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國之重寶
關燈
小
中
大
唉,難道奇珍真的必招天妒麼?”
他轉向我,已是老淚縱橫。
他向來笑容可掬,我有時都要以為他的笑容是用什麼膠水粘在臉上的,但此時他和一個尋常老來喪子的老人沒什麼兩樣。
即使象帝君那樣有數不清的兒女,死掉一個也會傷心吧,不要說文侯隻有甄以甯一個兒子了。
我也說不出話來,隻是默然地站立在一邊。
文侯很快地抹了下眼角,拍拍我的肩道:“楚休紅,你回去吧。
國祚日衰,還有待你們支撐。
” 甄以甯死了,這消息仍讓我一陣惶惑,我都不知道怎麼回去的,腦子裡隻是回旋着甄以甯的樣子。
這個前程遠大的年輕人就這樣無聲無息地走完了一生,命運也實在太不公平了。
也許,他活着的話,這世界也可能會是另一個樣子吧。
剛回到住處,遠遠地便聽到有人在叫我。
那是薛文亦,我走了過去,強打精神道:“薛兄,你怎麼有空過來?” 他因為仍然不能行走,現在還是坐在輪椅裡,由一個小厮推着。
他道:“我有點事找你,你幫我對一下以前你隊中戰死者的名單。
” 他遞給我一封羊皮紙,我接過來道:“做什麼?” “帝君命工部勒忠國碑,要把戰死者的名字都刻上去。
”他看了看我,有點擔心地道:“怎麼了?黑着個臉。
” “甄以甯戰死了。
”我剛說完,突然想起薛文亦并不知道甄以甯是誰。
薛文亦道:“甄以甯是你的朋友麼?别多想了,高鹫城一死就是十萬,要是你要傷心,十輩子都傷心不完。
死者已矣,我們還是得想方設法活下去。
” 薛文亦隻是順口一說,我卻猛地一震,喃喃道:“是啊,還得想方設法活下去。
” 天近黃昏,紅日西沉,将西邊染得血一般紫。
暮霭如同驚雷狂濤一般席卷而來,仿佛要吞齧一切。
在這樣的亂世,也許有人會飛黃騰達,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隻是想方設法活下去而已,我也一樣。
十四日午夜,蛇人突然向北門發動攻擊,以近千的傷亡掘破城牆,江水倒灌入城,六月十五日淩晨,東平城破。
但東平城早有防備,平民絕大部份已經撤離,而城中抓緊時間添造的船隻也已足敷運載城中的五萬士卒,城中撤退不及的兩千平民随守軍乘船殺開血路北逃。
在江面上,帝國軍與蛇人軍發生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水戰。
由于蛇人沒有什麼正規的船隻,東平城的守将又指揮得法,守軍損失不大,僅被擊沉一艘中等船隻,共傷亡平民一千七百,士兵九百多人,帝國軍前鋒營參軍甄以甯在此役中陣亡。
現在守軍暫駐東陽城,但東陽城失去東平城的屏障後多半難以維持,因為城中守軍趁蛇人尚未渡江大舉北上,已逐步撤往北甯城,準備殊死一戰。
這個消息到了十九日就已傳遍帝都。
這一戰盡管失利,但其實帝國軍損失很小,可是在這個一年裡最熱的一天來了這樣的壞消息,還是讓人煩躁不安,到處都有人在傳播小道消息,甚至有說蛇人已經攻破了北甯城,馬上就要殺到帝都來了。
這當然絕無可能,蛇人走得不快,就算再勢如破竹,從東陽城到北甯城也得四五天的時間。
北甯城實力也不可小觑,根本不可能一觸即潰的。
東平城是帝國有數的堅城,在十二名城中排名當在前五位以内,但是在蒼月公反叛時是因為守降獻城才失守的東平城終于被蛇人攻下,這也是個事實。
