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漏網之魚
關燈
小
中
大
打噴嚏,好在沒什麼大礙。
看到他仍很有精神,我才放下心來,坐在陳忠面前道:“陳忠,你沒事吧?” 陳忠大大打了個噴嚏,道:“沒事,将軍。
”他又道:“那幾個會打彈子的人呢?” 我笑了笑,道:“他們有心加入橫野軍,現在我給他們安排了一間房,等一會就去看看他們。
”原先我覺得馮奇他們可疑,但這次是馮奇救了我一命,那他絕對不會對我不利,我也找不到理由再不答應了。
陳忠猶豫了一下,道:“将軍,有件事我想告訴你,那馮奇我似乎以前見過。
” “你見過?”我皺了皺眉。
陳忠性情敦厚,平常放假也不怎麼出營,交友并不廣闊,我都不知他怎麼會見過馮奇。
陳忠吞吞吐吐地道:“大概……我也說不準,但我總覺得,當初我在路将軍手下見過他。
樣子記不太清了,但背後插把彈弓,我記得很清楚。
先前我就覺得眼熟,此時見他出手,更不會錯。
” 軍中用彈弓的絕無僅有,我從來也沒聽說過有誰用彈弓的,陳忠應該不會記錯。
我心頭一震,道:“是路恭行?”二太子在帝都破圍之戰勝利後向文侯發難,派路恭行攻打太子的東宮,當時陳忠也在路恭行手下。
我道:“是攻打太子那次麼?” 陳忠點了點頭,道:“路将軍當時訓練了一支決死隊,其中好像就有一個打彈弓的。
” 馮奇是決死隊的人!我大吃一驚。
當時路恭行奉二太子之命捉拿太子,被我帶着四十九個巨斧武士在東宮觀景台死守。
那一戰,巨斧武士全軍覆沒,也幸虧陳忠臨陣倒戈,路恭行才功虧一篑。
最後發動攻擊的是路恭行手下一隊身着黑衣的武士,那些武士用的都是短刀,并不曾見有用這種法統的細劍。
我正想問陳忠是不是看錯了,但話還沒出口,心中便知不該說這些。
陳忠說話不多,但說一是一,絕不是信口開河之人,他能說出來,自是确定了,我若不相信他,隻怕陳忠會多心,這話又咽了回去。
曹聞道在一邊插嘴道:“統制,要不要我将他們抓起來拷問?” 我搖了搖頭,道:“不管怎麼說,此番他們救了我一命。
功未賞,卻無端拷問,于理上說不清。
這樣吧,我與廉百策一起去問問他們。
”廉百策足智多謀,也極善察顔觀色,讓他一塊兒去問話,定能問出底細來。
曹聞道道:“要不,我帶幾十個弟兄同去。
” “不必了,他們先前救我,自然沒有害我之心,帶人過去,隻怕他們要多心。
”我笑了笑,又道:“說不定,他們另有打算,說清楚便可。
” 曹聞道急道:“如果他們真是路恭行的決死隊殘部,萬一想為主上報仇,那怎麼辦?” “不會的。
要報仇,我在蛇人手上時,他們有的是機會,不會等到這時。
” 曹聞道想了想,道:“也對。
我去叫廉百策進來。
” 廉百策現在在橫野軍中頗受我重用,不過他這人也太會多心,若隻是叫個士兵去叫他過來,隻怕廉百策會胡思亂想。
曹聞道雖然粗魯,但這些地方倒也細心得很。
過了一會兒,曹聞道帶着廉百策過來了。
他被木昆擒住後,此時仍然驚魂未定,一見到我,便行了個大禮道:“楚将軍,末将萬死,讓将軍置于險地……” 我道:“廉兄,别說這些沒要緊的話,和我一塊兒去問問馮奇。
” 廉百策一怔,道:“怎麼了?” 我将陳忠的話約略說了一遍,廉百策皺起眉頭,道:“陳忠将軍說的?那不會錯。
可是他們到底有什麼打算?” 曹聞道在一邊笑了笑,道:“二太子已被斬首,他們樹倒猢狲散,大概想投靠統制了。
” 他這話剛一出口,廉百策臉上登時一紅。
我心知這話又犯了他的心病,忙道:“古人說得好,良禽擇木而栖,這也是英雄所為。
走吧。
” 廉百策看了我一眼,也沒說話,但眼中已帶了感激之色。
良禽擇木而栖這話自然不錯,但也談不上英雄所為,他先前在邵風觀落難時背棄了邵風觀,心中大概也一直後悔,我這話自然讓他甚是感動。
馮奇他們歇息的是橫野軍駐營的一間空房裡。
我們一進去,馮奇他們正在吃着饅頭夾牛肉。
