竟然也能像中國人一樣孝順,葉亦深在巴黎念書時常去他家,曾見過他的父母親,他們對葉亦深就像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
皮那的父親是一個海洋生物學家,他的工作是研究海底的生物,這是一項很冷門的工作,不但工作難度高,過程中也往往有着很高的危險性,海實在太大了,沒有人敢說他可以在海裡絕不發生意外的。
但是做這一行的人都不會改行,他的父親也不例外,好像生死與海洋之美相比都顯得微不足道。
全世界各地,都有少數人在從事這項工作,但是對海洋生物的研究最為先進也最為成功的國家,還是以法國為第一。
他的父親在法國的這一行裡有着很崇高的地位,他發現了許多前人不知的海中生物,對研究海底生物的生活習性也有很大的貢獻。
他的父親一眼看上去,就可以看得出來是個有學問的人,他有着很内型的學者外表,經常戴着厚重的金邊近視眼鏡,說話溫文而有禮,很有學者風範。
葉亦深每次去他家,皮那的父親都會很親切的說一些關于海洋生物的故事給他聽。
其中,他父親最常講的故事,就是美人魚的故事。
他的父親說他曾經在挪威的海域内,見過美人魚,并且還被那美人魚救過。
邁可之前都沒插什麼嘴,這時不相信又很詫異的插口道:“美人魚!這怎麼可能!他一定是看錯了。
” 葉亦深回道:“我當時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他的父親很堅持,而且很肯定的說,那是一支美人魚。
” 邁可不以為然:“我們所說的美人魚,其實是一種叫‘海牛’的生物,并非真的是什麼人魚,那隻是一種上半身是人形,下半身是魚尾的動物。
” 葉亦深攤了攤手,意思是他也沒有辦法,這是皮那父親說的話,并非他的意思。
邁可揮揮手:“算了,這不是重點,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