在那些百姓看來,高鹫城、東平城,這兩座名列十二名城中的大城相繼陷落,更是讓人心惶惶。
帝國南九北十十九個行省,位于東南一帶的名城有之江首府東平、閩榕首府南安、廣陽首府五羊、南甯首府高鹫四個。
蒼月公叛亂後,南安城中隻臨時駐了一千守軍,高鹫城破後,守軍已棄城北歸了,這樣東南方的四個名城已陷落了三個。
十二名城,四分之一都已落到了蛇人手裡。
二十日,帝君下诏祭祀戰死者,武侯、沈西平、陸經漁配祀太廟,十萬餘士兵則在國殇碑前再樹忠國碑。
帝國數百年,戰死者的名字已經布滿了國殇碑,何況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士兵,他們生前隻是個無名的士兵,死了,就連名字都留不下來了。
由于正值戰時,祭祀不會很隆重,至少不會比天壽節隆重。
樹忠國碑那天,薛文亦受命督工,他假公濟私地讓我和張龍友、吳萬齡也抽空去華表山看看,找個由頭喝兩杯。
他說“死者已矣”,倒也是言行一緻。
的确,戰死的太多了,要傷心也無從傷心起。
二十一日,天氣很好,又是個休息天,我和吳萬齡兩人一早就出西門上了華表山。
到得山上,張龍友和薛文亦已經在了,我們找了個地方坐下,薛文亦取出一壇酒,我們圍坐在一起,看着工匠樹碑。
忠國碑沒有國殇碑大,但也三丈多高,是個龐然大物,十萬個名字布滿了整塊碑石。
一下子戰死十萬人,這在帝國數百年曆史上也是從沒有過先例的,一些死者的家屬也已早早地來了,那些孤兒寡婦穿着孝服,發出一陣陣壓抑不住的哭聲。
山下,則是一片農田,田裡的禾木長得郁郁蔥蔥,青翠欲滴,一些農人正在田裡勞作。
我端着酒杯看着他們,心頭不禁又有一陣刺痛。
此時在心裡飲泣的,不知有多少人。
那些去年還在的人們,到了今年,都已經成為一個漸漸淡忘的回憶了。
薛文亦歎了口氣道:“我們也差點變成碑上的名字啊。
” 吳萬齡也歎了口氣:“要是我們一塊兒死了的話,說不定連名字也留不下了。
” 十萬個名字,看上去也實在觸目驚心,而死在戰火中的平民更不知有多少。
張龍友喝了口杯中的酒,在一邊插了一句道:“不要太多愁善感了,留不留得下名字,那又算得什麼。
” 薛文亦道:“小時家父跟我說,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唉,這一名字,難道比生命更重要麼?” 吳萬齡道:“我父親是個小商人,他倒隻跟我說,人得有錢,有地位,名聲倒不是很重要。
” 我打了個哈哈道:“我小時侯倒聽父親跟我說,以後一定要有權有勢,當大官,發大财。
要是知道我現在連軍職都被開革了,他一定會氣死了,呵呵。
” 他們都笑了起來。
當大官,發大财,這話聽起來當然沒有“為國捐軀”、“誓死報國”之類的漂亮話好聽,但實在卻是句大實話,其實他們父親說的也都是這個意思。
吳萬齡忍住笑,對在一邊喝悶酒的張龍友道:“張兄,令尊大人也說過這樣的話吧?” 張龍友皺了皺眉,道:“不知道,我沒父親。
” 吳萬齡道:“怎麼可能沒父親……”他突然把話咽住了。
張龍友這麼說,大概是有難言之隐吧,這些話也不好多問。
薛文亦打個圓場道:“别多說活啊死啊的事,喝酒吧。
我們四人出生入死,能一塊兒逃出高鹫城,那就是天注定的緣份。
” 我道:“不錯,死者已矣,存者且偷生,天塌下來,壓着的也不是我一個。