他們夾在軍中進入東平城,隻怕路上也吃了不少苦頭,此時正吃得熱火朝天,我們一進門,他們放下饅頭,十個人齊齊站直。
我看了他們一眼,微笑道:“馮将軍,好。
” 馮奇大吃一驚,有點口吃地道:“楚……楚将軍,你是說收我們了?” 我坐了下來,道:“這個自然。
不過我也有句話想問問你們。
” 馮奇看了看同伴一眼,把嘴裡的牛肉和饅頭咽了下去,道:“楚将軍,我想也瞞不過你的,我們本是路将軍麾下決死隊成員。
” 這倒輪到我和廉百策大吃一驚了。
我帶廉百策過來,本就是想旁敲側擊,看出他們的底細,沒想到馮奇竟然直言相告。
我道:“果然是麼?那你先前為何不說?” 馮奇道:“末将既是這個身份,戰前若是直言相告,楚将軍你豈能相信我們?不殺我們便是您的忠厚了。
” 我笑了。
的确,要不是他們救了我一次,若知道他們是決死隊成員,打死我也不敢相信他們。
我道:“你們既是路将軍麾下,為何又要投入我軍中?” 馮奇忽地笑了笑,笑容中帶着苦澀,道:“敗軍之将,原本實在不該再抛頭露面了。
我們十人号稱十劍斬,小人是什長。
那次路将軍奉二殿下之命攻打東宮,已知勝機極微,便對我們說,若是東宮一戰成功,我們便突入禁中,趁亂擒住帝君,否則,”他頓了頓,道:“要我們日後投入楚将軍麾下。
” 我吃了一驚。
二太子起事前,我已經是文侯的親信了,而路恭行作為二太子的親信,該與我勢不兩立,怎麼還會有這等命令?我道:“真的?” 馮奇道:“我們兄弟原本也想不通,但這些日子,慢慢也知道路将軍深意。
路将軍當日隻說,到時楚将軍問起原恩,便說養虎為患,終須有制虎之人就行了。
” 我恍然大悟。
路恭行自盡前跟我說過,文侯總有一日會有不臣之心,要我當心。
他知道二太子事若不成,朝中定再無能制住文侯之人,唯有希望能有與文侯抗衡的人出現,隻是我沒想到他會對我這麼有期待。
我真不知該說什麼,在東宮,我與路恭行鬥得天翻地覆,那時我對他毫不容情,他對我倒總有些猶豫。
也許,那時他就知道二太子非成事之人,但各為其主,既然走上這條路,就祟也沒有回頭的可能了。
我歎了口氣,道:“路将軍就相信我能收留你們麼?” 馮奇猶豫了一下,道:“我們原本也有所懷疑,不敢貿然前來。
但路将軍說,時之英雄,唯楚将軍仁義寬厚,雖與路将軍走的不是一條路,可是與路将軍的目标卻是一樣。
帝國的将來,終将靠楚将軍一力承擔。
” 我苦笑了一下,心中卻翻滾不定。
路恭行也太看得起我了,可是我真能做到他期望的那樣麼?馮奇大概見我默然不語,又道:“楚将軍,末将不敢居功市恩,若楚将軍不願收留我們,末将等也不敢心存怨心,終老于山林,願已足矣。
” 我想了想,道:“馮将軍既然不棄,那就留在我軍中吧。
” 馮奇臉上露出喜色,道:“真的?”他們十個人忽地齊齊跪下,道:“謝楚将軍收留之恩。
” 他們是路恭行的舊部,以文侯的手段,我若不收留他們,他們就隻有化名亡命,逃到沒有人煙的地方去了。
他們一身本領非凡,路恭行訓練他們,定然花了極大力氣。
攻打東宮一役,路恭行自己也知道難有勝機,大概不忍心讓這十個好手白白送死,才給他們指點了這條後路。
我沒想到路恭行死後,還給了我這般一個人情。
也許,真的是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離開馮奇他們的居處,廉百策低聲道:“楚将軍,此事要不要瞞着文侯大人?” 我詫道:“為什麼要瞞着文侯大人?當時各為其主,現在他們願為國出力,那是好事。
回帝都後我便向文侯大人禀報,大人定會首肯的。
” 當初在符敦城,我因為中了陶守拙的計策,害死了蕭心玉,後來不敢向文侯說起,但文侯一語就道破,那時我就吓得魂飛魄散。
這件事不管從哪方面來說,我都不敢再瞞着文侯。
廉百策聽我這麼說,張了張嘴,似乎還要再說什麼,但還是沒說。
半晌,他才道:“将軍,不管怎麼說,這一戰我們還是勝了。
”
看到他仍很有精神,我才放下心來,坐在陳忠面前道:“陳忠,你沒事吧?” 陳忠大大打了個噴嚏,道:“沒事,将軍。
”他又道:“那幾個會打彈子的人呢?” 我笑了笑,道:“他們有心加入橫野軍,現在我給他們安排了一間房,等一會就去看看他們。
”原先我覺得馮奇他們可疑,但這次是馮奇救了我一命,那他絕對不會對我不利,我也找不到理由再不答應了。
陳忠猶豫了一下,道:“将軍,有件事我想告訴你,那馮奇我似乎以前見過。
” “你見過?”我皺了皺眉。
陳忠性情敦厚,平常放假也不怎麼出營,交友并不廣闊,我都不知他怎麼會見過馮奇。
陳忠吞吞吐吐地道:“大概……我也說不準,但我總覺得,當初我在路将軍手下見過他。
樣子記不太清了,但背後插把彈弓,我記得很清楚。
先前我就覺得眼熟,此時見他出手,更不會錯。
” 軍中用彈弓的絕無僅有,我從來也沒聽說過有誰用彈弓的,陳忠應該不會記錯。
我心頭一震,道:“是路恭行?”二太子在帝都破圍之戰勝利後向文侯發難,派路恭行攻打太子的東宮,當時陳忠也在路恭行手下。
我道:“是攻打太子那次麼?” 陳忠點了點頭,道:“路将軍當時訓練了一支決死隊,其中好像就有一個打彈弓的。
” 馮奇是決死隊的人!我大吃一驚。
當時路恭行奉二太子之命捉拿太子,被我帶着四十九個巨斧武士在東宮觀景台死守。
那一戰,巨斧武士全軍覆沒,也幸虧陳忠臨陣倒戈,路恭行才功虧一篑。
最後發動攻擊的是路恭行手下一隊身着黑衣的武士,那些武士用的都是短刀,并不曾見有用這種法統的細劍。
我正想問陳忠是不是看錯了,但話還沒出口,心中便知不該說這些。
陳忠說話不多,但說一是一,絕不是信口開河之人,他能說出來,自是确定了,我若不相信他,隻怕陳忠會多心,這話又咽了回去。
曹聞道在一邊插嘴道:“統制,要不要我将他們抓起來拷問?” 我搖了搖頭,道:“不管怎麼說,此番他們救了我一命。
功未賞,卻無端拷問,于理上說不清。
這樣吧,我與廉百策一起去問問他們。
”廉百策足智多謀,也極善察顔觀色,讓他一塊兒去問話,定能問出底細來。
曹聞道道:“要不,我帶幾十個弟兄同去。
” “不必了,他們先前救我,自然沒有害我之心,帶人過去,隻怕他們要多心。
”我笑了笑,又道:“說不定,他們另有打算,說清楚便可。
” 曹聞道急道:“如果他們真是路恭行的決死隊殘部,萬一想為主上報仇,那怎麼辦?” “不會的。
要報仇,我在蛇人手上時,他們有的是機會,不會等到這時。
” 曹聞道想了想,道:“也對。
我去叫廉百策進來。
” 廉百策現在在橫野軍中頗受我重用,不過他這人也太會多心,若隻是叫個士兵去叫他過來,隻怕廉百策會胡思亂想。
曹聞道雖然粗魯,但這些地方倒也細心得很。
過了一會兒,曹聞道帶着廉百策過來了。
他被木昆擒住後,此時仍然驚魂未定,一見到我,便行了個大禮道:“楚将軍,末将萬死,讓将軍置于險地……” 我道:“廉兄,别說這些沒要緊的話,和我一塊兒去問問馮奇。
” 廉百策一怔,道:“怎麼了?” 我将陳忠的話約略說了一遍,廉百策皺起眉頭,道:“陳忠将軍說的?那不會錯。
可是他們到底有什麼打算?” 曹聞道在一邊笑了笑,道:“二太子已被斬首,他們樹倒猢狲散,大概想投靠統制了。
” 他這話剛一出口,廉百策臉上登時一紅。
我心知這話又犯了他的心病,忙道:“古人說得好,良禽擇木而栖,這也是英雄所為。
走吧。
” 廉百策看了我一眼,也沒說話,但眼中已帶了感激之色。
良禽擇木而栖這話自然不錯,但也談不上英雄所為,他先前在邵風觀落難時背棄了邵風觀,心中大概也一直後悔,我這話自然讓他甚是感動。
馮奇他們歇息的是橫野軍駐營的一間空房裡。
我們一進去,馮奇他們正在吃着饅頭夾牛肉。
他們夾在軍中進入東平城,隻怕路上也吃了不少苦頭,此時正吃得熱火朝天,我們一進門,他們放下饅頭,十個人齊齊站直。