” 張龍友突然站了起來,大聲道:“正是。
我們共過患難,今天能在一起,從今天起,我們四個就是生死與共
他向來笑容可掬,我有時都要以為他的笑容是用什麼膠水粘在臉上的,但此時他和一個尋常老來喪子的老人沒什麼兩樣。
即使象帝君那樣有數不清的兒女,死掉一個也會傷心吧,不要說文侯隻有甄以甯一個兒子了。
我也說不出話來,隻是默然地站立在一邊。
文侯很快地抹了下眼角,拍拍我的肩道:“楚休紅,你回去吧。
國祚日衰,還有待你們支撐。
” 甄以甯死了,這消息仍讓我一陣惶惑,我都不知道怎麼回去的,腦子裡隻是回旋着甄以甯的樣子。
這個前程遠大的年輕人就這樣無聲無息地走完了一生,命運也實在太不公平了。
也許,他活着的話,這世界也可能會是另一個樣子吧。
剛回到住處,遠遠地便聽到有人在叫我。
那是薛文亦,我走了過去,強打精神道:“薛兄,你怎麼有空過來?” 他因為仍然不能行走,現在還是坐在輪椅裡,由一個小厮推着。
他道:“我有點事找你,你幫我對一下以前你隊中戰死者的名單。
” 他遞給我一封羊皮紙,我接過來道:“做什麼?” “帝君命工部勒忠國碑,要把戰死者的名字都刻上去。
”他看了看我,有點擔心地道:“怎麼了?黑着個臉。
” “甄以甯戰死了。
”我剛說完,突然想起薛文亦并不知道甄以甯是誰。
薛文亦道:“甄以甯是你的朋友麼?别多想了,高鹫城一死就是十萬,要是你要傷心,十輩子都傷心不完。
死者已矣,我們還是得想方設法活下去。
” 薛文亦隻是順口一說,我卻猛地一震,喃喃道:“是啊,還得想方設法活下去。
” 天近黃昏,紅日西沉,将西邊染得血一般紫。
暮霭如同驚雷狂濤一般席卷而來,仿佛要吞齧一切。
在這樣的亂世,也許有人會飛黃騰達,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隻是想方設法活下去而已,我也一樣。
十四日午夜,蛇人突然向北門發動攻擊,以近千的傷亡掘破城牆,江水倒灌入城,六月十五日淩晨,東平城破。
但東平城早有防備,平民絕大部份已經撤離,而城中抓緊時間添造的船隻也已足敷運載城中的五萬士卒,城中撤退不及的兩千平民随守軍乘船殺開血路北逃。
在江面上,帝國軍與蛇人軍發生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水戰。
由于蛇人沒有什麼正規的船隻,東平城的守将又指揮得法,守軍損失不大,僅被擊沉一艘中等船隻,共傷亡平民一千七百,士兵九百多人,帝國軍前鋒營參軍甄以甯在此役中陣亡。
現在守軍暫駐東陽城,但東陽城失去東平城的屏障後多半難以維持,因為城中守軍趁蛇人尚未渡江大舉北上,已逐步撤往北甯城,準備殊死一戰。
這個消息到了十九日就已傳遍帝都。
這一戰盡管失利,但其實帝國軍損失很小,可是在這個一年裡最熱的一天來了這樣的壞消息,還是讓人煩躁不安,到處都有人在傳播小道消息,甚至有說蛇人已經攻破了北甯城,馬上就要殺到帝都來了。
這當然絕無可能,蛇人走得不快,就算再勢如破竹,從東陽城到北甯城也得四五天的時間。
北甯城實力也不可小觑,根本不可能一觸即潰的。
東平城是帝國有數的堅城,在十二名城中排名當在前五位以内,但是在蒼月公反叛時是因為守降獻城才失守的東平城終于被蛇人攻下,這也是個事實。
在那些百姓看來,高鹫城、東平城,這兩座名列十二名城中的大城相繼陷落,更是讓人心惶惶。