我看了他們一眼,微笑道:“馮将軍,好。
” 馮奇大吃一驚,有點口吃地道:“楚……楚将軍,你是說收我們了?” 我坐了下來,道:“這個自然。
不過我也有句話想問問你們。
” 馮奇看了看同伴一眼,把嘴裡的牛肉和饅頭咽了下去,道:“楚将軍,我想也瞞不過你的,我們本是路将軍麾下決死隊成員。
” 這倒輪到我和廉百策大吃一驚了。
我帶廉百策過來,本就是想旁敲側擊,看出他們的底細,沒想到馮奇竟然直言相告。
我道:“果然是麼?那你先前為何不說?” 馮奇道:“末将既是這個身份,戰前若是直言相告,楚将軍你豈能相信我們?不殺我們便是您的忠厚了。
” 我笑了。
的确,要不是他們救了我一次,若知道他們是決死隊成員,打死我也不敢相信他們。
我道:“你們既是路将軍麾下,為何又要投入我軍中?” 馮奇忽地笑了笑,笑容中帶着苦澀,道:“敗軍之将,原本實在不該再抛頭露面了。
我們十人号稱十劍斬,小人是什長。
那次路将軍奉二殿下之命攻打東宮,已知勝機極微,便對我們說,若是東宮一戰成功,我們便突入禁中,趁亂擒住帝君,否則,”他頓了頓,道:“要我們日後投入楚将軍麾下。
” 我吃了一驚。
二太子起事前,我已經是文侯的親信了,而路恭行作為二太子的親信,該與我勢不兩立,怎麼還會有這等命令?我道:“真的?” 馮奇道:“我們兄弟原本也想不通,但這些日子,慢慢也知道路将軍深意。
路将軍當日隻說,到時楚将軍問起原恩,便說養虎為患,終須有制虎之人就行了。
” 我恍然大悟。
路恭行自盡前跟我說過,文侯總有一日會有不臣之心,要我當心。
他知道二太子事若不成,朝中定再無能制住文侯之人,唯有希望能有與文侯抗衡的人出現,隻是我沒想到他會對我這麼有期待。
我真不知該說什麼,在東宮,我與路恭行鬥得天翻地覆,那時我對他毫不容情,他對我倒總有些猶豫。
也許,那時他就知道二太子非成事之人,但各為其主,既然走上這條路,就祟也沒有回頭的可能了。
我歎了口氣,道:“路将軍就相信我能收留你們麼?” 馮奇猶豫了一下,道:“我們原本也有所懷疑,不敢貿然前來。
但路将軍說,時之英雄,唯楚将軍仁義寬厚,雖與路将軍走的不是一條路,可是與路将軍的目标卻是一樣。
帝國的将來,終将靠楚将軍一力承擔。
” 我苦笑了一下,心中卻翻滾不定。
路恭行也太看得起我了,可是我真能做到他期望的那樣麼?馮奇大概見我默然不語,又道:“楚将軍,末将不敢居功市恩,若楚将軍不願收留我們,末将等也不敢心存怨心,終老于山林,願已足矣。
” 我想了想,道:“馮将軍既然不棄,那就留在我軍中吧。
” 馮奇臉上露出喜色,道:“真的?”他們十個人忽地齊齊跪下,道:“謝楚将軍收留之恩。
” 他們是路恭行的舊部,以文侯的手段,我若不收留他們,他們就隻有化名亡命,逃到沒有人煙的地方去了。
他們一身本領非凡,路恭行訓練他們,定然花了極大力氣。
攻打東宮一役,路恭行自己也知道難有勝機,大概不忍心讓這十個好手白白送死,才給他們指點了這條後路。
我沒想到路恭行死後,還給了我這般一個人情。
也許,真的是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離開馮奇他們的居處,廉百策低聲道:“楚将軍,此事要不要瞞着文侯大人?” 我詫道:“為什麼要瞞着文侯大人?當時各為其主,現在他們願為國出力,那是好事。
回帝都後我便向文侯大人禀報,大人定會首肯的。
” 當初在符敦城,我因為中了陶守拙的計策,害死了蕭心玉,後來不敢向文侯說起,但文侯一語就道破,那時我就吓得魂飛魄散。
這件事不管從哪方面來說,我都不敢再瞞着文侯。
廉百策聽我這麼說,張了張嘴,似乎還要再說什麼,但還是沒說。
半晌,他才道:“将軍,不管怎麼說,這一戰我們還是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