帝國南九北十十九個行省,位于東南一帶的名城有之江首府東平、閩榕首府南安、廣陽首府五羊、南甯首府高鹫四個。
蒼月公叛亂後,南安城中隻臨時駐了一千守軍,高鹫城破後,守軍已棄城北歸了,這樣東南方的四個名城已陷落了三個。
十二名城,四分之一都已落到了蛇人手裡。
二十日,帝君下诏祭祀戰死者,武侯、沈西平、陸經漁配祀太廟,十萬餘士兵則在國殇碑前再樹忠國碑。
帝國數百年,戰死者的名字已經布滿了國殇碑,何況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士兵,他們生前隻是個無名的士兵,死了,就連名字都留不下來了。
由于正值戰時,祭祀不會很隆重,至少不會比天壽節隆重。
樹忠國碑那天,薛文亦受命督工,他假公濟私地讓我和張龍友、吳萬齡也抽空去華表山看看,找個由頭喝兩杯。
他說“死者已矣”,倒也是言行一緻。
的确,戰死的太多了,要傷心也無從傷心起。
二十一日,天氣很好,又是個休息天,我和吳萬齡兩人一早就出西門上了華表山。
到得山上,張龍友和薛文亦已經在了,我們找了個地方坐下,薛文亦取出一壇酒,我們圍坐在一起,看着工匠樹碑。
忠國碑沒有國殇碑大,但也三丈多高,是個龐然大物,十萬個名字布滿了整塊碑石。
一下子戰死十萬人,這在帝國數百年曆史上也是從沒有過先例的,一些死者的家屬也已早早地來了,那些孤兒寡婦穿着孝服,發出一陣陣壓抑不住的哭聲。
山下,則是一片農田,田裡的禾木長得郁郁蔥蔥,青翠欲滴,一些農人正在田裡勞作。
我端着酒杯看着他們,心頭不禁又有一陣刺痛。
此時在心裡飲泣的,不知有多少人。
那些去年還在的人們,到了今年,都已經成為一個漸漸淡忘的回憶了。
薛文亦歎了口氣道:“我們也差點變成碑上的名字啊。
” 吳萬齡也歎了口氣:“要是我們一塊兒死了的話,說不定連名字也留不下了。
” 十萬個名字,看上去也實在觸目驚心,而死在戰火中的平民更不知有多少。
張龍友喝了口杯中的酒,在一邊插了一句道:“不要太多愁善感了,留不留得下名字,那又算得什麼。
” 薛文亦道:“小時家父跟我說,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唉,這一名字,難道比生命更重要麼?” 吳萬齡道:“我父親是個小商人,他倒隻跟我說,人得有錢,有地位,名聲倒不是很重要。
” 我打了個哈哈道:“我小時侯倒聽父親跟我說,以後一定要有權有勢,當大官,發大财。
要是知道我現在連軍職都被開革了,他一定會氣死了,呵呵。
” 他們都笑了起來。
當大官,發大财,這話聽起來當然沒有“為國捐軀”、“誓死報國”之類的漂亮話好聽,但實在卻是句大實話,其實他們父親說的也都是這個意思。
吳萬齡忍住笑,對在一邊喝悶酒的張龍友道:“張兄,令尊大人也說過這樣的話吧?” 張龍友皺了皺眉,道:“不知道,我沒父親。
” 吳萬齡道:“怎麼可能沒父親……”他突然把話咽住了。
張龍友這麼說,大概是有難言之隐吧,這些話也不好多問。
薛文亦打個圓場道:“别多說活啊死啊的事,喝酒吧。
我們四人出生入死,能一塊兒逃出高鹫城,那就是天注定的緣份。
” 我道:“不錯,死者已矣,存者且偷生,天塌下來,壓着的也不是我一個。
” 張龍友突然站了起來,大聲道:“正是。
我們共過患難,今天能在一起,從今天起,我們四個就是生死與共